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断进步的时代,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写起报告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学生调查报告5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学生调查报告 篇1
一、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我们对鲁东大学商学院公管系和经济系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调查的对象是在校大学生,调查方式是无记名调查,人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
二、调查方式和结果
问卷结果如下:
(1)你生长在( )
A.农村76%B.城市24%
(2) 违法和犯罪( )
A.能 23% B不一定 31% C不能 56%
(3) 在你的经历中,曾用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么( )
A.用过25% B没有用过75%
(4)你是否会通过一些渠道了解国家的法律制度或法制进程( )
A经常会20% B有时会 60% C不会 20%
(5)你知道劳动法是何时颁布的吗( )
A知道34% B不知道 66%
(6)超市的人员要求你被搜身,你会怎么做( )
A拒绝80% B 如果对方度强硬就接受15% C 完全接受 5%
(7)如果你参加勤工助学或者工作时,你有意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么( )
A有 47% B 没有53%
(8)你认为法律在你的日常生活中作用如何
A非常重要 33% B一般 40% C不重要 27%
(9)目前我国的法治状况:
A已经是法治社会 21% B各方面差的还很远 79%
(10)你觉得将《思想到的与法律修养》作为大学生的公共课程有意义么( )
A意义很大 63% B意义不大 29% C 没有意义10%
问卷结果分析:
通过调查,我们对大学生法律素质是有了基本的了解。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背景的同学对法律的认识程度不同,但总体看来,大学生的整体法律意识不强,法律素质亟待提高。
三、原因分析:
我认为,大学生整体法律素质偏低主要是由以下几个方面造成的:
1)心理因素的影响
在校大学生正处在心理和生理的发育期,心理上具有强烈的要求他人和社会认可的冲动,喜欢用批判的怀疑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极力想摆脱来自外界的干涉和约束,独立自主意识增强。同时,这一阶段,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完全确立,对错综复杂的社会系统还缺乏完善的认识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以灌输为主的法律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环境、学习方式、人际关系、自我评价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逐步开始对时代发展和社会变革有了更深刻的感受。面对着经济压力、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等众多人生考验,一些心理脆弱的学生会感到无所适从。随着心理压力的积淀,部分学生功利性、自我性、短期性、随意性心理症状混合交织,客观上会对法律、制度产生心理抵触。
2)价值取向的偏差
当代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了解世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状态,这有利于他们学习知识、开阔视野。但真假难辨、鱼龙混杂的各种信息也会对他们的价值观造成冲击和影响。有的在主流与支流、精华与糟粕、真善美与假恶丑等问题上分辨不清,甚至颠倒是非;有的只顾搞所谓的“自我设计”、“自我完善”,从而陷入极端个人主义泥潭;有的把追求物质享受作为人生的精神支柱,追捧“金钱万能、享乐至上”的生活方式。这种价值观的错位一旦受外界不良因素诱导,就容易走上违法的道路。
3)高校法律教育薄弱
一些高校对学生法制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有的把法制教育作为软任务,认为可抓可不抓;有的对学生法制教育定位不准,提不到重要的议事日程。在知识传输上,也存在一定误区。一是重刑事轻民事。教育者常常突出刑事法律在教育内容中的重要地位,过多地讲解刑法关于犯罪和刑罚的具体规定,从而导致学生对法制教育产生逆反心理,并且强化了“我不犯罪何须学法”的错误观念。同时,由于轻视民事法律教育和民事权利义务观的正确引导,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不能正确处理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常常引发纠纷。二是重义务轻权利。忽视对公民享有权利的宣传,使学生产生“法律就是要求公民尽义务”的错觉,有碍于大学生健康法律心理的形成。
4)社会环境的不利影响
