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崔舍人咏月二十韵》原文翻译

2023-02-07 古籍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和崔舍人咏月二十韵》原文翻译,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和崔舍人咏月二十韵》作品介绍

  《和崔舍人咏月二十韵》的作者是韩愈,被选入《全唐诗》的第343卷。

  《和崔舍人咏月二十韵》原文

  和崔舍人咏月二十韵

  作者:唐·韩愈

  三秋端正月,今夜出东溟。对日犹分势,腾天渐吐灵。

  未高烝远气,半上霁孤形。赫奕当躔次,虚徐度杳冥。

  长河晴散雾,列宿曙分萤。浩荡英华溢,萧疏物象泠。

  池边临倒照,檐际送横经。花树参差见,皋禽断续聆。

  牖光窥寂寞,砧影伴娉婷。幽坐看侵户,闲吟爱满庭。

  辉斜通壁练,彩碎射沙星。清洁云间路,空凉水上亭。

  净堪分顾兔,细得数飘萍。山翠相凝绿,林烟共幂青。

  过隅惊桂侧,当午觉轮停。属思摛霞锦,追欢罄缥瓶。

  郡楼何处望,陇笛此时听。右掖连台座,重门限禁扃。

  风台观滉漾,冰砌步青荧。独有虞庠客,无由拾落蓂。

  《和崔舍人咏月二十韵》注释

  1、作于元和七年。崔舍人:指崔群。舍人,中书舍人的简称。崔群元和七年迁中书舍人,九年拜礼部侍郎。

  2、三秋:秋季。端正月:中秋月。

  3、分势:指傍晚时,日犹未落,月出于东,日月相望。

  4、灵:指月光。《大戴礼·曾子天圆》:“阳之精气日神,阴之精气曰灵。”

  5、霁:明亮。

  6、赫奕:显耀,光盛的样子。躔次:日月星辰运行的轨道。

  7、虚徐:从容不迫的样一子。杳冥:指天空。

  8、分萤:如群萤分散。

  9、英华:光华,光芒。

  10、冷:清朗,明净。

  11、横经:指月光下屋檐纵横的影子、轮廓。

  12、皋禽;栖息岸边的水鸟。谢庄《月赋》有“聆皋禽之夕闻”句。

  13、聘婷:美丽的身姿。

  14、练:白绢。

  15、分:辨认。顾兔:《楚辞·天问》:“厥利维何?而顾兔在腹。”

  16、飘萍:水面上的浮萍。

  17、幂:盖物的巾,覆盖。

  18、隅:边侧之地。桂:传说中的月中桂树。侧:倾斜。

  19、午:指半夜时分。

  20、属思:构思。摛:布,展开。霞锦:比喻美妙的文章。

  21、缥瓶:青白色的瓶子。指酒。“缥”也可能是“醥”的误字。醥,清酒。

  22、郡楼何处望:南朝齐谢眺有《宣城郡内登望诗》,写登城望月,抒发倦宦思归之情。

  23、陇笛:指边地吹奏的思乡曲。汉乐府横吹曲有《关山月》,歌词内容多写边塞征戍之苦及离别相思之情。陇,陇山,陇山以西古为边地。

  24、右掖:指中书省。因中书省在大明宫宣政殿右侧,故称。合座:指室相的办公处政事堂。唐朝政事堂本在门下省,后裴炎自侍中迁中书令,于是迁政事堂于中书省,故与中书舍人的办事处相连。

  25、禁扃:皇宫。扃,门户。

  26、滉瀁:水深广的样子。

  27、冰砌:犹玉阶。青荧:指玉石青白色的光辉。

  28、虞庠客:韩愈自称。虞庠,周代学校名。这里指唐代的国子学,时韩愈为国子博士。

  29、拾落蓂:指任近臣,在宫中效力。蓂,即蓂荚。

  《和崔舍人咏月二十韵》作者介绍

  韩愈(768—824) 字退之,洛阳人,文学家,世有韩昌黎、韩吏部、韩文公之称。三岁即孤,由嫂抚养成人,贞元进士。曾官监察御史、阳山令、刑部侍郎、潮州刺史、吏部侍郎,卒赠礼部侍郎。政治上既不赞成改革主张,又反对藩镇割据。尊儒反佛,比较关心人民疾苦 。

  韩愈在文学上主张师承秦、汉散文传统,积极倡导古文运动,提出“文以载道”、“文道合一”的观点。《师说》、《进学解》等,皆为名篇。韩诗力求创新,气势雄伟,有独特风格,对宋诗创作影响较大,延及清代 。有《昌黎先生集》。

  评价

  韩愈是一个气场和存在感均极强的人物。作为文坛领袖,他“手持文柄,高视寰海”“三十余年,声名塞天”(刘禹锡《祭韩吏部文》);作为作家,他敢为风气之先,为文为诗气势磅礴;作为一个生命个体的“人”,他刚直敢任,人格伟岸,诚为伟丈夫。如此人中鸾凤,却也是性情中人,不但极重感情,而且敏感于生活中的许多细微乐趣或烦恼,而且有幽默的一面。——潘向黎

