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测工作计划

2022-08-31 工作计划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我们的工作同时也在不断更新迭代中,写一份计划,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准备吧!拟起计划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监测工作计划10篇,欢迎大家分享。

监测工作计划 篇1

  一、指导思想

  以《食品安全法》为依据,以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目标,以大中型餐饮单位及高风险食品品种为重点,建立机制,强化配合,努力提高餐具消毒监督监测及食品风险评估预警水平。

  二、任务和目标

  (一)全面实施餐具消毒效果监测。城区各类学校、托幼机构(100人以上)食堂、15桌以上餐馆餐具消毒效果监测覆盖率达100%;15桌以下餐馆集中消毒餐具消毒效果监测覆盖率达100%。

  (二)全面开展餐饮消费环节重点食品抽检。城区大中型餐饮单位制作的凉(卤)菜、生食海鲜、鲜榨果汁等高风险食品监测覆盖率达100%。

  三、实施步骤

  (一)组织部署阶段(9月30日前)。研究制定计划,组织安排部署,细化相关措施,筹集人力和基本设备。

  (二)具体实施阶段(10月8日-10月31日)。按照职责分工,具体组织实施。

  1.餐饮消毒效果监测。

  (1)学校及托幼机构食堂、15桌以上餐馆:每季度开展1次抽检,每次每单位采“餐盘、碗、筷(或勺)、砧板”样品各1份,监测指标为:大肠菌群、致病菌。

  (2)集中消毒餐具:15桌以下餐馆每季开展1次不低于50个单位的抽检,每次每单位采“碗、筷、勺、杯”各1份,监测指标为:大肠菌群、致病菌。

  2、重点食品监测。

  对有凉菜制作的聚餐单位每季开展凉(卤)、生食海鲜、鲜榨果汁的抽检,抽样数量根据制作的品种抽取。

  3、责任分工。

  整个监测采样工作由执法大队牵头负责,大型餐饮单位由局食品科协助。

  (三)总结评估阶段(11月1-30日)。

  责任部门对照计划,认真开展总结,拟定总结评估报告上报。

  四、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认识。要充分认识到开展监测,是切实防范食物中毒等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发生,保障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有效措施,是加强食品安全预警、提升主动服务能力的基础。各相关单位(科室)一定要站在服从大局、创先争优的高度,切实克服人力、技术、设备等种种困难,积极组织落实相关措施,确保监测工作切实推进。各餐饮单位要站在提高食品安全质量,减少食品安全风险的高度,增强监测的主动性,积极配合搞好相关工作。

  (二)强化组织领导。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决定成立监测工作领导小组,由局分管副局长任组长,执法大队队长、食品科科长任副组长,执法大队及局食品科有关人员为成员,负责整个监测工作的组织领导。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主任,负责具体相关实施工作。执法大队及食品科也要成立专班或指定相关人员负责该项工作,并于8月31日前制定详细的监测工作计划(进度表)报局领导小组备查,以确保各项监测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加强协同配合。执法大队和局相关科室要加强协同协作,执法大队牵头负责监测的进度计划和组织实施,并负责整个监测结果的依法应用;局食品科做好监测实施的配合工作;局办公室要做好监测工作的社会宣传及监测经费的保障落实;其它科室也要积极做好有关配合。确保监测工作顺利实施。

  检测不合格单位由执法大队按照相关法规程序组织进一步调查和处理。对数次监测不合格单位要予以曝光或降低量化分级监管等级处理。

  (四)确保监测实效。一是注重监测质量。要严格监测程序,加强质量控制管理,确保检测数据真实有效;二是严格依法监测。严格按照监测程序,实行监督检查和监测相结合,确保依法监测;三是加强宣传。要充分发挥网络、电视等媒介作用,采取公告等形式,对监测不合格单位予以曝光,营造监测工作氛围,提高监测效率。

监测工作计划 篇2

  7月4日,县环境监测站召开20xx年上半年工作总结会,同时安排部署下半年工作。监测站全体参加了会议。

  会上,县环境监测站站长张艳兰对照全站工作职责,对上半年工作做了总结,并对下半年工作要点进行了部署安排,强调下步工作中要进一步提高环境监测服务水平。

  一是按时按质完成了常规监测任务。编制各季度的金乡县出境地表水、地下水、区域环境噪声和环境空气监测报告,整个常规监测工作做到了定点准确、操作规范、数据可靠、上报及时,获取有效数据1420个。

