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语文《回声》评课稿

2022-10-26 稿件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评课稿,评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应当如何写评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二年级语文《回声》评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二年级语文《回声》评课稿 篇1

  本学期我们工作室开展了多次活动,我也拜听了多位老师的课堂。其中,对陈伟老师的研讨课《回声》印象颇深,因我本学期也执教二年级语文,故尤为细嚼陈伟老师的教学风格,她亲切不失中气的课堂语言,活泼而具有张力的课堂氛围,精巧的教学安排和扎实的字词教学都值得我们细细深思回味。

  一、语言文字训练到位。

  二年级的字、词、句训练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本节课在这方面的训练有独到之处。例如:水的波纹是怎样扩散的?问题提出后,陈老师出示了一段原文:“青蛙妈妈带着小青蛙(跳)到岸上,她(捡)起一颗石子,(扔)进河里,河水(激)起一圈圈波纹。波纹(碰)到河岸,又一圈圈地(荡)回来。”并且,在黑板上画出了波纹的形状,直观生动的使学生记住了波纹的意义。在语言环境中训练字、词、句,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语言文字训练与认识事物统一起来,并且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这里的“跳”、“捡”、“扔”、“激”、“碰”、“荡”等一系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学生都在反复诵读和体会中确切理解并掌握了。这样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学生的收益是很大的。

  又如:陈老师对青蛙叫声的语气词进行重点讲解,重复练读三句话,引导学生体会“哪”,“吧”,“哩”这三个语气词的作用。这个环节把语言文字训练、思维训练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体现了教师明确的训练意识。

  二、朗读能力训练到位。

  整节课,根据教学重点和训练需要,教师设计了“配乐范读”、“指名朗读”、“小声齐读”、“自由练习读”、“有感情地读”等训练方法,学生经历了一个由“自读”——学读——练读——美读”的提高过程,训练步骤和层次清清楚楚,这一点是非常可贵的。

  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项目,低年级就应该打好扎实的基础.在这点上,张老师循循诱导,以读贯穿始终,重视朗读能力的培养,并且有要求、有层次、有目标地一步一步落实,这是难能可贵的。

  三、字词教学扎实而有新意。

  这节课,陈老师富有创新的给学生提供了两大写字法宝:魔法圈,魔法棒。

  在练写“影,倒,游”这三个生字时,陈老师详细讲解了字词的结构,需要注意的笔画,并且示范写字,师生合作共同将这三个字送入田字格。在魔法圈、魔法棒的神奇魔力下,学生们写起字来更有趣,更规范。当然,肖云霖老师也指出魔法圈、魔法棒的运用既有帮助学生写字规范化的积极作用,同时也可能造成学生对写字模式的形式化,不利于对字词的识记,影响日常写作的实用性。

  总之,陈伟老师这堂研讨课既突出了教学重点,体现了教师导读的思路,又简明实用,各项训练都能到位,是一篇值得学习和研究的好课堂。

  二年级语文《回声》评课稿 篇2

  今天听了覃老师执教的《回声》。纵观全课,发现有好些地方值得借鉴的:

  1、在课堂教学中,覃老师注重学生的反馈。针对学生的朗读,及时地做出反馈,针对学生生字词学习及时矫正。

  2、让学生结合生活的实际说说什么是回声,并结合生活的实际理解并书写“倒影”,让学生明白有些词语可以结合生活实际进行理解,这样就交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

  3、对于二年级学生,写字的指导还是十分重要的,我觉得覃教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进行范写,这样学生的字就会合理,他们也能明白关键的'笔画的位置。这环节做的很好。

  在教学中,还存在值得思索的地方:

  1、在课文结束后,覃老师没有让学生把课文进行全文的朗读。这不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总体把握,使整堂课缺少了完整性。

