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2021-01-01 调查报告

  转眼难忘的社会实践生活就已结束了,想必你学习了很多新技巧,这也意味着,又要准备开始写实践报告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实践报告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1

  根据全国妇联XX年发布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的xx%,占全国儿童的21.88%。全国农村流动儿童达28xx万,两者之和约占全国儿童总数的三分之一。主要集中在四川、河南、安徽、广东、湖南等省份。四川、河南的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大,占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比例最高,分别达到11.34%和10.3%。从留守儿童占农村儿童比例来看,重庆、四川、安徽、江苏、江西和湖南等省份已超过50%,而湖北、广西、广东、贵州的农村留守儿童比例也已超过40%。可见除中西部地区外,留守儿童也分布于广东、江苏等东部发达省份。根据妇联《报告》,虽然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入学率在96%以上,但是近半数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一起生活——近1/3的留守儿童与祖父母一起居住,10.0%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人一起居住,3.3%的农村留守儿童单独居住。

  基于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我们社团总会为了调研留守儿童相关问题,前期由覃桂东团长等同学来到覃排社区考察调研场地。

  一、明确调研目的:

  关爱留守儿童,提高自身认识,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社会和谐。

  二、考察调研背景

  1、文化技术素质较低,劳动力素质低,科技应用推广不足,造血功能差,是造成覃排社区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全居居民文化水平较低。

  2、经济结构单一,覃排社区的产业结构以种养业为主,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玉米,经济作物以糖蔗、葡萄、百香果种植为主,缺乏特色产品和名优产品。

  3、因病(因残)致贫,覃排社区属于边远山区,工作条件、医疗条件、卫生条件等生活条件较差,各疾病发生较高。

  4、因学致贫,现在学生上学费用较高,特别是大学学费,因此使有大部分学生的家庭致贫。

  三、调研时间

  XX年x月19日—x月25日

  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

  通过和覃排初中蓝老师的谈话中得知,覃排社区的儿童中95%的儿童为留守儿童。很多父母长期没有和子女在一起,部分留守儿童在生存发展中面临着突出问题。

  一是留守儿童生活问题。由于没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顾,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很大损害。

  二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父母在外打工,一些留守儿童农活、家务活增多,学习成绩下降,有些还由于厌学等原因逃学辍学。

  三是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由于亲情缺失,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

  四是留守儿童道德行为问题。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道德约束,一些留守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出现行为偏差,留守儿童违法违纪案件呈现上升趋势。

  五是留守儿童安全问题。据全国妇联对12省市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显示,部分留守儿童因父母不在身边,经常受到同学、邻居的欺负。一些地方还出现了留守女童的恶性案件。

  覃排社区外出打工主要原因:

  1、文化技术素质较低,劳动力素质低,科技应用推广不足,造血功能差,是造成覃排社区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全居居民文化水平较低。

  2、经济结构单一,覃排社区的产业结构以种养业为主,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玉米,经济作物以糖蔗、葡萄、百香果种植为主,缺乏特色产品和名优产品。

  3、因病(因残)致贫,覃排社区属于边远山区,工作条件、医疗条件、卫生条件等生活条件较差,各疾病发生较高。

  4、因学致贫,现在学生上学费用较高,特别是大学学费,因此使有大部分学生的家庭致贫。

  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

  XX年x月22日,调研组在覃排社区第一书记黄书记的带领下,来到瓦窑庄,为留守儿童进行安全课的宣讲。

  通过对瓦窑庄覃书记的采访得知,瓦窑庄是一个由清水河环绕的村落,由于上学需要通过摆渡,然而很多儿童未到达能够掌握摆渡的年龄,而村庄里的教学条件也不能满足适龄学生,庄内只有一个教学点,教学点只有16个学生,而且由于年龄相差较大,而且数量较少,学校采取复式教学的方法,16个学生开一个班,而3到6年级的学生则寄宿学校,一周只能周末回家。

  因此家庭教育亲情缺失、学校教育安全缺失和社会教育空白,使得各种"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出现。

  (一)亲情的缺失是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

  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缺少孩子成长过程中必要的关爱,留守儿童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孤儿”。这种感情的欠缺影响到他们对外界的认识,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父母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的变化,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

  (二)监护人的溺爱或放纵加重了留守儿童的问题

  原父母的监护责任除了向家庭一方转移外,还呈现出监护责任向祖辈转移,由孩子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监护,这是一种隔代监护。隔代监护的监护人大部分对留守孩子过分溺爱、迁就、百依百顺、百般呵护,生怕不能在儿女面前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所以过分的要求一般都能得到满足,并且有时还要替孩子所造成的过错承担责任。另外,由于受到中国传统习惯的影响,隔代亲成为了教育的障碍,老年人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管理上弊端较多。监护人的过度溺爱或放纵在无形中助长了留守儿童在心理等各方面的不良发展。

