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调查报告

2020-09-05 调查报告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生调查报告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生调查报告 篇1

  大学生谈恋爱的成活率仅为1.5%;五成大学生反对学得好不如嫁(娶)得好;7.1%的有恋爱经历的大学生有过性行为……

  这些数据,是长沙学院的4名“校报”记者雷鸿涛、丁琴琴、赵爽、张瑜,在5月至6月间走访调查了湖南省7所高校的205名大学生而得出的。

  调查省会7所高校

  长沙学院新闻专业大二学生雷鸿涛是此次调查报告的负责人,也是调查小组4个成员中目前唯一在谈恋爱的。

  雷鸿涛说,进行这个调查的初衷,是因为校报老师交付了他们一些和大学生息息相关的调查选题,大学生恋爱是其中的选题之一。“我们4个人首先将设计出来的调查问卷初稿,在长沙学院进行了调查,然后回来完善,再分别到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南大学、大众传媒学院、长沙师范(大专)、湖南农大、湖南大学进行调查,绝大多数大学生对来自同龄人的问卷调查比较配合。

  从5月13日至6月3日,每个周末他们都没有闲着,恋爱调查采用人工问题调查,合计205名大学生。

  “成功率”太低女友生疑

  调查完毕,4个成员都对大学生谈恋爱的成活率仅为1.5%表示意外。

  “大学时代的爱情竟如此脆弱?”文秘专业大一女生、调查小组成员赵爽还没有谈男朋友,她坦言会认真对待大学时代的爱情。

  正在谈恋爱的雷鸿涛为这个低得可怜的“成功率”和女朋友吵了嘴。女朋友浏览了调查的草稿,结果两人吵了一架。雷鸿涛说他尊重自己的调查数据,然后再跟女朋友做工作。

  还有一个数据也是让调查小组觉得“不太真实”。只有7.1%的有恋爱经历的大学生承认自己曾有过性行为或同居,调查组认为这只是“冰山一角”,在一些高校附近,一些大学生租房同居,共筑小巢,与合法夫妻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数据不一定准但体现了眼界

  一名毕业生说,他打算毕业后在长沙工作,可女朋友坚持去深圳,现在都轮到彼此互道“珍重”的话了——好聚好散。

  一名男生在填写问卷调查,女朋友一旁看着,最后两人吵了起来。因为男生在问卷上一个又一个的钩,把两人之间的一层纸给捅破了,她也许看到了他对以后结婚的态度是选择了“想过,但好像不现实”,这个大实话对恋爱中的女孩子来说,无疑是致命一击。无独有偶,一位女生看了调查结果后,说她在大学一定不谈恋爱,因为谈了也白谈。

  但雷鸿涛说,如果一味把焦点放在结果上,也许错了。他们的调查只是一种原生态的展示,不一定准确,但至少可以告诉社会,当代大学生在思考那些更深远的问题,在这种思考中,他们的目光也将锤炼得更深邃。

  [调查摘要]

  [数字]

  在问到你如何看待“门当户对”这一观念时,52.7%的受访者选择了“没必要,真心相爱就行”。37.1%的受访者认为“门当户对”还是有参考价值。看重的仅占8.8%。

  [观点]

  新时代的“门当户对”应该是指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背景、兴趣爱好等精神方面的“门当户对”。——中南大学的罗同学

  [数字]

  51.7%选择“靠别人不如靠自己”。16.1%赞成“学得好不如嫁(娶)得好”。

  [观点]

  财富解决不了人的幸福问题。

  ——长沙学院学生工作处处长夏湘远教授

  [数字]

  7.1%的有恋爱经历的大学生承认自己曾有过性行为或同居。认为对待婚前性行为“要慎重考虑,最好不要”的受访者占了53.2%,而坚决反对的仅为11.7%。35.1%的受访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是“只要双方愿意,可以接受”。

  [观点]

  大学生应学会更理性地对待性,并有意识地加强对性知识的正确学习,将婚前性行为的风险降到最低。

  ——长沙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贺革

  [数字]

  23.9%有恋爱经历的大学生很希望和自己的恋人结婚。22.1%有恋爱经历的受访者是为了“寻找未来伴侣”。大学生谈恋爱能结婚的仅占1.5%。

  [观点]

  校园爱情经不起地位、金钱、时间、分离的考验。

学生调查报告 篇2

  调查地点:全国

  调查内容:关于中国在校大学生健康状况的调查

  调查方式:在线调查

  创办30年的中国大学生运动会尽管越来越不被人关注,然而今天举行的第九届大运会新闻发布会所传达的一个信息却不容人们忽视——调查显示,我国大学生的多项健康指标呈下降趋势。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第九届大运会组委会秘书长王登峰今天在天津说:“现在我们遇到了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他说,如果普通大学生的体质没有明显提升,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就无从谈起。

  王登峰今天引述了教育部等部门自1985年以来第6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这项实施于20PC年的调研发现,相较20PC年,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下滑趋势得到遏制,但大学生身体素质却“继续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尽管下降幅度明显减小。

  此项调研通过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握力和跑步成绩等考察学生的爆发力、柔韧性、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发现19~22岁年龄组的学生除柔韧素质指标外,爆发力、力量、耐力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如与20PC年相比,19~22岁城市男生、乡村男生立定跳远成绩分别平均下降1.29、0.23厘米,1000米跑成绩分别平均下降3.37、3.09秒;城市女生、乡村女生立定跳远成绩分别平均下降2.72、0.92厘米,800米跑成绩分别平均下降3.17、1.87秒。

  结语:学校体育仍是教育的薄弱环节,有些地方存在着学校体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投入较少,体制不健全,发展不均衡,必须切实加以解决。目前全国各地在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希望通过大运会的举办,达到加强高校体育工作、繁荣校园体育文化、激发大学生体育锻炼热情、提高大学生体质的目的。

学生调查报告 篇3

  大学的最后一个暑假,我有幸到广东电信罗定分公司实习,在将近一个月的实习期里,我初步接触大电信公司的一些运作,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

  我被安排在ADSL社区实习,负责指导我的是一名姓董的班长,而实习内容主要是ADSL的安装与维护。经过班长的悉心教导,很快我就熟悉了ADSL的各项原理,实际操作能力也有所提高,以下就是我的一些实习体会。

  第一:真诚待人。我刚来报到时,遇到很多新的面孔,由于和他们未熟悉,所以不敢和他们说太多的话,而且对工作未曾了解,开始觉得不太适应。后来我慢慢发现,只要真诚待人,虚心请教同事,他们也很乐意和我交往。还教会我一些技术,由此我深感真诚的重要性,在公司里不但要学会如何做事,而且要学会如何做人。正确处理同事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它会关系到你能否开展工作。孤芳自赏并不能说明你有个性,过于清高是很难融入大集体的。

  第二:不要偷懒。我曾问班长:什么样的员工在企业里会受欢迎?他的回答是不偷懒的员工。我觉得很有道理,试问有哪个老板会喜欢懒惰的下属的?于是我时刻提醒自己要多干活,尽力把本份工作做好。还记得我曾在超市做兼职时,主管很讨厌在工作时几个人围在一起聊天的事,所以在工作的时候,就算是生意很淡的时候也不要聊天。由于我时刻牢记这一点,最终努力没有白废,我以良好的表现完成了实习。

  第三:勤学好问。刚来到单位时,我对很多方面都未熟悉,这就需要我勤学好问。因为经验是很重要的,我发现引起线路故障的原因有很多,如果没经验就很难处理问题。例如有一次,班长接到某音像店的报障后,赶赴现场发现户主的网络下行速率不正常,他先后把电话线,调制解制器,甚至电缆也换过仍未解决问题,最后他把端口也换了才排除了故障。遇上如此复杂的问题是比较少见的,可能连经验丰富的员工也感头疼。经验不足的我更需多请教他们。但必须注意的是:在问人之前要分清哪些问题可以问,哪些问题不该问。还要注意在什么时候问会好一点。比如新来的员工就尽量避开报酬这个话题,不要对薪水太在乎,对于新人来说,能学到东西才是最重要的。

  第四:讲究条理。年轻人刚到工作单位时往往会表现急躁,这是正常的,但最好不要急功近利,急于表现自己可能会使自己处于不利地位。我们要抱着踏实的态度来做事,虚心点往往能得到别人的认同。其实我发觉前辈做事有一点很值得学习的,就是他们做事很讲究条理,他们遇到问题会一步步去解决,而不是惊慌失策。例如他们在接到故障时,首先会根据用户的反映来分析情况,然后问清楚对方的地址和联系方式,当怀疑是用户的电脑故障时还要带上手提电脑去监测,最后才派出人手去收复,这种做事方式就很有条理,不会做一些无用功,工作效率也得到提高。受他们的影响我也慢慢变得做事不那么急躁了,这真是很难得的工作经验啊!

  今次的暑期实习带给我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经验,更是我人生的一笔财富。更可喜的是我在实习期间还结识了一些好朋友,他们给予我不少的帮助。俗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没有把理论用于实践是学得不深刻的。当今大学教育是以理论为主,有机会走进电信公司去实习,对我来说是受益不浅的。我就快毕业走向社会了,相信这次实习对我日后参加工作有帮助。感谢在这期间所有帮助过我的人!

学生调查报告 篇4

  一.前言

  教育部于20xx年3月2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颁布了修改后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删除了原《规定》中“在校期间擅自结婚而未办理退学手续的学生,作退学处理”的规定。这意味着普通高校学生在校期间结婚不再需要获得学校同意,只要根据国家《婚姻法》和《婚姻登记条例》执行即可登记结婚。这个规章的修改带来了一系列影响,首先就是原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大学生婚恋问题浮上水面,并且具备了一定的制度基础,那现在大学生婚恋观究竟如何呢,打破“禁婚令”是否意味着在校大学生结婚会如洪水猛兽般冲向静谧严肃的大学校园呢?本调查小组就是在这种研究背景下展开调查研究的。

  二.调查研究相关说明

  (一)研究目的

  本次调研活动由《和谐校园的构建研究》SRT项目组实施,具体目标如下:

  1.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当代在校大学生婚恋观现状,掌握不同年级、性别、生源地在校学生的婚恋观区别。

  2.在以上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不同性别的调查对象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答案的原因。

  3.提出建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加强其责任意识。

  (二)调查实施方法

  本课题组于20xx年6月成立,在征求指导老师意见之后确定操作程序,设计调查问卷,并于10月份进行试点调查,在总结试点调查工作之后重新修改调查问卷,并最终确定调查方案。

  本调查为自填式问卷的随机调查。问卷发放方式以实地面访为主。调查的范围为南京农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的在校本科大学生。访问地点为各校教室和宿舍。实地调查共发放问卷165份,回收问卷163份,有效问卷160份,有效回收率为96.9% 。

  本问卷设计采用依照自然性征区分调查对象,核心调查的是调查对象的婚恋价值观。

  三.具体数据分析

  在对问卷进行分析时主要从四个角度,分别是:大一大二的学生和大三大四的学生(依据是从不同的年龄段),城镇的学生和农村的学生(依据是从不同的地区成长的,环境的不同),男生和女生(性别的不同)以及对于概括问卷调查的总体数据分析四个方面。对整个问卷进行综合分析后得出如下结果:

  (一)大一大二学生和大三大四学生的角度

  1.在被问及是否赞成在校大学生谈恋爱的问题时,被调查的学生中,有56%的大一大二的同学赞成在校大学生恋爱,而大三大四的只有23.9%的同学赞成。

  2.在问到不赞成在校大学生恋爱的原因时,大三大四学生中有11.8%的人选择影响学业,39.4%的人选择没有经济基础,而17.5%的人选了感情不纯,7.8%人选择影响正常社交,而在仅有的反对谈恋爱的大一大二的同学中有37.5%的人选择没有经济基础。通过这些数据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大三大四的同学由于经历了大一大二的年龄阶段,他们更多是着眼于将来的工作,所以他们选择谈恋爱会影响学业从而会影响到将来的工作,并且他们比较现实的看到自己没有经济基础,现在的钱主要来源于父母;而大一大二的同学更多的没有考虑到这些因素,可以看出随着阅历的增加,就业压力的增加,许多的同学选择应该是把学业放在第一,抓紧时间认真学习,从而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基础。

  3.在被问及在校大学生的恋爱动机时,大一大二的同学中有26%的人选择在校大学生恋爱的动机是找个生活上的伴侣;24%的人选择是打发时间,排除寂寞;32%的人选择爱情没有动机,有缘中意即可;14%的人选择受周围环境的影响;4%的人选择为了生理方面的需要。大三大四的同学中的数据跟大一大二的基本相同。说明大学生谈恋爱时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并且并不受年龄的影响。

