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琴俱亡的原文及其翻译

2023-06-01 古籍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其实很多朋友都不太清楚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琴俱亡的原文及其翻译,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

  王子猷①、子敬②俱病笃③,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④不闻消息?此已丧矣。语时了⑤不悲。便索舆⑥来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⑦,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⑧不调⑨,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 因恸绝良久⑩,月余亦卒。《世说新语 伤逝》

  【注释】:

  ①子猷:王徽之,字子猷,王羲之的第五个儿子。他卓荦放诞,清高自恃,因此引来很多非议,后世更有人称他为伪名士。

  ②子敬:王献之,字子敬 王羲之的第七个儿子,死时四十三岁。以行书和草书闻名后世。

  舆(yú):轿子。调:协调。人琴俱亡,表示看到遗物、悼念死者的悲痛心情。

  ③笃:(病)重。

  ④都:总,竟。

  ⑤ 了(liǎo):完全。

  ⑥舆:(yú)轿子。

  ⑦琴:名词用作动词,弹琴。

  ⑧既:已经。

  ⑨调:协调。

  ⑩恸(tòng)绝良久:痛哭了很久,几乎昏死过去。

  【翻译】:

  王子猷、王子敬都病重了,子敬先去世了。王子猷问手下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已经死了。说话时脸上看不出一点悲伤的样子。就要来轿子去奔丧,一路上都没有哭。

  子敬向来喜欢弹琴,(子猷)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弦的声音已经不协调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你的人和琴都死了!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死过去。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去世了。

  人琴俱亡的教案

  一、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人琴俱亡》这篇课文被安排在亲情单元,在学习这篇文章之前,我们已经学了两篇分别表现父子情深和母子情深的文章了。(〈背影〉和〈甜甜的泥土〉),这篇文章是以文言文的形式来表现手足之情。

  教学这篇课文时,先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以此感受作品的真情。八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文言知识,因此通译全文时可以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进行自学,找出不会之处,合作解决。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探讨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因此定下以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的

  1、疏通文意,明确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思。

  2、感受文章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和个性特点,感受兄弟亲情。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课文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和鲜明的个性特点,感受手足之情。

  二、教学步骤

  (一)、导语

  以解释成语“情同手足”入手,导出这篇歌颂手足之情的文言文——〈人琴俱亡〉。

  (二)、整体感悟课文

  1、读:体会课文的内容和情感。

  听教师范读,边听边悟,然后有感情的朗读。

  2、说:疏通文意,明确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思。

  要求学生找出重点字词,和自己不理解的字词句和对文章有疑问的地方。

  (三)反馈交流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一共抽了5个学生朗读课文,学生在朗读“子敬,子敬,人琴俱亡。”这句时都能以沉重悲痛的音调去朗读。

  2、学生互动学习,小组讨论找出重点字词,经过大家的努力找出了以下重点的字词。

  文言实词:

  笃:(dǔ)(病)重

  索:要

  奔:从外地回来料理长辈亲属的丧事

  径:一直、直往

  素:一向、向来

  恸:痛哭,极度悲哀

  绝:气息中止

  卒:死了

  文言虚词:

  而子敬先亡不译

  语时了不悲完全

  弦既不调已经

  人琴俱亡都

  3、通译课文

  由于本课篇幅短小,意思浅显,所以学生能很快理解字句表面的意思,通译全文并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如果文言文教学仅仅教会学生表面的字词句的翻译,而不深入对课文内涵的挖掘,我个人认为这样的文言文教学是不合格的,没有达到弘扬传统文化的目的。

  当疏通了文意之后,我便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了研读赏析,即教学的第二个目标:感受文章的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和个性特点,体悟手足情深。在这研读赏析中出现了本堂课的高潮,即精彩片段。

  三、精彩片段

  师:我们对本文的大意都基本理解了,然而我们会翻译了,是不是就真正理解了文章的内涵了呢?同学们对本文中所描写的细节有哪些疑问呢?请提出来我们共同研讨。

  生1:在第一段中为什么子猷久不闻子敬的消息就认为子敬已经亡了呢?

