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评课稿,通过评课,可以把教学活动的有关信息及时提供给师生,以便调节教学活动,使之始终目的明确、方向正确、方法得当、行之有效。评课稿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猫》第二课时评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猫》第二课时评课稿 篇1
王老师在《猫》的第二课时教学中,能抓住文章的重点“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来展开教学,课堂教学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扣词语,促朗读。
充分发挥课堂朗读能促进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开拓学生的思维能力, 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情,激发学生朗读课文的强烈欲望。王老师在课堂中通过抓关键词语,找重点句子来促进学生朗读。如在理解猫的可爱时,王老师抓住“吧、呀、呢”等语气词,运用不同的朗读形式和朗读技巧,让学生绘声绘色,充满感情地朗读,体会猫的可爱,个别学生还能从中体会到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呢。在重点理解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时,王老师则抓住几个动词“蹭、跳、印”等,让学生通过练读、个别读、师导读、范读、齐读等方式,体会到猫的可爱之处,老舍先生对它的喜爱之情。这样朗读使得王老师的语文教学进行的有声有色,最终使学生在朗读中真正感知课文所表述的境界。
二、创情境,悟感情。
情境教学能满足孩子们的心理需求,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思想感情。老舍先生的《猫》是一篇文美情深的作品,在课上创设出良好的情景能把学生的`思想感情调动起来。王老师在教学中也非常注重这一点,其中在理解“丰富多腔”这词语时,王老师通过语言的描述创设情境,他问学生“当猫吃饱了,它会满足地叫一声——(学生模仿猫的叫声),当猫看到主人回来了,会高兴地叫一声——(学生模仿猫的叫声),当猫看到老鼠的时候,会勇敢地叫一声——(学生模仿猫的叫声)……”通过这样的情境练习,学生对“丰富多腔”这一词有了深刻、形象的理解,还对猫古怪、淘气的性格有进一步的体会。学生在老师创设的各种情境中轻松愉快地学习着。
在王老师的课堂上,学生不仅用自己的脑子去想,而且用眼睛看,用耳朵听,用嘴说话,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使得课堂充满了浓浓的语文味和生活味。
《猫》第二课时评课稿 篇2
“滴滴”,我被这段音频所吸引,刚抬起头来,就听到李玲素说,“同学们,听到了什么声音?”接着一群可爱的孩子,叽叽喳喳的讨论起来了。最后老师总结了他们所说的,原来是QQ里,小猫朋友找我聊天了呢。紧接着展示猫的图片,引出今天要学的课题:老舍先生的《猫》。
学生自由读,读通句子,读准字音。以开火车的方式来读字词,最后挑出两个多音字,重点让学生记忆。学生再次齐读一遍。然后浏览课文,分析文章的脉络。
重点分析猫的特点。首先引导孩子说出猫的特点是:实在有点古怪。找到句子,总结出特点老实、尽职。并找到文中具体的句子。提到尽职,让学生用语言描绘出尽职的样子,哦,是的,是屏息凝视的。那么,那个能做出屏息凝视的表情?找两个学生来演示猫和老鼠,做出屏息凝视的表情。学生通过自己演示,自己做动作,那么这个表情和动作就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学生在观察别人做后,能更深刻的理解到这个尽职的含义。学生在这个活动中,更明白了目不转睛,专心致志的含义,更明了了猫的形象,让学生清晰的懂得了“尽职”。这个活动非常的有意义。
猫的另一个特点:古怪。哦,学生们明白了,原来猫不仅仅是老实和尽职,还很古怪呢。小女孩和老奶奶会对贪玩的猫说些什么呢?学生先来说说,老舍先生又会说些什么呢?“任凭......也......”联系生活,再造句子,更加深刻的理解这个关联词。
让学生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出毛的'其他古怪之处。体会猫对老舍先生的亲昵、亲密之情。找出表现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的地方,学生通过老舍先生不嫌弃猫留下的脏脚印可以看出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
小组合作的方式找出猫的其他特点:胆小与勇猛,温柔可亲与一声不出,贪玩与尽职。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猫,生气勃勃、天真可爱的猫。学生自己板书,记忆深刻。
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较高涨,学生能自觉地找寻书中的重点段落句子,以学生的学代替了老师的教,教学效果良好。
