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调查报告

2020-10-08 调查报告

  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生调查报告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生调查报告 篇1

  我国大学扩招后,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式近3年来连遭打击,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毕业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此次调查范围覆盖华南师范大学17个院系,包括师范与非师范专业在校的本科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580份,实际547份,回收率为94.3%。调查文件采用单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和主观题三种方式来回答问题。问题涉及毕业生就业期望、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择业与就业的影响因素等方面,旨在对毕业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为高校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依据。

  一、调查结果呈现出几个问题:

  一、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认识,就业期望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

  (1)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

  毕业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41.76%、28.57%、27.84%。调查显示,在面得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

  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27.84%,有过四分之一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毕业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等因素。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与弊何在?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忧虑的是它反映出毕业生心理素质方面的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毕业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望趋于非风险化。这种现象还可以从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评价中看出,见图1所示。22.92%的同学对就业前景持有不容乐观的评价,这里除了客观实在的因素影响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因素问题。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必要的。

  (2)就业取向: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

  调查结果表明(见图2):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66.54%。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再学习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这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3)职业价值:结合专业特色,务实肯干

  作为师范院校的学生在选择就业岗位上,更多的是趋向于学校或科研机构、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调查结果见图3)。

  二、影响学生择业就业的因素突出。

  (1)多数学生对职业价值标准上,把工资福利待遇、实现自我价值作为重点考虑。两项占的比例分别为36.62%、26%,具体情况调查结果见图4。

  这与学生实际就业时考虑的因素一致,即把薪金与个人价值和能力的体现作为重点考虑因素。调查显示,学生的就业除了受薪酬的影响外,人生价值观中个人因素也很突出。但是,学生在进行人生选择时较多考虑个人因素,较少考虑社会需要,即使在追求自我实现时也折射出主要强调的是自我而非社会的需要。对于这现象的利弊值得我们研究与思考。

  (2)在就业过程中,有44%的学生认为经验及实践能力为最重要的因素。而学历、毕业院校或专业、应聘技巧则各占10.48%、10.34%、12.69%。这可能与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的要求有关。

  三、多数学生对就业素质的评价都有比较明确的认识,明确自身的优势与劣势。

  (1)多数学生的优势为理论基础、师范技能。

  (2)有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实践能力、竞争与风险意识处于劣势状态,它们分别达到了33.07%和30.69%;在学生认为自己最缺乏的素质方面中,创新能力、实践*作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被纳入了前三项选择,结果见图7。其总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知识更新迅速,知识越来越深,越来越广,职业素质越来越综合;另方面学校教育滞后,教育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使大学毕业生就业时普遍有压力感和不适应感,对自己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缺乏自信。再一方面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还没形成;在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说得多却做得少,培养的覆盖范围也相对狭小,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培养的环境。除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外,如何提高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将成为高校就业指导的两大课题。

  四、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与学生的需求处于不平衡状态。

  (1)有过半数的学生反映:不太满意学生就业的指导工作(见图5)。

  (2)学生希望学校在毕业生就业成才方面着重给予哪些指导和帮助时,

  学生们有48.96%选择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而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和注重社交能力指导也占据一定的分量(详见图6)。从国家政策和从现实需要上出发,学生需要从就业观念向创业观念转变。在调查中,学生认为培养自主创业精神是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的关键(占34.21%);而加强高校就业指导与其他因素也占很大的份量(详见图7)。针对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基本上还是局限于信息发布、政策宣传、技巧培训、协议办理等服务性工作。调研建议,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覆盖大学教育全过程。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仍然主要面对毕业班,但此时他们大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就业指导工作亟待从毕业班向低年级学生辐射,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具体来说,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该涵盖专业知识技能导航,如学习方法指导、新思想新观念介绍、个人完善知识结构帮助等;健康成才导航,通过实施结对服务、心理指南、交流讨论,对毕业生在就业求知和个人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困扰排忧解惑;法律导航,普及法律知识,加强法治意识、引导诚信意识。

  从调查所反映出的问题来看,进一步实现我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管理规范化,特别是如何把就业指导工作切实纳入学校教书育人的整体工作轨道,还有值得深入研究和改进的地方。

学生调查报告 篇2

  享受快乐童年是每个孩子成长的权利,拥有快乐童年是每个孩子发展的动力。为进一步保障儿童权利,贯彻“儿童优先”原则,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优化儿童成长环境,XX市妇联成立调研小组,开展以“快乐学习 七彩生活”为主题的全市中小学生快乐成长专题调研。此次调查采用问卷和座谈相结合的形式,调查对象为我市7-14岁的在校学生,年级分布在小学二年级至初中二年级。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1200份,回收问卷1185份。

  一、影响孩子身心快乐的主要因素

  通过本次调查数据显示,影响孩子身心快乐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其次是自我认知和理想信念。

  家庭对孩子的直接作用最大。被调查学生中,76.5%的孩子认为全家人相处很好,很喜欢自己的家,只有2.3%的学生表示不喜欢。当问到你是否喜欢和爸爸妈妈聊天或者玩时,45%的学生给出了很喜欢的答案,41.3%的认为一般,也只有13.6%的学生说不喜欢。在面对一道假设提问:要是自己是别人家的孩子该多好时,只有6.1%的学生说是的。可见,我市中小学生对家庭的认同感、依恋感还是比较高的。好的亲子关系就是好的家庭教育,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师生关系对孩子的身心影响很重要。74.9%的学生表示得到老师的表扬会很开心,12.2%的学生表示因为跟老师发生过争执或矛盾,在学校会很难受,通过调查,市妇联可以看出孩子们其实很在乎老师对他们的评价。同时,他们也很在意自己的考试分数,61.3%的学生感觉每次考试都会非常紧张,怕考砸,52.1%的学生认为考试得高分会让他们感觉很开心,只有7%的学生表示对分数高低无所谓,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中小学生因为处在心理敏感期,对外界及自我评价还是以直观体验为主,他们更多的是在他人赞美的语言、欣赏的眼光中找到自我价值感。

  同伴关系是孩子身心快乐的重要影响因素。有92%的学生表示拥有3个以上的好朋友,80%的学生认为和朋友们在一起最开心,56.9%的学生认为她们的朋友非常棒。在问到你最想把心中的秘密告诉谁时,45%的学生表示最愿意和好朋友说。在本次调查数据中,特别值得欣喜的是市妇联的孩子其实并不像很多父母担心的那样沉迷网络,在问到你是否觉得在网上比在现实生活中更快乐时,有68.9%的学生给出了否定的答案。联系以上数据市妇联可以看出,当孩子身边有足够多的亲密朋友时,他们更愿意和现实中的朋友相处,共享快乐。家长和老师应该多鼓励和支持孩子与好的同伴交往,正如一位名人所言,你是谁不重要,你周围的人是谁才重要。同伴之间的影响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可小视的,孩子们如何找到心性相投、兴趣相投并且能互相促进成长的伙伴,这需要家长予以引导和把握。

  二、孩子的心理困惑

  在本次调查中,市妇联认为有一组数据是值得社会共同关注的。

  一是对学习的认识。被调查学生中,竟然有19.2%的孩子觉得学习没有意思。在与部分厌学孩子座谈时,他们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孩子们说他们其实也想学,但不愿意被逼着学,他们希望自我发展,不接受家长的拔苗助长,他们讨厌父母自己打牌、上网,却安排他们独自学习,他们讨厌父母要求他们这样那样,自己却安于平庸、享乐生活。

  二是对学校的认知。被调查学生中,21%的孩子每天到学校的心情是郁闷和不愉快的。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父母选择将孩子寄宿学校,在调查中市妇联发现,37.7%学生不愿意寄宿,32.3%的对寄宿无所谓,只有30%的选择愿意。

