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2021-08-07 工作总结

  总结是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或其完成情况,包括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因此十分有必须要写一份总结哦。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历史教学工作总结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篇1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三个班的历史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九年级历史主要讲述的是世界历史,这套教材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课本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倡导老师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这套教材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构成,以课为单位。课本以单元教学为主。课本按历史时期或学习主题编写了单元回眸,梳理基本的线索,小结重要内容。书中还设计了一些开放性的畅想天地等栏目,旨在启发思维,提倡各抒己见,答案不求唯一。课本的宋体字部分是基本的学习内容,其它字体的内容不作统一的要求。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并结合老师的提示,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教材的编排对学生的学习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轻松地掌握知识结构,不至于出现东南西北都分不清的现象。

  由于九年级教学的特殊性,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的:

  一、准确把握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初中历史教学大纲指出: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教会学生初步掌握记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和表述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激发学习的兴趣是引入门道的第一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之者,好知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有巨大的心理效应,能使人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进而促进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强化,化非智力因素为智力因素,为学生学好历史提供取之不尽的动力。要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兴趣,最有效的的方法是让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喜悦”。而这个成功还必须是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桃子”。 .

  三、直观教学是引入门道的最好方法之一

  教学方法的选择受制约于学生的思维水平。 从思维特征看,九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优势,采用直观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教学的直观形式有实物直观、模型直观和语言直观等。运用直观的图,适时插入对图的阐述、说明和描述,图言并茂,还有集“视、听”为一体的动态录像,引导学生在感知直观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不仅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最终获得科学的理性知识,还受到了思想教育。每一堂课的教学,直观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及时地将认识的材料进行总结归类,上升到一般的理论,这是感知过程的最后目标,只有这样,初中学生掌握的知识才是系统的,深刻的。

  四、加强学法指导是引入门道的关键

  中学的学习要求与小学的不一样,学习方法也就不同。有些学生在小学成绩优秀,但由于初中这个转折点没过渡好,成绩大幅度下滑,反之,却上升。因此,加强学法的指导是必要的。列大事年表。学完一个单元,列大事年表可教会学生抓住重点,理清历史线索的方法。

  (1)、设计表格。每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都异彩纷呈,头绪繁多,设计表格教会学生归类整理知识的能力。

  (2)、编写课文提纲。这是学会学习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一篇课文,学生从阅读入手,分析重点难点,到综合提炼形成文字。不仅学会了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综合概括,文字表述,还懂得了构建知识框架,形成系统。会读一篇课文也就会读一本书。有人说“学习就是善于整理这本书里的全部家当。整理一遍以后,放好,全在脑子里。”学会编写课文提纲,也就是学会整理书中的有效信息,把这方法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一样行之有效。长大以后,还会处理所有的信息——社会的和生活的信息,从而获得工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五、提问设疑、加强指导

  每节课都有提问,学会回答问题是最基本的。如果问题是一个点,学生可以作答。如果问题是个面,大部分学生便不知所措了。教师要为学生分析题意,介绍答题的基本步骤,然后引导学生先阅读课文,分析判断,再综合作答,并要求答案内容有一点以上的必须分点作答:①、②、③……,养成条理清晰的良好习惯。

  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胸有成竹,每堂课前都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互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在课堂上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 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总之,九年级的历史教学有其独特的地方,只要在教学中多思考多动脑筋,更新教法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当然,我的教学也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努力从多方面来提高教学质量。

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篇2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3个毕业班的历史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始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一、理论学习和教学研究

  首先,为打破自己原有的旧的思想观念,转变自己的心智模式,学会用系统思考的方法来指导具体的工作。通过不断的修炼,我感觉到自己的工作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我在教学中不仅仅只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不仅仅本学科的成绩,更关注学生的整体、全面的发展。

  其次,认真学习新的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本学期在教科室提出要进一步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结合自己所教的历史学科,我在这一学期进一步深入学习了《历史新课程标准》,不断反思自己的不足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最后,积极学习探究式教学的有关理论和实践探究式教学的理念。本学期学校以探究式教学为核心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这一学期我认真的听了学校各科老师的公开课,虚心学习他们的长处;同时,我还利用其他时间积极学习与探究式教学相关的理论,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对探究式教学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学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二、扎实做好与教学有关的各项常规工作

  1、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学期之初,我就认真的研究初中历史课标、研究九年级历史教材,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编排,制定了较为科学的教学计划。在实际的教学中我认真落实教学计划,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计划做出适当的调整,以使计划达到更加的完善。

  2、认真备课,力争上好每一节课。备课不仅是备教材,认真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备学法和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同时,力争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不断反思自己的不足使自己有更大的的提高。

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篇3

  本学期,本人任教九年级11个班的历史课,一学期来,能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毕业班的教学工作。

