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2021-04-11 工作总结

  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在自身的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肯定成绩,得到经验,找出差距,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他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为此要我们写一份总结。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篇1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设置的一门新课程。它的设置反映了加强和改革德育课程的时代要求,也顺应了课程综合化的时代潮流。这门新课从内容到方法都不同于以往的《思想品德》课或《社会》课。为了上好这门课,我年级认真学习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并遵照课标的指引切切实实把每个目标落到实处。现就对这学期《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一、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本课程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定为总目标,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尤其关注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使学生既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指导下学做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

  二、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需要才产生道德。同时,社会常识和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儿时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上课时都特别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为根本。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

  三、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新的教学目标观告诉我们,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等等。这些都是一个具有共生性特点的现代人必须具有的基本观点、基本态度,是他能够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并能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有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真正学会生活、感悟生活。这一学期,按照教学目标有计划的完成了本册书的教学内容,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比较强,通过自学、讨论、交流等形式的教学,学生的认知能力都有所提高。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思品课教学反思

  “激性、明理、导行”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三要素,而激情则是重要因素。因此,思想品德课更要摒弃空洞说教,注重情感教学,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的的各个环节,在愉悦的心情状态中学习、掌握、深化道德认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在教学中,我依据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利用教材中的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课导得巧妙、新颖、有趣,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高涨。

  学习明理是思想品德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我主要通过学习课文、分析归纳,让学生悟出道理,初步形成道德意识,而情感是在认识客观事物中产生的,“知之深,受之初”,因而在学生学文明理过程中,形成道德认识前后,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道德情感。例如精心设计一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并借助假设、联想、想象、对色、角色互换,心理移位等心理体验,把学文与明理,知识上的接受与情感上的认同有机结合起来。学生要将学文明理中形成的道德认识化为具体实践中的道德知为,“辩析导行”十分重要。我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教材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启发性、导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辩析正误,从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

  注重实效情感的评价标准。小学生由于受年龄、家庭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对道德评价标准难免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因此,导行阶段的教学首先借助教材,从理性的角度向学生阐明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和是非标准,但仅有这些理性的标准是不够的,还必须在学生的情感世界里树立起情感的评价标准。通过介绍一些英雄或老一辈革命家等具有高尚道德的人和事,让学生真切感悟到什么叫高尚,什么是自己应该学习的榜样。在指导学生学习英雄人物时,不仅让学生了解英雄人物具备什么样的高尚品质,而且让学生记住英雄人物的主要事迹和一些感人的细节。让学生从活生生的、真实可信的事例中感受英雄的伟大,从而产生热爱英雄人物之情。

  动情用理,辩析导行。我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动情用理导行,让学生心服口服,入耳入脑。例如,有道辩析题:“国产的东西都不如进口的东西好”。学生争论很激烈,最后教师从国产名优产品为国争光,假冒伪劣产品败坏名声,外国的东西并非样样都好,这三个方面激发学生爱国产物品的情感,引导学生澄清思想,统一看法,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良好的思想品德体现于具体的道德实践,在导行训练和实践中,让学生不仅巩固道德的认识,培养道德行为和能力,而且萌生崇高的道德情感。我热情鼓励,积极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产生成功的欢乐情感体验,从而顺利地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篇2

  一转眼,本学期的工作又将结束,通过这学期《品德与社会》的学习,孩子们学会了诚信、帮助,树立了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感受到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对我们居住的地球有了初步的、整体的认识,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

  本学期的《品德与社会》共有五个单元:“诚信是金”、“伸出我们的手”、“我的绿色日记”、“交通连着千万家”和“祖国真大”。每个单元下设有若干活动主题。为了上好这门课,我认真学习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并严格按照品社教学策略,遵照课标的指引切切实实把每个目标落到实处。现就对这学期《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1、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品德与生活课本中,每一个主题单元的内容都是由许许多多的小故事或图片组成,这些故事或图片为我们进行品生课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或依据,但并不是说我们上课就要围绕着这些内容来上,就一定要上课本中出示的内容,把教材内容当作不可改变的“金科玉律”。在课本提供内容的基础上,我们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本地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实际,对教科书中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或补充。

  2、“活动性”是本课程的基本特征之一。课程的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来实现的。通过各种活动创设,在活动中力求让学生真正“活”起来“动”起来,在各种教学活动创设与体验中实现课程目标。教学活动的创设有很多,如欣赏活动、想像活动、游戏活动、表演活动、动手操作活动等,通过活动创设,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认知,在活动中感悟。既动手动脑动口,又寓教于乐,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篇3

