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刺的朋友评课稿

2021-11-24 稿件

带刺的朋友评课稿(精选4篇)1

  听蒋老师执教《带刺的朋友》,第一感觉是年轻漂亮真好,温温柔柔的声音真好,多招孩子喜欢呢!就像儿童作家宗介华的这篇文章。《带刺的朋友》写了家乡院子里来的不速之客——刺猬,写了它偷枣本领高明、反应聪明机灵,给宗介华的童年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蒋老师在潜心会文、了解内容之后,如何引领孩子们通过语言的感悟和训练体会到作者这份真挚的情感并习得写法呢?她的设计有这么几点亮点:

  一、因文而教,教学有路。

  叶圣陶先生说:“文章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带刺的朋友》是篇描写可爱动物的优秀散文,文章条理清楚,紧扣“朋友”按事情发展顺序把刺猬偷枣的过程写得淋漓尽致。根据这一特点,蒋老师本堂课教学由整体感知到部分精读,再到最后的回顾总结,体现了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思路。精读课文时,逐个自然段理解内容,学生随着一部分一部分的学习,头脑中对刺猬的形象逐渐丰满起来,情感也逐步丰富起来了。

  二、因人而教,突出主体。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字词学习和段的训练为三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本课的生字“扎”、“刺”与“枣”在字音和字形上对孩子们来说是需要重点指导的。蒋老师也关注到了这一点,她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比较“刺”与“枣”的不同,并且编成与文本有关的顺口溜进行书写指导,教得扎实到位。同时她也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语的读书方法,梳理了刺猬偷枣过程和它的技术高明,采用词语的比较和感情朗读的方法努力让学生走进课文,感受语言生动,用词准确,以及字里行间对小动物的喜爱,使文本“立”起来。而这整个学习过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

  三、因势而教,层层推进。

  这堂课重点是教学“刺猬偷枣”一事,蒋老师先是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2—4小节句子,找出并圈划刺猬偷枣的动作的词,而后又引导学生提取关键词语,板书归纳出刺猬偷枣的步骤,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看着板书,按顺序复述小刺猬偷枣的经过。这样的“读——找——议——再读”层层推进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概括、复述等能力的同时又帮助学生积累文本中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落实整堂课的教学目标。

  总之,这节课蒋老师的教学思路清晰,重难点也突出,同时也很信赖班级的学生,孩子们在读中感悟,在提问中思考,在述说中提升,真真切切地让人感受到:原来,教学的“生动”是这样来的。

带刺的朋友评课稿(精选4篇)2

  10月15日,我听了瓯北中心新桥校区沙珠双老师执教的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带刺的朋友》,整个教学紧扣本单元语文要素“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从三处“爬”、三个“拟声词”、一组连动词这三个“点”聚焦语言文字的学习,板块清晰,旨在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文章用词的生动之处,进而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由此激发学生留心周围有趣的现象,学习用生动的语言记录自己的所看、所听和所想。上课伊始,沙老师以课文所描写的后院枣树为本创作板画,让学生仿佛跟着小刺猬置身其中。接下来独辟蹊径,以“文中多次提到小刺猬,但叫法却为什么不同”这个问题统领课堂始末,和学生一起学习文本中的三处“爬”、三个“拟声词”、一组连动词,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朗读、比较朗读、角色体验朗读等方式,体会作者在观察小刺猬“爬树、摇枣、下树、收枣”等四个有趣的画面中引起的情感变化:从“惊讶”——“关心”——“喜爱”,进而品味和积累本文的生动语言。整节课主线清晰,风格朴实。但是纵观整个课堂,有些环节并未达到我设想中的理想状态。原因出在哪里?怎样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在灵动的有训练力度的课堂实践活动中逐步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呢?亮点如下下:

  一、抓主问题,层次铺开

  所谓“主问题”,就是课文阅读教学中能从课文整体的角度或学生的整体参与性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品味、欣赏的重要的提问。这样教师的讲析就可以转化为对学生讨论的评点、与学生的对话,以及对活动结果的精彩小结。如果一节课中分层次的出现几次“主问题”,那么就必然能形成几个教学的板块,使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深刻的变化,能够克服课堂上“碎问”“串问”的现象。