一是腐朽思想的侵蚀,在不同程度上对大学生的生活方式、生存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了影响。二是不良风气的干扰。随着高校与社会联系的日趋广泛与紧密,社会上各种不健康的东西通过各种载体和渠道进入了学校,侵蚀了部分学生的心灵,使其偏离正常健康成长的轨道。三是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分配不公、贫富分化、利益矛盾等的发生,极易使大学生价值观念出现个人化倾向。如果不能把握合适的“度”,就容易产生犯罪。有的大学生错误地以物质利益为尺度评价个人利益,甚至为了经济利益,放弃了最基本的道德规范。
四、改进措施:
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修养,提升法律思维水平,不仅是我们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要。增强法律意识,提高法律素质,需要学校的教育,也需要大学生自己的努力。
1)高校应注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改革。
改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仅仅是思想教育和法律知识教育的看法,将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目的转化为使学生“通过学习法律知识,要达到既掌握法律这一重要武器,又提高思想政治和品德教育。”另外,高校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应实行以法律意识教育为中心的教学改革。因为这样做可以克服“课时少、内容多”的矛盾,这种改革会使课程内容得以精练,即使讲些必要的具体条文,也只是作为培养学生法律意识的材料对待,而不必花费过多的时间,这不仅会为教师在课堂上讲深、讲透主要内容,也会为运用其他的教学方式、手段提供可能,从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的说服力和吸引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来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2)在教学中,高校法律教师应树立三种教学观念。一是树立“学生是处于主体地位,教师起主导作用”的观念,使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化为积极主动的求学;二是使教师认识到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而不仅仅是传授法律知识,即是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教育;第三、在教学过程中,“教书”和“育人”密切结合,相辅相成,避免教书和育人相割裂。
3)作为高校大学生,在学习法律公开课的时候,应该注意培养以下素质
1法律至上意识。美国法学家伯尔曼说过“在法治社会中,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他形同虚设。“信仰法律,崇尚法律是人们对法律的一种尊重。法律的权威不仅来源于其强制性,更源于人们对法律的尊重、信赖和崇尚。
2 公民意识。培养公民意识就是培养树立人人平等的法治观念,权利与义务辩证统一的观念,民主与法制辩证统一的观念。从而正确认识自己与国家的关系,与人民的关系,以主人翁的态度正确对待国家利益与人民利益。
3主体意识。市场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主体经济,只有作为生产者和经营者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成为真正主体是,才会有竞争,有效益,有资源优化的配置。也才会有市场经济本身。因此培养自身的主体意识,充分认识到自己的独立的主体地位,要在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这样才能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
4守法意识。树立正确的守法观念,自觉守法,用法,护法。
5法律保护意识。既要学会将自己的权利法律化。比如为自己的发明申请专利保护等,又要认识法律不仅是惩处犯罪的工具,更是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有效武器,在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要敢于并善于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权益。
五、报告总结
大学生是21世纪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法律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本文通过对大学生法律素质现状的调查和分析,初步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希望能唤起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对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增强有所帮助。
学生调查报告 篇2
班级:XXX班
小组成员:
