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是指评者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的判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法》的评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法》的评课稿 篇1
下面我就李老师执教的《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一课,谈谈我自己的一些想法。
对于六年级孩子而言,“假设”这一策略,或者是承载着这一策略的数学问题,其难度是不言而喻的。“鸡兔同笼”问题历来是小学数学奥数题中的典型问题,如今作为习题走进了小学数学教材,可想而知难度之大。要想使孩子掌握,只靠老师的讲解肯定是徒劳的。而佘老师设计“活动单导学”教学环节,很好的把握和处理了教学重难点。
1.多种尝试,体验策略。
在“活动单导学’的教学模式下,佘老师先引导孩子理解题意:怎样租用10只船正好坐满?这10只船可能有哪些情况?你准备怎样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一环节给孩子充分的独立思考的时间,让学生运用画图、列表等学过的策略探究新的问题,培养孩子的自主探究知识的能力。思考后再在小组和全班进行探究、交流,注重语言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思路的训练。引导孩子提出不同的假设,培养孩子思维的灵活性,不仅让孩子掌握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也使孩子在不断探索与交流中感受到“假设”策略解决问题的价值。
2.解决问题,体验成功。
如何进行调整时本节课学习的难点,这里的调整孩子独立完成的难度比较高,所以在解决假设成同一种船初步感知调整策略时,佘老师适时地引领孩子进行探索,通过一些有效问题的追问,来帮助孩子建立一个解决问题的台阶,使他们的研究能获得成功,归纳出假设法解题的思路。孩子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有了一定的思考能力,在接下来解决问题中,佘老师把关键的问题抛给孩子去研究、完成。这样,教师的引导探索和孩子的自主探索有机结合,就可以帮助孩子很好地突破难点,掌握方法,体验成功。
3.反思整理,提炼策略。
对于六年级孩子来说,不但要养成反思的意识,更要学会如何去进行反思,这样一种能力需要在教师设计的问题的引导下,在一次次的反思与交流中才能得到培养。本课孩子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对假设的策略有了初步的体验,这时通过引导孩子进行两个层次的反思整理,帮助孩子及时提炼用假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以及如何调整,十分有利于孩子今后独立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
我觉得“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运用在《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这课是再合适不过了。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法》的评课稿 篇2
把果汁倒入大小不同的杯子想象成倒入同样的杯子,就是假设。为了解决问题,在假设的基础上还需要进行必要的替换,把1个大杯换成3个小杯就是替换。假设是策略,在假设的基础上还需进行必要的替换才能解决问题。
1、有效唤醒学生的策略意识。
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构中存在假设与替换的元素,不过这种存在是潜在的,往往是无意识地显示和使用。沈老师这节课的任务是要把学生沉睡的这种假设、替换的思想唤醒,把潜在的方法激活。沈老师用多种途径,让学生不仅解决了实际问题,而且更深层次地让学生体会到问题解决里的数学思想,从而使之成为以后解决问题可以利用的资源。这就是策略教学的基本线索。
2、注重良好学习方法、习惯的引导和培养。
列式计算时,教者引导学生要把替换的方法尽量用算式表示出来。部分学生可能会列算式720÷3=240(毫升),算出1个大杯的容量;列算式720÷9=80(毫升),计算1个小杯的容量。这两个算式虽然正确,但不够完美。教者指导学生在这两个算式的前面,应该先写出求大杯个数的式子6÷3+1=3(个),或求小杯个数的式子6+3=9(个),把自己进行的替换的思路表示出来。
教者还引导学生要及时进行检验,确认结果正确之后再写出答句。这是解决问题的基本程序之一,更是严谨的态度与良好的习惯。
3、引导学生感悟解题方法里的`数学思想。
感悟解题方法里的数学思想,是策略教学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能使例题的教学价值超越通常的解题,获得更有普遍意义的启示。教者通过引导学生说策略的环节,使“假设——替换”从潜在的、无意识的状态,变成清晰的、能主动使用的解题资源。学生的策略的体会越深刻,策略意识就越强烈。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法》的评课稿】相关文章:
钟的评课稿02-15
《倒数的认识》评课稿02-21
庐山的云雾评课稿02-14
美丽的小路评课稿02-13
乘法的认识评课稿02-12
搭配的学问评课稿02-12
多彩的世界评课稿02-11
圆环的面积评课稿02-09
氧气的性质评课稿02-09
力的合成评课稿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