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擦力评课稿

2022-01-02 稿件

摩擦力评课稿1

  这节课徐老师主要通过引导、观察、讨论、实验操作等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感知摩擦力,以下是我的一些想法和感受。

  1. 创设对比情境,建立“摩擦”“摩擦力”概念的生长点。

  徐老师的教学中,通过ppt展示两双不同的鞋底,唤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再现,从而引出摩擦的概念,比较自然。在徐老师的教学中,创设了手在空中左右移动与手在桌上用力左右移动的对比情境,使不可见的“力”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再通过用手摩擦的体验活动,使学生对“摩擦力”的概念的建构有了基础与生长点。

  2.关注汇报交流,修正“摩擦力”概念的表述

  学生在观察、体验、实验后的汇报交流往往会被老师所忽视或轻视,流于简单陈述。而徐老师关注到学生在表述摩擦力的过程中缺少概念的完整性,通过多次的引导,使学生再次思维加工的基础上经历概念表述的修正与完善,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摩擦力评课稿2

  本节课运用了幻灯投影片的三幅图片所展示的日常生活中的有关摩擦的情境,引发学生对现象的关注和思考,从而引出本节课的课题。符合新课程的要求,即科学教学必须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静态的知识动态化,让课堂生态化。在学习"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采用了科学探究的方法,让学生自主设计探究方案,组织方案交流,然后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对探究结果进行交流,实现了师生互动与生生互动。

  本节课选择有关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开展探究,渗透了科学方法的教学,组织了科学探究,内容适当,时机把握较好。同时,注重了对三维目标的渗透。主要体现在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如利用课堂即时资源桌子和学生手掌,让学生用手掌在桌子上摩擦,并交流他们获得的即时体验。又如:在进行科学探究时,每两位学生桌子上安放一套实验器材,让更多的学生有了体验的机会。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面对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收获,都得到成功的体验,充分体现了全面育人的新课标精神。

摩擦力评课稿3

  听了钱老师与陈老师的课,虽然两节课是同课异构,但两个老师的'教学风格却不一样,就本人而言,有以下一些体会:

  怎样的导入是简约高效的,怎样的教学环节是可以有效整合的,怎样的情境创设是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建构科学概念的,在两次的磨课中得到了体现:

  1.创设对比情境,建立“摩擦”“摩擦力”概念的生长点

  钱老师的教学中,通过ppt展示两双不同的鞋底,唤起学生对生活经验的再现,从而引出摩擦的概念,比较自然。但是对于摩擦力的概念却以直接文字的方式灌输给学生,学生对摩擦力的理解就停留在表层。通过再次设计与改进,在陈老师的教学中,创设了手在空中左右移动与手在桌上用力左右移动的对比情境,使不可见的“力”直观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再通过用手摩擦的体验活动,使学生对“摩擦力”的概念的建构有了基础与生长点。如果在学生用手摩擦体验活动中再进行一次对比,也许学生的感受会更深,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建立的表象会更牢固。

  2.关注汇报交流,修正“摩擦力”概念的表述

  学生在观察、体验、实验后的汇报交流往往会被老师所忽视或轻视,流于简单陈述。其实,这正是学生在初始概念的基础上进行的第一次思维上的完善与修正,如果教师能恰当利用,因势利导,对学生建构“摩擦”“摩擦力”概念是相当有帮助的。钱老师教学,只是对学生实验后数据的简单记录汇报,而陈老师关注到学生在表述摩擦力的过程中缺少概念的完整性,通过多次的引导,使学生再次思维加工的基础上经历概念表述的修正与完善,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3.整合探究活动,加强测量“摩擦力”的设计指导

  怎样的探究活动是可以整合的?这问题引起了我们的争论与研讨,我们认为在活动过多过细,在教学时间不足的情况下,如果几个探究活动之间处于同个操作层次,属于重复验证性实验,就可以把活动高效整合。这两节课中,我们认为引起摩擦力大小的两个因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重量的大小在操作层面上是一样的,都属于验证性实验,可以高效整合,而把更多时间倾斜于实验前对比实验的设计与指导,第一个实验以扶为主,第二个实验以学生自主设计为主。

摩擦力评课稿4

  cai老师的这节课经过了精心的准备,各个细节方面考虑的十分周到。实验器材都是自己亲自准备,非常细心。

  本课首先用一个摩擦力的视频引入,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进入了摩擦力的学习情境中。很快提出本节课的主题,简洁明快。并明确指出本节课是要研究静摩擦力,给学生一个更加清晰的学习目标。

  然后通过实验来感受静摩擦力,探究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这样处理避免了让学生凭空地进行思维想象,让他们能实实在在地去感受体验。根据心理学分析,调动越多地感受器官,我们的记忆会越深刻。cai老师正是深刻体会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在这整堂课中都渗透了这种思想。最后总结出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并对其中的相对运动趋势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加深理解。

  在后面的处理中:

  1、静摩擦力的方向:针对趋势和方向展开讨论,整理出相对运动趋势和方向的关系。落实了解题时的两种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的方法:受力分析和根据相对运动趋势来判断。

  2:静摩擦力的大小:通过学生的分组实验来研究。由于明确了是研究静摩擦力,这里学生也注意了其于动摩擦力的区别。并通过一个小小的演示加提问落实了静摩擦力的大小特点。

  最后理论结合实际,用理论来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并让学生展开想象,加入没有摩擦力世界是怎么样的?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

  cai老师语言亲和力强,设计思路清晰,重点突出,只是中间在相对运动趋势和静摩擦力的方向谈论上,稍有重复的语句。总的来讲,这堂课很成功,学生有思考,内容又能落实。

【摩擦力评课稿4篇】相关文章:

摩擦力评课稿(4篇)01-02

排球课评课稿01-02

月相评课稿01-02

雨后评课稿12-31

左右评课稿12-30

关于评课稿12-19

研究透镜评课稿01-03

退位减评课稿01-02

合理消费评课稿01-02

婚礼来宾经典讲话稿 传接球评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