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问题调研报告

2021-10-25 报告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就业问题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学生就业问题调研报告1

  大学生就业率

  为更具体、准确地反映大学毕业生毕业时的状况,本次调查将毕业生被调查时的状况分为10类,每一类毕业生所占的比例如表1所示。

  从被调查的毕业生总体统计来看,毕业生毕业时“已确定单位”的比例为43.5%,“升学”与“出国/出境”的比例合计为16.8%。如果将表1中第1~6项均视为“确定去向”的话,则刚毕业的大学生“就业率”达到了71.9%。

  从学历层次的比较来看,就业率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特点:博士生和硕士生的就业率最高,均为86.2%;其次是专科生,为79.7%;本科生的就业率最低,为67.4%。

  从性别之间的比较来看:男性大学生就业率显著高于女性。男性大学生就业率为77.3%,女性为65.9%,两者相差11.4个百分点。性别差距主要体现在“已确定单位”和“自主创业”两项上,男性分别高出9.8和1.3个百分点。

  从学校类型的比较来看:高职大专院校的大学生就业率最高,为78.1%;其次是“211”(包括“985”)重点大学,为75.5%;普通本科院校排第三,为75.4%;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的就业率最低,仅为44.3%。

  从学校所在地的比较来看:东、中、西部地区高校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西部地区高校的大学生就业率远低于东部和中部。东、中、西部高校的就业率分别为80.3%、74.0%、58.1%。

  起薪比较

  收入是反映就业状况的关键指标之一。在本次调查中,由已经确定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对自己的起薪进行了估计。为了排除奇异值,我们只统计了月起薪在500~20000元之间的观测值。统计结果显示,2013年高校毕业生月起薪的算术平均值为3378元。

  毕业生的起薪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学历越高起薪越多。从算术平均值看,专科生为2285元;本科毕业生为3278元;硕士为5461元;博士为8800元。

  第二,性别之间存在差异:从算术平均值看,男性为3579元,女性为3094元,两者相差485元。

  第三,学校类型之间存在差异:从算术平均值看,“211”重点高校为3157元,一般本科院校为3793元,高职院校为3291元,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为2610元。这一结果表明学校层次高并不能直接带来高收入,收入差异主要因学历、职业、就业地点等而不同。另外,统计结果也与所选样本有关。

  第四,就业地区之间存在差异:从算术平均值看,京津沪为5419元,东部地区为3148元,中部地区为2882元,西部地区为3167元。地区之间呈现中部低、两头高的特点。最高与最低收入之比为1.88倍。

  第五,就业地点之间存在差异:省会城市或直辖市的平均收入最高,为3791元;地级市的平均收入为3033元;县级市或县城的收入平均为2656元;乡镇和农村的收入分别为2518元和2485元。最高与最低收入之比为1.53倍。

  第六,工作单位性质之间存在差异,11个单位类型按照平均起薪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1)科研单位4620元;(2)三资企业4420元;(3)高等学校4025元;(4)国有企业3703元;(5)国家机关3536;(6)其他事业单位3195元;(7)其他企业3121元;(8)医疗卫生单位3030元;(9)中小学2983元;(10)私营企业(民营、个体)2914元;(11)乡镇企业2347元。最高与最低收入之比为1.97倍。

  第七,工作类型之间存在差异:企业管理工作、专业技术工作、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收入位居前三甲,分别为3724元、3597元和3577元;商业和服务人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的收入居中,分别为3139元和3012元;最低的是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收入分别只有2577元和2386元。最高与最低收入之比为1.56倍。

  第八,行业之间存在差异,19个行业按照平均起薪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1)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为4501元;(2)金融业为4181元;(3)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地质勘查为3770元;(4)房地产为3590元;(5)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为3576元;(6)文化体育娱乐为3469元;(7)电力、煤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为3310元;(8)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为3285元;(9)采矿业为3221元;(10)卫生、社会保障与福利为3109元;(11)教育为3090元;(12)建筑业为2956元;(13)制造业为2935元;(1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为2907元;(15)农林牧渔为2876元;(1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为2736元;(17)批发零售为2718元;(18)居民服务为2708元;(19)住宿餐饮为2600元。最高与最低收入之比为1.73倍。

  就业满意度

  由于高校毕业生找工作有充分的选择权,因此毕业生对自己所找到工作的满意程度较高。在已经确定就业单位的毕业生中,有13.7%的毕业生对找到的工作感到非常满意;51.1%的毕业生感到满意;32.4%的毕业生感到一般;2.5%的毕业生感到不太满意;只有0.4%的毕业生很不满意自己的工作。

  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学历之间存在差异:博士生的满意度最高,其次是硕士生,再次是专科生,本科生的满意度最低。

  第二,就业地区之间存在差异:在京津沪地区就业的满意度最高,在中部地区就业的满意度最低,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

  第三,就业地点之间存在差异:城市越大满意度越高,在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就业的满意度最高,其次是地级市,第三是县级市或县城,第四是乡镇,在农村就业的满意度最低。

  第四,工作单位性质之间存在差异,11个单位类型按照满意度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1)国家机关;(2)高等学校;(3)科研单位;(4)国有企业;(5)三资企业;(6)其他事业单位;(7)私营企业(民营、个体);(8)其他企业;(9)医疗卫生单位;(10)中小学;(11)乡镇企业。

  第五,工作类型之间存在差异,7个单位类型按照满意度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1)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事业单位管理人员;(2)企业管理人员;(3)专业技术人员;(4)商业和服务人员;(5)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6)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7)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