  2、在对重点段落(青蛙妈妈说的话)的研读,我觉得还不够扎实,课堂上应演示实验,学生对于“回声”是怎么回事更明白。

  二年级语文《回声》评课稿 篇3

  参与这次15—20年教龄教师的赛课,我欣喜的发现这一个年段教师的教学基本功扎实过硬,教师成熟、自信甚至大气。特别是教师教育观念的变化直接带给老师的是教学行为的转变,真正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对学生真心的爱是由内向外自然的流淌,让人印象深刻,收获颇多。律动课堂“巴蜀儿童7礼”扎根课程,取得的显著成绩有目共睹。而我本身,也在这过程中不断的吸收与成长。

  邓老师执教的《友谊的回声》一课,是一节小学四年级的唱歌课。这首歌曲以回声作比喻,表达了对友谊的赞美、珍惜和追求。歌曲为二段体结构,第一部分是由三个乐句组成的乐段,表现了孩子们不仅是在向大自然发出呼唤,更是对友谊的炽热追求。第二段落音乐转为平稳,表现了对友谊的赞美,突出“友谊是美好的”这一主题。在邓勤老师的音乐律动课堂上,我们看到了音乐教师对唱歌教学“唱会歌、唱好歌、会唱歌”的九字唱歌教学理念的深入理解和精彩诠释。

  亮点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实践中邓老师至力于给学生创设一种音乐的特殊情境。这首歌曲的重点是歌唱回声,在回声中注入强弱的力度训练。邓老师设计了师生,生生之间的回声情景。师喊出一声:“噢……”,生回答一句:“噢……”;生喊出一声:“噢……”,生小声地回应到:“噢……”。这样的情景创设不仅把学生带入到空旷的山林,体会到回声的意境,并在实际操作训练中感受了声音的力度区别。学生的脑海里产生种种生动的想象,好像身临其临境一般,激发起强烈的音乐表现欲、创造欲,同时也能以趣激思,提高教学的效果。

  亮点二:融入生活,拓展学生学习空间

  音乐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符号,它还无时不在我们身边。真正的音乐是丰富多彩的,有着实实在在、生动活泼的生活背景。真正的注入了生命内涵的音乐才会有更鲜活的生命力。邓老师在教唱《友谊的回声》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听歌曲,想一想,是什么的回声?”学生在听过之后回答到“友谊的回声”。邓老师紧接着追问道:“为什么叫友谊的回声?”其实这是一个很好的与生活相结合的契机,给学生更多的空间,学生可以谈一谈在生活中,与自己的好友一呼一应,充满乐趣与默契的故事。这样,生命的内涵的音乐在课堂的下半段时光中将更具鲜活的生命力,律动,因此生成。

  亮点三:享受音乐,创新学生情感体验

  在学生会唱歌曲后,老师与学生共同唱起了《我和你》,这个拓展很创新,“友谊”的含义得到了延伸,同时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升华,学生非常感兴趣,一下拉近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亲密无间的情感。此时的孩子,已沉浸在优美动听的音乐声中,享受着音乐带来的快乐和感动!

  虽然这节课在教学上有很多闪光点的地方,但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如:教学方式还可多样化,在传统歌唱训练的思路中进行创新,游戏化地进行发声技巧的渗透,适应儿童心理特点。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那样:“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师保护学生的表现力和创造力,经常激发他们体验学习快乐的愿望。”因此,我们认为音乐课不是简单的张嘴教唱歌,“唱会歌、唱好歌、会唱歌”,教师必须尽可能使每一教学步骤都具有学科的特点,用课堂教学“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音乐的种子,让音乐感动学生的心灵,这才是真正的音乐律动课堂。

  二年级语文《回声》评课稿 篇4

  《回声》这篇课文是一篇科学童话故事,内容很有趣,适合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听了覃老师的课,有了一定的收获。

