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移和旋转评课稿

2022-09-28 稿件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平移和旋转评课稿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平移和旋转评课稿 篇1

  看了潘老师的《平移和旋转》这节课,我受益匪浅,也知道了像这类型的课应该这样上,那么我就以潘老师的这节课,谈谈以下几点看法:

  1 、 能够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现象密切联系起来。

  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这节课中一个突出的特色就是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背景,将数学知识与生动形象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使学生在一种很真实,自然的状态下感受、体验、理解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潘老师收集一些图片,比如银行的自动门、电梯、汽车行驶、风扇、风车等许多真实的生活事例,让学生从这些活生生的现象中感受平移和旋转,体会到原来数学是这么地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它就在我们的身边。

  2、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题作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

  在课堂上,潘老师始终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创设情境与活动,给予足够的时间,使他们在自主观察、思考、操作中逐步感知,理解平移和旋转。比如在数学移图时,潘老师先让学生整个图平移,接着引导学生找出对应点的方法,让学生一步步的掌握移图的方法。而且整个环节都重视学生的真实感受,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锻炼与提高。

  3、通过实践操作,丰富学生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发展空间观念。

  整堂课中,潘老师十分重视实践活动,比如在上课一开始,就让学生用手势比划出自动门、电梯、风扇、风车是怎样运动的,在画移图时,让学生通过动手画一画的实践中,感受平移和旋转的奇妙,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做数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平移和旋转评课稿 篇2

  曾老师的《平移和旋转》一课,有趣生动、贴近生活、互动有序、令人印象深刻,现就本课的进程谈谈个人的一些感想。

  (一)深入挖掘生活素材、初步建构数学概念

  在教学进程中曾老师提供大量感性生活素材,如在新课伊始情境图中出现的电梯、摩天轮、风车、转转椅、缆车、滑滑梯等;通过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及自身的体验,把抽象的数学概念渗透在直观的生活素材中;使学生在感性的数学活动中体会生活处处有数学的乐趣。同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新课中曾老师还创造性的把平移和旋转引导学生用直观的手势动作来呈现,在增强新知趣味性的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平移和旋转运动方式的不同所在,从而初步构建起新知模型,加深学生对平移和旋转的特点的认识和理解。

  (二)多种感官协同感知、有效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重视学生的动手实践活动,使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是课改中的一个新理念。在生活中平移、旋转的现象虽很普通,但它们的特点要让二年级的学生用语言表述却是一件难事。在这一方面,曾老师别出心裁的通过让学生用独创的形体语言来表示这两种运动方式的特征,并从中获得积极的体验,充分感知这两种运动方式。在这一进程中,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准确地理解概念,并能正确地区分几何空间中的这两个数学概念的特征,从而突破难点,顺利实现新知的完整建构。

  (三)鼓励尝试发现、初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独立思考、尝试发现是学生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在引导学生正确画出平移图形的进程中,(正确判断方格纸上图形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和在方格纸上画出平移后的图形是教学难点)。曾老师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自主思考的空间,并让学生尝试想办法自己验证结果,先让每个学生通过数一数、移一移,明确移格的方法,再通过小组内交流讨论及师生互动交流分析,得出确定图形平移的距离以及确定的方法,最后通过媒体课件的演示帮助学生顺利突破本课难点。在此进程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交流,不仅解决了问题,还进一步加深对平移与旋转现象的理解,在感受美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渗透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平移和旋转评课稿 篇3

  一、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

  1、目标定位准确。本节课丁老师思路清晰,围绕“平移和旋转”这种图形的运动现象主线开展教学活动,从现实情景中直观的发现这两种运动现象,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逐步抽象,引导学生对这两个概念进行直观描述。最终形成对这两种运动现象的准确辨别,形成直观印象。通过对这节课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学生能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图形运动现象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将平移和旋转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中了,这就是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完美体现,这就是新课标中十大核心概念之——应用意识。

