诗经·关雎原文及赏析

2021-08-17 古籍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周南·关雎》原文(全文带拼音版)

  「翻译」

  关关鸣叫的水鸟,栖居在河中沙洲。善良美丽的姑娘,好男儿的好配偶。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采。善良美丽的姑娘,醒来做梦都想她。

  思念追求不可得,醒来做梦长相思。悠悠思念情意切,翻来覆去难入眠。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采。善良美丽的姑娘,弹琴鼓瑟亲近她。

  长短不齐的荇菜,姑娘左右去摘取。善良美丽的姑娘,敲钟击鼓取悦她。

  「赏析」

  1、《诗经·关雎》绝世仅有的爱情诗,收录在《国风·周南》,是描写男女恋爱的情歌。

  《关雎》是《风》之始也,也是《诗经》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零五篇之首,说明对它评价很高,作为一首简单的爱情诗,关雎有两个地方为后人所称道:

  第一好在音乐,此有孔子的评论为证,《论语·泰伯》:“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乱,便是音乐结束时候的合奏。

  第二好在意思,《关雎》不是实写,而是虚拟。戴君恩说:“此诗只‘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便尽了,却翻出未得时一段,写个牢骚忧受的光景;又翻出已得时一段,写个欢欣鼓舞的光景,无非描写‘君子好逑’一句耳。若认做实境,便是梦中说梦。”

  2、表现手法:

  关雎这首诗在艺术上巧妙地采用了“兴”的.表现手法。首章,“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以雎鸟相向合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陪君子的联想。其后各章,又以采荇菜这一行为兴起主人公对女子疯狂地相思与追求。第二章“参差荇菜”承“关关雎鸠”而来,也是以洲上生长之物即景生情,第三章抒发求之而不得的忧思,第四、五章写求而得之的喜悦。全诗语言优美,善于运用双声、叠韵和重叠词,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和写人状物、拟声传情的生动性。

  3、内容鉴赏

  《关雎》的内容其实很单纯,是写一个“君子”对“淑女”的追求,写他得不到“淑女”时心里苦恼,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得到了“淑女”就很开心,叫人奏起音乐来庆贺,并以此让“淑女”快乐。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十分清楚:“君子”在《诗经》的时代是对贵族的泛称,而且这位“君子”家备琴瑟钟鼓之乐,那是要有相当的地位的。以前常把这诗解释为“民间情歌”,恐怕不对头,它所描绘的应该是贵族阶层的生活。另外,说它是情爱诗当然不错,但恐怕也不是一般的爱情诗。这原来是一首婚礼上的歌曲,是男方家庭赞美新娘、祝颂婚姻美好的。《诗经·国风》中的很多歌谣,都是既具有一般的抒情意味、娱乐功能,又兼有礼仪上的实用性,只是有些诗原来派什么用处后人不清楚了,就仅当作普通的歌曲来看待。把《关雎》当作婚礼上的歌来看,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唱到“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也是喜气洋洋的,很合适的。

  4、诗与爱情

  由于《关雎》既承认男女之爱是自然而正常的爱情,又要求对这种感情加以克制,使其符合于社会的美德,后世之人往往各取所需的一端,加以引申发挥,而反抗封建礼教的非人性压迫的人们,也常打着《关雎》的权威旗帜,来伸张满足个人情感的权利。所谓“诗无达诂”,于《关雎》则可见一斑。

【诗经·关雎原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1.诗经关雎原文赏析及翻译

2.有关诗经关雎原文赏析及翻译

3.诗经关雎原文及翻译

4.《诗经·关雎》原文及翻译

5.《诗经·关雎》赏析及习题

6.关雎诗经赏析

7.诗经关雎赏析

8.赏析诗经关雎

9.诗经《关雎》赏析

上一篇:饮酒·其四 原文及赏析 下一篇:新柳原文、注释及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