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评课稿,评课是对照课堂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变化进行价值的判断。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评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商是一位数除数是整十数笔算除法》评课稿,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商是一位数除数是整十数笔算除法》评课稿 1
郑老师上的“商是一位数、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这一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及除数是两位数估算的基础上,紧跟着进行的笔算除法的迁移学习。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试商的方法和商的书写位置。其中让学生理解“商为什么要写在个位上”、“为什么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要看前三位”的算理和算法更显得重要,而把抽象的算理算法呈现讲解得形象生动易于学生的理解和消化以及把算理算法进行有机的融合,让二者相辅相成,相映成趣就成为本节课的关键和一个亮点。从整堂课学生的参与程度,还是课堂上学生计算效果来看,本堂课我觉得上的非常扎实有效,是值得学习的好课。
一、复习引入,注重知识的铺垫。
复习部分设计了“括号里最大填几”、“|口算除法”和“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为后面的试商和笔算做好了充分准备。
二、重视口算、估算和笔算的`结合。
口算是计算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估算、笔算的基础,笔算和估算是在准确、熟练的口算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郑老师在复习引入注意口算、笔算结合。在出示例1:92÷30的时候就让学生进行估计商是多少,并且说出估算的方法。而后进行笔算以后,又引导学生运用估算的方法来验证计算的正确性,商3乘除数30是90说明商3是正确的。教师在教学中的正确引导,为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换位思考——三个对比,让目标得到落实。
本节课“知识与技能”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除数是整十数商一位数的竖式算法,会正确应用简单推理找到试商的一般方法。由于上述内容与学生已有的旧知(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和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密切相关,郑老师在教学这个内容时注重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利用对比的方法,将除数是整十数除法中的重、难点内容嵌入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1、教学被除数是两位数时(92÷30=?),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过程与用竖式计算的笔算过程对比。重点引导学生将口算过程与笔算竖式相对照,使学生从对比中清楚地看到,商“3”是一位数,所以用竖式计算时,商“3”必须写在个位上,与被除数92中的“2”对齐。这一对比,使学生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知识轻松又顺利地过渡到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学习中。
2、教学被除数是三位数时(178÷30=?),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尝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再将其笔算竖式与被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竖式对比。重点引导学生将如下两个笔算竖式进行对比,把关注点放在被除数的前两位“17”与“92”上,使学生从对比中理解,当被除数的前两位“17”不能被“30”整除时,应看前三位,用“178”去除以30,所以商仍然是一位数,所以商“5”也应该写在个位上。
3、将学生书写的正确竖式与错误竖式对比。
四、重视算理。
郑老师以清晰的理论、与直观图形指导学生理解算理,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计算方法,最后形成计算技能。在学习尝试了例1的笔算以后,教师组织学生重点交流了“3”到底应该写在什么位上?通过画图9个十根小棒及2根小棒,里面有几个30根小棒,再让学生之间通过互动,明白了“3”写在个位是表示3个一,92里面最多有3个30;写在十位是表示3个十,92里面有30个30是错误的。再讲解例2时,很好的运用学生的生成资源,处理了“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要看前三位”,尽管没有在计算中产生“够”与“不够”的矛盾,教师在这里比较准确的把握了算理和算法的结合。
五、重视计算练习的层次性。
郑老师提供的练习资源,使学生在由单一到综合、由简单应用到灵活应用的练习过程中掌握了本节课的基本知识,同时又培养了基本的数学思考能力。
值得探讨的是郑老师板书标题是“商是一位数笔算除法→整十数”。“整十数”前加上“除数是”是否合适点。
《商是一位数除数是整十数笔算除法》评课稿 2
本节课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个知识点,它是在学习了比算乘法和笔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与旧教材相比,本知识点作了适当调整:旧教材中只研究了商不变的规律,而新教材中却改为了商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探讨被除数不变上随除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和除数不变商虽被除数的变化而变化的规律,这就使是这一部分知识更加系统、更加全面。