  每位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各异,主问题设计的角度也会有所不同。我在执教中也设计了主问题:“文中多次提到小刺猬,但叫法却为什么不同?”但是这个问题在学生没有与文本充分对话的基础上难度较大,相对来说又比较理性,因而上课伊始一抛出来就没有迅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想来,换作我最初的想法,就是以“小刺猬是怎么偷枣的?它的高明体现在哪儿?”为主问题,学生就能以较快速度切入文本。

  其次,主问题的铺开要有层次。我在执教中围绕主问题进行讲析得多,占用了大量时间。要是让学生自己展开讨论,然后抓住重点句子加以品析,说说小刺猬偷枣的高明之处,这样变“老师要我说”为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让学生活用课文中生动的句子,学习形式就会生动活泼起来。

  二、注重语用,点染课堂

  “语言文字运用应涵盖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表达”两个层面。听、说、读、写,都属于“语言文字运用”的范畴。这篇课文最大的特色在于用了大量生动的动词把小刺猬偷枣的过程写得活灵活现,是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极佳材料,可以让学生仿写生活中一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如吃食或活动中的一个画面。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在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在第一稿设计时,我紧紧地抓住了这一语言训练点,但是在试上的过程中,我由于过度去开发作者对小刺猬称谓的不同,因而渐渐偏离了我的初衷。我在这节课中没有把“写”挤进课堂,又是一处失误。

  三、理解词语,再走一步

  理解课文重点词语的方法有很多,其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的学习贴近生活,操作性强且效果好。例如在学习“打滚儿”这个动词时,我止于让学生说说“平时你有打过滚儿吗?”,有学生说在床铺上打过,有学生说在草地上打过。但是我没有深入再问,“小刺猬为什么要打滚呢?”小刺猬打滚就是要把归拢的枣儿全都扎在它的背上啊。在这时,又可顺势学习“归拢”这个词语,巧妙突破了重点词语的.理解。不要为了解词而解词,有时再往前走一步,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总之,听完这一课,我最深切的感受就是一节好课,它也许并不好看,但是它一定是有效的,灵动的。希望能带着这次的反思走进今后的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中,把课上得好一些,更好一些……

带刺的朋友评课稿(精选4篇)3

  《带刺的朋友》一文,记叙了一只小刺猬在朦胧的月光中偷枣的事。这是一篇有趣的课文,刻画了小刺猬独到的本领,表现了刺猬的聪明、机灵。作者对小刺猬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洪老师围绕单元语文要素: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进行教学设计,我们认为洪老师的的课堂有以下这些亮点:

  一、关注语文要素,教学目标定位准

  洪老师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围绕单元语文要素,整体关注单元内容,结合课后思考题进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清晰,教学过程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循序展开,层层推进。教学过程中,洪老师重视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巧妙地运用抓关键语句、借助插图、想象画面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自主朗读、默读、交流中理解和感悟小刺猬的“高明”。

  二、抓主要问题,感受语言生动

  课堂以设疑—学文—解疑为线索,通过读一读、划一划、想一想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感悟体现刺猬偷枣本领高超的语句。在洪老师的课堂推进中和引导下,学生关注小刺猬偷枣过程的动作描写、环境描写、拟声词等有趣的重点片段,学生说起这些语句时,积极表达,乐于分享,对刺猬形象的理解逐渐丰满起来,情感也逐步丰富起来了。

  对于本节课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我们有些不同的看法:

  1、本堂课老师的讲占大部分,教学应避免以讲代教,应以学生为主体。另本篇课文为本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学生对于生动语句的感受,在掌握前两篇课文学习的基础上应有所迁移和运用。建议抓住主要问题,对每个环节的意图把握清晰的基础上,大胆放手让孩子进行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

  2、在解决生字词问题时,词语应尽量多地放在语境中理解,而非简单地字面上理解意思。

  3、除关注语文要素外,文本的理解应给予孩子正确的价值导向。如感受小刺猬偷枣的“偷”非“偷窃”,而是小心翼翼、不想被发现,从“偷”字也能感受小刺猬的高明、可爱,从而理解作者情感的变化。