  一、尊重学生,调动了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积极参与。

  覃老师直接引入课题,营造和谐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这节课上,覃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热爱学生,把学生放在和教师平等的位置上,从课题入手,从搜集资料做起,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兴趣。质疑交流,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从而调动了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的积极参与。《新课程标准》中倡导教学要个性化和个性化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人格,张扬学生个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感受,深刻领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循序渐进,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课堂上覃老师抓住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从识字到朗读,从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等。在识字教学中,覃老师用了大量的时间,形式多样,有齐读生字,指名认读,指名用生子口头组词或口头组词造句,书写指导等,比较适合二年级学生的特点。在朗读课文教学中,覃老师采用了齐读、分组轮读,比赛读多种形式,学生兴趣浓厚,思维活跃。在理解课文内容教学中,覃老师也能抓住重点段落,让学生多读来实现理解。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最重要、最经常的训练项目,低年级就应该打好扎实的基础.在这点上,覃老师循循诱导,以读贯穿始终,重视朗读能力的培养,并且有要求、有层次、有目标地一步一步落实,这是难能可贵的。

  在覃老师的这一堂课上,我提出一些看法,仅供覃老师参考:

  1、覃老师课堂语言需要加强训练,特别是语文教学,教师语言要精练、有美感,给学生以潜移默化,达到语言训练的目的。

  2、教师要善于用鼓励的语言,评价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二年级语文《回声》评课稿 篇5

  《回声》一课是用科学童话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解释了回声这一自然现象。教学这一课,要让学生在识字,读文的基础上,弄懂课文的主要内容,获得一定的自然知识,同时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引导学生通过感情朗读欣赏课文中精美的句段,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王教师执教的二年级第三册《回声》一课的教案,具有鲜明的特色。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比较突出:

  1、读的训练扎实有效,达到了以读促悟的目的。

  以读为本,这是自古以来代代相传的学习方法。新课标也特别强调阅读教学要重视“读”的训练,引导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我们就更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加强读的训练,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对课文内容逐步感知、感悟、内化、延伸,

  这节课王老师在以读为本,以读促悟(悟情、悟理)上作文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首先,王老师根据课文的内容,教学的过程中选择了多种方式的朗读,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如初读时,以学生的自由读为主,学第二段时采用教师范读,对青蛙的两次说话和它的回声采用男女生分角色读,师生分角色读、教师的引读来理解。学第三段时让学生带着动作读,亲身感悟到“捡”“扔”等词语的用法。

  由于教师重视了读的训练,所以学生对回声的理解水到渠成,也能根据小青蛙对回声的认识的变化,读出赞美、奇怪、欢乐等不同的语气,读出青蛙妈妈耐心、亲切的语气,收到了较好的朗读效果。

  2、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贵有疑。在一节课当中,学生没有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课堂教学中就应点燃学生求索的火花,鼓励学生在质疑问难中主动探究,主动发展。黄老师引导学生从题目入手进行质疑:看了题目,你最想知道什么?从学生最想解决的问题当中梳理这节课要达到教学目标,这样就为理解和探究作好铺垫,使探究确定了方向。

  3、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既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又是一种良好的阅读品质,同时也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学习方法。而现在的孩子在读书过程中往往浮光掠影,不求甚解。所以王教师引导学生“不读笔墨不读书”。朗读课文时,要求学生边读边想,让学生在书本上圈圈划划,标注重点的句段和词语。

  4、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对突破难点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这一课中,学生对回声的理解是难点。现在大多数孩子对回声的了解只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甚至有的同学根本没有这方面的经验,要让学生对回声由感性的认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王老师在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充分阅读课文,联系生活经验外,还运用图片和声音等多媒体课件帮助学生揭开回声的奥秘。比如对青蛙妈妈投石击水和小青蛙在桥洞下面的叫声的演示和课堂结束时对山谷、礼堂等不同场景回声的演示,都加深了学生对回声的理解。

【二年级语文《回声》评课稿】相关文章:

回声评课稿01-10

《友谊的回声》评课稿11-12

《回声》评课稿范文10-10

小学课文《回声》评课稿10-10

回声评课稿2篇02-14

语文评课稿11-24

小学语文评课:《太阳》评课稿10-27

二年级语文评课稿 鸟岛评课稿11-02

语文微课评课稿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