《猫》第二课时评课稿 篇3
《猫》这篇课文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作者通过观察猫的神态、动作、倾听猫的叫声、把猫的性格及小猫的可爱形象描述得栩栩如声,因此,我觉得这篇课文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好教材。
1、找关键句,准确把握主要内容
李老师指名学生在初读全文的基础上,对课文第一大段进行思考“作者介绍了猫的什么特点”,大部分学生很容易找到能概括这个问题答案的词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接着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猫的性格古怪。再从这部分的中心句入手,引导学生用找近义词的方法,帮助理解“实在”“古怪”两个词语。这之间,学生便积累并运用了不少词语。然后顺势利导,通过“它的主人是怎么形容它的古怪的?”这样整体感知的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走进课文,走进作者,在与文本的对话中逐步感悟、理解,从而逐步准确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即猫的性格特点。
2、品语言,悟情感 本文作者用朴实无华而又生动传神的语言、贴切形象的比喻和拟人化的手法,惟妙惟肖地写出了猫的种种惹人喜爱的神态举止,表达了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李老师在本课教学中能着力引导学生通过品词析句,体悟情感、学习语言。如,李老师在第一段教学中,紧紧抓住“任凭,也”这个关联词,通过调动学生进行去词比较、感情朗读进行引读,让学生沉浸在文本情境中反复品读、体味,品出了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使学生为之动心。这是一个语文教师的语文敏感,教师就是运用这种“敏感”引领学生触摸语言文字的温度,走进作者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
李老师的课亮点还有很多,比如李老师采用指名读、引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再如,李老师的板书美观,教态从容,充满激情等都体现了一个语文教师的功底与素养,都值得我们去认真学习。
《猫》第二课时评课稿 篇4
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十课《猫》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作者通过观察猫的神态、动作、倾听猫的叫声、把猫的性格及小猫的可爱形象描述得栩栩如声,这篇课文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好教材。
第一,朱老师在教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时,注重引导学生去思考作者是怎样把猫的性格写具体的?在教学中,紧紧抓住一些体现矛盾的词语,先让学生找出来,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然后通过朗读、加深理解。接着让学生运用这些词语,从而达到语言文字训练的目的。比如“说它……可是……”等,从这一点来看,朱老师对教材的理解是比较到位的。
第二,注重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首先让学生说说从哪些句子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然后通过一组句子的比较,“脏脚印”与“小梅花”的比较,接着,从猫的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让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第三,朗读比较到位。《新课标》中强调: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黄老师首先让学生自己选择去读写猫性格古怪的句子,然后紧紧抓住描写猫的特点的语句,让学生充分地朗读,从而在读中引导学生去理解课文。
这篇课文的教学,最后可以进行拓展的训练,比如:教师可以利用课件展示几种小动物,示范说一种的性格特征,举一个真实具体例子,让学生来猜是什么动物。然后叫学生来说自己喜欢的动物特征,其他同学来猜是什么动物。也可以背诵儿歌、古诗,让同学猜写的是什么动物。
我体会到朱老师在教学中注重抓住课文中语言文字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揣摩,既能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又能培养学生说话、写作的能力。
《猫》第二课时评课稿 篇5
今天听了王xx老师上老舍先生的《猫》这一课,感觉收获不小!
