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踏枝》的译文及赏析

2024-10-14 古籍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鹊踏枝》的译文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原文:

  《鹊踏枝》 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注释:

  《鹊踏枝》:即《蝶恋花》。 又名《黄金缕》、《凤栖梧》、《卷珠帘》、《一箩金》。其词牌始于宋。

  槛:栏杆。

  罗幕:丝罗的帷幕,富贵人家所用。

  朱户:犹言朱门,指大户人家。

  彩笺:古人用来题写诗词的精致美丽的纸。这里代指题诗。

  尺素:书信的代称。古人写信用素绢,通常长约一尺,故称尺素,语出《古诗》“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后来作为书信的代称。

  译文1:

  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烟,兰花哭泣的泪珠结成了露水,罗幕间透着缕缕轻寒,燕子双双飞去。皎洁的月亮不明白离别之苦,斜光穿过红红的门户照到床前。

  昨夜西风凛冽,碧树凋零,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想给心上人寄封信,可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哪里。

  译文2:

  围栏里薄雾笼罩着菊花,显得心情压抑;兰草上沾着露水,仿佛在伤心地哭泣。轻风吹动帘幕,感到一丝寒气,只见一对燕子向远方飞去。清明的月亮不懂得分离的伤痛,月光斜洒进房中,一直到天明。

  西风吹了一夜,碧绿的叶子开始衰落。我独自登上高楼远望,远方的道路伸展蔓延。真想给思念的人寄一封书信,可山高路远,水路漫长,谁知道该寄到什么地方呢?

  译文3:

  庭院里的菊花笼罩在雾气里,像是郁郁含愁;兰花也仿佛在朝露中饮泣。挂着丝罗帷帘的屋子里有寒气透过,筑巢屋梁上的燕子成双成对地联翩飞去。明月啊,你不了解人间离愁别恨之苦,还把你的银辉,从晚间到清晓,斜射进我朱漆的窗户。

  昨晚刮了一夜的西风,把树上碧绿的叶子吹得光秃秃。清晨起来,我独上高楼,凭栏眺望,望断天涯路。情郎啊,要给你寄上一封彩笺写成的情书,可山长水阔,路途遥远,你今又在何处?

  译文4:

  清晨栏杆外的菊花笼罩着一层愁惨的烟雾,兰花沾上露水似乎是饮泣的泪珠,罗幕之间透露着缕缕轻寒,燕子双飞走离开了。皎洁的月亮不熟悉离别之苦,斜斜的银辉直到破晓都照入大户人家。

  昨夜西风猛烈,凋零了绿树,我独自登上高楼,望尽了天涯路。想给我的心上人寄封信,可是高山连绵,碧水无尽,又不知道我的心上人在何处。

  赏析:

  庭园中,秋菊蒙着淡淡的烟霭,似在脉脉含愁。香兰沾着晶莹的露珠,似在轻轻啜泣。兰、菊皆著愁之色彩,则主人公是愁中观物,不言而喻。室内罗幕不御轻寒,双燕早已飞去,则主人公单寒落寞,可以体会。偏是那明月不解离人正苦,彻夜到晓把清辉投进朱户,惹得主人公彻夜失眠,离愁别恨更加深重。上片用比兴之笑,层层写出主人公用情之忠实深厚。

  下片另拓词境。主人公登楼望远,但见西风过后,碧树凋零,这情景正象喻爱情横遭摧残。主人公心中的无限悲凉,遍布于天地之间。他把无尽的情思怨慕,写进了彩笺尺素,欲寄与离散远方的佳人,可是望尽天涯,山长水阔,却不知佳人何处!主人公之希冀求索,亦伸延于天地这间矣。