调查目的: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压力逐渐增大,就业难度日益突出,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逐步增多,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而大学生普遍缺乏科学的就业心理是造成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为真实了解当前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心理状况,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的就业心态、正确的择业观,最后通过科学地分析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提出相应的针对性的调适对策,调研结果对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乃至职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显得尤为重要。
调查时间:20xx年4月28日~20xx年5月6日
调查对象:学生
一、数据分析(在附录中已附上调查问卷及调查原始数据)
此次的调查对象主要是面向大二的学生,共计135名,男生63名,女生72名。选择这一调查对象的原因在于:大二的学生是处于大学在校的中间阶段,是院校的中间代表,此次通过对大二学生的调查,一方面了解他们的就业观念,另一方面希望能通过对大二学生的调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心态,正确的择业观。
在问到学校的“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否符合现在的求职要求时,46.67%的认为比较符合,31.11%的认为为非常符合,22.22%的人则只是单纯地认为是符合的,从这一些数据可以看出,本校学生对本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比较认同的,在他们的成才道路上,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培养模式,适应了社会的需求,但我们应该考虑的是要在社会上找到一份合自己心意的工作还是比较难的,我们在学校的人才目标下成大,无疑是不错的选择,但我们也需要自我的知识的提升,全方面的发展自己。更好地就业。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94%的人认为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困难,可见现在的大学生对自己未来的就业还是一片迷茫的,大学生对就业蒙上了一层迷雾,自我感觉就业困难重重。确实,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高职院校,本科院校,研究生,博士生的竞争下,作为二本的大学生似乎竞争优势不明显,处于一种被动的境地,但我们只要我们勤学苦练,没有什么是超越不了的。
在问到是否会介意进家族式企业时,34.07%的人持中立态度,17.04%的人则非常介意,21.48%的人会介意,怕群带关系不能很好地发展自己,还有8.15%的人则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从这样数据来看,大学生还是一群比较个性人,面对自己的就业还是有自己的想法,持介意观念的人,更多的是想要自己去拼搏,希望的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完成自己所要走的路,比较有个性。当然也不是说选择不介意的人是没有个性的,这种结果也是难免的,一方面可能来自家庭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现今社会的就业形势不好,有轻松的路走,当然会有人去选择。
68.15%的人选择在云南本地工作,其余部分则选择在东南沿海部工作,从这么大的数据分歧来看,大学生更多的就业意愿是在本地区工作。这样的选择结果,说明本地区,学生从小在这长大,资源优势明显,到其它地方,不利于自身优势的发挥,竞争激励,要求较高,对自身信心不足。
在问到自己现在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当前的竞争状况时,41.48%的人对自己没有信心,23.70%的人觉得一般,25.93%的人选择不知道,只有8.89%的人是对自己的专业知识是充满自信的。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对自己所学的专业充满着疑问,没有很好地去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对自己的实力存在着质疑。
在被调查的对象中,45.93%的人可以接受就业与专业不对口的工作,30.37%的人则是先就业,后找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23.7%的人则是因为就业,而无奈接受。这一是个还不错的结果,可见现在的大学生并没有执意要找自己的专业对口工作,而是在就业中慢慢地来,先就业后找自己专业对口的工作,这是一个不错的开端。
在问到对自己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时,80.74%的人选择的事20xx-300元,19.26%的人选择1001-20xx元的范围。这一数据充分体现了,现在的高职大学生的第一份工作的期望薪酬大多数是介于中层薪酬的,既不太高,也不太低,现在的大学生的就业越来越理性了。
在择业的时候,更多的人注重的是企业所在城市,工资与福利待遇,还有就是工作环境与工作的稳定性。这样的选择是比较理性的,更多的是工作的安稳性和公司的待遇问题,但我们再择业的时候也应考虑一下该公司的发展前景,这样才能有更多的发展自我的空间。
