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狱咏蝉》翻译及赏析

2022-03-31 古籍

  在生活、工作和学习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在狱咏蝉》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在狱咏蝉

  骆宾王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前言】

  《在狱咏蝉》是唐代文学家骆宾王的代表诗作。此诗作于患难之中,作者歌咏蝉的高洁品行,以蝉比兴,以蝉寓己,寓情于物,寄托遥深,蝉人浑然一体,抒发了诗人品行高洁却“遭时徽纆”的哀怨悲伤之情,表达了辨明无辜、昭雪沉冤的愿望。全诗情感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意双关,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咏物诗中的名作。

  【注释】

  ⑴“虽生意”两句:东晋殷仲文,见大司马桓温府中老槐树,叹曰:“此树婆娑,无复生意。”借此自叹其不得志。这里即用其事。

  ⑵“而听讼”两句:传说周代召伯巡行,听民间之讼而不烦劳百姓,就在甘棠(即棠梨)下断案,后人因相戒不要损伤这树。召伯,即召公。周代燕国始祖名,因封邑在召(今陕西岐山西南)而得名。

  ⑶曩时:前时。

  ⑷将:抑或。

  ⑸徽:捆绑罪犯的绳索,这里是被囚禁的意思。

  ⑹缀诗:成诗。

  ⑺西陆:指秋天。《隋书·天文志》:“日循黄道东行一日一夜行一度,三百六十五日有奇而周天。行东陆谓之春,行南陆谓之夏,行西陆谓之秋,行北陆谓之冬。”

  ⑻南冠:楚冠,这里是囚徒的意思。用《左传·成公九年》,楚钟仪戴着南冠被囚于晋国军府事。深:一作“侵”。

  ⑼玄鬓:指蝉的黑色翅膀,这里比喻自己正当盛年。那堪:一作“不堪”。

  ⑽白头吟:乐府曲名。《乐府诗集》解题说是鲍照、张正见、虞世南诸作,皆自伤清直却遭诬谤。两句意谓,自己正当玄鬓之年,却来默诵《白头吟》那样哀怨的诗句。

  ⑾露重:秋露浓重。飞难进:是说蝉难以商飞。

  ⑿响:指蝉声。沉:沉没,掩盖。

  ⒀高洁:清高洁白。古人认为蝉栖高饮露,是高洁之物。作者因以自喻。

  ⒁予心:我的心。

  【翻译】

  秋天蝉儿在哀婉地鸣叫,作为囚徒的我,不由得生出了阵阵悲伤。我虽不到四十岁已是满头白发,哪还经得起那如妇人黑发般的蝉儿哀鸣的侵袭。秋露浓重,蝉儿纵使展开双翼也难以高飞,寒风瑟瑟,轻易地把它的鸣唱淹没。虽然蝉儿居高食洁,又有谁能相信我的清白,代我表述内心的沉冤。

  【赏析】

  《在狱咏蝉》这首诗前有一段序,而一些唐诗选本往往只录诗,对序则弃而不录。其实这段序文与诗是一有机整体,诗中比兴寓意,亦即自然之物与人格化身的契合,是以序文的铺叙直言为前提的。欲解二者契合之妙,不可不读这首诗的序。

  可以说这是一篇简短而精美的骈文,是一篇很有情致的抒情小说。诗人在这段序文中叙说了自己作诗的缘起,叙说了蝉的形态、习性及美德,抒发了自己“失路艰虞,遭时徽纆”的哀怨之情。诗人首先从禁所的古槐写起,运用晋代殷仲文仕途失意及西周时召公明察狱讼的典故,表达了自己身陷囹圄的痛苦和乞盼有司明察的心愿。然后,写闻蝉鸣生悲感,“岂人心异于曩时,将虫响悲乎前听”,以反问的语句把蝉与己、心与物联系在一起。以拟人的笔法铺叙蝉的美德、从蝉的形态习性写起,写蝉适应季节的变化,随季节、气候的变化而出现;写蝉翼甚薄,蝉目常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不以俗厚而易其真”。

  诗人谓之具有“君子达人之高行”。因为蝉有这样的美德,所以诗人才引蝉自喻,以蝉为自己的人格化身。刘勰《文心雕龙·物色》云:“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骆宾王以蝉喻己,顾影自怜,正是感物联类,情以物迁。从骆宾王作于同时期的《萤火赋序》中也可印证此论断:“物有感而情动,迹或均而心异。响必应之于同声,道固从之于同类。”诗人的体验说明了感物生情的道理,人的审美心理结构与自然之物的某种同构对应。诗人咏蝉之妙,不仅在于符合同构对应的原理,而且还在于蝉意象所包涵的丰富的文化内蕴。