王老师执教《猫》这一课时,先让学生读文,思考课文写了猫哪两个不同的生长时期,很快学生就通过读文归纳出“大猫”“小猫”这两部分内容。一个问题让学生归纳了两个部分的内容,又极好地理清了文章的线索!紧接老师又问了:文章中有一句话就好像一座桥,巧妙地连接了这两部分的内容,谁能找到这个句子?很快的,学生又找出了“小猫满月时更可爱”这一个过渡句!这个句子在我们平常老师的眼里中,它无非就是一个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顶多读两遍,然后草草打发!然而,杨老师却在这句子上“久久”停留,挖掘出许多我们之前始料未及的“精彩”。
首先第一个问题:如果你想读出小猫的“小”,哪个词?(满月)如果你想读出小猫的“可爱”,你认为应该把重音落在哪个词?(更)紧接着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感情朗读。一句简单的句子,孩子们读得可谓“有滋有味”,这就是朗读指导的高效体现!接着老师又紧扣一个“更”为训练点,发问:从一个更字,我们知道前面应该有个前提,谁来为这个句子加上前半句话?(学生纷纷举手:大猫可爱、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那么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它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从中我们还可以知道大猫、小猫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可爱)看!就一个简单的过渡句,既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感情朗读,又开拓学生的思维,进行句式训练,最后进行文本内容的整合归纳“可爱”!这一环节设计可谓整密无缝,达到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过程,老师在有条不紊地组织教学的同时,十分关注“字词句”的品味与体会。例如:
(1)猫的性格古怪。
(2)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老师通过这两个句子的`比较,让学生明白句子该怎样准确又有所强调地去表达!还有在学生划出体现猫性格特点的重点句时,老师总是由“字词”入手,紧扣关键词进行一系列的追问,在追问中完成了学生对字词的深层宽度上的理解和感悟。例如,在读“它会不时蹭你的腿——”这个句子时,老师提出这么一个问题:它会怎么“蹭”?它还会怎么蹭“(学生的回答:温柔、轻轻、撒娇、快乐……)
如果你是老舍先生,当猫就这么温柔、轻轻、撒娇、快乐地蹭你的腿,你的心情会怎样?来,就读出你的这种心情!就这么一个“蹭”字就把作者内心许多细腻的,丰富的情感牵引出来了,又如在引导学生对“小梅花”与“小脚印”的对比品味中,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这就是一个语文教师的语文敏感,教师就是运用这种“敏感”引领学生触摸语言文字的温度,走进作者丰富的内心情感世界!
《猫》第二课时评课稿 篇6
我有幸听了X执教的《猫》一课,X老师关注文本写作特色,层层深入,步步激趣,教学目标表述清晰明了,一看目标我们也猜出这堂课将怎么完成她的教学。
一、步骤细化,做到实施有效
X老师教学第一自然段,先利用划总起句,接着讨论交流、抓重点词句、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古怪特点:老实、贪玩、尽职等看似矛盾体的特点表现,然后有感情朗读指导,最后填空指导背诵,层层推进,步步落实。步骤细化,一层层教师引导轻松、学生也学得轻松有效。
二、细节学习,提高准确度
课上,把握细节教学,提高准确度。董老师为了让学生正确区分学习掌握多音字的辨别。
建议就是希望她今后准备更充分些、多解读文本、深挖特色、把文本资源充分利用。如仿照第一自然段的构段方式,用具体事实描写的方法写小动物某一方面的特点。这一环节是否改为浏览猫的“淘气”部分,仿照第一自然段的构段方式,初步尝试用具体事实描写的方法写猫淘气的.特点,以此降低学习难度,也进行了言语实践。利用没学“淘气”部分,利用好该资源,提高文本整体的密度,这是对语文课程资源的优选和重构,极大激发课堂教学的张力,也是语文教育生命力的表现。还希望抓住每次展现的机会,尽力去做好一件事,如果准备不充分,先不上,因为大家也期待你展示最好的一面!