在问到学校对大学生最应该培养的能力时,大多数的人是全选的,可见高职大学生渴求的是全方面的发展,不断地提升自我,充实自我,这一选项也给了高职院校一些启示,在培养学生的时候,是否做到了全方面地去发展学生。培养学生。
通过这些的问题分析总结,最终得出了一个基本的就业观念:先就业后择业,发挥个人特长,符合个人兴趣,薪酬介于中层,企业待遇较好,就职地点是:优势较明显的地区。
二、相应调适对策
1.充分了解自己所学专业
所谓充分了解自己所学的专业,就是了解自己所学专业是什么,学什么,有什么特色,在社会上的就业度是怎样的,自己专业的发展前景是怎样的,你自己的努力方向是什么等等,只有在充分了解自己所学专业的基础上,我们才会有清晰地思路去学,去考虑自己应该要怎样去应对自己的未来之路,未来的就业方面。以至于,我们在踏入社会的时候,不会是一片迷茫和无知,只是认识到就业的严峻,而不会有所准备。
2. 用知识武装自己
全方面发展自己现在的社会,可以说竞争力是非常强大的,尤其是高职大学生,他的压力不仅来源于社会,还有来自本科学院、研究生、博士生毕业的大学生。这样的就业环境,更加提醒我们这些高职大学生,你们不努力,将来的就业之路就回事一道道的墙壁,而且一道比一道高。所以说,我们只有不断地吸取知识,用知识的力量去改变我们的命运,知识的力量是永远无法预测的。在现今,高速发展的社会,全面发展自己,适应社会的需要,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
3. 清晰的自我定位
所谓清晰的自我定位是认识自己的能力,全面地了解自己所学的知识,自己做事的能力和处事的能力,在了解自己的前提下,找准自己的就业方向,然后去努力,这样的方法事半功倍,比自己这样盲目的去考很多证要来得强。
4. 学校做好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学校是一个孕育人才的地方,学校的学习环境和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是非常关键的,人走的每一步都可能是不同的,可能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努力方向,自己的就业观念,但正确不正确又是一个问题了,所以学校在这里的作用就打了,通过学校的就业指导,我们可以更好地去了解自己的就业观是否是一个明智的选择,是否值得自己去坚持和努力,这样,无形中便矫正了不良的就业观念,让大学生走上的事一条正确的就业之路
5. 学校做好学生的就业心理工作
现在的社会,尔虞我诈,处处充满着诱惑,就业形势严峻,这样的环境,让大学生不知所措,便有了毕业恐惧症和社会恐惧症,一旦想不开,便有了轻生的念头,可见,大学生的心理教育是多么的重要,一个人的心理决定他的行为,要想大学生以积极的态度进入社会,学校的心理辅导室必须的,心理的矫正,才能帮助大学生走出就业的恐惧,转而乐观地去就业。
6. 政府部门的努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就业形势的严峻是不可避免的,但政府机关的努力又是帮助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力量,政府可以为大学生提供一些就业的建议和意见,与此同时,积极引导大学生成功就业。
如今,大学生的就业仍然是比较严峻的,大学生能不能顺利就业,靠的不仅是学生自己,还有学校和社会。我希望通过此次的调查,能够院校和大学生一些启示,希望大学生在成才的道路上越走越宽,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学生调查报告 篇3
调查背景:
寒假放假之前,老师布置的这项调查任务,放假回家之后,我和几个家乡同学进行了初步的讨论和分析,决定针对于我们农村的大专学生进行此次调查,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身为农村的一名大专学生,我更了解农村,更了解农村的生活及各个方面;其次,我自身感觉,作为一群特殊的社会群体,农村学生更需要更多的社会关注和了解,而且绝不仅仅局限于此项调查;再次,我的同学和朋友基本上都在农村,调查实施起来比较方便,更切实际;最后,老师是赞同我们对同学和朋友的调查的,因为相比其他方式,其操作性更强。
此项调查,作为我的一个初步调查,难免一些个人的主观因素,也难免一些错误,请老师给予批评与指正。
调查对象:农村大专生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与口头问答相结合
调查时间:20xx.01.20——20xx.01.30
调查人数:50
调查的基本情况:
大学生的基本消费状况:
农村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与消费水平显现出比较大的差异,而且消费心理也趋于多样化,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下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可以说农村的贫富差距日益明显,且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从调查结果来看,每月生活费500元以下的人数仅为8人(占16%),500—1000元的人占大多数为28人(占56%),1000—20xx的有12人(24%),甚至有2人(4%)的生活费超过了20xx元。虽然有些是有特殊原因的,但明显可以看出生活费的支出存在的差距已经相当大了。
消费结构多样化。
以往的学生大部分生活费是用于饮食及日常必需品的支出,而如今,随着大学生活的多样化及信息通讯和网络的兴起,这些新兴的事物也给大学生传统的消费结构带来了巨大冲击。调查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在通讯及上网费用的支出占生