整堂课教者注重了学生的基础,适时引导、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很好地实现了本堂课的三维目标。
教者创设具体情境引入新课,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通过两组计算题,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举例验证、归纳概括出商随被除数和除数的变化而变化这两条规律。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小组合作等方式给了学生充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把握了规律的'本质。探究“商不变的规律”时,教者完全放手,学生借助上一环节探究的方法和步骤,自主建构了这条规律。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对三次验证过程不同角度的指导,促使学生在理解、掌握本课知识点的同时,经历猜测——验证——结论——应用的数学研究过尝试大胆合理猜测、举例加以验证的数学研究方法。这既是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目标,也是新课改所倡导的教学理念。
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几点特色:
1、充分体现新课改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探究者、亲历者和知识的建构者。师生关系和谐,学生学得轻松、愉快。
2、教者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从学生出发,分层引导,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学生的参与面广,给了学生较多说得机会,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及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了学生探究数学规律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观察发现→举例验证→抽象概括。
总之,从本堂课的组织实施和学生的反馈情况来看,是一堂优质、高效的数学课。
《商是一位数除数是整十数笔算除法》评课稿 3
今天听了建芳的商不变的规律一课,感觉她的成长很快,是位很上进,很钻研的老师。她的课很少形式上的东西,更多的是学生和老师的真情流露。
一、从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在故事读完后,提问“谁的一笑是聪明的.一笑”引发孩子们的思考,在学生的交流中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规律有了初步的感知。
二、处处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的教学思想。
1、在规律的总结上,教师没有直接呈现规律,也没有引导学生说出规律,而是相信同学们,让他们逐步总结,不断完善。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表达的能力。
2、在理解0除外这一关键词时,教师用练习的形式呈现,小红的算式是等于2吗?引发学生的思考,从而让学生补充规律。
3、在学完规律后教师出现一组易混练习,让学生在交流中发现规律中的关键词。
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从没有显出着急的样子,始终耐心的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叙述想法,给了孩子机会和时间,处处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三、对于重点词语的强调非常有必要。
例如“同时”“相同的数”以及为什么0除外等。
四、练习形式多样有层次,突出了重点,在练习中深化了对规律的理解。
同时也对学生练习会出现的问题做了很好的预设。如判断题中4题,让学生发现了商不变不是余数也不变。
建议:
在举例验证时可给学生提示思路,让学生的例子在广一些。
《商是一位数除数是整十数笔算除法》评课稿 4
本节课教学过程,自然而然水道渠成。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这“米”非常关键。教师通过千辛万苦地搜集素材,千淘万漉地比较筛选;对每个细节的追根溯源,可谓精益求精。本节课目标明确,以书本为中心,源于书本,而不拘泥于书本,赵老师以庄子的话做引入,很自然的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引入自然,贴合学生实际。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从多种渠道进行教学。观季老师的整堂课,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教学的目标要求,教学的思路清晰,教学环节紧紧相扣,过渡自然。教师言语、表情和蔼可亲教师素质高,懂的`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吸引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优雅的形体语言让学生赏心悦目。但课堂气氛还不够活跃,师生间交流互动有所欠缺,在教学中始终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比如类比法,方程思想等。确实有很多值的我学习的地方,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这样的学习机会。
《商是一位数除数是整十数笔算除法》评课稿 5