带刺的朋友评课稿(精选4篇)4

  洪老师执教的《带刺的朋友》一课,主要讲了刺猬偷枣一事。洪老师在这堂课上,致力于引领学生“沉浸”在文章当中,通过朗读和勾画关键词句,让学生体会小刺猬的高明,感受语言的生动,感受语言美。在这堂课上,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从整体上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教学过程设计合理,循序渐进

  本课课堂设计主要以任务型的教学模式为主,洪老师的本课教学主要提出“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横线画出作者对刺猬偷枣的评价”“圈画出刺猬偷枣的动作和用波浪线画出刺猬本领高超的语句”等任务展开,这些教学任务的开展一环扣一环,衔接较为连贯,使得学生在完成一个个学习任务后,既领悟了语言美,又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为“通过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小刺猬偷枣本事的高明,感受语言的生动”,要想正确找出关键语句,离不开阅读,在洪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在充分的时间里有目的性地进行自由朗读,并找出关键语句进行赏析,体会作者用词用句的生动与巧妙。

  二、以学生为主,注重对学生的引导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洪老师能及时加以引导,例如洪老师提问了“这是一只怎样的刺猬”,学生回答道“贪吃”,洪老师能及时纠正并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答案“这是一只聪明的刺猬”。

  建议:

  1、对于学生回馈的文本信息,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先通过朗读,初步体会,再次朗读,从而对比得出体会后的感情。

  2、老师对于简单容易的知识点,可以少讲,让学生去自主探讨,难的知识点就多强调、点拨一下,以免学生走入知识误区。

【带刺的朋友评课稿(精选4篇)】相关文章:

1.《带刺的朋友》评课稿

2.带刺的朋友评课稿

3.她是我的朋友评课稿

4.《她是我的朋友》评课稿

5.《饮酒评课稿》评课稿范文

6.她是我的朋友的评课稿

7.我们的空气朋友的评课稿

8.《她是我的朋友》的评课稿

上一篇:掌声评课稿 下一篇:《跳高》----评课稿
带刺的朋友评课稿(精选4篇)

带刺的朋友评课稿

2021-11-24 稿件

带刺的朋友评课稿(精选4篇)1

  听蒋老师执教《带刺的朋友》,第一感觉是年轻漂亮真好,温温柔柔的声音真好,多招孩子喜欢呢!就像儿童作家宗介华的这篇文章。《带刺的朋友》写了家乡院子里来的不速之客——刺猬,写了它偷枣本领高明、反应聪明机灵,给宗介华的童年生活增添了许多乐趣。

  蒋老师在潜心会文、了解内容之后,如何引领孩子们通过语言的感悟和训练体会到作者这份真挚的情感并习得写法呢?她的设计有这么几点亮点:

  一、因文而教,教学有路。

  叶圣陶先生说:“文章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带刺的朋友》是篇描写可爱动物的优秀散文,文章条理清楚,紧扣“朋友”按事情发展顺序把刺猬偷枣的过程写得淋漓尽致。根据这一特点,蒋老师本堂课教学由整体感知到部分精读,再到最后的回顾总结,体现了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思路。精读课文时,逐个自然段理解内容,学生随着一部分一部分的学习,头脑中对刺猬的形象逐渐丰满起来,情感也逐步丰富起来了。

  二、因人而教,突出主体。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字词学习和段的训练为三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本课的生字“扎”、“刺”与“枣”在字音和字形上对孩子们来说是需要重点指导的。蒋老师也关注到了这一点,她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比较“刺”与“枣”的不同,并且编成与文本有关的顺口溜进行书写指导,教得扎实到位。同时她也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抓住重点词语的读书方法,梳理了刺猬偷枣过程和它的技术高明,采用词语的比较和感情朗读的方法努力让学生走进课文,感受语言生动,用词准确,以及字里行间对小动物的喜爱,使文本“立”起来。而这整个学习过程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

  三、因势而教,层层推进。

  这堂课重点是教学“刺猬偷枣”一事,蒋老师先是引导学生自由读课文2—4小节句子,找出并圈划刺猬偷枣的动作的词,而后又引导学生提取关键词语,板书归纳出刺猬偷枣的步骤,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看着板书,按顺序复述小刺猬偷枣的经过。这样的“读——找——议——再读”层层推进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概括、复述等能力的同时又帮助学生积累文本中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落实整堂课的教学目标。