  三是情绪的宣泄。当孩子们心中有秘密时,36.6%的学生选择了放在心里,谁也不说,7.98%的学生希望在网络游戏中去寻求释放,15.9%的孩子因为没有任何一项个人的兴趣爱好,而不知道如何安排闲暇时间,更多的时候是选择看电视。

  针对现在未成年人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心理困惑越来越多的状况,XX市妇联将在六一前夕成立湖南省首家“XX市妇女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中心将开展以儿童发展性心理咨询为主,障碍性咨询为辅的心理辅导工作,服务涉及未成年人需要咨询、成长咨询、成功咨询、创新咨询等多个类别。旨在引导学生培养积极阳光的心态,解决中小学生中出现的无理想、无动力、无兴趣等心理问题。

  三、快乐是学生生活的主旋律

  此次调查问卷中虽然市妇联发现了一些阻碍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问题,但也得到了一个让人倍感意外的答案,那就是虽然孩子中49.7%的学生每天只有1-2小时自主安排的时间,28.6%的学生甚至只有半个小时;虽然他们中间45.9%的孩子要在繁重的学习之后还参加2个或2个以上的课外辅导班,但是却有71.3%的学生认为自己是快乐的孩子,79.4%的孩子表示有机会和能力帮助到他人,非常愿意去做并感觉很开心,63.3%的孩子长大后的理想是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学生调查报告 篇3

  一、调查概况

  我于20xx年10月份,对我居住地周围的一所中学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农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庵上中学进行,共发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86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三、调查结果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我对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作了如下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大学,16%的中学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45%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学到较多的、实用的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工作有所帮助。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97%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3%的学生选择就业,对于高中毕业后的打算,99%的学生有读大学愿望。

  四、对调查结果的体会

  (一)当前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中学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农村中学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52%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习上漫无目的。

  3、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习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

  4、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农村中学生中有一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很高,且大多数侧重于学业成绩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多,从而在学习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户外、学校紧张的矛盾局面。

  5、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农村中学越来越重视特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是,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习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

  6、教师的影响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不断提高,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

  (二)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对策

  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应积极地帮助农村中学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

  2、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中学生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不透彻,所以有必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平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考试心理、学习适应性等内容的辅导是当务之急。

  3、紧扣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制定科学的课程教学计划和考核标准,主动适应学生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

  为了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在普教中渗透职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相对均衡各学科在教学时间上的比重,淡化各学科考核的学术标准,以使学生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各学科的均衡学习和最感兴趣的学科的强化学习。

  4、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

  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习方法简单和学习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的农村中学教育基本上是属于这种情况。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学生调查报告 篇4

  一。问题的提出

  据调查,我国现有盲人500多万,低视力人近千万,尤其是在儿童及青少年当中,患病率极高。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最新数据表明,我国的近视率已接近30%。我们班上好多人都近视。为什么会近视?怎样预防近视? 于是,我对小学生近视情况作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资料。

  2.调查询问同学。

  3.通过博客问卷。

  三、调查情况与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方面

  具 体 内 容

  博客问卷

  近视原因

  作业做太晚,睡眠不足,过度看电视、玩电脑,摄入大量的蛋白质等。

  网络媒体

  近视状况

  我国近视率已接近30%,小学生22.7%患有近视,初中近视率猛增到55.8%,高中生70.3%人戴上眼镜,大学生近视比例高达80%。

  书籍资料

  如何预防

  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四、结论

  1. 分析导致眼睛近视的主要原因:大多数人都是平时不注意保护眼睛而导致近视的。研究结果表明,不正确用眼,不注意用眼卫生(如看电视和上网过长等)是现代儿童近视大增的主因。譬如:看电视距离太近、看电视时间太长、电视画面浓度太深、写作业时姿势不正确、在光线太强的阳光下看书、在光线太弱的光下看书、长时间的在电脑前、不合理饮食、看激光、在车厢里看书、遗传因素、不认真做眼保健操

  2.分析导致眼睛近视的深层原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个体因素,营养体质因素和睡眠因素。近年医学研究表明,饮食不均衡、睡眠不足、噪音等,也是诱发青少年近视的重要因素。

  3.通过调查发现,在当今小学生近视率不断上升,而小学生并不加以重视。甚至有人对近视无所谓,错上犯错。许多人常将其归咎于不良的用眼习惯,如看书距离不当、光太暗、持久用眼等。

  五、解决方法

  1.每日坚持远眺、坚持眼保健操和课间操,积极参加文体活动。

  2.学习时要有充足的光线,光线要从左侧方向来,不要在光线不足和耀眼的阳光和强灯光下看书写字。

  3.不要睡在床上或边走路边看书,更不要歪头偏身趴在桌上读书写字。

  4.不要长时间使用视力,每学习50分钟后,应当休息10分钟。

  5.看电视次数不要过多,时间不要过长,要控制在1小时以内,距离不要太近,至少隔两米远。

学生调查报告 篇5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市场化运作日趋明显。近年来高校大规模的扩招,使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了高等教育的殿堂。到XX年初高校的在校人数达1800多人,再加上电大及网络教育等其他形式教育的学生的人数,总共有2100万之多。从而形成了一个拥有人数众多的高等教育市场。

  大学生消费市场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再穷也不能穷孩子”,父母用这样一种观念对教育进行投资,也让大学生的消费能力高出了一般水平。如何正确面对这一消费市场,如何了解大学生的消费情况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呢?

  为此,我分别对驻烟的三所高校——烟台大学,鲁东大学,山东工商学院的部分大学生的消费状况进行了调查,从而对当今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有了一个全面细致的了解。以下是这次调查的具体内容及我对此情况的分析:

  一、大学生消费的特点

  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据调查,我们可以清醒的看出大学生消费存在着以下特点。

  1、 消费观念复杂,感性消费占优势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

  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据调查目前在校大学生中有30%拥有手机但对手机的消费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拥有手机的大学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另一部分有通信需要,但是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的情况下“趋前”消费;还有一部分是既无通信需要又无家庭经济条件负担的“奢侈”消费。而“奢侈”消费则是由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攀比心理导致的。

  2、 学生对品牌的忠诚度很高

  大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如果使用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终形成使用习惯,保持对此产品良好的忠诚度。比如洗发水,感性认识上的气味清香,质量好,效果明显,都会促使他们继续使用下去。

  3、 消费倾向多样化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的时代,当代的大学生们已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娱乐、运动、手机、电脑以及新型的it产品都成了大学生消费的热点。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大部分学生会去旅游,去歌厅、酒吧消费,或是购买电脑,手机、mp3,反映出大学生具有走出校园、融入社会、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二、大学生消费的结构和层次分析

  大学生的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 通过调查发现,在生活费来源方面, 有75%的同学依靠父母,13%的同学依靠贷款,8%的同学获得了奖学金,9%的同学通过打工补贴日常开销,另有1%的同学还需减免学费。由此可见, 同学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父母,但来源趋向于多元化。但生活费不包括学杂费和住宿费等,要是这个“大头”加上去,来自父母的比例将更高,可以这么说,大学生基本上还是以一个纯消费者的身份出现在社会的舞台上。

  对于大学生的消费去向问题,调查表明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用于衣食住行,消费金额较大的比如手机、电脑、各类培训并不含在其中。而手机已成为大学生主要消费品,这从下面分析中可以看出。

  手机已经成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高校学生是手机使用普及率最高的人群之一。调查表明,烟台大学有47.2%的大学生拥有手机,年级越高,手机的普及率也越高,如大一刚入校仅有6%的学生拥有手机,而大四学生中拥有手机者已经高达82%,远远高于社会群体手机平均拥有率。