  (三)学校的教育忽视了留守儿童群体的特殊性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和国家政策上的倾斜,导致城市和乡村的发展极度不平衡,教育上也是如此。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以后,严重的负债率导致了农村学校连教师的基本工资都不能保证,而且政策性补贴及福利费全靠学校自己解决。教育资金的严重缺乏使得农村学校教师结构出现不合理的现象,农村基础教育师资薄弱。教师大多身兼数职,专职行政人员比较少,基本没有专门的心理教师、生活指导教师,所以只能实行大众化教育,不能给“留守儿童”更悉心的关怀。“留守儿童”由于家庭的缺陷大多在学校表现不积极,性格孤僻成绩较差,很难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一个更需要特殊关怀的群体却也正是学校和老师放逐的对象。

  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上班务工,在广大农村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中父母双方或单方外出打工、经商交由祖辈或亲属监护的未成年人。留守儿童是近几年我国研究者广泛关注和研究的对象。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也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爱和呵护,以至于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也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针对留守儿童种种问题,我们特成立“辋川镇闫河小学留守儿童研究小组”,在上级主管部门及学校领导的大力帮助下,在各位教师和家长的通力支持下,在全体学生的积极配合下,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留守儿童问题不断地尝试和探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具备了结题条件。现将我们的研究情况做一总结,报告如下。

  一、当地留守儿童现状

  辋川镇闫河小学(教学点)地处蓝田县城南十公里处,距国道G40西商高速辋川站出口300米,涵盖接收相邻4个行政村适龄儿童,学校下设2个教学班(一、二年级),在校学生总人数32名,其中留守儿童13名(7男6女),占学校总人数41%。这些留守儿童中,有特殊的几位,包括1名残疾儿童(小儿麻痹症症患者),3名单亲儿童和1名母亲残疾儿童。由于当地主要依靠种植白皮松为经济来源,壮年劳动力流失相对较少,对比其他山区来说留守儿童数量,占比都不算特别严重,而且经济问题也不算突出。

  留守儿童绝大部分寄养在爷爷、奶奶或亲戚家,其中“隔代监护”居多,占92%,托亲属监护的8%。在对临时监护人的调查中,我们发现90%的老一辈爷爷奶奶都是文盲或者半文盲,基本上不能完成学生作业的辅导工作,所以导致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1、委托人监护人职责不明,能力欠佳。

  委托监护人多数由祖辈或亲属代理,然而这些爷爷奶奶根本不明确自己的职责,对留守儿童的照顾往往停留在单一的“衣食住行”上,对思想道德教育和学习辅导方面基本难以顾及,力不从心。对学生要不过分溺爱,任其放纵自由,要不简单粗暴,严格管控监督,无形中给儿童造成很大的伤害,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2、家庭关爱少,亲情缺失。

  调查显示,90%的父母在外忙于工作,每年仅回来一次,而且时间较短,平时的电话等联系也很少,70%的留守儿童觉得电话里边和父母不知道说什么,更有25%的留守儿童坦言时间长了,甚至都想不起父母的样貌,40%的留守儿童认为父母可能不想要自己了。种种迹象表明,情感的缺失对儿童的成长抹上了重重的阴影。

  3、学习自觉性,积极性普遍较差,成绩也不是很理想。

  由于委托监护人的原因,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往往不思进取,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动作,开小差时有发生,家庭作业常常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成绩不够理想。

  4、人格、性格差异明显。

  根据平时的交谈,观察和调查研究:

  70%的留守儿童性格内向、孤僻,不善言谈,很少与人交往,孤独、离群、自我封闭。

  50%的留守儿童有不良习惯。如不自觉的啃咬手指、撕书角、抠橡皮等。

  70%个人卫生情况不好,不讲究卫生;

  80%不懂礼貌,骂人说脏话;

  60%不爱或不会做家务;

  个别学生甚至出现偷别人东西,惹事,打架等恶劣事件。

  5、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力量未能有效结合。

  关于留守儿童的管理和教育方面,没有一个权威的主导部门,学校,家庭和社会缺少有效地沟通、交流和整合,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帮助方面没能抓住“重点”,切中“要害”,甚至有的“流于形式”,重在“走秀”,犹如“隔靴搔痒”、“望梅止渴”,那么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就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

  三、实践中采取的措施

  针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和手段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摸清底子,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进行个案跟踪研究。学校对全校留守儿童的身体状况、学业成绩、父母情况和监护人情况进行调查摸底,逐一进行登记造册,建立反映其进步与不足的成长记录档案并实行动态跟踪,及时归档,分类管理,信息共通的工作程序。树立班主任是关心留守儿童第一责任人的观念,提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加强管理,强化管理意识。

  通过调查统计,建立了《闫河小学留守儿童花名册》,对本校13名留守儿童的个人信息,家庭情况等进行全面详细记录。

  (2)整体规划,“三个三”校内关爱活动。

  充分发挥学校主课堂、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创造性地总结出“三知、三多,三沟通”的校内关爱工程,“三知”就是每个老师都要知道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委托监护人的基本情况,留守儿童父母的基本情况。“三多”就是多与留守儿童谈心交流,掌握他们的学习、思想和生活状况;多组织充满人情味的集体活动;多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三沟通”定期与留守儿童,委托监护人,留守儿童家长沟通。