  一、激发兴趣,发挥潜能

  进入九年级后,学习任务更加艰巨,学生要做到面面俱到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于是,部分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逐渐减弱。如何让学生在诸多的学科中重视历史学科的学习呢?我只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学习就有了动力。每节课上,我会在课堂上表扬一些学生:一种是优等生,让他(她)们介绍成功经验;一种是进步较大的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我会给予更多的表扬和鼓励。这样做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更多的学生明白老师不会偏重一些、放弃一些;让更多的学生明白:只要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地按老师的要求去做,你就会取得理想的成绩。别人能做到的事,我只要努力,也一定能做到。不含歧视的鼓励是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少数已经准备破罐子破摔的学生也重新鼓起斗志,意气风发地投入到历史学科的学习中。鼓足干劲的同学们逐渐有了竞争意识,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立足课堂,提高效率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大部分学生的病根,尤其是男生课上带着耳朵听,他们挺乐意的,一让他们动笔,就开始偷懒。从初三开始,我就注重培养学生做课堂笔记的习惯。由于历史学科是中考考查科目,基本标准是合格,所以在教科书上勾划重、难点显得尤为重要。我要求学生用红笔或彩笔勾划,并注明考点的项目:如明治维新的内容,使学生一目了然。上课时,我边讲,边巡视,提醒和督促后进生和调皮的学生勾划课本。

  临近中考的时候,七门学科都进入大复习阶段,各科冲刺的练习接踵而至,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我只能立足于课堂这块主阵地,紧紧抓住45分钟,尽量让学生多读、多写。下课时,人人必须完成课堂训练,交给老师后才能离开教室。课堂上抓紧分分秒秒,关注每位学生,课堂效率明显提高了。课后也没有作业,学生负担减轻了。

  三、夯实基础,注重解题方法的指导

  万丈高楼平地起。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基础是根本。没有基础,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抓好基础题,这样既节省时间,又能出成绩。九年级历史的内容,繁杂且琐碎,既包括本学年度需要学习的世界历史内容,也包括需要复习的七八年级中国历史和安徽历史的内容。让学生将所有的考点背出来,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不太现实的做法。对学生而言,记忆是一件看似简单可实际上最为困难的事。我首先采取全面进攻,把中考考点整理好,并在重要的内容下做好标记,印发给学生,再把考点逐题改编为小问答,让学生当堂训练,熟悉中考的每一个知识点。每隔一段时间,我就让学生练习一遍,同样一张小问答,我一般让学生训练三、四遍。一而再,再而三地训练,学生对考点由陌生逐渐熟悉。对于重要的章节,我则采取重点进攻,让学生把重要的内容识记下来,课堂上再默写。学生通过小问答题的反复训练,基础知识夯实了。

  扎实的基本功是应对考试的第一步,仅仅训练小问答是远远不够的。中考的选择题和材料题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更高、更全,包括阅读、理解、分析、比较、综合等能力。第二步就是针对中考题型进行有效训练。题目是千变万化的,关键是掌握解题方法。我十分重视解题方法的指导,如寻找关键词语、先读问题,后读材料等等,帮助学生提高应试能力。

  四、专项训练、专题复习,培养综合能力

  第一轮复习结束后,我继续进行专项复习,把近三年来的宜昌的中考题按选择题、非选择题两大项进行分类,再按时间段进行整理,让学生进行训练。学生感到往年的中考题比平时训练的题目要难一些。这是二轮复习了,我对学生的要求更高了,要求学生最好闭卷完成选择题,这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同学们跃跃欲试,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尝试这种做法。

  历年中考题经常涉及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这对历史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对学生进行专题复习。没有相关资料,自己动手,上网查询、结合考纲,整理、编写欧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世界近代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等七个综合性专题,再配以相关的练习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日渐疲惫、松懈,学习状况大不如前。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以前采用多写字,少读书的方法。现在我只能改变方法,让学生少写字而多读书了。历史学科处处都有综合题。我通过查询、收集、整理,自编出中考综合题复习资料,比较全面地概括了世界历史所涉及的综合题。专题复习使零散的知识更加条理化、系统化,便于学生对历史知识融会贯通,培养了历史学习的综合能力。

  以上是我对本学期历史教学方法的一些探索和尝试,付出的工作量虽然很大,却很实用,在教学中基本做到了扎实、细致、到位,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扬长避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为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而不懈努力!