  二是不断强化企业监管性监测。紧紧围绕全县环境保护工作的重点任务,结合污染减排工作,按照《济宁市重点企业监管实施方案》对霄云煤矿、济宁市金桥煤矿,污水处理厂每旬一次监督监测,及时报出有效数据;对5套在线系统进行了比对监测,获监测数据96个;配合相关科室完成污染源应急监测分析工作,共获有效数据156个;配合局环保手续整治和安全隐患排查活动,对涉及企业进行了采样分样,共获得有效数据81个;在检测机构的配合下,完成建设项目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监测72家。

  三是提升环境监测标准化水平。为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县环境监测站严格按照标准化建设要求,加大投入力度,加快能力建设,实验室环境、仪器设备配置、人员素质、现代化办公等方面有了较快发展,顺利通过了县级(三级)监测站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为提高监测技术水平,积极派送专业技术人员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各类培训班。

  会议同时明确了下半年工作重点:一是继续加强监测人员的业务培养和思想素质教育,提高监测站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业务水平,更好的为环境管理服务;二是增加硬件的投入,淘汰一批过时和老化的监测仪器,购进一批先进仪器,为环境监测提供一个好的硬件环境;三是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提高监测报告的科学性、准确性、及时性。

监测工作计划 篇3

  根据龙农(20xx)59号文件通知,为加强我市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经研究制定市20xx年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工作计划。

  一、任务分工

  (一)市农业局内部分工

  1.市农业局监管中心负责牵头组织实施,协调沟通。

  2.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心负责制定抽检计划、完成食安办下达的任务和蔬菜、水果、茶叶等样品的监测。

  3.市农业执法机构负责对不合格农产品的处理;市农技站、经作站、植保站等对不合格样品生产基地及时开展技术指导和培训。

  (二)各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心任务

  1.按计划要求做好蔬菜农药残留的快速检测,并将相关检测数据按月汇总后,于每月25日上报市农业局监管中心。

  2.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各乡镇(街道)负责对监测过程中发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及时上报市农业局监管中心并进行跟踪,及时指导生产,消除安全隐患。

  二、蔬菜、水果农药残留监测时间和数量

  1.监测时间:每天监测

  2.监测数量:各乡镇(街道)以当地农贸市场、蔬菜生产基地、专业户为重点,全市每年监测共10000批次,各乡镇监测批次任务见附件1

  3.监测品种:见附件2

  三、检测费用

  各乡镇监管中心所使用的酶试剂、显色剂、底物由农业局统一购买。每检测一个样品补贴1元采样费,经费在任务完成后凭借检测单统一到农业局领取。

  四、联系方式

  各乡镇监管中心按照本通知要求,将负责人的姓名、职务、电话认真填写后,于6月20日前以电子邮件的方式报市农业局监管中心

监测工作计划 篇4

  20xx年,我站质量管理工作将严格按照《实验室认可准则》(CNAS-CL01、CL010、CL009)、《实验室资质认定准则》和《20xx年江苏省省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要点》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扎实开展各项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措施活动,强化日常监督,努力实现质量管理的全领域、全过程覆盖;从加强人员培训、期间核查、量值溯源等方面入手,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提高工作质量,确保监测数据和报告的准确、可靠,为“三个说得清”提供更好技术支撑。

  一、加强业务培训,努力提高监测人员的质量意识和业务技能

  人员的质量意识和业务素质是做好质量管理工作的关键,针对我站部分人员质量意识不强、业务素质不高的问题,大力开展各类质量与技术培训:一是学习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方法标准,重点是近两年来国家新颁布的规范和标准,组织不少于15次集中培训,对培训的效果进行测试和评估;二是继续加强对认可(认证)准则和本站体系文件的学习,特别是实验室资质认定准则的学习,使监测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程序化,学习形式主要是室级培训和自学;三是采取外培和内培相结合的办法对大型仪器分析人员进行操作培训,外送有机分析、元素分析人员参加ICP/MS、GC/MS等培训,外请专家上门对连续流动分析人员进行培训;四是与安捷伦公司、市疾控中心等单位联合举办色谱、光谱技术应用讲座,借此平台学习先进的分析技术、切磋交流工作体会和经验、通过与盐城理化检验同行的交流来促进我站大型仪器分析水平的提高;五是从实际需求出发、积极参加上级单位和认可、认证管理机构组织的各类质量与技术培训。