最近在教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感觉除数不接近整十数需要灵活试商这一节较难,学生掌握有难度,于是激发了我研究总结试商技巧及方法的兴趣。现来分享一下。
1、特殊情况:
(1)“同头无除商9、8”像738÷75,按照除法法则,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都是70多,就叫“同头”,像这样的情况,两个数很接近,但是又不够除的(无除)的,一般就要试商8或者9。
(2)“除数折半商4、5”是指当被除数的前两位与除数的一半十分接近的时候,就可以在下一位上用4或5试商。如被除数的前两位比除数的一半小时,可直接商4;如227÷46,除数46的一半是23,22比23小,可商4。如果被除数前两位比除数一半大时,可直接商6;如133÷22中,被除数前两位13比除数22的一半大,可商6合适。如果被除数前两位正好是除数的一半时,可直接商5;如169÷32中,被除数前两位16正好是除数的一半,商5合适(也有特例)。
2、靠5法。除数不接近整十数,个位一般都是4、5、6,可让学生熟记14、15、16、24、25、26的倍数,特别是15、25的倍数,可利用“靠5法”将14、16、24、26看成15、25,便于口算。
3、快速口算法。一般适用于被除数不超过100的'数,如96÷16、98÷14。
4、“算除想乘”法。如:96÷16,想:16乘几乘积个位是6。此种方法一般适用于整除。
5、“四舍五入法”。如果以上情况都不属于,仍可使用“四舍五入法”,只不过试商的次数可能会多一些。特别要说的还有特例,如241÷46,常规方法是把46看成50,预计商是4,差距较大,还要再试,调商5。其实可打破常规,将46看成40,40×6=240,预计试商6,但明显40的6倍是240,46的6倍就不可能是240,所以直接调商为5。
总之,试商是对学生数感的全方位训练,灵活多变,没有固定方法,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最终达到熟练准确。
《商是一位数除数是整十数笔算除法》评课稿 6
用四舍法试商笔算除法,是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内容,经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书写和计算方法已经掌握,本节课是在上节课的基础上学习除数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会用“四舍”的方法试商并正确计算。
本节课我主要让学生根据已有旧知的经验探究新知。在复习铺垫部分,我设计了两个不同类型的复习题,“口算”、“括号里最大能填几?”,其目的是为后面的`试商和笔算做好准备。
成功之处:
本节课我设计了两道例题84÷21和430÷62,很明显例题是让学生利用四舍来试商,教学时,我重点教学例1,先让学生知道将除数21看成20来试商比较简便,再理解其计算过程,尤其要让他们体会“调商”的过程,最后从练习中感受到当除数不是整十数需要用四舍的方法试商时,商一般偏大。由于学生已有例1的经验,所以例2的教学,我放手让学生自学展示。本节课的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用四舍法试出的商偏大,要把商改小。”为了更好的突破难点,我让小组讨论,在学生已经感受到上面的规律后,我又增加了一个先仔细观察,再发现规律的环节帮助学生重点理解。从学生课堂练习、学生板演的反馈看,部分孩子试商已经明显提高了速度。
改进措施:
当然,本节课也有不尽人意之处,如对于个别后进生的关注不够,感觉他们对于所学知识还未完全理解。另外,如何快速准确的试商还是一个难点,在后面的教学中还要加强练习训练。
《商是一位数除数是整十数笔算除法》评课稿 7
本节课学习的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四舍调商)是学生在学习和掌握计算方法和试商法则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四舍调商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难掌握的知识点,整节课计算的比较多。我先让学生试着解决书本的问题,在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272÷34”之后,就直接先让学生利用之前学过的知识尝试进行计算,学生在试商的过程中发现商与除数的积(9×34=306)大于被除数(272),出现不够减的情况,从而让学生发现其中的问题:商9偏大了,应改小。然后集体交流得出初商后的`结果不一定是正确的,还需要调商的大小,这一步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调商。此时的矛盾情境也引发了学生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愿望。通过讨论,一方面不难让学生找到矛盾的关键所在,另一方面也明确了调商的方法。这是用四舍调商时经常会出现的一种正常现象。同时还要让学生弄清楚算理,明确每步的意义,由于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比较多,因此课堂作业有好多同学都没有完成,可能除法计算相对乘法来说比较难,而有些学生的乘法基础又打得不牢,所以计算速度较慢,因此这部分学生应该要先把乘法好好学习,特别是要把乘法口诀背得非常熟练,并且课后还要加强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在计算过程中学生经常会出现的问题有:
1、列竖式时数位没有对齐,商的位置不对。
2、商与除数相乘时,有的学生将商与接近除数的整十数相乘。
3、最后一位不够除没有商0。
4、三位数除以整十数口算能力不强。
5、做完题后没有检查的习惯,如余数比除数大这么明显的错误却没有发现。
6、不会验算,如有些同学在验算的过程中,直接写出得数却没有乘法计算的过程,有余数时,和余数相加的时候数位对齐时出错。
《商是一位数除数是整十数笔算除法》评课稿 8
还是按照惯例,让孩子们对27234进行了自主探究,和预设的一样,孩子们会遇到障碍,商9是有问题的。孩子们能很自然地想到将商调小,然后往下计算。
简单记录这样一个交流花絮。
我问:在计算的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麻烦?
大家争先恐后地回答:商9是不行的。
我就问:商9不行,那该怎么办?
黄佳玲:改小一些,商8。
我再问:为什么?
