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缜字子真南乡舞阴人也原文及译文

2022-03-23 古籍

  范缜(约450年—515年),字子真,汉族,南乡舞阴人。南北朝时期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文学家、杰出的无神论者,下面小编整理的范缜字子真南乡舞阴人也原文及译文,欢迎阅读收藏。

  范 缜

  范缜,字子真,南乡舞阴人也。缜少孤贫,事母孝谨。年未弱冠,闻沛国刘瓛聚众讲说,始往从之。卓越不群而勤学,瓛甚奇之,亲为之冠。在瓛门下积年,去来归家,恒芒矰布衣,徒行于路。瓛门多车马贵游,缜在其门,聊无耻愧。既长,博通经术,尤精《三礼》。性质直,好危言高论,不为士友所安。唯与外弟萧琛相善,琛名曰口辩,每服缜简诣。

  起家齐宁蛮主簿,累迁尚书殿中郎。永明年中,与魏氏和亲,岁通聘好,特简才学之士,以为行人。缜及从弟云、萧琛、琅邪颜幼明、河东裴昭明相继将命,皆著名邻国。于时竟陵王子良盛招宾客,缜亦预焉。建武中,迁领军长史。出为宜都太守,母忧去职,归居于南州。义军至,缜墨绖来迎。高祖与缜有西邸之旧,见之甚悦。及建康城平,以缜为晋安太守,在郡清约,资公禄而已。视事四年,征为尚书左丞。缜去还,虽亲戚无所遗,唯饷前尚书令王亮。缜仕齐时,与亮同台为郎,旧相友,至是亮被摒弃在家。缜自迎王师,志在权轴,既而所怀未满,亦常怏怏,故私相亲结,以矫时云。后竟坐亮徙广州,语在亮传。

  初,缜在齐世,尝恃竟陵王子良。子良精信释教,而缜盛称无佛。子良问曰:“君不信因果,世间何得有富贵,何得有贫贱?”缜答曰:“人之生譬如一树花同发一枝俱开一蒂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坠于茵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落于溷粪之侧坠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粪溷者下官是也。贵贱虽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处?”子良不能屈,深怪之。缜退论其理,著《神灭论》。

  (节选自《梁书·范缜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缜少孤贫,事母孝谨孤:年少丧父

  B、特简才学之士简:选拔

  C、缜及从弟云、萧琛 从:跟随

  D、后竟坐亮徙广州坐:因为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始往从之填然鼓之

  B、恒芒矰布衣,徒行于路 当其欣于所遇

  C、不为士友所安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

  D、与魏氏和亲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12、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文言文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人之生譬如一树花同发一枝俱开一蒂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坠于茵席之上自有关篱墙于溷粪之侧坠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粪溷者下官是也

  A、人之生/譬如一树花同发/一枝俱开一蒂/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坠于茵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落于溷粪之侧/坠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粪溷者/下官是也

  B、人之生譬如一树花/同发一枝/俱开一蒂/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坠于茵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落于溷粪之侧/坠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粪溷者/下官是也

  C、人之生/譬如一树花同发/一枝俱开/一蒂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坠于茵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落于溷粪之侧/坠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粪溷者/下官是也

  D、人之生譬如一树/花同发一枝/俱开一蒂/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坠于茵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落于溷粪之侧/坠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粪溷者/下官是也

  13、译下面的句子(12分)

  (1)卓越不群而勤学,瓛甚奇之,亲为之冠。(4分)

  (2)缜去还,虽亲戚无所遗,唯饷前尚书令王亮。(4分)

  (3)子良不能屈,深怪之。缜退论其理,著《神灭论》。(4分)

  参考答案

  10、C 从:堂房亲属。从弟,即堂弟。

  11、D 介词,和、同、跟。 A、代词,他;没有实在意义的衬词。B、介词,在;介词,对,对于。C、介词,表被动;介词,为了,因为。

  12、B、

  13、(1)范缜品格优秀突出、不同一般并且勤奋好学。刘瓛认为他很奇特,亲自为他举行冠礼。

  (“不群”1分,“奇”1分,“亲”1分,“冠”1分。)

