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有写评课稿的经历,对评课稿很是熟悉吧,一篇什么样的评课稿才能称之为优秀评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认识10》评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认识10》评课稿 篇1
《认识10》是在学生学习1—9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节课认识10表示的意义,知道10的组成,10的基数和序数,会书写10。
1、视频引入,激发兴趣。在教学的过程中,孔石蕾老师利用数学朋友之间的故事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故事中既对0—9各个数字进行了复习,又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了铺垫,还使学生受到了情感方面的教育。
2、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数一数广场上的小朋友的数量,摆一摆圆片的数量,看一看点子图的数量,找一找10的位置,分一分10根小棒等活动,让学生认识10表示的意义,知道10的基数和序数的含义,10的大小以从及10的组成。学生在观察、操作、比较和概括、归纳的过程中发展了学生的抽象推理能力。
3、重视对知识的深入挖掘。在教学中,孔老师在摆圆片的过程中,不仅渗透了学习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一个一个地摆,也可以两个两个地摆,还可以5个5个地摆,在摆的过程中让学生知道10里面有10个1,10里面有5个2,10里面有2个5,学生学到的不仅仅是动手摆的过程,更为重要的是学到了知识里面更为有思维含量的内容,教师在对知识的挖掘方面能够做到对教材的有益补充和延伸。
4、注重对数轴知识的拓展。在教学中,孔老师通过10该站在哪的提问,让学生初步认识了数轴,并且通过数轴让学生发现其中蕴含的大量的数学知识,使学生不仅看到事物的表面,还要看到事物的本质。
《认识10》评课稿 篇2
第一次听冯老师的课,感觉虽然是新老师,但无论从教材的挖掘还是课堂的组织方面都像是很有经验似的。个人素质还是很高的。
1、游戏导入,师生一起拍手说10的组成,很适合低年级学生好动的特点,在动脑动口的同时,手也没让闲着,很快将学生注意力收到课堂上来,复习了旧知,又为本节内容作了铺垫。
2、教师摆圆片,让学生说图的意思,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让学生在直观的图形中感受算式的意义。在学生说出四个算式后,又利用盖住的数,问学生没有图形该怎么算,引导学生说出计算方法,设计巧妙,资源得以充分利用。
3、由扶到放一步步引导学生总结出10的加减法算式。
4.在探究新知识环节,使用多媒体教学,通过学生自主观察、动手操作、小组交流、教师适时参与、师生互动等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气氛比较活跃,学生自主探究出10的加减法的所有算式,效果较好;
5.练习设计有层次、有坡度。
6.全课小结采取由学生自己回顾总结的方式,注重培养学生语言表达和归纳知识的能力。需要改进的是:在小组合作学习方面需要培养。
《认识10》评课稿 篇3
叶老师在传统教学风格的基础上,添加了很多新的元素。注重强化知识点的训练,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情感的熏陶,同时又注重和学生间的平等对话,通过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和深高的教学素养把整节课演绎的十分精彩。
叶老师在10的认识教学中,通过认识10、数序、比较大小、数的组成和写数几个环节向我们呈现了一节优秀的常规课。先不说课本身的好坏,就看班级六十多孩子在课上的表现,就可以看出老师对孩子训练有素。即使是后排的孩子离老师比较远也能把小手放好不乱动,真的很不容易。因为刚刚带完一年级知道在开学两个月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帮助孩子养成这么好的习惯的确很难做到。
再说说教学中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叶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盯着每一个孩子,观察他们的听课状态,并及时提醒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让每个孩子都能专心听课。教师语言具有亲和力,声音不大不小,听起来特别舒服。
本次教研活动我的感触很深,我觉得讲台就是教师的舞台,这个舞台不一定多么豪华,台下也不一定有观众和掌声,只要有孩子们,有我们不断地耕耘,那么这个舞台就一定是最绚丽的!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也会把学到的业务用在自己的工作之中,而且我还会虚心向前辈请教,不断努力地学习、钻研,使自己的课堂真正显示出实效性,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能够走在教改之路的前沿。
《认识10》评课稿 篇4
高老师上的这节《10的分与合》,他认真备课,精心设计。