  (3)师生联手,实行留守儿童教育帮扶三优先。

  一是学习上优先帮助和辅导。落实到班主任,科任教师,手拉手小伙伴连心工程;二是生活上优先关心照顾。学校对留守儿童实行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三是在活动上优先安排和指导。学校读留守儿童的集体活动特别重视,希望通过各类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4)采取多种措施弥补亲情,心理辅导。

  设立“留守儿童之家”“心理辅导室”,并有专人负责管理操作,定期举行活动,开展专题心理辅导。联合蓝田县统计局相关领导干部,对留守儿童实行“一对一帮扶”政策,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重视和关爱。

  四、取得的`成绩

  1、留守儿童各方面成长明显。

  自实施以来,留守儿童在道德、行为、学习等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不良性格明显好转,渐渐地愿意与人交往,变得开朗起来。生活自理能力增强,愿意帮助家人做家务。理解父母在外工作的不易,明白家人,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关爱。

  2、家长及委托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管理教育的能力不断加强。

  通过家访、座谈会和讲座,让家长及委托监护人进一步了解留守儿童情况,并不断地提高自身教育管理理念和能力。

  3、课题组成员的教研能力有所提升。

  课题组成员在调查研究中,自觉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开展研究活动,遇到问题积极探讨交流,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相互延伸,拓展,使自己得到了锻炼。

  五、对于留守儿童的突出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需要学校、家庭及各种社会群体共同努力,从政策、法律、文化、教育、管理等各个层面着手,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一)政府方面

  政府有责任为留守儿童创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有关部门应当积极采取措施,制定和实施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计划与方案。要加快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家庭附近就业的机会,从而缩短农民工回家的周期。同时针对目前农村学校普遍的经费不足、人员流失、教学设施差的现状,要加大对农村社区的教育投入,真正重视起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

  1、明确责任主体,促进政府各部门协调合作。

  近年来,留守儿童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政府各部门也能尽其所能参与到帮助和关爱留守儿童的队伍中来,然而,至今谁要对留守儿童问题负主要责任依旧模糊不清,所以,尽快确立一个最有优势负责此工作的主体才是迫切之求。有一个专门机构对留守儿童工作进行主体的负责,有利于更好的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和关系,也有利于形成工作的长效机制,以前单纯靠妇联,共青团,关工委等部门不太实际,难度较大。建议成立由党委,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组织部,宣传部,文明办,教育厅,公安厅,司法厅,民政厅,妇联,共青团,关工委等多部门组成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问题。将留守儿童工作列入各政府绩效考核目标,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分层落实”,同时广泛发动社会力量,与他们“手拉手”“结对子”,形成留守儿童为中心,以学校为主体,以村镇为重点的横向道边,纵向到底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网络,切实为留守儿童献爱心,办实事。

  2、加大倾斜力度,进一步推动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建设。

  由于农村特殊的地理环境因素,大部分留守儿童的住处离学校较远,走读会给学生安全,学校管理和家庭负担带来负面影响。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就很好地解除了诸多问题的困扰。一是通过学校的规范化管理,有助于这些缺少父母管教的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二是给路途较远的留守儿童提供就近入学的保障,并减少留守儿童在家或上放学途中安全事故的发生。三是实行寄宿制建设,进一步缩小了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的差距,有助于实现城乡小学教育的均衡发展。实践证明,寄宿制学校是目前解决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3、完善政策法规,确保留守儿童监护,权益及救助保障落实到位。

  一直以来,政府及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的关注都体现着自身学习,生活层面,却忽视了法律制度的完善对保护留守儿童合法权益,为其营造健康成长环境的重要性。实际上,留守儿童是一个涉及劳工,三农,用工监护制度及户籍制度等方面的综合性问题。特别是监护制度的不完善,造成很多纠纷和隐患。必须强化父母作为法定监护人的法律责任。

  (二)学校方面

  首先提高心理辅导教师素质。心理健康辅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需要从事这项工作的教师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理论。因此,必须努力提高心理辅导教师素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而且学校应定期与与父母交流沟通,了解其生活和思想状况,全面掌握孩子的情况,共同探讨促进其健康成长的方法。

  不断完善规范制度,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创设良好条件。

  农村寄宿制学校作为直接面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单位,可以优先对留守儿童在思想上给予更多的关心,学习上给予更多的辅导,生活上给予更多的照顾。具体可以建立以下几项规章制度。

  (1)建立委托监护制度。家长或代理监护人要与学校签订教育管理责任书,保障适龄儿童完成义务教育。

  (2)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准确记载家长,代理监护人的联系地址,联系方式和儿童日常学习品行等情况,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3)建立亲情交流制度。开展“亲情通道”,让留守儿童通过电话,短信或者网络等途径定期或不定期的保持联系。

  (4)建立安全保障制度。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

  (5)建立心理辅导制度。学校配备心理辅导室和相应教师,推广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6)建立结对帮扶制度。动员机关单位。社会团体及个人,或者非留守儿童家长,开展帮扶结对活动。

