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评课《小英雄雨来》评课稿

2024-09-05 稿件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评课稿,借助评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评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语文评课《小英雄雨来》评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语文评课《小英雄雨来》评课稿 篇1

  教育是心灵的碰撞,情感的交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要“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课堂教学是否成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许老师在《小英雄雨来》的教学过程中,不时闪烁出智慧的火花,散发出独特的魅力,令我深深折服。

  《小英雄雨来》是小学四年级的一篇略读课文。讲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为了掩护革命干部,机智勇敢地同敌人作斗争的故事。由于篇幅比较长,而且是略读课文,一般老师只是粗略地把课文带过去。但许老师依然作了精心的设计,通过启发、暗示和创设情景,巧妙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营造了一个宽松、民主、融洽的课堂。我认为,许老师的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特色:

  1、将生字教学与阅读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教会学生在阅读中巩固生字。

  许老师首先让学生以一般的语速阅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找到生字,允许学生提出本课尚不要求掌握的生字,让学生试着拼读,老师对错误的读法加以纠正。然后让他们把生字放回课文出现的语言环境中,参考辅导书自己理解词义,运用个人独特的识记方法,一边读一边在本子上练习,巩固识字。之后,许老师用生字卡片抽读,检查效果。这样,学生不仅识字快,而且理解透彻,印象深刻。

  2、快速阅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由于《小英雄雨来》课文篇幅比较长,学生认识了生字词,许老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阅读课文,既民主,节省了课堂时间,又训练了学生快速阅读课文的能力,使他们对课文有了整体的感知。许老师在这里给学生提出了问题:“为什么雨来是个小英雄?文章讲了雨来什么故事?”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检查快速阅读的效果。

  3、有效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启发学生概括小标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好方法。许老师通过放手小组的同学合作学习,讨论交流,让所有的学生都得到锻炼、展示的机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课堂中来,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集体意识,促使学生共同进步。

  4、注意抓住关键的词语,启发学生思考、想像,感受人物的英雄本色。

  许老师让学生在课文中找出鬼子对雨来使用了哪些卑劣的手段,雨来面对凶恶的敌人有什么反应,他为什么要那样做,他心里是怎么想的,体现了雨来什么精神?通过一系列问题一步步深入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从中领悟到雨来的机智勇敢,坚强不屈。同时,让学生学习这些句子的描写方法,体会如何生动刻画人物形象,积累好词好句。

  5、分角色朗读对话,进行情感体验。

  为了进一步让学生融进课文,加深体验,许老师要求学生分角色声情并茂地朗读人物的对话。通过朗读,让学生沐浴在课文情感的海洋中,充分享受英雄雨来高尚情感的愉悦和熏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机智勇敢的高尚品质。

  6、复述课文发生的故事,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由于这篇课文故事性比较强,许老师抓住这个特点,让学生简单复述课文发生的故事,一来可以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二来可以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讲”的水平。

  7、作业设计注意拓展学生思维,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

  在学习了这篇课文后,小学生对人物的英雄行为有什么感受呢?许老师布置学生回去写写自己的感受,或是很想对雨来说的话,使学生与文本的人物进行情感交流,用手中的自由之笔,我手写我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评课《小英雄雨来》评课稿 篇2

  像盼望冬天里的阳光一样,今天,我们终于盼来了期望已久的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专题讲座。于宪刚老师朴素中透着深刻,诙谐中包孕着哲理的话语,的确达到了他预期的目标:促使大家思考点什么……

  听过,笑过,想过“只展现教师自己的风采,不注重学生实际的课堂不是成功的课堂。”这句话,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由此我想到了我的设计我的课堂。

  《小英雄雨来》是小学教材中最长的一篇课文,以往我大多以课题为线索:雨来是个小英雄,他的英雄行为表现在哪些方面?切入文本。而今年,我想体现创新,体现轻负担高质量,就抓住课文最后一个情节:大家都以为雨来死了,结果没死。当人们发现雨来还活着时,最高兴的是谁?为什么?最佳答案是:最高兴的是赵大叔,为什么是赵大叔呢?由此一步步倒推上去分析。我觉得以这个问题作为线索能贯穿全文,挺有新意。结果,满怀激情进课堂,黯然失落下讲台。学生的兴致倒是挺高涨,但过多的精力用在了李大叔、妈妈、乡亲们的身上,偏离了文章的主线。