《猫》第二课时评课稿 篇7
《猫》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条理清晰,以风趣亲切的语言把大猫的古怪性格和小猫的淘气可爱描述的栩栩如生。字里行间里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听完刘娟老师的课之后感触颇多也受益颇多,以下是几点感受。
1、在教学中努力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课标》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在刘曼曼老师的课堂上,老师开头说猫是大家熟悉的朋友,并让同学们观看生动、形象的猫的动画,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再后面的教学过程中充分给予了学生自学的空间,以问题形式引导学生自己找到答案一步步深入理解,并对此加以鼓励,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信心。
2、抓住关键词语理解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
在学习大猫性格古怪这一段时,教师抓住整个特点,提问为何古怪,以大问题引出“老实、贪玩、尽职、胆小、勇猛”等其他具体性格特点。在说明大猫尽职整个特点时又抓住了“屏息凝视”这个词来引导学生理解,并指名学生做动作来表演,更为直观的使学生一点就通,十分巧妙。
3、在教学中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价值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学要运用多种方式读书,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而在这节课中,为了帮助学生体会老舍先生爱猫爱生活的情感,教师设计了自由读、默读、浏览、指名读、边理解边读、有体会的读等各种形式的读书,使学生边读边悟,最后深切体会了老舍先生爱猫爱生活的情感,
4、利用图片、想象、播放动画等方式帮助学生体会了老舍的爱猫之情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刘曼曼老师设计制作的多媒体十分的精致,无论是图片还是上的课文内容分解都设计的非常细致,可以说在细节上做到的很好。这种灵活的使用多媒体,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使学生能更轻松更快乐的学到知识可以说是寓教于乐。
5、 整节课听来,刘老师的课十分的精彩
但也有一些方面是我想要与她讨论讨论斟酌斟酌的。旁观整节课的课堂,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并没有特别高。在教师以猫的古怪为大框架的提问,再以一个个小问题引发讨论与思考的时候,给予学生的引导依旧有些过于简单抽象,使得课堂上发言的只有少数一部分人。有些学生并没有真正融入进这种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来。在这种情况下,设计提问与提问过程中必要的引导语是否需要再多一些。以上便是我的评课。
《猫》第二课时评课稿 篇8
《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以风趣亲切,通俗晓畅的语言,表现了猫的性情,字里行间流露出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
在教学这篇文章时,我力求突出课文中所蕴涵的人文精神——作者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以研究性阅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发展空间,使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训练,力求两者的和谐统一。
《新课标》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这既是学习语文、提高语文能力的需要,也有很强的针对性。儿童语言贫乏,他们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不断积累语言的.过程。头脑里的语言材料增多,语言水平自然提高。这是社会交际所必需的,也是提高认识、发展智力所必需。说话时“妙语连珠,成章”,习作时“文思泉涌,妙笔生花”都在于一个人具有深厚的语言积淀,而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今天我就是结合课文的内容,让学生积累有关重点词语,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采用先扶后教的方法,即先引领学生通过“老实”“贪玩”这两个词来体会猫的古怪性格,然后让学生自己在文中找出其他表现猫性格的词语,并看看作者是怎么把这些矛盾词语连起来的?从而让学生有机会自己阅读,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如果每节语文课,我们语文老师都能花上几分钟的时间,做这样一件事情,相信学生日后将终身受益。
《猫》第二课时评课稿 篇9
反思《猫》这堂课的教学,对于“无提问设计”的尝试,我有如下的几点收获 :
一、课堂既然可以“提问”,那么,也应该可以“不问”。
本堂课的教学过程,并没有因为“不问”而松散,相反,学生围绕三个话题,充分进行说读活动,读得动情,说得到位。也因为老师的“不问”,给学生留下了充分的自主活动时间,读得透彻,说得精要。