  (7)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在家长和学校之间建立广泛而经常性的联系,坚持校访和家访相结合,关注学生,了解学生

  (8)建立身心健康锻炼制度。学校应经常性的组织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

  (三)家庭方面

  父母应该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对在家孩子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加以关心、教育和指导,例如多打电话给孩子及监护人、老师等,并向其询问孩子的基本情况。要注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也可通过讲述打工的经历,使孩子理解尊重父母,形成正确的生活观。

  加强校外支持,健全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机制。针对农村教育资源薄弱,留守儿童家长或监护人教育观念落后,缺乏科学有效的教育意识和方法,各级妇联,关工委要借助牵头家庭教育工作以及“五老”队伍等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农村家庭教育指导站,家长学校,校外教育辅导站,“留守儿童之家”等作用,广泛开展“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家教实践活动,通过开设爷爷奶奶培训课,临时托管亲属培训班,举办家庭教育知识讲座,让家长及监护人懂得教育孩子的方法,优化养育和监护行为。要充分利用节假日,农忙等家长回乡的有利时机,由村提供场所,学校提供教师,遵循就近教育原则,组织和早开返乡家长会,因地制宜的开展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引导留守儿童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子观,掌握科学的家教知识和方法,切实承担起家庭教育的责任。

  (四)社会群体方面

  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开展综合扶助留守儿童的项目工作。如设立爱心电话;资助和扶持对贫困人口的文化教育、健康教育、心理教育。增加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关注。组织各种会议、研讨,在媒体上广泛宣传,并争取获得社会各方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支持。

  总之,加强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党和政府、社会各界及学校的通力配合,共同参与。坚持以学校为主导,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机制,搭好教育平台,是留守儿童得到全社会的关心和呵护,让他们健康快乐的自由成长。

  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3

  调查时间:

  xx年7月16日-xx年8月5日

  调查对象:

  贵州省平坝县城关镇平坝三中学校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以及关联对象

  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访谈、当地参考数据

  社会实践调查经过

  一、“留守儿童”现状

  全县在中小学就读的“留守儿童”共8839人,占全县中小学生数(人)的14.9%。其中,在中学就读的2663人,占全县中小学学生数(人)得12.96%;在小学就读的6176人,占全县小学学生数(人)的15.95%【2】。留守儿童托付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管的占90%;托付亲朋好友照顾的占10%,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身心收展尤其是人品、心理成长方面存在的问题正日益凸显,亟待引起全社会的密切关注和有关方面的高度重瞅。

  1、留守儿童占在读未成年人中的比例颇高。随着经济的快速收展,受国家大形势影响,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不再是主要,村民的瞅线更多的朝向外面。因此,在平坝三中读书的同学中抽样调查了50名同学中有21名是留守儿童,占42%。也就是说100名中将近42名,留守儿童占有相当高的比例。“隔代监护”即由(外)祖父母监护的有13人,占61.90%。

  2、留守儿童的总体学习成绩偏低,学习环境偏差。

  根据9年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在0~60分的同学在留守儿童中占28.95%,60~75分占留守儿童中21.19%,即在中等以下的留守儿童占其总体的54.14%。由于学校教育设施的简陋,师资力量的不足,以及师生沟通平常,教师教育方式的不适应,使得我们在对留守儿童中收现28.14%的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自己解决或根本不理会。

  3、留守儿童心理

  普遍欠良好。当问到:“愿意和老师说心里话吗?

  ”这类问题时,据统计回答两个以上是“否”的留守儿童占38.45%,还有很多小孩心理过迟成熟,很多同学在回答为什么会填如此愿望(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时,被问及到为什么不想当科学家、老师诸类问题时,都回答家里不好不现实,相当部分对自己没有信心,觉得自己一事无成,没拥艿得人称道的地方,甚至少数同学在被调查问到“被人欺负时怎么办?”时回答“忍气吞声”,还有65.23%都以为生活现状很苦恼。

  4、留守儿童自我约束力较弱。

  由于监护的不得力,以及孩子自我约束力不强,心理意识、行为作风得不到及时的、无效的纠正,以致在学习、纪律、意识形态上都存在着偏差,通过对其监护人和邻居的访谈中,很多留守儿童在家里不听监护人教导,在学校也经常纪律违规,经常打架斗殴,甚至还入现了偷盗等一系列问题。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1.关于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2.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

3.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4.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5.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

6.关于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范文

7.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的调查报告

8.有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

上一篇:财务会计社会调查报告 下一篇:初中英语口语学习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2021-01-01 调查报告

  转眼难忘的社会实践生活就已结束了,想必你学习了很多新技巧,这也意味着,又要准备开始写实践报告了。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写好实践报告而烦恼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1