  2、注重评价激励,推动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展。首先是物质奖励,丁老师自己制作的白雪公主等卡片奖励给积极回答问题的孩子,树立良好的典范。其次是有效的语言评价,如“海底世界”这一块,适时说道:表现真棒,给自己一个赞,一直玩下去会成为魔术师等类似的语言评价贯穿始终。第三是富有激情的讲授,眼神的激励,体态语言的鼓动,引导孩子去参与、去思考、去实践。(建议:逐步过渡到语言评价为主的课堂评价长效机制)

  3、科学选择教法以及进行有效的学法指导。上课伊始,丁老师引入一幅贴合二年级学生认知特征的情境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之后通过观察、分类的操作、说一说、想一想、用手比划比划、站起来移动、转动等有趣的活动过程吸引孩子不断参与,最后通过水龙头、汽车等具有针对性的问题情景对概念进行提炼拓展。教法科学,学法有效,效果良好。

  二、需要改进或商榷的地方

  1、重点的突出和难点的突破。本节课的重点是了解平移、旋转两种运动现象,要形成清晰的概念,不仅要知道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还要指导什么不是平移,什么不是旋转。这需要大量的反例(找错误素材)对元认知进行冲击,之后才能形成清晰的认识(比如一个四组的孩子说开关大门是平移,这是很好的反例,让他自己去开开,再次形成的认知更深刻)。这节课的难点是什么呢?有一张幻灯片就是要害:物体或图形,在平移、旋转运动时,有什么特点,搞清楚这两种运动的特点,认识就更进一步了。还应该设计活动,进行对比,比如移动过程中图形的放大缩小,形状的改变不是平移。还应该把平移旋转二者放在一起对比,再充分交流二者同时出现的运动现象如何解释。这块知识不仅能巩固知识和技能,更能体现数学问题思考的条理性。

  这这一块,一个学生说平移的特点提到:平移是有速度的,这句话也是可以做文章的,因为在他们对“速度”这个概念不懂,他理解的也正是位置的变动,对这样的孩子要多引导几句,他具有数学学习兴趣和潜质的。

  2、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落实还应更到位。一节课的学习一定是通过活动推进的,学生在这节课上做了哪些活动,就是过程,怎样做的这些事,就是方法。明显可以看出,这节课是在问题的引领下,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对比、归纳这些学习活动进行的,那就必须应对这节课的过程性成果进行提炼,不限于学生总结说说:“这节课我学会了平移和旋转”。

  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增长了知识技能,过程方法,应当形成一些新的思想观念,比如更喜欢学数学了,更愿意用数学了,或者觉得数学不再难了,等等。这一目标我们也需要考虑。

  3、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还要继续。

  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是每一学科都应当重视的课题,数学课也不例外,学生在课堂中提到的平移旋转现象应当表述明确。师:你发现了生活中有哪些平移现象?生:铝合金窗子、车、电梯。这都是不完整的表述,应当进一步引导,拉动铝合金窗子,它就在发生平移运动。开动的汽车,车身就在发生平移运动。升降电梯工作时,就在发生平移运动等。

  平移和旋转评课稿 篇4

  12月9日下午我校三年级周老师执教了一节教研课《平移和旋转》,《平移和旋转》是小学数学2014年苏教版新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相对于旧版教材,教学难度降低了。周老师能够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从数学的本质进行思考,从新“四基”的要求出发,进一步明晰了本课教学的三维目标,在坚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目标的同时,关注基本数学思想的渗透和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周老师的教学,努力做到了用生动方式来诠释深刻,无论是开始创设的欢欢观看青奥会所见的生活情境,还是后面平移旋转的设计活动中都充满了乐趣,努力让学生享受到“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具体体现在下面几方面:

  1、从生活中选取熟悉的学习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平移和旋转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比较普遍,学生已有一定的经验。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周老师根据学生的特点从中选取大量的、儿童熟悉的学习材料,如火车的运动、电梯的运动、国旗的升起,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认识平移和旋转,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2、注重概念教学的内涵和外延