在新课的导入部分,设计了玩魔术游戏。把10根彩棒放在盒子里,教师通过学生拿出的彩棒的个数猜盒子里剩下的彩棒有几个。这样的设计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明确了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在新授部分,分为四个部分。
一、涂珠子;
二、根据涂色的结果得到5道10的分成式;
三、根据已有的5道分成式推出另外5道;
四、试背10的分成。
这四个部分环环相扣、循序渐进,并注意了细节的处理。如第一部分涂珠子,教师先扶再放,先引导学生观察已涂好的一串珠子,推理出第二串珠子应该涂几个,从哪边开始涂,再让学生独立将下面的珠子按规律涂好;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也都是先举出一个例子再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在背数的分成之前,为了使板书更清晰明了,还巧妙地用箭头将所有的10的分成式串联了起来。在引导学生背10的分成式时,先擦去一个数让学生背,再擦去两个数让学生背,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在背的过程中还通过男女生比赛背,指名背的方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整个新授的过程中,注重了让学生自主探索,主动地构件知识结构,教师注意让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积累感性认识,并经过大脑的加工思考,达到理性的认识。学生不仅有序地分,自己总结出了对10的分与合的有序表述和有序记忆的方法,而且获得了数学活动的经验。
在练习巩固的这部分,教师运用了多种方式,如开火车,做“找朋友”的游戏等等。在最后,还设计了两道开放题,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所学知识。
从这节的听课情况看,高老师在教学上有了较大进步,但还存在着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1、课前要检查学生在教学时需要用的设备是否完善。
2、指明学生回答问题时速度要快一些,观望时间不宜过长。
3、学生独立练习时,教师要行间巡视指导。
4、教师语言还要再精炼些。另外,就本节课的设计,还有一些改进的地方,如整节课出现的都是教学分成式,是否可增加新的合成式。
以上只是个人的一些浅显的见解,还请大家更正和指教。
《认识10》评课稿 篇5
“10的加减法”这课时,刚才余老师和薛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两种不同风格的课堂,现在就这两节课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个人的感受。
一、课始,两位老师均以对口令的方式复习了10的组成。形式活泼,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也很熟练,看得出两位老师平时的教学很扎实。
二、新授环节她们各自展现出各自的风格。余老师以我校“以学为主、自主互助”的教学模式展开,课前让学生自主探究,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出发,充分利用学生的作品,通过说一说、想一想、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牢固掌握一图四式,且理解了每条算式的意思及算法。同时,学生的思维经历了由具体的小花到半抽象的三角形,再到直接出示抽象的组成,由图列式、看数想图,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并促使逆向思维的培养。整个过程体现了以生为本,在师生互动、生生交流,润物无声中将目标落实。
薛老师则先引导学生对点子图的观察、分析、抽象出加法、减法的列式和计算方法,再放手让学生在自主观察、分析、抽象、表达、合作的过程中获得由形到数、式的思维过渡,同时进一步巩固学生对每条算式的意思及算法的掌握。教学目标的达成自然水到渠成。
另外,余老师的一问“两道加法都表示总个数,可以只写一道,那两道减法能只写一道吗?”薛老师的一题“如果写一道加法,两道减法,怎么写?”,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均能自然地引导学生从一图四式到一图三式过渡。
三、练习设计环节,两位老师均精心进行了设计,体现出多样性、层次性、趣味性和思考性,余老师的最后一道,既有对计算方法、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又利于学生的思维发散。培养了学生的有序思想和函数思想。
淡妆浓抹总相宜,两位老师给我们呈现了这样两堂精彩的同课异构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最后,我对这两堂课稍微提些自己的小看法。
薛老师的新授部分走得是由形到数、式,是否可以穿插由数、式想图,让数形结合做得更深入。另外,在练习部分,偏于数学味,生活味较为欠缺,适当添加解决问题的题型,让练习更加全面有效。
《认识10》评课稿 篇6
一、教学目标明确。
这是一节识字课,在教学中,教者注意引导学生围绕本次的教学目标:
1、认识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体会词语的节奏感;
3、留心观察校园,体验课余生活的多彩与乐趣。
教者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进行识字。
二、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过程完整。
