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台实习报告

2021-05-09 报告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报告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电台实习报告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电台实习报告 篇1

  本来院里今年是分配我去新华社湖北分社实习的,但由于种种原因,我把去新华社的机会让了出来,“自谋生路”去了湖北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频道《XX时刻》栏目组。

  《XX时刻》是湖北电台的一档老牌节目,年年被评为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青年文明号”,经常有记者获得各类奖项,不少新闻作品也获得全国性的大奖,所以,虽然没有去成新华社,但能在XX这样的节目实习,也是相当有幸的。

  早在大三上学期的时候,湖北电台新闻频道编播部副主任、XX的老监制、我校96级的刘征师兄就给我们上过课。上课期间,刘老师就有意识的请电台的一些记者、领导过来讲课,而《XX时刻》栏目的大部分记者,也都和我们见过面,陈建国和沈维维甚至在去年寒假,就在XX这边实习了一段时间,所以,这边的人头相对比较熟。

  因为我们几个都有媒体实习的经历,也都在学校媒体做过,而且又刚学过广播编辑软件,所以,上手还是很快。我们6月2号到台里报道,马上就开始找选题,联系采访。很快,我这个以前都没怎么接触过广播的人,就熟悉了XX的采访、写作、录制、编辑以及节目上线的各项流程。办公室的几位老师看似都还不错,对人也很好。我们几个去的时候问这问那的,黄文老师居然还很认真的问了我们的qq号,答应有采访就带我们去。甚至去电台的第二天,何瑛老师去编稿子的时候,就特意带我们几个去播音间,教我们一些电台编辑软件最基本的常识,虽然以前我们在学校都已熟练掌握了,但还是获益匪浅。

  在XX实习的一个半月时间里,我们几个不依靠老师,自己独立找选题、联系采访、写稿、编辑、上线,基本对电台的节目制作流程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一个半月的实习,我做了限塑令(2篇)、电子垃圾(2篇)、选号费、创建文明城市(2篇)、电子处方(2篇)等五个选题,9篇稿子,两万多字。期间,经历了多次暗访,几次被人发现(看来咱采访的水平还是有待提高);采访了叶青、李荣建、向柏松等知名学者;通过操作多篇调查性报道,大大提高自己的新闻业务水平和独立操作深度报道的能力;了解了广播节目的制作流程,学会了使用专业的广播编辑软件编稿子,学会了进行电话连线。不过,最主要的,还是在XX这样优秀的节目实习的经历,有幸和XX的几位老师合作,向她们学习。

  7月中旬,很偶然的情况下,我看到了腾讯*大楚网招聘实习生的新闻。腾讯*大楚网是湖北日报报业集团和腾讯公司联系创办的湖北省综合性门户网站。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投出了我的第一份简历,经过严格的面试,我有幸被招聘到了大楚网。忙完了电台的节目,和电台的老师们和朋友们告别之后,我开始了大楚网的实习,转入网络媒体“作战”。在大楚网的一个半月时间里,大部分时间是伴随着奥运的脚步度过的。非常感谢大楚网能给实习生这么好的一个锻炼机会,放心的把实习生放到奥运报道的第一线,使我们切身体会到了网络媒体的运作、运营、竞争之道,熟练掌握了腾讯新闻发布系统3.0版的各项操作,学会了作为网络编辑最基本的一些技能,这可算是我实习中最出彩的一段经历了,当然,这首先得归功于奥运会。

  随着奥运会的闭幕,我们的奥运频道也正式拉上帷幕,新闻部已有不少实习生离开,办公室里一下子少了好多熟悉的面孔,剩下的为数不多的实习生,就成了大楚网各类新闻更新、专题制作的主力。在大楚网两个月时间,我参与了大楚网新闻频道、奥运频道、娱乐频道各版块的更新工作,甚至是腾讯一些最重要的.位置,例如迷你首页和头条新闻和图片,我们都进行过更新;参与、负责奥运期间大楚号外、扇向的姐的两耳光,扇痛了谁?、尖子生该不该如此“下基层”等专题的策划与制作。通过在大楚网的实习,我对网络媒体的认识、我的新闻业务能力都有了极大的提高,这段实习经历使我受益匪浅。

  今年暑假,从5月28号放假到今天,三个多月的时间,我从湖北电台到大楚网,从传统的广播媒体转到新兴的网络媒体,虽然刚开始有些不适应,但随着实习的深入,我还是学到了不少东西,对各类媒介,有了自己的一些心得。期间,我“奇迹般”的熬过了传说中武汉的酷暑,每天来回奔波于武昌和汉口之间,结识了不少优秀的新闻记者和网络编辑,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可以说,今年暑期的实习,是我大学期间最为出彩的一笔。最后,谢谢各位老师和同学对我的帮助,希望大家今年都能有一个好的前途!