  本人深知学习无止境,教学工作也是如此。所以,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本人将继续努力,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素质和教学水平,更多的积累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以更好的适应未来的挑战。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努力学习,加强自身的素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以身作则,树立榜样。这是我近一学期来的最大感受。

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篇4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6)班的历史教学,在教学工作中,我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材教法,虚心向同事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一、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在这个年级中,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弱,刚到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同学们还不能适应。另一方面,有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能踊跃回答教师的体温,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教学效果不如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二、注重研究教材,充分利用现代教具。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政治法律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灵活结合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不失时机渗透法制教育,树立学生法制理念,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三、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作为年轻教师,我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并经常听取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四、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 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历史这一门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但也容易引发他们的兴趣。在这样的环境下,要教好历史,就要让学生喜爱历史,对历史产生兴趣。及时根据历史知识和经验教训,从法制的角度出发,阐释历史的人治局限性和民主与法治思想的先进性,从而教育学生学会遵纪守法和护法用法。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历史人物故事,把课堂变成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会”,让他们了解历史,喜欢历史。

  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在期末考时我任教的班级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无论成绩的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前辈学习,争取进步。

  五、不足之处及存在问题

  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不够重视,所以学习大部分是凭兴趣去学,不够精细,高分不多。今后要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着手,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找到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努力使历史科成绩更进一步的提高

  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由于经验颇浅,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各位领导老师,前辈的指导下,取得更好成绩。

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篇5

  随着新课改的展开和新课程的实施,原来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范围和过程都发生了具大的变化,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的课堂教学的要求和实施也必然随之发生改变。本文想在这方面就高一年级的历史课堂教学提出一些看法。

  一、新课程的特点:

  新课程的特点可以归纳为八个方面:

  1、课程目标的创新:新课程改变过去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课程结构的变化:改变过去学科本位,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均衡性和选择性;

  3、课程标准的创新:用课程标准取代过去的教学计划和目标;

  4、注重学生体验和知识更新:改变过去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强调注重课本知识的情况,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关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精选学生未来发展必备的知识。

  5、课程的实施: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和简单适应,强调学生反思性、创造性实践以构建智能和人生意义的活动。

  6、学习方法的变革: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关注体验性教学,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和积极探索,提倡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推进信息技术的运用;

  7、课程评价的改变:评价由重结果变为重过程,侧重学生发展,注重教师的成长;

  8、课程管理的创新:改变过去管理过于集中的情况,强调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管理。

  二、应有的了解:

  力求完成好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有三个基本的了解:

  1、新课程下的学生:新课程首先认为学生是课程的主体,应以主动参与、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位基础进行学习。其次,新课程认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他具有身心发展的规律,具有巨大的潜能,且处在成长和变化的过程中。再次,新课程认为学生是个独特的人,他是具有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特性,学生与学生(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和不同个体)之间、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教师实施新课程必须把学生当作有独立性的人看待,并使自己的教育教学适应所教学生的情况、要求和认知的发展规律。

  2、 新课程下的教师:新课程首先认为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也是新课程评价的参与者。其次,新课程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与合作者,也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第三,新课程认为教师还是新课程的设计者(参与设计),也是自己教学行为的研究者。教师在课程标准下(新课程以课程标准取代原来的教学大纲),可以创造性的开展和改组教材,灵活的选择组织教学的形式。因此,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思路、知识结构和含量、教学工具的使用水平等)。我们应该积极的去了解以往的上课与新课程要求对照有何不足,然后扬长避短,并按新课程、新理念充实自己、改变自己。

  3、新课程下的课堂和教材:新课程下的课堂具有传递、交往、情感归属、社会适应和个性发展五大功能。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决不是唯一的场所。教材则是学生学习的素材之一,并不是全部。新教材的内容设置、知识结构、评价体系和课程要求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必须重新考虑我们的课程指导思想、教学安排、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

  三、应考虑的基本问题:

  高一历史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应考虑的六个具体问题:

  1、 初高中的衔接问题:新课程的编写采用了所谓专题的形式。这应建立在学生掌握通史的基础之上。但初中历史教育的现状决定了众多学生既对初中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不理想,无法成为学习高中历史课程的必要的知识基础;又缺乏必要的学习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因此,在进行高中课程教学的时候必须考虑通史知识回忆和能力、方法养成。

  2、 新课程下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问题:新课标在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理念有三:① 新课标要求教学的知识应注重实用性。历史教学主要是为了传授历史知识,但更重要的是为现实服务(学生个人修养的培养和对历史的借鉴);② 教学过程中以学为主,真正做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活动中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好学生自主学习。还要注意将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与不可回避的高考应试教学的关系处理好;③讲究把教学延伸到课外。课本的知识容量有限,学生的历史学习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完全不够的,很多现实有用的知识课本所及甚少或者根本没有涉及,所以,学生课外自学必不可少,教师一定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提供自学所需用资料的介绍。

  3、 新课程标准下对学生的评价体系的变化问题:新课标下对学生的学业评价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学生学业情况时要求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出勤、作业、学生课外研究学习、上课情况等)与模块考试的成绩结合。这决定了教师在课程组织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学生情况(过程)进行了解和评价必不可缺。

  4、 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问题:因为采用专题的形式编写教材,这一体例对教学不利的方面有以下几点:

  (1)、知识系统不完整,同一阶段不同历史现象的联系不紧密 ;(2)、专题之间的跳跃性大,新知识的学习缺少旧知识的铺垫 ;(3)、专题性的历史内容理论性强,难度加大(4)、各模块教材之间历史知识的重复 ;

  所以,一定要注意专题内知识的完整性问题,同时还要考虑本专题知识与其他专题的联系。

  5、 课时的安排和教学的深度、难度问题。

  6、 高考方案问题: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现在常说高考从高一抓起。课程的难度、讲解的深度以及上课的具体过程受高考方式的影响极大,但目前09年及09年以后的我省高考方案及其细节不明,如何把握?