  4.在问到在校大学生恋爱最后能发展为婚姻的几率时,无论大一大二学生,还是大三大四的学生都认为这种几率很小。而我们从身边的事例中,从与学长的交流中了解到由于种种原因,校园情侣关系由恋爱转化为婚姻关系的是非常少的。大学生恋爱一旦面临毕业时的种种情况,比如工作地点的不同,导致双方的距离越来越大,最终不得不选择分手。所以有很多的因素影响着大学生由恋爱走向婚姻。

  从以上的关于大学生恋爱观的情况调查中,我们发现大一大二的同学中更多的赞成谈恋爱,而大三大四从实际的角度出发,选择大学里应该多花时间在学习上而谈恋爱更多的是浪费时间和精力,而且现在的就业压力这么大,所以应该把更多的花时间在学习上。而且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阅历的增加,大三大四的同学明显比大一大二的更现实,考虑的东西多与将来的工作有关,原因应该是后者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

  5.在被问及自身交际圈中在校大学生结婚情况,大一大二同学有99%的周围的人没有结婚,而大三大四中有90%的人没有,可见现在在校大学生的结婚还是很少的,是少数现象。这种情况也将成为下文研究的重点之一。

  6.在回答是否赞成在校大学生结婚的问题时,大一大二的同学有80%的人赞成在校大学生结婚,大三大四的有75%的人赞成。而仅有少部分的同学表示反对。

  7.对于校方是否有权力禁止或限制适龄大学生结婚的问题,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无论是大一大二的学生还是大三大四的学生都认为学校没有权力阻止在校学生结婚。有80%的大一大二的学生选择结婚与学校的管理体制不会冲突,而仅有50%的大三大四的学生选择没有冲突。其他50%的大三大四的学生选择在校大学生结婚会给学校现有的管理体制带来很大的冲击。可以看出,大三大四的学生更多的是从学校的角度,从全面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8.在被问及在校大学生结婚的最主要障碍时,有9.5%的大一大二的学生选择在校结婚家长会反对,有11.9%的选择社会影响,19.1%人选择个人的精力不济,还有23.8%的学生选择个人的物质基础欠缺。在同一个问题上, 57.6%的大三大四的学生选择物质基础欠缺会阻碍在校大学生结婚。

  的确,结婚是神圣重大的事情,而且结婚后,双方的生活更多的是需要物质基础的,良好的物质基础是婚姻存续发展的关键性的因素。在这一点上,大三大四的同学考虑的比较多,相比而言,大一大二的则少了很多。

  9.在回答有关在校大学生结婚后面临的问题的时候,有45.2%的大一大二的学生选择学业受到影响,有15.2%的大一大二的学生选择正常社交受限,16.2%的大一大二学生选择是生育问题。而在大三大四的学生中,有57.6%的学生选择是经济问题,13.8%的学生选择是住房问题。

  从这个问题可以看出,大三大四的学生更多的关注的是实质性的也即有关物质性的问题。相比而言,低年级的学生考虑的问题比较多一些。

  10.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几乎所有人都表示知道我国法定的结婚年龄。

  从以上在校大学生恋爱婚姻的基本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大一大二还是大三大四的学生,绝大部分是赞成在校大学生结婚的,并且有绝大部分的学生选择学校无权干涉在校大学生结婚,但是,从现实的角度来说,他们是不会选择在校结婚的。从考虑的侧重点来说,大三大四的学生更多的是考虑物质性的内容,显然比大一大二的学生更成熟更理性更务实。

  (二)从城镇学生和农村学生的角度对本次调查问卷进行了分析,其中城镇学生有88问卷份,农村学生有72份问卷,在具体的数据分析中,我们发现无论是城镇的学生还是农村的学生,在关于恋爱和婚姻的调查中,对许多的问题的回答是相似的。

  1.在被问及是否赞成在校大学生谈恋爱的问题时,城镇学生有59.1%的赞成在校大学生恋爱,而农村的学生有65.2%的赞成。

  2.在被问到不赞成在校大学生恋爱的原因时,城镇学生有10.1%的选择恋爱影响学业,20.3%选择没有经济基础,25.6%的人选择感情不纯。44%的人选择爱情排他性影响正常的交往,而农村学生更多的选择没有经济基础,,占到了70.9%。

  3.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农村的学生有79%的人赞成在校大学生结婚。而城镇的学生有76%的赞成。

  4.对于校方是否有权力禁止或限制适龄大学生结婚的问题,无论农村的学生还是城镇的学生都选择学校没有权力干涉在校大学生结婚。但是60.4%城镇学生选择在校大学生结婚与学校的管理秩序不会发生冲突时,有72.4%的农村学生的回答是否定的。

  5.在被问及在校大学生结婚的最主要障碍时,城镇学生有56.3%选择在校大学生结婚学业受到影响,而有68.6%的农村学生选择经济问题是大学生结婚后面临的主要的问题。

  由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对是否赞成恋爱,是否赞成结婚时,绝大部分的学生是赞成的,在考虑到恋爱,结婚的具体的问题时,双方的侧重点不同,农村学生更多的是物质经济方面的东西,这也是合情合理的。但是有这么多的农村学生赞成结婚,这是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的。其实从分析原因来讲,现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农村的不断发展完善,再加上受教育程度的增加,我国城镇和农村学生的看法在许多问题上是一致的。

  (三)在对男生和女生的数据进行分析时,我们发现男生和女生对很多问题的看法基本相同,也是绝大部分赞成恋爱,绝大部分赞成在校大学生结婚,比率超过了75%。

  (四)从整个问卷的角度分析,在160份问卷中

  1.有80.9%的大学生是赞成谈恋爱的,在19.1%不赞成的大学生当中,被问及不赞成的原因是,有20.3%的学生选择没有经济基础。

  2.在关于谈恋爱的动机有20.4%学生选择找个生活上的伴侣,有27.1%选择打发时间,排遣寂寞。有28.4%的学生选择爱情没有动机,有缘中意即可,24.2%的学生选择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3.有78.9%的学生是赞成结婚的,100%的学生选择,学校没有权力干涉在校大学生结婚。

  4.有78.3%的学生选择在校大学生结婚与学校的管理体制没有冲突。

  5.在涉及到在校大学生结婚的主要阻力时有26.9%学生选择校规校纪所限,25.1%的学生选择家长反对,26.3%的人选择社会的影响,12.4%的人选择个人精力不济,9.3%的学生选择个人物质基础缺乏。

  6.有20.4%的人选择学业会受到影响,有25.2%的人选择正常社交受限制,有23.6%的人选择大学生结婚生育问题无法解决,有17.2%的人选择经济问题,有13.6%的人若为住房问题。

  从整体上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在校大学生对恋爱是持赞成态度的,在仅有的反对的人群中,反对的理由也有很多,主要是影响学业,没有经济基础等等。在谈到由爱情发展到婚姻的几率时,绝大部分的学生选择是很少能成功的。可见,现在的大学生对大学的恋爱还是有着清醒的认识的,并不是非常盲目的。

  对婚姻的赞成态度也是建立在合法的基础上的,即达到法定的结婚年龄。对结婚后面临的问题,并不是非常盲目的,基本上有了一定的理性的认识。在涉及到学校方面时,选择学校没有干涉的权力也是目前社会的主流看法。

  四、有关在校大学生结婚的深入分析

  (一)在校大学生结婚的原因可总结为两种类型

  1.理想型 许多在校大学生经过甜蜜的恋爱阶段后就再也分不开了,立刻进入了婚姻的程序。婚姻是甜蜜的,爱情是伟大的,但是爱情也是盲目的,缺乏理性的。他们选择拥有了爱情就拥有了一切,毫不顾忌生活的现实性和残酷性。

  2.现实型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使得我国社会经济成分、利益关系分配方式多样化,市场经济的实用观念、利益机制也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和道德防线。而且,高校连年扩招,高等教育已逐步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成长的压力,就业压力无比沉重,大学生的经济意识也呈现出新形势。有些大学生为了逃避就业的压力,追求更便捷、更轻松的生活之路,便在学习期间找寻外界社会中合适的结婚对象。

  (二)在校大学生结婚没有成为主流现象的原因

  年龄较大的研究生和博士生结婚相对于在校本科生结婚,更容易得到理解和认同。而对于本科生,教育部颁布的新的《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对学生能否结婚不再作特殊限制。新《规定》虽然赋予了大学生应有的权利,但并不等于提倡鼓励在校大学生结婚。因为符合结婚条件的在校大学生属于没有独立经济能力,并且尚处在学习阶段的特殊婚姻主体。他们正处于人生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学校是专门的教育场所,在校大学生结婚不仅与国家晚婚晚育的政策相冲突,而且会给学校管理和家庭以及大学生自身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1.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

  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随着历史的发展,人口的迅速增长已严重阻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并且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因此我国制定了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我们要坚决拥护国家的方针政策。大学生是国家培养的优秀人才,要具有比普通人更高的政治思想意识,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而在校大学生结婚的行为显然不利于国家政策的实施,是国家不鼓励、不支持的。

  2.学校管理以及软硬件条件的制约

  在校大学生结婚,要经过恋爱,然后走向婚姻。组成家庭之后,还有许多其他的事务需要做,要承担家庭的义务和责任,学生能不能严格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的要求来完成学习任务,就成了一个大的疑问,这给高校对学生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大学生租住高校附近民房同居也给学校管理带来了新的难题。假如申请的双方同在一所高校就读,若校方批准他们结婚,他们是否可以在校外租房居住?从情理上说,既然是合法夫妻,租房居住也无可厚非。但是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允许他们租房,就无法对他们的生活进行有效地管理,而他们一旦在外租房,对未婚大学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难免就会效仿其行为。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不是自由市场,不能随心所欲。大多数高校对大学生同居仍然持否定态度,在《南京农业大学学生守则》上明确规定:“学生宿舍不准留异性住宿”,在女生公寓的牌子上也清楚地写着“男士止步”,男生楼前宿舍须知也相应地写明“女生止步”。但随着禁婚令的接触,允许在校大学生之间或是已婚人员和在校大学生共同生活学习,必然会加速同居现象的蔓延。学校住宿管理是为了保障同学们的安全与隐私,学生结婚也是其实现自身权利的体现,在此矛盾上,学校应该如何处理呢?

  而一旦学生结婚并且怀孕,那也将成为一个令学生和学校双方头疼的问题。因为按照我国目前的高校现状来看,本科学习阶段四年的课程是相对固定的,对学生按时定期完成学习的要求还是较为严格的,达不到规定学时就不能顺利毕业,这个问题应该由学生自己解决。有些学者称,实行学分制能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这牵涉到我国高校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非一日而成。

  怀孕学生一朝分娩后,孩子的户口问题也是一个问题。按照我国户籍管理规定,如果双方都居住在同一个城市,或一方居住在城市,那么按照国家计生政策,有合法婚生子的,理应为其子女办理入户手续;但是如果双方都是外地人,只是在某一城市就读,才将户口迁入该城市,在其毕业后去向未定时,婚生子能否拥有当地城市户口就成了一个问题,如果落户在学校,就无疑增加了学校的管理压力,而且该问题决不是高校所能独立解决的。

  在校大学生婚姻对校园环境也会产生不利影响,校园是神圣的授业学习场所,近年来由于受外界不良风气影响以及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没有及时跟进,出现了与校园环境不相协调的现象,有些学生在大庭广众之下搂抱、接吻而旁若无人,损害了大学生形象,也破坏了校园严肃的教学气氛。打破“禁婚令”后,这种情况很可能愈演愈烈。另外,试想,在大学校园经常出现成双成对的夫妻或大腹便便的少妇,这也与校园的学术氛围极不协调,与我国现在提倡建立“和谐校园”的宗旨相违背。

  3.来自家庭的阻力

  我国大学收费与国民平均收入的比例是世界上最高的`,是第二名日本的3倍,一个农民家庭要供养一个大学生读完大学本科需要不吃不喝41年,更有很多学生是依靠贷款才完成学业的,在此情况下,如果还要承担子女在校恋爱甚至结婚的费用,对大多数家庭来说更是无法承受的。而且据调查,绝大多数父母都反对子女在校时结婚,其理由主要是选择学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对于恋爱婚姻等其他事情应该学有所成之后再考虑。父母都希望子女都能顺利完成学业,事业有成后再结婚生子,建立家庭。

  4.大学生自身能力的不足

  首先,对于夫妻双方都是在读大学生的经济来源问题。在我国,大学生是纯消费群体,生活费用和教育费用绝大多数都来源于父母的资助。而婚姻不是空中楼阁,婚后生活也不单是谈情说爱,必须有经济基础作支撑才行,最具有现实性,没有经济基础的婚姻是不会稳固和长久的。尽管有的学生在不断学着自立,边打工边上学,用来补贴学习所需,但也难以完全自立,更何况负担婚姻生活。所以,在校大学生结婚,会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因而大学生不宜在校结婚。