  约有83%的大四学生明确表示,购买手机主要是为了方便找工作。虽然手机的主要功能是通话,但大学生们使用最多的是短消息功能。在选择手机时,他们认为价格在1000元至1800元之间的手机最受青睐。

  因此,大学生消费结构呈现出类似于正立锥形的结构。家庭比较富裕的同学位于锥形的上端,他们拥有电脑、名牌手机等贵重物品;家庭贫寒的同学则处于锥形的下端,他们往往要靠勤工助学或贷款来维持大学正常生活;其他同学则位于锥形的中间,他们衣食无忧,生活水平居中。同时,从以上的分析可以清醒的看出,从锥形的上端到锥形的下端依次降低,这也鲜明的体现了大学生消费的层次性。

  三、大学生消费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大学生消费直接影响着家庭。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平均每年约一万元的费用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可谓是重中之重了。就拿普通家庭三口人来说,满足一个大学生一年的消费将花去家庭收入的大部分,特别对于农村的家庭而言,更甚。虽然由于经济的发展,农村和城市居民的收入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家庭用于大学生消费的比重普遍下降,但下降缓慢且比重之大已经是某些家庭所难以承受的。

  一个大学生的消费占到城市家庭收入的45%左右,特别是农村,可占到80%~90%。无疑,目前大学生的消费已经给学生及其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经济压力,特别一些贫困家庭,在调查中我发现,三高校各有20%的同学需要通过申请助学贷款来完成大学四年的学业,他们连自己的生活都难以保证,更不用说这近万元的费用了。

  由于山东省经济算中等发达,其居民收入水平比大学生家庭的收入水平还要低一些。所以实际比重可能比这个数目还要偏高一些,影响可谓深远。

  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和消费行为决定了大学生消费的影响不只局限于家庭,市场上的很多消费都与大学生息息相关,大学生消费已直接影响着整个消费市场和国民经济。

  目前,大学生消费市场已经形成,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它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普及,它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有关大学生消费的几点建议

  大学生消费不仅仅关系到自己、学校,而且还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问题。现从个人、学校、社会三方面对大学生消费提出几点建议。

  (一)对于大学生而言,要树立自己合理的消费观念,要理智地对待自己的消费。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大学生经济来源大多靠家庭,所以自己的消费要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承受能力,还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费的误区。

  如今有的学生消费上大手大脚,还有沉迷于盲目消费中,比如最近许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这将大大增加自己的消费负担,更重要的是大学生也会在盲目的消费中迷失自己,以至影响到自己的学业。另外,大学生也要具有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进入大学,已经开始慢慢地融入社会,社会中欺骗消费者的各种不法行为屡禁不止,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大学生要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二)学校应加强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事实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 “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三)对于社会而言,要积极开拓大学生消费市场,从产品的种类、价格、服务多方面满足不同经济条件大学生的需求,同时要规范市场秩序,为大学生确立一个公正的市场环境让其消费。无论从哪方面讲,大学生的消费市场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了,它已严重影响着高校周围地区经济的发展。

  (四)对大学生来说还应加强合理储蓄的观念。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调查时,当问及对理财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

  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

  结束语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有着自己特殊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使得大学生消费呈现出不同一般的发展,大学生消费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也会影响着方方面面。对于成长中的大学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定型阶段,极易受家长、教师、同学及社会其它成员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可塑性。

  因而,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消费观念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难题。同样大学生消费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的大规模扩招而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大学生市场是一个规模和潜力都很巨大的市场,如何规范并合理的发展这样一个市场也是摆在我们大家面前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只有在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共同努力下,大学生消费才会一路走上........

学生调查报告 篇6

  一、调查目的:

  虽然“减负”呼声喊了很多年,但小学生的学习负担依然沉重。根据教育部规定,小学1-3年级学生每天作业量应在30分钟之内完成,4-6年级在60分钟内完成。调查发现,无论是平日还是周末,小学生在写作业时间上严重超标。这可能是因为近几年随着就业压力、升学压力的不断提高,农村少年儿童的学业压力变得越来越重。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强烈愿望,是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农村小学小学生的家庭作业有了哪些改进,还存在着哪些问题?学生对语文家庭作业又有哪些新的意见和建议呢?为了解上述情况,我对我市中兴小学学生的家庭作业进行了调查。

  二、理论依据:

  1、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认为,智力是多元的,不是单一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包括语言智力、数理智力。

  2、元认知理论。以培养对学习的自我管理能力为目的的家庭作业能够促进学生元认知能力的提高。元认知能力的核心就是对认知活动的自我管理、调节和监控能力。由此得到的启示是:有些家庭作业应该由学生独立完成,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有些家庭作业则可以考虑家长的参与和同学的合作,这样有助于学生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

  3、新课标关于作业的新理念。新课程的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更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作业已成为学生成长的履历,激发着学生成长的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每一次作业都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也就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态度,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苦恼和辛劳。

  三、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是张家港市中兴小学六年级4班的学生,共51名。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个别谈话法相结合的方法,为了增加调查的可信度,我们采用无记名答卷的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设计了6道试题,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家庭作业情况,学生对家庭作业的评价等。

  四、调查过程:

  我们对张家港市中兴小学六(4)班的51名学生做调查。一是从学生对作业的价值认识和是否能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二是从老师怎样布置作业,学生是否明白?是否做到因材施教;三是从作业的难度和数量上去调查。

  本次问卷调查由我直接向受调查学生发放及回收调查表,其他教师没有参与调查的任何工作。本次共发放调查表51张,回收51张,其中50张有效。我们对试卷中的各个问题逐项按人次作了统计,结果作为本调查报告的依据。

  五、结果分析:

  1、六年级学生对作业的兴趣及价值的主观性认识

  表一:你对作业的看法

  有15张问卷认为它不值得去做,22张问卷认为它值得去做,13张认为无所谓。38张认为不能激发兴趣,只有12张认为能激发兴趣。至于做作业的原因有只有12张认为不清楚,调查后单独谈话时大部分认为原因是教师就是要布置作业,而学生就是

  要做作业。

  表二:老师布置作业的清晰度及布置的方法

  从调查表中分析,六年级同学认为作业很清晰。调查后单独谈话时的得知,较少的作业写在黑板上,较多的作业可以用复写的方法。并且在黑板上专门留出一个固定位置,将每天的作业写在上面。

  90%的同学认为:作业是教师统一安排的,和同学的个人能力、兴趣和个性特点基本没有关系。另外10%认为有时教师能够给不同的同学布置不同的作业。

  表三:作业的数量和难度情况

  85%的同学认为数量和难度比较恰当。但同时也反映出关于科任课作业的问题,有时科任课作业比我们的语文数学作业还要多,要是这些作业教师都能让我们在课堂上完成就好了。

  表四:作业的期望时间和实际时间

  对于“你希望每天用多长时间完成作业”,希望每天在半小时以内完成家庭作业的占24%,一小时以内的占58%,一个半小时以内的占14%,两小时以内的只占4%;从被调查者期望的时间来看,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愿望已经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标准。但是,学生们实际的作业时间要远远超过期望时间。

  从调查情况看,小学生家庭作业在形式上问题较多。主要表现为家庭作业形式单调,内容机械,应试色彩浓。具体表现为:

  1.语文家庭作业现成内容多,实际编写少。课文中的生字新词、重点段落,课后的练习作业,以及教辅资料上的题目,构成了小学生语文家庭作业的主要内容。教师很少根据本班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编拟一些适合学生完成的家庭作业。在接受调查的班级中,只有三次作业属于教师自编,占作业总次数的3.3%。