  7、 硬件条件不足,限制学科教学改革。多媒体教室不够用,校园网又未配备,历史学科丰富的图片、视频、史料等等都无法进入课堂,如何解决?

  8、 教辅资料不匹配,旧、难、繁、偏,并不适合高一学生,怎么办?

  四、解决办法和建议

  1、课时:每周两课时普遍吃紧,导致课时吃紧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教师基于对教学评估的担忧,对教材呈现的所有内容都往深处讲。这既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也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进度。教学不可无视课标要求、无视学生实际能力水平。教学一定要控制好深度和宽度,要大胆取舍,确定一个中心抓重点。一课的“中心”实际上是一课的真正重点,而且是能够统率全课、带动一般的张目之纲。如何确定一课的一个中心呢?关键是根据课程标准,依托教材内容,把握一课教材在整个模块中的地位,弄清本课教材的内容构成及相互关系,然后找准本课的一个中心之所在。实验教学反复表明,一节课内,如果教师的教学面面俱到,四处出击,其结果只能是一面不到,处处游击,这样的实例现在仍经常可见。

  2、加强合作,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教师作为课程实施的主体,面对严峻的挑战,教师之间应加强合作,积极参与开展集体备课,通过不断的交流获取教学信息与灵感。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人进行集体备课。

  3、全理运用教科书,提高课堂效益。从学科能力方面来说,课程标准是最低标准,是课堂教学的最低目标。教材是素材,教学时需要处理和加工,适当补充或降低难度是备课的中心议题。大胆创新,灵活使用教材,才能使新课程改革在前进中少走弯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材处理要:重点讲授多版本教材的交叉处,切实补充教材缺漏处。

  4、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问题意识。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必要从教学中好的问题开始,教会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方法。以问题引导学生应成为历史教学的一条基本原则。通过恰时恰点的提出好问题,使学生领悟到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艺术,引导他们更加主动、更有兴趣的学、富有探索的学,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

  5、灵活应用多种模式教学。经济专题抽象概念多,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尤其是专题四为新增加内容,旧教材虽有但未列入教学范围。建议可以充分运用教材图片以及多媒体视频等资源开展教学;也可以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自己从网络、书籍及影视资料中去搜索中国近代生活变化的资料,再结合教材理清本课(专题)的线索,总结所要掌握的知识;也可以由教师讲授重点内容后由学生自主提问,教师解答或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也可以由教师创建网络课件,学生分小组协作学习。

  6、练习选择分层次。学生在侧文侧理分科以后,学习的重点和目标发生变化,侧理学生的主要目标是会考,侧文学生的目标则是高考,即使是侧文学生由于选择的科目专业不同或学科学习能力的差异,在练习题的难度上应该也要有所不同,可以设置必做题目和选做题目以适应学生的实际需要。

【关于历史教学工作总结模板集锦五篇】相关文章:

1.关于历史教学工作总结模板集锦10篇

2.历史教学工作总结模板集锦六篇

3.关于历史教学的工作总结

4.关于历史教学工作总结模板六篇

5.关于历史教学工作总结模板10篇

6.关于历史教学工作总结集锦8篇

7.关于历史教学工作总结集锦10篇

8.关于历史教学工作总结模板汇编九篇

上一篇:幼儿园教学园工作总结 下一篇:乡镇工作总结工作计划
关于历史教学工作总结模板集锦五篇

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2021-08-07 工作总结

  总结是在某一特定时间段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或其完成情况,包括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及得到的经验和教训加以回顾和分析的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因此十分有必须要写一份总结哦。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历史教学工作总结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篇1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三个班的历史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向老教师请教,结合本校的实际条件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使教学工作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立足现在,放眼未来,为使今后的工作取得更大的进步,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作出总结,希望能发扬优点,克服不足,总结经验教训,以促进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九年级历史主要讲述的是世界历史,这套教材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和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课本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倡导老师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这套教材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构成,以课为单位。课本以单元教学为主。课本按历史时期或学习主题编写了单元回眸,梳理基本的线索,小结重要内容。书中还设计了一些开放性的畅想天地等栏目,旨在启发思维,提倡各抒己见,答案不求唯一。课本的宋体字部分是基本的学习内容,其它字体的内容不作统一的要求。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并结合老师的提示,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教材的编排对学生的学习还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可以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轻松地掌握知识结构,不至于出现东南西北都分不清的现象。

  由于九年级教学的特殊性,我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的:

  一、准确把握教学的目的和要求

  初中历史教学大纲指出: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教会学生初步掌握记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和表述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激发学习的兴趣是引入门道的第一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之者,好知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有巨大的心理效应,能使人的大脑皮层处于兴奋状态进而促进学习动机的形成和强化,化非智力因素为智力因素,为学生学好历史提供取之不尽的动力。要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兴趣,最有效的的方法是让学生不断地获得“成功的喜悦”。而这个成功还必须是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桃子”。 .