  第六,行业之间存在差异,19个行业按照满意度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1)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2)农林牧渔;(3)文化体育娱乐;(4)电力、煤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5)金融业;(6)教育;(7)房地产;(8)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地质勘查;(9)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10)建筑业;(11)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12)采矿业;(13)批发零售;(1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15)卫生、社会保障与福利;(16)制造业;(17)居民服务;(18)住宿餐饮;(1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此外,性别之间、学校类型之间的就业满意度差异不大。

  就业分布

  根据已经确定就业单位者的回答,2013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分布状况如下:

  第一,按就业地区划分:在京津沪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占12.8%,在东部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占46.0%,在中部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占22.2%,在西部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占19.0%。

  第二,按就业地点划分:在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工作的毕业生占52.6%,在地级市工作的占33.4%,在县级市或县城工作的占11.2%,在乡镇工作的占2.2%,在农村工作的占0.5%。

  第三,按工作单位性质分:11个单位类型按照比例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1)私营企业占38.2%;(2)国有企业占30.2%;(3)三资企业占7.6%;(4)国家机关占5.8%;(5)其他企业占4.0%;(6)其他事业单位占3.9%;(7)医疗卫生单位占3.5%;(8)科研单位占1.6%;(9)高等学校占1.4%;(10)中小学占1.2%;(11)乡镇企业占0.6%。

  第四,按工作类型划分:7个工作类型按照比例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1)专业技术人员37.7%;(2)商业和服务人员16.2%;(3)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事业单位管理人员12.4%;(4)企业管理人员11.6%;(5)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10.9%;(6)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4.7%;(7)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0.9%。从分布结构看,毕业生就业的工作类型比较分散,有5个类型的工作比例达到两位数。

  第五,按行业划分:在19个行业中按比例由高到低的行业顺序是:(1)制造业为13.9%;(2)金融业为13.0%;(3)建筑业为11.5%;(4)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为11.1%;(5)电力、煤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5.5%;(6)教育为5.0%;(7)卫生、社会保障与福利4.9%;(8)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地质勘查3.6%;(9)房地产3.3%;(1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为3.1%;(11)批发零售3.1%;(12)农林牧渔3.0%;(13)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3.0%;(14)采矿业2.2%;(1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0%;(16)文化体育娱乐2.0%;(17)住宿餐饮1.5%;(18)居民服务0.9%;(19)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0.7%。

  前4个行业比例合计达到49.6%,接近一半。这4个行业分别属于以下两种类型:工业(制造业和建筑业)、新兴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金融业)。教科文卫体等事业部门合计占比为15.4%。

  就业影响因素

  毕业生就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各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如何,应该从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供给和需求两种角度综合考虑,但是本次问卷调查对象只包含毕业生,因此统计结果只是毕业生的看法。问卷包含的影响就业的各种因素共有20种,调查统计结果中按照影响程度从重到轻的排列顺序为:1、工作能力强;2、有相关实习和工作经历;3、了解自己,扬长避短;4、了解求职岗位的要求及特点;5、形象气质好;6、学历层次高;7、应聘技巧好;8、就业信息多;9、学校名气大;10、热门专业;11、学习成绩好;12、老师的推荐;13、朋友的帮助;14、亲戚的帮助;15、往届毕业生的声誉好;16、学生干部;17、拥有就业地户口;18、性别为男性;19、是党员;20、送礼买人情。

  上述统计结果表明,工作能力、实习经历、求职技巧等与就业直接相关的因素显得最为重要。学校名气、热门专业、学习成绩等与高等教育直接相关的因素的重要性一般,排在中间位置。亲朋好友、党员干部、性别等与社会资本、政治资本、人口特征等相关的因素最不重要。

  求职状况

  本次调查也对高校毕业生求职时的状况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显示:

  择业意向 就业对每一位毕业生来说都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在择业过程中,毕业生们普遍重视的是哪些因素?本次调查共涉及16种因素,按照影响程度从重到轻的顺序排列如下:1、发展前景好;2、利于施展个人的才干;3、福利待遇好;4、工作稳定;5、经济收入高;6、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7、工作单位的声誉好;8、能获得权力和社会资源;9、对社会的贡献;10、工作自由;11、工作舒适、劳动强度低;12、工作单位的规模大;13、工作单位在大城市;14、专业对口;15、可兼顾亲友关系;16、能够解决户口问题。可见,毕业生最看重的是个人发展和福利待遇。

  求职渠道 毕业生求职与用人单位聘用毕业生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毕业生需要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就业信息,并需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向有关单位发出求职信息。已确定单位者的求职渠道被选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排列为:1、学校(包括院系)就业指导机构发布的`需求信息34.0%;2、网络招聘信息27.0%;3、父母、亲戚介绍的信息8.8%;4、朋友或熟人介绍的信息8.1%;5、从企业得到的招聘广告7.8%;6、在人才洽谈会获得的信息4.7%;7、实习单位提供的信息4.4%;8、专门性的人才招聘信息刊物2.2%;9、从职业介绍机构获得的信息1.6%;10、新闻媒介的零散招聘广告1.3%。

  求职数量 在需要求职的毕业生中,在择业过程中毕业生递交过求职简历的单位数平均为12.9个,接受过面试的单位数平均为5.3个,曾表示愿意接收的单位数平均为2.6个。进一步的分析发现,求职单位的数量与求职成功率有一定的联系,求职成功者付出了较大的努力。“已经确定单位”的毕业生平均求职单位数为14.1个,“待就业”者为9.9个;“已经确定单位”的毕业生参加面试的单位数为6.0个,“待就业”者为3.8个;“已经确定单位”的毕业生获得接受的单位数为2.9个,“待就业”者为1.9个。统计数据还显示出“待就业”者存在“有业不就”的现象。