活费的比重接近了伙食费的支出,女学生在装扮上的花销也不是一个小数目,这些都足以说明,如今农村大学生的消费结构越来越多样化。
消费心理与城镇学生相比,更理性。
农村学生的消费观念显然与城镇学生有诸多差异,这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可否认的是,农村学生在消费上表现的更为谨慎,更具科学性。调查结果显示,很多学生不是“月光族”,他们或多或少都会结余一些支出,储蓄意识很强。但从纵向比较,现在的农村学生相比以前,消费心理发生了巨大的变话,他们更喜欢把金钱转化成另一种财富,那就是知识,他们喜欢买书,学习意识很强。
较强的理财观念,财商较高。
当然这种结论是相比于城镇学生而得出的,而相比以前的学长学姐们还是有所欠缺的,单我认为这种现象是由现在农村现实决定的,一方面农村与城镇的收入差距还是巨大的,理财观更为保守,注重储蓄;另一方面,农村家庭收入逐渐增加也是不争的事实,所以他们现在拥有更前卫的理财观及消费观,他们偶尔也会超前消费,这已不罕见。从调查结果可以推测出,这种现象还会有更大的发展趋势。
农村大学生消费状况所产生的诸多变化,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但我认为这些因素中,家庭的实际经济条件无疑是最主要的方面。收入决定消费,所以想要探究大学生消费状况变化的深层原因,必须要了解其家庭经济承受力是怎样的一个状况。但是这方面内容不易在问卷中体现,故我选择了口头询问法进行调查。
农村大学生家庭经济承受力调查: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多数学生的家庭条件相比以前都是有明显改善的,但是各个家庭收入之间的差距确是比以前拉的更大。经口头询问得知,有些家庭的经济收入基本上接近城镇平均收入水平,大多数家庭条件比较一般,还有一些是徘徊在贫困边缘的,主要是家庭的收入来源不一样。下面我就分析一下,这些具体的差异:
收入差距大,而且这种趋势还在加强。
调查结果显示,50个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6个学生(占12%)家庭是主要靠务农即粮食收成取得收入;32个学生(占64%)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是靠父母外出打工获得;5个学生(占10%)是靠做小生意获得收入的;7个学生(占14%)家庭是属于工薪阶层的。他们之中明显可以看出收入渠道的差异,工薪阶层的和完全靠一亩三分地养活的家庭岂能一样。据我了解,部分家庭中,是靠其他兄弟姐妹外出打工来换取一个大学生念书的,这就是农村经济状况的真实写照,冰火两重天的对比。这也是解释消费水平差异的主要依据。
学生教育支出是家庭支出的主要方面
对于大学生来说每年的花销起码要在一万元以上(不包含学费),这个数字对农村家庭来说是巨大的,可能是他们半年的收入。所养一个大学生在农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也是很多农村家庭的学生选择不读大学而是选择更为便宜的中专或者直接出去打工的重要原因。一方面,不读大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另一方面,还可以为家庭带来部分收入。何况现在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大幅增加,使得更多家庭在择学上更为慎重和小心。
家庭面临更多压力,各种负担层层叠加
谁都不能否认现代社会压力的巨大,失业、养老、医疗、房价各种压力,无所不在,在农村也是这样。举个例子,我有一个同学大学即将毕业,但是就业前景并不好,他的家庭就是一个典型的压力叠加型的,他的父亲是独生子,爷爷去世,奶奶一直在病床上躺着,医疗费用全部由他父母承担,花费很大,他和他的妹妹都在上学,教育支出不用说了,另一方面,他的父母都是农民工,母亲还只能陪在奶奶身边,没有收入,家庭唯一的收入来源就是他父亲每年三四万元和几亩田地的收成,家庭压力可想而知,这种现象在农村也是很常见的。虽然在农村,房价问题还没那么严重,但是对于要在城市奋斗的农村学生而言,这简直要比城市的学生要严重多了,因为他们家庭的经济承受力远不及城市,他们的路更难走。
我的看法与感想:
对于农村学生,政府和学校应给予更多的照顾措施。
由于教育资源分配的偏差,农村学生的经济压力远大于城市,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受到经济条件的限制,他们理应得到社会、政府和学校各方面的支持。
农村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理财观。
从另一种角度说就是要树立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意识,树立“求实心理”的消费观念。增强自身理财观念的提升,用最少的钱做最多的事是我们的追求目标。
大学生消费观的树立是各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
消费受到收入的绝对影响,同时其他各种因素也在其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促成了当今消费多样化趋势的显著增强。消费观的多样化是社会多样化在经济领域的一种显示,其实它也从一方面反映出我们的国家、我们的社会在发展、在进步。只要我们用积极的方法来引导这种消费观,它的发展也会促进社会的进步。
学生调查报告 篇4
前言:
