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篆平反的原文及译文

2023-12-14 古籍

  在日常的学习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文言文吧?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是不是有很多人在为文言文的理解而发愁?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崔篆平反的原文及译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崔篆平反的原文及译文

  原文

  崔篆,汉人也,为郡守,时王莽改制,爪牙遍及各地,严刑峻法,杀戮无辜。篆所至之囚系满狱。篆垂涕曰:“嗟乎,刑法酷烈,乃至于斯!此皆何罪!”遂为之平反,所出二千余人。吏叩头谏曰:“君诚仁者,然今独君为君子,将有悔乎?”篆曰:“吾无悔,纵杀吾而赎二千人,何悔之有?”吏默然无以应。

  注释

  1、王莽改制:指王莽篡权,该汉朝为新朝。

  2、斯:这;这种地步。

  3、峻:苛刻。

  4、辜:罪。

  5、系:关押。

  6、垂:掉下。

  7、涕:泪。

  8、谏:婉言相劝。

  9、无以:没什么用来。

  10、及:到,至

  12、吏:僚属

  翻译

  崔篆是汉族人,当时担任郡守,那时是王莽改制的时候,他的党羽遍及各个地方,用严厉的刑法杀害许多无罪的人。崔篆在他所在的县看到牢狱人满为患。忍不住流泪叹道:“唉,刑罚法律残酷凶狠,竟到了这种地步!这些人都是什么罪!”(崔篆)于是为他们平反,放出来两千多人。他的僚属们都十分害怕,纷纷叩头求他说:“你确实是仁慈的人,然而如今只有你是仁德的人,恐怕要后悔吧?”。崔篆慨然,说:“如果杀了我一人而能救出2000多人,这是我的心愿啊!我有什么可后悔的呢?”僚属们沉默不知如何回应。

  文言知识

  说“斯”:“斯”在文言文中主要作“这”、“此”解释。上文“嗟乎,刑罚酷烈,乃至于斯”中的“斯”,相当于“这”,这句话的意思是“唉,刑罚残酷凶狠,竟到了这种地步”。又如,《岳阳楼记》:“微斯人,吾谁与归?”,“斯人”即“这人”。又如,《捕蛇者说》:“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斯役”即“这(捕蛇)差事”。

  文化常识

  王莽改制:在王莽接受刘婴的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开创了中国历史上通过符命禅让作皇帝的先河。新朝建立后,王莽开始进行的全面社会改革,史称“王莽改制”,又称“王莽新政”。

【崔篆平反的原文及译文】相关文章:

崔篆平反原文译文及作者简介09-27

崔篆平反原文及翻译09-25

《魏书崔休传》原文及译文09-26

崔骃传原文和译文07-26

《魏书·崔挺传》原文译文解析09-24

高中语文《崔琰》原文及译文07-28

崔护《题都城南庄》原文及译文04-09

《途中寒食题黄梅临江驿寄崔融》原文及译文04-09

《崔九欲往南山马上口号与别》原文及译文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