  2.数学家庭作业知识巩固多,应用实践少。教师布置家庭作业时大多着眼于巩固学过的知识,因此,要求学生做大量计算题,一例题同类型的习题要反复练习,甚至让学生大量完成教学辅助资料上的题目。而要求学生将学过的知识应用于社会生活,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则相对较少。

  3.家庭作业书面作业多,口头作业少。教师习惯于让学生书面完成家庭作业。因为这种作业便于教师家长了解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也易于家长配合教师的教学,在人们的眼光中,口头作业其实算不得作业,因此,要求学生完成的也就少了。

  4.家庭作业统一任务多,自主选择少。调查表明,学生在一个学期中只有两次作业是教师分层布置的,学生有一定的选择,其余的家庭作业布置都是一刀切。

  5.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与学生喜爱的作业不完全相同。教师日常教学工作中,考虑较多的是如何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成绩,因而总是根据试卷上的题型布置学生的家庭作业,作业形式相对固定,灵活性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不高。据统计,抄写、作文(日记)、课文后面的练习题、预习新课、教学辅助资料上的题目名列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的前几位。

  可见,小学生家庭作业形式单调,内容机械,应用实践少。大部分的作业多为机械计算或抄写题,学生真正的兴趣可能会因为枯燥乏味的计算或抄写而逐渐丧失。学生渴求尝试形式新颖有新鲜感,探索性、开放性、与实践密切联系类的创新题题目;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作业完成的质量,对感兴趣的学科不仅认真做而且有时间自找题做,对讨厌的学科不认真做甚至不做;当遇到难题心情紧张、害怕,表明学生的自尊心非常强,唯恐受到教师和家长的批评。

  长期以来,传统作业是“教”的强化。在应试教育的教学实践中,教学论被异化为只有教而无学的“教论”,基于“教论”的作业逐渐转向了教师“教的补充”、“教的强化”。在应试教育下,作业演变为“教的补充”、“教的强化”,自然也就成了学生的沉重负担,无助于学生的真正成长,失去了作业应有的教育意义。

  六、相应对策

  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从根本上说是落后的教育体制、陈旧的教育质量观、狭隘的人才观造成的。因此,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首先必须端正办学思想,严格贯彻执行教育计划,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小学家庭作业突破应试教育的框架,走出“课内损失课外补”的圈子。布置家庭作业应注意以下几点。

  (1)作业必须清楚而且具体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做什么,那么他就不会去做任何事!作业的功能就是使每个学生任务明确。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作业必须清楚而具体。最好是以书面的形式发给学生。较少的作业可以写在黑板上。在黑板上专门留出一个固定位置,将每天的作业写在上面。较多的作业可以用复印的方法,书面形式的作业既可以减少学生对作业的遗忘,还可以减少学生对作业的误解―― 这里既有教师的责任,又有学生的责任。

  (2)确信学生知道怎样去完成作业。

  作为教师,无论你采用什么方法,都应该确信每个学生都准确地知道怎样来做作业。就某个问题来说吧,你应该确信学生理解这个问题,确信这个问题是他们能处理的,确信他们知道怎样解决它。比如,如果作业是阅读课文,那么教师就应该对于看

学生调查报告 篇7

  调查对象:街头招牌,广告,作业本

  调查目的:增加对汉的了解,学会规范用

  调查原因:前几天我们学习了综合性学习——仓颉造。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汉的历史。我们祖国的汉文化源远流长,汉的发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可在生活中,我们身边的人都不太在意汉的规范性,都不会规范用。于是我决定,对身边的错别进行调查,开展一次“规范用”的调查活动,以便更好的了解汉,书写汉,运用汉。

  调查过程和内容:首先,我走上街头,统计街上所看到的商店的名称。我目不转睛地盯着眼前的每一个招牌,生怕有一个错别从我眼皮子底下溜走。可找了老半天,连一个错别都没有。我心里好高兴呀,大家都很规范的用,可一想我的作文就又失落起来,万一没有一个错别我可怎么写文章呢?!

  于是,我更加细致的观察,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忽然,我眼前一亮,一个服装店的招牌出现在我的眼前——“布依布舍”。估计是服装店为了招揽生意,所以才把“不依不舍”写成了“布衣布舍”。意思是对那里的衣服很留恋。

  接着,我又发现了一个卖祖传止咳药的小广告,把“刻不容缓”写成了“咳不容缓”,意思是它配置的祖传止咳药很神奇,有药到病除之效。天啊,原来错别真是无处不在呀。

  最后,我又回到家翻了翻我的作业本。结果,又看到了许多错别。把“磨蹭”写成了“磨曾”,把“钢琴”的“琴”多写了一点……看着一个个写错的,我心里惭愧极了,羞愧的低下了头。

  调查结论:通过这次调查,我发现错别大概有以下几种。

  1.同音,形近:如“食不果腹”误写为“食不裹腹”,把“感慨”写成“感概”。

  2.意思混淆:如“凑合”写成“凑和”。

  3.不明典故:如“墨守成规”误为“默守成规”。原因是不知道其中的“墨”是指战国时期的人物。

  调查后建议:

  1.规范用,正确掌握汉的含义和规范书写。

  2.宣传汉的规范使用,纠正身边的错别。

  通过这次调查,让我对汉的规范使用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今后,我要检查多翻翻《新华典》,读一读《说文解》,多了解一下中国的汉。以后一定要正确的使用汉,尽量避免在错别在作业中的出现。

【【推荐】学生调查报告范文汇总七篇】相关文章:

1.【推荐】学生调查报告范文七篇

2.【推荐】学生调查报告范文汇总九篇

3.【推荐】学生调查报告范文汇总9篇

4.【推荐】学生调查报告范文汇编七篇

5.学生推荐学生的推荐信范文汇总七篇

6.【推荐】学生调查报告模板七篇

7.【推荐】学生调查报告汇总8篇

8.【热门】学生推荐学生的推荐信范文汇总七篇

上一篇:社会调查报告 下一篇:社会调查报告
【推荐】学生调查报告范文汇总七篇

学生调查报告

2020-10-08 调查报告

  随着人们自身素质提升,报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你所见过的报告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生调查报告7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生调查报告 篇1

  我国大学扩招后,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现象,且有可能越来越难的趋势。这个方面和国际经济形式近3年来连遭打击,一方面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改革落后有关,更和当今毕业生的就业观滞后有关。针对这一社会现象,此次调查范围覆盖华南师范大学17个院系,包括师范与非师范专业在校的本科学生。共发放调查问卷580份,实际547份,回收率为94.3%。调查文件采用单项选择、不定项选择和主观题三种方式来回答问题。问题涉及毕业生就业期望、就业素质的自我评价、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择业与就业的影响因素等方面,旨在对毕业生就业期望与实际就业的相关问题进行实证研究,为高校就业指导和人才培养提供资料与对策研究依据。

  一、调查结果呈现出几个问题:

  一、多数学生对于务实有新的认识,就业期望趋向现实,主要表现在工作单位、工作区域等方面。

  (1)就业方向:先就业后择业成为第一选择

  毕业生在职业取向方面优先考虑的前三项是先就业后择业、先择业后就业、继续深造,它们分别为41.76%、28.57%、27.84%。调查显示,在面得就业压力时,多数学生表现出特有的自信与成熟。