二、教师可以“不问”,但是必须“有为”。
这种“无提问设计”课型,着眼于学生的课中活动丰富,课堂时间几乎全部交给了学生,如此,是不是就意味着教师的“无为”呢?答案是否定的。教师的' “有为”隐含在教学的设计中:“说猫、说人、说文”三个话题的设计,是逐层深入的,且三个话题涵盖了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这三个“切口”,是到达文本深处的捷径;教师的“有为”还表现在课堂的点评中:对学生的“说”,教师或概括,或校补,或提升,或总结,或追问……我觉得我的对于学生发言的点评,能够推动话题向着更深入的目标前进。
三、教师要做到“不问”,必须对教材进行“深加工”、“精加工”。
“无提问设计”的课堂,要求教师改变角色,由以讲析为主改变到以艺术设计、艺术调控、艺术指导、艺术点拨为主,因此,教师的深入研读教材、找准话题以及思考自己如何精要点示就显得犹为重要。这篇课文的“深加工”,我做得很艰苦,可以说,前期的研读教材花了9分力,后期的教学设计只花了1 分力。也正因为前期的加工到位,才保证了后期的活动实效。
《猫》第二课时评课稿 篇10
《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作者通过观察猫的神态、动作,倾听猫的叫声,以及对猫的一片喜爱之情为主线,把猫的古怪性格及小猫的可爱形象描写得栩栩如生。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以风趣亲切,通俗晓畅的语言,表现了猫的性情,字里行间流露出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我教学《猫》的第一课时,引领学生走进了老舍笔下的猫。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深切的体会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初步感受了作者是真实具体的`描写。
在教学中我最为关注的还是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感悟,不仅关注他们的本生的感悟,更关注在老师的指导下的提升感悟。第二自然段的句子,表达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与学生实际的理解有距离,特别是“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这个句子。为此,我设计了三次提升(首先是比较朗读,其次是以梅花图引发美感,最后提出反问引起思考),让学生的学习价值得到实现,而不是在课堂中虚度光阴。那么,用什么可以显示出学生的感悟在提高了呢?这决不是附和性的意见,一个强有力的检验便是朗读,读出自己的特色,而这篇文章又适宜用朗读来体现,当然在实际学习中学生由于对句子的一再提升的认识而读得津津有味。
《猫》第二课时评课稿 篇11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通过平时与学生交流,我了解到学生喜欢猫等小动物,很多学生家里养着小动物并乐于欣赏小动物的照片。为了更好地发挥课程资源的作用,我在课前请学生展示自己搜集的猫的照片。学生搜集到猫与小孩、猫与狗、猫与螳螂等图片实在令我惊喜不已,这些图片充分展示了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妙情景。我深深地感受到课程资源给孩子们创造了无穷广阔的学习空间,孩子们在其间兴奋遨游的同时体会到了学语文、用语文的`快乐,这种快乐也深深感染了我。
在这节课中,为帮助学生体会老舍先生爱猫、爱生活的情感,我设计了自由读、默读、浏览、指名读、有体会地读、师生共读、推荐读、边想象边读、评读等多种读书形式。在各种读的形式中,学生由于各自的理解不同,对不同字句语调、重音的处理也不同,读得效果较好。这样设计是为了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只有利用多种方式读书,才能发挥学生个性化特点,在各种读书形式的穿插运用中,学生从整体感知到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始终边读边悟,最后深切地体会了老舍先生的爱猫、爱生活的情感。我感到学生在读“猫的性格古怪”一部分时读出了自己对性格怪的猫的喜爱之情,在读满月的小猫玩鸡毛、玩线团、撞桌腿等词句时再现了满月小猫更可爱的情景。学生通过自己的读个性化地再现了老舍先生对生活的热爱,同时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达到了我所设想的“以心悟情、以声传情”教学效果。
《猫》第二课时评课稿 篇12
《猫》一文是著名作家老舍的经典之作。作者通过观察大黄猫的神态、动作,倾听猫的叫声以及小猫的淘气来表达对猫的一片喜爱之情,把猫的古怪性格及小猫的可爱形象描写得栩栩如生。
研读教材时我发现,这篇课文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每段都紧紧围绕总起句进行具体描述,语言精当,层次分明,上下连贯,结构严谨而且在遣词造句的运用上也十分生动和生活化,妙趣横生。因此我认为教学这篇课文就要根据其自身的特点,抓住总起句,层层深入,环环紧扣,如同剥竹笋一样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方面的扎实训练,文库引导学生鉴赏和品味语言的精妙之处,已达到培养能力,加强基础的目的。
教学这篇课文时,我主要抓住以下三个环节:
1、找出总起句并理解句意。
2、课文围绕总起句写了哪些内容?是怎么写这些内容的?