  韩愈确实是不可多得的历史人才,他的影响使无数帝王将相相形见绌。在中唐的政治舞台上,他扮演过监察御史、考功郎中知制诰、刑部侍郎、国子监祭酒、吏部侍郎等角色,所至皆有政绩。但他的主要贡献是在文学上。他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继承先秦两汉散文传统,反对专讲声律对仗而忽视内容的骈体文。为文气势雄伟,说理透彻,逻辑性强,被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在封建思想道德方面,他也有独到的建树,坚决反佛排道,大力提倡儒学,以继承儒学道统自居,开宋明理学家之先声。故宋人苏轼对他推崇备至,称他立下“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的丰功伟绩。

  主要成就

  政治主张

  韩愈在政治上主张天下统一,反对藩镇割据。唐宪宗时,曾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韩愈曾经因为进言佛骨一事,被贬潮州,后因治政突出,迁袁州,即今江西宜春,任袁州刺史。任职袁州期间,韩愈政绩卓越,并且培养了当时江西省的第一个状元。现宜春秀江中有一个沙洲,名为状元洲,传说就是当年学子读书之处。宜春城中最高山头建有状元楼,宜春市区有昌黎路,都是为了纪念韩愈的特别功绩。

  教育思想

  韩愈三进国子监做博士,一度担任国子监祭酒,招收弟子,亲授学业,留下了论说师道 激励后进和提携人才的文章,不失为一位有创造性见解的教育家。韩愈力改耻为人师之风,广招后学。柳宗元曾赞叹说:“今之世不闻有师,独韩愈不顾流俗,犯笑侮,收招后学,作《师说》,因抗颜为师,愈以是得狂名。”韩愈在教育方面的论文主要的有《师说》 《进学解》和《杂说四马说》等等。在这些文章中,他强调了求师的重要性,指出“人非生而知之”;提出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命题,认为只要是有学问的人,就是自己的老师;他还提出了“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至理名言,把有才能人比作千里马,指出“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阐释了在位之人如何识别人才 对待人才和使用人才的问题。韩愈这种识别人才与培养人才、使用人才的思想,是孔子“举贤”、墨子“尚贤”思想的新发展,也是对封建贵族那种选人唯贵、用人为亲的腐朽思想进行的有力批判。

  文学成就

  韩愈的作品非常丰富,现存诗文700余篇,其中散文近400篇。 韩愈的散文、诗歌创作,实现了自己的理论。其赋、诗、论、说、传、记、颂、赞、书、序、哀辞、祭文、碑志、状、表、杂文等各种体裁的作品,均有卓越的成就。

  韩愈散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语言鲜明简炼,新颖生动,为古文运动树立了典范。韩文风格雄健奔放,曲折自如。其散文作品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杂文,与论说文相比,杂文更为自由随便,或长或短,或庄或谐,文随事异,各当其用。如《进学解》通过设问设答的方式,反话正说,全文多用辞赋铺陈的手法排比对偶,行文轻松活泼。杂文中最可瞩目的是那些嘲讽现实、议论犀利的精悍短文,如《杂说》、《获麟解》等,形式活泼,不拘一格,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序文(即赠序),大都言简意赅,别出心裁,表现对现实社会的各种感慨,如《张中丞传后叙》、《送李愿归盘谷序》、《送孟东野序》等。此外,韩愈还在传记、碑志中表现出状物叙事的杰出才能,如《毛颖传》《柳子厚墓志铭》等。传记、抒情散文,韩愈的传记文继承《史记》传统,叙事中刻画人物,议论、抒情妥帖巧妙。《张中丞传后叙》是公认的名篇。他的抒情文中的《祭十二郎文》又是祭文中的千年绝调,具有浓厚的抒情色彩。

  韩愈也是诗歌名家,艺术特色以奇特雄伟、光怪陆离为主。如《陆浑山火和皇甫用其韵》、《月蚀诗效玉川子作》等怪怪奇奇,内容深刻;《南山诗》、《岳阳楼别窦司直》、《孟东野失子》等,境界雄奇。但韩诗在求奇中往往流于填砌生字僻语、押险韵。韩愈也有一类朴素无华、本色自然的诗。韩诗古体工而近体少,但律诗、绝句亦有佳篇。如七律《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答张十一功曹》、《题驿梁》,七绝《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题楚昭王庙》等。

【《和崔舍人咏月二十韵》原文翻译】相关文章:

绿头鸭 咏月原文翻译及赏析05-13

《绿头鸭·咏月》原文翻译及赏析05-03

浣溪沙·咏五更和湘真韵原文翻译及赏析01-16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原文及翻译06-29

朝天子咏喇叭原文和翻译12-28

《崔杼弑其君》原文和翻译01-28

浣溪沙·和无咎韵原文及翻译11-23

咏煤炭原文及翻译04-03

再上龚舍人书原文及翻译06-23

和贾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原文及翻译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