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①。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②。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赡③。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④。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缣;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⑤。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馀而无穷。屏而家居俟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其给⑥。此其大较也⑦。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⑧。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⑨。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⑩。惟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昔晏平仲敝车羸马。桓子曰:“是隐君之赐也。”晏子曰:“自臣之贵,父之族,无不乘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士,待臣而举火者三百馀人。如此,而为隐君之赐乎?彰君之赐乎?”于是齐侯以晏子之觞,而觞桓子。予尝爱晏子好仁,齐侯知贤,而桓子服义也。又爱晏子之仁有等级,而言有第次也。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后及其疏远之贤。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晏子为近之。今观文正之义田,贤于平仲。其规模远举,又疑过之。
呜呼!世之都三公位,享万钟禄,其邸第之雄、车舆之饰、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门者,岂少也哉?况于施贤乎!其下为卿为大夫、为士,廪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操壶瓢为沟中瘠者,又岂少哉?况于他人乎!是皆公之罪人也。
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世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独高其义,因以遗其世云。
◇注释
①好(hào)施与:喜欢以财物济人。亲:指同族中的亲族。疏:指远族。咸:皆。
②置:购置。负郭:靠近城郭。常稔:常年谷物成熟。义田:指以救济贫穷者而置的田地。
③赡:供给。
④主其计:主管义田收支账目。计,账簿。出纳:财物的付出和收入。
⑤缣(jiān):这里指“匹”。古谓“布帛广二尺二寸为幅,长四丈为匹”,后亦谓匹为“缣”。斛(hú):古代以十斗为一斛;南宋末,又改五斗为一斛,两斛为一石(dàn)。
⑥屏(bǐng)而家居俟代者:受到排挤失去官职而回到家乡居住等待重新任命的。与(yù)焉:意谓也在供给范围之内。与,参与。
⑦大较:大概。
⑧初:从前。未逮:未及。
⑨终其志:意谓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⑩敛:敛藏。古谓为死者易衣曰“小敛”,入棺曰“大敛”。丧(sāng):哀葬死者的礼仪。即办理丧事。
晏平仲:名婴,春秋齐夷维(今山东高密)人。敝车羸(léi)马:意谓晏婴外出乘坐的是瘦弱的马拉的破旧的车。
是隐君之赐:谓晏婴乘坐敝车羸马是有意隐瞒齐君的赏赐。
馁(něi):饥饿。待臣而举火者:意谓等待我的资助才能生火烧饭的。举火,生火烧饭,亦即维持生活之意。
以晏子之觞:拿晏子的酒杯。觞桓子:指让桓子把这杯酒喝下去。
“予尝爱”三句:意谓我曾经赞赏晏子喜于乐施爱人,齐君善于了解贤士,而桓子也能够佩服对方正确的议论。义,同“议”。
次第:次序。
疑:估量。
都:居。三公:指朝中掌军政大权的最高官职。万钟:指极其优厚的俸禄。舆:车厢,亦泛指车。声色:歌舞和女色。妻孥:妻与子的合称。
廪稍:仓库储存的粮食。稍,原指官府发给的粮食,旧读“哨”。奉:同“俸”,即俸禄。
操:持、拿着。壶:同“瓠”,即葫芦。为沟中瘠:成为流落于荒野之中无法求生而死于沟壑中之人。
这句意谓上述这些人只图自己享受,面对范仲淹的义举,都成为有罪之人了。
高其义:敬重他的义行。因以遗其世:因此写了这篇《义田记》,让它流传于世间。
◇鉴赏
范仲淹是北宋名臣,其立身大节,已为世人所熟知、景仰。但对于他的乐善好施、泽及亲族与贤人之事,则知之者少。作者与范仲淹同为吴人,同朝做官,故知之者深,因作《义田记》以颂其高义,达敬仰之情。
通篇运用了三个方面的对照比较:一是范仲淹自身的贫困与族人受到救济而生活安定相对照;二是与晏子相对照,从正面衬托;三是与一毛不拔的士大夫相比较,从反面衬托。通过三方面的对照比较,范仲淹的高尚品德便卓然可见。
文中先介绍了范公创置义田以及济贫分给的方法,对义田记述详尽;接着写义田置之不易,既置之后长期不废;再以古之贤者晏子好仁来作衬托,最后联系社会现实,针砭时弊,又回应前文,落实到范公的义田上。末段交代作文缘由,再次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的一代名臣创置义田、泽及族人,而自己却“贫其终身”的高风亮节的无限景仰之情。
文章构思布局,最**度。文中处处在写义田,处处在颂范公,或直接描述义田,或纵谈义田创置前后范公之志,或以古人作烘托,或以当世之显达者作反衬,爱憎分明,说透事理。笔墨凝练,繁简得体,范公形象,完美高大,呼之欲出。
◇妙评
最有法度之文,宋人中难得。
——清·金圣叹《天下才子必读书》卷十五
常见世之贵显者,徒自肥而已,视亲族不异路人。如公之义,不独难以望之晚近,即求之千古以上,亦不可多得。作是记者,非特以之高公之义,亦以望后世之相感而效公也。
——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九
文正公仁孝之心从本源发出,直贯至千百年,故义田历久规模不废。若稍有近名徇外之心,则不久而争且废矣。叙论明畅,可化鄙薄为宽敦。
——清·蔡世远《古文雅正》卷十一
- 相关推荐
【《义田记》原文及注释】相关文章:
《墨池记》原文注释05-31
《墨池记》原文注释及翻译04-13
核工记原文、注释及赏析03-01
文言文《义田记》翻译10-18
核舟记翻译注释及原文08-18
核舟记原文及翻译注释04-15
《醉翁亭记》的原文注释05-27
《小石潭记》原文与注释及赏析03-22
《记承天寺夜游》原文及注释翻译04-13
小石潭记原文注释及译文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