  求职费用 排除求职总费用在0元以下和10000元以上的奇异值后,2013年高校毕业生为求职而花费的相关费用人均为1766元。其中,求职简历的制作130元;交通费258元;招聘会门票142元;通信费用170元;购置服装费313元;人情、礼品费用438元;其他相关费用349元。“已确定单位”者的总求职费用为1749元,而“待就业”者为1791元,说明求职结果与求职费用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联系,在求职过程中过分地增加支出并不一定能够提高求职的成功率。

  就业指导课程 从毕业生对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或讲座的帮助程度看,有8.2%的毕业生认为帮助很大,有19.0%的毕业生认为帮助较大,有50.4%的毕业生认为帮助一般,有15.3%的毕业生认为帮助较小,有7.1%的毕业生认为没有帮助。

  本次调查的样本包括我国东、中、西部地区21个省份的30所高校,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江苏、浙江、山东、广东和海南等9个省份的11所高校;中部地区包括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和湖北等6个省份的7所高校;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云南、陕西、甘肃和宁夏等6个省份的12所高校。其中“985”重点高校5所、“211”重点高校4所、一般本科院校9所、高职院校7所、民办高校2所、独立学院3所。每所高校根据毕业生学科和学历层次按一定比例发放500~1000份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5060份。

  在有效样本中,专科毕业生占22.4%,本科毕业生占68.0%,硕士毕业生占9.2%,博士毕业生占0.4%;男、女毕业生比例分别为52.7%和47.3%。“985”重点高校学生占19.9%、“211”重点高校学生占9.4%、一般本科院校学生占28.9%、高职院校学生占28.1%、民办高校学生占7.7%、独立学院学生占6.0%。

  大学生就业问题调研报告2

  对于就业市场供求的双方,只有了解了需方企业所需要的是什么,我们才能有方向去提升自己,才能更具有竞争力,因而我们必须知道毕业生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或技能才能为企业所青睐。为了让这部分更具有说服力,特别邀请到了麦肯嘉顿王先生为我们解答关于这方面企业的态度。

  问:你认为“人才”的概念应该如何介定?答:人类所拥有的一切资源中。人力资源第一宝贵的,人才的概念太大, 其实所谓的人才应该是不同的人在不同岗位上所发挥的作用及所展现的潜力、动力。我个人认为人才即把应该做的做好同时发挥自己的所长,向其它方向延伸。一般人才应具有的能力为专业知识、发展眼光、动作能力,指挥能力、协调能力、社会能力及其它各方面的相对具有的理解能力。

  问:贵公司中,招聘应届毕业生的数量多吗?在招聘中最看重他们那方面的呢?答:不多,如果要招聘应届毕业生我首先会考虑他的专业是否对口再次是 看他们的沟通、演讲水平。因为专业只是代表他们以前的学习好坏,沟通、演讲基本一个人的可塑性。还会注意一些人接物的细节问题,细节能代表一定的素养及个人的观察性、能动性。

  问:您认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那些素质?其中您认为最重要的是哪一点?答:当代大学生普遍较浮躁。我认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以下素质: ① 所学专业性知识;② 与人沟通、交流、协调的能力;③ 吃苦耐劳的精神;④ 知识面要广,专业性要强;⑤ 良好的个人养成习惯;⑥ 良好的动手、动脑能力,学以致用;⑦ 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及心态的调整能力;我认为较全面发展比较好,当然不是十全十美,只是全面的人协调力较强。

  大学生应采取的对策与态度

  在解决问题的所有方面而言,我们主观的意志与行为是我们唯一能去改变和做到的,先修炼好内功才能在应对竞争时占据主动地位置,面对这样严峻的就业形势与激烈的竞争环境,我们需要在态度上和行为上做出一定的改变。

  (一)接受客观现实,调整就业期望值

  从文章的第一部分我们可以看到,其实中高等级的职位需求是较少的,而较低等级的职位需求是巨大的,但是,许多大学生对“市场”残酷的一面认识不足,对就业市场的客观实际了解不够,只是停留在自己对“美好前途的幻想”之中,这就导致了就业市场上许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同时,仍然有大量的职位空缺的现状。我们说,与其不停地成天怨天尤人,浪费了时间、影响了自己心情,还不如勇敢地承认和接受当前所面临的现实,彻底打破以往的美好想象,脚踏实地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这就要求我们调整就业的期望值。

  (二)充分认识职业价值,树立合理的职业价值观

  当下,很多大学生在选择就业时所考虑的因素不外乎经济收入、工作条件、地点等因素,其实不然,我们选择时也要考虑到职业对自我一生发展的影响与作用,应看重职业是否有发展的潜力,能否帮助实现自我价值。对于那些虽然现在工作条件不怎么样,但发展空间大,能让自己充分发挥作用的单位要优先考虑;对于那些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太高,但发展潜力大,创业机会多的工作地点也要重视。

  (三)修炼内功,直面竞争

  除了面对就业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外,能力是面对竞争脱颖而出的更为关键的决定因素。修炼好内功,才拥有谈判的筹码。在大学期间,我们大学生就应该树立一个明确的方向,这个方向应细致到具体的行业与职位,之后再去了解这些职位需要哪些方面的技能与素质,并通过大学的学习不断往这个方向靠拢、深化,让自己具备这些方面的技能,当我们在毕业应聘的时候,哪怕面对着激烈的竞争,修炼过内功的我们会赢在起跑线上。