  根据全国妇联XX年发布的《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全国有农村留守儿童6102.55万,占农村儿童的xx%,占全国儿童的21.88%。全国农村流动儿童达28xx万,两者之和约占全国儿童总数的三分之一。主要集中在四川、河南、安徽、广东、湖南等省份。四川、河南的农村留守儿童规模大,占全国农村留守儿童比例最高,分别达到11.34%和10.3%。从留守儿童占农村儿童比例来看,重庆、四川、安徽、江苏、江西和湖南等省份已超过50%,而湖北、广西、广东、贵州的农村留守儿童比例也已超过40%。可见除中西部地区外,留守儿童也分布于广东、江苏等东部发达省份。根据妇联《报告》,虽然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入学率在96%以上,但是近半数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一起生活——近1/3的留守儿童与祖父母一起居住,10.0%的留守儿童与其他人一起居住,3.3%的农村留守儿童单独居住。

  基于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我们社团总会为了调研留守儿童相关问题,前期由覃桂东团长等同学来到覃排社区考察调研场地。

  一、明确调研目的:

  关爱留守儿童,提高自身认识,增强社会责任感,促进社会和谐。

  二、考察调研背景

  1、文化技术素质较低,劳动力素质低,科技应用推广不足,造血功能差,是造成覃排社区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全居居民文化水平较低。

  2、经济结构单一,覃排社区的产业结构以种养业为主,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玉米,经济作物以糖蔗、葡萄、百香果种植为主,缺乏特色产品和名优产品。

  3、因病(因残)致贫,覃排社区属于边远山区,工作条件、医疗条件、卫生条件等生活条件较差,各疾病发生较高。

  4、因学致贫,现在学生上学费用较高,特别是大学学费,因此使有大部分学生的家庭致贫。

  三、调研时间

  XX年x月19日—x月25日

  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

  通过和覃排初中蓝老师的谈话中得知,覃排社区的儿童中95%的儿童为留守儿童。很多父母长期没有和子女在一起,部分留守儿童在生存发展中面临着突出问题。

  一是留守儿童生活问题。由于没有父母很好的生活照顾,部分留守儿童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很大损害。

  二是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父母在外打工,一些留守儿童农活、家务活增多,学习成绩下降,有些还由于厌学等原因逃学辍学。

  三是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由于亲情缺失,儿童缺少情感和心理关怀,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与外界不愿意接触或接触太少,一些留守儿童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等个性特征,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

  四是留守儿童道德行为问题。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缺乏道德约束,一些留守儿童没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道德品行,出现行为偏差,留守儿童违法违纪案件呈现上升趋势。

  五是留守儿童安全问题。据全国妇联对12省市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显示,部分留守儿童因父母不在身边,经常受到同学、邻居的欺负。一些地方还出现了留守女童的恶性案件。

  覃排社区外出打工主要原因:

  1、文化技术素质较低,劳动力素质低,科技应用推广不足,造血功能差,是造成覃排社区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全居居民文化水平较低。

  2、经济结构单一,覃排社区的产业结构以种养业为主,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玉米,经济作物以糖蔗、葡萄、百香果种植为主,缺乏特色产品和名优产品。

  3、因病(因残)致贫,覃排社区属于边远山区,工作条件、医疗条件、卫生条件等生活条件较差,各疾病发生较高。

  4、因学致贫,现在学生上学费用较高,特别是大学学费,因此使有大部分学生的家庭致贫。

  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

  XX年x月22日,调研组在覃排社区第一书记黄书记的带领下,来到瓦窑庄,为留守儿童进行安全课的宣讲。

  通过对瓦窑庄覃书记的采访得知,瓦窑庄是一个由清水河环绕的村落,由于上学需要通过摆渡,然而很多儿童未到达能够掌握摆渡的年龄,而村庄里的教学条件也不能满足适龄学生,庄内只有一个教学点,教学点只有16个学生,而且由于年龄相差较大,而且数量较少,学校采取复式教学的方法,16个学生开一个班,而3到6年级的学生则寄宿学校,一周只能周末回家。

  因此家庭教育亲情缺失、学校教育安全缺失和社会教育空白,使得各种"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出现。

  (一)亲情的缺失是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

  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缺少孩子成长过程中必要的关爱,留守儿童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孤儿”。这种感情的欠缺影响到他们对外界的认识,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父母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的变化,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

  (二)监护人的溺爱或放纵加重了留守儿童的问题

  原父母的监护责任除了向家庭一方转移外,还呈现出监护责任向祖辈转移,由孩子的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监护,这是一种隔代监护。隔代监护的监护人大部分对留守孩子过分溺爱、迁就、百依百顺、百般呵护,生怕不能在儿女面前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所以过分的要求一般都能得到满足,并且有时还要替孩子所造成的过错承担责任。另外,由于受到中国传统习惯的影响,隔代亲成为了教育的障碍,老年人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管理上弊端较多。监护人的过度溺爱或放纵在无形中助长了留守儿童在心理等各方面的不良发展。