  总之,这节课蒋老师的教学思路清晰,重难点也突出,同时也很信赖班级的学生,孩子们在读中感悟,在提问中思考,在述说中提升,真真切切地让人感受到:原来,教学的“生动”是这样来的。

带刺的朋友评课稿(精选4篇)2

  10月15日,我听了瓯北中心新桥校区沙珠双老师执教的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带刺的朋友》,整个教学紧扣本单元语文要素“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从三处“爬”、三个“拟声词”、一组连动词这三个“点”聚焦语言文字的学习,板块清晰,旨在引导学生仔细品味文章用词的生动之处,进而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并由此激发学生留心周围有趣的现象,学习用生动的语言记录自己的所看、所听和所想。上课伊始,沙老师以课文所描写的后院枣树为本创作板画,让学生仿佛跟着小刺猬置身其中。接下来独辟蹊径,以“文中多次提到小刺猬,但叫法却为什么不同”这个问题统领课堂始末,和学生一起学习文本中的三处“爬”、三个“拟声词”、一组连动词,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朗读、比较朗读、角色体验朗读等方式,体会作者在观察小刺猬“爬树、摇枣、下树、收枣”等四个有趣的画面中引起的情感变化:从“惊讶”——“关心”——“喜爱”,进而品味和积累本文的生动语言。整节课主线清晰,风格朴实。但是纵观整个课堂,有些环节并未达到我设想中的理想状态。原因出在哪里?怎样进行有效的教学设计,引导学生在灵动的有训练力度的课堂实践活动中逐步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呢?亮点如下下:

  一、抓主问题,层次铺开

  所谓“主问题”,就是课文阅读教学中能从课文整体的角度或学生的整体参与性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品味、欣赏的重要的提问。这样教师的讲析就可以转化为对学生讨论的评点、与学生的对话,以及对活动结果的精彩小结。如果一节课中分层次的出现几次“主问题”,那么就必然能形成几个教学的板块,使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深刻的变化,能够克服课堂上“碎问”“串问”的现象。

  每位教师对教材的解读各异,主问题设计的角度也会有所不同。我在执教中也设计了主问题:“文中多次提到小刺猬,但叫法却为什么不同?”但是这个问题在学生没有与文本充分对话的基础上难度较大,相对来说又比较理性,因而上课伊始一抛出来就没有迅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想来,换作我最初的想法,就是以“小刺猬是怎么偷枣的?它的高明体现在哪儿?”为主问题,学生就能以较快速度切入文本。

  其次,主问题的铺开要有层次。我在执教中围绕主问题进行讲析得多,占用了大量时间。要是让学生自己展开讨论,然后抓住重点句子加以品析,说说小刺猬偷枣的高明之处,这样变“老师要我说”为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让学生活用课文中生动的句子,学习形式就会生动活泼起来。

  二、注重语用,点染课堂

  “语言文字运用应涵盖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表达”两个层面。听、说、读、写,都属于“语言文字运用”的范畴。这篇课文最大的特色在于用了大量生动的动词把小刺猬偷枣的过程写得活灵活现,是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极佳材料,可以让学生仿写生活中一种动物的生活习性,如吃食或活动中的一个画面。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在训练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在第一稿设计时,我紧紧地抓住了这一语言训练点,但是在试上的过程中,我由于过度去开发作者对小刺猬称谓的不同,因而渐渐偏离了我的初衷。我在这节课中没有把“写”挤进课堂,又是一处失误。

  三、理解词语,再走一步

  理解课文重点词语的方法有很多,其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的学习贴近生活,操作性强且效果好。例如在学习“打滚儿”这个动词时,我止于让学生说说“平时你有打过滚儿吗?”,有学生说在床铺上打过,有学生说在草地上打过。但是我没有深入再问,“小刺猬为什么要打滚呢?”小刺猬打滚就是要把归拢的枣儿全都扎在它的背上啊。在这时,又可顺势学习“归拢”这个词语,巧妙突破了重点词语的.理解。不要为了解词而解词,有时再往前走一步,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总之,听完这一课,我最深切的感受就是一节好课,它也许并不好看,但是它一定是有效的,灵动的。希望能带着这次的反思走进今后的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中,把课上得好一些,更好一些……