3、找出并理解重点词、句是如何表现中心的。
这样教学,符合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即从整体入手,再到部分,使学生不仅理解课文内容,而且学到了阅读此类课文的方法。在整堂课中,我觉得各环节处理的基本到位,检测预习后发现学生在多音字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我进行多次强调,让学生多读多记。理解课文中学生品读词句也到位,学生理解了猫的古怪性格的具体表现。我还注重写法的渗透,如我抓住文中猫耐心等老鼠这一事例,讲到写作技巧,并引导孩子们说出描写小动物时,要通过一两件具体的事例来表现小动物的特点。学生们在我的引导下回顾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先说出它的一两个特点,然后又分别用具体事例加以说明,真正掌握了这一写作方法。
《猫》第二课时评课稿 篇13
《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状物抒情散文。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以风趣亲切,通俗晓畅的语言细致、生动地描述了猫的古怪性格和它满月时的淘气可爱,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课文先从三个方面具体表现猫的性格古怪:讲它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讲它高兴时和不高兴时截然不同的表现;讲它“什么都怕”,但又那么“勇猛”。这三个方面的表现,看起来相互矛盾,但都是事实,所以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讲它小时候十分淘气。表现在:一是刚满月,腿脚还站不稳时就爱玩;二是稍大一点胆子越来越大,也就更加淘气。
这篇课文有两个非常突出的特点:一是表达了真挚的感情。老舍先生对家里的猫爱同儿女,无论是古怪的猫还是淘气的猫,在老舍眼里都是十足的可爱。二是老舍先生平实无雕琢的语言风格。在介绍猫的性格特点时,只是将事实具体地写出,使猫的形象越来越丰满,性格越来越鲜明,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课文的文字浅显易懂,结合本单元的主题是要感受人与动物是朋友,我把本课教学的重点定为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并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是怎样把猫的特点写具体的。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领会到作者是运用具体事例写出了猫的性格特点。写猫的性格古怪时,将看似矛盾的事情一一列出,使猫的'性格鲜明生动起来。通过师生分工朗读等方式,领悟总分式的构段方式,体会用事例写具体的表达方法。在体会猫的特点时,要结合具体的语句来感悟作者用词的准确和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感情色彩。如,“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把脏脚印形容成小梅花,而“印”字又用得何其生动;把猫的叫声形容得悦耳动听,喜爱之情跃然纸上。还有“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一个小小的“蹭”字不仅写出了小猫的可爱,还把老舍爷爷与猫之间互相喜爱的感情也表达得淋漓尽致。写猫的可爱时,“它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你见了,绝不会责打它,它是那么生气勃勃,天真可爱!”对小猫的宽容怜爱如待幼小的孩童。这样饱含情感的语句比比皆是,要引导学生认真体会。
《猫》第二课时评课稿 篇14
《猫》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状物抒情的散文。文章条理清晰,以风趣亲切的语言,把大猫的古怪性格和小猫的淘气可爱描述的栩栩如生,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教学这篇课文时,我力求突出文中所蕴含着的人文精神——作者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强调学生在阅读中享有个性化的、自由的的发展空间,使课堂焕发活力,同时也不忽视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力求两者的和谐统一。
教学第一自然段时,我采用先扶后教的方法,即先引领学生通过“老实”“贪玩”这两个词来体会猫的古怪性格,然后让学生自己在文中找出其他表现猫性格的词语,并看看作者是怎么把这些矛盾词语连起来的?从而让学生有机会自己阅读,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大部分学生都能抓住“尽职”“胆小”“勇敢”等词来体会猫的古怪性格。接着我让学生用上“说它┄┄可是┄┄”句式说一种自己喜欢的动物,有学生说“小狗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说它温顺吧,它的确有时很温顺,你一回家,它就会迎上去使劲摇尾巴,把爪子搭在你腿上。可它又是那么尽职,每天晚上总是那么忠诚地守在大门口,一有风吹草动,它就立刻起身四处张望。”学生在学习课文语言时,也进行说话和写作的训练,真是一举两得!