  (四)鼓起勇气 适度自主创业

  我国教育局常常鼓励有条件的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这能够纾解就业的压力,也为毕业生通往成功提供了新的道路,但是,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模式存在一定局限性,在大学期间没有为生存做好必要准备,导致很多学生放不开手脚,特别是自主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普遍不强,而创业者恰恰除了应该具备一般的知识结构、思想品质和心理素质外,还应具备积极主动的心态和强烈的创业精神以及不怕失败的勇气和毅力,这就导致了只有极少数的大学生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选择创业,而许多人错失了机会。并不是说鼓励所有人去自主创业,只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该正视这方面的选择。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从大的方向上说,这关乎社会的稳定与国家的发展;从小的方面说,它关乎着我们的切身利益,也是当下和不久的将来我们会面临的严峻的问题,因而全社会需要不断地探讨和关注这个问题,并为解决它作出不懈努力,而我们自己也需要树立正确的态度和培养自我内在的素质,为不久后迎接激烈的竞争做好准备。

  大学生就业问题调研报告3

  近期,一篇名为《江苏4万20XX届毕业生未就业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或更严峻》的文章发布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各大门户网站纷纷转载,报道称: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20XX届高校毕业生离开校园已经有4个月了,20XX届新的毕业生也已经开始考虑找工作了。但目前江苏仍有4万名20XX届毕业生未就业。20XX年,新的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3.2万人,比去年多6万人,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20XX年应届毕业生求职旺季已经来到,为了避免企业过早进入校园招聘而影响学校的教学秩序,多数高校采取措施,以应对即将到来的求职旺季。据统计,从20XX年毕业生求职者人数突破600万大关以来,求职者数量逐年增加,据初步统计结果显示,仅江苏省XX届高校毕业生就有53.2万人,均达到了历史最高点。

  笔者从知名社会招聘网站前程无忧了解到,目前有很多XX届的毕业生由于在校园招聘中未解决就业问题,被迫把目光放到社会招聘中,而社会招聘大多需要一定的工作经验,这也导致很多毕业生花费了很多时间精力却依然无法解决就业问题;此外,笔者还从上了解到一组数据,20XX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预计将达到700万人,比去年增加了10%,仅在广东求职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就将达到65万-70万,不少应届毕业生甚至愿意自降身价,期望以降低薪资水平的代价求得一个工作机会。

  对此,笔者在前程无忧、智联招聘、中华英才、等招聘类网站上整理出四条求职建议,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做好职业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道路进行规划的一个过程,作为当代大学生更需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

  在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一个时常困扰大学生的问题是:我要进入怎样的用人单位?但却很少有人从对方的角度去考虑:用人单位为什么要聘用我?我怎样才能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

  从营销学的角度看,大学生要找到工作,必须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用人单位需求何在?有一点是很明确的,它不是教育机构,旨在让你进去进修然后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它也不是慈善机构,因为悲怜你找不到工作而履行神圣的社会职责。它是什么?是劳动机构,是雇佣你进去“干活”的,因为你付出了它所需要的劳动从而以工资作为交换的合作方式。遗憾的是,不少大学生却不明白这个道理,一厢情愿地把用人单位当做配合自己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目标的工具,喜欢就进去带着,不喜欢就一走了之。根据上用人单位反馈回来的信息,大学生就业后一年内的流失率竟高达50%,两年内更是达到了75%!

  那么,大学生在做职业规划时应如何结合用人单位的需求呢?

  二,大学生要清楚用人单位的员工招聘需求。

  在作出应聘选择前,大学生要认真分析一下:用人单位为什么要招聘员工,希望通过招聘这些员工达到什么目的,有哪些具体的招聘条件,用人单位的这些信息与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和战略是否吻合。千万不要抱着“随便做一做、大不了再换”的心态,那样受伤的是用人单位,浪费宝贵光阴的是你自己。

  三,大学生要了解用人单位的阶段发展需求。

  用人单位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有不同的重点需求,大学生要做的是思考并找出满足这些重点需求的方法,并努力身体力行。如果你能为满足这些重点需求而作出相应成果的话,你就有机会得到用人单位的赏识和重用。同时,在不同发展阶段,用人单位对员工的期望也是不同的,在创始期更多的是需要员工多干少说,在迅速发展期需要员工边干边思考,在成熟期需要员工思考了再干。

  四,大学生要研究用人单位的战略发展需求。

  如果你希望在本单位有更好的发展,那就需要对用人单位的战略发展需求进行研究,对用人单位的未来业务重点和岗位要求作出预测,并据此制定自己的中长期规划。

  总而言之,虽然20XX届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非常严峻,但是只要大学生找准自己的定位,做好职前的自我提升,依然可以顺利地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

【大学生就业问题调研报告范文】相关文章:

1.有关大学生就业问题调研报告模板

2.大学生调研报告范文

3.大学生市场调研报告范文5篇_调研报告

4.大学生的调研报告范文

5.大学生村官调研报告范文

6.调研报告范文

7.关于大学生的行业薪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

8.就业问题的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9.大学生旅游调研报告

上一篇: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 下一篇:家访调研报告
大学生就业问题调研报告范文

大学生就业问题调研报告

2021-10-25 报告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涵盖报告的基本要素。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就业问题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学生就业问题调研报告1