  此诗起二句在句法上用对偶句,在作法上则用起兴的手法,以蝉声来逗起客思,诗一开始即点出秋蝉高唱,触耳惊心。接下来就点出诗人在狱中深深怀想家园。三、四两句,一句说蝉,一句说自己,用“那堪”和“来对”构成流水对,把物我联系在一起。诗人几次讽谏武则天,以至下狱。大好的青春,经历了政治上的种种折磨已经消逝,头上增添了星星白发。在狱中看到这高唱的秋蝉,还是两鬓乌玄,两两对照,不禁自伤老大,同时更因此回想到自己少年时代,也何尝不如秋蝉的高唱,而今一事无成,甚至入狱。就在这十个字中,诗人动作比兴的方法,把这分凄恻的感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出来。同时,白头吟又是乐府曲名。相传西汉时司马相如对卓文君爱情不专后,卓文君作《白头吟》以自伤。其诗云:“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见《西京杂记》)这里,诗人巧妙地动作了这一典故,进一步比喻执政者辜负了诗人对国家一片忠有之忱。“白头吟”三字于此起了双关的作用,比原意更深入一层。十字之中,什么悲呀愁呀这一类明点的字眼一个不用,意在言外,充分显示了诗的含蓄之美。

  接下来五六两句,纯用“比”体。两句中无一字不在说蝉,也无一字不在说自己。“露重”“风多”比喻环境的压力,“飞难进”比喻政治上的不得意,“响易沉”比喻言论上的受压制。蝉如此,诗人也如此,物我在这里打成一片,融混而不可分了。咏物诗写到如此境界,才算是“寄托遥深”。

  诗人在写这首诗时,由于感情充沛,功力深至,故虽在将近结束之时,还是力有余劲。第七句再接再厉,仍用比体。秋蝉高居树上,餐风饮露,没有人相信它不食人间烟火。这句诗人喻高洁的品性,不为时人所了解,相反地还被诬陷入狱,“无人信高洁”之语,也是对坐赃的辩白。然而正如战国时楚屈原《离骚》中所说:“世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一个人来替诗人雪冤。“卿须怜我我怜卿”,意谓:只有蝉能为我而高唱,也只有我能为蝉而长吟。末句用问句的方式,蝉与诗人又浑然一体了。

  好诗,不但要有诗眼,以放“灵光”,而且有时须作“龙吟”,以发“仙声”。对照杨炯的《从军行》与杜甫《蜀相》,两诗若无“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样的“龙吟”句殿后,直抒胸臆,剖献“诗心”,则全篇就木然无光了。此诗亦然,尾联诗人愤情冲天,勃发“龙吟”,喷出蕴蓄许久的真情:“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遂脱去了前三联罩裹诗句的“蝉身”,使人看到了作者洁纯无瑕的报国诚心,这颗诚心恰如其《序》所说,乃“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不以世俗更易秉性,宁饮坠露也要保持“韵姿”。正是这裂帛一问,才使《在狱咏蝉》成为唐诗的卓荦名篇,超然于初唐诸宫体艳诗之上。

  这首诗作于患难之中,感情充沛,取譬明切,用典自然,语多双关,于咏物中寄情寓兴,由物到人,由人及物,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是咏物诗中的名作。

  《在狱咏蝉并序》原文及翻译

  《在狱咏蝉·并序》

  作者:骆宾王

  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厅事也,有古槐数株焉,

  虽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树;而听讼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

  每至夕照低阴,秋蝉疏引,发声幽息,有切尝闻,岂人心异于曩时,将虫响悲于前听?