  三、直观教学是引入门道的最好方法之一

  教学方法的选择受制约于学生的思维水平。 从思维特征看,九年级学生的形象思维占优势,采用直观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教学的直观形式有实物直观、模型直观和语言直观等。运用直观的图,适时插入对图的阐述、说明和描述,图言并茂,还有集“视、听”为一体的动态录像,引导学生在感知直观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不仅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最终获得科学的理性知识,还受到了思想教育。每一堂课的教学,直观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教学目的。在全面理解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及时地将认识的材料进行总结归类,上升到一般的理论,这是感知过程的最后目标,只有这样,初中学生掌握的知识才是系统的,深刻的。

  四、加强学法指导是引入门道的关键

  中学的学习要求与小学的不一样,学习方法也就不同。有些学生在小学成绩优秀,但由于初中这个转折点没过渡好,成绩大幅度下滑,反之,却上升。因此,加强学法的指导是必要的。列大事年表。学完一个单元,列大事年表可教会学生抓住重点,理清历史线索的方法。

  (1)、设计表格。每个历史时期的文化都异彩纷呈,头绪繁多,设计表格教会学生归类整理知识的能力。

  (2)、编写课文提纲。这是学会学习的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一篇课文,学生从阅读入手,分析重点难点,到综合提炼形成文字。不仅学会了阅读材料,分析问题,综合概括,文字表述,还懂得了构建知识框架,形成系统。会读一篇课文也就会读一本书。有人说“学习就是善于整理这本书里的全部家当。整理一遍以后,放好,全在脑子里。”学会编写课文提纲,也就是学会整理书中的有效信息,把这方法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一样行之有效。长大以后,还会处理所有的信息——社会的和生活的信息,从而获得工作能力,社会适应能力。

  五、提问设疑、加强指导

  每节课都有提问,学会回答问题是最基本的。如果问题是一个点,学生可以作答。如果问题是个面,大部分学生便不知所措了。教师要为学生分析题意,介绍答题的基本步骤,然后引导学生先阅读课文,分析判断,再综合作答,并要求答案内容有一点以上的必须分点作答:①、②、③……,养成条理清晰的良好习惯。

  我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胸有成竹,每堂课前都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条理化、准确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互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在课堂上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

  三、虚心请教其他老师。在教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 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其他老师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并常常邀请其他老师来听课,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四、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目前的考试模式仍然比较传统,这决定了教师的教学模式要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层次上,为此,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总之,九年级的历史教学有其独特的地方,只要在教学中多思考多动脑筋,更新教法就一定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当然,我的教学也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努力从多方面来提高教学质量。

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篇2

  本学期我担任九年级3个毕业班的历史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始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一、理论学习和教学研究

  首先,为打破自己原有的旧的思想观念,转变自己的心智模式,学会用系统思考的方法来指导具体的工作。通过不断的修炼,我感觉到自己的工作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我在教学中不仅仅只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不仅仅本学科的成绩,更关注学生的整体、全面的发展。

  其次,认真学习新的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教学理论水平。本学期在教科室提出要进一步加强教师的理论学习,结合自己所教的历史学科,我在这一学期进一步深入学习了《历史新课程标准》,不断反思自己的不足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最后,积极学习探究式教学的有关理论和实践探究式教学的理念。本学期学校以探究式教学为核心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这一学期我认真的听了学校各科老师的公开课,虚心学习他们的长处;同时,我还利用其他时间积极学习与探究式教学相关的理论,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对探究式教学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学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二、扎实做好与教学有关的各项常规工作

  1、认真制定教学计划。学期之初,我就认真的研究初中历史课标、研究九年级历史教材,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编排,制定了较为科学的教学计划。在实际的教学中我认真落实教学计划,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对教学计划做出适当的调整,以使计划达到更加的完善。

  2、认真备课,力争上好每一节课。备课不仅是备教材,认真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备学法和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同时,力争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不断反思自己的不足使自己有更大的的提高。

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篇3

  本学期,本人任教九年级11个班的历史课,一学期来,能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毕业班的教学工作。