  大学生就业率

  为更具体、准确地反映大学毕业生毕业时的状况,本次调查将毕业生被调查时的状况分为10类,每一类毕业生所占的比例如表1所示。

  从被调查的毕业生总体统计来看,毕业生毕业时“已确定单位”的比例为43.5%,“升学”与“出国/出境”的比例合计为16.8%。如果将表1中第1~6项均视为“确定去向”的话,则刚毕业的大学生“就业率”达到了71.9%。

  从学历层次的比较来看,就业率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特点:博士生和硕士生的就业率最高,均为86.2%;其次是专科生,为79.7%;本科生的就业率最低,为67.4%。

  从性别之间的比较来看:男性大学生就业率显著高于女性。男性大学生就业率为77.3%,女性为65.9%,两者相差11.4个百分点。性别差距主要体现在“已确定单位”和“自主创业”两项上,男性分别高出9.8和1.3个百分点。

  从学校类型的比较来看:高职大专院校的大学生就业率最高,为78.1%;其次是“211”(包括“985”)重点大学,为75.5%;普通本科院校排第三,为75.4%;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的就业率最低,仅为44.3%。

  从学校所在地的比较来看:东、中、西部地区高校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西部地区高校的大学生就业率远低于东部和中部。东、中、西部高校的就业率分别为80.3%、74.0%、58.1%。

  起薪比较

  收入是反映就业状况的关键指标之一。在本次调查中,由已经确定就业单位的毕业生对自己的起薪进行了估计。为了排除奇异值,我们只统计了月起薪在500~20000元之间的观测值。统计结果显示,2013年高校毕业生月起薪的算术平均值为3378元。

  毕业生的起薪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学历越高起薪越多。从算术平均值看,专科生为2285元;本科毕业生为3278元;硕士为5461元;博士为8800元。

  第二,性别之间存在差异:从算术平均值看,男性为3579元,女性为3094元,两者相差485元。

  第三,学校类型之间存在差异:从算术平均值看,“211”重点高校为3157元,一般本科院校为3793元,高职院校为3291元,民办高校和独立学院为2610元。这一结果表明学校层次高并不能直接带来高收入,收入差异主要因学历、职业、就业地点等而不同。另外,统计结果也与所选样本有关。

  第四,就业地区之间存在差异:从算术平均值看,京津沪为5419元,东部地区为3148元,中部地区为2882元,西部地区为3167元。地区之间呈现中部低、两头高的特点。最高与最低收入之比为1.88倍。

  第五,就业地点之间存在差异:省会城市或直辖市的平均收入最高,为3791元;地级市的平均收入为3033元;县级市或县城的收入平均为2656元;乡镇和农村的收入分别为2518元和2485元。最高与最低收入之比为1.53倍。

  第六,工作单位性质之间存在差异,11个单位类型按照平均起薪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1)科研单位4620元;(2)三资企业4420元;(3)高等学校4025元;(4)国有企业3703元;(5)国家机关3536;(6)其他事业单位3195元;(7)其他企业3121元;(8)医疗卫生单位3030元;(9)中小学2983元;(10)私营企业(民营、个体)2914元;(11)乡镇企业2347元。最高与最低收入之比为1.97倍。

  第七,工作类型之间存在差异:企业管理工作、专业技术工作、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的收入位居前三甲,分别为3724元、3597元和3577元;商业和服务人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的收入居中,分别为3139元和3012元;最低的是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收入分别只有2577元和2386元。最高与最低收入之比为1.56倍。

  第八,行业之间存在差异,19个行业按照平均起薪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1)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为4501元;(2)金融业为4181元;(3)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地质勘查为3770元;(4)房地产为3590元;(5)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为3576元;(6)文化体育娱乐为3469元;(7)电力、煤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为3310元;(8)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为3285元;(9)采矿业为3221元;(10)卫生、社会保障与福利为3109元;(11)教育为3090元;(12)建筑业为2956元;(13)制造业为2935元;(1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为2907元;(15)农林牧渔为2876元;(16)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为2736元;(17)批发零售为2718元;(18)居民服务为2708元;(19)住宿餐饮为2600元。最高与最低收入之比为1.73倍。

  就业满意度

  由于高校毕业生找工作有充分的选择权,因此毕业生对自己所找到工作的满意程度较高。在已经确定就业单位的毕业生中,有13.7%的毕业生对找到的工作感到非常满意;51.1%的毕业生感到满意;32.4%的毕业生感到一般;2.5%的毕业生感到不太满意;只有0.4%的毕业生很不满意自己的工作。

  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学历之间存在差异:博士生的满意度最高,其次是硕士生,再次是专科生,本科生的满意度最低。

  第二,就业地区之间存在差异:在京津沪地区就业的满意度最高,在中部地区就业的满意度最低,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没有显著的差异。

  第三,就业地点之间存在差异:城市越大满意度越高,在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就业的满意度最高,其次是地级市,第三是县级市或县城,第四是乡镇,在农村就业的满意度最低。

  第四,工作单位性质之间存在差异,11个单位类型按照满意度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1)国家机关;(2)高等学校;(3)科研单位;(4)国有企业;(5)三资企业;(6)其他事业单位;(7)私营企业(民营、个体);(8)其他企业;(9)医疗卫生单位;(10)中小学;(11)乡镇企业。

  第五,工作类型之间存在差异,7个单位类型按照满意度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1)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事业单位管理人员;(2)企业管理人员;(3)专业技术人员;(4)商业和服务人员;(5)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6)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7)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

