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衣原文翻译及赏析

2023-07-25 古籍

  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金缕衣原文翻译及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花开 一作:有花)

  注释:

  劝君莫惜金缕(lǚ)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惜取 一作:须取)

  金缕衣:缀有金线的衣服,比喻荣华富贵。惜取:珍惜。

  花开堪(kān)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花开 一作:有花)

  堪:可以,能够。直须:尽管。直:直接,爽快。莫待:不要等到。

  译文: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惜取 一作:须取)

  我劝你不要顾惜华贵的金缕衣,我劝你一定要珍惜青春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花开 一作:有花)

  花开宜折的时候就要抓紧去折,不要等到花谢时只折了个空枝。

  赏析:

  这是中唐时的一首流行歌词。据说元和时镇海节度使李锜酷爱此词,常命侍妾杜秋娘在酒宴上演唱(见杜牧《杜秋娘诗》及自注)。歌词的作者已不可考。有的唐诗选本径题为杜秋娘作或李锜作,是不确的。

  此诗含意很单纯,可以用“莫负好时光”一言以蔽之。这原是一种人所共有的思想感情。可是,它使读者感到其情感虽单纯却强烈,能长久在人心中缭绕,有一种不可思议的魅力。它每个诗句似乎都在重复那单一的意思“莫负好时光!”而每句又都寓有微妙变化,重复而不单调,回环而有缓急,形成优美的旋律。

  一、二句式相同,都以“劝君”开始,“惜”字也两次出现,这是二句重复的因素。但第一句说的是“劝君莫惜”,二句说的是“劝君须惜”,“莫”与“须”意正相反,又形成重复中的变化。这两句诗意又是贯通的。“金缕衣”是华丽贵重之物,却“劝君莫惜”,可见还有远比它更为珍贵的东西,这就是“劝君须惜”的“少年时”了。何以如此?诗句未直说,那本是不言而喻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贵如黄金也有再得的时候,“千金散尽还复来”;然而青春对任何人也只有一次,它一旦逝去是永不复返的。可是,世人多惑于此,爱金如命、虚掷光阴的真不少呢。一再“劝君”,用对白语气,致意殷勤,有很浓的歌味,和娓娓动人的风韵。两句一否定,一肯定,否定前者乃是为肯定后者,似分实合,构成诗中第一次反复和咏叹,其旋律节奏是纡回徐缓的。

  三、四句则构成第二次反复和咏叹,单就诗意看,与一、二句差不多,还是“莫负好时光”那个意思。这样,除了句与句之间的反复,又有上联与下联之间的较大的回旋反复。但两联表现手法就不一样,上联直抒胸臆,是赋法;下联却用了譬喻方式,是比义。于是重复中仍有变化。三、四没有一、二那样整饬的句式,但意义上彼此是对称得铢两悉称的。上句说“有花”应怎样,下句说“无花”会怎样;上句说“须”怎样,下句说“莫”怎样,也有肯定否定的对立。二句意义又紧紧关联:“有花堪折直须折”是从正面说“行乐须及春”意,“莫待无花空折枝”是从反面说“行乐须及春”意,似分实合,反复倾诉同一情愫,是“劝君”的继续,但语调节奏由徐缓变得峻急、热烈。“堪折──直须折”这句中节奏短促,力度极强,“直须”比前面的“须”更加强调。这是对青春与欢爱的放胆歌唱。这里的热情奔放,不但真率、大胆,而且形象、优美。“花”字两见,“折”字竟三见:“须──莫”云云与上联“莫──须”云云,又自然构成回文式的复叠美。这一系列天然工妙的字与字的反复、句与句的反复、联与联的反复,使诗句琅琅上口,语语可歌。除了形式美,其情绪由徐缓的回环到热烈的动荡,又构成此诗内在的韵律,诵读起来就更使人感到回肠荡气了。

  有一种歌词,简单到一两句话,经高明作曲家配上优美的旋律,反复重唱,尚可获得动人的风韵;而《金缕衣》,其诗意单纯而不单调,有往复,有变化,一中有多,多中见一,作为独立的诗篇已摇曳多姿,更何况它在唐代是配乐演唱,难怪它那样使人心醉而被广泛流传了。

  此诗另一显著特色在于修辞的别致新颖。一般情况下,旧诗中比兴手法往往合一,用在诗的发端;而绝句往往先景语后情语。此诗一反常例,它赋中有兴,先赋后比,先情语后景语,殊属别致。“劝君莫惜金缕衣”一句是赋,而以物起情,又有兴的作用。诗的下联是比喻,也是对上句“须惜少年时”诗意的继续生发。不用“人生几何”式直截的感慨,用花(青春、欢爱的象征)来比少年好时光,用折花来比莫负大好青春,既形象又优美,因此远远大于“及时行乐”这一庸俗思想本身,创造出一个意象世界。这就是艺术的表现,形象思维。错过青春便会导致无穷悔恨,这层意思,此诗本来可以用但却没有用“老大徒伤悲”一类成语来表达,而紧紧朝着折花的比喻向前走,继而造出“无花空折枝”这样闻所未闻的奇语。没有沾一个悔字恨字,而“空折枝”三字多耐人寻味,多有艺术说服力!

