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初中语文德育工作计划
挖掘语文学科“内在”德育因素,掌握“渗透”原则,即要有“情”、要有“意”、要有“机”、要有“度”、要有“伸”。以及进行“榜样 ”教育。 德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整个教学始终,百年育人,德育第一。德国教育学家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个概念之中——道德。语文作为教育学科的一个主要科目,当然也不例外。”因此,以语文学科内容实际出发,加强教学教育性,应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始终。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贯穿德育因素呢?
一、 挖掘语文学科“内在”德育因素。
集体主义精神,即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支持配合。语文是一门交际工具的语言,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文学习要求“听、说、读、写” ,四者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在一起。语文作为我国的外语,学习语言的外部环境相对差一些,必须靠同学学以致用提高创造情景,加强语言运用,这样才能达到学习语文的目的——交际功能,所以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可在学习与运用语言中培养起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为对方提供创设交际环境,才能使语文学习运用于日常生活当中。
二、 掌握“渗透”原则。
要有“情”:也就是要有满腔热情,富有情趣地渗透德育。首先是教师的热情,以老师积极进取,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来感染学生,以爱生如子、无私奉献的精神来熏陶学生美好心灵。其次,在语文教学中创设有情趣的情景教学,在对话时多用些“对不起”、“谢谢”等。这不仅使学生达到对课文的深层认识,也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
教师的优雅文明的言谈举止;严谨治学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的治学精神;以及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才能激起学生的“信”以及机对老师的“爱。
篇二:初中语文德育渗透工作计划
一、明确指导思想
现今的中学生存在于一个社会飞速发展、社会价值取向间或失衡的环境中,时常面临真善美与假恶丑的选择,各种信息不管好的还是坏的通过不同的渠道,进入他们的脑海,撞击他们幼稚的心灵,这是所有教育者不可回避的问题。而现在农村中学面临的更艰巨的问题是留守学生的思想教育问题,由于家长长期在外打工,缺乏家庭管理约束和亲情温暖的这些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极大的影响,各种不良现象频繁发生,这不能不引起广大教育者和社会各界的关注,这是历史发展到今天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问题,时代的发展需要我们加强德育工作。作为一位语文教师,一方面要传授知识、培养学生智力,同时要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使其产生明确的人生信念,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因此德育工作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是必然性的。
从语文学科的特点来看,其德育功能有着其他学科不具备的优势,其思想教育是完全可行的。自古以来,我国历代文人倡导“文以载道”,“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语文课本隐含作者浓烈的思想倾向,或褒扬,或贬责,有着丰富的爱憎感情。尤其是语文新教材的编写,更注重其人文思想,所选取的课文,大多是文质兼美、历久不衰的佳作,融文史哲、自然科学等诸多学科内容为一体,其中丰富的伦理道德和做人道德,震人心弦的艺术形象,美丽多姿的山川景物,都有激动人心的感染力量,学生既学到语文知识的同时,还可以受到多种文化因素的熏陶和影响,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极好教材。如孔子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治学品质,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主义思想,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幸福观,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献身进精神,等等这些无不撼动我们的魂灵,提升我们的道德情操。只要语文教师做到既“受业”又“传道”,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思想,依靠文学的感染力,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在培养学生情操上做文章,让语文的道德情感教育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二、 语文教学活动的德育渗透的方法措施。
方法因人而定,因事而定,根据我们农村中学的具体情况,我们在这三年的实践过程中采用了以下这些措施。
1、了解、分析学生思想情况,制定语文思想教育计划,有针对性进行教育。
首先我们要了解初中学生的阶段性特点,初中学生的年龄大致13—16岁这个范围,这是一个特殊的年龄层次,在身心两方面都呈现出自身独有的特点,一般而言,和小学生相比,他们表现具有相对独立的个性心理,具有初步的价值观,能分辨一般的是非美丑,能估量到自身行为的直接后果;但与高中生相比,他们自觉的人生设计、理性分析能力诸方面又明显差一层次,语文课的思想教育必须重视这些特征,有的放矢,才能收到预期效果。其次,我们还要了解每一个具有独特个性的学生,摸清所任班级学生的思想状况,然后作好情况分析,制定教育计划,将思想教育落到实处。
2、深研教材,挖掘其中的思想内涵。
语文教材饱含丰富的思想素材,富有质朴的美感,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初中新教材主要体现在:有爱心和责任心,有生命意识和环保意识,有集体主义和爱国思想,有探索精神和献身精神,有为人处事、宽容待人的思想教育,有理想信念的指导,等等,我们只要深入细致地钻研教材,这些思想内涵就不难被发掘出来。