  第六,行业之间存在差异,19个行业按照满意度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1)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2)农林牧渔;(3)文化体育娱乐;(4)电力、煤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5)金融业;(6)教育;(7)房地产;(8)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地质勘查;(9)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10)建筑业;(11)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12)采矿业;(13)批发零售;(1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15)卫生、社会保障与福利;(16)制造业;(17)居民服务;(18)住宿餐饮;(19)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此外,性别之间、学校类型之间的就业满意度差异不大。

  就业分布

  根据已经确定就业单位者的回答,2013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分布状况如下:

  第一,按就业地区划分:在京津沪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占12.8%,在东部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占46.0%,在中部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占22.2%,在西部地区工作的毕业生占19.0%。

  第二,按就业地点划分:在省会城市或直辖市工作的毕业生占52.6%,在地级市工作的占33.4%,在县级市或县城工作的占11.2%,在乡镇工作的占2.2%,在农村工作的占0.5%。

  第三,按工作单位性质分:11个单位类型按照比例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1)私营企业占38.2%;(2)国有企业占30.2%;(3)三资企业占7.6%;(4)国家机关占5.8%;(5)其他企业占4.0%;(6)其他事业单位占3.9%;(7)医疗卫生单位占3.5%;(8)科研单位占1.6%;(9)高等学校占1.4%;(10)中小学占1.2%;(11)乡镇企业占0.6%。

  第四,按工作类型划分:7个工作类型按照比例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依次为:(1)专业技术人员37.7%;(2)商业和服务人员16.2%;(3)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事业单位管理人员12.4%;(4)企业管理人员11.6%;(5)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10.9%;(6)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4.7%;(7)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0.9%。从分布结构看,毕业生就业的工作类型比较分散,有5个类型的工作比例达到两位数。

  第五,按行业划分:在19个行业中按比例由高到低的行业顺序是:(1)制造业为13.9%;(2)金融业为13.0%;(3)建筑业为11.5%;(4)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软件业为11.1%;(5)电力、煤气和水的生产和供应业5.5%;(6)教育为5.0%;(7)卫生、社会保障与福利4.9%;(8)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地质勘查3.6%;(9)房地产3.3%;(1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为3.1%;(11)批发零售3.1%;(12)农林牧渔3.0%;(13)公共管理与社会组织3.0%;(14)采矿业2.2%;(1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2.0%;(16)文化体育娱乐2.0%;(17)住宿餐饮1.5%;(18)居民服务0.9%;(19)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0.7%。

  前4个行业比例合计达到49.6%,接近一半。这4个行业分别属于以下两种类型:工业(制造业和建筑业)、新兴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金融业)。教科文卫体等事业部门合计占比为15.4%。

  就业影响因素

  毕业生就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各种因素的相对重要性如何,应该从用人单位和毕业生供给和需求两种角度综合考虑,但是本次问卷调查对象只包含毕业生,因此统计结果只是毕业生的看法。问卷包含的影响就业的各种因素共有20种,调查统计结果中按照影响程度从重到轻的排列顺序为:1、工作能力强;2、有相关实习和工作经历;3、了解自己,扬长避短;4、了解求职岗位的要求及特点;5、形象气质好;6、学历层次高;7、应聘技巧好;8、就业信息多;9、学校名气大;10、热门专业;11、学习成绩好;12、老师的推荐;13、朋友的帮助;14、亲戚的帮助;15、往届毕业生的声誉好;16、学生干部;17、拥有就业地户口;18、性别为男性;19、是党员;20、送礼买人情。

  上述统计结果表明,工作能力、实习经历、求职技巧等与就业直接相关的因素显得最为重要。学校名气、热门专业、学习成绩等与高等教育直接相关的因素的重要性一般,排在中间位置。亲朋好友、党员干部、性别等与社会资本、政治资本、人口特征等相关的因素最不重要。

  求职状况

  本次调查也对高校毕业生求职时的状况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显示:

  择业意向 就业对每一位毕业生来说都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在择业过程中,毕业生们普遍重视的是哪些因素?本次调查共涉及16种因素,按照影响程度从重到轻的顺序排列如下:1、发展前景好;2、利于施展个人的才干;3、福利待遇好;4、工作稳定;5、经济收入高;6、符合自己的兴趣爱好;7、工作单位的声誉好;8、能获得权力和社会资源;9、对社会的贡献;10、工作自由;11、工作舒适、劳动强度低;12、工作单位的规模大;13、工作单位在大城市;14、专业对口;15、可兼顾亲友关系;16、能够解决户口问题。可见,毕业生最看重的是个人发展和福利待遇。

  求职渠道 毕业生求职与用人单位聘用毕业生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毕业生需要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就业信息,并需要通过一定的途径向有关单位发出求职信息。已确定单位者的求职渠道被选的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排列为:1、学校(包括院系)就业指导机构发布的`需求信息34.0%;2、网络招聘信息27.0%;3、父母、亲戚介绍的信息8.8%;4、朋友或熟人介绍的信息8.1%;5、从企业得到的招聘广告7.8%;6、在人才洽谈会获得的信息4.7%;7、实习单位提供的信息4.4%;8、专门性的人才招聘信息刊物2.2%;9、从职业介绍机构获得的信息1.6%;10、新闻媒介的零散招聘广告1.3%。