  “平移和旋转”是属于描述性概念教学。周老师借助丰富多样的直观材料,引导学生感知平移和旋转的内涵。如用手比一比、说一说等活动,感悟它们的外延。这样,从感念的内涵和外延之间的联系,让学生经历、体验、理解概念,并建立表象。从而达到不用理论性语言的表达和记忆,学生能深刻地烙下平移和旋转的表象,发展空间观念。特别在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时,学生列举的例子很多,如关窗户、关门等形象的描述其运动样子。

  3、让学生在简单的操作活动中理解和认识平移和、旋转,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周老师在本课中设计了比较多的体验活动,如玩平移:把数学书放在课桌的左上角,让学生平移到右上角,再平移到右下角。玩转盘:让学生将指针A旋转一圈、旋转四分之一圈,让学生通过有意义的数学活动学习理解两种不同的运动方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4、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本节课内容是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如果本课教学时,没有动态素材的.呈现,是很难达到教学目标的。教学中,感知平移和旋转现象时,课件动态出了风扇,电梯,汽车行驶推拉窗,抽屉的运动现象,随后提供了许多动态让学生判断,加强了对概念的巩固也让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平移和旋转评课稿 篇5

  4月16日听了谢老师的《平移和旋转》,整个这节课教师课前准备充分,课件制作精美,注重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师生互动真实,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

  一、好的方面。

  1.课前积极准备。本节课重点是让生观察后想象、体会,再操作运用。为此,教师收集了很多生活中的素材,在教学中谢老师提供大量感性材料,通过让学生用眼观察、动手操作、自身体验,化抽象的概念为看得到摸得着的现象,因而学生都能举出生活中有关平移、旋转的现象。老师出示缆车、转盘、大摆锤、跳楼机、激流勇进、龙卷风等。让学生说出它们的运动方向。认识了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这样做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会生活处处有数学,为学生的直观理解,比较想象打下了基础。特别值得肯定的是学生作业纸的准备和使用。

  2.学生主体参与意识强。体现在观察图片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积极上台表述知识;联系生活大胆举例;主动操作、比较。

  3.教师主导作用得当。表现在教师语言组织的简洁性、有效性,耐心倾听学生发言,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学习,与学生互动自然等。

  4.教学流程清晰。先是引导对平移、旋转的直观理解,接着是举例、判断,然后是平移方法和过程。

  5.注重学法指导。如生活中平移旋转现象引出概念,又回归生活实践;不同平移方法比较;学生操作时的细心指导、示范等。

  二、相关建议。

  1.平移、旋转现象直观理解后可让学生比较异同点。

  2.作业纸的运用教师可深入到学生中了解真实的学习情况,并针对性的指导。

  3.平移方法应尽量让学生自主探索,充分比较,对学生的思维碰撞教师应积极引导,可用视频展示台进行有效评价。

  4. 图形平移了几个格和画出图形平移后的位置是难点,如果能在电脑上出示格子图,图形大一些,然后再平移,让学生观察思考,让学生发现从整体看图形移动了几个格不太容易,而看一个点或线移动了几个格更容易一些,学生会不会更容易掌握一些?

  平移和旋转评课稿 篇6

  今天我们在合阳县城关镇东街小学参加“城关学区课堂教学主题研修”活动,认真听取了侯晓艳、雷亚萍两位老师执教的以“情景教学 合作探讨”为主题的二年级下册《平移和旋转》,两位老师的课可谓之精彩纷呈、各有千秋。两位老师在课堂上都充分体现了数学的模型思想和应用意识,使学生充分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一新的课程理念,能够把数学知识与生活现象密切联系起来。

  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很多:首先,这两节课中一个突出的特色就是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为背景,将数学知识与生动形象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使学生在一种很真实,自然的状态下感受、体验、理解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值得我们去学习。老师收集一些图片,比如银行的自动门、电梯、汽车行驶、风扇、风车等许多真实的生活事例,让学生从这些活生生的现象中感受平移和旋转,体会到原来数学是这么地贴近我们的日常生活,它就在我们的身边。通过实践操作,丰富学生对空间图形的认识和感受,发展空间观念。其次,课堂上,两位老师十分重视实践活动,比如在上课一开始,就让学生用手势比划出自动门、电梯、风扇、风车是怎样运动的,在画移图时,让学生通过动手画一画的实践中,感受平移和旋转的奇妙,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做数学”。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下面是我听了这两节课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写出来和各位同仁探讨:

