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战奇略·第七卷·整战的原文及翻译

2024-04-26 古籍

  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对原文及翻译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百战奇略·第七卷·整战的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凡与敌战,若敌人行阵整齐,士卒安静,未可轻战,伺其变动击之,则利。法曰:「无邀正正之旗。」

  三国,魏司马懿征公孙渊,〔次于辽水。渊遣步骑数万,阻辽隧,坚壁而守,以距帝。〕懿泛舟潜济辽水,〔傍辽水〕作〔长〕围,弃城而向襄平。诸将曰:「不攻城而作围,非所以示众也。」懿曰:「贼坚营高垒,欲以老吾军也。攻之,正堕其计。贼大众在此,其巢穴虚失,我直指襄平,必人怀内惧,惧而求战,破之必矣。」遂整阵而过。贼见兵出其后,果邀之,乃纵兵逆击,大破之。

  译文

  大凡对敌作战,如果敌军行列严整有序,士卒情绪安稳平静,不可轻率与其交战,等到敌人内部发生变化时,再出兵进攻它,就有利于我军取胜。诚如兵法所说:“不要拦击旗帜整齐、队伍严密的敌人。”三国时期,魏国大将司马懿奉命率军征讨公孙渊,而进至辽水。公逊渊果然派遣数万步骑兵凭据辽隧,企图固守坚城壁垒以抵御司马懿进攻。司马懿率军乘船偷偷渡过辽水后,依傍辽水构筑一道长围(摆出一付攻打辽隧的架势),然后又命令部队放弃该城不攻,而向其老巢襄平进发。众将对此决策十分不解地说:“我们不攻打辽隧城,却又构筑长围,这不是显示我们兵多军威的办法。”司马懿解释说:“敌人现在凭据辽隧坚固而高大的城防设施,企图把我军拖垮在这里。我们进攻它,恰好中了敌人的诡计。敌人的主力都集中在这里,其老巢必定非常空虚,我军直驱襄平,这里的敌人一定会心怀恐惧,他们恐惧就会离开坚城固垒而向我求战,那时我们集中兵力打败他们是必定无疑的。”于是,司马懿率领严整有序的魏军,越过辽隧而向襄平长驱直进。敌人发现魏军所向直指其后方老巢,果然脱离坚城辽隧而去拦截魏军。司马懿乘机挥军迎头痛击,大破敌人,三战三捷。公孙渊退保襄平,司马懿乘胜挥军包围了他。

  百战奇略·第七卷·整战的原文及翻译

  《百战奇略》第七卷“整战”的原文为:凡与敌战,若敌人行阵整齐,士卒安静,未可轻战,伺其变动击之,则利。法曰:“无邀正正之旗。”

  这段原文可以翻译为:在与敌方作战时,如果敌人的队伍排列整齐,士兵情绪稳定,那么不可以草率地发起战斗。应当等待敌人出现变化或混乱时再发起攻击,这样才有利于我军取得胜利。正如兵法所说:“不要攻击旗帜整齐、阵容严密的敌人。”

  此段论述了战争策略中的一个重要原则:对严整有序的敌军不宜贸然发起进攻,而应等待时机,寻找敌人弱点或等待其纪律松散时再出击。这一战略思想体现了古代兵法中的谨慎和智谋,强调以不变应万变,通过观察和等待来掌握战场主动权。

  该篇还以三国时期魏国大将司马懿征讨公孙渊的战例来具体阐释这一原则。司马懿面对坚守辽隧的敌军并未急于攻城,而是采取围城打援的策略,最终迫使敌军因恐惧而求战,从而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 相关推荐

【百战奇略·第七卷·整战的原文及翻译】相关文章:

百战奇略·第七卷·乱战原文翻译02-19

百战奇略雪战原文及翻译01-11

《百战奇略·第七卷·远战》原文译文09-24

《百战奇略·第七卷·挑战》原文及译文09-27

百战奇略·第二卷·众战的原文及翻译06-08

《百战奇略·第八卷·避战》原文及翻译10-24

百战奇略·第九卷·人战的原文及翻译05-19

百战奇略·第一卷·谋战的原文及翻译12-06

百战奇略,第十卷·忘战原文及翻译11-04

百战奇略·第九卷·难战原文和翻译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