教学第二自然段时,我让学生划出作者喜欢猫的语句仔细品读。学生们通过朗读揣摩,从老舍优美生动的语言文字中体会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有同学说:“在作者眼中,猫的.脏脚印成了可爱的‘小梅花’,可见作者是多么喜欢猫呀!”有同学说:“我在‘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这句话中体会到老舍对猫的喜爱,在他眼中猫就像一位歌唱家一样棒。”还有的同学说:“我从‘蹭你的腿,要给你抓痒痒’这句话看出猫与作者之间有着很深厚的感情。”可见,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来潜心研读,细心品味,学生便会很快地理解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了。
反思这节课,学生们学得兴趣较浓,猫的可爱也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完全归功于学生能抓住文中的语言文字,通过朗读进行揣摩体会。但也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生似科在怎样将一个事物的特点写具体方面收获甚微。到底读写结合是将文章断开,插入写作联系呢,还是在上完全课后,待下节课再作系统练习呢?这还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实践与努力探索。
《猫》第二课时评课稿 篇15
郑振铎先生的《猫》是—篇寓意深刻、感情真挚的散文,文章运用朴素的文字,生动传神地记叙了三只猫的故事。学习本文时,重点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注意细节描写对刻画形象的作用,理解故事中所包涵的深刻哲理。
我的思路是注重语感教学,这个过程包含于文本的解读。具体包括,如何通过品味语言解读文本,挖掘语言背后的内容,感受语言的魅力。在《猫》的教学过程中,抓住关于三只猫的不同性情以及“我”和家人对他们不同的态度语言,作为感知主题的两条线缓缓推进,意在水到渠成感悟主题。通过倾注情感的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结构和叙述顺序。提取信息,品读语言,体会细腻的描写所蕴含的真挚情感。通过纵向对比,理解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联系实际,联系生活,感悟深层情感:对于事物公正的评判态度,对于生命的关爱与尊重等,
这堂课我设计了故事导入,课前的故事演讲便于学生入境,由“误会”的话题自然过渡到本课当中,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讲课过程中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积累、巩固,引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本课的学习当中去。注重引到学生有目的地找出文中相关的表达,从而更好体会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及过渡、伏笔等写作技巧的表达效果。细致全面由浅入深的分析课文,有利于逐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这节课设计内容有些过多,准备不是太充分,时间安排上有些前松后紧,时间不够宽裕。以后还要注意课堂的整体把握调配能力。另外,学生在有感情的朗读完课文后,没有及时的予以鼓励,而且由于课程内容的安排原因,学生之间的合作探究没有体现出来。
总之,语文课堂永无满足,永远是在不断修改完善中前进,就好像在修补一条路,我们应该不时地看看我们曾做过的:不平的地方再磨一下或填补一下,或者在道旁栽一些花草树木。如此下去,相信有一天当我们回过头去看,这必定会是条花团锦簇的康庄大道
- 相关推荐
【《猫》第二课时评课稿】相关文章:
统计第二课时评课稿10-04
《白鹅》第二课时评课稿11-16
《海洋宝宝》第二课时评课稿10-05
《爱之链》第二课时评课稿11-14
月亮湾第二课时评课稿09-28
金色的草地第二课时评课稿(精选15篇)11-24
二年级语文《假如》第二课时评课稿07-27
二年级语文《鸟岛》第二课时评课稿07-26
穷人第一课时评课稿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