3、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渗透,进行无痕教育。
语文课是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渠道,在了解分析学生、挖掘教材的基础上,我们就要在教学活动中加以实施,要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目的、自觉的以教材中感人的事迹,高尚的思想情操,鲜明的思想观点、道德去感染学生,教育学生,在学生中播撒社会有用之才的美好种子。讲课要生动、形象、有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要善引入,循循善诱,潜移默化。用壮美的祖国山河陶冶学生,用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净化学生,用历史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责任感。在教学中渗透的方法很多,如,在导语中渗透,在朗读中,在字词教学中,在讲授课文中,在人物分析中,在主题归纳中,在作文教学中等各方面都可以进行。
4、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学科活动,在活动中体验收获。
语文活动是思想升华的殿堂,在活动中,我们让学生通过实践体验来领悟活动的主题,体验思想的精华,从而得到情操、道德的升华。几年来,我们在实验班级开展了许多项目的活动,如,故事会,普通话朗诵比赛,演讲比赛,编演课本剧,书法比赛,课外阅读比赛,办校报、手抄报,知识竞赛,进行社会调查,等等,这些活动的确对学生的思想其到了教育作用。
5、、做好学生个人成长档案,随时掌握学生思想变化过程,以便及时调整教育方法,并做好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
三、语文的德育渗透要注意的问题。
1、要不断增强语文教师自身的德育意识。
语文教师高尚的人格品质是德育渗透的无形力量,其本身应该是德育的具象化,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孔子说:“不能正身,如正人何。”高尚的人格是每一个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我们应让自己的人格魅力在学生面前开出绚烂的情感之花。
2、德育渗透要讲究艺术性,我们不能因为强调德育而冲淡了语文的本色和主体。
总之,初中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应作为一项长抓不懈的工作,在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坚持深入细致的尝试和探索,开创语文思想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篇三:七年级下学期语文德育工作计划
忙忙碌碌的一学期开始了,思想教育工作则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高震东先生曾经说
过:“没有德育,智育就是犯罪的帮凶;没有德育,体育就是暴力的前卫;没有德育,美育就是腐化的催化剂;没有德育,劳育就是社会动乱的根源。”由此可见,教书育人首先是教给学生作一个什么样的人。
一、在教学的最佳时机熏陶学生
所谓教学的最佳时机,是指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相当活跃、感情深受课文内容影响的教学时刻。在教学的最佳时机,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有关的德育问题如人生价值、为人之道等等,可以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从而提高思想认识水平。
二、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点拨学生
初中学生已逐渐产生了丰富的精神需求,他们渴望知识,追求真善美,思考人生的价值,希望得到理解和尊重。故此,思想教育要针对学生的这些心理需求,触及他们关心而又感到不解的问题,对其进行引导、点拨。
三、用民族自尊、爱国主义的信仰激发学生
初中学生由于涉世不深,是非辨别力不强,因而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认识不足,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表面繁荣向往过多,容易产生信仰危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有关课文大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学生热爱祖国的信念和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理想,培养学生强烈的民族自尊、自豪感。
四、用学生的切身体会唤醒学生
五、从学生关心的“热点”上引导学生
初中生对国家民族和个人成长等方面的大事所表示的关心是学生思想上的“热点”。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从这些“热点”上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如在学习《少年中国说》一文时,教师可引导、告慰学生牢牢把握自己理想的阶梯,刻苦勤奋,珍惜时间,迎难而上,这样才能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适时的思想教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好方法,它好就好在克服了政治思想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空洞说教的弊端,使学生容易接受、乐于接受,因而能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初中语文德育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初中语文德育渗透计划范文02-27
初中语文德育工作总结03-30
初中语文德育工作总结08-03
初中语文德育渗透总结(通用11篇)03-07
初中语文工作计划03-29
有关德育工作计划 德育工作计划及总结05-16
德育班级工作计划09-13
德育少先队工作计划09-21
德育工作计划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