本课的词语,表现的是学生课余生活。如:教者在第一环节中以谈话的方式进行,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课余生活中活动,再引入课题。这样,采用联系实际方式,从学生的喜好出发,带学生进入学习内容,激发兴趣,为识字教学打下情感铺垫。第二个环节中,是整节课的重点。教师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先让学生自学课文,让学生有一个整体感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接着利用多媒体出示图片,让学生说出图意,并从中引出生字。让学生图文对照,自读词语。这样,让学生通过图理解词语的意思突破难点,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让学生在快乐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地学习了新知识。在分析字形时,教者提出识字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合作的去分析字形,教师给予适当总结。这样能培养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自学能力。在学习词语时,教者通过举例的方式指导学生如何正确使用动作词,同时出示巩固练习,这样不仅能检测学生对动作词掌握情况,还让学生积累许多课外词语。
在第三个巩固练习的环节中,教师采用了捉迷藏,扩词,认读词语卡片这三种方式进行教学,在捉迷藏的活动中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更有效的巩固了识字效果。
在第四个环节中教师让学生玩了一个简单的游戏,这一活动,能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气氛。除此以外,教师还用课文的词语偏了一首儿歌,儿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学生特别感兴趣,再一次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巩固生字。第五个环节教师进行了写字指导,我觉得这一环节非常重要,教师选取了一个学生容易写错的字,通过示范、指导让学生记住“琴”字下面是个“今”,而不是个“令”。最后一个环节教师让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到了什么。最后,进行了总结、交流,这样,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三、教师的教态自然大方。
谢老师的整堂课始终用微笑和学生亲密接触,使学生在很融洽的学习氛围中上完这节课。
四、朗读形式多样化。
在整一节课中,不管是学习生字还是学习词语,教者都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朗读,如小组读、自由读、齐读、指名读等,让学生对朗读产生兴趣,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掌握。
五、补充(随堂)。
《认识10》评课稿 篇7
《识字10》是一组以介绍公园景物与设施的词语串连起来组成的韵文。殷老师执教时能将词语与画面和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很好地了解公园的景物和娱乐设施。
教学亮点表现为:
一、创设情境,游戏中识字。
新课标明确提出: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教学时,殷老师以“趣”贯穿整节课,巧妙地创设了多个有趣的情境,让孩子们在情境和游戏中,不知不觉地认识事物、认读词语、学习汉字。
二、鼓励孩子个性化朗读。
朗读,是语文学习实践活动,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一种对话方式。指导朗读时,殷老师充分利用多种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导读)的形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朗读的评价,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提升了学生的自主感悟。
三、巧妙地渗透说话训练。
教学时,殷老师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训练学生的思维和表达,值得学习。
不足之处:
由于一年级小朋友刚刚接触汉字,因此要把识字和写字结合起来,课堂上要手、脑、口并用。这节课只有“识”,没有“写”,略有遗憾。
《认识10》评课稿 篇8
今天,我听了李老师执教的一年级上册的《识字10》。课堂上,老师有条不紊的组织,学生生动活泼的学习状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设置闯关游戏,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老师根据这节课的教学任务,设置了闯三关。第一关:识词关;第二关:读文关;第三关:写字关。根据一年级小学生表现心强烈的心理特点,教师设置的闯关游戏,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加快了课堂节奏,而且学习效果非常好。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