顾拓:34乘9的积超过了被除数272,减不够,只能商8了。
我又问:知道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吗?
我这么一问,许多孩子露出了为难的'表情,确实,这个问题有一定的思维含量,它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计算的本质。
几个孩子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但都没有很准确地直指本质,我试图引导他们从题意去思考,假设如果每人9本书的话,34乘9得306本,超出了原有的本数,显然违背了我们的题意,从现实生活的尴尬聚焦于眼前的除法计算,孩子们会自然接受:初商偏大时,被除数就不够减,必须将初商调小,才能顺利往下算。所以,偏大就调小这样一个思想,现在已经深入孩子们的心了。
与孩子们达成了共识,我让孩子们继续观察这种除法的除数,除数中又隐藏着怎样的玄机。我是想让孩子们明白:把除数看小,初商就可能偏大,偏大就要调小。这实在有些抽象,孩子们不容易理解,我感觉自己也讲得不透彻,这是我上完课后最需要反思的地方,求助中。
关于计算的方法,孩子们掌握得还行,在作业中,正确率也算让人满意,只是不够熟练,尤其遇到乘法计算那一步,孩子们的速度很慢,却也是最容易出错的那一步。我想,对于速度暂且不作严格要求,等孩子们将方法牢固且内化后再慢慢提高吧。
《商是一位数除数是整十数笔算除法》评课稿 9
在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时,除了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利用口算去试商外,除数是一般的两位数的笔算除法,就要依据除数的特点,利用“四舍五入”法来试商。根据除数个位上数的特点,个位数比5小的,用“四舍法”试商;个位数比5大的,用“五入法”试商。在试商过程中,会出现商大应调小,商小应调大的情况。为加深学生的理解,通过学生的试算,比较,体会试商的特点。例题:“四舍法”试商笔算并验算306÷53350÷51482÷62用“五入法”试商笔算并验算336÷37336÷56246÷27把这6道题板书在黑板上,学生试做前没有告知学生哪些题应该用“四舍法”试商,哪些题用“五入法”试商。学生做完后,让学生进行除数和商的特点的比较,学生会得到被除数都是三位数,除数都是两位数,除数个位上的数比5小的用“四舍法”试商,个位数比5大的用“五入法”试商。有关试商的情况,用“四舍法”试商,试商大了,应调小;用“五入法”试商,试商小了,应调大。进一步追问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谁决定它们试商的大小,思考严密的的学生会进一步考虑:例题中的前3道题在试商时都把除数看小了,会出现商大的情况,试的商与原除数相乘就会出现乘积比被除数大的'情况,说明商大了,应调小。后3道题在试商时都把除数看大了,原除数与商的乘积虽然比被除数小,但余数比除数大,说明商小了,应调大。把用两种试商方法的的试题放在一块,通过学生的比较,学生会更明白什么情况下试商会大,什么情况下试商会小。在学生用“四舍五入法”熟练试商的前提下,对笔算除法商的情况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商是一位数除数是整十数笔算除法》评课稿 10
试商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面对一道除数是两位数但不是整十数的除法,要进行四舍五入试商的计算题,孩子们首先要确定的是拿多少去试商,什么情况下商大了、小了还是合适,在这个学习内容的起始课,我是结合学案设计了设问导读的内容去帮助孩子们理解和掌握的,但课后的反馈练习中问题却是很多,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
1、试商的位置不清楚。
刚开始学习四舍五入试商,怕孩子们不知道把除数看成接近哪个整十数来试商,所以在做除法竖式时都要求他们把除数接近哪个整十数就写在除数的下面,帮助学生试商。但孩子们在练习中却用商去乘整十数,接着再用被除数减去乘出来的数,这样除数已经发生了变化,自然就得不出准确的商了。我觉得孩子们没能够真正的理解算理。
2、不注意通过余数和除数的关系对计算结果进行检验。
主要表现在余数比除数大的`时候,商往往是小了,需要在试商的基础上改商,可孩子们得到结果后就不在去做检查,导致计算错误。特别是表现在学困生这一群体中。
针对以上问题,我也做了一些方法上的指导。等学生对于四舍五入试商慢慢熟练了以后锻炼孩子们不用把接近的整十数写在除数的下面。而是让孩子们通过心算、估算的能力去解决问题。其次在孩子们每完成一个习题之后都要习惯性的拿除数和余数来比较大小养成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三位数除以两位数对于孩子们来说真的是个难点,只有在练习中不断熟练方法,掌握技巧。才能提高计算的能力吧!
