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线评课稿1
相信学生,放手让他们去思索、探求,使他们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在陶老师执教的《平行线》一课中,有几个环节的处理充分突出了这个理念。
片段1:分类得出不完全概念
观察黑板上5组直线,可以将它们怎样分类?标准是什么?
生1:(1)、(5)为一组,(2)、(3)、(4)为一组。教师没有急着评价,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则争先恐后举手,(1)、(3)、(5)为一组,(2)、(4)为一组。同学针对(3)到底应归入哪一组展开激烈的争论,老师将争论放大化,最终大家得到认同。教师再组织同学将口语叙述的“交叉”改成“相交”,“不交叉”改成新名词“平行”。紧接着老师让同学自己谈谈对平行的认识,归纳成不完全概念: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平行。
概念的得出完全建立在学生自主认识的基础上,有同学自己的已有经验、也有借鉴经验。这一环节充分体现了课标关于“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理念,清晰自然,步步推进,整个教学设计层层深入,非常精致。
片段2:反例完善概念
师: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平行吗?出示长方体纸盒,在不同的两个面上画直线,学生顿悟:必须在同一个面上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才互相平行,由此完善概念。
当学生的思维还达不到一定层次时候,老师的善诱就是一种技巧,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必定经历方式。
片段3:层次创造平行线
1、折出一组平行线;2、创造画一组平行线;3、画一组标准的平行线。
在探索平行线画法的过程中,学生对平行线的本质特征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模糊到明晰的过程,教者通过探索画法与体验特征的双向处理、相互作用,实现了学生认知的进一步深化,对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形成“平行”表象、发展空间观念有着不同凡响的意义,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课尚需改善的地方:
1、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关系的出示最好设计得童趣一点,这是学生在学抽象概念时经常要注入的元素。如:挑彩棒游戏,有两根彩棒被挑到了桌面,想想这两根彩棒可能回事怎样的位置关系?把彩棒所在的直线位置画在本子上,再进行分组交流。
2、在叙述概念时候教师要用严谨的数学语言,突出“平行”是两条直线间相互依存的一种位置关系,在陈述“平行”时,要强化“关系”。为突出“关系”教师可让学生实举身边的例子加深印象。
3、画平行线的练习还可有所递进,如果一点分别画两条直线的平行线;用画平行线的方法画一个长方形等,使学生的运用能力得到提升。学有所用,体验学习主人的价值。
平行线评课稿2
平行线的性质在教材中安排了两个课时,田老师根据她教学实践的经验及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的'内容的安排做了统整,即将二课时的内容合并为一课时上,从本节课的课堂教学效果来看,这样的安排是完全科学合理的,学生们在一节课中能将平行线的三条性质完整、系统的接受下来,充分显示了教材统整后所产生的较好的教学效果。
田老师这堂课的例题是经过精心选择的,首先从最基本的图形即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所形成的三线八角着手,从易到难,层层递进,从图形的变化中让学生熟悉和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同时也展现了数学几何图形中的变幻莫测,激发了学生学习几何的热情和积极性。
初一的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几何,对说理及证明还比较陌生,田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及符号来表达和说理,耐心细致,循循善诱,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在这堂课里,田老师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学生从直线的角度变化和直线的位置变化过程中,利用几何画板的计算、度量功能,使学生直观的认识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对学生的思维发展起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几何画板的动态图形对初一学生来说非常有吸引力,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
我认为这节课上得非常的精彩,虽然这节课的容量非常大,但学生们学得还是很轻松,真正实现了课堂大容量,课后少作业的要求,达到了减负增效的教学效果
这节课的瑕疵是在时间上控制的不够好,有拖堂现象。建议今后如发现时间来不及,可以随机应变,灵活调整。
【平行线评课稿2篇】相关文章:
排球课评课稿01-02
色彩评课稿01-07
赛马评课稿01-07
老王评课稿01-06
通分评课稿01-05
月相评课稿01-02
雨后评课稿12-31
左右评课稿12-30
牧童之歌评课稿01-07
功、功率评课稿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