  (三)学校的教育忽视了留守儿童群体的特殊性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长期存在和国家政策上的倾斜,导致城市和乡村的发展极度不平衡,教育上也是如此。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以后,严重的负债率导致了农村学校连教师的基本工资都不能保证,而且政策性补贴及福利费全靠学校自己解决。教育资金的严重缺乏使得农村学校教师结构出现不合理的现象,农村基础教育师资薄弱。教师大多身兼数职,专职行政人员比较少,基本没有专门的心理教师、生活指导教师,所以只能实行大众化教育,不能给“留守儿童”更悉心的关怀。“留守儿童”由于家庭的缺陷大多在学校表现不积极,性格孤僻成绩较差,很难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一个更需要特殊关怀的群体却也正是学校和老师放逐的对象。

  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2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上班务工,在广大农村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中父母双方或单方外出打工、经商交由祖辈或亲属监护的未成年人。留守儿童是近几年我国研究者广泛关注和研究的对象。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也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爱和呵护,以至于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也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针对留守儿童种种问题,我们特成立“辋川镇闫河小学留守儿童研究小组”,在上级主管部门及学校领导的大力帮助下,在各位教师和家长的通力支持下,在全体学生的积极配合下,我们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留守儿童问题不断地尝试和探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具备了结题条件。现将我们的研究情况做一总结,报告如下。

  一、当地留守儿童现状

  辋川镇闫河小学(教学点)地处蓝田县城南十公里处,距国道G40西商高速辋川站出口300米,涵盖接收相邻4个行政村适龄儿童,学校下设2个教学班(一、二年级),在校学生总人数32名,其中留守儿童13名(7男6女),占学校总人数41%。这些留守儿童中,有特殊的几位,包括1名残疾儿童(小儿麻痹症症患者),3名单亲儿童和1名母亲残疾儿童。由于当地主要依靠种植白皮松为经济来源,壮年劳动力流失相对较少,对比其他山区来说留守儿童数量,占比都不算特别严重,而且经济问题也不算突出。

  留守儿童绝大部分寄养在爷爷、奶奶或亲戚家,其中“隔代监护”居多,占92%,托亲属监护的8%。在对临时监护人的调查中,我们发现90%的老一辈爷爷奶奶都是文盲或者半文盲,基本上不能完成学生作业的辅导工作,所以导致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二、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1、委托人监护人职责不明,能力欠佳。

  委托监护人多数由祖辈或亲属代理,然而这些爷爷奶奶根本不明确自己的职责,对留守儿童的照顾往往停留在单一的“衣食住行”上,对思想道德教育和学习辅导方面基本难以顾及,力不从心。对学生要不过分溺爱,任其放纵自由,要不简单粗暴,严格管控监督,无形中给儿童造成很大的伤害,不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

  2、家庭关爱少,亲情缺失。

  调查显示,90%的父母在外忙于工作,每年仅回来一次,而且时间较短,平时的电话等联系也很少,70%的留守儿童觉得电话里边和父母不知道说什么,更有25%的留守儿童坦言时间长了,甚至都想不起父母的样貌,40%的留守儿童认为父母可能不想要自己了。种种迹象表明,情感的缺失对儿童的成长抹上了重重的阴影。

  3、学习自觉性,积极性普遍较差,成绩也不是很理想。

  由于委托监护人的原因,留守儿童在学习上往往不思进取,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做小动作,开小差时有发生,家庭作业常常不能按时完成,学习成绩不够理想。

  4、人格、性格差异明显。

  根据平时的交谈,观察和调查研究:

  70%的留守儿童性格内向、孤僻,不善言谈,很少与人交往,孤独、离群、自我封闭。

  50%的留守儿童有不良习惯。如不自觉的啃咬手指、撕书角、抠橡皮等。

  70%个人卫生情况不好,不讲究卫生;

  80%不懂礼貌,骂人说脏话;

  60%不爱或不会做家务;

  个别学生甚至出现偷别人东西,惹事,打架等恶劣事件。

  5、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力量未能有效结合。

  关于留守儿童的管理和教育方面,没有一个权威的主导部门,学校,家庭和社会缺少有效地沟通、交流和整合,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帮助方面没能抓住“重点”,切中“要害”,甚至有的“流于形式”,重在“走秀”,犹如“隔靴搔痒”、“望梅止渴”,那么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就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

  三、实践中采取的措施

  针对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在本课题研究过程中采用的方法和手段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摸清底子,建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进行个案跟踪研究。学校对全校留守儿童的身体状况、学业成绩、父母情况和监护人情况进行调查摸底,逐一进行登记造册,建立反映其进步与不足的成长记录档案并实行动态跟踪,及时归档,分类管理,信息共通的工作程序。树立班主任是关心留守儿童第一责任人的观念,提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加强管理,强化管理意识。

  通过调查统计,建立了《闫河小学留守儿童花名册》,对本校13名留守儿童的个人信息,家庭情况等进行全面详细记录。

  (2)整体规划,“三个三”校内关爱活动。

  充分发挥学校主课堂、主阵地、主渠道的作用,创造性地总结出“三知、三多,三沟通”的校内关爱工程,“三知”就是每个老师都要知道留守儿童基本情况,委托监护人的基本情况,留守儿童父母的基本情况。“三多”就是多与留守儿童谈心交流,掌握他们的学习、思想和生活状况;多组织充满人情味的集体活动;多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三沟通”定期与留守儿童,委托监护人,留守儿童家长沟通。