  全词深于气象,后片尤觉悲壮。联系到晏殊晚年不得于君,贬放外郡,似是托意闺帷而自诉其心曲吧。至于王国维以“昨夜”三句描述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的第一境界,乃借题发挥。盖因其探幽索赜于微茫旷远之境,与学术研究有相通之处吧!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恨”字有的版本作“别”)。是说天上的明月它不知道我们和相爱之人离别以后的这种离愁别恨的痛苦。苏东坡也曾有词句说“何事偏向别时圆”!为什么人在分别,你偏偏团圆,更增加我的离愁别恨。“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月亮慢慢地西斜,它的光线从朱红色的门穿照进来,我一夜无眠,看到月光从深夜直到天明。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晏殊生活在北宋初期,这一时期国家基本稳定,经济逐渐繁荣,文化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当时的文坛呈现出一种继承晚唐五代词风,同时又有新的变化和发展的态势。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晏殊以其独特的文学才华和地位,对词的创作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个人经历因素:晏殊一生仕途较为顺遂,官至宰相,但他的人生也并非毫无波澜。官场的起伏、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以及对人生的思考等,都成为他创作的素材和情感来源。例如,他在官场中可能会遇到一些政治上的纷争、人事的变动等,这些经历会影响他的心境,进而反映在他的词作中。以《鹊踏枝》为例,词中所表达的那种惆怅、孤独、迷茫等情感,可能与他在官场或生活中所经历的一些事情有关,但具体的创作背景因缺乏明确的历史记载,难以确切知晓。

  作者简介:

  晏殊(991 年—1055 年),字同叔,北宋临川文港沙河(今属进贤)人,世称晏元献。抚州籍第一个宰相,著名的词人、诗人、散文家。他自幼聪颖,5 岁能创作诗,14 岁时就因才华洋溢而被朝廷赐为进士。

  晏殊在文学方面成就颇高,是北宋文坛上地位很高的文人。他的诗文词继承了晚唐五代的传统,“文章赡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其词今存 130 余首,风格上既吸收《花间》的格调,也深受南唐冯延巳的影响。他与第七子晏几道被称为“大晏”和“小晏”,与欧阳修并称“晏欧”。

  晏殊一生显贵,提拔推荐了范仲淹、韩琦、孔道辅、富弼等贤士,对北宋的政治和文化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他著有文集二百四十卷,大部分已散佚,仅存《珠玉集》一卷及清人所辑《晏元献遗文》传世。

  古诗特色:

  情感细腻含蓄:晏殊的《鹊踏枝》情感表达细腻且含蓄。他善于用委婉的方式表达内心的情感,不直接宣泄,而是通过对景物、场景的描写来烘托情感。比如“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通过描写秋天的景色和独自登高远望的情景,表达出一种孤独、迷茫和对远方的思念之情,这种情感的表达不是直白的,而是需要读者细细品味才能体会到。

  语言清新淡雅:其语言清新自然、淡雅优美。用词简洁明了,但又不失韵味,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他善于运用自然、平实的语言来表达深刻的情感和思想,使词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例如“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用简单的词语描绘出了一幅冷清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哀愁。

  意境深远:善于营造出深远的意境,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他的词作往往能够将情感与景物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受到词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氛围。如“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通过对菊花、兰花、罗幕、燕子、明月等景物的描写,营造出了一种孤独、凄凉的意境,使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主人公的离恨之苦。

  韵律优美和谐:在韵律方面,晏殊的《鹊踏枝》严格遵循词的格律要求,韵律优美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很强的音乐性。这使得他的词作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在音乐上也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适合演唱和吟诵。

【《鹊踏枝》的译文及赏析】相关文章:

鹊踏枝·清明原文及赏析02-28

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译文及赏析07-16

鹊踏枝阅读答案01-17

鹊踏枝阅读答案11-18

《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原文、翻译及赏析05-26

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原文翻译及赏析05-10

鹊踏枝古诗阅读答案12-07

《鹊踏枝·叵耐灵鹊多谩语》原文翻译及赏析05-25

鹊踏枝叵耐灵鹊多谩语原文翻译及赏析04-29

鹊踏枝·梅落繁枝千万片原文翻译及赏析(荐)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