带刺的朋友评课稿(精选4篇)3

  《带刺的朋友》一文,记叙了一只小刺猬在朦胧的月光中偷枣的事。这是一篇有趣的课文,刻画了小刺猬独到的本领,表现了刺猬的聪明、机灵。作者对小刺猬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洪老师围绕单元语文要素: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进行教学设计,我们认为洪老师的的课堂有以下这些亮点:

  一、关注语文要素,教学目标定位准

  洪老师在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围绕单元语文要素,整体关注单元内容,结合课后思考题进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清晰,教学过程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循序展开,层层推进。教学过程中,洪老师重视教给学生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巧妙地运用抓关键语句、借助插图、想象画面等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自主朗读、默读、交流中理解和感悟小刺猬的“高明”。

  二、抓主要问题,感受语言生动

  课堂以设疑—学文—解疑为线索,通过读一读、划一划、想一想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感悟体现刺猬偷枣本领高超的语句。在洪老师的课堂推进中和引导下,学生关注小刺猬偷枣过程的动作描写、环境描写、拟声词等有趣的重点片段,学生说起这些语句时,积极表达,乐于分享,对刺猬形象的理解逐渐丰满起来,情感也逐步丰富起来了。

  对于本节课在一些细节的处理上,我们有些不同的看法:

  1、本堂课老师的讲占大部分,教学应避免以讲代教,应以学生为主体。另本篇课文为本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学生对于生动语句的感受,在掌握前两篇课文学习的基础上应有所迁移和运用。建议抓住主要问题,对每个环节的意图把握清晰的基础上,大胆放手让孩子进行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

  2、在解决生字词问题时,词语应尽量多地放在语境中理解,而非简单地字面上理解意思。

  3、除关注语文要素外,文本的理解应给予孩子正确的价值导向。如感受小刺猬偷枣的“偷”非“偷窃”,而是小心翼翼、不想被发现,从“偷”字也能感受小刺猬的高明、可爱,从而理解作者情感的变化。

带刺的朋友评课稿(精选4篇)4

  洪老师执教的《带刺的朋友》一课,主要讲了刺猬偷枣一事。洪老师在这堂课上,致力于引领学生“沉浸”在文章当中,通过朗读和勾画关键词句,让学生体会小刺猬的高明,感受语言的生动,感受语言美。在这堂课上,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从整体上来看,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一、教学过程设计合理,循序渐进

  本课课堂设计主要以任务型的教学模式为主,洪老师的本课教学主要提出“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横线画出作者对刺猬偷枣的评价”“圈画出刺猬偷枣的动作和用波浪线画出刺猬本领高超的语句”等任务展开,这些教学任务的开展一环扣一环,衔接较为连贯,使得学生在完成一个个学习任务后,既领悟了语言美,又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难点为“通过抓住关键语句,体会小刺猬偷枣本事的高明,感受语言的生动”,要想正确找出关键语句,离不开阅读,在洪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在充分的时间里有目的性地进行自由朗读,并找出关键语句进行赏析,体会作者用词用句的生动与巧妙。

  二、以学生为主,注重对学生的引导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洪老师能及时加以引导,例如洪老师提问了“这是一只怎样的刺猬”,学生回答道“贪吃”,洪老师能及时纠正并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答案“这是一只聪明的刺猬”。

  建议:

  1、对于学生回馈的文本信息,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先通过朗读,初步体会,再次朗读,从而对比得出体会后的感情。

  2、老师对于简单容易的知识点,可以少讲,让学生去自主探讨,难的知识点就多强调、点拨一下,以免学生走入知识误区。

【带刺的朋友评课稿(精选4篇)】相关文章:

1.《带刺的朋友》评课稿

2.带刺的朋友评课稿

3.她是我的朋友评课稿

4.《她是我的朋友》评课稿

5.《饮酒评课稿》评课稿范文

6.她是我的朋友的评课稿

7.我们的空气朋友的评课稿

8.《她是我的朋友》的评课稿

上一篇:掌声评课稿 下一篇:《跳高》----评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