  教学设计要有新意,我所努力追求的,特别是观摩课或展示课,更想给人耳目一新。但是,实践告诉我们,教学设计有它的特殊性,并不是越新越好,更不是越奇越好。就像于老师说得那样,教学设计不应该着眼于教师教得如何,而应该着眼于学生学得如何。学生是主体,学生学得如何,这是我们在教学时第一关心的。理想的设计应该是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明白,费时少而效率高。如果教师的设计新颖别致,但学生不易接受和理解,那么,这个设计也是不理想。如果教师一味追求自己的设计如何出新,如何别致,而不顾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态度,学习时间和效果,那是违背学生主体观的。眼下,有些教师在教学设计上已经进入了误区,他们一味求新求奇,稀奇百怪,绕来绕去,让学生云里雾里。这种所谓的新颖,用通俗的话语来表示,那是“教师出风头,学生吃苦头”。简单是真,扼要是美。简单扼要往往就是实在和高效。

  另外,于老师还强调老师要知道学科的思想,知道如何具体实施。是啊,任何一篇经典的文章,各个部分都由内在规律和联系,或者以情感变化为线索,或者以情节发展为脉络,或者以时间推进为顺序,或者以地点变换为框架,等等。庖丁解牛,游刃有余,就是因为他是顺着牛的骨骼组织的`空隙而进行,如果他凭着自己力气大或者刀子快,猛砍一通,非弄个刀毁肉碎不可。解读文本也一样,只有顺着作者的思路,根据文本的特点进行,才能得心应手,顺理成章,否则,极有可能把文本解读得支离破碎。《小英雄雨来》是一篇描写人物形象的课文,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或者:哪些方面表现出了他的英雄形象,这是文章的核心内容,也是我们进行教学的最佳切入点,如果以“当人们发现雨来还活着时,最高兴的是谁?为什么?”为切入点,这就要转许多弯,才能转到分析雨来的英雄形象上来。这无疑是把简单的事物复杂化了。

  细想想,教学设计的新颖与否,往往只是对教师而言的,对学生的意义并不大。教师有可能对同一篇课文教过多次,或在其他地方听过多次,而学生不可能对同一篇课文在老师的指导下学过多遍。因而,不管教师采用何种方法分析课文,从那里切入,都只是第一次,都可能是新颖的。当然,学生也需要教师有新颖的教学设计,但学生所需要的新颖是篇与篇之间的教法不同,不要这一篇是这样几个步骤:先识字解释、再划分段落、再分析讲解、最后概括总结,下一篇也是这样几个步骤。至于教师以什么为切入点,学生并不在乎,在乎的是怎么学得轻松,学得明白,学得高效。

  小学语文评课《小英雄雨来》评课稿 篇3

  一看到这个题目,内心就会有一种暖暖的感觉,雨来的故事,在我的童年留下了深深的印迹,它伴随着我走过小学,走过童年的时光。今天,又重拾雨来的故事,内心有一种久别重逢的喜悦。

  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儿童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和日本鬼子勇敢斗争的故事,歌颂了抗日根据地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地和敌人斗争的优秀品质。这篇小说,不论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很值得小学生读。教学之后有以下几点反思:

  1、长课文怎样教?要抓住重点。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上课时,我重在引导学生解决阅读提示中的问题:课文写了雨来的几件事?在学生交流过程中,趁势引导孩子用概括每段内容的`方式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练习加小标题。

  2、体会雨来的英雄形象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学时,我将“英雄”一词贯穿全课,围绕英雄提出两个问题:第一、从哪些地方体会出雨来的英雄气概?第二、他小小年纪,为什么会具有这样的英雄气概?这样,牵一发而动全身,教学内容比较集中,教学思路很清晰。

  在讨论第一个问题时,我引导学生注意抓住一些关键句子,让学生想,让学生谈。如“雨来没理他,脚下像踩着风,一直朝后院跑去”一句,可让学生想象:雨来此时心里是怎么想的,想象后讨论: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于日本鬼子做斗争的部分,引导学生找到雨来被敌人四次逼问时的表现的句子,让学生深入课文了解心目中的小英雄,并结合课文插图,体会他的机智勇敢、爱国精神。学生也是乐此不疲。

  讨论第二个问题,则围绕“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体会雨来的爱国情操,这正是他与敌人斗争的力量源泉。其次,抓住文章中写景的句子,提示学生从景物的描写,体会到:这如花的家乡,岂能让敌人践踏?这也是雨来坚定信念的原因。

  3、让学生广泛收集课文外的其他抗日小英雄故事,让英雄的故事激励孩子们奋发向上。

  4、这篇课文在突出人物形象方面是很值得学生效仿的。周立波先生曾评价说:这篇文章写得有骨头有肉,是不可多得的佳作。我在课堂上,为了让学生能很好地领悟这个写作方法,引用了周立波先生的这句话。但在分析理解课文的同时,这个写作特点的渗透不够,感觉没有水到渠成的效果。怎样在分析、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自然而又有效地渗透写作指导,将是我以后的教学中值得探究的一个方向。