  (3)师生联手,实行留守儿童教育帮扶三优先。

  一是学习上优先帮助和辅导。落实到班主任,科任教师,手拉手小伙伴连心工程;二是生活上优先关心照顾。学校对留守儿童实行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学生开心,家长放心。三是在活动上优先安排和指导。学校读留守儿童的集体活动特别重视,希望通过各类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

  (4)采取多种措施弥补亲情,心理辅导。

  设立“留守儿童之家”“心理辅导室”,并有专人负责管理操作,定期举行活动,开展专题心理辅导。联合蓝田县统计局相关领导干部,对留守儿童实行“一对一帮扶”政策,让他们感受到来自社会的重视和关爱。

  四、取得的`成绩

  1、留守儿童各方面成长明显。

  自实施以来,留守儿童在道德、行为、学习等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不良性格明显好转,渐渐地愿意与人交往,变得开朗起来。生活自理能力增强,愿意帮助家人做家务。理解父母在外工作的不易,明白家人,老师和同学对自己的关爱。

  2、家长及委托监护人对留守儿童管理教育的能力不断加强。

  通过家访、座谈会和讲座,让家长及委托监护人进一步了解留守儿童情况,并不断地提高自身教育管理理念和能力。

  3、课题组成员的教研能力有所提升。

  课题组成员在调查研究中,自觉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开展研究活动,遇到问题积极探讨交流,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相互延伸,拓展,使自己得到了锻炼。

  五、对于留守儿童的突出问题,我们提出如下对策和建议:

  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需要学校、家庭及各种社会群体共同努力,从政策、法律、文化、教育、管理等各个层面着手,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一)政府方面

  政府有责任为留守儿童创造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有关部门应当积极采取措施,制定和实施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计划与方案。要加快完善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家庭附近就业的机会,从而缩短农民工回家的周期。同时针对目前农村学校普遍的经费不足、人员流失、教学设施差的现状,要加大对农村社区的教育投入,真正重视起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

  1、明确责任主体,促进政府各部门协调合作。

  近年来,留守儿童问题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政府各部门也能尽其所能参与到帮助和关爱留守儿童的队伍中来,然而,至今谁要对留守儿童问题负主要责任依旧模糊不清,所以,尽快确立一个最有优势负责此工作的主体才是迫切之求。有一个专门机构对留守儿童工作进行主体的负责,有利于更好的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和关系,也有利于形成工作的长效机制,以前单纯靠妇联,共青团,关工委等部门不太实际,难度较大。建议成立由党委,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组织部,宣传部,文明办,教育厅,公安厅,司法厅,民政厅,妇联,共青团,关工委等多部门组成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问题。将留守儿童工作列入各政府绩效考核目标,实行“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分层落实”,同时广泛发动社会力量,与他们“手拉手”“结对子”,形成留守儿童为中心,以学校为主体,以村镇为重点的横向道边,纵向到底的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网络,切实为留守儿童献爱心,办实事。

  2、加大倾斜力度,进一步推动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建设。

  由于农村特殊的地理环境因素,大部分留守儿童的住处离学校较远,走读会给学生安全,学校管理和家庭负担带来负面影响。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就很好地解除了诸多问题的困扰。一是通过学校的规范化管理,有助于这些缺少父母管教的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使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二是给路途较远的留守儿童提供就近入学的保障,并减少留守儿童在家或上放学途中安全事故的发生。三是实行寄宿制建设,进一步缩小了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的差距,有助于实现城乡小学教育的均衡发展。实践证明,寄宿制学校是目前解决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

  3、完善政策法规,确保留守儿童监护,权益及救助保障落实到位。

  一直以来,政府及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的关注都体现着自身学习,生活层面,却忽视了法律制度的完善对保护留守儿童合法权益,为其营造健康成长环境的重要性。实际上,留守儿童是一个涉及劳工,三农,用工监护制度及户籍制度等方面的综合性问题。特别是监护制度的不完善,造成很多纠纷和隐患。必须强化父母作为法定监护人的法律责任。

  (二)学校方面

  首先提高心理辅导教师素质。心理健康辅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需要从事这项工作的教师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理论。因此,必须努力提高心理辅导教师素质,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教师队伍。而且学校应定期与与父母交流沟通,了解其生活和思想状况,全面掌握孩子的情况,共同探讨促进其健康成长的方法。

  不断完善规范制度,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创设良好条件。

  农村寄宿制学校作为直接面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单位,可以优先对留守儿童在思想上给予更多的关心,学习上给予更多的辅导,生活上给予更多的照顾。具体可以建立以下几项规章制度。

  (1)建立委托监护制度。家长或代理监护人要与学校签订教育管理责任书,保障适龄儿童完成义务教育。

  (2)建立档案管理制度。准确记载家长,代理监护人的联系地址,联系方式和儿童日常学习品行等情况,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