  二、按照“持续改进”的原则继续组织对本站体系文件的修订和完善

  一是针对我站实验室内务管理存在问题,制定“实验室内务管理程序”;二是为加强仪器管理和期间核查,修订“设备管理程序”等;三是对原子吸收、原子荧光等分析原始记录进行EXCELL格式的修订,提高数据报送效率,制定空气采样器流量检准作业指导书和记录;四是修订受控文件目录,及时补充新实施的标准规范;五是对其它质量和技术记录进行适时修订和补充,保证信息记录的及时性、完整性和可追溯性。加强对记录的使用和归档的管理,特别要加强受控质量记录格式的完善和使用。

  三、进一步加强自动监测质量控制工作

  依据《XX省水质自动监测站管理办法(试行)》(XXX号)和《XX省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质量保证实施细则》(XXX号)和即将出台的《全国重点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技术规定》、《全国重点城市水质自动监测技术规定》等文件,加强对本市水质自动站和大气自动站的检查,积极参加省中心组织的标样考核。

  1、参加全省空气自动站标气考核,考核项目为:SO2、NO;

  2、参加全省水质自动站标样考核,考核项目为:高锰酸盐指数、氨氮。

监测工作计划 篇5

  为及时发现输入性脊灰野病毒,脊灰疫苗衍生病毒(以下简称VDPV)及其循环采取措施防止病毒传播,保持无脊灰状态,并将此项工作作为评价免疫工作质量的一个考核指标,特制定本计划。

  一 监测目的

  1. 及时发现输入性脊灰野病毒,脊灰疫苗衍生病毒(以下简称VDPV)及其循环采取措施防止病毒传播,保持无脊灰状态。

  2.评价免疫工作质量,发现薄弱环节。

  二 监测病例定义及分类

  AFP病例:所有1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髓灰质炎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

  AFP病例不是一个单一的疾病种类,而是以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为主要特征的一组征候群。常见的AFP病例包括以下疾病:

  (1)脊髓灰质炎;

  (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

  (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

  (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

  (5)神经根炎;

  (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

  (7)单神经炎;

  (8)神经丛炎;

  (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

  (10)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

  (11)急性多发性肌炎;

  (12)肉毒中毒;

  (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

  (14)短暂性肢体麻痹。

  高危AFP病例

  年龄小于5岁、接种OPV次数少于3次或服苗史不详、未采或未采集到合格粪便标本、临床怀疑为脊髓灰质炎的AFP病例。

  病毒学分类标准

  AFP病例分类基本参照WHO推荐的病毒学分类标准。对脊灰疫苗病毒阳性的AFP病例,要求省级专家诊断小组综合国家脊灰实验室的检测结果、流行病学和临床等资料进行诊断,对符合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病例进行单独分类。

  脊灰确诊病例:凡脊灰野病毒检测阳性的AFP病例为脊灰确诊病例。

  脊灰排除病例: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

  (1)凡是采集到合格粪便标本,脊灰野病毒和疫苗病毒检测都阴性的AFP病例;

  (2)脊灰疫苗病毒检测阳性的AFP病例,经省级专家诊断小组审查,排除脊灰诊断的病例;

  (3)采集到不合格粪便标本,脊灰疫苗病毒检测阴性/或无粪便标本,无论60天随访时有无残留麻痹/或死亡、失访,经省级专家诊断小组审查,排除脊灰诊断的病例。

  脊灰临床符合病例:无标本或无合格标本,脊灰野病毒和疫苗病毒检测阴性,无论60天随访时有无残留麻痹/或死亡、失访,经省级专家诊断小组审查,不能排除脊灰诊断的病例。

  三 监测内容

  1.AFP病例报告

  (1)各村卫生室和乡卫生机构人员发现AFP病例后,在6小时内以最快的方式报告到县疾控中心和县卫生局。

  (2) 报告内容包括:发病地点、家长姓名、患者姓名、性别、出生日期、麻痹日期、临床初步诊断等。

  (3) 乡卫生机构应建立AFP病例专报记录本,登记接到报告时间、报告人、报告单位、报告内容、记录人等内容。

  2.AFP的主动监测

  (1)乡卫生机构应每10天对辖区内AFP主动监测并填写主动监测记录。

  (2) 开展主动监测时,监测人员应到监测医院的门诊和病房、病案室等,查阅门诊日志、出入院记录或病案,并与医务人员交谈,主动搜索AFP病例,并记录监测结果。如发现漏报的AFP病例,应按要求开展调查和报告。

