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西番》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2021-06-18 古籍

  原文:

  定西番·紫塞月明千里

  牛峤

  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楼寒。梦长安。

  乡思望中天阔,漏残星亦残。画角数声呜咽,雪漫漫。

  定西番·紫塞月明千里字词解释:

  ⑴紫塞:长城,亦泛指北方边塞。崔豹《古今注·都邑》:“秦筑长城,上色皆紫,汉塞亦然,故称‘紫塞’焉。”鲍照《芜城赋》:“南驰苍梧涨海,北走紫塞雁门。”

  ⑵金甲:铁恺甲。

  ⑶戍楼:边塞驻军的营房。

  ⑷画角:古乐器名,出自西羌,口细尾大,形如牛角,以竹木或皮革制成,外加彩绘,故称“画角”。后来军中多用以报昏晓,振士气。高适《送浑将军出塞》:“城头画角三四声,匣里宝刀昼夜鸣。”

  定西番·紫塞月明千里翻译:

  明月千里照着长城,将士的盔甲寒冷如冰,戍楼上寒风凛冽,又把长安吹入梦中。

  思乡的时候仰望苍天,苍天像思愁浩渺无边。刁斗的残声里残星稀落,城头响起几声呜咽的号角,随着纷飞的大雪漫漫地飘散。

  定西番·紫塞月明千里阅读答案:

  试题:

  (1)请简要说明这首词中抒情主人公“梦长安”的原因及这句话在全词中的作用。(3分)

  (2)这首词的结尾传达出了相思之情,请说明具体的抒情手法。(2分)

  答案:

  (1)思念故乡;“金甲冷,戍楼寒”体现了边塞苦寒;词中主人公因戍边生活艰苦而梦回京都;“长安”借代朝廷,体现了他希望皇恩浩荡,不要冷落了生活清苦的戍边将士的愿望。(一点1分,三点答到二点得2分)“梦长安”句应是过渡句,承上启下。(1分)

  (2)主要是运用以景结情(间接抒情)的手法,此外还有视听结合的描写手法。(2分)

  定西番·紫塞月明千里创作背景:无

  定西番·紫塞月明千里赏析:

  这首词描写边塞风物,表现征人的乡愁。词以“紫塞月明千里”开篇。北国早寒,夜间披金甲,本已凄冷难耐。孤独中眺望远天,只见明月临关,光照千里。浩荡的月色更引发乡思。紫塞与长安之间,隔千里兮共明月,对月怀人,千载同此情感,思极入梦,因有“梦长安”之语。牛峤是唐僖宗时的进士,他笔下的人物所梦的长安,当是实指,不是如后世之以长安代指京师。说是“梦长安”当兼思故土与念亲人,且当不止此一夕为然,所以下片便不接写梦中所见如何如何,不写比写出的'容量更多。

  下片仍是写月夜望乡。残夜行将消逝,望中只见高天辽阔,残星暗淡。慢漫飞雪中乡关迷茫。只听得戍楼之间间荡的画角数声,呜咽沉郁。在愁人听来,真是如拉如诉。后来周邦彦《浪淘沙慢》过片的“情切,望中地远天阔。向露冷风清无人处,耿耿寒漏咽”几勺,便从此出。唐末五代时期,战争频仍,民不聊生。而词坛上最多追逐声色艳情之作。诚如陆游《跋花间集》所说:“方斯时,天下岌岌,生民救死不暇,上大夫乃流宕如此,可叹也战!或者亦出于无聊故耶?”牛峤虽属花间派,在香艳的词作之外,还能将创作的视野由花间樽前扩展到边来戍楼,写出反映征人离愁之苦的作品,是很难得的。

  这首词所写的边塞乡愁,从其情调上看,更接近中唐李益的边塞七绝。它们所表现的悲凉、凄冷的情韵、气氛,正是日益衰败的悲剧时代的新反映。牛峤以紫塞戍楼、中天皓月、飞雪漫漫等景物寄情,使得这首小词的境界显得阔大、雄浑,因此,虽悲凉而不绝望,虽凄冷而含有对温情、幸福的期待。

  个人资料:

  牛峤(8487),字松卿,一字延峰,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祖籍安定鹑觚(今甘肃灵台),中唐宰相牛僧孺之孙。他生逢乱世,中进士仅两年,黄巢起义军破长安。在动荡的僖宗朝历仕拾遗、补阙、尚书郎。光启二年(公元886年)又避襄王李媪之乱,先流落吴越,后寄寓巴蜀,过着渡口杨花,狂雪任风吹般的飘荡生活。以东汉名臣袁安自许的牛峤忧国心切,却有志无时,昭宗大顺二年(公元891年)以后被西川节度使王建辟为判官。前蜀开国,仕秘书监,以给事中卒于成都。《郡斋读书志》说他博学有才,以歌诗著名。原有《牛峤集》三十卷,已佚。现存诗三首,见《全唐诗》、《全唐诗外编》。词三十三首,见《花间集》。

【《定西番》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相关文章:

牛峤《定西番》的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08-07

《定西番》阅读答案07-13

定西番的阅读答案09-20

定西番阅读理解及答案11-04

温庭筠《定西番》牛峤《定西番》阅读答案参考11-07

定西番·汉使昔年离别原文及赏析08-18

定西番·细雨晓莺春晚原文及赏析07-16

《野望》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07-28

《苏幕遮》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