  其次,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是大学生在校结婚的又一大障碍。毕业了,大学生夫妻将何去何从?你有你的专业和理想,你的另一半也有自己的工作和方向,当这些与婚姻发生矛盾的时候,更增加了婚姻的不稳定因素。

  影响学习是在校结婚的最大弊端。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恋爱、婚姻、经营家庭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以及精力的,在校期间的学习是很紧张的,要完成好学业,就应当全身心投入,如果把精力用在恋爱、婚姻、家庭中,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影响。如果错过了在学校学习的机会,走向社会后再想学习,在工作和生活的重压之下,是要付出更多代价的。而且如果婚后生活出现波折,势必会分散更多精力,学习成绩也会直线下降。所以,在校大学生结婚,会影响到学习,是不值得提倡的。

  经过我们之前做的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对教育部打破“禁婚令”的新规定普遍表示欢迎,但多数人表示,并不会在大学期间结婚。而根据教育部对70多所高校调查结果显示,在这些高校中登记结婚的学生只有不到万分之一,也表明了大多数大学生还是理性的。

  五、解决方案

  (一)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引导

  1.家庭内部的教育

  父母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不仅需要给予经济物质方面的资助,更需要教育和鼓励子女在学校中以学习为中心,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和独立意识。

  2.社会传媒等要注意正确的舆论导向,要注意宣传正确的婚恋观、道德观,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导向,法律开禁并不等于鼓励在校大学生结婚。

  3.学校应明确规定不提倡在校大学生结婚,强调即使大学生结婚也要自觉遵守学校规定,学生应该积极告知自身婚姻,以便学校进行管理。另外,要加强针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使其明白自身的责任和义务所在。

  (二)学校更新其自身观念,实现人性化管理体制

  1.更改校规中对于学生结婚进行处罚的规定。

  2.及时了解学生的婚育情况,主动关心。

  3.有条件的学校尽量改善软硬件,为小部分的已婚学生提供独立生活空间或者有偿提供夫妻公寓,对怀孕学生在学时和学制上采取弹性化方法,效仿美国大学住宿政策,为怀孕学生特辟育儿公寓。

  (三)国家应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由于在校大学生结婚带来的一系列新的问题从而给学校造成的管理成本的增加,不能由学校独自承担,国家要给予政策、程序和物质上的帮助和支持。

  总之,面临新规章、新形势,若要继续保证并加强高校教学科研水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社会竞争力,一方面需要学校与时俱进,采取有针对性的、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另外一方面必须严肃在校大学生婚恋观,纠正其只顾个人感情的狭隘心态。只有两方面共同努力,互相促进,才能营造出一个求实创新、民主活跃的和谐校园。

学生调查报告 篇5

  一、“留守儿童”现状

  全县在中小学就读的“留守儿童”共8839人,占全县中小学生数(人)的14.9%。其中,在中学就读的2663人,占全县中小学学生数(人)得12.96%;在小学就读的6176人,占全县小学学生数(人)的15.95%【2】。留守儿童托付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管的占90%;托付亲朋好友照顾的占10%,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身心收展尤其是人品、心理成长方面存在的问题正日益凸显,亟待引起全社会的密切关注和有关方面的高度重瞅。

  1、留守儿童占在读未成年人中的比例颇高。随着经济的快速收展,受国家大形势影响,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不再是主要,村民的瞅线更多的朝向外面。因此,在平坝三中读书的同学中抽样调查了50名同学中有21名是留守儿童,占42%。也就是说100名中将近42名,留守儿童占有相当高的比例。“隔代监护”即由(外)祖父母监护的有13人,占61.90%。

  2、留守儿童的总体学习成绩偏低,学习环境偏差。

  根据9年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在0~60分的同学在留守儿童中占28.95%,60~75分占留守儿童中21.19%,即在中等以下的留守儿童占其总体的54.14%。由于学校教育设施的简陋,师资力量的不足,以及师生沟通平常,教师教育方式的不适应,使得我们在对留守儿童中收现28.14%的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自己解决或根本不理会。

  3、留守儿童心理

  普遍欠良好。当问到:“愿意和老师说心里话吗?

  ”这类问题时,据统计回答两个以上是“否”的留守儿童占38.45%,还有很多小孩心理过迟成熟,很多同学在回答为什么会填如此愿望(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时,被问及到为什么不想当科学家、老师诸类问题时,都回答家里不好不现实,相当部分对自己没有信心,觉得自己一事无成,没拥艿得人称道的地方,甚至少数同学在被调查问到“被人欺负时怎么办?”时回答“忍气吞声”,还有65.23%都以为生活现状很苦恼。

  4、留守儿童自我约束力较弱。

  由于监护的不得力,以及孩子自我约束力不强,心理意识、行为作风得不到及时的、无效的纠正,以致在学习、纪律、意识形态上都存在着偏差,通过对其监护人和邻居的访谈中,很多留守儿童在家里不听监护人教导,在学校也经常纪律违规,经常打架斗殴,甚至还入现了偷盗等一系列问题。

  二、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1、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普遍较差。父母外入,由于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环节,留守儿童对学习缺乏热情,进取性、盲目性不强,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应付了事,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学习缺乏热情,不求上进,学校教育往往处于一举两得的尴尬境地。留守儿童一旦在某个环节跟不上,往往破罐子破摔,厌倦学习、不求上进。这种情况已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优秀的不到20%,65%以上学习成绩中等或偏下,有的逃学,厌学,上课纪律性差。

  但也有少数留守儿童有着许多同龄孩子较少具有的优秀品质。比如:独立性、自理能力强,意志品质坚定,更懂事和体贴别人。能够把对父母的思念转化为学习动力,有较高的学习盲目性,成绩优异,各方面表现良好。这种情况固然在留守儿童中占比例小,却也提示我们,对留守儿童来说,成长和生活环境是辩证的。

  2、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差。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造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挑食挑穿、乱花钱;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不听监护人的(代表人)教导,顶碰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不遵守规章造度,不服管理,扯谎骗人,小偷小摸,抽烟、饮酒、打架、骂人………..成为了“问题儿童”。如逸夫小学二年级学生唐永康的父母外入打工多年,由爷爷监管,但老人对教育孩子已经力不从心。由于长期生活在放任自流的环境里,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他在家里不听代表人的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老师反映他不是做坏事,就是纪律散漫,常有迟到、旷课、逃学、扯谎、打架等现象收生;三年级学生谢小兵,由于家庭困难,父母到广东打工,他跟母亲生活在一起。但由于父亲不在他身边,他不但不听母亲话,花钱大手大脚,而且经常顶撞老师,违反学校校规校纪。

  3、教育产品留守儿童心理入现偏差,少数留守儿童入现心理妨碍。留守儿童由于年龄特征,正是感情、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有的出生几个月或一周岁后,父母就外出务工,长期和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通过对部分留守儿童的问卷调查:留守儿童十分想念父母的占90%。有的留守儿童父母每年回来一次,有的留守儿童父母几年回来一次,有的留守儿童很少与父母电话联系。留守儿童有的情绪消沉,表现出性格内向、失落自卑、自是冷漠、脆弱孤僻或焦虑、任性、暴噪。某校二年级学生罗光英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原本就内向的她在学校就更不爱说话了,上课常常发呆,不愿意回答老师的提问,集体活动也不愿意参加,经常独自一人躲在角落;有已个叫李远的男生,父母长期在外打工,自己一个人生活,经常独来独往。不与同学、老师交流讲话。

学生调查报告 篇6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为了调查清楚大学生的消费问题,我们决定在身边的同学中进行一次消费的调研,弄清楚大学生要花多少钱,花在了什么地方,花的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怎样改进

  二、问卷情况

  见附录(含调查问卷和结果分析表格各一份)

  本问卷共发放 42 份,收回有效问卷 31 份。发放以我们周围的同学为主,基本上做到了随机发放。

  我们在下面对有代表性的几项进行了具体分析

  三、数据统计和分析

  1 .总消费额

  统计结果表明,消费额主要集中在 350 500 和 500 800 之间,对于一个基本上的纯消费群体,我们觉得这个结果略低。我们认为,合适的人数分布峰值应该出现在 500 800 区间,其他区间应该符合正态分布,两种极限情况 a ( 350 以下)和 e ( 1200 以上)的选择较少,倒是符合正态分布规律。

  2 .恩格尔系数

  由表中数据可看出,饮食方面支出居于 350 450 的人数最多,吃饭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较高,因此,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恩格尔系数较高,这可能是这一群体的特点。虽然考虑到,这一数据受限于我们学校的物价水平,并且与个人饭量的关系较大,但还是可以反映福州地区大学生消费支出的大概情况。

  3 、通讯开支

  随机问卷得到的结果,品,相反,他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他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总体来说上大学生的消费仍然处于温饱阶段,即吃饭穿衣仍然是支出的主要方面;但是这种温饱已经有向小康过度的趋势了(这点由我们日益增多的手机支出,潜在恋爱支出就可以看出)。

  2 .消费层次一定程度两极分化。

  据调查,武汉大学生中其中年消费最高的达到 28500 元,而年消费最低的只有 2100 元。大学生年支出均值为 8383 . 96 元。这其中有 92 . 7 %的大学生把家庭供给作为最主要的经

  济来源,占其总消费的 70 %以上。家庭收入越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越多,构成大学生消费的一种特殊的奢侈格局,主要表现在旅游、电脑、 call 机或手机等方面的消费上。这点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3, 丰富大脑不惜钱

  调查中我们发现:由于就业单位对高学历的要求,现在一些大学生读完专科升本科、读完本科读硕士,成批量地买回参考书。还有一些学生则在读本专业的同时,辅修其他学科,为自己就业积累知识资本。在旁听课程、购买资料等消费项目上,他们出手大方,而且家长对此项消费的投入也是乐此不倦。

  4 .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从 20 世纪 70 年代至今,至少有一个方面是共同的,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按照广州地区的物价水平,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十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 300 元左右。

  我们惊奇地发现,在被调查的 12 名女生中, 66 、 7% 饮食费用在 350 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净选择廉价的饭菜;而 19 名男生中也只有 84 、 2% 达到标准。当问及他们是否研究过自己的营养结构问题时,比如对一杯奶养起一个民族说法的认同时, 90% 的同学表示认可,但不怎么在意。当我们把饮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在讨论会上指出的时候,他们当中,尤其是女同学很多都承认自己对健康饮食知识了解不够。

  5 .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讨论会中,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6 .恋爱支出过度

  在调查和讨论会上我们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 100-200 元左右,最少的也有 50 元左右,最高的达到 500 元(比如送名贵礼物给对方)。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这是让人感到忧虑的方面。有趣的是,传统意义上谈恋爱的费用支出一般由男方承担的局面已经完全被打破,而出现三种情况,即男方全部承担、男女方共同承担和女方主动全部承担,女生的恋爱支出如何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那独立理财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财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奠,个人盲目的冲动不是独立,是任性的表现,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脑中有独立的概念,更迫切的是独立的行动和理性的思考。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

  2 .克服攀比情绪

  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首先,我们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学生的确需要竞争意识,但并不是所有的事物我们都需要争,生活上次于别人,并不可耻,没有必要抬不起头来。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趋势及现状。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这主要是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习惯的差异造成的。在以寄生性消费为主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应是当务之急。

  3 .形成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

  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因此,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参考文献:

  [ 1 ]张进辅

  我国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特点的调查研究 [ 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xx , 02:

  [ 2 ]李明娟

  *大学生贫富差距现象 [ p ]山东青年报 20xx-02-18

  [ 3 ]余展洪

  关注大学生的健康消费南华工商学院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

  [ p ]广州社科部

  [ 4 ]邹 刚

  当代城市大学生社会人格状况调查

  报告 [ p ]兰州大学

学生调查报告 篇7

  一、 一次性筷子对森林的危害

  在市场上两元就能买到一百双一次性筷子,消耗的远不止宝贵的森林。一次性筷子是由树木砍伐而成的,对环境保护不利,造成资源浪费。

  二、一次性筷子的制作过程、对人体的危害

  很多一次性筷子看起来很白净,其实是漂白的。天天使用的话容易得癌症。其实一次性筷子是最脏的了。

  损害消化功能:一次性筷子在制作过程中使用双氧水漂白,双氧水有强烈的腐蚀性,对口腔、肠道、食道甚至对肠胃照成腐蚀。打磨过程中使用滑石粉清除不干净,在人体中会慢慢累积,会使人患上胆结石。

  病菌感染:经过消毒的一次性筷子保质期最长为四个月,一旦过了保质期很可能带上黄色葡萄菌、大肠杆菌及肝炎病菌。

  三、 一次性筷子的市场

  一次性的筷子已经在我们的身边已经很多年了,大家已经对它有了一定的感情,习惯性的用它。一家早餐店每天平均要用掉200双的筷子,照这样算一家店一年要用掉73000双的筷子,这样的数量真的非常惊人!有关资料显示,3000双一次性筷子等于一棵20年的大树。我国每年消耗一次性筷子450亿双,耗费木材166万立方米,需要砍伐大约2500万棵大树,减少森林面积200万平方米。

  四、我对一次性筷子的认识和了解

  一直对于环保都没上过什么心,直到前段时间而然在网上看到一段新闻,就是人们对一次性筷子的使用,一次性筷子无处不在!大家都知道使用一次性筷子对大自然、对人体的危害,为什么大家还是在使用?我想这一定有着什么样的关系!我觉得使用一次性筷子要从根源抓起,杜绝了生产,大家才会断了用一次性筷子的念头。现在的人们喜欢下馆子,但是目前还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替代一次性筷子。如何在使用一次性筷子时不“中毒”呢?现在只能做的是自己让身边的人都能意识到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的危害,还有就是相关单位,机关尽快研发出新的产品来代替一次性筷子的市场,杜绝生产一次性筷子!