在第一关中,教师为了让学生认识词语,利用课件展示了公园的风景、游乐设施,让学生边看图边读词。在一轮又一轮的读词中,学生不仅熟练掌握了这些词,同时又理解了这些词的意思,注意力是高度集中的,学习效率十分高。
三、注重对学生说话能力的引导、训练。
在学生读了关于风景的词和游乐设施的词后,教师都组织学生用“公园里有xx,有xx,还有xx,真xx呀!”的句式让学生对所学的词语进行运用,同时还以“教室”和“文具盒”为题材,让学生巩固这个句式。相信学生在以后遇到同样的情境的时候,一定会对这个句式运用自如的。
四、课间游戏紧紧围绕本节课教学内容展开。
为了调节学习气氛,放松学生的心情,教师和学生一起玩了拍手游戏。老师边拍手,边说:“转转转,转什么?”学生边拍手边回答:“转转转,转转椅!”“开开开,开什么?”“开开开,开火车!”“钻钻钻,钻什么?”“钻钻钻,钻山洞!”在愉快地游戏中,学生巩固了所学内容。
要说建议,我觉得教师在学生写完生字后,应将学生写得比较好的生字通过展台展示出来,以促进学生更好地书写生字。同时应注意对发挥激励评价对课堂气氛、学习状态的'调控作用。
我会将李老师课中适合我班学情的做法加以运用,以提高教学效率。
《认识10》评课稿 篇9
《识字10》是二年级上册的一篇识字课文,类似三字经,三字一句,读起来朗朗上口。这篇课文虽然只有短短的48个字,但容量非常大,祖国的山川大地,黄河汹涌澎湃,长江一泻千里,珠峰高耸入云,台湾隔海相望,祖国渴望统一,小朋友应该努力学习,兴我中华。应该说是一篇思想很高尚的识字课文。
那天听了李老师执教《识字10》第一课时后,觉得感受颇多,整理如下:
1、直观导入,贴近生活。
李老师的导入没有什么动情的言语,直奔主题,借助一幅幅画面,向学生展示了:飞云江大桥、文成百丈漈、高楼九潭、温瑞塘河等。这些都是来自不同地区的学生自己最熟悉的景物,正因为学生熟悉,才会感兴趣,才会有情感。而本文的黄河、长江、长城、珠峰虽跟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但可以借助学生身边的景色移情也未尝不可。所以学生的注意力可以马上集中到了课堂。
2、自主识字,激发兴趣
既然是识字课,那么识字任务的达成就是重中之重。
听师范读,“将自己觉得难读的地方做好记号”,使学生不仅要认真听还学会了动笔,不给学生开小差的机会,要不教师的朗读就徒劳无功。再在自由读课文时,向老师和小组长请教难读的字,在第一时间帮学生解决掉识字上的“障碍”。
指名一句一句的读,可以让教师明确自己接下来的识字教学的方向;让学生评价,则是为了培养学生认真听的习惯,也是为了培养学生具有初步评价别人的能力。
集中出示本文的生字,自然是为了“读准字音,牢记字形”。李老师鼓励学生说说“你认为哪些字的读音得好好提醒同学?”“你认为写哪些字得特别注意什么?”学生们说的就是他们自己发现的,说得越多发现得越多,且自己发现的要比老师自己说的更“深入人脑”。如果在这个环节能让学生编个儿歌,顺口溜什么的来识记字形,如“两个小人立在大耳朵上(耸)、大鸟住在小山上(岛)”,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形象地识记字形,还能培养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呢!
之后,李老师说要带孩子们上车去欣赏祖国的美景,于是一个个生字就成了学生手中上车的“车票”。学生们先自己读一个,摆一个(摆在自己的桌子上);接着老师说一个,学生拿一个(重新拿回手中);然后指名学生说一个,其他学生把手中的再摆回桌子;最后学生再次自己读一个,收一个。到了目的地,还得有“门票”——词语:市民、大陆、陆军、隔壁、台湾、民族、广州、隔断、四川、人民、山川。学生们读得津津有味,兴趣盎然。
3、媒体辅助,激发情感
识字重要,借助识字激发情感亦重要。
“我神州,称华夏,山川美,可入画。”李老师先简单介绍了中国既称“神州”又称“华夏”。再让学生解释“山川”和“可入画”。学生们毕竟才二年级,无从解释“可入画”,只是李老师并没引以重视。不过这里的过渡很自然——“山川美,美在哪里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句”(黄河奔,长江涌,长城长,珠峰耸)。课件展示了“奔腾的黄河,涌动的长江,蜿蜒绵长的长城和高耸入云的珠峰”。学生们个个看得哇哇直叫。如果给课件配上声音的话,效果肯定更佳。而如果在此时李老师顺势利导,问学生:“这些地方美吗?”“你觉得这些景色一幅一幅像不像画?”然后老师来个恍然大悟状,“哦,怪不得课文说‘山川美,可入画’呢?”相信学生们也会恍然大悟,原来“可入画”是说中国的山川美得可被画成一幅幅画。当然中国的美景“可入画”的不只这四样,所以李老师课前让学生收集了祖国各处的风景名胜在课堂上汇报,有一个学生一口气说了十几个地方,令在场的老师惊叹不已。最后,李老师将自己收集的“杭州西湖、北京颐和园、北京天坛……”等一一向学生展示,可惜也是无声的,相信配上优美的音乐,学生们的情感之弦更容易被拨动,更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壮美山河。这里要不要让学生边欣赏边仿照课文也用一个字来形容学生自己看到的美景呢?这样的环节是否对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太有难度了呢?我们不妨试试看!某一个教学环节是否可行,是否合理,在课堂上实践是最好的手法。
《认识10》评课稿 篇10
这是一堂很成功的识字课。在教学中,教师把握住了低年级识字教学的主要任务——识字,写字,把课文读通、读顺、读熟。并通过多种有效的方式,将这些任务落在实处。其中,就有三个亮点。
1、识字教学体现层次性运用多种方式复现生字。