《商是一位数除数是整十数笔算除法》评课稿 11
前面的教训深刻地提醒了,本周我根据学生的实际反复地看了备课上的难点和重点,讲解时也自认为是讲的难点清楚,重点突出,但是看到学生的课堂练习,出现的问题真的.出乎我的意料。如有的是把试的商直接乘于看作的整十数,有的余数大于或等于除数的也只管往等于后面写上去,还有几个基础较差的简直连“商”的位置都找不到。明明前两位不够除的要把商写在个位上,他就偏偏写在十位上;碰到前两位够除了的呢,他却把商写在第三位上了。我看了真的是啼笑皆非,更别提那些连加减都要做错的同学了。
我和同年级的教师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的问题,没想到他们班级的学生出现的问题和我差不多。现在,学生大体上已经了解了除法的笔算方法,以及“试商”的过程,可在实际的运算中,还是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有待于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训练,逐步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
《商是一位数除数是整十数笔算除法》评课稿 12
本节课学习的是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用“四舍法”调商)。四舍调商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比较难掌握的知识点,计算量比较大。我先让学生试着解决书本的问题,在学生根据题意列出算式“272÷34”之后,先让学生利用之前学过的知识尝试进行计算,提示学生,如果计算过程中遇到了困难,解决不了的话就停下来,然后举手。几分钟后,很多同学举起了手。通过提问,我了解到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发现商与除数的积(9×34=306)大于被除数(272),出现了不够减的情况。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问题:商9偏大了,应改小。然后集体交流得出初商后的结果不一定是正确的,还需要调商的大小,此时的`矛盾情境也引发了学生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愿望。通过讨论,一方面让学生找到了矛盾的关键所在,另一方面也明确了调商的方法(当商与除数的乘积大于被除数时,说明初商偏大,需要把商调小)。这是用四舍法调商时经常会出现的一种正常现象。
调商的方法大部分学生都很快掌握,但是教学的过程中又遇到了难题,有些学生的乘法口诀背得不够熟练,初商不能很快判断出来,所以计算速度很慢,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在计算过程中学生经常会出现的问题有:
1、列竖式时数位没有对齐,商的位置不对。
2、商与除数相乘时,有的学生将商与接近除数的整十数相乘。
3、最后一位不够除没有商0。
4、做完题后没有认真检查的习惯,如余数比除数大却没有发现。横式上等号后面忘记写答案,或者写答案时忘记写余数。
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要多加强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提高做题的速度。培养学生养成认真做题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商是一位数除数是整十数笔算除法》评课稿 13
商的变化规律是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前边已经学习了“积的变化规律”,为这节课打好了知识基础,开始就抓住并利用了这一知识基础:“我们都知道乘法和除法有着密切的关系,既然乘法中有这样的规律,在除法中是否也存在着类似的规律呢?”一句话引起了学生的.思考,学生很自然的由乘法中的变化规律类推出了除法中的变化规律,找到了新知的切入点,合理的运用了知识的正迁移,那么猜测是否正确呢?需要我们进行验证。三次验证是层层递进的,引导学生在“猜”、“算”、“说”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被除数、除数、商他们之间的变和不变的规律,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敢于猜测、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数学学习的方法。借助规律的发现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能力。
这节课主要抓住两个切入点:一是利用好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和乘法中积的变化规律的迁移,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提出猜测,进行探究学习;二是通过小组学习活动,吧猜测——举例验证——得出结论的数学方法渗透给每一个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交流的能力。
这节课用了连着的两个课时,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把商变化的规律和商不变的规律分开来上,充分地联系更多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去发现理解商的变化规律。
- 相关推荐
【《商是一位数除数是整十数笔算除法》评课稿】相关文章: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评课稿09-01
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评课稿09-27
整十整百整千数乘一位数的口算评课稿06-13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评课稿3篇09-01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评课稿10-06
《两位数减一位数整十数》评课稿02-27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评课稿09-01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优秀评课稿(精选5篇)03-30
《认识整万数》评课稿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