学生调查报告 篇8

  摘要:为了解当代大学生奢侈品消费状况,对商丘工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主要从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奢侈品观念、奢侈品消费心理和看法等方面展开,并且针对大学生消费现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引导大学生用正确的消费行为和观念面对奢侈品。

  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在大众传媒影响力日益扩展的背景下, 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中一个比较特殊的消费群体,具有比较特殊的消费心理。他们既是当前消费主体之一,有着独立的消费意识和消费特点,也是未来中国消费的主力和消费潮流的引导者, 他们的消费观念更为直接的受到名人/影视作品等的影响。大学生针对奢侈品的消费特征通常被认为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他们在占用社会资源方面居于劣势,经济能力尚未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另一方面,又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和相对超前的消费观念。这两方面的矛盾使得他们的消费行为存在不少问题。大学生的奢侈品消费状况、消费观念与消费模式,对未来我国经济的发展,奢侈品消费文化的构建都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为真实了解当代大学生奢侈品的消费水平、状况,把握大学生奢侈品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大学生形成科学、理性、文明、责任的新消费理念,促使他们成为 新消费运动 的践行者、推动者,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调查目的

  采访概况及分析

  为了对大学生奢侈品消费情况有比较全面准确地了解,我们开展了研究。并对商丘工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奢侈品消费情况的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5份,收回有效问卷45 份,有效率为100%。其中男性大学生占53%,女性大学生占47%。

  调查问题主要包括客观选择题,设计费的经济来源、月消费状况、消费支出情况及其消费观等多个方面。旨在让同学们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理财。本次调查虽然抽样比例较小,但我们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貌。现将我们对商丘工学院的大学生消费的基本状况调查总结如下。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在关于在校大学生月平均花销状况一栏的调查中,600元以下的有12人;600-1000元的有13人;1000-1500元的有12人;1500元以上的有4人。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通过上表看出,在支配生活费方面,有7人认为自己很节俭;16人认为自己刚好;15人认为自己有些浪费;而4人认为自己严重超支。在购买奢侈品资金来源方面,有16人是自己挣钱购买;9人家长购买;8人有活动奖励经历;12人属于其他来源。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我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5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 花得值 ,我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但也有一部分同学追求时尚会购买一些奢侈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我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我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在购买类型方面,冲动型的占38%,理智型的占44%,盲目型的占18%,这说明大学生并没有完全清楚自己的消费结构和状况,没有这个习惯的制约,使大学生的盈亏状况不同,见到热衷的东西,半数以上的人却表现出较弱的自我控制性。当然毕竟是同龄人,消费中自然也表现出了不少相同点。

  据调查,37.40%的同学在拿到一个时期的生活费时,不会做什么安排,随意取用。占调查调查人数的大多数大学生无预期的计划和目标。从未思考过钱应该怎么花、花多少,而且消费的随意性很强,面对有奖销售、打折等促销手段容易冲动,不知不觉就把钱都花了大学生手机消费情况调查报告工作报告。在调查中,只有24.39%的大学生选择先存一定数额的钱,剩下的当作此时期生活费,所以说大学生储蓄观念并不强。

  由调查不难看出,城镇比乡村的大学生消费要高些,但这主要决定于城乡传统的家庭收入落差,由此可以看出制约其消费的是家庭经济状况。另外,城市大学生遇到自己想买的东西但没钱会向家里要或找朋友借,而农村大学生则干脆不买或存钱自己来买。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对不同物品的选择反映了其不同的心理

  在对消费的态度和顾虑方面, 农村 大学生的行为也体现了中国的老话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他们消费原则多是能省则省,10人一个月要进行一次奢侈品的消费; 13人三个月会进行一次;9人一年进行一次;也有13人要经过长久的计划后才会做出是否要进行消费的决定。

  调查结果

  我组也同时采取了访谈法的方式进行调查,对大一同学进行随机采访。我们其采访内容包括月平均消费水平、经济来源、消费用途、消费习惯、奢侈品消费理念以及对自身奢侈品消费的看法等。通过调查得知,他们平均一月消费大约在550元左右,这其中包括了日常生活用品、伙食费、零食费、电话费、交通以及上网的费用,其中三分之一人并没有用于奢侈品的花销。这是一种良好的消费心态,他们对消费奢侈品的看法是要坚持勤俭节约,该买的就买能省的就省,不买奢侈品, 科学消费 绿色消费 。

学生调查报告 篇9

  一、问题的提出

  青少年是祖国的的未来。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学习的黄金时期。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部分小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在学习上经历了挫折后,便灰心丧气,失去了学习的自信心。有的学生课上无精打采,不认真听讲,课下不能及时、认真地完成作业,有的学生考试成绩较差,却不以为然,甚至还有的学生出现了“逃学”这你现象,这些严重都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身心发展,日益突出的小学生“厌学“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我校教育中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应当大力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

  那么是那些因素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至使他们产生了“厌学”心理呢?为此,我进行了调查研究,想通过这次问卷调查准确地了解学生的真实心理,并根据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改进,并为其他教师提供参考、借鉴。

  二、研究方法

  本人选取了我校三、四、五、六年级14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发出问卷140张,收回140张。问卷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性别、年龄、年级)和22道选择题和一道问答题。答题时没有让学生填写自己的姓名,目的是让学生没有顾虑,能够如实回答。22道选择题,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习目的、学生的作业表现、对教师教学方法、家庭对教育和科学指导情况的调查,一般可供选择的答案有四至六个,一个问答题是:不愿意学习的原因吗?答案没有明确的导向性,目的就是要学生实话实说,了解影响学生学习的真实原因,掌握形成“厌学”心理的主要因素。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根据我对问卷的分析,及自己平时工作中的观察,我认为现在小学生中存在的“厌学”心理,主要受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1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态度不端正。

  通过调查显示,有10%的人认为不读书也能挣大钱,还有12%的人不知道为什么要读书。没有明确的目标,当然缺乏奋斗的动力,久而久之,也就觉得学习索然无味,出现了厌学心理。

  2作业布置缺乏层次性,形式单一。

  调查中我发现,在140张调查问卷中有25人不喜欢做作业,占总人数的18%。还有74人有时喜欢有时不喜欢做作业,占总数的58%。在22名长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中,有13名同学认为业太多完不成,说明作业量多。有9名同学是因为不会做才没完成,说明难度大。学生不能轻松完成。长期以来,这些学生畏惧学习,出现自暴自弃现象,导致23%的同学上课不认真听讲,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有69%人对考试紧张害怕。经调查统计有28人喜欢口头作业,39人喜欢书面作业,73人喜欢动手操作的作业,看来学生还是喜欢作业形式多样化,我们平时的作业还是以书面作业为主,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对学习也就失去了兴趣。

  3、部分教师对学生关爱太少,特别是对“学困生”关心则更少。

  被调查的140名学生中,有12人因学习成绩不好而经常被批评,有4人认为,因自己学习不好,老师不喜欢自己。有45人认为课堂上出错或成绩不好遭到同学的耻笑。他们认为自己不如别人,主要原因是自己的学习太差。由于这部分学生基础较差,又不能及时得到老师、同学们的帮助,特别是任课教师的关爱、指导,所以他们对学习失去了信心,产生了畏难、怵头心理,久而久之,出现了“厌学”心理。

  4、部分教师教学态度不认真,教学方法陈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被调查的对象中,有50%学生喜欢游戏,讨论式教学方法,认为自己不喜欢某些老师的课,对部分老师的课没有兴趣,希望老师讲得生动。有12人认为,在考试没有取得理想成绩时,受到教师的严厉批评,甚至会被罚作业。特别有52%的人反映某些学科课业负担过重,每天自己能自主支配的时间,这说明,我们在现实工作中确实有一部分教师,教学态度不认真,教学方法陈旧,不能吸引孩子们,使学生们认为学习就是被动听老师讲课,机械地重复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大量作业,应付数量繁多的考试。

  5、家长对孩子们的学习不重视,缺少科学的指导。

  调查统计,有54名学生认为,父母对自己的学习漠不关心,他们只顾在外打工挣钱,很少过问自己的学习,占总数的39%。只有15名学生认为,家长关心自己的学习,占11%,但缺乏必要的科学的指导,认为上学认几个“眼前字”就行,不必要学到什么程度,反正自己就一个孩子,将来考不上大学,也能谋生。学生在学习上有了成绩不是加以正确的引导,而是只重视物质奖励,一旦学生的学习成绩出现了下降,他们更是采用简单的处理方法,对学生的学习缺乏科学的指导。

  6、个别家庭经济收入较低,难以负担孩子的上学费用。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有6人,占总数的4。3%。这类学生虽然数量不多,但确实存在,一般是单亲家庭、父母有病或失去父母的家庭,由于经济原因,交不起上学的各类的费用,使这些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

学生调查报告 篇10

  一、调查概况

  我于20xx年4月份,对我所在大学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大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大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大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大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大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澄西中学进行,共发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86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三、调查结果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大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教育价值观

  部分大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16%的大学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大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

  1、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45%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

  希望学到较多的、实用的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工作有所帮助。

  (二)当前大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农村的大学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大学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大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大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大学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找到好工作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大学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

【【精华】学生调查报告集锦十篇】相关文章:

1.【精华】学生调查报告集锦六篇

2.【必备】学生调查报告集锦十篇

3.有关学生调查报告集锦十篇

4.【精华】学生调查报告锦集十篇

5.【精华】学生调查报告范文集锦八篇

6.【精华】学生调查报告范文集锦九篇

7.【精华】计划书学生集锦十篇

8.【精华】环保调查报告十篇

上一篇:社会调查报告 下一篇:社会调查报告
【精华】学生调查报告集锦十篇

学生调查报告

2020-09-05 调查报告

  在不断进步的时代,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学生调查报告10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生调查报告 篇1

  大学生谈恋爱的成活率仅为1.5%;五成大学生反对学得好不如嫁(娶)得好;7.1%的有恋爱经历的大学生有过性行为……

  这些数据,是长沙学院的4名“校报”记者雷鸿涛、丁琴琴、赵爽、张瑜,在5月至6月间走访调查了湖南省7所高校的205名大学生而得出的。

  调查省会7所高校

  长沙学院新闻专业大二学生雷鸿涛是此次调查报告的负责人,也是调查小组4个成员中目前唯一在谈恋爱的。

  雷鸿涛说,进行这个调查的初衷,是因为校报老师交付了他们一些和大学生息息相关的调查选题,大学生恋爱是其中的选题之一。“我们4个人首先将设计出来的调查问卷初稿,在长沙学院进行了调查,然后回来完善,再分别到湖南中医药大学、中南大学、大众传媒学院、长沙师范(大专)、湖南农大、湖南大学进行调查,绝大多数大学生对来自同龄人的问卷调查比较配合。

  从5月13日至6月3日,每个周末他们都没有闲着,恋爱调查采用人工问题调查,合计205名大学生。

  “成功率”太低女友生疑

  调查完毕,4个成员都对大学生谈恋爱的成活率仅为1.5%表示意外。

  “大学时代的爱情竟如此脆弱?”文秘专业大一女生、调查小组成员赵爽还没有谈男朋友,她坦言会认真对待大学时代的爱情。

  正在谈恋爱的雷鸿涛为这个低得可怜的“成功率”和女朋友吵了嘴。女朋友浏览了调查的草稿,结果两人吵了一架。雷鸿涛说他尊重自己的调查数据,然后再跟女朋友做工作。

  还有一个数据也是让调查小组觉得“不太真实”。只有7.1%的有恋爱经历的大学生承认自己曾有过性行为或同居,调查组认为这只是“冰山一角”,在一些高校附近,一些大学生租房同居,共筑小巢,与合法夫妻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数据不一定准但体现了眼界