  一、激发兴趣,发挥潜能

  进入九年级后,学习任务更加艰巨,学生要做到面面俱到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于是,部分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逐渐减弱。如何让学生在诸多的学科中重视历史学科的学习呢?我只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了。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学习就有了动力。每节课上,我会在课堂上表扬一些学生:一种是优等生,让他(她)们介绍成功经验;一种是进步较大的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我会给予更多的表扬和鼓励。这样做就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更多的学生明白老师不会偏重一些、放弃一些;让更多的学生明白:只要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地按老师的要求去做,你就会取得理想的成绩。别人能做到的事,我只要努力,也一定能做到。不含歧视的鼓励是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少数已经准备破罐子破摔的学生也重新鼓起斗志,意气风发地投入到历史学科的学习中。鼓足干劲的同学们逐渐有了竞争意识,形成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

  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立足课堂,提高效率

  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大部分学生的病根,尤其是男生课上带着耳朵听,他们挺乐意的,一让他们动笔,就开始偷懒。从初三开始,我就注重培养学生做课堂笔记的习惯。由于历史学科是中考考查科目,基本标准是合格,所以在教科书上勾划重、难点显得尤为重要。我要求学生用红笔或彩笔勾划,并注明考点的项目:如明治维新的内容,使学生一目了然。上课时,我边讲,边巡视,提醒和督促后进生和调皮的学生勾划课本。

  临近中考的时候,七门学科都进入大复习阶段,各科冲刺的练习接踵而至,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我只能立足于课堂这块主阵地,紧紧抓住45分钟,尽量让学生多读、多写。下课时,人人必须完成课堂训练,交给老师后才能离开教室。课堂上抓紧分分秒秒,关注每位学生,课堂效率明显提高了。课后也没有作业,学生负担减轻了。

  三、夯实基础,注重解题方法的指导

  万丈高楼平地起。任何一门学科的学习,基础是根本。没有基础,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抓好基础题,这样既节省时间,又能出成绩。九年级历史的内容,繁杂且琐碎,既包括本学年度需要学习的世界历史内容,也包括需要复习的七八年级中国历史和安徽历史的内容。让学生将所有的考点背出来,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都是不太现实的做法。对学生而言,记忆是一件看似简单可实际上最为困难的事。我首先采取全面进攻,把中考考点整理好,并在重要的内容下做好标记,印发给学生,再把考点逐题改编为小问答,让学生当堂训练,熟悉中考的每一个知识点。每隔一段时间,我就让学生练习一遍,同样一张小问答,我一般让学生训练三、四遍。一而再,再而三地训练,学生对考点由陌生逐渐熟悉。对于重要的章节,我则采取重点进攻,让学生把重要的内容识记下来,课堂上再默写。学生通过小问答题的反复训练,基础知识夯实了。

  扎实的基本功是应对考试的第一步,仅仅训练小问答是远远不够的。中考的选择题和材料题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更高、更全,包括阅读、理解、分析、比较、综合等能力。第二步就是针对中考题型进行有效训练。题目是千变万化的,关键是掌握解题方法。我十分重视解题方法的指导,如寻找关键词语、先读问题,后读材料等等,帮助学生提高应试能力。

  四、专项训练、专题复习,培养综合能力

  第一轮复习结束后,我继续进行专项复习,把近三年来的宜昌的中考题按选择题、非选择题两大项进行分类,再按时间段进行整理,让学生进行训练。学生感到往年的中考题比平时训练的题目要难一些。这是二轮复习了,我对学生的要求更高了,要求学生最好闭卷完成选择题,这对学生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同学们跃跃欲试,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尝试这种做法。

  历年中考题经常涉及历史知识的纵横联系,这对历史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对学生进行专题复习。没有相关资料,自己动手,上网查询、结合考纲,整理、编写欧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世界近代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两次工业革命的比较等七个综合性专题,再配以相关的练习题。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日渐疲惫、松懈,学习状况大不如前。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以前采用多写字,少读书的方法。现在我只能改变方法,让学生少写字而多读书了。历史学科处处都有综合题。我通过查询、收集、整理,自编出中考综合题复习资料,比较全面地概括了世界历史所涉及的综合题。专题复习使零散的知识更加条理化、系统化,便于学生对历史知识融会贯通,培养了历史学习的综合能力。

  以上是我对本学期历史教学方法的一些探索和尝试,付出的工作量虽然很大,却很实用,在教学中基本做到了扎实、细致、到位,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扬长避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为全面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而不懈努力!

