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合成评课稿1
在这堂课的整体教学过程中都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通过情景创设————突破概念————提出问题————学生猜想————设计实验————讨论分析————归纳结论————运用推广,使学生“爱学”、“学会”,最终达到“会学”目标。
上课开始播放詹天佑设计的青龙桥地段两个火车头的火车上山的录像引入新课。在教学中还大量采用了学生身边抬水、划龙舟等真实的情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搭建了物理与生活之间的桥梁,让学生在富有挑战的问题情境中,学会有序的思考和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解决问题,经历了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在师生共同实验探究“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成”时,先通过具体实例建立起等效的概念,继而顺理成章地引出“等效替代”的物理研究方法,并判断运用该种方法。激发了学生兴趣,也为后来的学生分组探究实验作好了铺垫,减轻了难度,体现出“物理来自生活,物理走向社会”的物理理念,渗透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物理研究思想,为今后的学习作好了铺垫。
欣赏力的合成图片——划龙舟比赛,此节内容也是本堂课的一个闪光点。通过层层递进的练习,巩固、加深和拓展了本课的知识,并为下节课“力的平衡”埋下了伏笔。同时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既加强了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衔接,同时通过龙舟赛也渗透了集体主义教育,通过力的图片欣赏领略了物理中线条美、和谐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物理,注重物理的实用性。
力的合成评课稿2
公开课《力的合成》,总体来说,这堂课上的很成功。在对学情分析、教材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将“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合力与分力满足的)成功地转化为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引导的”探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教学的要求符合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整堂课教学设计和教材处理也符合各学科学特点,重点突出,难点处理得当,具体而言,在这节课中,有几点特别的闪光点,也是我今后值得学习的地步。
一、引入过程:由学生已熟知的“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入,大象的质量等于石头的质量体现“等效”的思想,方便学生理解;再举例,让学生体会力也是可以等效的,并引出合力、分力的概念以及合力、分力是一种等效替代的关系,受力分析时不能说物体既受分力作用又受合力作用,此过程由具体到抽象,由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让学生理解“等效思想”更透彻。
二、探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时,杨老师先故意提出自己的错误猜想,让学生质疑从而引导学生敢于猜想和假设,增强探索意识,同时让小组内交流、合作、分析,不仅锻炼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增强他们的团队协作的意识,小组讨论,让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得到培养,这符合新课改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三、学生小组实验,老师巡视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纠正,让学生对出错的地方印象更深,师生互动积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体现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思想,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恰当:利用图片给学生直观刺激,印象深刻。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实验结果,分析其中处理不当的地方和该注意的地方。结合实验利用DIS系统分析数据,让学生体会认识更精密的仪器和学科技可以是我们的实验结果更加精确,减少误差,从中体会科学研究的乐趣。
【力的合成评课稿】相关文章:
拼音课评课稿02-06
前后评课稿02-08
颐和园评课稿02-05
恐龙评课稿01-29
长城评课稿01-23
将心比心评课稿01-20
梯形评课稿01-20
英语课评课稿02-06
习作指导课评课稿01-20
数的顺序评课稿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