  3.个案调查

  发现AFP病例立即报告县疾控中心,由县疾控中心开展疑似病例个案调查,乡卫生机构协助调查。便标本由乡卫生机构负责采集,两份便标本采集完后于次日送达县疾控中心。

  4. AFP病例随访

  在麻痹发生60天后,要对所报告的AFP病例进行随访。

  随访时要填写“AFP病例麻痹随访表” ,随访表填写完成后要及时(麻痹75天内)上报县级疾控中心。

  在病例首次进行个案调查时没有明确临床诊断的病例,力求在随访时能够得出明确诊断,以补充个案资料。

  5.AFP病例标本的采集

  标本的采集要求是:对所有AFP病例应采集双份大便标本在麻痹出现后14天内采集;两份标本采集时间至少间隔24小时;每份标本重量≥5克(约为成人的大拇指末节大小)。乡卫生机构标本采集后要在次日送达县级疾控中心,标本应冷藏运送,在送达时带冰且包装完整。标本的运送要符合国家对标本运送的有关要求。标本标签登记要清楚。

  四 指标要求

  1. 15岁以下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达到1/10万以上。

  2. AFP病例监测报告及时率达80%以上。

  3. AFP病例报告后48小时内调查率达到80%以上。

  4. AFP病例双份合格便标本采集率达到80%以上。

  5. AFP病例便标本7天内送达及时率达到80%以上。

  6. 未采集合格便标本及分离到脊灰病毒的AFP病例麻痹75天内随访及时率达到80%以上。

  为加强AFP病例未漏报,监测人员应到监测医院的门诊和病房查阅门诊日志、出入院记录或病案,并与医务人员交谈,主动搜索AFP病例,并记录监测结果。如发现漏报的AFP病例,应按要求开展调查和报告。

监测工作计划 篇6

  为全面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依法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提高我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实现农产品质量检测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特制定本计划。

  一、监测目的:通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工作,使我区农产品生产监测目的者和经营者的安全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消费安全得到保障。全区蔬菜农药残留超标率控制在8%。

  二、监测方式:全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采取定期例行监测、监督抽查监测方式和风险监测相结合的监测方式。在例行监测中发现重大安全隐患的农产品及初级加工农产品采取监督抽查的方式跟踪监测。凡是监测点拒绝抽检的视为不合格。

  三、例行监测

  1、监测对象:蔬菜。

  2、监测地点:全区按设立6个蔬菜生产基地、1个农产品市场、3个超市。

  3、监测品种:番茄、辣椒、茄子、黄瓜、甘蓝、白菜、小白菜、青菜、芹菜、花椰菜、菜豆、豇豆、菜心和空心菜等蔬菜。可根据季节适当调整监测蔬菜品种。监测品种兼顾绿叶菜类、白菜类、豆类和茄果类蔬菜。

  4、抽样数量:自检例行监测共1500个样。

  5、抽样时间:20xx年1月-20xx年12月。详见抽样计划表。

  6、抽样方法:

  检测前,严格按照抽样操作规程进行抽样。抽样人员应事先准备好抽样单、抽样袋、标签等抽样用具,并保证这些用具整洁、干燥,不会对样品造成污染。抽样过程不应受雨水、灰尘等污染。

  大棚蔬菜以每个大棚为一个抽样单元;露地菜每10亩为一个抽样单元,不足10亩的以每种植户的同一品种的蔬菜为一个抽样单元。在抽样单元内按对角线法、梅花点法、蛇形法等方法随机采集样品,每个抽样单元内抽样点不少于5个,每个抽样点1m2左右,随机抽取该范围内的蔬菜作为检测样品,每个样品抽取量不少于1.5kg,白菜、冬瓜、西瓜等大果形瓜菜不少于2个。

  抽样人要与联络员共同确认样品的真实性和代表性,抽样完成后,要认真填写抽样单,由抽样人员和经手人共同签字确认。抽样人员要及时将样品送回检测室,在运输过程中要避免样品受到污染和变质。

  7、检测项目和判定依据: 用农药快速检测法,检测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农药残留情况,判定标准:NY/T448-20xx.抑制率≥70%时农药残留超标。此时样本要有2次以上重复检测,检测结果阳性应在 80%以上。

  四、监督抽查:

  1、节假期间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重点做好“五一”、“十一”、元旦与春节的抽检工作。