电台实习报告 篇2

  新闻中心在电台办公大楼二楼右侧,两间相通的房子,约三十平方米,摆着十几张办公桌,只有几个领导和编辑在聊天。我和他们打过招呼后心里还有些怯意,但很快,他们问了我一些情况后就跟我聊起了采访的趣事,使我放松了很多。从他们口中,我才知道那些空桌都是记者的,听说他们都住在外面,一般都在外面跑新闻,领导都是通过电话安排工作,稿件则由单位邮车送来,若有录音资料带记者才来这里和播音员协商处理。

  办公室里的人都是蛮热情的,办公室管财务的林姨很热情地给我向介绍这里的基本情况:电台每天要播出30分钟早间新闻和30分钟午间新闻,均由由新闻中心负责,所以新闻中心每天要制作综合新闻、体育新闻。其中综合新闻包括本市新闻(本台记者稿、通讯员稿、当地日报、晚报新闻剪辑)、国内新闻(主要是新华社电文)、简讯(上网授国际新闻);体育新闻(上网搜索或本市体育活动)。每次新闻的字数控制在30分钟×200内(播音员每分钟可播220个字)。

  每个记者每个月要提供140分的稿件,一篇普通会议稿件是6分,会议有录音的8分,通讯12分,下乡通讯加录音17分,个别重大新闻27分。

  办公室里还有一位实习生,她在北京一所高校新闻系读大三,已经来了一个月,谈起采访条条是道。她说以前在报社里可单独去采访,但不能对采访对象说自己是实习生,否则人家会认为媒体不重视,不配合采访。她每次来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记者采访安排表,选择自己喜欢的采访任务就打电话跟记者联系,询问是否可以跟班。我如果想跟记者去采访也是要自己主动联系,虽然有些记者说有重大新闻也带我去,但是等几个月也未必有重大新闻,更何况记者也很忙,不一定总记得我。

  上午给编辑打了几篇短消息发到省台,然后就是翻看以往的稿件资料。这些稿件大部分是手写的,少量才是打印的。这些报道几乎全是正面新闻,且多是会议新闻,篇幅都很短小。新闻五要素(五“w”)作导语,正文就是用简略的句子概括的句子事件的大意,一般来说都是用主要领导的发言来归纳。因为上午的新闻下午要播出,所以记者没多少时间句斟字酌,一般都比较浅显。

电台实习报告 篇3

  在考虑了好几个星期之后,今天终于真的提出结束在中央电视台《体育新闻》节目的实习,说心里话有点不舍。从一个只有满腔热情的热爱体育的学生到一名初步掌握体育新闻制作的实习编辑,这里留下了我成长的足迹,这里有毫无保留的前辈,刚刚熟悉的朋友和那永远弥漫的笑声和欢乐。

  从20xx年9月来到这里不知不觉已经四个月了,时间过得真快,记得刚来的那天,一切都是那么陌生的我坐在大家面前,心中满是忐忑。中央电视台的《体育新闻》一直是我最钟爱的节目,而今天也要加入她了,虽然只是实习,但这其中的喜悦也让我有些不敢相信。于是在心中我默默的想,一定要努力不要让机会白白溜走。于是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我用眼睛用嘴学习,虚心多看多问,渐渐的了解了新闻的制作过程,而且我惊喜的发现我可以帮得上忙了。从写口播到给被人打下手,到自己制作一条新闻,能力和自信在我的体内共同增长。终于在第二个星期里,我的处女作播出了,看着自己已经看了好几遍的新闻终于上了大屏幕,想象着无数观众坐在电视机前看着这条新闻,我突然有了一些复杂的感想。我为自己的进步感到欣慰,对前辈们的信任充满感激,同时也感到了压力,为上亿观众服务我要更加努力。这样的信念一直鼓励我,督促我。四个月来我共制作新闻百余条,虽然有些并没有播出,但我都把他们作为锻炼,可以说这些新闻就是我向更高处攀登的垫脚石,踩在它们上面我发现我可以看得更远。渐渐的我开始融入了这个团结战斗的集体,我常常想象自己就是他的一员而不只是一名过客。今天我还是要离开了,数数自己口袋里的收获,沉甸甸的,让人喜悦。

