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中先母邹孺人灵表原文及译文赏析

2022-10-13 古籍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汪中先母邹孺人灵表原文及译文古诗词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

  先母邹孺人灵表

  汪中

  母讳维贞,先世无锡人,明末迁江都凡七支,其六皆绝,故亡其谱系。父处士君鼐,母张孺人。处士授学于家,母暇日于屏后听之,由是塾中诸书皆成诵。张孺人蚤没,处士衰耗,母尽心奉养,抚二弟有恩,家事以治。

  及归于汪,汪故贫。先君子始为赘婿,世父将鬻其宅,先主无所置。母曰:“焉有为人妇不事舅姑者?”请于处士君,割别室奉焉。已而世叔父数人皆来同爨,先君子羸病不治生。母生子女各二,室无童婢,饮食衣屦,咸取具一身,月中不寝者过半。

  先君子下世,世叔父益贫,久之散去。母教女弟子数人,且缉屦以为食,犹思与子女相保。直岁大饥,乃荡然无所托命矣。再徙北城,所居止三席地,其左无壁,覆之以苫。日常使姊守舍,携中及妹,傫然匄于亲故,率日不得一食。归则藉藁於地,每冬夜号寒,母子相拥,不自意全济,比见晨光,则欣然有生望焉。迨中入学宫,游艺四方,稍致甘旨之养。母百病交攻,绵历岁月,竟致不起。呜呼痛哉!

  母忠质慈祥,生平无妄言,接下以恩,多所顾念。方中幼时,三族无见恤者,母九死流离,抚其遗孤,至于成立。母禀气素强,不近医药。计母生七十有六年,少苦操劳,中苦饥乏,老苦疾疢;重以天属之乖,人事之湮郁,盖终其身鲜一日之欢焉。论其摧剥,金石可销,况于血气?故吾母虽以中寿告终,不得谓其天年之止于是也。呜呼!生我之恩,送死之戚,人所同也;家获再造,而积苦以陨身,行路伤之,况在人子,呜呼痛哉!以乾隆五十二年七月辛丑朔卒,明年三月戊寅合葬于先君子之墓,其哀子中泣血为之表曰:

  呜呼!汪氏节母,此焉其墓。更百苦以保其后,后之人尚保其封树。

  注释

  [1]无锡:今属江苏省。

  [2]处士:有德行学问而不仕的读书人。这里指汪中的外祖父邹鼐。

  [3]蚤:通“早”。

  [4]衰耗:耗尽精力而身体衰弱。

  [5]归:指女子出嫁。

  [6]先君子:称故世的父亲。汪中父汪一元,幼而体弱,入县学,以卖文教学为生。卒于1749(乾隆十四年)。

  [7]世父:大伯父,即汪一元的长兄。

  [8]先主:指祖先的神祖牌。

  [9]舅姑:丈夫的父母。

  [10]治生:治理生计。

  [11]缉屦:编织草鞋。

  [12]三席地:三张席子大小的地方。

  [13]苫(shān):用茅草编成的覆盖物,这里指用来作墙壁。

  [14]傫(lěi)然:颓丧的样子。匄:同“丐”,乞求。

  [15]率日:整天。

  [16]迨:及。入学宫:谓考中秀才。

  [17]游艺:《论语述而》:“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艺,指礼、乐、射、御、书、教六艺。后因泛指学艺。汪中的游艺,实指作幕客、卖文以谋生。

  [18]甘旨:指美味的食物。

  [19]三族:指父族、母族、妻族,这里泛指同宗和至亲。

  [20]疾疢(chèn):疾病。

  [21]天属:直系亲属。这里暗指汪一元弟兄的无赖,也暗指汪中初娶的孙氏,能诗文而不能操作,母逼使离婚。

  [22]湮郁:阻塞。

  [23]摧剥:犹言摧残。

  [24]金石可销:枚乘《七发》:“虽有金石之坚,犹将销铄而挺解。”

  [25]中寿:《庄子盗跖》:“人上寿百岁,中寿八十,下寿六十。”汪母七十六岁,年近八十,故称中寿。

  [26]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七月辛丑朔:按本年七月初一为丙寅,非辛丑,且七月亦无辛丑日。或疑七月当为十月之误。