  在此问题的选择中,特别值得关注的现象是继续深造,这选项占27.84%,有过四分之一学生希望继续学习,而且此风近年经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识经济时代的影响和人才素质要求的提高;二是就业竞争激烈,优越的职业需要优秀的高层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毕业生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回避即时就业等因素。这一现象值得认真分析研究,其利与弊何在?其利在于缓解就业压力,促进人才素质的提高,改善我国人才结构,增强我国高级人才的科技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忧虑的是它反映出毕业生心理素质方面的欠缺,社会压力的承受力不够,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有相当部分的毕业生选择了回避的方式,职业期望趋于非风险化。这种现象还可以从学生对就业前景的评价中看出,见图1所示。22.92%的同学对就业前景持有不容乐观的评价,这里除了客观实在的因素影响外,更多的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因素问题。由此可见,高校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是必要的。

  (2)就业取向:就业地区首选经济发达地区

  调查结果表明(见图2):学生在选择就业地区时,选择经济发达地区占66.54%。这说明两个问题:一是经济发达地区除了有较可观的工作待遇外,经济发达地区与国际接轨更便捷,更能为就业者提供再学习提高的机会,这与学生的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密切相关。二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其他不发达地区的高,且就业岗位多元化,这是吸引学生的一个重要原因。

  (3)职业价值:结合专业特色,务实肯干

  作为师范院校的学生在选择就业岗位上,更多的是趋向于学校或科研机构、行政机关或事业单位(调查结果见图3)。

  二、影响学生择业就业的因素突出。

  (1)多数学生对职业价值标准上,把工资福利待遇、实现自我价值作为重点考虑。两项占的比例分别为36.62%、26%,具体情况调查结果见图4。

  这与学生实际就业时考虑的因素一致,即把薪金与个人价值和能力的体现作为重点考虑因素。调查显示,学生的就业除了受薪酬的影响外,人生价值观中个人因素也很突出。但是,学生在进行人生选择时较多考虑个人因素,较少考虑社会需要,即使在追求自我实现时也折射出主要强调的是自我而非社会的需要。对于这现象的利弊值得我们研究与思考。

  (2)在就业过程中,有44%的学生认为经验及实践能力为最重要的因素。而学历、毕业院校或专业、应聘技巧则各占10.48%、10.34%、12.69%。这可能与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的要求有关。

  三、多数学生对就业素质的评价都有比较明确的认识,明确自身的优势与劣势。

  (1)多数学生的优势为理论基础、师范技能。

  (2)有半数以上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实践能力、竞争与风险意识处于劣势状态,它们分别达到了33.07%和30.69%;在学生认为自己最缺乏的素质方面中,创新能力、实践*作能力、专业知识与技能被纳入了前三项选择,结果见图7。其总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知识更新迅速,知识越来越深,越来越广,职业素质越来越综合;另方面学校教育滞后,教育的知识结构不尽合理,使大学毕业生就业时普遍有压力感和不适应感,对自己所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缺乏自信。再一方面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还没形成;在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说得多却做得少,培养的覆盖范围也相对狭小,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培养的环境。除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外,如何提高学生勇于挑战的心理素质和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将成为高校就业指导的两大课题。

  四、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与学生的需求处于不平衡状态。

  (1)有过半数的学生反映:不太满意学生就业的指导工作(见图5)。

  (2)学生希望学校在毕业生就业成才方面着重给予哪些指导和帮助时,

  学生们有48.96%选择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而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和注重社交能力指导也占据一定的分量(详见图6)。从国家政策和从现实需要上出发,学生需要从就业观念向创业观念转变。在调查中,学生认为培养自主创业精神是转变毕业生就业观念的关键(占34.21%);而加强高校就业指导与其他因素也占很大的份量(详见图7)。针对目前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基本上还是局限于信息发布、政策宣传、技巧培训、协议办理等服务性工作。调研建议,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覆盖大学教育全过程。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业指导中心,仍然主要面对毕业班,但此时他们大多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就业指导工作亟待从毕业班向低年级学生辐射,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具体来说,就业成才导航体系应该涵盖专业知识技能导航,如学习方法指导、新思想新观念介绍、个人完善知识结构帮助等;健康成才导航,通过实施结对服务、心理指南、交流讨论,对毕业生在就业求知和个人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困扰排忧解惑;法律导航,普及法律知识,加强法治意识、引导诚信意识。

  从调查所反映出的问题来看,进一步实现我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管理规范化,特别是如何把就业指导工作切实纳入学校教书育人的整体工作轨道,还有值得深入研究和改进的地方。

学生调查报告 篇2

  享受快乐童年是每个孩子成长的权利,拥有快乐童年是每个孩子发展的动力。为进一步保障儿童权利,贯彻“儿童优先”原则,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优化儿童成长环境,XX市妇联成立调研小组,开展以“快乐学习 七彩生活”为主题的全市中小学生快乐成长专题调研。此次调查采用问卷和座谈相结合的形式,调查对象为我市7-14岁的在校学生,年级分布在小学二年级至初中二年级。调研共发放调查问卷1200份,回收问卷1185份。

  一、影响孩子身心快乐的主要因素

  通过本次调查数据显示,影响孩子身心快乐的主要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其次是自我认知和理想信念。

  家庭对孩子的直接作用最大。被调查学生中,76.5%的孩子认为全家人相处很好,很喜欢自己的家,只有2.3%的学生表示不喜欢。当问到你是否喜欢和爸爸妈妈聊天或者玩时,45%的学生给出了很喜欢的答案,41.3%的认为一般,也只有13.6%的学生说不喜欢。在面对一道假设提问:要是自己是别人家的孩子该多好时,只有6.1%的学生说是的。可见,我市中小学生对家庭的认同感、依恋感还是比较高的。好的亲子关系就是好的家庭教育,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对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师生关系对孩子的身心影响很重要。74.9%的学生表示得到老师的表扬会很开心,12.2%的学生表示因为跟老师发生过争执或矛盾,在学校会很难受,通过调查,市妇联可以看出孩子们其实很在乎老师对他们的评价。同时,他们也很在意自己的考试分数,61.3%的学生感觉每次考试都会非常紧张,怕考砸,52.1%的学生认为考试得高分会让他们感觉很开心,只有7%的学生表示对分数高低无所谓,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中小学生因为处在心理敏感期,对外界及自我评价还是以直观体验为主,他们更多的是在他人赞美的语言、欣赏的眼光中找到自我价值感。

  同伴关系是孩子身心快乐的重要影响因素。有92%的学生表示拥有3个以上的好朋友,80%的学生认为和朋友们在一起最开心,56.9%的学生认为她们的朋友非常棒。在问到你最想把心中的秘密告诉谁时,45%的学生表示最愿意和好朋友说。在本次调查数据中,特别值得欣喜的是市妇联的孩子其实并不像很多父母担心的那样沉迷网络,在问到你是否觉得在网上比在现实生活中更快乐时,有68.9%的学生给出了否定的答案。联系以上数据市妇联可以看出,当孩子身边有足够多的亲密朋友时,他们更愿意和现实中的朋友相处,共享快乐。家长和老师应该多鼓励和支持孩子与好的同伴交往,正如一位名人所言,你是谁不重要,你周围的人是谁才重要。同伴之间的影响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可小视的,孩子们如何找到心性相投、兴趣相投并且能互相促进成长的伙伴,这需要家长予以引导和把握。

  二、孩子的心理困惑

  在本次调查中,市妇联认为有一组数据是值得社会共同关注的。

  一是对学习的认识。被调查学生中,竟然有19.2%的孩子觉得学习没有意思。在与部分厌学孩子座谈时,他们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孩子们说他们其实也想学,但不愿意被逼着学,他们希望自我发展,不接受家长的拔苗助长,他们讨厌父母自己打牌、上网,却安排他们独自学习,他们讨厌父母要求他们这样那样,自己却安于平庸、享乐生活。