  这个学期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的兴趣更加浓厚,学生能对所学的知识有较深的印象,对社会常识、科技知识方面的知识有比较全面深入地了解,对一些常识性的知识掌握得比较好,对一些社会问题也能提出自己的看法。现将这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要求学生上课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学生对所学的知识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在社会课堂上经常有一些学生提出他们非常感兴趣的问题,每当这时候,教师从来不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是围绕这些课堂的生成资源来进行进一步的教学,这样大大调动了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对于社会这一门知识的学习都是非常有效的。

  二、用品德与社会的视眼来给学生做拓展训练,打开了学生的思路,使课本上的知识得到有效的补充。平时上课的时候明确要求学生当堂作好课堂笔记,对于要求掌握的知识划记好,加深印象。

  三、结合教材内容与国家大事精心准备课外阅读资料,并开展相应的活动,通过阅读与活动进一步了解我们这个社会,了解我们民族曾经的灾难与屈辱,让学生通过大量翔实的历史与现实资料直接感受社会,感受历史,让他们对社会中的是与非、善与恶有一个更加感性的认识。如针对于《不能忘记的历史》与学生一起搜集“回看历史振我中华”的演讲资料;在玉树大地震时期,与学生一起收集“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感人故事来阅读,并抒发自己的感想。学生从民族的大灾难中学会了珍惜生命,学会了团结,学会了奉献自己的爱心,感受到了心灵的震撼,感受到了众志成城的力量!社会知识只有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才具有更深的感染力,更深刻的教育意义。

  在教学中还有不足的地方如还可以设计更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给学生展现更大的更丰富的世界;对于个别学习兴趣缺乏的学生可以采取个别辅导的方式及时巩固所学知识,让他逐渐对社会学科产生兴趣;另外学生对于社会知识的复习与巩固还可以进一步加强。

【精选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三篇】相关文章:

1.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工作总结

2.《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3.《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4.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5.品德与社会的工作总结

6.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精选7篇)

7.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精选5篇)

8.《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范文(精选6篇)

9.小学《品德与社会》工作总结(精选5篇)

上一篇:房产公司工作总结 下一篇:综合实践教学工作总结
精选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三篇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2021-04-11 工作总结

  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在自身的某一时期、某一项目或某些工作告一段落或者全部完成后进行回顾检查、分析评价,从而肯定成绩,得到经验,找出差距,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他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为此要我们写一份总结。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篇1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设置的一门新课程。它的设置反映了加强和改革德育课程的时代要求,也顺应了课程综合化的时代潮流。这门新课从内容到方法都不同于以往的《思想品德》课或《社会》课。为了上好这门课,我年级认真学习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并遵照课标的指引切切实实把每个目标落到实处。现就对这学期《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一、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本课程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定为总目标,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尤其关注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使学生既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指导下学做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

  二、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需要才产生道德。同时,社会常识和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儿时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上课时都特别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为根本。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

  三、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新的教学目标观告诉我们,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等等。这些都是一个具有共生性特点的现代人必须具有的基本观点、基本态度,是他能够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并能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有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真正学会生活、感悟生活。这一学期,按照教学目标有计划的完成了本册书的教学内容,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比较强,通过自学、讨论、交流等形式的教学,学生的认知能力都有所提高。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思品课教学反思

  “激性、明理、导行”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三要素,而激情则是重要因素。因此,思想品德课更要摒弃空洞说教,注重情感教学,引导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参与教学的的各个环节,在愉悦的心情状态中学习、掌握、深化道德认识,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行为习惯。在教学中,我依据教学特点和学生实际,利用教材中的激发学生情感的因素,力求把课导得巧妙、新颖、有趣,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情绪不断高涨。

  学习明理是思想品德课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我主要通过学习课文、分析归纳,让学生悟出道理,初步形成道德意识,而情感是在认识客观事物中产生的,“知之深,受之初”,因而在学生学文明理过程中,形成道德认识前后,因势利导地激发学生道德情感。例如精心设计一些富于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并借助假设、联想、想象、对色、角色互换,心理移位等心理体验,把学文与明理,知识上的接受与情感上的认同有机结合起来。学生要将学文明理中形成的道德认识化为具体实践中的道德知为,“辩析导行”十分重要。我根据学生认知水平和教材重难点,有的放矢地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性、启发性、导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辩析正误,从中提高道德判断能力。