  学生思考片刻,便有同学回答:

  生2:我认为是因为他们兄弟情深,即使在病重中也是互通消息的,久(学生回答时将此字读得很重)不闻消息,当然能判断出他已经先走了。

  生3:我想子猷不闻消息,是因为他也病重他的左右怕其悲伤而向他隐瞒了子敬病亡的消息。

  生1自己也笑了。

  生4:子猷听见自己的兄弟死了,他居然“不悲”、“不哭”,这似乎有点有悖常理啊,怎么还说他们兄弟情深呢?

  教室里顿时响起了一阵讨论声。

  生5:因为子猷自己也病重了,他想去见自己的兄弟最后一面,怕悲伤过度,所以他强忍悲痛。

  师:也就是说他为了保存体力,是吧?

  学生中有人在点头。

  生6:我觉得神情的“悲”和“哭”都是比较低层次的悲伤,子猷内心悲痛至极,反而在表面上什么都不能表现出来。

  生7(很兴奋地):这叫“此时无声胜有声……”

  他的话还未说完学生们便接了过去:“道是无情却有情。”

  师:黄俊同学的回答老师用一个词语来概括:精彩绝伦。

  教室里响起一阵掌声。

  师:大家看看子猷又是用什么方式来悼念他的弟弟的呢?

  生8:弹琴,但“弦不调”。老师,为什么“弦既不调”呢?

  课室里弥漫着思考的气息。

  生9:因为子猷前面情郁于中,现在睹物思人,悲痛至极,所以他无法将琴弹协调。

  生10:古文中有一句:树犹如此,情何以堪。我想这里可以这样说:琴犹如此,人何以堪。

  师:这两个同学的回答都很好,都能做到活学活用,而且老师还看出了他们平时学习时是非常注意积累的。

  生11:一件事物跟随主人久了,它也有灵气了,我想琴和子敬也有心灵相通的地方,除了子敬没有人能弹出协调的琴声。这更渲染出子猷内心的悲伤。

  师:是啊,逝者已去,睹物思人,而琴随人亡,这更渲染出当时悲凉的气氛。刚才同学的回答可谓是精彩纷呈。同学们还有其他疑问吗?

  沉默了一会,没有发言。

  师:那老师有一个问题,谁能帮我解答一下(学生兴奋地看着老师)子猷用弹琴来悼念他的弟弟,体现了他怎样的个性?

  生4:就是啊,我就觉得子猷这人的个性太过独特了。

  师:好吧,就是体现他独特的个性。哪个同学把它说得更深刻一点。

  生12:老师,在学这篇文章之前我看过有关子猷——王徽之的资料。有两个故事给我印象很深刻。“寄居种竹”和“夜访戴逵”的故事,这两个故事也可看出王子猷本身就是一个个性独特、与众不同的人。

  师:对,王子猷他是一个个性独特、行为处世都与众不同的人。杨娇同学善于查找资料这一点很好。我们要充分深刻的理解一篇文章,就是要学会查找资料,希望以后大家能多查资料。大家下课后去查查这两个故事的内容,要不请杨娇同学下课讲给你们听听。

  师:现在同学们根据课文的内容和你的合理想象,掩卷讲述子猷悼子敬的故事。

  四、教学反思

  一堂课首先要让学生自主的去学习,自主学习并不等于就不要老师了,我们老师的作用就在于怎样组织教学,怎样点拨学生,怎样将学生的思想深化。所以在设计一堂课时我们首先要确定哪些是由学生自学的,哪些是要教师点拨提升的,这样才能做到在课堂上游刃有余。

  还有就是文言文的教学,我们应该摈弃那种死抠翻译而不顾文章内涵的教法,我们应该多引导学生去体悟文章的情感以及各种人文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将千百年来的文化精髓注入我们的下一代的血液里的目的,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堂中所出现的精彩片段,我预先没有想到,学生的思想会如此活跃,而且闪耀着智慧的火花。这里就给我提出一个更深的问题:教师应该怎样激活学生的思想,怎样撞击出他们思想的火花?

  • 相关推荐

【人琴俱亡的原文及其翻译】相关文章:

人琴俱亡原文及翻译04-11

人琴俱亡的原文及翻译05-18

《人琴俱亡》翻译和原文06-11

《过秦论》原文及其翻译12-12

过秦论原文及其翻译06-11

苏幕遮原文及其翻译07-10

荔枝原文及其翻译09-28

秋水原文及其翻译06-11

《学记》原文及其翻译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