  一名毕业生说,他打算毕业后在长沙工作,可女朋友坚持去深圳,现在都轮到彼此互道“珍重”的话了——好聚好散。

  一名男生在填写问卷调查,女朋友一旁看着,最后两人吵了起来。因为男生在问卷上一个又一个的钩,把两人之间的一层纸给捅破了,她也许看到了他对以后结婚的态度是选择了“想过,但好像不现实”,这个大实话对恋爱中的女孩子来说,无疑是致命一击。无独有偶,一位女生看了调查结果后,说她在大学一定不谈恋爱,因为谈了也白谈。

  但雷鸿涛说,如果一味把焦点放在结果上,也许错了。他们的调查只是一种原生态的展示,不一定准确,但至少可以告诉社会,当代大学生在思考那些更深远的问题,在这种思考中,他们的目光也将锤炼得更深邃。

  [调查摘要]

  [数字]

  在问到你如何看待“门当户对”这一观念时,52.7%的受访者选择了“没必要,真心相爱就行”。37.1%的受访者认为“门当户对”还是有参考价值。看重的仅占8.8%。

  [观点]

  新时代的“门当户对”应该是指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背景、兴趣爱好等精神方面的“门当户对”。——中南大学的罗同学

  [数字]

  51.7%选择“靠别人不如靠自己”。16.1%赞成“学得好不如嫁(娶)得好”。

  [观点]

  财富解决不了人的幸福问题。

  ——长沙学院学生工作处处长夏湘远教授

  [数字]

  7.1%的有恋爱经历的大学生承认自己曾有过性行为或同居。认为对待婚前性行为“要慎重考虑,最好不要”的受访者占了53.2%,而坚决反对的仅为11.7%。35.1%的受访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的态度是“只要双方愿意,可以接受”。

  [观点]

  大学生应学会更理性地对待性,并有意识地加强对性知识的正确学习,将婚前性行为的风险降到最低。

  ——长沙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贺革

  [数字]

  23.9%有恋爱经历的大学生很希望和自己的恋人结婚。22.1%有恋爱经历的受访者是为了“寻找未来伴侣”。大学生谈恋爱能结婚的仅占1.5%。

  [观点]

  校园爱情经不起地位、金钱、时间、分离的考验。

学生调查报告 篇2

  调查地点:全国

  调查内容:关于中国在校大学生健康状况的调查

  调查方式:在线调查

  创办30年的中国大学生运动会尽管越来越不被人关注,然而今天举行的第九届大运会新闻发布会所传达的一个信息却不容人们忽视——调查显示,我国大学生的多项健康指标呈下降趋势。

  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第九届大运会组委会秘书长王登峰今天在天津说:“现在我们遇到了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他说,如果普通大学生的体质没有明显提升,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就无从谈起。

  王登峰今天引述了教育部等部门自1985年以来第6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这项实施于20PC年的调研发现,相较20PC年,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下滑趋势得到遏制,但大学生身体素质却“继续呈现缓慢下降”趋势,尽管下降幅度明显减小。

  此项调研通过立定跳远、坐位体前屈、握力和跑步成绩等考察学生的爆发力、柔韧性、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发现19~22岁年龄组的学生除柔韧素质指标外,爆发力、力量、耐力素质水平进一步下降。如与20PC年相比,19~22岁城市男生、乡村男生立定跳远成绩分别平均下降1.29、0.23厘米,1000米跑成绩分别平均下降3.37、3.09秒;城市女生、乡村女生立定跳远成绩分别平均下降2.72、0.92厘米,800米跑成绩分别平均下降3.17、1.87秒。

  结语:学校体育仍是教育的薄弱环节,有些地方存在着学校体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投入较少,体制不健全,发展不均衡,必须切实加以解决。目前全国各地在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希望通过大运会的举办,达到加强高校体育工作、繁荣校园体育文化、激发大学生体育锻炼热情、提高大学生体质的目的。

学生调查报告 篇3

  大学的最后一个暑假,我有幸到广东电信罗定分公司实习,在将近一个月的实习期里,我初步接触大电信公司的一些运作,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

  我被安排在ADSL社区实习,负责指导我的是一名姓董的班长,而实习内容主要是ADSL的安装与维护。经过班长的悉心教导,很快我就熟悉了ADSL的各项原理,实际操作能力也有所提高,以下就是我的一些实习体会。

  第一:真诚待人。我刚来报到时,遇到很多新的面孔,由于和他们未熟悉,所以不敢和他们说太多的话,而且对工作未曾了解,开始觉得不太适应。后来我慢慢发现,只要真诚待人,虚心请教同事,他们也很乐意和我交往。还教会我一些技术,由此我深感真诚的重要性,在公司里不但要学会如何做事,而且要学会如何做人。正确处理同事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它会关系到你能否开展工作。孤芳自赏并不能说明你有个性,过于清高是很难融入大集体的。

  第二:不要偷懒。我曾问班长:什么样的员工在企业里会受欢迎?他的回答是不偷懒的员工。我觉得很有道理,试问有哪个老板会喜欢懒惰的下属的?于是我时刻提醒自己要多干活,尽力把本份工作做好。还记得我曾在超市做兼职时,主管很讨厌在工作时几个人围在一起聊天的事,所以在工作的时候,就算是生意很淡的时候也不要聊天。由于我时刻牢记这一点,最终努力没有白废,我以良好的表现完成了实习。

  第三:勤学好问。刚来到单位时,我对很多方面都未熟悉,这就需要我勤学好问。因为经验是很重要的,我发现引起线路故障的原因有很多,如果没经验就很难处理问题。例如有一次,班长接到某音像店的报障后,赶赴现场发现户主的网络下行速率不正常,他先后把电话线,调制解制器,甚至电缆也换过仍未解决问题,最后他把端口也换了才排除了故障。遇上如此复杂的问题是比较少见的,可能连经验丰富的员工也感头疼。经验不足的我更需多请教他们。但必须注意的是:在问人之前要分清哪些问题可以问,哪些问题不该问。还要注意在什么时候问会好一点。比如新来的员工就尽量避开报酬这个话题,不要对薪水太在乎,对于新人来说,能学到东西才是最重要的。

  第四:讲究条理。年轻人刚到工作单位时往往会表现急躁,这是正常的,但最好不要急功近利,急于表现自己可能会使自己处于不利地位。我们要抱着踏实的态度来做事,虚心点往往能得到别人的认同。其实我发觉前辈做事有一点很值得学习的,就是他们做事很讲究条理,他们遇到问题会一步步去解决,而不是惊慌失策。例如他们在接到故障时,首先会根据用户的反映来分析情况,然后问清楚对方的地址和联系方式,当怀疑是用户的电脑故障时还要带上手提电脑去监测,最后才派出人手去收复,这种做事方式就很有条理,不会做一些无用功,工作效率也得到提高。受他们的影响我也慢慢变得做事不那么急躁了,这真是很难得的工作经验啊!

  今次的暑期实习带给我不仅仅是一种社会经验,更是我人生的一笔财富。更可喜的是我在实习期间还结识了一些好朋友,他们给予我不少的帮助。俗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没有把理论用于实践是学得不深刻的。当今大学教育是以理论为主,有机会走进电信公司去实习,对我来说是受益不浅的。我就快毕业走向社会了,相信这次实习对我日后参加工作有帮助。感谢在这期间所有帮助过我的人!

学生调查报告 篇4

  一.前言

  教育部于20xx年3月29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颁布了修改后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删除了原《规定》中“在校期间擅自结婚而未办理退学手续的学生,作退学处理”的规定。这意味着普通高校学生在校期间结婚不再需要获得学校同意,只要根据国家《婚姻法》和《婚姻登记条例》执行即可登记结婚。这个规章的修改带来了一系列影响,首先就是原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大学生婚恋问题浮上水面,并且具备了一定的制度基础,那现在大学生婚恋观究竟如何呢,打破“禁婚令”是否意味着在校大学生结婚会如洪水猛兽般冲向静谧严肃的大学校园呢?本调查小组就是在这种研究背景下展开调查研究的。

  二.调查研究相关说明

  (一)研究目的

  本次调研活动由《和谐校园的构建研究》SRT项目组实施,具体目标如下:

  1.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当代在校大学生婚恋观现状,掌握不同年级、性别、生源地在校学生的婚恋观区别。

  2.在以上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不同性别的调查对象对同一问题有不同答案的原因。

  3.提出建议,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加强其责任意识。

  (二)调查实施方法

  本课题组于20xx年6月成立,在征求指导老师意见之后确定操作程序,设计调查问卷,并于10月份进行试点调查,在总结试点调查工作之后重新修改调查问卷,并最终确定调查方案。

  本调查为自填式问卷的随机调查。问卷发放方式以实地面访为主。调查的范围为南京农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的在校本科大学生。访问地点为各校教室和宿舍。实地调查共发放问卷165份,回收问卷163份,有效问卷160份,有效回收率为96.9% 。

  本问卷设计采用依照自然性征区分调查对象,核心调查的是调查对象的婚恋价值观。

  三.具体数据分析

  在对问卷进行分析时主要从四个角度,分别是:大一大二的学生和大三大四的学生(依据是从不同的年龄段),城镇的学生和农村的学生(依据是从不同的地区成长的,环境的不同),男生和女生(性别的不同)以及对于概括问卷调查的总体数据分析四个方面。对整个问卷进行综合分析后得出如下结果:

  (一)大一大二学生和大三大四学生的角度

  1.在被问及是否赞成在校大学生谈恋爱的问题时,被调查的学生中,有56%的大一大二的同学赞成在校大学生恋爱,而大三大四的只有23.9%的同学赞成。

  2.在问到不赞成在校大学生恋爱的原因时,大三大四学生中有11.8%的人选择影响学业,39.4%的人选择没有经济基础,而17.5%的人选了感情不纯,7.8%人选择影响正常社交,而在仅有的反对谈恋爱的大一大二的同学中有37.5%的人选择没有经济基础。通过这些数据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大三大四的同学由于经历了大一大二的年龄阶段,他们更多是着眼于将来的工作,所以他们选择谈恋爱会影响学业从而会影响到将来的工作,并且他们比较现实的看到自己没有经济基础,现在的钱主要来源于父母;而大一大二的同学更多的没有考虑到这些因素,可以看出随着阅历的增加,就业压力的增加,许多的同学选择应该是把学业放在第一,抓紧时间认真学习,从而为将来的工作打下基础。

  3.在被问及在校大学生的恋爱动机时,大一大二的同学中有26%的人选择在校大学生恋爱的动机是找个生活上的伴侣;24%的人选择是打发时间,排除寂寞;32%的人选择爱情没有动机,有缘中意即可;14%的人选择受周围环境的影响;4%的人选择为了生理方面的需要。大三大四的同学中的数据跟大一大二的基本相同。说明大学生谈恋爱时的动机是多种多样的并且并不受年龄的影响。

  4.在问到在校大学生恋爱最后能发展为婚姻的几率时,无论大一大二学生,还是大三大四的学生都认为这种几率很小。而我们从身边的事例中,从与学长的交流中了解到由于种种原因,校园情侣关系由恋爱转化为婚姻关系的是非常少的。大学生恋爱一旦面临毕业时的种种情况,比如工作地点的不同,导致双方的距离越来越大,最终不得不选择分手。所以有很多的因素影响着大学生由恋爱走向婚姻。

  从以上的关于大学生恋爱观的情况调查中,我们发现大一大二的同学中更多的赞成谈恋爱,而大三大四从实际的角度出发,选择大学里应该多花时间在学习上而谈恋爱更多的是浪费时间和精力,而且现在的就业压力这么大,所以应该把更多的花时间在学习上。而且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随着时间的推移,阅历的增加,大三大四的同学明显比大一大二的更现实,考虑的东西多与将来的工作有关,原因应该是后者面临较大的工作压力。

  5.在被问及自身交际圈中在校大学生结婚情况,大一大二同学有99%的周围的人没有结婚,而大三大四中有90%的人没有,可见现在在校大学生的结婚还是很少的,是少数现象。这种情况也将成为下文研究的重点之一。

  6.在回答是否赞成在校大学生结婚的问题时,大一大二的同学有80%的人赞成在校大学生结婚,大三大四的有75%的人赞成。而仅有少部分的同学表示反对。

  7.对于校方是否有权力禁止或限制适龄大学生结婚的问题,在被调查的学生中,无论是大一大二的学生还是大三大四的学生都认为学校没有权力阻止在校学生结婚。有80%的大一大二的学生选择结婚与学校的管理体制不会冲突,而仅有50%的大三大四的学生选择没有冲突。其他50%的大三大四的学生选择在校大学生结婚会给学校现有的管理体制带来很大的冲击。可以看出,大三大四的学生更多的是从学校的角度,从全面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

