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关爱弱势学生工作计划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城市转移,大量农民工涌入城市或南下沿海打工赚钱,这种流动极大的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二郎作为一个劳务输出较多的乡镇,常年在外务工人数达5000人以上,由此引发的外出民工维权问题,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问题,空巢老人的赡养问题也日益突出。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如何紧密联系工作实际,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二郎乡党委、政府根据地方实际,率先在全县开展“三关”工程(即:关心外出民工、关爱留守儿童、关怀空巢老人),为解决因外出民工引发的各种问题找到了很好的办法。其中关爱留守儿童的实施,成效显著,达到了留守儿童心理有依赖、学习有进步、成长有关注、生命有阳光,为教育和引导好留守儿童提供了极其有价值的经验。
一、基本情况
二郎乡辖区面积71.5平方公里,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99个村民组,共有人口24573人。二郎气候炎热,交通不便,山多田少,人均耕地面积约0.4亩,农民通过种植获得的收入十分有限,人均年收入仅XX元,很多农民不得不外出打工养家糊口,跨省务工成为二郎乡农村富余劳动力谋生就业的重要途径,调查发现,常年在外务工人员达5000—6000人,占全乡人口的五分之一,其中夫妻双双在外务工的现象十分普遍。由于绝大部分农民工没有能力将孩子带到城市读书,因而形成了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全乡1—15周岁留守儿童2074人,其中1—6周岁572人,7—15周岁1502人。
调查问卷显示,“留守儿童”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料的占79%,由叔伯姑舅姨等亲戚照料的占14%,寄养在邻居家的占5%,独自生活的占2%。留守儿童的父母外出务工后,一般一年以上回家一次,其中62%的家长一年回家一次,有38%的家长两年以上没有回过家。“留守儿童”主要是通过书信、电话与父母进行联系,但次数很少,一般至少要一个月才联系一次,半年以上联系一次的占37%,有的一年到头几乎没有联系。在问及对父母外出务工的态度时,有68%的孩子表示不希望父母在外务工,渴望和他们生活在一起,15%的孩
子表示“无所谓”。在生活上,“留守儿童”与监护人有矛盾的占26%,其中经常发生矛盾的占13%。在学习上,47%的留守儿童表示学习遇到困难有无助感。在与同学的关系上,36%的“留守儿童”表示曾经受到过同学的欺负。在回答“平时父母不在身边,你最盼望什么、最担心什么、最大的困扰是什么”时,有87%的孩子表示最盼望的是父母回家,得到他们的关爱;有71%的孩子表示最担心父母的健康和安全;有48%的孩子表示面临的最大困扰是遇到困难时不知该怎么办。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现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的学习辅导过少导致的学习问题
一方面,那些父母在外的家庭,由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学习上的问题往往不能给予帮助;另一方面,父母其中一方在家的家庭,留在家里的父亲或母亲由于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劳动,也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的学习。因而,从数据分析结果来看,如果学习上有了问题,孩子向家人求助的比例很低。这同时也说明了另外一个问题,父母对孩子学习上的辅导相对少了很多。
2、缺乏亲情抚慰导致的生活问题
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的生活影响较为复杂。由于家长在外打工,经济较为宽裕,对留守儿童生活的支付能力较强,所以留守儿童在生活(主要是物质生活)的满意程度上较高;但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得到的关爱减少,所以,绝大多数留守儿童不希望父母在外打工。从年龄维度看,随着年龄的增长,留守儿童逐渐意识到家庭完整和父母关怀的重要性,因此,对生活的满意度逐步降低,少数学生甚至对父母不理解,产生怨恨心理。
3、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导致的心理问题
在此次调研中,一个重要的事实是留守儿童有了烦恼向家人倾诉的比例最低。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与此相关的也带来了一些烦恼与冲突。这时,他们需要有
篇二:关爱弱势家庭学生
内容摘要:教师工作应该充满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更应该体现人文主义,而对弱势家庭学生的关爱就是教师工作人文主义最充分的体现。关爱弱势家庭学生首先要了解其心理表现的特征,其次要在工作中用科学的方法,另外要真诚和无私的帮助。