  分析

  唐宪宗元和年间,金陵歌女杜秋娘,以一阕《金缕曲》名闻遐迩。当时的镇海节度使李锜,曾以一千万钱的极高代价,娶杜秋娘为他的侍妾,经常令她在酒宴盛会之中演唱此曲。歌以诗名,诗以歌行,《金缕曲》成了流传千载的名诗。

  诗歌的魅力在于激动人心。那么,《金缕曲》是以什么来引发众多心灵的共鸣呢? 说来也怪,只是一句老生常谈:珍惜青春。这是由于,青春对于人的一生来说,仅是一个短暂的美好时光。如果错过了它,时光永远不会倒流,只能徒呼负负了。

  珍惜青春的格言古已有之。诸如古诗里的“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谚语里的“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等等,都能令人深省。但《金缕曲》因运用了回环复沓、反复对比,以及诗歌特有的比兴手法,艺术的感染力更为强烈,大有余音在耳、绕梁三日不绝之感。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诗歌一开始就一再重复地叮咛着人们:必须珍惜青春,必须珍惜青春。但在重复之中,又有明显的变化:一为“莫惜”,一为“惜取”。强烈的对比,起着十分醒目的映衬作用。

  在一般人看来,价值千金的稀世珍宝才是足以值得珍惜的;而普遍存在于世上的东西,那是无须珍惜的。然而,这两句诗恰恰完全不同于常情。“莫惜”的是稀世之珍的“金缕衣”,“惜取”的却是人人都有的“少年时”(古人以十五六岁至三十岁左右这段年龄为“少年”,相当于现在的“青年”)。强烈的反差,犹如当头棒喝,令人赫然醒悟:青春不再,世上任何珍宝都无法换回它,怎能不加爱惜!

  “花开(一本作“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又是一组强烈的对比。“有花”时如果不发挥它姹紫嫣红的美好功能,“无花”时要想找它也找不到了。这里的“直”是一个虚词,它和“但”、“独”是一个意思,意为“只是”、“只要”、“只管”。所以,“直须”就是“一定要”的意思,语气之重,语气之直,语气之恳切,与“莫待”形成强烈的对比。作者在谆谆教导世人:青春不再,切莫辜负。用心之良苦,读后自知。

  全诗的前两句和后两句意思相同,但写法不同。这又是本诗能够强烈吸引读者的一大艺术特点。前两句是直截了当的告诫,属于“赋”的范畴。后两句既是在打比方,属于“比”的范畴;又是环境的衬托和氛围的渲染,属于“兴”的范畴。一般诗歌的作法,往往“借物起兴”,把比兴的事物放在前面。如《诗经·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写比兴,再赋正文。这首诗一反常规,把比兴放在诗的最后部分,令人反复体会,读来确是回味无穷。而且,又是用鲜花来反复进行描绘,更使人陶醉在美的艺术享受之中。

  在艺术享受的美感中,领悟切莫辜负青春的人生哲理,充分体现了诗歌“风、观、群、怨”的艺术功能。这大概是这首诗歌久传不衰的原因吧。

  杜秋娘

  杜秋娘,《资治通鉴》称杜仲阳,后世多称为“杜秋娘”,是唐代金陵人。15岁时成了李锜的侍妾。元和二年(807年),李锜正式起兵造反。后来李錡造反失败,杜秋被纳入宫中。后受到唐宪宗宠幸。元和十五年(820年)唐穆宗即位,任命她为儿子李凑的傅姆。后来李凑被废去漳王之位,杜秋赐归故乡。杜牧经过金陵时,看见她又穷又老的景况,作了《杜秋娘诗》,其序简述了杜秋娘的身世。

  • 相关推荐

【金缕衣原文翻译及赏析】相关文章:

金缕衣原文及赏析08-17

金缕衣原文及赏析10-08

《金缕衣·劝君莫惜金缕衣》翻译及赏析10-19

《金缕衣》全诗翻译赏析11-08

原文翻译及赏析11-27

原文翻译及赏析03-18

氓原文翻译及赏析10-11

论语原文、翻译、赏析10-13

般原文翻译及赏析09-26

《春愁》原文、翻译及赏析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