  求职数量 在需要求职的毕业生中,在择业过程中毕业生递交过求职简历的单位数平均为12.9个,接受过面试的单位数平均为5.3个,曾表示愿意接收的单位数平均为2.6个。进一步的分析发现,求职单位的数量与求职成功率有一定的联系,求职成功者付出了较大的努力。“已经确定单位”的毕业生平均求职单位数为14.1个,“待就业”者为9.9个;“已经确定单位”的毕业生参加面试的单位数为6.0个,“待就业”者为3.8个;“已经确定单位”的毕业生获得接受的单位数为2.9个,“待就业”者为1.9个。统计数据还显示出“待就业”者存在“有业不就”的现象。

  求职费用 排除求职总费用在0元以下和10000元以上的奇异值后,2013年高校毕业生为求职而花费的相关费用人均为1766元。其中,求职简历的制作130元;交通费258元;招聘会门票142元;通信费用170元;购置服装费313元;人情、礼品费用438元;其他相关费用349元。“已确定单位”者的总求职费用为1749元,而“待就业”者为1791元,说明求职结果与求职费用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联系,在求职过程中过分地增加支出并不一定能够提高求职的成功率。

  就业指导课程 从毕业生对学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或讲座的帮助程度看,有8.2%的毕业生认为帮助很大,有19.0%的毕业生认为帮助较大,有50.4%的毕业生认为帮助一般,有15.3%的毕业生认为帮助较小,有7.1%的毕业生认为没有帮助。

  本次调查的样本包括我国东、中、西部地区21个省份的30所高校,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江苏、浙江、山东、广东和海南等9个省份的11所高校;中部地区包括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和湖北等6个省份的7所高校;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云南、陕西、甘肃和宁夏等6个省份的12所高校。其中“985”重点高校5所、“211”重点高校4所、一般本科院校9所、高职院校7所、民办高校2所、独立学院3所。每所高校根据毕业生学科和学历层次按一定比例发放500~1000份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5060份。

  在有效样本中,专科毕业生占22.4%,本科毕业生占68.0%,硕士毕业生占9.2%,博士毕业生占0.4%;男、女毕业生比例分别为52.7%和47.3%。“985”重点高校学生占19.9%、“211”重点高校学生占9.4%、一般本科院校学生占28.9%、高职院校学生占28.1%、民办高校学生占7.7%、独立学院学生占6.0%。

  大学生就业问题调研报告2

  对于就业市场供求的双方,只有了解了需方企业所需要的是什么,我们才能有方向去提升自己,才能更具有竞争力,因而我们必须知道毕业生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或技能才能为企业所青睐。为了让这部分更具有说服力,特别邀请到了麦肯嘉顿王先生为我们解答关于这方面企业的态度。

  问:你认为“人才”的概念应该如何介定?答:人类所拥有的一切资源中。人力资源第一宝贵的,人才的概念太大, 其实所谓的人才应该是不同的人在不同岗位上所发挥的作用及所展现的潜力、动力。我个人认为人才即把应该做的做好同时发挥自己的所长,向其它方向延伸。一般人才应具有的能力为专业知识、发展眼光、动作能力,指挥能力、协调能力、社会能力及其它各方面的相对具有的理解能力。

  问:贵公司中,招聘应届毕业生的数量多吗?在招聘中最看重他们那方面的呢?答:不多,如果要招聘应届毕业生我首先会考虑他的专业是否对口再次是 看他们的沟通、演讲水平。因为专业只是代表他们以前的学习好坏,沟通、演讲基本一个人的可塑性。还会注意一些人接物的细节问题,细节能代表一定的素养及个人的观察性、能动性。

  问:您认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那些素质?其中您认为最重要的是哪一点?答:当代大学生普遍较浮躁。我认为当代大学生应具备以下素质: ① 所学专业性知识;② 与人沟通、交流、协调的能力;③ 吃苦耐劳的精神;④ 知识面要广,专业性要强;⑤ 良好的个人养成习惯;⑥ 良好的动手、动脑能力,学以致用;⑦ 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及心态的调整能力;我认为较全面发展比较好,当然不是十全十美,只是全面的人协调力较强。

  大学生应采取的对策与态度

  在解决问题的所有方面而言,我们主观的意志与行为是我们唯一能去改变和做到的,先修炼好内功才能在应对竞争时占据主动地位置,面对这样严峻的就业形势与激烈的竞争环境,我们需要在态度上和行为上做出一定的改变。

  (一)接受客观现实,调整就业期望值

  从文章的第一部分我们可以看到,其实中高等级的职位需求是较少的,而较低等级的职位需求是巨大的,但是,许多大学生对“市场”残酷的一面认识不足,对就业市场的客观实际了解不够,只是停留在自己对“美好前途的幻想”之中,这就导致了就业市场上许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同时,仍然有大量的职位空缺的现状。我们说,与其不停地成天怨天尤人,浪费了时间、影响了自己心情,还不如勇敢地承认和接受当前所面临的现实,彻底打破以往的美好想象,脚踏实地地寻求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这就要求我们调整就业的期望值。

  (二)充分认识职业价值,树立合理的职业价值观

  当下,很多大学生在选择就业时所考虑的因素不外乎经济收入、工作条件、地点等因素,其实不然,我们选择时也要考虑到职业对自我一生发展的影响与作用,应看重职业是否有发展的潜力,能否帮助实现自我价值。对于那些虽然现在工作条件不怎么样,但发展空间大,能让自己充分发挥作用的单位要优先考虑;对于那些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太高,但发展潜力大,创业机会多的工作地点也要重视。