关键词:弱势 心理特征 关爱
在社会急剧转型的时代,人们的物质条件和精神生活不断地发生变化。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多元化思潮的撞击下,社会上的贫富差距现象随着出现。作为一大群体——弱势群体随之呈现于社会大潮之中。他们的子女在学校也就自然地成为一个小弱势群体。由于他们生活环境的特殊性,在心理、行为等方面易于出现问题。因此,帮助弱势群体走出心理弱势之圈,是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重要的一环。
一、校园弱势群体的心理特征
1、自卑心理作祟。在弱势群体的家庭中,由于来自生活各方面上的压力,和一些不如意的地方,致使家长情绪低落。父母时常拿孩子出气,使孩子无辜的心灵受到伤害。加上来自人们的误解和歧视。因而容易造成自卑心理:他们处处感到不如别人、无所作为、悲观失望、自怨自艾、丧失自信、沉默寡言。遇事往往自愧无能。每当同学之间谈及家庭、父母时,他们总是逃避这些场合。
2、情感上得不到交流。他们生活于自我的小天地里,不愿与人来往,将自己的真情实感和欲望都掩盖起来,不愿暴露自己的内心世界,不愿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
3、内心敏感,脆弱。弱势学生的心中总有一种被别人嘲笑的感觉。他们怕来自外界的冷言热讽。他们对别人的谈话及别人对自身的评价都十分敏感。
4、与人交往上有障碍。受自身弱势的限制,他们往往对来自周围的评价、帮助理解为在与自己过不去。认为周围的人在轻视、伤害自己,因而傲视周围师生,苛刻待人。久而久之,使周围同学都与之疏远,造成了人际交往上的障碍。
二、校园弱势群体不健康心理形成的原因
1、家庭因素。(1)父母感情破裂,家庭解体。这对孩子来说是一种伤害,他们由此缺乏一方爱的呵护,使之情绪低落,对学习失去信心。他们不善言语,变得越来越孤独。当自身婚姻的失败而心理不平衡时,便把自己对对方的憎恨、不满等情绪灌输给孩子,培养孩子仇视对方的不良心理。(2)隔代教育。由于父母忙于找工
篇三:关爱七类弱势学生工作方案
关爱七类弱势学生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切实做好在校“留守儿童”、“残疾学生”、“家庭困难学生”、“孤儿”、“随迁子女”、“单亲学生”、“在校女童”的关爱工作,努力形成全社会关心帮助弱势学生的良好氛围,帮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给这七类弱势学生营造一个充满关爱的良好社会环境,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切实为七类弱势学生成长营造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
二、目标任务
建立完善的关爱对象健康成长长效机制,解决好他们在学习上、生活上和心理上的具体困难和后顾之忧,建立七类弱势学生管理档案。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加强对这七类学生的关爱,切实帮助他们度过难关,确保其完成学业,使其具有健康的身心,能成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 1、通过学校的关爱,让留守学生不孤独、能自立。 2、通过学校的关爱,让残疾学生不自卑,能自信。 3、通过学校的关爱,让学困生不灰心,能自拔。
三、具体
措施
1、加强领导,成立两亭初级中学关爱七类弱势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其组成人员如下:
组 长:闫新军 副组长:李 玮 赵 婷
成 员:各班主任
2、明确目标,做好“七关爱”。即:关爱留守儿童,关爱残疾学生,
关爱家庭困难学生,关爱孤儿,关爱随迁子女,关爱单亲学生,关爱在校女童。关爱他们的健康,关爱他们的生活,关爱他们的学习。要求老师们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蹲下来走进学生的心灵,通过精神上和物质上的关爱,让他们不再孤单,不再泄气,不再放弃,让他们真正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3、工作做细,实行“四必访”。即:即孩子一天未到校时必访;孩子情绪和行为异常时必访,如:孩子生病、经常迟到或早退、经常与同学争吵等;孩子成绩下降或上升时必访;孩子家庭有重大困难时必访,如:家庭发生灾情、亲人死亡、父母离异等。通过家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用知识引导孩子,用爱心温暖孩子。要求各年级组切实做好此项工作,年级组长随时检查和督促,班主任和心理咨询老师要认真填好相关的家访记录,心理访谈等记录。
- 相关推荐
【关爱弱势学生的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关爱弱势儿童倡议书(精选21篇)12-26
关爱弱势群体的倡议书参考05-25
小学关爱学生工作计划01-06
平宁城小学弱势群体学生帮扶总结12-01
求职宝典:弱势者强势简历02-16
关爱学生总结08-17
关爱学生的师德论文08-24
关爱学生帮扶计划09-22
关爱留守学生总结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