  二是对学校的认知。被调查学生中,21%的孩子每天到学校的心情是郁闷和不愉快的。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越来越多的父母选择将孩子寄宿学校,在调查中市妇联发现,37.7%学生不愿意寄宿,32.3%的对寄宿无所谓,只有30%的选择愿意。

  三是情绪的宣泄。当孩子们心中有秘密时,36.6%的学生选择了放在心里,谁也不说,7.98%的学生希望在网络游戏中去寻求释放,15.9%的孩子因为没有任何一项个人的兴趣爱好,而不知道如何安排闲暇时间,更多的时候是选择看电视。

  针对现在未成年人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心理困惑越来越多的状况,XX市妇联将在六一前夕成立湖南省首家“XX市妇女儿童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中心将开展以儿童发展性心理咨询为主,障碍性咨询为辅的心理辅导工作,服务涉及未成年人需要咨询、成长咨询、成功咨询、创新咨询等多个类别。旨在引导学生培养积极阳光的心态,解决中小学生中出现的无理想、无动力、无兴趣等心理问题。

  三、快乐是学生生活的主旋律

  此次调查问卷中虽然市妇联发现了一些阻碍儿童身心健康成长的问题,但也得到了一个让人倍感意外的答案,那就是虽然孩子中49.7%的学生每天只有1-2小时自主安排的时间,28.6%的学生甚至只有半个小时;虽然他们中间45.9%的孩子要在繁重的学习之后还参加2个或2个以上的课外辅导班,但是却有71.3%的学生认为自己是快乐的孩子,79.4%的孩子表示有机会和能力帮助到他人,非常愿意去做并感觉很开心,63.3%的孩子长大后的理想是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学生调查报告 篇3

  一、调查概况

  我于20xx年10月份,对我居住地周围的一所中学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初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农中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庵上中学进行,共发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86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两次教师座谈会,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三、调查结果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我对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作了如下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中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大学,16%的中学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中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这与他们“考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45%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希望学到较多的、实用的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工作有所帮助。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97%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3%的学生选择就业,对于高中毕业后的打算,99%的学生有读大学愿望。

  四、对调查结果的体会

  (一)当前农村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农村初中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地成长,同时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中学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农村中学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结果表明,26%的学生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52%的学生认为大学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习上漫无目的。

  3、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是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地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习的功利性,而忽视了学术性较强的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

  4、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农村中学生中有一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耽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很高,且大多数侧重于学业成绩方面,而对学生提出考高中、特别是考大学要求的家长越来越多,从而在学习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内家庭、户外、学校紧张的矛盾局面。

  5、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农村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农村中学越来越重视特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是,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习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

  6、教师的影响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不断提高,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

  (二)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对策

  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因素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应积极地帮助农村中学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入,使仪器设备、实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

  2、帮助学生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中学生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不透彻,所以有必要以专题报告的形式,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平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实施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考试心理、学习适应性等内容的辅导是当务之急。

  3、紧扣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制定科学的课程教学计划和考核标准,主动适应学生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

  为了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在普教中渗透职教,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相对均衡各学科在教学时间上的比重,淡化各学科考核的学术标准,以使学生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各学科的均衡学习和最感兴趣的学科的强化学习。

  4、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

  发展经济学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习方法简单和学习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们的农村中学教育基本上是属于这种情况。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学生调查报告 篇4

  一。问题的提出

  据调查,我国现有盲人500多万,低视力人近千万,尤其是在儿童及青少年当中,患病率极高。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最新数据表明,我国的近视率已接近30%。我们班上好多人都近视。为什么会近视?怎样预防近视? 于是,我对小学生近视情况作了一次调查。

  二。调查方法

  1.查阅有关资料。

  2.调查询问同学。

  3.通过博客问卷。

  三、调查情况与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

  涉及方面

  具 体 内 容

  博客问卷

  近视原因

  作业做太晚,睡眠不足,过度看电视、玩电脑,摄入大量的蛋白质等。

  网络媒体

  近视状况

  我国近视率已接近30%,小学生22.7%患有近视,初中近视率猛增到55.8%,高中生70.3%人戴上眼镜,大学生近视比例高达80%。

  书籍资料

  如何预防

  要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四、结论

  1. 分析导致眼睛近视的主要原因:大多数人都是平时不注意保护眼睛而导致近视的。研究结果表明,不正确用眼,不注意用眼卫生(如看电视和上网过长等)是现代儿童近视大增的主因。譬如:看电视距离太近、看电视时间太长、电视画面浓度太深、写作业时姿势不正确、在光线太强的阳光下看书、在光线太弱的光下看书、长时间的在电脑前、不合理饮食、看激光、在车厢里看书、遗传因素、不认真做眼保健操

  2.分析导致眼睛近视的深层原因: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个体因素,营养体质因素和睡眠因素。近年医学研究表明,饮食不均衡、睡眠不足、噪音等,也是诱发青少年近视的重要因素。

  3.通过调查发现,在当今小学生近视率不断上升,而小学生并不加以重视。甚至有人对近视无所谓,错上犯错。许多人常将其归咎于不良的用眼习惯,如看书距离不当、光太暗、持久用眼等。

  五、解决方法

  1.每日坚持远眺、坚持眼保健操和课间操,积极参加文体活动。

  2.学习时要有充足的光线,光线要从左侧方向来,不要在光线不足和耀眼的阳光和强灯光下看书写字。

  3.不要睡在床上或边走路边看书,更不要歪头偏身趴在桌上读书写字。

  4.不要长时间使用视力,每学习50分钟后,应当休息10分钟。

  5.看电视次数不要过多,时间不要过长,要控制在1小时以内,距离不要太近,至少隔两米远。

学生调查报告 篇5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高等教育市场化运作日趋明显。近年来高校大规模的扩招,使越来越多的学生走进了高等教育的殿堂。到XX年初高校的在校人数达1800多人,再加上电大及网络教育等其他形式教育的学生的人数,总共有2100万之多。从而形成了一个拥有人数众多的高等教育市场。

  大学生消费市场作为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多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再穷也不能穷孩子”,父母用这样一种观念对教育进行投资,也让大学生的消费能力高出了一般水平。如何正确面对这一消费市场,如何了解大学生的消费情况及对社会经济的影响呢?

  为此,我分别对驻烟的三所高校——烟台大学,鲁东大学,山东工商学院的部分大学生的消费状况进行了调查,从而对当今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有了一个全面细致的了解。以下是这次调查的具体内容及我对此情况的分析:

  一、大学生消费的特点

  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据调查,我们可以清醒的看出大学生消费存在着以下特点。

  1、 消费观念复杂,感性消费占优势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成本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诱导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

  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据调查目前在校大学生中有30%拥有手机但对手机的消费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拥有手机的大学生中,一部分有通信的需要,且家庭经济条件允许;另一部分有通信需要,但是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的情况下“趋前”消费;还有一部分是既无通信需要又无家庭经济条件负担的“奢侈”消费。而“奢侈”消费则是由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攀比心理导致的。

  2、 学生对品牌的忠诚度很高

  大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如果使用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步形成固定偏好,最终形成使用习惯,保持对此产品良好的忠诚度。比如洗发水,感性认识上的气味清香,质量好,效果明显,都会促使他们继续使用下去。

  3、 消费倾向多样化

  21世纪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日益丰富的时代,当代的大学生们已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娱乐、运动、手机、电脑以及新型的it产品都成了大学生消费的热点。大学生的消费已呈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大部分学生会去旅游,去歌厅、酒吧消费,或是购买电脑,手机、mp3,反映出大学生具有走出校园、融入社会、拥有高质量生活的渴望。

