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译文解读

2024-11-04 古籍

  在我们上学期间,许多人都接触过很多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相信还是有很多人看不懂文言文,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译文解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强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乃前曰:“璧有瑕,请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欢,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拜相如为上大夫。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选自《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

  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这个人,是赵国优秀的将领。赵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廉颇担任赵国将军讨伐齐国,大败齐军,占领了齐国的阳晋,官封上卿,廉颇由于作战勇敢而闻名于诸侯各国。蔺相如,乃是赵国人,是赵国的宦者令缪贤家的门客。

  赵惠文王在位的时候,赵国得到了楚国的和氏璧。秦昭王听到了这个消息,派人给赵王送来一封书信,想用十五座城交换这块宝玉。赵王和大将军廉颇以及其他大臣们商量:如果把宝璧交给秦国,担心得不到秦国的城邑,白白地受欺骗;如果不把宝璧交给秦国,又担心秦军来攻打。是否拿宝璧和秦国换城邑还没定下来,先找一个能出使秦国办这件事的人,找不到。宦者令缪贤说:“我的门客蔺相如也许能办好这件事。”赵王问:“你怎么知道他能胜任?”缪贤回答说:“臣以前犯过严重错误,私下打算逃亡到燕国,我的门客蔺相如反对我出逃,他问:‘您怎么知道燕王会接纳您呢?’我对他说:‘我曾跟随大王在国境上与燕王会见,燕王和我谈话时握住我的手,说“愿意跟您交个朋友”。凭借燕王这句表态的话可以判断出燕王会接纳我,所以想到燕国去。’相如对臣说:‘赵国强、燕国弱,并且由于您是赵王身边深受信任的重臣,所以燕王非常愿意和您结交。如果您现在逃离赵国投奔燕国,燕王肯定会还害怕燕赵友好关系因为您的到来破坏,这种形势下燕王必定不敢收留您,而且还会把您抓起来送回赵国。您不如脱衣露背背着斧刃请求治罪,这样也许能被赦免。’臣听从了他的意见,大王也开恩赦免了臣。臣私下认为这个人是个勇士,有智谋,派他出使很适宜。”于是赵王立即召见蔺相如,问蔺相如说:“秦王用十五座城请求交换我的和氏璧,可以把和氏璧给秦王吗?”相如说:“秦国强,赵国弱,不能不答应它。”赵王说:“取走我的和氏璧,不给我城邑,怎么办?”相如说:“秦国用城邑请求换和氏璧而赵国不答应,赵国理亏;赵国交出了和氏璧而秦国不给赵国城邑,秦国理亏。两种情形相比较,应该答应这个请求以避免赵国在秦国面前理亏。”赵王说:“谁能当使臣?”相如说:“大王如果确实无人可派,臣愿奉璧出使秦国。如果城邑归属赵国,我就把宝璧留给秦国;如果城邑不能归赵国,我一定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带回赵国。”赵王于是就派遣蔺相如带着和氏璧西行入秦。

  赏析

  《廉颇蔺相如列传》生动刻画了廉颇、蔺相如、赵奢、李牧、赵惠文王等一批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他们或耿直或忠厚,或鲁莽或机智,形象鲜明生动,令人叹服。

  抓住人物特征,人物形象凸现纸上。司马迁善于抓住人物主要特征进行极力渲染。如在对事迹颇丰的蔺相如这一形象进行处理时,便抓住“智勇”这一特征为核心展开描述。正如他在本传传末所论赞的:“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也。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泰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在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等事件进行描述时更是紧紧扣住蔺相如的机智勇敢这一特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层层衬染,极力蓄势,造成人物形象的张势。司马迁在文中极尽渲染之能事,层层蓄势,有如大江截流。如他在文中五次渲染相如操天下大势为己用之睿智:为国纾难,利用国际舆论,借使秦负曲之势,奉璧至秦;秦王得璧不偿城,相如以“璧有瑕,请指示王”诓得玉璧后,抓住秦王贪婪的弱点,欲以璧击柱,借“秦恐璧破”之势威胁秦王;抓住秦国二十余君“不坚明约束”之过,借理在我方之势,使人怀璧归赵;渑池之会,借“五步之内以颈血溅大王”之势,逼秦王就范,为一击缶;借“赵亦盛设兵以待秦”之势,迫使秦不敢动武。相如勇智,已是光彩照人。行文至此,司马迁笔势陡转:多谋善断、意气风发的蔺相如竟对无理取闹的廉颇一再退忍避让,连门客都感到羞愧。当门客要离开他时,才袒露他“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的胸怀。相如的绝顶智慧和贤相风采凸现在读者的眼前。

  • 相关推荐

【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译文解读】相关文章:

《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原文及译文07-12

《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原文和译文07-30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原文及赏析10-14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原文及翻译02-29

《廉颇蔺相如列传》08-04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案02-27

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07-14

《廉颇蔺相如列传》语文08-30

关于廉颇蔺相如列传的教案08-14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学设计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