  (2)范缜离任回京时,即使是亲戚也没有给财物。唯独接济前尚书令王亮。

  (“去还”1分,“虽”1分,“遗”1分,“饷”1分。)

  (3)萧子良不能使范缜屈从于他的观点,但是又深深地责怪范缜。范缜就回到家里论证自己的理论,写成了《神灭论》。

  (“屈”1分,“怪”1分,“退”1分,“论其理”1分。)

  参考译文

  范缜,字子真,是南乡舞阴人。范缜小的时候,没有父亲,家中贫困,他对母亲很孝顺。他不满二十岁时,听说沛国刘瓛招集徒众讲授学问,于是前去跟随他学习。品格优秀突出、不同一般并且勤奋好学。刘瓛特别赏识他,并亲自为他举行冠礼。在刘瓛门下多年,无论是上学还是回家,始终穿布衣、草鞋,步行走路。刘瓛的学生中很多是大乘坐车马的子弟。范缜在他们中间根本不感到耻辱羞愧。成年后,范缜通晓经学,尤其精通《周礼》《仪礼》和《礼记》。范缜生性诚实正直,喜欢说些令人害怕的话,发表别人听不懂的议论,使一些读书朋友感到不自在。唯独和表弟萧琛相处得很好。萧琛很有口才,擅长辩论,对范缜简短而意思明了的说话常常信服。

  范缜做官从担任齐朝宁蛮主簿开始,后提升尚书殿中郎。永明年间,齐朝与北魏通婚,每年给北魏钱财等聘礼,专门选拔有才学的读书人作为送行的使者。范缜和从弟范云、萧琛、琅琊的颜幼明、河东的裴照明先后奉命出使,在邻国中很有名气。当时竟陵王萧子良广泛招集文人学士,范缜也参与其中。建武年间,任领军长史。后来出任宜郡守,母亲去世时辞去郡守职位,回老家南州守丧。义军到南州时,范缜带着目孝迎接,梁武帝与范缜在四邸时有交情,看到他手很高兴,攻占健康城后,任命范缜为晋安郡太守。在任期间清廉节约,仅享用国家的俸禄。任太守四年后,被征召为尚书左丞。范缜离任回京时,即使是亲戚也没有给财物。唯独接济前尚书令王亮。范缜在齐朝做官时,和王亮一起在意见书台担任郎官,过去互相间很友好,到现在王亮被闲置在家。范缜自己去迎接梁武帝的义军,目的是想做有权有势的官,后来由于自己的愿望没有实现,也经常闷闷不乐,所以私下里结交亲信,想矫正当时的风气。后来竟然受王亮的株连而迁徙广州。这件事记在《王亮传》中。

  当初,范缜在齐朝做官时,曾依附过竟陵王萧子良。萧子良精通信奉佛教,而范缜坚持说没有佛。萧子良问他说:“你不信因果报应,世上为什么会出现富贵、贫贱的现象呢?”范缜回答说:“人的一生好像一树花一样,本来是同一条树枝长出来的,都开放一朵花,随着风吹而掉落下来,自然会有的沿着竹帘旗帜落到茵席上,也有沿着篱笆土墙掉进粪池里。落到茵席上的,就像殿下您,掉进粪池里的就像我。高贵和低贱产生的途径虽然不一样,原因和后果又在哪里呢?”萧子良不能使范缜屈从于他的观点,但是又深深地责怪范缜。范缜就回到家里论证自己的理论,写成了《神灭论》。

  拓展阅读

  哲学思想

  形神相即

  在形神关系问题上,范缜抓住了“即”与“异”的对立。“异”是指“分离”,佛教徒讲“形神相异”、“形神非一”,称人的灵魂可以脱离形体而独立存在,人死以后形亡而“神游”,精神(魂魄)跑到佛国或依附于别的形体,灵魂、精神就成为三世轮回的主体、因果报应的对象。强调形神分离,是佛教徒论证“神不灭”的主要根据。

  对此,范缜提出“形神相即”,他说:“神即形也,形即神也。是以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也。”所谓“形”是形体,“神”是精神,“即”就是密不可分。范缜认为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名殊而体一”、“形神不二”,不可分离,形体存在,精神才存在;形体衰亡,精神也就归于消灭。

