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音乐是情感艺术,是别的学科所不能代替的审美教育,而高中的音乐鉴赏课更是陶冶情操、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的有利契机。针对高中生喜爱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的现象,如何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造力,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兴趣;创新;审美能力
高中音乐鉴赏课最主要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情感体验,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知音乐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音乐艺术因其复杂流动的音响效果能引起人们强烈的情感共鸣,所以,音乐鉴赏课需要情感体验的参与,因此,音乐课是别的学科不能代替的审美教育。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的音乐认知处于从幼稚向成熟的发展过程之中,随着现代视听手段的多样化,学生接触音乐的机会更多,内容更广泛,伴随着学生身心的成长,其音乐理解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明显增强,对音乐的反应由主观的感受体验向客观的分析发展。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欣赏恰能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并能陶冶他们的情操,帮助学生个性发展,达到人格完善的目的。在当今繁多复杂的流行音乐的影响下,听、唱流行歌曲成了他们紧张学习生活后的放松,学生爱听唱流行歌曲却说不出这些音乐到底好在哪里,他们对音乐的理解更多的偏向于强烈的音响效果或者熟悉的文字刺激,很少有人去思考音乐的内涵。高中生大多数喜欢音乐课是因为他们把这当成休息课、放松课,至于音乐课的内容他们认为离他们太远,所以兴趣不大。高中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对美的感知能力与他们的智力、学识程度形成了相当强烈的对比。
针对高中生音乐学习的种种现状,作为教师要换位思考,合理调整教学的策略和方法,把符合中学生身心特点的音乐课展示在学生面前,以保证音乐欣赏活动的有效开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开拓学生的创新能力,笔者在以下几方面作了尝试:
一、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创新思维
兴趣是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积极态度,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有了兴趣才有学习的动力,才会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因此,我们可以通过为学生设定各种生动有趣的活动和情境,来吸引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例如,在欣赏聂耳的民族管弦乐曲《金蛇狂舞》时,我放弃了传统的听音乐讲感受的授课方式,而是采用让学生听完音乐后,分成小组,根据音乐的旋律、节奏,情绪,每组自拟题目创作一个情景短剧。几分钟后,课堂上出现了一幕幕热闹欢腾的场面:《过大年》《庆丰收》《热闹的婚礼》《赛龙舟》等。学生自编、自导、自演,随着音乐栩栩如生的表演,既满足了他们的表现欲,又展示了他们的才华,同时还活跃了课堂气氛,在不知不觉中很好地理解了作品的情景内容。其实还有许多的活动都可以参与到音乐鉴赏当中,如欣赏音乐时,可以让学生用线条与简单图画表现乐曲旋律的流动变化,也可以引导学生边听边猜演奏用的是什么乐器,可以让学生给所听的音乐片段加标题。让学生模仿从简单的声音来开发训练用嗓音表现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和自然界中各种声音及各种音响的节奏、音高、音色、强弱等。所有这些活动目的都在于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音乐活动中,以兴趣为引,开拓创新思维。
二、利用情感艺术,引导创新能力
艺术是相通的,在音乐课中教师可大胆地利用语言、绘画等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展开音乐联想,开拓其想象空间。如,在欣赏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时,其中第六幅画如果只说两个犹太人显然缺乏想象空间,这时候让学生观看图画中一胖一瘦乐观和哀怨的两个犹太人截然不同的视觉形象,学生就能更好地理解作曲家生动丰富的音乐语言,以及不同音色乐器刻画出的不同人物形象。同样我们也可以利用音乐来展开语言、绘画的联想,在欣赏维瓦尔第的《春》一课时,笔者首先请学生听完音乐后根据乐曲的情绪变化,为音乐描绘出一幅图画,或是一首段文、诗歌。伴随着音乐声,根据乐曲的小标题,学生很快地就描绘出几个春天的美丽场景:美丽的小鸟、淙淙流淌的清泉、短暂的雷雨、雨后清新的画面……也有学生写出了描写春天的辞藻华丽的小散文和清新的诗歌。不同艺术的有机结合让学生充分发挥了想象力,使音乐理解显得更生动有趣。不仅出色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还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提高。
三、大胆尝试创作,鼓励创新活动
其实,在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探索和创新的需求,都渴望自己的创新成果能够得到别人的肯定和鼓励。在《学堂乐歌》单元中,学生认为这些歌曲时代遥远,旋律老土,没有新意,对此毫无兴趣。课前,针对学生的心态对教学内容作了适当调整,将“学堂乐歌”和“校园歌曲”“校园民谣”结合起来,课堂上简单介绍并欣赏了“学堂乐歌”,指出其是中国最早的校园歌曲,再到八十年代的校园歌曲《乡间的小路》《童年》重点是欣赏具有时代气息的“校园民谣”,比如,《同桌的你》《栀子花开》等。