  第1节课在对比平移、旋转现象的异同时,侯老师设计了一个表格,简单明了,一目了然,是我没有想到的,值得我学习。然而,老师在完成表格时,引导学生操作了平移现象,让学生尝试完成旋转填表。我觉得,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孩子,把问题抛出来,给孩子充分的时间操作、讨论,独立完成表格,对比异同,体会特征。还有就是,课堂反馈时,当孩子一致认为旋转时,物体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老师可以拿两本同样的书,如右图:演示更直观,个有说服力。

  第2节课雷老师设计了闯关游戏,学生肢体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寓教于乐,值得我学习。但我个人认为,在方格纸上数图形平移了几格,是不是应该放在第二课时,这是一个难点,感觉容量会不会有点大。

  总之,每一次活动都给我们明确的方向,每一次评课都是我们新的起点,教改的路上需要我们不懈的努力,跟离不开领导的引导以及同仁的探讨。

  平移和旋转评课稿 篇7

  周三我们工作室举行王苏伟老师省优质课磨课活动,王老师的课堂可谓是精彩纷呈,亮点迭出。王老师在坚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目标的同时,关注基本数学思想的渗透和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王老师的课精彩有趣,让孩子们在玩中学,使孩子们深深体会到我们的数学学习是非常有趣的。

  一、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孩子们体验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课前导入,王老师与孩子们聊一聊:暑假我们是去哪儿玩的?一下子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孩子们争相与同学分享是去哪里玩的。王老师放中有收,孩子们回答完后王老师接着说,我们连云港也有很美的景点,如海滨浴场、花果山、西双湖等,使孩子们知道我们家乡也是很美的。

  其中有一位孩子说儿童乐园有滑滑梯等,王老师对孩子说:“你能用手势表示一下你是怎么滑下来的吗?”我觉得这句话问的好!

  课前复习王老师出示了孩子们喜欢的大风车,并问:为什么风车是宝宝的最爱?引出风车运动时才是孩子们的最爱,很自然的引出:物体的运动。

  二、通过动手操作,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借助操作的直观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同时使学生手脑并用,充分发挥大脑左、右两半球的思维能力,促进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协调发展。

  王老师布置了小组活动,要求明确,并在活动前请孩子们认真阅读小组活动的要求,培养孩子们认真读题的好习惯。孩子们用手中的材料,照样子做一个转盘,每名组员轮流让指针运动,其余组员仔细观察,并交流指针做什么运动。这样的动手操作活动应该是孩子们的最爱了,在玩中学习新知,这样的教学既培养了孩子们动手操作能力,又培养了孩子们团结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真是一举好几得呀!

  三、多媒体图文声像并茂,多角度调动学生的情绪、注意力和兴趣。

  王老师的课件将图、文、声、像融为一体,使教与学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又寓知识学习、技能训练、智力开发于生动活泼的形象之中,大大的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我都被王老师的精美课件深深吸引,更何况是孩子们呢!令人耳目一新的是小组活动时播放的舒缓、沁人心脾的音乐,使人感觉特别舒服。我是不会制作课件的,看到这样精美的课件真是羡慕不已呀!

  四、课堂教学设计新颖、别致。

  王老师这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教学设计非常好,引导得很到位。提供了丰富的内容,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给予了孩子们比较充分的自主探究机会,让孩子们在动中学习、提升。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王老师语言优美,仪表大方自然,与孩子们亲切交流,给孩子们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一节课下来,孩子们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得扎实!