  本人深知学习无止境,教学工作也是如此。所以,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本人将继续努力,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素质和教学水平,更多的积累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以更好的适应未来的挑战。作为一名教师,更应该努力学习,加强自身的素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以身作则,树立榜样。这是我近一学期来的最大感受。

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篇4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6)班的历史教学,在教学工作中,我不敢怠慢,认真学习,深入研究教材教法,虚心向同事学习。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获取了很多宝贵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情况总结。

  一、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去点拔引导。对于个别差生,利用课间多次倾谈,鼓励其确立正确的学习态度,积极面对人生,而对优生,教育其戒骄戒躁努力向上,再接再厉,再创佳绩。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典范,让学生树立自觉地从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去发展自己的观念,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

  在这个年级中,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较弱,刚到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同学们还不能适应。另一方面,有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能踊跃回答教师的体温,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教学效果不如理想。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

  二、注重研究教材,充分利用现代教具。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用多媒体教学,如:投影、幻灯、漫画、录音等多样形式。通过培养学生学习政治法律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灵活结合相关的法律法规知识,不失时机渗透法制教育,树立学生法制理念,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三、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作为年轻教师,我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科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并经常听取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坛,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四、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 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历史这一门学科,对学生而言,既熟悉又困难,但也容易引发他们的兴趣。在这样的环境下,要教好历史,就要让学生喜爱历史,对历史产生兴趣。及时根据历史知识和经验教训,从法制的角度出发,阐释历史的人治局限性和民主与法治思想的先进性,从而教育学生学会遵纪守法和护法用法。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为此,我采取了一些方法,就是尽量多讲一些历史人物故事,把课堂变成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会”,让他们了解历史,喜欢历史。

  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在期末考时我任教的班级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但是无论成绩的高低,都体现了我在这学期的教学成果。因此,无论怎样辛苦,我都会继续努力,多问,多想,多向前辈学习,争取进步。

  五、不足之处及存在问题

  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不够重视,所以学习大部分是凭兴趣去学,不够精细,高分不多。今后要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着手,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找到更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努力使历史科成绩更进一步的提高

  以上就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由于经验颇浅,许多地方存在不足,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在各位领导老师,前辈的指导下,取得更好成绩。

历史教学工作总结 篇5

  随着新课改的展开和新课程的实施,原来的教育教学理念、方法、范围和过程都发生了具大的变化,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的课堂教学的要求和实施也必然随之发生改变。本文想在这方面就高一年级的历史课堂教学提出一些看法。

  一、新课程的特点:

  新课程的特点可以归纳为八个方面:

  1、课程目标的创新:新课程改变过去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在获得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课程结构的变化:改变过去学科本位,强调课程的综合性、均衡性和选择性;

  3、课程标准的创新:用课程标准取代过去的教学计划和目标;

  4、注重学生体验和知识更新:改变过去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强调注重课本知识的情况,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和现实社会和科技发展的关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精选学生未来发展必备的知识。

  5、课程的实施: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和简单适应,强调学生反思性、创造性实践以构建智能和人生意义的活动。

  6、学习方法的变革:改变过去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关注体验性教学,强调学生主动参与、勤于动手和积极探索,提倡交流和合作的学习,推进信息技术的运用;

  7、课程评价的改变:评价由重结果变为重过程,侧重学生发展,注重教师的成长;

  8、课程管理的创新:改变过去管理过于集中的情况,强调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管理。

  二、应有的了解:

  力求完成好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有三个基本的了解:

  1、新课程下的学生:新课程首先认为学生是课程的主体,应以主动参与、体验、反思、探究和创造位基础进行学习。其次,新课程认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他具有身心发展的规律,具有巨大的潜能,且处在成长和变化的过程中。再次,新课程认为学生是个独特的人,他是具有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特性,学生与学生(不同年级、不同班级和不同个体)之间、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因此,教师实施新课程必须把学生当作有独立性的人看待,并使自己的教育教学适应所教学生的情况、要求和认知的发展规律。

  2、 新课程下的教师:新课程首先认为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也是新课程评价的参与者。其次,新课程认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与合作者,也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第三,新课程认为教师还是新课程的设计者(参与设计),也是自己教学行为的研究者。教师在课程标准下(新课程以课程标准取代原来的教学大纲),可以创造性的开展和改组教材,灵活的选择组织教学的形式。因此,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学思路、知识结构和含量、教学工具的使用水平等)。我们应该积极的去了解以往的上课与新课程要求对照有何不足,然后扬长避短,并按新课程、新理念充实自己、改变自己。

  3、新课程下的课堂和教材:新课程下的课堂具有传递、交往、情感归属、社会适应和个性发展五大功能。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决不是唯一的场所。教材则是学生学习的素材之一,并不是全部。新教材的内容设置、知识结构、评价体系和课程要求与以往有很大的不同。必须重新考虑我们的课程指导思想、教学安排、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

  三、应考虑的基本问题:

  高一历史新课程的课堂教学应考虑的六个具体问题:

  1、 初高中的衔接问题:新课程的编写采用了所谓专题的形式。这应建立在学生掌握通史的基础之上。但初中历史教育的现状决定了众多学生既对初中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不理想,无法成为学习高中历史课程的必要的知识基础;又缺乏必要的学习能力和方法的培养。因此,在进行高中课程教学的时候必须考虑通史知识回忆和能力、方法养成。