  (三)修炼内功,直面竞争

  除了面对就业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外,能力是面对竞争脱颖而出的更为关键的决定因素。修炼好内功,才拥有谈判的筹码。在大学期间,我们大学生就应该树立一个明确的方向,这个方向应细致到具体的行业与职位,之后再去了解这些职位需要哪些方面的技能与素质,并通过大学的学习不断往这个方向靠拢、深化,让自己具备这些方面的技能,当我们在毕业应聘的时候,哪怕面对着激烈的竞争,修炼过内功的我们会赢在起跑线上。

  (四)鼓起勇气 适度自主创业

  我国教育局常常鼓励有条件的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这能够纾解就业的压力,也为毕业生通往成功提供了新的道路,但是,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模式存在一定局限性,在大学期间没有为生存做好必要准备,导致很多学生放不开手脚,特别是自主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普遍不强,而创业者恰恰除了应该具备一般的知识结构、思想品质和心理素质外,还应具备积极主动的心态和强烈的创业精神以及不怕失败的勇气和毅力,这就导致了只有极少数的大学生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选择创业,而许多人错失了机会。并不是说鼓励所有人去自主创业,只是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该正视这方面的选择。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从大的方向上说,这关乎社会的稳定与国家的发展;从小的方面说,它关乎着我们的切身利益,也是当下和不久的将来我们会面临的严峻的问题,因而全社会需要不断地探讨和关注这个问题,并为解决它作出不懈努力,而我们自己也需要树立正确的态度和培养自我内在的素质,为不久后迎接激烈的竞争做好准备。

  大学生就业问题调研报告3

  近期,一篇名为《江苏4万20XX届毕业生未就业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或更严峻》的文章发布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各大门户网站纷纷转载,报道称: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20XX届高校毕业生离开校园已经有4个月了,20XX届新的毕业生也已经开始考虑找工作了。但目前江苏仍有4万名20XX届毕业生未就业。20XX年,新的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3.2万人,比去年多6万人,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20XX年应届毕业生求职旺季已经来到,为了避免企业过早进入校园招聘而影响学校的教学秩序,多数高校采取措施,以应对即将到来的求职旺季。据统计,从20XX年毕业生求职者人数突破600万大关以来,求职者数量逐年增加,据初步统计结果显示,仅江苏省XX届高校毕业生就有53.2万人,均达到了历史最高点。

  笔者从知名社会招聘网站前程无忧了解到,目前有很多XX届的毕业生由于在校园招聘中未解决就业问题,被迫把目光放到社会招聘中,而社会招聘大多需要一定的工作经验,这也导致很多毕业生花费了很多时间精力却依然无法解决就业问题;此外,笔者还从上了解到一组数据,20XX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预计将达到700万人,比去年增加了10%,仅在广东求职的高校毕业生人数就将达到65万-70万,不少应届毕业生甚至愿意自降身价,期望以降低薪资水平的代价求得一个工作机会。

  对此,笔者在前程无忧、智联招聘、中华英才、等招聘类网站上整理出四条求职建议,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一、做好职业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对个人职业生涯发展道路进行规划的一个过程,作为当代大学生更需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

  在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一个时常困扰大学生的问题是:我要进入怎样的用人单位?但却很少有人从对方的角度去考虑:用人单位为什么要聘用我?我怎样才能符合用人单位的要求?

  从营销学的角度看,大学生要找到工作,必须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用人单位需求何在?有一点是很明确的,它不是教育机构,旨在让你进去进修然后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它也不是慈善机构,因为悲怜你找不到工作而履行神圣的社会职责。它是什么?是劳动机构,是雇佣你进去“干活”的,因为你付出了它所需要的劳动从而以工资作为交换的合作方式。遗憾的是,不少大学生却不明白这个道理,一厢情愿地把用人单位当做配合自己实现个人职业生涯目标的工具,喜欢就进去带着,不喜欢就一走了之。根据上用人单位反馈回来的信息,大学生就业后一年内的流失率竟高达50%,两年内更是达到了75%!

  那么,大学生在做职业规划时应如何结合用人单位的需求呢?

  二,大学生要清楚用人单位的员工招聘需求。

  在作出应聘选择前,大学生要认真分析一下:用人单位为什么要招聘员工,希望通过招聘这些员工达到什么目的,有哪些具体的招聘条件,用人单位的这些信息与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和战略是否吻合。千万不要抱着“随便做一做、大不了再换”的心态,那样受伤的是用人单位,浪费宝贵光阴的是你自己。

  三,大学生要了解用人单位的阶段发展需求。

  用人单位在不同的发展时期有不同的重点需求,大学生要做的是思考并找出满足这些重点需求的方法,并努力身体力行。如果你能为满足这些重点需求而作出相应成果的话,你就有机会得到用人单位的赏识和重用。同时,在不同发展阶段,用人单位对员工的期望也是不同的,在创始期更多的是需要员工多干少说,在迅速发展期需要员工边干边思考,在成熟期需要员工思考了再干。

  四,大学生要研究用人单位的战略发展需求。

  如果你希望在本单位有更好的发展,那就需要对用人单位的战略发展需求进行研究,对用人单位的未来业务重点和岗位要求作出预测,并据此制定自己的中长期规划。

  总而言之,虽然20XX届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非常严峻,但是只要大学生找准自己的定位,做好职前的自我提升,依然可以顺利地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

【大学生就业问题调研报告范文】相关文章:

1.有关大学生就业问题调研报告模板

2.大学生调研报告范文

3.大学生市场调研报告范文5篇_调研报告

4.大学生的调研报告范文

5.大学生村官调研报告范文

6.调研报告范文

7.关于大学生的行业薪资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

8.就业问题的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9.大学生旅游调研报告

上一篇:大学生就业调研报告 下一篇:家访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