  8.在被问及在校大学生结婚的最主要障碍时,有9.5%的大一大二的学生选择在校结婚家长会反对,有11.9%的选择社会影响,19.1%人选择个人的精力不济,还有23.8%的学生选择个人的物质基础欠缺。在同一个问题上, 57.6%的大三大四的学生选择物质基础欠缺会阻碍在校大学生结婚。

  的确,结婚是神圣重大的事情,而且结婚后,双方的生活更多的是需要物质基础的,良好的物质基础是婚姻存续发展的关键性的因素。在这一点上,大三大四的同学考虑的比较多,相比而言,大一大二的则少了很多。

  9.在回答有关在校大学生结婚后面临的问题的时候,有45.2%的大一大二的学生选择学业受到影响,有15.2%的大一大二的学生选择正常社交受限,16.2%的大一大二学生选择是生育问题。而在大三大四的学生中,有57.6%的学生选择是经济问题,13.8%的学生选择是住房问题。

  从这个问题可以看出,大三大四的学生更多的关注的是实质性的也即有关物质性的问题。相比而言,低年级的学生考虑的问题比较多一些。

  10.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几乎所有人都表示知道我国法定的结婚年龄。

  从以上在校大学生恋爱婚姻的基本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大一大二还是大三大四的学生,绝大部分是赞成在校大学生结婚的,并且有绝大部分的学生选择学校无权干涉在校大学生结婚,但是,从现实的角度来说,他们是不会选择在校结婚的。从考虑的侧重点来说,大三大四的学生更多的是考虑物质性的内容,显然比大一大二的学生更成熟更理性更务实。

  (二)从城镇学生和农村学生的角度对本次调查问卷进行了分析,其中城镇学生有88问卷份,农村学生有72份问卷,在具体的数据分析中,我们发现无论是城镇的学生还是农村的学生,在关于恋爱和婚姻的调查中,对许多的问题的回答是相似的。

  1.在被问及是否赞成在校大学生谈恋爱的问题时,城镇学生有59.1%的赞成在校大学生恋爱,而农村的学生有65.2%的赞成。

  2.在被问到不赞成在校大学生恋爱的原因时,城镇学生有10.1%的选择恋爱影响学业,20.3%选择没有经济基础,25.6%的人选择感情不纯。44%的人选择爱情排他性影响正常的交往,而农村学生更多的选择没有经济基础,,占到了70.9%。

  3.在被调查的学生中,农村的学生有79%的人赞成在校大学生结婚。而城镇的学生有76%的赞成。

  4.对于校方是否有权力禁止或限制适龄大学生结婚的问题,无论农村的学生还是城镇的学生都选择学校没有权力干涉在校大学生结婚。但是60.4%城镇学生选择在校大学生结婚与学校的管理秩序不会发生冲突时,有72.4%的农村学生的回答是否定的。

  5.在被问及在校大学生结婚的最主要障碍时,城镇学生有56.3%选择在校大学生结婚学业受到影响,而有68.6%的农村学生选择经济问题是大学生结婚后面临的主要的问题。

  由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对是否赞成恋爱,是否赞成结婚时,绝大部分的学生是赞成的,在考虑到恋爱,结婚的具体的问题时,双方的侧重点不同,农村学生更多的是物质经济方面的东西,这也是合情合理的。但是有这么多的农村学生赞成结婚,这是出乎我们的意料之外的。其实从分析原因来讲,现在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农村的不断发展完善,再加上受教育程度的增加,我国城镇和农村学生的看法在许多问题上是一致的。

  (三)在对男生和女生的数据进行分析时,我们发现男生和女生对很多问题的看法基本相同,也是绝大部分赞成恋爱,绝大部分赞成在校大学生结婚,比率超过了75%。

  (四)从整个问卷的角度分析,在160份问卷中

  1.有80.9%的大学生是赞成谈恋爱的,在19.1%不赞成的大学生当中,被问及不赞成的原因是,有20.3%的学生选择没有经济基础。

  2.在关于谈恋爱的动机有20.4%学生选择找个生活上的伴侣,有27.1%选择打发时间,排遣寂寞。有28.4%的学生选择爱情没有动机,有缘中意即可,24.2%的学生选择受周围环境的影响。

  3.有78.9%的学生是赞成结婚的,100%的学生选择,学校没有权力干涉在校大学生结婚。

  4.有78.3%的学生选择在校大学生结婚与学校的管理体制没有冲突。

  5.在涉及到在校大学生结婚的主要阻力时有26.9%学生选择校规校纪所限,25.1%的学生选择家长反对,26.3%的人选择社会的影响,12.4%的人选择个人精力不济,9.3%的学生选择个人物质基础缺乏。

  6.有20.4%的人选择学业会受到影响,有25.2%的人选择正常社交受限制,有23.6%的人选择大学生结婚生育问题无法解决,有17.2%的人选择经济问题,有13.6%的人若为住房问题。

  从整体上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在校大学生对恋爱是持赞成态度的,在仅有的反对的人群中,反对的理由也有很多,主要是影响学业,没有经济基础等等。在谈到由爱情发展到婚姻的几率时,绝大部分的学生选择是很少能成功的。可见,现在的大学生对大学的恋爱还是有着清醒的认识的,并不是非常盲目的。

  对婚姻的赞成态度也是建立在合法的基础上的,即达到法定的结婚年龄。对结婚后面临的问题,并不是非常盲目的,基本上有了一定的理性的认识。在涉及到学校方面时,选择学校没有干涉的权力也是目前社会的主流看法。

  四、有关在校大学生结婚的深入分析

  (一)在校大学生结婚的原因可总结为两种类型

  1.理想型 许多在校大学生经过甜蜜的恋爱阶段后就再也分不开了,立刻进入了婚姻的程序。婚姻是甜蜜的,爱情是伟大的,但是爱情也是盲目的,缺乏理性的。他们选择拥有了爱情就拥有了一切,毫不顾忌生活的现实性和残酷性。

  2.现实型 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使得我国社会经济成分、利益关系分配方式多样化,市场经济的实用观念、利益机制也影响着大学生的心理和道德防线。而且,高校连年扩招,高等教育已逐步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成长的压力,就业压力无比沉重,大学生的经济意识也呈现出新形势。有些大学生为了逃避就业的压力,追求更便捷、更轻松的生活之路,便在学习期间找寻外界社会中合适的结婚对象。

  (二)在校大学生结婚没有成为主流现象的原因

  年龄较大的研究生和博士生结婚相对于在校本科生结婚,更容易得到理解和认同。而对于本科生,教育部颁布的新的《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对学生能否结婚不再作特殊限制。新《规定》虽然赋予了大学生应有的权利,但并不等于提倡鼓励在校大学生结婚。因为符合结婚条件的在校大学生属于没有独立经济能力,并且尚处在学习阶段的特殊婚姻主体。他们正处于人生知识积累的关键时期,学校是专门的教育场所,在校大学生结婚不仅与国家晚婚晚育的政策相冲突,而且会给学校管理和家庭以及大学生自身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1.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

  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随着历史的发展,人口的迅速增长已严重阻碍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并且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因此我国制定了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我们要坚决拥护国家的方针政策。大学生是国家培养的优秀人才,要具有比普通人更高的政治思想意识,贯彻执行国家的方针政策。而在校大学生结婚的行为显然不利于国家政策的实施,是国家不鼓励、不支持的。

  2.学校管理以及软硬件条件的制约

  在校大学生结婚,要经过恋爱,然后走向婚姻。组成家庭之后,还有许多其他的事务需要做,要承担家庭的义务和责任,学生能不能严格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的要求来完成学习任务,就成了一个大的疑问,这给高校对学生的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大学生租住高校附近民房同居也给学校管理带来了新的难题。假如申请的双方同在一所高校就读,若校方批准他们结婚,他们是否可以在校外租房居住?从情理上说,既然是合法夫妻,租房居住也无可厚非。但是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允许他们租房,就无法对他们的生活进行有效地管理,而他们一旦在外租房,对未婚大学生将产生一定的影响,难免就会效仿其行为。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不是自由市场,不能随心所欲。大多数高校对大学生同居仍然持否定态度,在《南京农业大学学生守则》上明确规定:“学生宿舍不准留异性住宿”,在女生公寓的牌子上也清楚地写着“男士止步”,男生楼前宿舍须知也相应地写明“女生止步”。但随着禁婚令的接触,允许在校大学生之间或是已婚人员和在校大学生共同生活学习,必然会加速同居现象的蔓延。学校住宿管理是为了保障同学们的安全与隐私,学生结婚也是其实现自身权利的体现,在此矛盾上,学校应该如何处理呢?

  而一旦学生结婚并且怀孕,那也将成为一个令学生和学校双方头疼的问题。因为按照我国目前的高校现状来看,本科学习阶段四年的课程是相对固定的,对学生按时定期完成学习的要求还是较为严格的,达不到规定学时就不能顺利毕业,这个问题应该由学生自己解决。有些学者称,实行学分制能解决这个问题,但是这牵涉到我国高校的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非一日而成。

  怀孕学生一朝分娩后,孩子的户口问题也是一个问题。按照我国户籍管理规定,如果双方都居住在同一个城市,或一方居住在城市,那么按照国家计生政策,有合法婚生子的,理应为其子女办理入户手续;但是如果双方都是外地人,只是在某一城市就读,才将户口迁入该城市,在其毕业后去向未定时,婚生子能否拥有当地城市户口就成了一个问题,如果落户在学校,就无疑增加了学校的管理压力,而且该问题决不是高校所能独立解决的。

  在校大学生婚姻对校园环境也会产生不利影响,校园是神圣的授业学习场所,近年来由于受外界不良风气影响以及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没有及时跟进,出现了与校园环境不相协调的现象,有些学生在大庭广众之下搂抱、接吻而旁若无人,损害了大学生形象,也破坏了校园严肃的教学气氛。打破“禁婚令”后,这种情况很可能愈演愈烈。另外,试想,在大学校园经常出现成双成对的夫妻或大腹便便的少妇,这也与校园的学术氛围极不协调,与我国现在提倡建立“和谐校园”的宗旨相违背。

  3.来自家庭的阻力

  我国大学收费与国民平均收入的比例是世界上最高的`,是第二名日本的3倍,一个农民家庭要供养一个大学生读完大学本科需要不吃不喝41年,更有很多学生是依靠贷款才完成学业的,在此情况下,如果还要承担子女在校恋爱甚至结婚的费用,对大多数家庭来说更是无法承受的。而且据调查,绝大多数父母都反对子女在校时结婚,其理由主要是选择学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对于恋爱婚姻等其他事情应该学有所成之后再考虑。父母都希望子女都能顺利完成学业,事业有成后再结婚生子,建立家庭。

  4.大学生自身能力的不足

  首先,对于夫妻双方都是在读大学生的经济来源问题。在我国,大学生是纯消费群体,生活费用和教育费用绝大多数都来源于父母的资助。而婚姻不是空中楼阁,婚后生活也不单是谈情说爱,必须有经济基础作支撑才行,最具有现实性,没有经济基础的婚姻是不会稳固和长久的。尽管有的学生在不断学着自立,边打工边上学,用来补贴学习所需,但也难以完全自立,更何况负担婚姻生活。所以,在校大学生结婚,会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因而大学生不宜在校结婚。

  其次,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是大学生在校结婚的又一大障碍。毕业了,大学生夫妻将何去何从?你有你的专业和理想,你的另一半也有自己的工作和方向,当这些与婚姻发生矛盾的时候,更增加了婚姻的不稳定因素。

  影响学习是在校结婚的最大弊端。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恋爱、婚姻、经营家庭是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以及精力的,在校期间的学习是很紧张的,要完成好学业,就应当全身心投入,如果把精力用在恋爱、婚姻、家庭中,这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极大的影响。如果错过了在学校学习的机会,走向社会后再想学习,在工作和生活的重压之下,是要付出更多代价的。而且如果婚后生活出现波折,势必会分散更多精力,学习成绩也会直线下降。所以,在校大学生结婚,会影响到学习,是不值得提倡的。

  经过我们之前做的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对教育部打破“禁婚令”的新规定普遍表示欢迎,但多数人表示,并不会在大学期间结婚。而根据教育部对70多所高校调查结果显示,在这些高校中登记结婚的学生只有不到万分之一,也表明了大多数大学生还是理性的。

  五、解决方案

  (一)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引导

  1.家庭内部的教育

  父母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不仅需要给予经济物质方面的资助,更需要教育和鼓励子女在学校中以学习为中心,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和独立意识。

  2.社会传媒等要注意正确的舆论导向,要注意宣传正确的婚恋观、道德观,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导向,法律开禁并不等于鼓励在校大学生结婚。

  3.学校应明确规定不提倡在校大学生结婚,强调即使大学生结婚也要自觉遵守学校规定,学生应该积极告知自身婚姻,以便学校进行管理。另外,要加强针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使其明白自身的责任和义务所在。