  2、 新课程下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问题:新课标在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理念有三:① 新课标要求教学的知识应注重实用性。历史教学主要是为了传授历史知识,但更重要的是为现实服务(学生个人修养的培养和对历史的借鉴);② 教学过程中以学为主,真正做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活动中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好学生自主学习。还要注意将课程内容的实用性与不可回避的高考应试教学的关系处理好;③讲究把教学延伸到课外。课本的知识容量有限,学生的历史学习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完全不够的,很多现实有用的知识课本所及甚少或者根本没有涉及,所以,学生课外自学必不可少,教师一定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提供自学所需用资料的介绍。

  3、 新课程标准下对学生的评价体系的变化问题:新课标下对学生的学业评价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学生学业情况时要求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出勤、作业、学生课外研究学习、上课情况等)与模块考试的成绩结合。这决定了教师在课程组织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学生情况(过程)进行了解和评价必不可缺。

  4、 知识的整体性、系统性问题:因为采用专题的形式编写教材,这一体例对教学不利的方面有以下几点:

  (1)、知识系统不完整,同一阶段不同历史现象的联系不紧密 ;(2)、专题之间的跳跃性大,新知识的学习缺少旧知识的铺垫 ;(3)、专题性的历史内容理论性强,难度加大(4)、各模块教材之间历史知识的重复 ;

  所以,一定要注意专题内知识的完整性问题,同时还要考虑本专题知识与其他专题的联系。

  5、 课时的安排和教学的深度、难度问题。

  6、 高考方案问题: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现在常说高考从高一抓起。课程的难度、讲解的深度以及上课的具体过程受高考方式的影响极大,但目前09年及09年以后的我省高考方案及其细节不明,如何把握?

  7、 硬件条件不足,限制学科教学改革。多媒体教室不够用,校园网又未配备,历史学科丰富的图片、视频、史料等等都无法进入课堂,如何解决?

  8、 教辅资料不匹配,旧、难、繁、偏,并不适合高一学生,怎么办?

  四、解决办法和建议

  1、课时:每周两课时普遍吃紧,导致课时吃紧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教师基于对教学评估的担忧,对教材呈现的所有内容都往深处讲。这既加重了学生的负担,也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进度。教学不可无视课标要求、无视学生实际能力水平。教学一定要控制好深度和宽度,要大胆取舍,确定一个中心抓重点。一课的“中心”实际上是一课的真正重点,而且是能够统率全课、带动一般的张目之纲。如何确定一课的一个中心呢?关键是根据课程标准,依托教材内容,把握一课教材在整个模块中的地位,弄清本课教材的内容构成及相互关系,然后找准本课的一个中心之所在。实验教学反复表明,一节课内,如果教师的教学面面俱到,四处出击,其结果只能是一面不到,处处游击,这样的实例现在仍经常可见。

  2、加强合作,积极开展教学研究。教师作为课程实施的主体,面对严峻的挑战,教师之间应加强合作,积极参与开展集体备课,通过不断的交流获取教学信息与灵感。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讲人进行集体备课。

  3、全理运用教科书,提高课堂效益。从学科能力方面来说,课程标准是最低标准,是课堂教学的最低目标。教材是素材,教学时需要处理和加工,适当补充或降低难度是备课的中心议题。大胆创新,灵活使用教材,才能使新课程改革在前进中少走弯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材处理要:重点讲授多版本教材的交叉处,切实补充教材缺漏处。

  4、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强调问题意识。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必要从教学中好的问题开始,教会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方法。以问题引导学生应成为历史教学的一条基本原则。通过恰时恰点的提出好问题,使学生领悟到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艺术,引导他们更加主动、更有兴趣的学、富有探索的学,培养问题意识,孕育创新精神。

  5、灵活应用多种模式教学。经济专题抽象概念多,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尤其是专题四为新增加内容,旧教材虽有但未列入教学范围。建议可以充分运用教材图片以及多媒体视频等资源开展教学;也可以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自己从网络、书籍及影视资料中去搜索中国近代生活变化的资料,再结合教材理清本课(专题)的线索,总结所要掌握的知识;也可以由教师讲授重点内容后由学生自主提问,教师解答或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也可以由教师创建网络课件,学生分小组协作学习。

  6、练习选择分层次。学生在侧文侧理分科以后,学习的重点和目标发生变化,侧理学生的主要目标是会考,侧文学生的目标则是高考,即使是侧文学生由于选择的科目专业不同或学科学习能力的差异,在练习题的难度上应该也要有所不同,可以设置必做题目和选做题目以适应学生的实际需要。

【关于历史教学工作总结模板集锦五篇】相关文章:

1.关于历史教学工作总结模板集锦10篇

2.历史教学工作总结模板集锦六篇

3.关于历史教学的工作总结

4.关于历史教学工作总结模板六篇

5.关于历史教学工作总结模板10篇

6.关于历史教学工作总结集锦8篇

7.关于历史教学工作总结集锦10篇

8.关于历史教学工作总结模板汇编九篇

上一篇:幼儿园教学园工作总结 下一篇:乡镇工作总结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