  2、重大活动期间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具体时间和任务按上级要求。

  3、跟踪监督抽查。 对例行监测结果认真分析,查找原因,及时报送情况,做好落实整改措施。

监测工作计划 篇7

  为加强死因监测工作的开展,结合本中心的实际情况,现制定20xx年死因监测工作计划。

  一、 目的

  通过收集、利用居民死亡的相关基本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居民与慢性病相关的死亡水平、死亡原因的变化趋势及规律。及时发现诊断不明的、可能死于传染病的病例,及早采取措施控制疫情,为传染病和新发传染病监测和预警提供基线数据。

  二、 主要指标

  1、《居民死亡推断书》填写的`准确率大于95%。

  《居民死亡推断书》填写无缺项、漏项、无逻辑错误、字迹清楚,不明原因死亡病例有调查记录。

  2、有专职技术人员依据《居民死亡推断书》确定根本死亡原因。

  3、死亡病例无漏报,报告及时率100%.

  4、建立健全相关工作制度。

  制定并严格实施相关工作制度,确保死亡病例监测工作的质量。

  ⑴例会及人员培训制度;半年举办一次工作例会,分析、评价、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同事开展相关人员的常规业务及岗前培训。

  ⑵资料和档案管理制度;确定专人负责原始资料和卡片等的管理工作。

  ⑶资料的录入上报制度;按规定的时限完成《居民死亡推断书》的录入、上报工作。

  5、人员培训情况

  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死因监测工作接受培训率达100,培训内容主要为《居民死亡推断书》的正确填写及死因监测的相关知识。网络直报人员应经过上级业务部门的培训并合格。

监测工作计划 篇8

  (一) 做好向荣村地下流体综合观测台水位、水温、气象三要素的分钟、整点、日、月、年资料的处理和监测资料的汇编归档工作。

  (二) 做好xx区政府二个数字强震台的实时监测与震例资料的存储与归档工作。

  (三) 做好金盘地震观测台监测数据的收集与震例资料的存储归档工作。

  (四) 做好海口演丰地震观测台gnss和强震观测资料的处理、分析和归档工作。

  (五) 做好各监测台站和数据接收中心仪器设备的维护、维修工作,保证地震监测预报第一手资料的连续、可靠、准确及时。

  (六) 编写年度地震趋势会商报告。

  (七) 做好地震异常现象分析判定和震情会商工作,及时反馈和通报震情信息。

  (八) 做好地震观测资料的参评工作。

  (九) 配合局机关完成其他工作。

  (一)保持质量体系文件的持续有效运行,对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质量记录进行完善转版,此项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面广、内容多,需要组织一定的人员在4个月内完成,迎接20xx年7月前实验室资质认定复评审。

  (二)在现有检测项目的基础上拓展检验能力范围,我站20xx年将重点开展粮食中部分有害毒素和有机磷农药的检测项目。

  (三)力争按照国家级监测站标准扩建实验场地,将我站实验场地面积达到国家要求1200平方米,该项工作不仅为我站扩展检测项目奠定了基础,而且大大改善了实验室操作环境,保证了通风效果,有效的减少了化学气体对身体的危害。

  (四)加强同相关部门协作,强化对社会样品的服务意识,力争在市场检测方面有所突破。

  (五)强化技术人员培训,规范管理,提高我站执行力。建设一支业务素质强且富有活力的员工队伍是我站追求的一个长期目标。

  (六)在去年的基础上通过各种公益形式加强对粮油质量安全宣传,提高群众的粮油安全意识.

监测工作计划 篇9

  为加强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管理,给广大患者提供一个安全的就医条件,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卫生部《消毒管理技术规范》20xx年版的规定,结合我县本年度工作实际,制定消毒监测工作计划。

  一、监测对象

  1、城区医疗机构:县人民医院、中心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 院、计划生育指导站。

  2、十九个乡镇及办事处的医疗机构。

  3、辖区内的村级卫生室226。

  二、监测项目、频次及监测依据

  (一)监测依据

  1、《传染病防治法》、《消毒管理办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2、GB15982━1995、GB 9671━1996、GB18466━20xx及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20xx年版。

  (二)监测内容与项目

  1、室内空气(手术室、监护室、烧伤病房、层流病房、产房与母婴同室病房、治疗室、换药室、侯诊室等);监测项目:细菌总数、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

  2、使用中消毒液(产房与母婴同室、注射室、门诊、病房、检验科与血库、口腔科);监测项目:有效成份含量、污染菌量、金黄色葡萄球菌、霉菌。

  3、医护人员手(手术室、监护室、产房与母婴同室、注射室、治疗室、检验科、供应室无菌区等);监测项目:细菌总数、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