  嗟乎,声以动容,德以象贤。

  故洁其身也,禀君子达人之高行;

  蜕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灵姿。

  候时而来,顺阴阳之数;

  应节为变,审藏用之机。

  有目斯开,不以道昏而昧其视;

  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易其真。

  吟乔树之微风,韵姿天纵;

  饮高秋之坠露,清畏人知。

  仆失路艰虞,遭时徽纆。

  不哀伤而自怨,未摇落而先衰。

  闻蟪蛄之流声,悟平反之已奏;

  见螳螂之抱影,怯危机之未安。

  感而缀诗,贻诸知己。

  庶情沿物应,哀弱羽之飘零;

  道寄人知,悯余声之寂寞。

  非谓文墨,取代幽忧云尔。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解】:

  1、虽生意两句:东晋殷仲文,见大司马桓温府中老槐树,叹曰:“此树婆娑,无复生意。”借此自叹其不得志。这里即用其事。

  2、而听讼两句:传说周代召伯巡行,听民间之讼而不烦劳百姓,就在甘棠(即棠梨)下断案,后人因相戒不要损伤这树。召伯,即召公。周代燕国始祖,名,因封邑在召(今陕西岐山西南)而得名。

  3、曩时:前时。

  4、将:抑或。

  5、徽猓豪Π笞锓傅纳索,这里是被囚禁的意思。

  6、缀诗:成诗。

  7、西陆:指秋天。

  8、南冠:楚冠,这里是囚徒的意思。用《左传·成公九年》,楚钟仪戴着南冠被囚于晋国军府事。

  9、玄鬓:指蝉的黑色翅膀,这里比喻自己正当盛年。

  10、白头吟:乐府曲名,《乐府诗集》解题说是鲍照、张正见、虞世南诸作,皆自伤清直却遭诬谤。两句意谓,自己正当玄鬓之年,却来默诵《白头吟》那样哀怨的诗句。

  【韵译】:

  囚禁我的牢房的西墙外,

  是受案听讼的公堂,

  那里有数株古槐树。

  虽然能看出它们的勃勃生机,

  与东晋殷仲文所见到的槐树一样;

  但听讼公堂在此,

  象周代召伯巡行在棠树下断案一般。

  每到傍晚太阳光倾斜,

  秋蝉鸣唱,

  发出轻幽的声息,

  凄切悲凉超过先前所闻。

  难道是心情不同往昔?

  抑或是虫响比以前听到的更悲?

  唉呀,蝉声足以感动人,

  蝉的德行足以象征贤能,古诗大全《唐诗三百首之骆宾王:在狱咏蝉·并序》。

  所以,它的清廉俭信,

  可说是禀承君子达人的崇高品德,

  它蜕皮之后,

  有羽化登上仙境的美妙身姿。

  等待时令而来,

  遵循自然规律;

  适应季节变化,

  洞察隐居和活动的时机。

  有眼就瞪得大大的,

  不因道路昏暗而不明其视;

  有翼能高飞却自甘澹泊,

  不因世俗浑浊而改变自己本质。

  在高树上临风吟唱,

  那姿态声韵真是天赐之美,

  饮用深秋天宇下的露水,

  洁身自好深怕为人所知。

  我的处境困忧,

  遭难被囚,

  即使不哀伤,也时时自怨,

  象树叶未曾凋零已经衰败。

  听到蝉鸣的声音,

  想到昭雪平反的`奏章已经上报;

  但看到螳螂欲捕鸣蝉的影子,

  我又担心自身危险尚未解除。

  触景生情,感受很深,写成一诗,

  赠送给各位知己。

  希望我的情景能应鸣蝉征兆,

  同情我象微小秋蝉般飘零境遇,

  说出来让大家知道,

  怜悯我最后悲鸣的寂寞心情。

  这不算为正式文章,

  只不过聊以解忧而已。

  深秋季节西墙外寒蝉不停地鸣唱,

  蝉声把我这囚徒的愁绪带到远方。

  怎堪忍受正当玄鬓盛年的好时光,

  独自吟诵白头吟这么哀怨的诗行。

  露重翅薄欲飞不能世态多么炎凉,

  风多风大声响易沉难保自身芬芳。

  无人知道我象秋蝉般的清廉高洁,

  有谁能为我表白冰晶玉洁的心肠?

  【评析】:

  唐高宗仪凤三年(678)诗人迁任侍御史,因上疏论事,触怒武后,被诬下狱,诗作于此时。

  诗人以蝉的高洁、喻己的清廉。首联借蝉声起兴,引起客思,由“南冠”切题。颔联以“不堪”和“来对”的流水对,阐发物我之关系,揭露朝政的丑恶和自我的凄

  伤。颈联运用比喻,以“露重”、“风多”喻世道污浊环境恶劣。“飞难进”喻宦海浮沉难进。“响易沉”喻言论受压。尾联以蝉的高洁,喻己的品性,结句以设问点出中国《唐诗三百首》。