一年级学生识字的一个特点就是“认得快,忘得快。”因此,识字教学要根据儿童识字的这一特点,对生字的认记采取多种形式,反复认记。这堂课,教师根据生字的不同特点,采取了多种识字方式,有课件直观的认记生字词,有结合学生生活环境来认记,比如:认识“杨、李”两个生字时,教师先介绍它们也可充当姓氏,让学生从我们班里或我们身边的亲人、朋友当中找出姓杨或李的人,很明显学生的反映自然很活跃,整个课堂氛围就会变得很轻松、愉快,学生也自然而然的记住了这两个生字,还有体用了形近字识字的方法等,无论是哪一种形式,它都是有层次,有梯度,反复的训练,让学生认记生字得到了巩固。
2、注重引导发现、渗透学习方法指导
识字教学不仅仅只是把教科书上规定的那几个字教给孩子,它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能独立识字。老师比较准确地把握住了识字教学的这一目的,在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发现并掌握识字的方法。如:利用学过的“雨”字变化成部首,再加上“相、务、叚”部分,引导学生观察,说说“发现了会么?”同样的“蝶——蜂”、“李——杨”等生字,引导学生发现借助形近字特点识字的方法,在整个识字过程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发现,培养了学生的识字能力。
3、细致到位的写字指导
整个写字指导,整堂课呈现一个同整体——部分——细节的过程,具体体现在她先让学生整体青贮窖,认写生字的字形结构,发现了什么?然后范写,让学生仔细观察生字书写的每个关键笔画,最后,进行了书写效果的展评、点评。课堂上,老师一步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对学生正确识记字形是很有帮助的。而且老师的指向不仅仅是把字写正确,而是更关注学生是否能把字写匀称,这也是对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一种传承。
识字10向学生展示了大自然的美丽风光,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去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情感;联系课文识记新字新词,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以学生自读自悟、自学探究为基础,大力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要一年级小学生达到这个理想目标还不太可能,因此教师的有效引导显得更为重要。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就有了主动探究的重要基础。所以,激发探究的兴趣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是教师应始终致力去做的事情。但怎样使学生对课本上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这是有规律可循的。我能成功地运用了这样两条激发兴趣的规律:
①当所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与自己密切相关的疑问的候,学习者会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
②当所学知识揭示了自己以为常的现象中的新的含义的时候,学习者会对所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学中首先出示与教学内容相关风光图片,让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感受美,并说说感受,激发学习的兴趣,学生讨论热烈,发言积极。
架设生活与教材联系的桥梁,引导和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内心感受,注意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正确的情感态度。在教学中,落实“先学”。“先学”是“指导―自主学习”的主要特征和关键。“先学”是指导学生课前独立学习,尝试练习,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通过对学生“先学”的培养,追求学生自我教育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上课前,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根据以往的经验自主学习生字,探究识记生字的方法,课堂上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自如。
课堂上使朗读成为学生学习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让学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中学习,自主地读、说;在自读自悟、主动探究中认识对子。感受中国文化的美妙。
在以后的识字教学中,还要探索更多的识字方法,使学生学得更多,记得更牢。
【《认识10》评课稿】相关文章:
10的认识的评课稿11-13
10的认识评课稿02-23
《10的认识》评课稿样本11-22
认识比的评课稿11-14
评课稿范文:《圆的认识》评课稿11-22
10的认识评课稿3篇01-02
10的认识评课稿(3篇)01-02
《圆的认识》评课稿10篇03-16
《圆的认识》评课稿(10篇)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