  家庭是幼儿语言活动的重要环境,为了与家长配合做好幼儿阅读训练工作,孩子一入园就召开家长会,给家长提出早期抓好幼儿阅读的要求。我把幼儿在园里的阅读活动及阅读情况及时传递给家长,要求孩子回家向家长朗诵儿歌,表演故事。我和家长共同配合,一道训练,幼儿的阅读能力提高很快。

  平移和旋转评课稿 篇8

  今天很有幸学习了老师执教的《平移和旋转》一课,这节课生动有趣,孩子们学习热情高涨,令我印象深刻。

  《平移和旋转》是小学数学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本单元把平移和旋转等图形的变换作为学习研究的内容,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两部分,一是研究哪些物体的运动现象可以称为平移或旋转;二是研究物体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我觉得本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一、情境创设引人入胜。

  平移和旋转这一概念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讲比较抽象,不易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其实平移和旋转的现象在生活中能经常看到,同学们也曾亲身经历过。周老师以学生生活中熟悉的游乐场为切入点,分别出示了缆车、摩天轮、旋转木马、滑梯和升降梯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运动方式、比画运动轨迹、讨论运动特征、比较两者异同,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数学活动中感知平移和旋转的含义,初步建立两种运动方式的数学模型。

  二、教学设计层层递进。

  本节课的难点是准确描述平移的方向和距离。三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正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周老师以童趣的小蚂蚁搬运食物为模型,依次呈现小蚂蚁运豆子、小蚂蚁运薯条和小蚂蚁运三角形饼干的场景,对应数学中点的平移、线段的平移和图形的平移。巧妙的设计使孩子们在愉快的情境中学习,知识结构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完善和提升。周老师将本节课的难点分层攻破,并在每一层次中加以相应的练习。其中周老师选取的松树图、蘑菇图、电脑图和小船图的平移描述,给了孩子们充足的时间去独立研究和展示交流,在交流时强调先要找出一对对应点,再数一数格数,轻松解决难点。在此环节中充分体现了“独立探究、限时讲授、踊跃展示”的十二字精神,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也使孩子们及时内化了新知。

  三、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本节课内容是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如果本课教学时,没有动态素材的呈现,是很难达到教学目标的。研究平移距离时,课件上动态演示了点的平移、线段的平移和三角形的平移,以此验证之前的探究结果,突破了教学难点;综合应用时,动态呈现了富有情趣的练习,提高了练习的乐趣。

  周老师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出发,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学生对图形在方格纸上平移的方向和距离有了丰富的表象积累,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体现了教学的有效与快乐。

  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没有一节课是完美的。对于这节课我也有一些个人的想法。本节课按照教材安排还有一个环节,画出平移后的图形,这个部分周老师把它作为了课后练习,没来得及讲。限时讲授,踊跃交流的结果必然导致课堂时间不足,不知道在教学时该如何把握?作为一节公开课,我很想看到所学内容的实际应用价值,在本节课中似乎没有呈现。在课的结尾,是不是可以设计一个平移的实际问题去解决,让孩子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或者可以让孩子们欣赏一些平移的花边等,让孩子感受数学的生活美。可能我的观点还比较肤浅,我将把握每次的学习机会,不断思考,不断进步。

  平移和旋转评课稿 篇9

  “平移和旋转”是常见的物体运动现象,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上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改变,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平移现象。物体以一个点或一个轴为中心进行圆周运动,就可以近似地看作是旋转现象。

  从教学过程看,本节课从生活中选取了学生所熟悉的喜欢的学习素材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平移与旋转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比较普遍,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经验,如何化抽象的概念为通俗易懂的生活现象呢?在这节课中处理的很好。通过多媒体课件把同学们带到生活中的事物这一生动有趣的教学情景,让学生用动作或用手势比划平移,旋转的方式。让学生用手势比划平移、旋转的运动方式弥补语言表达的不足。在比划演示中感知平移、旋转的运动方式。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分类、对比,初步了解物体的平移和旋转的运动特征,引导学生探索平移和旋转的规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规律。为了加深学生对平移、旋转的理解,谢老师除了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对平移、旋转的理解,还让学生举出生活中的实例。