  二、大学生消费的结构和层次分析

  大学生的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 通过调查发现,在生活费来源方面, 有75%的同学依靠父母,13%的同学依靠贷款,8%的同学获得了奖学金,9%的同学通过打工补贴日常开销,另有1%的同学还需减免学费。由此可见, 同学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父母,但来源趋向于多元化。但生活费不包括学杂费和住宿费等,要是这个“大头”加上去,来自父母的比例将更高,可以这么说,大学生基本上还是以一个纯消费者的身份出现在社会的舞台上。

  对于大学生的消费去向问题,调查表明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用于衣食住行,消费金额较大的比如手机、电脑、各类培训并不含在其中。而手机已成为大学生主要消费品,这从下面分析中可以看出。

  手机已经成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高校学生是手机使用普及率最高的人群之一。调查表明,烟台大学有47.2%的大学生拥有手机,年级越高,手机的普及率也越高,如大一刚入校仅有6%的学生拥有手机,而大四学生中拥有手机者已经高达82%,远远高于社会群体手机平均拥有率。

  约有83%的大四学生明确表示,购买手机主要是为了方便找工作。虽然手机的主要功能是通话,但大学生们使用最多的是短消息功能。在选择手机时,他们认为价格在1000元至1800元之间的手机最受青睐。

  因此,大学生消费结构呈现出类似于正立锥形的结构。家庭比较富裕的同学位于锥形的上端,他们拥有电脑、名牌手机等贵重物品;家庭贫寒的同学则处于锥形的下端,他们往往要靠勤工助学或贷款来维持大学正常生活;其他同学则位于锥形的中间,他们衣食无忧,生活水平居中。同时,从以上的分析可以清醒的看出,从锥形的上端到锥形的下端依次降低,这也鲜明的体现了大学生消费的层次性。

  三、大学生消费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大学生消费直接影响着家庭。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平均每年约一万元的费用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可谓是重中之重了。就拿普通家庭三口人来说,满足一个大学生一年的消费将花去家庭收入的大部分,特别对于农村的家庭而言,更甚。虽然由于经济的发展,农村和城市居民的收入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家庭用于大学生消费的比重普遍下降,但下降缓慢且比重之大已经是某些家庭所难以承受的。

  一个大学生的消费占到城市家庭收入的45%左右,特别是农村,可占到80%~90%。无疑,目前大学生的消费已经给学生及其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经济压力,特别一些贫困家庭,在调查中我发现,三高校各有20%的同学需要通过申请助学贷款来完成大学四年的学业,他们连自己的生活都难以保证,更不用说这近万元的费用了。

  由于山东省经济算中等发达,其居民收入水平比大学生家庭的收入水平还要低一些。所以实际比重可能比这个数目还要偏高一些,影响可谓深远。

  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和消费行为决定了大学生消费的影响不只局限于家庭,市场上的很多消费都与大学生息息相关,大学生消费已直接影响着整个消费市场和国民经济。

  目前,大学生消费市场已经形成,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它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普及,它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有关大学生消费的几点建议

  大学生消费不仅仅关系到自己、学校,而且还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问题。现从个人、学校、社会三方面对大学生消费提出几点建议。

  (一)对于大学生而言,要树立自己合理的消费观念,要理智地对待自己的消费。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大学生经济来源大多靠家庭,所以自己的消费要考虑到家庭的经济状况,父母的承受能力,还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费的误区。

  如今有的学生消费上大手大脚,还有沉迷于盲目消费中,比如最近许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这将大大增加自己的消费负担,更重要的是大学生也会在盲目的消费中迷失自己,以至影响到自己的学业。另外,大学生也要具有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进入大学,已经开始慢慢地融入社会,社会中欺骗消费者的各种不法行为屡禁不止,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大学生要学会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二)学校应加强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事实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形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 “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以及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关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开展,从而也难以达到真正的指导目的。

  (三)对于社会而言,要积极开拓大学生消费市场,从产品的种类、价格、服务多方面满足不同经济条件大学生的需求,同时要规范市场秩序,为大学生确立一个公正的市场环境让其消费。无论从哪方面讲,大学生的消费市场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了,它已严重影响着高校周围地区经济的发展。

  (四)对大学生来说还应加强合理储蓄的观念。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清崎曾经说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以及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调查时,当问及对理财的认识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

  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何时,大部分同学都坦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经超出计划范围,甚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别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

  结束语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有着自己特殊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使得大学生消费呈现出不同一般的发展,大学生消费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也会影响着方方面面。对于成长中的大学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定型阶段,极易受家长、教师、同学及社会其它成员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可塑性。

  因而,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健康的消费观念是摆在大家面前的一个难题。同样大学生消费市场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的大规模扩招而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大学生市场是一个规模和潜力都很巨大的市场,如何规范并合理的发展这样一个市场也是摆在我们大家面前一个刻不容缓的问题。只有在学生、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关注和共同努力下,大学生消费才会一路走上........

学生调查报告 篇6

  一、调查目的:

  虽然“减负”呼声喊了很多年,但小学生的学习负担依然沉重。根据教育部规定,小学1-3年级学生每天作业量应在30分钟之内完成,4-6年级在60分钟内完成。调查发现,无论是平日还是周末,小学生在写作业时间上严重超标。这可能是因为近几年随着就业压力、升学压力的不断提高,农村少年儿童的学业压力变得越来越重。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强烈愿望,是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农村小学小学生的家庭作业有了哪些改进,还存在着哪些问题?学生对语文家庭作业又有哪些新的意见和建议呢?为了解上述情况,我对我市中兴小学学生的家庭作业进行了调查。

  二、理论依据:

  1、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认为,智力是多元的,不是单一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包括语言智力、数理智力。

  2、元认知理论。以培养对学习的自我管理能力为目的的家庭作业能够促进学生元认知能力的提高。元认知能力的核心就是对认知活动的自我管理、调节和监控能力。由此得到的启示是:有些家庭作业应该由学生独立完成,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能力;有些家庭作业则可以考虑家长的参与和同学的合作,这样有助于学生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

  3、新课标关于作业的新理念。新课程的作业已不再完全是课堂教学的附属,而更是重建与提升课程意义及人生意义的重要内容。作业已成为学生成长的履历,激发着学生成长的积极情感、态度、价值观,每一次作业都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学生对待作业的态度也就应该成为一种生活态度,让学生在作业过程中体验幸福和快乐、苦恼和辛劳。

  三、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是张家港市中兴小学六年级4班的学生,共51名。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个别谈话法相结合的方法,为了增加调查的可信度,我们采用无记名答卷的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设计了6道试题,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家庭作业情况,学生对家庭作业的评价等。

  四、调查过程:

  我们对张家港市中兴小学六(4)班的51名学生做调查。一是从学生对作业的价值认识和是否能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二是从老师怎样布置作业,学生是否明白?是否做到因材施教;三是从作业的难度和数量上去调查。

  本次问卷调查由我直接向受调查学生发放及回收调查表,其他教师没有参与调查的任何工作。本次共发放调查表51张,回收51张,其中50张有效。我们对试卷中的各个问题逐项按人次作了统计,结果作为本调查报告的依据。

  五、结果分析:

  1、六年级学生对作业的兴趣及价值的主观性认识

  表一:你对作业的看法

  有15张问卷认为它不值得去做,22张问卷认为它值得去做,13张认为无所谓。38张认为不能激发兴趣,只有12张认为能激发兴趣。至于做作业的原因有只有12张认为不清楚,调查后单独谈话时大部分认为原因是教师就是要布置作业,而学生就是