  [27]三月戊寅:三月十六日。

  [28]更:历。

  [29]封树:聚土为坟叫封,植树为标记叫树。

  参考译文

  先母名维贞,祖先是无锡县人,明末迁居江都县,同宗共七支,其中六支都绝了后代,因此家谱亡失。外祖父名鼐,是个不曾作官的儒生,外祖母姓张。外祖父当年在家中设私塾教学生,先母空暇时就在屏风后听课,因此私塾中所教的书都能背诵。外祖母早死,外祖父衰老虚弱,母亲尽心奉养,抚育两个弟弟有恩,家事料理得很有条理。

  等到嫁给汪家,汪家本就贫穷。先父原是入赘的。伯父要卖掉住宅,祖宗神主没地方安置,先母说:“哪有做媳妇而不奉祀公婆的?”就请求外祖父拨另外的房间供奉。后来伯父、叔父几人,都来一起生活,先父体弱多病,无力谋生。先母生了两男两女,家中没有男仆婢女,喝的吃的穿的,都由先母一人供应,一个月里有大半日子不能安睡。

  先君子过世,伯叔父们更贫困,日子久了就离开各自谋生去了。先母教几个女学生,同时帮人做鞋子维持生计,还希望保得住孩子们。碰上大饥荒,穷到一无所有无凭藉可活命。迁移到北城,住的只有三席地方,左面没墙壁,用草席来遮蔽。白天叫姊姊看著家,先母带领我和妹妹,颓丧地到亲戚家乞讨,常整天吃不到一顿饭。回来就在地上铺著稻秆睡觉,冬天夜里冷得叫出声来,母子相拥,想不到能安全度过,等到看见早晨阳光,就高兴地有活下去的'指望。到我中了秀才,到各处游学讲艺,稍能准备些鲜美食物奉养母亲,而母亲已得了各种疾病,缠绵岁年,竟然去世。唉,真是悲痛啊!

  先母天性忠诚、质朴、慈爱、祥和,一生没有诳言妄语,对待晚辈有恩惠,多方照顾体念。当我小时,同族亲戚没有怜恤的。母亲九死一生,流离转徙,抚养孤儿,以至於成家立业。先母体质本来强健,一向不看病吃药。总计先母活了七十六岁,少时苦於操作劳累,中年饱受饥荒贫乏之苦,老年苦於疾病缠绵折磨。加上天伦的乖离,人事的不顺利,她的一生,很少有过一天的欢乐。说到她受的挫折和伤害,就是金石也可以被销毁,更何况血肉之躯呢?所以母亲虽是中等之寿去世,绝不能说她天赋的寿数就只有这些。唉!母亲生养我的恩情,初丧母亲的哀痛,本是人人一样的;家庭得以重新兴起,可是母亲却被累积的劳苦折磨死了,不相识的路人都会伤感,何况儿女呢?真是悲痛啊!先母在乾隆五十二年七月辛丑初一日逝世,合葬在先父墓里,她的哀子汪中泣血立此石碑,写此墓表,说:

  唉!这是汪氏节母的坟墓。她经历千辛万苦抚育后嗣,希望后人保护这坟墓与树木。

  作品鉴赏

  选自《述学遗补》。孺人,明清时为七品官的母亲或妻的封号,也因之成为对妇人的尊称。灵表,就是墓表,也称神道表。本篇是汪中为其亡母写的墓表。汪中早孤,家世贫寒,自觉成才,离不开其母的抚养和教导,对其母的感情更为深切。灵表中历叙其母“少苦操劳,中苦饥乏,老苦疾疢”的辛劳不幸的一生,情真意切,真实感人。在骈文家汪中的笔下,是一篇别具一格的作品。

【汪中先母邹孺人灵表原文及译文赏析】相关文章:

汪中《先母邹孺人灵表》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03-30

汪藻《春日》原文及译文05-07

《南陵道中》原文及译文赏析07-06

于中丞成龙的原文及译文赏析07-10

汪中《别母》的原文、翻译及赏析04-29

《桓灵时童谣》原文及译文05-04

答谢中书书原文、译文、赏析10-14

《答谢中书书》原文译文及赏析11-18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及译文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