人生,对于大学生来说,是最动人心弦、最引人深思的话题。每一个时代的大学生,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对于人生的思考。人生道路、人生目标的选择,都是以一定的人生思考为前提,以一定的社会时代发展为背景。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思想体系,对人生的思考有着不同的起点,不同的轨迹,不同的深度。有什么样的人生思考,就会有与之相应的人生理想、人生追求、人生道路和人生内容。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时代,是社会主义在曲折中不断前进的时代,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时代。在这个大背景下,投身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为了国富民强、社会进步做出贡献,已成为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的主旋律。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我们的人生追求将直接影响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以及未来国际竞争的大格局。做这样的调查研究,从当代大学生的角度而言,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以便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从教育者的角度来看,可以使得他们的引导工作更具有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大学生的人生追求也直接的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精神状态乃至将来的发展状况。他们是在国家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在这个任何事物都飞快发展的`时期,人们的思想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间有西方开放的人生观念的传入,和我国80--90年代大学生的几次思潮运动,而我们的教育体制又是在传统的品德教育下进行的,必然导致当代大学生人生共同追求的不确定性。如果能够加以分析引导为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目标,无论对社会还是对国家都有着重要意义。
一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活动采用抽样问卷调查的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1、 调查对象
本次问卷调查采用了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选择了山东建筑大学校内的学生。,此次调查问卷共发放120份,回收116份,无效问卷10份,有效问卷106份
2、 调查问卷
本次所用的调查问卷采用以固定答题为主,有关大学生共同追求并与之相关的内容包括:一部分是围绕专业是怎么确定的,大学的主要目标,现在的在校状况,旨在了解被调查者的大学生的学习生活现状;另一部分是围绕大学生的共同追求与追求的认识的问题,了解学生对共同追求的理解和关注;最后一部分是关于影响大学生共同追求的因素,了解是什么影响了大学生的共同追求。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以及基本经验
(一)关于大学的学习生活现状
1.在上大学,填报志愿专业时,你是如何选择的( )
A、自己选择的理想专业 B、别人帮你选的
C、自己随便选的 D、服从学校安排的
调查数据显示:20%选A,13%选B,27%选C ,40%选D调查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数据,入学即对专业的选择上大家只有20%的人是自己选择的理想专业,80%的人对自己的事情根本没有自主权;
2.你认为你上大学的最主要的目的是( )
A、好好学习 B、混个文凭 C、交朋友 D、其他
调查数据显示:60%选A,14.5%选B,15.5%选C ,10%选D
调查分析:我们还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应使警钟长鸣。
3.你觉得目前你是哪一类大学生( )A、有理想,有抱负,积极为自己的目标努力着,抱着乐观的态度
B、不小心把日子混过去了,失去的追不回来,就干脆混到底
C、知道未来形势严峻,但现在很茫然,没有找到想干的事
D、对自己的前途很悲观,不知道什么才是真正有意义的
E、其他
调查数据显示:41%选A,19.5%选B,20%选C ,15.5%选D,4%选E
调查分析:一个似是而非的问题,有的人迷茫了,但是说出了真实的自己。
4.你的大学生活现状是( )
A、非常忙碌,过得很充实,很精彩,自己很满意
B、虽忙,但不知道忙些什么
C、整日无所事事或沉迷网络世界等,非常颓废,感觉只要混过大学就好
D、虽很休闲,但生活很令自己满意,就是自己要的大学生活
E、其他
调查数据显示:30%选A,29.5%选B,18%选C ,15%选D,7.5%选E调查分析:大学是一个人生十字路口,在这里难免会出现各类现象,只想对那些苦苦挣扎的人说,你的人生方向错了。
成因分析:经过高考前长时间的备战和高考场上的紧张应考,在进入大学之前,我们的脑子里就有,大学就是个来玩的地方,我们瞬间从天天有人监管的环境进入到大学这个十分自由的环境中,我们变得无所适从,不知道该干什么,于是我们就开始堕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状况变成了我们的习惯。
(二)大学生的共同追求