  (3)建立亲情交流制度。开展“亲情通道”,让留守儿童通过电话,短信或者网络等途径定期或不定期的保持联系。

  (4)建立安全保障制度。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

  (5)建立心理辅导制度。学校配备心理辅导室和相应教师,推广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6)建立结对帮扶制度。动员机关单位。社会团体及个人,或者非留守儿童家长,开展帮扶结对活动。

  (7)建立家校联系制度。在家长和学校之间建立广泛而经常性的联系,坚持校访和家访相结合,关注学生,了解学生

  (8)建立身心健康锻炼制度。学校应经常性的组织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

  (三)家庭方面

  父母应该利用多种方式和途径对在家孩子的学习、生活各个方面加以关心、教育和指导,例如多打电话给孩子及监护人、老师等,并向其询问孩子的基本情况。要注重与子女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也可通过讲述打工的经历,使孩子理解尊重父母,形成正确的生活观。

  加强校外支持,健全科学有效的家庭教育机制。针对农村教育资源薄弱,留守儿童家长或监护人教育观念落后,缺乏科学有效的教育意识和方法,各级妇联,关工委要借助牵头家庭教育工作以及“五老”队伍等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农村家庭教育指导站,家长学校,校外教育辅导站,“留守儿童之家”等作用,广泛开展“争做合格家长,培养合格人才”家教实践活动,通过开设爷爷奶奶培训课,临时托管亲属培训班,举办家庭教育知识讲座,让家长及监护人懂得教育孩子的方法,优化养育和监护行为。要充分利用节假日,农忙等家长回乡的有利时机,由村提供场所,学校提供教师,遵循就近教育原则,组织和早开返乡家长会,因地制宜的开展家庭教育宣传实践活动,引导留守儿童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子观,掌握科学的家教知识和方法,切实承担起家庭教育的责任。

  (四)社会群体方面

  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开展综合扶助留守儿童的项目工作。如设立爱心电话;资助和扶持对贫困人口的文化教育、健康教育、心理教育。增加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关注。组织各种会议、研讨,在媒体上广泛宣传,并争取获得社会各方对留守儿童的关心和支持。

  总之,加强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而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党和政府、社会各界及学校的通力配合,共同参与。坚持以学校为主导,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机制,搭好教育平台,是留守儿童得到全社会的关心和呵护,让他们健康快乐的自由成长。

  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3

  调查时间:

  xx年7月16日-xx年8月5日

  调查对象:

  贵州省平坝县城关镇平坝三中学校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以及关联对象

  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访谈、当地参考数据

  社会实践调查经过

  一、“留守儿童”现状

  全县在中小学就读的“留守儿童”共8839人,占全县中小学生数(人)的14.9%。其中,在中学就读的2663人,占全县中小学学生数(人)得12.96%;在小学就读的6176人,占全县小学学生数(人)的15.95%【2】。留守儿童托付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管的占90%;托付亲朋好友照顾的占10%,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身心收展尤其是人品、心理成长方面存在的问题正日益凸显,亟待引起全社会的密切关注和有关方面的高度重瞅。

  1、留守儿童占在读未成年人中的比例颇高。随着经济的快速收展,受国家大形势影响,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不再是主要,村民的瞅线更多的朝向外面。因此,在平坝三中读书的同学中抽样调查了50名同学中有21名是留守儿童,占42%。也就是说100名中将近42名,留守儿童占有相当高的比例。“隔代监护”即由(外)祖父母监护的有13人,占61.90%。

  2、留守儿童的总体学习成绩偏低,学习环境偏差。

  根据9年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在0~60分的同学在留守儿童中占28.95%,60~75分占留守儿童中21.19%,即在中等以下的留守儿童占其总体的54.14%。由于学校教育设施的简陋,师资力量的不足,以及师生沟通平常,教师教育方式的不适应,使得我们在对留守儿童中收现28.14%的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自己解决或根本不理会。

  3、留守儿童心理

  普遍欠良好。当问到:“愿意和老师说心里话吗?

  ”这类问题时,据统计回答两个以上是“否”的留守儿童占38.45%,还有很多小孩心理过迟成熟,很多同学在回答为什么会填如此愿望(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时,被问及到为什么不想当科学家、老师诸类问题时,都回答家里不好不现实,相当部分对自己没有信心,觉得自己一事无成,没拥艿得人称道的地方,甚至少数同学在被调查问到“被人欺负时怎么办?”时回答“忍气吞声”,还有65.23%都以为生活现状很苦恼。

  4、留守儿童自我约束力较弱。

  由于监护的不得力,以及孩子自我约束力不强,心理意识、行为作风得不到及时的、无效的纠正,以致在学习、纪律、意识形态上都存在着偏差,通过对其监护人和邻居的访谈中,很多留守儿童在家里不听监护人教导,在学校也经常纪律违规,经常打架斗殴,甚至还入现了偷盗等一系列问题。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1.关于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2.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

3.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4.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5.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查报告

6.关于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范文

7.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的调查报告

8.有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的调查报告

上一篇:财务会计社会调查报告 下一篇:初中英语口语学习状况的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