  小学语文评课《小英雄雨来》评课稿 篇4

  在活动中,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雨来是一个英雄,要让英雄的故事激励孩子们奋发向上。

  然而一堂课下来却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由于直播课堂的限制也没能实现最后一个教学环节,于是把它放到了下一节课,这也就违背了本单元长文短教的初衷。但在各位领导和老师的建议指导之下,我深刻认识到了这一节课无论从设计还是到实际教学过程都有着深深的不足,诸多不足却也令我收获满满。

  第一,阅读教学,读不可少,再特殊的文章也要能抓住重点句子让学生读好,而本节课读的引导上明显欠缺。

  我虽有意强化雨来的“小英雄”形象,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强调“小英雄雨来”这个词组,其实并没有起到很好的作用,倒使得教学过程有些绕来绕去,形成了局限性,需要斟酌细节设计。

  因为是第二课时,学生对小雨来的“英雄”形象在上一节的基础上已经有了初步感知,所以本节课的重点除了感受人物形象,还应该重视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塑造人物形象的,这一点,教学时我虽有做总结,但是应该在前面品析人物形象时就渗透进去。

  第四,对教材理解不够深刻到位。本单元虽不是阅读策略单元,但是“如何把握长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也是一种阅读策略;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与上册某些单元的语文要素有着紧密的关联和层次性,但方法又不同于前面,应理解准确到位,只有理解到位,才能正确引导学生学明白。比如这篇课文就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这一阅读策略上体现了小说这一题材下的“串联情节法”;明确了不同,还要关注怎样在方法引导下正确、有效地落实本课这一阅读策略目标的达成。

  第五,问题设计没有思维含量。只有有效的问题才能引领学生思维向深处漫溯,从而步步达成学习目标,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成长。比如在主问题“为什么说雨来是小英雄”的设计处,学习活动应该是放在让学生在句子下理解、体会为什么,让学生在想理由的思考过程中去感受人物形象,从而让形象深入内心,而不应该只是简简单单画一画和套路步骤的说一说这种表层化的活动;再比如,这是一篇有六部分的长文章,应引导学生关注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联性,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引领性问题——“每一部分去掉行不行”、“为什么不行”,如此来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引领他们主动去探究。

  第六,没有关注文章特质。针对本文的小说题材,虽不需要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小说的三要素,但是关注课后习题时,老师自己要心中明确,课后习题的.设计就是站在了人物、环境、故事情节的角度。这样整合了本单元语文要素和课后习题再加上关注文章特质设计出来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活动才能站得高、看得全面,才能帮助教师全面把握好本课学习内容、合理分放课堂教学,这样针对这一节课来说才能达到长文短教的教学效果。

  综上,这就提醒并要求我在研读教材时一定要深入,学习目标定位一定要准确,问题设计一定要有思维含量。所以备课就一定要用心和精心。有效的学习活动应该是自上而下又浑然一体水到渠成的达成教学目标,而不应是自下而上禁锢学生的思维发散的。

  小学语文评课《小英雄雨来》评课稿 篇5

  《小英雄雨来》一课,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儿童雨来掩护交通员李大叔,和日本鬼子勇敢斗争的故事,歌颂了抗日根据地儿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地和敌人斗争的优秀品质。这篇小说,故事性强,情节曲折动人,很值得一读,尤其是小学生阅读兴趣浓厚。今天,教学本课之后有以下几点反思:

  1、长课文怎样教?要抓住重点。这是一篇略读课文,上课时,我重在引导学生解决阅读提示中的问题:课文写了雨来的几件事?在学生交流过程中,趁势引导孩子用概括每段内容的方式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练习加小标题;从哪些地方体会出雨来的英雄气概?画出你感受深的.句子,说说体会。学生们学习起来,有重点,有目标,因此学习比较轻松、愉快。

  2、学会抓住重点句子,很关键。课文内容较多,文字较长,怎样抓住重点句子进行理解?需要老师加以引导。我引导学生紧紧围绕“从哪些地方体会出雨来的英雄气概?”这一问题入手,按照课文的先后顺序找出一些关键句子,先读,再想,再谈。

  • 相关推荐

【小学语文评课《小英雄雨来》评课稿】相关文章:

《小英雄雨来》听课评课稿(精选14篇)04-24

《小英雄雨来》评课稿(通用8篇)01-11

小学语文评课稿06-20

小学语文评课稿[经典]12-10

小学语文课评课稿10-04

小学语文课的评课稿05-19

《桂花雨》评课稿05-31

《秋天的雨》评课稿09-20

秋天的雨的评课稿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