  (二)学校更新其自身观念,实现人性化管理体制

  1.更改校规中对于学生结婚进行处罚的规定。

  2.及时了解学生的婚育情况,主动关心。

  3.有条件的学校尽量改善软硬件,为小部分的已婚学生提供独立生活空间或者有偿提供夫妻公寓,对怀孕学生在学时和学制上采取弹性化方法,效仿美国大学住宿政策,为怀孕学生特辟育儿公寓。

  (三)国家应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由于在校大学生结婚带来的一系列新的问题从而给学校造成的管理成本的增加,不能由学校独自承担,国家要给予政策、程序和物质上的帮助和支持。

  总之,面临新规章、新形势,若要继续保证并加强高校教学科研水平,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社会竞争力,一方面需要学校与时俱进,采取有针对性的、人性化的管理模式,另外一方面必须严肃在校大学生婚恋观,纠正其只顾个人感情的狭隘心态。只有两方面共同努力,互相促进,才能营造出一个求实创新、民主活跃的和谐校园。

学生调查报告 篇5

  一、“留守儿童”现状

  全县在中小学就读的“留守儿童”共8839人,占全县中小学生数(人)的14.9%。其中,在中学就读的2663人,占全县中小学学生数(人)得12.96%;在小学就读的6176人,占全县小学学生数(人)的15.95%【2】。留守儿童托付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照管的占90%;托付亲朋好友照顾的占10%,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身心收展尤其是人品、心理成长方面存在的问题正日益凸显,亟待引起全社会的密切关注和有关方面的高度重瞅。

  1、留守儿童占在读未成年人中的比例颇高。随着经济的快速收展,受国家大形势影响,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不再是主要,村民的瞅线更多的朝向外面。因此,在平坝三中读书的同学中抽样调查了50名同学中有21名是留守儿童,占42%。也就是说100名中将近42名,留守儿童占有相当高的比例。“隔代监护”即由(外)祖父母监护的有13人,占61.90%。

  2、留守儿童的总体学习成绩偏低,学习环境偏差。

  根据9年上学期的期末考试成绩,在0~60分的同学在留守儿童中占28.95%,60~75分占留守儿童中21.19%,即在中等以下的留守儿童占其总体的54.14%。由于学校教育设施的简陋,师资力量的不足,以及师生沟通平常,教师教育方式的不适应,使得我们在对留守儿童中收现28.14%的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自己解决或根本不理会。

  3、留守儿童心理

  普遍欠良好。当问到:“愿意和老师说心里话吗?

  ”这类问题时,据统计回答两个以上是“否”的留守儿童占38.45%,还有很多小孩心理过迟成熟,很多同学在回答为什么会填如此愿望(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时,被问及到为什么不想当科学家、老师诸类问题时,都回答家里不好不现实,相当部分对自己没有信心,觉得自己一事无成,没拥艿得人称道的地方,甚至少数同学在被调查问到“被人欺负时怎么办?”时回答“忍气吞声”,还有65.23%都以为生活现状很苦恼。

  4、留守儿童自我约束力较弱。

  由于监护的不得力,以及孩子自我约束力不强,心理意识、行为作风得不到及时的、无效的纠正,以致在学习、纪律、意识形态上都存在着偏差,通过对其监护人和邻居的访谈中,很多留守儿童在家里不听监护人教导,在学校也经常纪律违规,经常打架斗殴,甚至还入现了偷盗等一系列问题。

  二、对调查结果的分析

  1、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普遍较差。父母外入,由于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环节,留守儿童对学习缺乏热情,进取性、盲目性不强,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应付了事,学习成绩普遍较差。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学习缺乏热情,不求上进,学校教育往往处于一举两得的尴尬境地。留守儿童一旦在某个环节跟不上,往往破罐子破摔,厌倦学习、不求上进。这种情况已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优秀的不到20%,65%以上学习成绩中等或偏下,有的逃学,厌学,上课纪律性差。

  但也有少数留守儿童有着许多同龄孩子较少具有的优秀品质。比如:独立性、自理能力强,意志品质坚定,更懂事和体贴别人。能够把对父母的思念转化为学习动力,有较高的学习盲目性,成绩优异,各方面表现良好。这种情况固然在留守儿童中占比例小,却也提示我们,对留守儿童来说,成长和生活环境是辩证的。

  2、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差。大多数留守儿童自我控造能力不强,生活习惯不良,表现在不讲卫生、挑食挑穿、乱花钱;有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在家不听监护人的(代表人)教导,顶碰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不遵守规章造度,不服管理,扯谎骗人,小偷小摸,抽烟、饮酒、打架、骂人………..成为了“问题儿童”。如逸夫小学二年级学生唐永康的父母外入打工多年,由爷爷监管,但老人对教育孩子已经力不从心。由于长期生活在放任自流的环境里,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他在家里不听代表人的教导,顶撞祖辈、我行我素,在学校老师反映他不是做坏事,就是纪律散漫,常有迟到、旷课、逃学、扯谎、打架等现象收生;三年级学生谢小兵,由于家庭困难,父母到广东打工,他跟母亲生活在一起。但由于父亲不在他身边,他不但不听母亲话,花钱大手大脚,而且经常顶撞老师,违反学校校规校纪。

  3、教育产品留守儿童心理入现偏差,少数留守儿童入现心理妨碍。留守儿童由于年龄特征,正是感情、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有的出生几个月或一周岁后,父母就外出务工,长期和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缺乏父母的关爱,亲情失落,产生孤独感,心理失衡。通过对部分留守儿童的问卷调查:留守儿童十分想念父母的占90%。有的留守儿童父母每年回来一次,有的留守儿童父母几年回来一次,有的留守儿童很少与父母电话联系。留守儿童有的情绪消沉,表现出性格内向、失落自卑、自是冷漠、脆弱孤僻或焦虑、任性、暴噪。某校二年级学生罗光英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原本就内向的她在学校就更不爱说话了,上课常常发呆,不愿意回答老师的提问,集体活动也不愿意参加,经常独自一人躲在角落;有已个叫李远的男生,父母长期在外打工,自己一个人生活,经常独来独往。不与同学、老师交流讲话。

学生调查报告 篇6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的消费市场中,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正受到越来越大的关注。由于大学生年龄较轻,群体较特别,他们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他们尚未获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滞后,都对他们的消费有很大影响。特殊群体自然有自己特殊的特点,同时难免存在一些非理性的消费甚至一些消费的问题。为了调查清楚大学生的消费问题,我们决定在身边的同学中进行一次消费的调研,弄清楚大学生要花多少钱,花在了什么地方,花的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怎样改进

  二、问卷情况

  见附录(含调查问卷和结果分析表格各一份)

  本问卷共发放 42 份,收回有效问卷 31 份。发放以我们周围的同学为主,基本上做到了随机发放。

  我们在下面对有代表性的几项进行了具体分析

  三、数据统计和分析

  1 .总消费额

  统计结果表明,消费额主要集中在 350 500 和 500 800 之间,对于一个基本上的纯消费群体,我们觉得这个结果略低。我们认为,合适的人数分布峰值应该出现在 500 800 区间,其他区间应该符合正态分布,两种极限情况 a ( 350 以下)和 e ( 1200 以上)的选择较少,倒是符合正态分布规律。

  2 .恩格尔系数

  由表中数据可看出,饮食方面支出居于 350 450 的人数最多,吃饭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较高,因此,大学生这一群体的恩格尔系数较高,这可能是这一群体的特点。虽然考虑到,这一数据受限于我们学校的物价水平,并且与个人饭量的关系较大,但还是可以反映福州地区大学生消费支出的大概情况。

  3 、通讯开支

  随机问卷得到的结果,品,相反,他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他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总体来说上大学生的消费仍然处于温饱阶段,即吃饭穿衣仍然是支出的主要方面;但是这种温饱已经有向小康过度的趋势了(这点由我们日益增多的手机支出,潜在恋爱支出就可以看出)。

  2 .消费层次一定程度两极分化。

  据调查,武汉大学生中其中年消费最高的达到 28500 元,而年消费最低的只有 2100 元。大学生年支出均值为 8383 . 96 元。这其中有 92 . 7 %的大学生把家庭供给作为最主要的经

  济来源,占其总消费的 70 %以上。家庭收入越高,对学生的经济供给越多,构成大学生消费的一种特殊的奢侈格局,主要表现在旅游、电脑、 call 机或手机等方面的消费上。这点在我们的调查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3, 丰富大脑不惜钱

  调查中我们发现:由于就业单位对高学历的要求,现在一些大学生读完专科升本科、读完本科读硕士,成批量地买回参考书。还有一些学生则在读本专业的同时,辅修其他学科,为自己就业积累知识资本。在旁听课程、购买资料等消费项目上,他们出手大方,而且家长对此项消费的投入也是乐此不倦。

  4 .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更为突出

  大学生的生活消费从 20 世纪 70 年代至今,至少有一个方面是共同的,即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以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资料、用品为主。在生活费用中,饮食费用又是重中之重,按照广州地区的物价水平,以学生在校每天消费十元左右用于基本饮食需要来估计,学生每月净饮食费需 300 元左右。

  我们惊奇地发现,在被调查的 12 名女生中, 66 、 7% 饮食费用在 350 元以下,有的为了保持苗条身材控制自己的食欲,有的为了节约支出不顾营养需要净选择廉价的饭菜;而 19 名男生中也只有 84 、 2% 达到标准。当问及他们是否研究过自己的营养结构问题时,比如对一杯奶养起一个民族说法的认同时, 90% 的同学表示认可,但不怎么在意。当我们把饮食结构不合理的问题在讨论会上指出的时候,他们当中,尤其是女同学很多都承认自己对健康饮食知识了解不够。

  5 .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

  在讨论会中,一些同学指出,为了拥有一款手机或者换上一款最流行的手机,有的同学情愿节衣缩食,甚至牺牲自己的其他必要开支;有些男同学为了一双名牌运动鞋,有些女同学为了一套名牌化妆品或者一件名牌衣服,不惜向别人借钱甚至偷钱以满足自己的欲望等,都可以反映出一些学生不懂得量入而出,而虚荣心的驱使又极易形成无休止的攀比心理

  6 .恋爱支出过度

  在调查和讨论会上我们发现,一部分谈恋爱的大学生每月大约多支出 100-200 元左右,最少的也有 50 元左右,最高的达到 500 元(比如送名贵礼物给对方)。他们大多承认为了追求情感需要物质投入,经常难以理性把握适度消费的原则。这是让人感到忧虑的方面。有趣的是,传统意义上谈恋爱的费用支出一般由男方承担的局面已经完全被打破,而出现三种情况,即男方全部承担、男女方共同承担和女方主动全部承担,女生的恋爱支出如何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生存,那独立理财能力就成了重中之重。理财不是简单的四则运算,不是简单的收支平衡,它需要长期的理性基奠,个人盲目的冲动不是独立,是任性的表现,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脑中有独立的概念,更迫切的是独立的行动和理性的思考。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其一,正确认识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其二,正确运用金钱及金钱规律的能力。

  2 .克服攀比情绪

  攀比心理的形成不可避免。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呢?首先,我们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大学生的确需要竞争意识,但并不是所有的事物我们都需要争,生活上次于别人,并不可耻,没有必要抬不起头来。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基本掌握了当代大学生消费心理趋势及现状。大学生的基本生活消费大体上是现实的、合理的。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这主要是生源来自全国各地,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和消费习惯的差异造成的。在以寄生性消费为主的大学生中,培养独立的理财能力、科学的价值观应是当务之急。

  3 .形成大学生良好消费风气

  良好校风是师德师风和学生学习、生活作风的有机组合。其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是体现学生生活作风的重要部分。一旦良好的消费习惯得到培养和加强,就会对良好校风的塑造起促进作用,并形成校风助学风的良性循环。因此,应该把大学生良好消费心理和行为的培养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设计有关大学生健康消费理念的活动专题,并且持之以恒,以大学生良好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促进良好生活作风的形成,进而促进良好学风、校风的巩固与发展。

  参考文献:

  [ 1 ]张进辅

  我国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特点的调查研究 [ j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xx , 02:

  [ 2 ]李明娟

  *大学生贫富差距现象 [ p ]山东青年报 20xx-02-18

  [ 3 ]余展洪

  关注大学生的健康消费南华工商学院学生消费状况调查报告

  [ p ]广州社科部

  [ 4 ]邹 刚

  当代城市大学生社会人格状况调查

  报告 [ p ]兰州大学

学生调查报告 篇7

  一、 一次性筷子对森林的危害

  在市场上两元就能买到一百双一次性筷子,消耗的远不止宝贵的森林。一次性筷子是由树木砍伐而成的,对环境保护不利,造成资源浪费。

  二、一次性筷子的制作过程、对人体的危害

  很多一次性筷子看起来很白净,其实是漂白的。天天使用的话容易得癌症。其实一次性筷子是最脏的了。

  损害消化功能:一次性筷子在制作过程中使用双氧水漂白,双氧水有强烈的腐蚀性,对口腔、肠道、食道甚至对肠胃照成腐蚀。打磨过程中使用滑石粉清除不干净,在人体中会慢慢累积,会使人患上胆结石。

  病菌感染:经过消毒的一次性筷子保质期最长为四个月,一旦过了保质期很可能带上黄色葡萄菌、大肠杆菌及肝炎病菌。

  三、 一次性筷子的市场

  一次性的筷子已经在我们的身边已经很多年了,大家已经对它有了一定的感情,习惯性的用它。一家早餐店每天平均要用掉200双的筷子,照这样算一家店一年要用掉73000双的筷子,这样的数量真的非常惊人!有关资料显示,3000双一次性筷子等于一棵20年的大树。我国每年消耗一次性筷子450亿双,耗费木材166万立方米,需要砍伐大约2500万棵大树,减少森林面积200万平方米。

  四、我对一次性筷子的认识和了解

  一直对于环保都没上过什么心,直到前段时间而然在网上看到一段新闻,就是人们对一次性筷子的使用,一次性筷子无处不在!大家都知道使用一次性筷子对大自然、对人体的危害,为什么大家还是在使用?我想这一定有着什么样的关系!我觉得使用一次性筷子要从根源抓起,杜绝了生产,大家才会断了用一次性筷子的念头。现在的人们喜欢下馆子,但是目前还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替代一次性筷子。如何在使用一次性筷子时不“中毒”呢?现在只能做的是自己让身边的人都能意识到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的危害,还有就是相关单位,机关尽快研发出新的产品来代替一次性筷子的市场,杜绝生产一次性筷子!