5、接受高等教育主要是为了什么()
A、就业谋生 B、自身塑造 C、建设社稷 D没有想过
调查数据显示:42%选A,40%选B,10%选C,8%选D
调查分析:人都有私心的,当今社会人们为自己的考虑的很多,为国家为社会考虑的少。
6.你是否有明确的人生追求( )
A、有,且很明确 B、有,但不明确 C、没有
调查数据显示:32%选A,56%选B,12%选C
调查分析:多数人有目标,但有明确目标的人是较少 。
7.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你会( )
A、被亲友的态度影响 B、遇到困难想退缩
C、坚定信念勇往直前 D、其他
调查数据显示:21%选A,23.5%选B,48.5%选C ,7%选D
调查分析: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大多数人都有信念,但不知这个信念能让人坚持多久
8.对于给自己树立追求目标,你的看法是( )
A、没必要,走一步算一步 B、应该树立,但还没树立
C、已经树立 D、以后要有,但现在还没有
调查数据显示:10.5%选A,25%选B,48.5%选C ,16%选D调查分析:多数大学生都树立了目标,但让人惊讶的是,还有为数不少的人目标不明确。
9.确立追求目标,你会( )
A、充分考虑后决定 B、仍在思考未决定
C、一时想到而决定 D、从没想过这回事
调查数据显示:40%选A,22%选B,24%选C ,14%选D调查分析:这说明大学生还是有一定的理性的,但是也有不少学生处在迷茫之中。
10.对你追求自己人生目标时,你觉得谁对你影响最大( )
A、父亲 B、母亲 C、老师
D、朋友 E、祖父母 F、其他
调查数据显示:35%选A,20%选B,20%选C ,8%选D,8%选E,9%选F调查分析:主要是父母和老师影响了我们的追求。11.同时作为人生追求的方面,你更愿意得到金钱的满足还是精神上自我实现的满足( )
A、前者 B、后者 C、金钱和精神上寻求某种平衡 D、不清楚
调查数据显示:30%选A,18%选B,45%选C ,7%选D
调查分析:在“鱼与熊掌”的问题面前,更多的人偏向了金钱,让人深思。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是盲目的,大学校园里依旧有纯洁的点点痕迹,但是更多的是浮躁中的浮躁。市场化元素悄悄侵入大学校园,社会的个性化亦被学生带入学校。当代大学生面对自己的人生追求时,受到上述因素的影响,陷入了矛盾的抉择过程。
12.想过将自己的人生追求与国家的发展联系起来( )
A、从来没有,也觉得两者之间没多大联系B、想过一点,偶尔会关注国家各方面的发展情况,但是不会主动将自己的前途与国家前途联系起来C、很认真的想过,密切了解国家发展动向,以便更好的投身到国家的建设中 ;D、其他
调查数据显示:18%选A,32%选B,30%选C ,20%选D调查分析:在这个问题面前,太多的人犯难了,也许是国家的概念并没有时时出现在我们生活中,但长期的传统教育让我们做出了选择。人并不是时时都能知道真理的。在一些大学生看来,提倡集体主义就是泯灭个性、否定自我,强调集体利益就是否认个人利益。要帮助当代大学生正确认识集体主义、转变思想,首先就要实事求是地分析过去几十年对集体主义的宣传和解释上的偏颇之处,让大学生正确认识集体与个人的辩证关系。成因分析:从此类问卷中不难看出很多大学生还是处于一种盲目的状态,没有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在社会竞争日益残酷的今日,大学生的人生追求已经不在满足于单纯的精神追求了,对优越的物质生活的向往占据了他们为生活定义的大部分空间,在大学中经常听到有人在说生活很无聊,而比起上个世纪甚至更早的大学生来,这一代大学生的生活水平要高出很多,他们的业余生活也是相当的丰富,可是以前的大学生在物质贫乏的年代却能感到生活的很充实,主要原因是那时的人们想的很单纯,他们对精神的追求要高于物质,一个人可以为了一个无法触摸的理想不息奋斗,而我们的大学校园中还有多少这样的人呢
然而时下,一些大学生价值观念呈现功利化,有的甚至认为“理想、理想,有利就想;前途、前途,有钱就图。盲目消费,攀比消费,赶潮流消费等负债消费现象比较普遍。有些大学生经常借助扑克牌、星座为自己算命,恋爱要算、工作要算、前程要算”热衷程度令人吃惊。理想信念是“总开关”,是一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体现。失去了理想和信念,就失去了根,失去了本,也就失去了奋斗目标。当代大学生应自觉增强爱国意识,树立国家利益至上的思想,自觉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为引领,砥砺品质,修身养德,特别要注意培养无私奉献、艰苦奋斗、诚实守信、勤俭节约、遵纪守法等优良品德,努力创造亮丽的青春年华。
学生调查报告 篇5
一、 问题提出
低碳生活一直是我们热议的话题。为了更加了解“低碳生活”和“众人眼中的低碳环保”,我特地去做了一次“低碳新生活,你做到这些了吗”的调查。
二、 调查方式
通过网上向同学朋友和陌生人随机发放、以及向爸爸妈妈单位里的人随机发放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问卷和调查结果数据见附件)。发放了50份问卷,回收了41份。
三、从调查报告中看出来的众人眼中的低碳环保
从结果中可以看出——“熟不熟悉低碳生活”,比较熟悉各占了一半不到一点,不熟悉占了很小的一部分,说明大家对“低碳生活”多多少少没有经历过,也耳闻过一些了。
我在统计的时候,发现很多人都是从第二题到第七题都是全部一次性打勾“a”的,所以让我产生了好奇,像是把空调开高一点、乘公车或者步行节省汽油、关闭电脑显示器、双面使用纸张、及时关灯等等大家都可以做到。这些都是一些日常生活中随手就能做到的节能习惯,虽然看似十分平常,实际上这就是环保。而且既然是力所能及的,为什么大家不多做一些呢?
