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兰说译文赏析

2024-05-23 古籍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养兰说译文赏析古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养兰说

  (明)陶望龄

  会稽多兰,而闽产者贵。养之之法,喜润而忌湿,喜澡而畏日,喜风而避寒,如富家轩女,特多态难奉。予旧尝闻之,曰他花皆嗜秽而溉,闽兰独用茗汁,以为草树清香无如兰味,洁者无如茗气,类相合宜也。

  休园中有兰二盆,溉之如法,然叶日短,色日萃,无何其一槁矣。而他家所植者,茂而多花。予就问故,且告以闻。客叹曰:误者子之术也。夫以甘食人者,百谷也;以芳悦人者,百卉也。其所谓甘与芳,子识之乎?奥腐之极,复为神奇,物皆然矣。昔人有捕得龟者,曰龟之灵不食也。箧藏之旬而启之,龟已几死。由此言之,凡谓物之有不食者,与草木之有不嗜秽者,皆妄也。子固而溺所闻,子之兰槁,亦后矣。

  予既归,不怿,犹谓闻之不妄,术之不谬。既而疑曰:物固有久而易其嗜,丧其故,密化而不可知者。离骚曰:兰芷变而不芳兮,荃蕙化而为茅。夫其脆弱骄蹇衒芳以自贵,余固以忧其难养,而不虞其易变也。嗟乎!于是使童子刈槁沃枯,运粪而渍之,遂盛。

  万历甲午五月廿五日。

  译文:

  会稽有很多兰花,而福建产出的最为贵重。培养它的方法,要湿润却又不能太湿,要稍微干燥却不能暴晒,要通风不能寒冷,就有如富家的千金小姐,姿态多却很难奉养。我曾经听说过这种花,说是其他的花都是喜欢在污秽的泥土中被灌溉生长,只有福建的兰花要用茶水,像草树的清香,不像兰花的气味,清洁没有茶的气味,大概是这样。

  在园中养了两盆,按照方法灌溉,但叶子却越来越短,颜色越来越憔悴,快要枯死了。而其他人家的兰花却繁茂长了很多花。我向他询问缘故,将我听到的都告诉了他。他感叹说:耽误了事的是你的方法。因为香甜而被人食用的,是百谷。因为美丽而取悦人的,是百花。这里所说的香甜和美丽,你知道是什么吗?化腐朽为神奇,万物都是一样。曾经有一个人捕到一只龟,说龟有灵性不吃东西。于是用盒子装起来,十几天后拿出来看,龟就要死了。由此看来,凡是所谓有动物不吃东西,有草木不喜泥土,都是胡说。你相信你所听到的,那么你的兰花枯萎,也是理所当然。

  我回去后,不高兴,还认为听到的没错,方法没有错。然后怀疑说:万物一定有时间久了就改变它的本性,失去它原来的要求的,并且不被人知道的。离骚上说:兰芷变得不芳香了,荃蕙变成了茅草。兰花以脆弱芳香而娇贵,我还是认为它难养,相信它改变了。哎!于是让童子去除了枯枝,用粪水浇灌,于是兰花茂盛了。

  写于历甲午五月廿五日。

  赏析

  《养兰说》是明代陶望龄的一篇散文,通过养兰这一生活小事,表达了作者对兰花特性的深入观察和独到见解。文中,陶望龄以细腻的笔触描述了兰花的生长习性和养护方法,同时借兰花之难养易变,映射出人生和世事的复杂多变。

  文章一开始,陶望龄就点明“会稽多兰,而闽产者贵”,既点明了兰花的产地,又突出了闽兰的珍贵。接着,他详细描述了兰花的养护方法:“喜润而忌湿,喜燥而畏日,喜风而避寒”,通过对比,生动地描绘出兰花娇贵难养的特性。作者以“富家娇小儿女”作比,形象地说明了兰花需要精心呵护的特点。

  随后,陶望龄引入了“闽兰独用茗汁”的传闻,并亲自尝试。然而,结果并不如传闻所言,他的兰花反而“叶日短、色日瘁”,甚至“其一槁矣”。这一经历让作者开始反思和怀疑自己的养护方法,也引发了他对事物变化的深刻思考。

  在朋友的点拨下,陶望龄明白了“臭腐之极,复为神奇”的道理,意识到兰花虽然娇贵难养,但也有其脆弱易变的一面。于是,他改变了养护方法,“使童子刈槁沃枯,运粪而渍之”,最终兰花茂盛起来。这一转变不仅体现了作者对兰花养护方法的调整,也暗含了作者对人生和世事的重新认识和把握。

  整篇文章语言简练、寓意深刻,通过养兰这一小事,揭示了人生和世事的复杂多变,以及人们对这些变化的应对和适应。陶望龄以兰花为镜,映照出人性的光辉与弱点,引发读者对自我和世界的深思。

  注释

  会稽:古地名,今浙江绍兴。

  闽:今福建。

  茗汁:茶水。

  休园:陶望龄的园林。

  瘁:憔悴。

  蕙:一种兰花。

  骄蹇:娇惯,傲慢。

  渍:浸泡。

  作者简介

  陶望龄(1562~1609),字周望,号石篑,晚号歇庵居士,会稽陶堰(今属绍兴)人。明南京礼部尚书陶承学之三子,少有文名。明万历十七年(1589),他以会试第一、廷试第三的成绩,做了翰林院编修,参与编纂国史;曾升待讲,主管考试,后被诏为国子监祭酒,因母老辞归未任。陶望龄为官刚直廉洁,不受滋垢。一生清真恬淡,以治学为最大乐事。

  创作背景

  《养兰说》是陶望龄在晚年时期创作的散文。当时,他因母老辞官归乡,过上了隐居的生活。在这段时间里,他深入观察自然,尤其是兰花这一植物,对其生长习性和养护方法有了深入的了解和体会。同时,他也开始反思自己的人生和处世哲学,对事物的变化和人生的无常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些思考和体会最终凝结成了《养兰说》这篇散文。

  • 相关推荐

【养兰说译文赏析】相关文章:

苏轼《鸟说》原文及译文赏析09-01

《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原文,译文及赏析02-24

说兰的作文08-10

养猿于笼的译文09-24

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译文及赏析04-09

《绿衣》译文及赏析07-17

《出塞》译文及赏析08-05

《鹤鸣》译文及赏析07-28

《感怀》译文及赏析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