  注重实效情感的评价标准。小学生由于受年龄、家庭和周围环境的影响,对道德评价标准难免存在片面性和局限性。因此,导行阶段的教学首先借助教材,从理性的角度向学生阐明社会主义的道德观念、道德行为和是非标准,但仅有这些理性的标准是不够的,还必须在学生的情感世界里树立起情感的评价标准。通过介绍一些英雄或老一辈革命家等具有高尚道德的人和事,让学生真切感悟到什么叫高尚,什么是自己应该学习的榜样。在指导学生学习英雄人物时,不仅让学生了解英雄人物具备什么样的高尚品质,而且让学生记住英雄人物的主要事迹和一些感人的细节。让学生从活生生的、真实可信的事例中感受英雄的伟大,从而产生热爱英雄人物之情。

  动情用理,辩析导行。我根据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动情用理导行,让学生心服口服,入耳入脑。例如,有道辩析题:“国产的东西都不如进口的东西好”。学生争论很激烈,最后教师从国产名优产品为国争光,假冒伪劣产品败坏名声,外国的东西并非样样都好,这三个方面激发学生爱国产物品的情感,引导学生澄清思想,统一看法,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良好的思想品德体现于具体的道德实践,在导行训练和实践中,让学生不仅巩固道德的认识,培养道德行为和能力,而且萌生崇高的道德情感。我热情鼓励,积极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让学生产生成功的欢乐情感体验,从而顺利地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篇2

  一转眼,本学期的工作又将结束,通过这学期《品德与社会》的学习,孩子们学会了诚信、帮助,树立了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感,感受到交通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对我们居住的地球有了初步的、整体的认识,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

  本学期的《品德与社会》共有五个单元:“诚信是金”、“伸出我们的手”、“我的绿色日记”、“交通连着千万家”和“祖国真大”。每个单元下设有若干活动主题。为了上好这门课,我认真学习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并严格按照品社教学策略,遵照课标的指引切切实实把每个目标落到实处。现就对这学期《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

  1、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品德与生活课本中,每一个主题单元的内容都是由许许多多的小故事或图片组成,这些故事或图片为我们进行品生课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或依据,但并不是说我们上课就要围绕着这些内容来上,就一定要上课本中出示的内容,把教材内容当作不可改变的“金科玉律”。在课本提供内容的基础上,我们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本地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实际,对教科书中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或补充。

  2、“活动性”是本课程的基本特征之一。课程的目标主要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来实现的。通过各种活动创设,在活动中力求让学生真正“活”起来“动”起来,在各种教学活动创设与体验中实现课程目标。教学活动的创设有很多,如欣赏活动、想像活动、游戏活动、表演活动、动手操作活动等,通过活动创设,让学生在活动中观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认知,在活动中感悟。既动手动脑动口,又寓教于乐,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

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篇3

  这个学期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的兴趣更加浓厚,学生能对所学的知识有较深的印象,对社会常识、科技知识方面的知识有比较全面深入地了解,对一些常识性的知识掌握得比较好,对一些社会问题也能提出自己的看法。现将这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要求学生上课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学生对所学的知识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在社会课堂上经常有一些学生提出他们非常感兴趣的问题,每当这时候,教师从来不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是围绕这些课堂的生成资源来进行进一步的教学,这样大大调动了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对于社会这一门知识的学习都是非常有效的。

  二、用品德与社会的视眼来给学生做拓展训练,打开了学生的思路,使课本上的知识得到有效的补充。平时上课的时候明确要求学生当堂作好课堂笔记,对于要求掌握的知识划记好,加深印象。

  三、结合教材内容与国家大事精心准备课外阅读资料,并开展相应的活动,通过阅读与活动进一步了解我们这个社会,了解我们民族曾经的灾难与屈辱,让学生通过大量翔实的历史与现实资料直接感受社会,感受历史,让他们对社会中的是与非、善与恶有一个更加感性的认识。如针对于《不能忘记的历史》与学生一起搜集“回看历史振我中华”的演讲资料;在玉树大地震时期,与学生一起收集“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感人故事来阅读,并抒发自己的感想。学生从民族的大灾难中学会了珍惜生命,学会了团结,学会了奉献自己的爱心,感受到了心灵的震撼,感受到了众志成城的力量!社会知识只有与社会生活相联系,才具有更深的感染力,更深刻的教育意义。

  在教学中还有不足的地方如还可以设计更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给学生展现更大的更丰富的世界;对于个别学习兴趣缺乏的学生可以采取个别辅导的方式及时巩固所学知识,让他逐渐对社会学科产生兴趣;另外学生对于社会知识的复习与巩固还可以进一步加强。

【精选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三篇】相关文章:

1.品德与社会教学的工作总结

2.《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3.《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4.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5.品德与社会的工作总结

6.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精选7篇)

7.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精选5篇)

8.《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范文(精选6篇)

9.小学《品德与社会》工作总结(精选5篇)

上一篇:房产公司工作总结 下一篇:综合实践教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