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获麟解原文及作品赏析
【作品介绍】
本文是韩愈读《春秋》时对哀公十四年“西狩获麟”一语有感而发的见解。据《左传》记载,这一年春,叔孙氏狩猎时,他的车夫捕获了一头怪兽,认为它是不样之物,就赏给了掌管狩猎的小吏。孔子见到以后,告诉他们这是麟。联想到周朝的.衰败,孔子十分伤感。他认为,麟是仁义的动物,吉祥的象征,可是没有圣王在位,所以一旦出现就被捕获,可见它生不逢时。韩愈也联想到中唐政治的腐败,自己虽有才华,却不被朝廷所知,与孔子有同感,所以借题发挥写成本文。这篇文章虽然只有一百八十八字,却正反立论,曲折反复,寓意深远,读来令人感慨万千。
【原文】
获麟解
麟之为灵①,昭昭也②。咏于《诗》③,书于《春秋》④,杂出于传记百家之书,虽妇人小子,皆知其为祥⑤也。
然麟之为物,不畜于家⑥,不恒有于天下⑦。其为形也不类⑧,非若马、牛、犬、豕、豺、狼、麋、鹿然。然则虽有麟,不可知其为麟也。角者吾知其为午,鬣者吾知其为马⑨,犬、豕、豺、狼、麋、鹿吾知其为犬、豕、豺、狼、麇、鹿,惟麟也不可知。不可知,则其谓之不祥也亦宜。
虽然,麟之出,必有圣人在乎位,麟为圣人出也。圣人者必知麟,麟之果不为不祥也。
又曰:麟之所以为麟者,以德不以形。若麟之出不待圣人,则谓之不祥也亦宜。
【注释】
①麟:传说中的兽名。似鹿而大,牛尾。马蹄,有一角。灵:灵异。
②昭:明白。
③《诗》:《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国风·周南》中有《麟之趾》一篇。
④《春秋》:《春秋·哀公十四年》记载:“西狩于大野……获麟。”,传说孔子作《春秋》,因此绝笔。
⑤祥:吉祥或凶险的预兆,又专指吉兆,引申为吉祥。
⑥畜:养。
⑦恒:常。
⑧不类:不像,不相似。
⑨鬣(liè):某些哺乳动物颈上生长的又长又密的毛。
【译文】
麒麟是灵兽,这是十分明显的事。《诗经》咏颂它,《春秋》里记载着它,它还出现在众多的杂记、传记之类的书中。连妇女和小孩都知道它是吉祥的象征。但是麒麟虽然是吉祥的象征,但是不能养在家里,天下也不常见。麒麟的外形也不为人所辨识,(它的外形)不像马、狗、猪、豺、狼、麋、鹿。既然这样,虽然有麒麟出现在人间,一般人也不知道这是麒麟。看到它的角,就以为它是牛;看到它鬣毛,就以为它是马;看到它像狗、猪、豺狼、麋鹿,就以为它是狗、猪、豺狼、麋鹿。不能辨识麒麟,则看见麒麟的时候,说它是不祥之物也可以。虽然,麒麟出现之时,天下一定有圣人在。圣人就一定能够辨识麒麟。麒麟果然不是不祥之物。有人说:“麒麟之所以是麒麟,是因为它注重的是德行而不是外表。如果麒麟出现在圣人不在的时候,那么麒麟不被人所知道,被视为不祥之物也是理所当然的。
【题解】
《春秋·鲁哀公十四年》:麟见于郊,为叔孙氏之车子鉏(chú)商所获,折前左足,载以归。叔孙以为不祥,弃之郭外。孔子往观之,曰:“麟也。何为乎来哉?”反袂拭面,涕泣沾襟,曰:“吾道穷矣。”因著《春秋》,书“西狩获麟”,为之绝笔。文公感其事,故作是解。
【解析】
此文公借题自写,有如龙、马之说。且文凡四转折,矫变不测,如生龙活虎,可为平钝者药石。凡文,断无无故而作者,文公之人与文,真所谓祥麟威风,争先睹之者。此必是下第,人不知其文,或以无人荐之,故有感而作此。不然,不病而呻,不哀而泪,吾所未见也。唐荆川曰:以 “祥”、“不祥”三字作眼目。《辑注》评:前以知论麟之祥不祥,谓之不祥者,人之咎也,麟无与焉;后以德论麟之祥不祥,谓之不祥者,麟之咎也,人何责焉。四段归重末段,人不知麟,我偏责麟。明是翻案文字,而公之用意深远矣。
资深编辑 • 1对1服务
品质保证、原创高效、量身定制满足您的需求
【获麟解原文及作品赏析】相关文章:
《获麟解》原文翻译03-18
获麟解原文翻译03-15
有关古文获麟解的鉴赏06-13
韩愈《获麟解》阅读答案08-24
《获麟解》韩愈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04-14
《获麟解》的文言文翻译04-11
获麟解文言文翻译04-11
韩愈《获麟解》的阅读答案及译文解析12-26
麟之趾原文及赏析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