  正确数出物体(或图形)平移的距离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并结合课件,让学生去动手操作、观察体验。然后让学生到前面展示,同时全班展开交流。在这个环节上,通过学生的探索交流,学生明白了移图、移线、移点,移动前后的对应点。特别是对于一格的认识上,点的到位,抓的实在。从而探索出解决问题的规律。很好的体现了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在这个环节上,谢老师还特别善于捕捉学生的错误,让学生从错误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她对于每一个知识点都抓的特别的实,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让学生在尝试动手操作、在与同伴合作中探索问题,与同伴交流中得出结论,尝试获取成功的喜悦。

  从课件使用情况看,本节课使用powerpoint软件来制作课件,并且将其应用到课堂上,有效地缩短教学时间,提高记忆效率,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方便、快捷、高效多媒体教学通过演示课件,使授课方式变得方便、快捷,节省了教师授课时的板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率。更重要的是普通教学手段难以讲清楚,甚至无法讲清楚的知识重点、难点,综合应用文字、图片、动画和视频等资料来进行教学活动后变得直观而形象。再者,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巩固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喜悦,寓学于乐,从而优化了课堂,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总之本节课很好的让学生在感悟体验中学习了数学,身心是真正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教师真的起到了一个组织者,引导者的作用,是一节很成功的课。如果谢老师能在每一个知识点的落实上,能多给学生说出规律的时间和机会的话,这节课就太完美了。

  平移和旋转评课稿 篇10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一次出现了“平移和旋转”这一内容,要求学生初步体会平移和旋转的一些特点,并能对一些常见的运动现象做简单判断。本节内容是认识简单的平移和旋转现象,教材通过引导学生对生活中一些运动物体的平移和旋转运动现象的观察和思考,使学生认识平移和旋转这两种物体运动的方式,再通过组织学生寻找生活中物体的平移和旋转运动,帮助学生建构平移和旋转知识,建立概念。从而组织学生应用所建立的空间概念,进行问题解决,判定运动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运动方式,深化对平移和旋转的认识,建立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理解平移和旋转的本质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由于本学段的学生正处在直观形象思维阶段,他们观察图形的平移常常会被表面现象所迷惑。学生往往会把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看作是平移的距离。教材将平移和旋转安排在两课时,本节课把它们安排在一节课上,目的是加强两种变换的对比。

  一、注重直观形象来帮助学生形成概念

  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活动的游乐场这一学生喜闻乐见、亲身经历过的游乐项目:小火车、观光缆车、摩天轮、大风车、转椅,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并借助肢体动作表演进一步加深对平移和旋转的感知。学生在大量直观形象的操作活动中较好的形成了概念。在学生认识了平移和旋转现象之后,又提供大量生活中含有平移和旋转现象的情境,激发兴趣,深化理解,如:司机开车转动方向盘、抽屉、升国旗等,巧妙的拉进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更好的理解了平移和旋转的特征。

  二、巧妙突破平移距离的难点

  判断图形在方格纸上开始位置至终止位置间的平移格数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学生常常为认为两个图形中间空了几格,就是平移了几格。新课程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对于数一个图形平移的格数,学生是很难想到只要去数某个部分移动的格数就可以了。因此,教学中,将问题情境化,童趣化,设计了小兔子搬家的情境,并给学生提供了表格和小房纸片,先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移一移、数一数,初步感知房子图整体平移的距离。然后比较小房图平移前后的对应墙、屋顶的位置变化,很自然的把学生的注意引向了点和线的移动。通过两个点或墙平移的距离相等,启发到小房图所有的点和线平移的距离相等。发现:看一个图形移动多少格,只需看某个点或某条线平移了多少格。

【平移和旋转评课稿】相关文章:

《平移和旋转》评课稿08-30

《平移和旋转》评课稿10-01

平移和旋转的评课稿11-17

《平移和旋转》的评课稿11-06

平移和旋转评课稿01-19

平移和旋转评课稿03-24

平移与旋转评课稿01-14

《平移与旋转》评课稿03-23

平移与旋转的评课稿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