  4、物体表面(产房与母婴同室、传染病房与门诊、检验室、监护室、治疗室、换药室、手术室等);监测项目:细菌总数、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

  5、灭菌物品;监测项目:无菌试验。

  6、托幼机构的消毒监测

  辖区内13所托幼机构

  监测范围和内容:

  (1)空气:检验项目:做菌落总数

  每个幼儿园选大中小班各一个,监测教室样品一份。

  玩具:检验项目:做致病菌

  每个幼儿园选大中小班各一个,监测玩具样品一份。

  餐具:检验项目:做大肠杆菌

  (三)监测频次:对县级的医疗机构每年监测2次;对乡镇级的医疗机构及村卫生室每年监测1次,托幼机构每年监测1次。

  三、监测时间

  四月中旬及十月中旬各开展1-2次计划完成采集样品670份。

  对十三所托幼机构在四月中旬同时开展监测,全年监测1次。监测内容:空气(教室 、宿舍)物体表面。

  四、工作要求

  工作人员严格按规范做好样品采集,记录完整,保存规范,返回及时将样品及送检单送交检验科以被检验,工作时间严禁喝酒,严禁以工作名义办私事,违者按有关规定给予处理。

监测工作计划 篇10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促进条例》,推进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全面提升学生的健康素质,实施素质教育,特制定本工作计划。

  一、 建立学校学生体质健康监测领导小组

  组长:xxx

  副组长:xxx、xxx、xxx

  组员:xxx、xxx、xxx

  二、 部门工作职责

  1、 校长室:组织协调

  2、 体育组:计划安排

  3、 总务处:场地安排,必要器材准备

  4、 教务处:监测时课务调整安排

  5、 政教处:环境宣传,纪律维护

  6、 体育组:受测学生必要的知识技能指导,受测现场组织安排

  7、 医务处:必要器材、药品准备,受测学生档案规整

  三、 监测对象与要求

  初中各年级学生。

  四、 时间安排

  1、9月中下旬,完成测试学生选择,并进行针对性指导。完成相关教师培训。

  2、10月,完成场地、器材准备,接受上级检查验收与到校开展监测。

  3、11月上旬,完成现场监测,输录监测数据并复合准确。

  4、xx月中旬,上报监测数据。

  5、xx月上旬,完成监测总结。

  五、各部门准备工作及要求

  1、总务处、医务室、体育组做好器材与药品准备:

  电子体重器1只并校准,秒表4只并校准,汞柱血压器,视力灯箱,电子肺活量器,站、坐姿身高测量器,所有设备器材都要校准。素质检测器材准备,必要的运动外伤药和急救药品准备。

  2、总务处、医务室、体育组要做好各场地安排:

  (1)、体质检查场地要部分男女分设,按医生咨询、外科、内科、视力、体测五部分配置,其中内科与体测室必须男女单设,并设立指示牌与各功能室标牌。

  (2)、素质测试在操场进行,由方子贤负责按要求准备各检测场地划分,医务处设现场救护室确保安全。

  3、级部学生选择与组织:

  (1)、做好学生选择分组工作。

  (2)、指导学生填好健康检测卡。

  4、检测知识宣传与学生积极性调动:

  (1)、体育老师要利用体育课告知学生素质检测测试的内容、要求与方法,并对受测试学生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特别要告知现场测试时的服装要求,让学生作好充分准备。

  (2)班主任要给学生讲明检测的目的与意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真实发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有效。为保证测试的准确,现场检测时将有一定比例的复检,请大家重视。

  5、政教处除作好健康检测重要性宣传外,重点做好现场检测时全校环境文化氛围布置与各场地的卫生工作。

  六、现场检测安排

  1、时间安排:上午进行体质检测,下午进行素质检测。

  2、分组安排:以年龄段分男、女生两大组同时进行。学生自带健康检测卡有序进场,由班主任和级部指定老师带队,分成30人一小组分项检测。

  3、素质检测安排:凡身体素质检测合格的学生必须参加运动素质的检测,由体育组协助按各年龄段实际接受检测的学生分成20人一小组分项进行检测。

  请各部门通力配合,团结协作,高质量完成上级交给我们学校的光荣任务。

【监测工作计划】相关文章:

死因监测工作计划09-21

监测工作计划(精选13篇)05-19

国民体质监测工作计划10-01

2018年死因监测工作计划11-19

关于监测工作计划(通用15篇)05-19

医疗机构消毒监测工作计划11-29

监测工作总结01-17

小康监测报告01-17

初中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工作计划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