大家不愿意对水进行二次利用原因我分析了一下有两点,一是嫌麻烦,二是觉得没必要。大家可能不知不觉还是这样认为:水还有很多,没有必要进行二次利用,而且二次利用也被局限了,最多冲个厕所之类的,就算有这个意识,也没什么人会去储水。所以做到的人很少。
问到你认为身边的环境如何的时候选择“一般”的人数比较多。说明现在的环境问题还没有得到良好的改善,还没有人能够很自信的说出:“我认为我身边的环境相当不错了!”这样的话。
为什么许多人不选择环保节能型的东西,原因可能是现在的商品(电器)上没有标注节能不节能,所以一般买东西没有人会知道这是否节能。而且节能的东西样式或许都不是特别漂亮,会不被人注意到。
另外因为电池的回收箱看到的都不多,所以很多人会直接丢进垃圾桶。但是最好还是把电池专门放在一个地方,因为废电池是有毒的。
从调查问卷里,我可以看出来,大家对低碳生活是充满了期待,也是乐于配合的。
四、 我的感受
低碳成为了我们热议的话题。因为近期世界气候以及地质环境变化的剧烈频繁,使我们的心里充满了恐惧。就象书上所说的,如果我们继续不加节制地开采那些无法再生的资源,那么终究有一天,地球会变得无法让人类居住。那样子的话,最终我们害的还是自己。虽然现在污染已经很严重了,但是如果每个人从现在开始保护环境的话,还不算太晚。
我还记得我们去年曾做过一次垃圾分类的研究报告。我们准备好了相机,并走访了嘉绿苑社区、德嘉社区等几个社区的垃圾分类情况。但是调查出来的数据却让我们大吃一惊。一个社区每个月所要处理的垃圾,数量巨大,需要耗费不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还只是一个社区的数量。杭州有那么多的社区,如果叠加在一起的话,杭州会制造出大量的垃圾。而且我们也知道,垃圾的处理过程是非常的繁杂,所以,减少垃圾的产生应该是从最根源处减少垃圾的污染。
塑料袋现在已全面禁止免费发放。去超市只能自带环保袋,或者购买塑料袋。虽然带来了许许多多的不方便,但也是卓有成效的。可以看到,那些不容易降解的塑料袋在人们的手上渐渐消失,随之取代的是美观实用的布制、纸制环保袋。看着也十分的舒服,无疑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而且最重要的是,真正起到了环保的作用。
从调查问题问卷中以及以前的社区调查中我们也发现,现在大家对于环保的意识是越来越强烈。科学老师给我们放《后天》的时候,我们一方面为巨大灾难所震撼着,另一方面也感到了恐惧,感到不敢去设想——“如果”这一切变成了现实,那么我们该怎么办?我真有担心过,地球被毁灭的话,我们是不是要移居到别的星球?现在的趋势十分的危险,如果再不加强这方面的意识,等到20xx真的来临了,世界面临毁灭,人类就没有回头的机会了。
所以,我认为我们从现在就应该开始低碳生活。不用去做什么轰轰烈烈的事情,只要从身边的小事情做起。比如我们每天会喝掉很多的牛奶,剩下的牛奶盒我们就可以累积起来。平时倒垃圾我们也要做到自觉分类,这样就可以增加回收率。各种各样的方法我们都可以尝试,让我们做到真正的低碳生活,让地球能够恢复她本来的美丽,让污染离我们远去。
【精选学生调查报告模板锦集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