学生调查报告 篇8

  摘要:为了解当代大学生奢侈品消费状况,对商丘工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主要从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奢侈品观念、奢侈品消费心理和看法等方面展开,并且针对大学生消费现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引导大学生用正确的消费行为和观念面对奢侈品。

  随着经济社会的纵深发展,在大众传媒影响力日益扩展的背景下, 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中一个比较特殊的消费群体,具有比较特殊的消费心理。他们既是当前消费主体之一,有着独立的消费意识和消费特点,也是未来中国消费的主力和消费潮流的引导者, 他们的消费观念更为直接的受到名人/影视作品等的影响。大学生针对奢侈品的消费特征通常被认为具有双重性:一方面,他们在占用社会资源方面居于劣势,经济能力尚未独立,消费受到很大的制约;另一方面,又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和相对超前的消费观念。这两方面的矛盾使得他们的消费行为存在不少问题。大学生的奢侈品消费状况、消费观念与消费模式,对未来我国经济的发展,奢侈品消费文化的构建都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为真实了解当代大学生奢侈品的消费水平、状况,把握大学生奢侈品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培养大学生形成科学、理性、文明、责任的新消费理念,促使他们成为 新消费运动 的践行者、推动者,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调查目的

  采访概况及分析

  为了对大学生奢侈品消费情况有比较全面准确地了解,我们开展了研究。并对商丘工学院在校大学生进行了奢侈品消费情况的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5份,收回有效问卷45 份,有效率为100%。其中男性大学生占53%,女性大学生占47%。

  调查问题主要包括客观选择题,设计费的经济来源、月消费状况、消费支出情况及其消费观等多个方面。旨在让同学们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理财。本次调查虽然抽样比例较小,但我们可以窥一斑而知全貌。现将我们对商丘工学院的大学生消费的基本状况调查总结如下。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在关于在校大学生月平均花销状况一栏的调查中,600元以下的有12人;600-1000元的有13人;1000-1500元的有12人;1500元以上的有4人。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增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这在我国当前剧烈转型的社会大背景下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我们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通过上表看出,在支配生活费方面,有7人认为自己很节俭;16人认为自己刚好;15人认为自己有些浪费;而4人认为自己严重超支。在购买奢侈品资金来源方面,有16人是自己挣钱购买;9人家长购买;8人有活动奖励经历;12人属于其他来源。据了解,在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考虑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这是因为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不同,经济来源主要是父母的资助,自己兼职挣钱的不多,这使我们每月可支配的钱是固定的,大约在300-800元之间,家境较好的一般也不超过1500元,而这笔钱主要是用来支付饮食和日常生活用品开销的。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们在花钱时往往十分谨慎,力求 花得值 ,我们会尽量搜索那些价廉物美的商品,但也有一部分同学追求时尚会购买一些奢侈品。无论是在校内还是在校外,当今大学生的各种社会活动都较以前增多,加上城市生活氛围、开始谈恋爱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们不会考虑那些尽管价廉但不美的商品,相反,我们比较注重自己的形象,追求品位和档次,虽然不一定买名牌,但质量显然是我们非常关注的内容。

  在购买类型方面,冲动型的占38%,理智型的占44%,盲目型的占18%,这说明大学生并没有完全清楚自己的消费结构和状况,没有这个习惯的制约,使大学生的盈亏状况不同,见到热衷的东西,半数以上的人却表现出较弱的自我控制性。当然毕竟是同龄人,消费中自然也表现出了不少相同点。

  据调查,37.40%的同学在拿到一个时期的生活费时,不会做什么安排,随意取用。占调查调查人数的大多数大学生无预期的计划和目标。从未思考过钱应该怎么花、花多少,而且消费的随意性很强,面对有奖销售、打折等促销手段容易冲动,不知不觉就把钱都花了大学生手机消费情况调查报告工作报告。在调查中,只有24.39%的大学生选择先存一定数额的钱,剩下的当作此时期生活费,所以说大学生储蓄观念并不强。

  由调查不难看出,城镇比乡村的大学生消费要高些,但这主要决定于城乡传统的家庭收入落差,由此可以看出制约其消费的是家庭经济状况。另外,城市大学生遇到自己想买的东西但没钱会向家里要或找朋友借,而农村大学生则干脆不买或存钱自己来买。这是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对不同物品的选择反映了其不同的心理

  在对消费的态度和顾虑方面, 农村 大学生的行为也体现了中国的老话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他们消费原则多是能省则省,10人一个月要进行一次奢侈品的消费; 13人三个月会进行一次;9人一年进行一次;也有13人要经过长久的计划后才会做出是否要进行消费的决定。

  调查结果

  我组也同时采取了访谈法的方式进行调查,对大一同学进行随机采访。我们其采访内容包括月平均消费水平、经济来源、消费用途、消费习惯、奢侈品消费理念以及对自身奢侈品消费的看法等。通过调查得知,他们平均一月消费大约在550元左右,这其中包括了日常生活用品、伙食费、零食费、电话费、交通以及上网的费用,其中三分之一人并没有用于奢侈品的花销。这是一种良好的消费心态,他们对消费奢侈品的看法是要坚持勤俭节约,该买的就买能省的就省,不买奢侈品, 科学消费 绿色消费 。

学生调查报告 篇9

  一、问题的提出

  青少年是祖国的的未来。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学习的黄金时期。在日常的教学实践中,我发现部分小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在学习上经历了挫折后,便灰心丧气,失去了学习的自信心。有的学生课上无精打采,不认真听讲,课下不能及时、认真地完成作业,有的学生考试成绩较差,却不以为然,甚至还有的学生出现了“逃学”这你现象,这些严重都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身心发展,日益突出的小学生“厌学“问题,已经成为当前我校教育中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和应当大力解决的一个突出问题。

  那么是那些因素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以至使他们产生了“厌学”心理呢?为此,我进行了调查研究,想通过这次问卷调查准确地了解学生的真实心理,并根据实际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和改进,并为其他教师提供参考、借鉴。

  二、研究方法

  本人选取了我校三、四、五、六年级14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发出问卷140张,收回140张。问卷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性别、年龄、年级)和22道选择题和一道问答题。答题时没有让学生填写自己的姓名,目的是让学生没有顾虑,能够如实回答。22道选择题,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习目的、学生的作业表现、对教师教学方法、家庭对教育和科学指导情况的调查,一般可供选择的答案有四至六个,一个问答题是:不愿意学习的原因吗?答案没有明确的导向性,目的就是要学生实话实说,了解影响学生学习的真实原因,掌握形成“厌学”心理的主要因素。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根据我对问卷的分析,及自己平时工作中的观察,我认为现在小学生中存在的“厌学”心理,主要受以下几个方面因素的影响:

  1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态度不端正。

  通过调查显示,有10%的人认为不读书也能挣大钱,还有12%的人不知道为什么要读书。没有明确的目标,当然缺乏奋斗的动力,久而久之,也就觉得学习索然无味,出现了厌学心理。

  2作业布置缺乏层次性,形式单一。

  调查中我发现,在140张调查问卷中有25人不喜欢做作业,占总人数的18%。还有74人有时喜欢有时不喜欢做作业,占总数的58%。在22名长期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中,有13名同学认为业太多完不成,说明作业量多。有9名同学是因为不会做才没完成,说明难度大。学生不能轻松完成。长期以来,这些学生畏惧学习,出现自暴自弃现象,导致23%的同学上课不认真听讲,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有69%人对考试紧张害怕。经调查统计有28人喜欢口头作业,39人喜欢书面作业,73人喜欢动手操作的作业,看来学生还是喜欢作业形式多样化,我们平时的作业还是以书面作业为主,学生觉得枯燥乏味,对学习也就失去了兴趣。

  3、部分教师对学生关爱太少,特别是对“学困生”关心则更少。

  被调查的140名学生中,有12人因学习成绩不好而经常被批评,有4人认为,因自己学习不好,老师不喜欢自己。有45人认为课堂上出错或成绩不好遭到同学的耻笑。他们认为自己不如别人,主要原因是自己的学习太差。由于这部分学生基础较差,又不能及时得到老师、同学们的帮助,特别是任课教师的关爱、指导,所以他们对学习失去了信心,产生了畏难、怵头心理,久而久之,出现了“厌学”心理。

  4、部分教师教学态度不认真,教学方法陈旧,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被调查的对象中,有50%学生喜欢游戏,讨论式教学方法,认为自己不喜欢某些老师的课,对部分老师的课没有兴趣,希望老师讲得生动。有12人认为,在考试没有取得理想成绩时,受到教师的严厉批评,甚至会被罚作业。特别有52%的人反映某些学科课业负担过重,每天自己能自主支配的时间,这说明,我们在现实工作中确实有一部分教师,教学态度不认真,教学方法陈旧,不能吸引孩子们,使学生们认为学习就是被动听老师讲课,机械地重复地完成老师布置的大量作业,应付数量繁多的考试。

  5、家长对孩子们的学习不重视,缺少科学的指导。

  调查统计,有54名学生认为,父母对自己的学习漠不关心,他们只顾在外打工挣钱,很少过问自己的学习,占总数的39%。只有15名学生认为,家长关心自己的学习,占11%,但缺乏必要的科学的指导,认为上学认几个“眼前字”就行,不必要学到什么程度,反正自己就一个孩子,将来考不上大学,也能谋生。学生在学习上有了成绩不是加以正确的引导,而是只重视物质奖励,一旦学生的学习成绩出现了下降,他们更是采用简单的处理方法,对学生的学习缺乏科学的指导。

  6、个别家庭经济收入较低,难以负担孩子的上学费用。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有6人,占总数的4。3%。这类学生虽然数量不多,但确实存在,一般是单亲家庭、父母有病或失去父母的家庭,由于经济原因,交不起上学的各类的费用,使这些学生产生了“厌学”心理。

学生调查报告 篇10

  一、调查概况

  我于20xx年4月份,对我所在大学的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研究,对大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大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

  二、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大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当前大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当前大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盖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澄西中学进行,共发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86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三、调查结果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大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教育价值观

  部分大学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16%的大学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大学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社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入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大学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高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

  1、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害怕学习。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教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语文、数学、物理、化学热情较高,而对学术性较强的历史、地理、生物、英语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英语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45%的学生认为“英语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78%的学生

  希望学到较多的、实用的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的生活工作有所帮助。

  (二)当前大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当前大学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农村的大学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农门”,走向城市。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部分家庭经济条件较好且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更高等的教育。

  大学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大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

  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大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大学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找到好工作失去信心;二是学术性较强的大学文化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

【【精华】学生调查报告集锦十篇】相关文章:

1.【精华】学生调查报告集锦六篇

2.【必备】学生调查报告集锦十篇

3.有关学生调查报告集锦十篇

4.【精华】学生调查报告锦集十篇

5.【精华】学生调查报告范文集锦八篇

6.【精华】学生调查报告范文集锦九篇

7.【精华】计划书学生集锦十篇

8.【精华】环保调查报告十篇

上一篇:社会调查报告 下一篇:社会调查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