还结合学堂乐歌的特点进行了创作活动,让学生根据学堂乐歌依曲填词的样式给自己喜欢的歌曲填上诗词或自创的.歌词,不少学生写出了富有真挚情感的歌词,这样既抓住了学生的兴趣,又自然地进行了同类音乐的拓展,还进行了创作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此外,在音乐课中还经常鼓励学生进行作曲尝试,先选择一些简单的乐曲加以变奏,并鼓励学生进行模仿尝试,还试唱了学生写的不很成熟的变奏曲,再带领学生对这些作品进行修改加工,许多学生写出了使人意想不到的变奏曲,一些学生甚至还把切分、附点、连音等复杂的节奏运用到变奏曲中。更有学生开始试着写简单的小歌曲。实践证明:在教学中,多给学生提供创作机会,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让他们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发现者、创造者,并通过创新,使他们体验成功的快乐,能有效地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四、流行音乐为引,课堂改革创新
流行音乐的语言浅显易懂,曲调清新、旋律朗朗上口,高中学生偏爱流行音乐,而不喜欢音乐课上的欣赏内容。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帮助欣赏课本内的作品。比如,在欣赏京剧音乐的教学中,穿插欣赏信乐团的《北京一夜》,在欣赏古琴曲《梅花三弄》时穿插欣赏姜育恒演唱的《梅花三弄》,都会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又如,在民歌欣赏时先让学生欣赏了原汁原味的民歌《小河淌水》《赶牲灵》等,接着我让会弹吉他的学生伴奏,让学生用摇滚音乐的嗓音来演绎这些民歌,使得歌曲具有不一样的魅力,这种老歌新唱的方式使课堂气氛空前活跃,在此基础上告诉学生音乐来源于民族,流行音乐也不例外,激发学生探索民族音乐的兴趣,使他们更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在通俗音乐欣赏这一单元中,我更是将布鲁斯、摇滚、说唱、乡村音乐等不同的音乐形式的音乐要素构成、节奏特点、演唱形式、使用的乐器等介绍给学生,从实际效果来看,这样的课是非常受高中生欢迎的。其课堂效果也非常明显,学生通过对相关知识的了解,不再是盲目地喜欢流行音乐,而是能真正说出自己喜欢什么,为什么喜欢。由此可见,流行音乐的加入不仅使学生欣赏到喜闻乐见的作品,还能传授相关的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有益的鉴赏,培养他们健康积极的审美情趣,面对纷繁的流行音乐世界,能够从感性的认识上升到客观理性的评价。
五、允许不同声音,鼓励学生创新
每个人心目中的音乐形象根据各人的欣赏水平、生活经历、知识经验甚至欣赏音乐时的心境不同都会各不相同,音乐课没有绝对的对错,教师要宽容,允许有不同的声音,以免扼杀他们的创造激情。在欣赏圣桑的《动物狂欢节》时,我只告诉学生这首乐曲中用音乐塑造了各种动物的形象,具体是什么动物让学生边听音乐边自己去想。结果针对不同的音乐主题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把狮王说成老虎、把大象听成黑熊,甚至有的学生把公鸡和母鸡听成了猫和老鼠的动画片,还有的学生一听到乌龟主题就随之唱起了“我是一棵菠菜,菜菜菜菜菜菜……”引得全班哄堂大笑。我没有刻意纠正学生的答案,更没有批评唱歌的学生,而是表扬了他们的大胆和对音乐的敏锐感觉,然后告诉学生在欣赏音乐时,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不必局限于音乐标题的限制,只要张开想象的翅膀每个人都能从音乐中领略不同的风景。针对唱歌学生的相似旋律的联想指出大象主题取自柏辽兹的戏剧传奇《浮士德的沉沦》中轻盈飘逸的《仙女之舞》,而乌龟主题则取自奥芬巴赫著名喜歌剧《地狱中的奥菲欧》,这首风靡一时的《康康舞曲》的曲调,也就是共同演唱的旋律,只是作者在音乐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上作了变化处理,并把原曲拿来作为对比欣赏。告诉学生同样的音乐旋律,因为速度的变化其音乐现象将会千差万别。这节课给我的触动很大,如果当时我把学生的演唱和回答看成是故意捣乱,批评一顿,不仅会挫伤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还会使全班学生的创造积极性受到影响。尊重学生的创作欲望,允许课堂上不同声音的存在,能很好地保护学生自尊心,鼓励学生产生自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教师在音乐课堂中应抓住学生的心理需求,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立足于学生的主体性,通过各种方法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后,再加以相关知识的教授,让学生真正融入音乐情境中去感受音乐,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锻炼学生的创造力,促进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表现能力。要组织好欣赏教学,在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的形势下,我们要努力构建以学生创新活动为基础的全新教学模式,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这样,我们的音乐课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将前景广阔。
【上高中音乐鉴赏课的一点体会】相关文章:
音乐鉴赏课的满满收获07-15
音乐鉴赏结课论文04-11
音乐鉴赏课的心得体会(通用5篇)01-07
音乐课中识谱教学的一点感悟随笔01-20
通识课音乐鉴赏习题及答案07-16
音乐课中识谱教学的一点感悟教学反思06-20
音乐鉴赏07-19
高中音乐鉴赏课《古典戏曲》教案06-10
鉴赏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音乐描写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