  唐诗在狱咏蝉注释及翻译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

  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注释

  ①西陆:指秋天。南冠(guān):指囚犯。

  ②玄鬓:即蝉鬓。古代妇女的鬓发梳得薄如蝉翼,看上去像蝉翼的影子,故玄鬓即指蝉。

  ③高洁:指蝉,其实是自喻。

  翻译

  深秋季节寒蝉不停地鸣唱,

  狱中囚禁的我,思乡的心绪一阵阵渐深。

  真不能忍受,这秋蝉扇动乌黑双翅,

  对我一头斑斑白发,不尽不止地长吟。

  蝉儿啊,清晨露水太重,你虽双翼轻盈,却难振翅向高处飞进,

  到黄昏,冷风狂虐,你高亢的吟唱,也容易被风声掩沉。

  你——枉居高树啜饮清露,可浊世昏昏,无人相信那高洁冰清,

  哎,又能向谁表白我的皎皎廉洁的心呢。

  骆宾王《在狱咏蝉》原文及鉴赏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赏析:

  骆宾王在诗歌前写了很长一段序,虽说有序的诗歌更容易让读者去搞清楚创作时的来龙去脉,但我依然认为序或许也是对读者理解诗意的一种牵绊——倘若读者只能沿着序中所暗示的东西去对一首诗有所感悟,那这首诗岂不是失去了很多?

  虽说对前面并序的写法大有不满,但我还是对这首诗的写作技巧充满钦佩。

  首联一起,直接煽情并快速拉入“在狱咏蝉”的主题,书典型“兴起”。此句中西陆乃秋天之意,而南冠则是一个隐藏的用典,说的是楚国音乐家钟仪的故事。话说楚国与郑国交战,钟仪被俘后被献给晋国。《左传》载,钟仪在被关押于晋国的时候头戴南冠,作者选用这个词或许只是想说明自己囚徒的身份罢了。

  颔联是我存在疑惑的地方,也就是这个疑惑让我在这首诗上耽误了半个月的功夫。查阅资料,玄鬓一词被理解成蝉的翅膀,结合整句理解便是“无法忍受蝉对着满头白发的我吟唱。”,算得上是借景抒情。但,我思来想去,依照自己的所知却始终认为这里的“玄”应当为黑色之意,而“鬓”则是单纯的头发,而后的“吟”则是说作者在吟这首诗,结合后诗意便是“忍不住想起自己年轻时候的意气风发,可老来却只能到这狱中吟唱。”这样一来或许更符合对仗的要求,也符合骆宾王“江南神童齐鲁才子”的人物生平。

  颈联借秋天对蝉的影响,抒发作者在狱中的无力之感。作者自比一只秋蝉,因周围的露水太重而沾湿翅膀,无法自由飞行;想要停在树上发出点响声,却又被周围的风声所淹没。一个形象的暗喻,写出骆宾王当时的处境和这首诗的创作背景:骆宾王多次直言进谏揭露朝中贪赃枉法之徒,可他却不知自己的行为已深深引起了掌握朝中大权的武则天和那些权臣的不满,于是被诬在武功县任职期间有贪污行为,送入监狱。

  尾联衔接上文,以一句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作为结尾,直接喊出自己心声,此谓“直抒胸臆”。值得注意的是,诗歌当中直接直抒胸臆的手法不常见,很多类似的句子也都被写成了败笔。而在这首诗中,尾联一句在出现前经过前三联层层递进式的铺垫,最后一句呼出,就好比酝酿已久的火山迸发,非但不会让读者感到不适,反而能完美地将全诗的感情推向高潮,可见作者在提笔之前,做过怎样地细致构思。

  一首诗就是一个故事,一首诗亦是一个活生生的人物。虽然花在一首诗上半个月的时间确实有些缓慢,但这个过程却也让我找到了读书的真谛。

【《在狱咏蝉》翻译及赏析】相关文章:

咏菊原文翻译及赏析03-30

咏雨原文、翻译及赏析03-16

咏永州原文翻译及赏析02-25

蝉原文翻译及赏析(12篇)03-30

蝉原文翻译及赏析12篇03-30

浣溪沙 咏橘原文翻译及赏析01-12

浣溪沙·咏橘原文、翻译及赏析11-20

《浣溪沙·咏橘》原文翻译及赏析11-13

蝉原文翻译及赏析集锦12篇03-30

蝉原文翻译及赏析(汇编12篇)03-30

《至德二载》翻译赏析 经邹鲁祭孔子而叹之的翻译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