  形质神用

  范缜在“形神相即”,“不得相异”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形质神用”的著名论点,即形体是精神的质体,精神是形体的作用,是由形派生出来的东西,决不能脱离形这个主体而单独存在。这就克服了以往神灭论者把精神看作是一种精气,不了解精神是物质的属性,由物质派生的局限。

  为了进一步说明精神必须依赖于形体的道理,范缜用了一个十分通俗的“刃”、“利”之喻,把精神与肉体之间的关系,比作刀刃与刀刃的锋利之间的`关系。锋利指的不是刀刃,刀刃指的也不是锋利。然而,离开刀刃也就无所谓锋利,离开了锋利也就无所谓刀刃。这个比喻恰当的说明了形神不可分离,又正确地处理了物质实体和它的属性的关系,较彻底地克服了形神平行、形神二元的缺陷,从理论上阐明了形神一元论。

  心为虑本

  范缜对“质”和“用”的范畴也给予了深入浅出的论证。他提出,不同的“质”有不同的“用”,而且精神作用只是活人的特有属性。他以树和人为例,把人质和木质作了区别。人质有知,木质无知,有知和无知是由不同的物质实体决定的,从而肯定了不同的质有不同的作用,精神是人这种物质实体特有的功能。

  范缜不再将神当成气,而是视为具体的生理功能和心理活动,把人的生理器官看作是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并将人的精神活动分为两类:一类是感觉痛痒的“知”(感知觉),一类是判断是非的“虑”(思维);并指出二者在程度上的差别,“浅则为知,深则为虑”。

  范缜认为,口、眼、耳、鼻、手足担负着不同的感知职能;但由于时代科学水平的限制,他还不了解大脑的作用,错误地认为“是非之虑”由“心器所主”。

  辩证思想

  范缜还辩证地认为物体的变化有其内在的规律性,他认为事物的变化有突变和渐变两种形式。突然发生的事物,如暴风骤雨,必然突然消失;逐渐发生的,如动植物,必然逐渐消灭,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范缜驳斥了佛教徒对生与死、荣与枯之间区别的故意混淆,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树木是先荣后枯,人则是先生后死,顺序不可颠倒。他认为,人是渐渐生长的,所以人死后形体消失得很慢;但尽管如此,死人的形体和活人的形体还是有质的区别的。死者的骨骼有如同木头那样的质,所以没有知觉;活着的人之所以有不同于木头的知觉,那是因活人的质与木头的质是不同的。所以,随着人的死亡,精神活动也停止消失了。

  反佛理念

  范缜以“浮屠害政,桑门蠢俗”,揭露当朝宣扬神不灭的危害,阐明自己阐释神灭的目的和良苦用心。范缜指出,提倡和宣传神不灭,不仅会败坏民俗、危害伦理道德,还会损害国政、给国家造成严重的政治危机[46],导致人民重于利己而轻于济世,家家不讲孝悌,人人不行慈爱,致使兵源短缺,土地荒芜,粮食乏匮。

  范缜主张人们应禀承天性,行自我修养,人人各守其职,各安天命。这样,种田打粮,粮食将取之不尽;养蚕织衣,衣服将用之不竭;百姓用衣食之余奉献君主,君主以无为而治天下。从而实现人民昌盛,国家强大。

  主要作品

  《南史》载范缜有文集十五卷,《梁书》则记为十卷,大都散佚。存世有《神灭论》《答曹舍人》(《答曹思文难神灭神》)等四篇,收于《弘明集》与《全梁文》中。

【范缜字子真南乡舞阴人也原文及译文】相关文章:

《南乡一剪梅·招熊少府》原文及译文11-03

《南柯子·山冥云阴重》原文及翻译赏析2篇02-17

李清照《醉花阴》原文译文及赏析03-22

《南歌子·天上星河转》原文及译文05-08

韩愈《送董邵南序》原文及译文12-26

《生查子·元夕》原文及译文04-30

《鱼我所欲也》原文及译文07-20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07-16

《洧南居士传》文言文原文及译文10-02

《行香子·七夕》原文及译文05-08

高中语文《孙权传》原文及译文 陈瑸字眉川广东海康人原文及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