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手胸前传接球》评课稿

2022-07-26 稿件

《双手胸前传接球》评课稿1

  本节课是蒋老师进入教学生涯的第一次公开教学,课的主要内容为:《篮球: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课前蒋老师通过询问、征求意见、查阅资料等方法做了大量的、细致的、认真的准备工作,为上好本次课奠定了基础。

  蒋老师选择篮球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整节课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度过,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与技能,同时发展了协调配合等能力,锻炼了身体,培养了意志力,他还针对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特点来展开课堂教学,具体评价如下:

  1、本次课教学目标制定明确、具体、科学,场地器材布置合理有效,练习形式和手段多样,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

  2、在课的开始准备部分教学中,根据冬季体育课的特点,为了让学生尽快的进入学习状态,本节课运用了各种跑动练习、游戏练习等快速有效的热身运动,身体各器官机能得到了调动和适应,排除身体惰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氛围中充分达到了热身目的。

  3、在课的基本部分教学中,学生通过观看示范,师生演示讲解,使学生初步建立直观的“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动作表象。为了改进、巩固、提高传接球的动作技术,采取了徒手模仿练习、二人一球传接球练习、不同方向和角度的传接球等多种练习形式,运用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逐渐加大难度让学生进行练习,使学生更容易掌握要点。通过教学,既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练习热情,又培养了与他人合作意识和配合默契能力,发展了灵敏、协调、快速等身体素质,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4、最后结束部分,为了缓解学生的疲劳状态,通过异念放松,拍打放松等方法不但让学生在欢乐的气氛中得到放松,而且感受到成功后的喜悦。同时也达到了消除疲劳、愉悦身心的目的。

  整节课教学过程基本顺利,教学流程清晰、到位,较好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但过程还存在不少问题,如:课的导入形式、队伍的组织调动、语言的组织与表达,教师引导的时机把握及课堂氛围的调动和多样丰富的评价手段、方法等还有待于改正和提高。蒋老师还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和潜力可挖,值得探讨、反思、总结和提高。本节课存在的最大问题是:

  1、由于是第一次上公开课,心里难免产生紧张,导致上课时思路有些混乱,讲解过程中出现语言组织繁杂不够简洁,语言表达不流畅,导致动作要领讲解不够透彻,使学生一知半解。

  2、教师的讲解过于反复,讲解时间过多,教学内容练习时间过少,学生的技能和技术掌握难以达到本课设定的教学目标,并且身体素质也得不到充分的锻炼,由于时间安排的'不够合理,导致放松时间不够甚至遗漏。

《双手胸前传接球》评课稿2

  10月19日,我听了金老师进入教学生涯进行第一节公开课,这节课是篮球的教材内容《双手胸前传接球》,课后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内容对金老师的教学活动做几点评析:

  一、课前准备:场地、器材布置比较合理,本节课以篮球为器材,在技术动作教学时充分利用整块篮球场地,每位学生一个篮球提高了学生练习密度,整节课一材到底,既提高了篮球的利用率,同时也为技术动作练习和身体练习增加了乐趣。

  二、组织形式:这节课金老师在课堂中没有刻意的队伍调动,在课的开始运球慢跑边热身边调整队伍成四列横队,节省了队伍调动的时间。在副教材耐久跑教学时仍然沿用了四列横队,虽然组织形式没变,但学生练习内容发生了变化,没有浪费队伍调动的时间,也给学生增添了练习乐趣。金老师的课堂组织,简单却又紧凑,提高了学生的练习密度。

  三、练习形式:本堂课从开始部分到结束部分金老师的设计内容都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如课的准备部分,进行慢跑同时让学生拿球,在慢跑时又安排学生进行行进间运球,一开始就锻炼了学生的球性,在接下来的球性练习操时,将本节课的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融入到里面,如拨球、胯下绕球等方法让学生初步体验了传接球的手型。形式多样的练习手段不仅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更是为接下来的学习主教材做了铺垫。

  四、以上是优点,下面我提出几点不足之处:

  1.在基本部分学习传接球动作时,一开始是有球练习,后来金老师集中讲解然后进行徒手动作练习,这里顺序应该换一下,如果先进行徒手练习,让学生确定正确的动作概念,然后再进行有球练习,这样学生学习效果会更好。

  2.两人两球空中击地互相传接球练习,这个练习手段不适合新授课的学生,让学生应接不暇容易造成动作变形,可以是复习课的拓展手段。

  3.整堂课的哨声太少,教师的声音也偏弱,体育课应该提高哨声的利用率,让学生能够及时知道教师的指令。

《双手胸前传接球》评课稿3

  xxxx年10月19日,我听了金老师进入教学生涯进行第一节公开课,这节课是篮球的教材内容《双手胸前传接球》,课后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内容对金老师的教学活动做几点评析:

  一、课前准备:

  场地、器材布置比较合理,本节课以篮球为器材,在技术动作教学时充分利用整块篮球场地,每位学生一个篮球提高了学生练习密度,整节课一材到底,既提高了篮球的利用率,同时也为技术动作练习和身体练习增加了乐趣。

  二、组织形式:

  这节课金老师在课堂中没有刻意的队伍调动,在课的开始运球慢跑边热身边调整队伍成四列横队,节省了队伍调动的时间。在副教材耐久跑教学时仍然沿用了四列横队,虽然组织形式没变,但学生练习内容发生了变化,没有浪费队伍调动的时间,也给学生增添了练习乐趣。金老师的课堂组织,简单却又紧凑,提高了学生的练习密度。

  三、练习形式:

  本堂课从开始部分到结束部分金老师的设计内容都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如课的准备部分,进行慢跑同时让学生拿球,在慢跑时又安排学生进行行进间运球,一开始就锻炼了学生的球性,在接下来的球性练习操时,将本节课的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融入到里面,如拨球、胯下绕球等方法让学生初步体验了传接球的手型。形式多样的练习手段不仅提高学生的练习兴趣,更是为接下来的学习主教材做了铺垫。

  四、以上是优点,下面我提出几点不足之处:

  1.在基本部分学习传接球动作时,一开始是有球练习,后来金老师集中讲解然后进行徒手动作练习,这里顺序应该换一下,如果先进行徒手练习,让学生确定正确的动作概念,然后再进行有球练习,这样学生学习效果会更好。

  2.两人两球空中击地互相传接球练习,这个练习手段不适合新授课的学生,让学生应接不暇容易造成动作变形,可以是复习课的拓展手段。

  3.整堂课的哨声太少,教师的声音也偏弱,体育课应该提高哨声的利用率,让学生能够及时知道教师的指令。

【《双手胸前传接球》评课稿】相关文章:

原地双手胸前传接球评课稿11-02

行进间双手传接球评课稿12-06

传接球的评课稿11-07

传接球评课稿01-02

《双手反弹球》评课稿11-09

一双手评课稿12-31

体育课《正面双手垫球》评课稿12-24

《双手前抛实心球》评课稿11-08

排球移动正面双手垫球的评课稿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