  要做作业。

  表二:老师布置作业的清晰度及布置的方法

  从调查表中分析,六年级同学认为作业很清晰。调查后单独谈话时的得知,较少的作业写在黑板上,较多的作业可以用复写的方法。并且在黑板上专门留出一个固定位置,将每天的作业写在上面。

  90%的同学认为:作业是教师统一安排的,和同学的个人能力、兴趣和个性特点基本没有关系。另外10%认为有时教师能够给不同的同学布置不同的作业。

  表三:作业的数量和难度情况

  85%的同学认为数量和难度比较恰当。但同时也反映出关于科任课作业的问题,有时科任课作业比我们的语文数学作业还要多,要是这些作业教师都能让我们在课堂上完成就好了。

  表四:作业的期望时间和实际时间

  对于“你希望每天用多长时间完成作业”,希望每天在半小时以内完成家庭作业的占24%,一小时以内的占58%,一个半小时以内的占14%,两小时以内的只占4%;从被调查者期望的时间来看,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愿望已经超过了国家规定的标准。但是,学生们实际的作业时间要远远超过期望时间。

  从调查情况看,小学生家庭作业在形式上问题较多。主要表现为家庭作业形式单调,内容机械,应试色彩浓。具体表现为:

  1.语文家庭作业现成内容多,实际编写少。课文中的生字新词、重点段落,课后的练习作业,以及教辅资料上的题目,构成了小学生语文家庭作业的主要内容。教师很少根据本班学生掌握知识的实际情况,编拟一些适合学生完成的家庭作业。在接受调查的班级中,只有三次作业属于教师自编,占作业总次数的3.3%。

  2.数学家庭作业知识巩固多,应用实践少。教师布置家庭作业时大多着眼于巩固学过的知识,因此,要求学生做大量计算题,一例题同类型的习题要反复练习,甚至让学生大量完成教学辅助资料上的题目。而要求学生将学过的知识应用于社会生活,发展学生的个性,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则相对较少。

  3.家庭作业书面作业多,口头作业少。教师习惯于让学生书面完成家庭作业。因为这种作业便于教师家长了解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也易于家长配合教师的教学,在人们的眼光中,口头作业其实算不得作业,因此,要求学生完成的也就少了。

  4.家庭作业统一任务多,自主选择少。调查表明,学生在一个学期中只有两次作业是教师分层布置的,学生有一定的选择,其余的家庭作业布置都是一刀切。

  5.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与学生喜爱的作业不完全相同。教师日常教学工作中,考虑较多的是如何巩固知识,提高学生的成绩,因而总是根据试卷上的题型布置学生的家庭作业,作业形式相对固定,灵活性少,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不高。据统计,抄写、作文(日记)、课文后面的练习题、预习新课、教学辅助资料上的题目名列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的前几位。

  可见,小学生家庭作业形式单调,内容机械,应用实践少。大部分的作业多为机械计算或抄写题,学生真正的兴趣可能会因为枯燥乏味的计算或抄写而逐渐丧失。学生渴求尝试形式新颖有新鲜感,探索性、开放性、与实践密切联系类的创新题题目;兴趣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作业完成的质量,对感兴趣的学科不仅认真做而且有时间自找题做,对讨厌的学科不认真做甚至不做;当遇到难题心情紧张、害怕,表明学生的自尊心非常强,唯恐受到教师和家长的批评。

  长期以来,传统作业是“教”的强化。在应试教育的教学实践中,教学论被异化为只有教而无学的“教论”,基于“教论”的作业逐渐转向了教师“教的补充”、“教的强化”。在应试教育下,作业演变为“教的补充”、“教的强化”,自然也就成了学生的沉重负担,无助于学生的真正成长,失去了作业应有的教育意义。

  六、相应对策

  学生的课业负担过重,从根本上说是落后的教育体制、陈旧的教育质量观、狭隘的人才观造成的。因此,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首先必须端正办学思想,严格贯彻执行教育计划,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小学家庭作业突破应试教育的框架,走出“课内损失课外补”的圈子。布置家庭作业应注意以下几点。

  (1)作业必须清楚而且具体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做什么,那么他就不会去做任何事!作业的功能就是使每个学生任务明确。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作业必须清楚而具体。最好是以书面的形式发给学生。较少的作业可以写在黑板上。在黑板上专门留出一个固定位置,将每天的作业写在上面。较多的作业可以用复印的方法,书面形式的作业既可以减少学生对作业的遗忘,还可以减少学生对作业的误解―― 这里既有教师的责任,又有学生的责任。

  (2)确信学生知道怎样去完成作业。

  作为教师,无论你采用什么方法,都应该确信每个学生都准确地知道怎样来做作业。就某个问题来说吧,你应该确信学生理解这个问题,确信这个问题是他们能处理的,确信他们知道怎样解决它。比如,如果作业是阅读课文,那么教师就应该对于看

学生调查报告 篇7

  调查对象:街头招牌,广告,作业本

  调查目的:增加对汉的了解,学会规范用

  调查原因:前几天我们学习了综合性学习——仓颉造。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汉的历史。我们祖国的汉文化源远流长,汉的发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可在生活中,我们身边的人都不太在意汉的规范性,都不会规范用。于是我决定,对身边的错别进行调查,开展一次“规范用”的调查活动,以便更好的了解汉,书写汉,运用汉。

  调查过程和内容:首先,我走上街头,统计街上所看到的商店的名称。我目不转睛地盯着眼前的每一个招牌,生怕有一个错别从我眼皮子底下溜走。可找了老半天,连一个错别都没有。我心里好高兴呀,大家都很规范的用,可一想我的作文就又失落起来,万一没有一个错别我可怎么写文章呢?!

  于是,我更加细致的观察,不放过每一个细节。忽然,我眼前一亮,一个服装店的招牌出现在我的眼前——“布依布舍”。估计是服装店为了招揽生意,所以才把“不依不舍”写成了“布衣布舍”。意思是对那里的衣服很留恋。

  接着,我又发现了一个卖祖传止咳药的小广告,把“刻不容缓”写成了“咳不容缓”,意思是它配置的祖传止咳药很神奇,有药到病除之效。天啊,原来错别真是无处不在呀。

  最后,我又回到家翻了翻我的作业本。结果,又看到了许多错别。把“磨蹭”写成了“磨曾”,把“钢琴”的“琴”多写了一点……看着一个个写错的,我心里惭愧极了,羞愧的低下了头。

  调查结论:通过这次调查,我发现错别大概有以下几种。

  1.同音,形近:如“食不果腹”误写为“食不裹腹”,把“感慨”写成“感概”。

  2.意思混淆:如“凑合”写成“凑和”。

  3.不明典故:如“墨守成规”误为“默守成规”。原因是不知道其中的“墨”是指战国时期的人物。

  调查后建议:

  1.规范用,正确掌握汉的含义和规范书写。

  2.宣传汉的规范使用,纠正身边的错别。

  通过这次调查,让我对汉的规范使用有了一个更深刻的认识。今后,我要检查多翻翻《新华典》,读一读《说文解》,多了解一下中国的汉。以后一定要正确的使用汉,尽量避免在错别在作业中的出现。

【【推荐】学生调查报告范文汇总七篇】相关文章:

1.【推荐】学生调查报告范文七篇

2.【推荐】学生调查报告范文汇总九篇

3.【推荐】学生调查报告范文汇总9篇

4.【推荐】学生调查报告范文汇编七篇

5.学生推荐学生的推荐信范文汇总七篇

6.【推荐】学生调查报告模板七篇

7.【推荐】学生调查报告汇总8篇

8.【热门】学生推荐学生的推荐信范文汇总七篇

上一篇:社会调查报告 下一篇:社会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