  首先是业务上的收获。在这里,成熟的新闻制作体制让我真正体会新闻制作的流程;每天的写稿修改让我在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和验证。特别是紧张刺激的直播方式,更让我受益匪浅。有速度还要抓质量,记得开始时还会手忙脚乱,冷汗连连。但经过这样的实战的锻炼,现在我一上午做两条新闻已经可以脸不变色心不跳。记得沃尔沃帆船挑战赛结束那天,下午五点钟才传来英文稿,我漂亮的完成了任务,保证了6点的播出.来到《体育新闻》工作以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兴趣和职业相差十万八千里。平时我也可谓一个体育迷,各种比赛都感兴趣,都懂一些。但真正做起新闻,我才发现自己的知识实在是太皮毛了,太多的细节我不明白。于是我勤问勤查, 4个月来在体育知识方面已经有了飞跃。我弄懂了高尔夫球,冰球、滑雪、冰球等人们大多不大熟悉的运动项目。特别是在对XX赛季世界摩托车锦标赛连续报道中,我边学边干,由一无所知变成了摩托车专业户。还有《体育新闻》的制作流程让我有机会锻炼使用各种机器,现在我已经熟练使用对编机,字幕机等制作播出设备。

  业务上的提高是实实在在的,有目共睹的,同时心理的收获却是潜移默化但又受益终生的。首先这里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同事们团结合作的气氛。在这里大家都是朋友,互相帮助,互相爱护,谁有了困难都会得到最真诚的帮助。特别是前辈们对我的指导,总是无私的毫不保留的,亲切的耐心的,让我心里热乎乎的。几天熟悉下来我发现这也是一个认真钻研的集体。大家并不是将工作看成完成任务,从制片人到每一个编辑,都时时思考怎样将新闻办得更好,更能满足观众的要求。主编们组织进行业务学习,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大家,分析兄弟频道节目,得出我们的不足与成功。编辑们也努力钻研,广泛阅读体育和电视方面的书籍,让我感到他们是永不满足的,永远进步的。每天例行的看节目对他们来说也是学习的过程。哪怕是一点小小的错误,他们也不放过。正是这种钻研的精神,才使《体育新闻》成为一张王牌,屹立不倒,不断提高。渐渐的我也开始受到了影响,我开始阅读《体坛周报》,上网时不只是看热闹更增多了思考,看其他人或是其他频道的节目是也暗暗在心中比较,取长补短。这样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使我觉得生活和工作总有新的目标,每天都充满了干劲。还想说的是,在短短的4个月中我还收获了一群好朋友。他们既是我的老师,又是我的朋友,我们在一起的每一天都是快乐的。

  得知自己已经被保送免试攻读硕士学位,我想学习的路还长应该多多见识,多多实践。所以虽然不舍还是决定离开这里,到报纸或电台去充实自己。真的感谢这里的四个月,让我结识了这许多朋友,真的感谢这四个月,让我有了如此喜人的收获 。

  我的实习总结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北京实习一个月,来到全国课程改革的示范性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实验中学,让我见识了许多,也收获了许多。在这里,我的工作分成了三个部分:班主任,电教组,教学工作.而我想:我获得的不仅是经验上的收获,更多是教学管理,课堂教学等的理念,以及他们带给我的种种思考.

  一、教学管理理念

  在实验中学,从领导阶层到一位普通的科任老师,都秉承以学生为主体的宗旨进行学校的管理,进行教学工作的开展。作为一个课程改革的示范学校,一个教育实验基地。这所学校鼓励着老师做各种研究,各种改革。每个班主任都有着自己的管理经验与管理宗旨。有了这种思想的自由,自然这里也就充满着探索与尝试,从而有所创造与进步。在我实习的班集体中,班主任对他的学生说:“我要让你们成为学习型的管理者,也是管理型的学习者。”这样一句简单的话,让我感到这里老师进行班级管理的良苦用心。他们关心的不只是学生的学习,更多的是从一个完整的人的概念出发,去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

  二、教学理念

  在实习期间,借着录课的机会,我听了很多的市级,校级的公开棵,还有理科实验班的课。在这些课堂上,让我看到教学改革正在悄然进行,有意识的老师正在努力体会“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学生的创造也逐步成为教师追求的教学效果。其次,这里的老师也都在适应着多媒体教学,信息化教学,使得课堂更加生动,资源更加丰富,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渠道也就更多。尽管,这种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推广仍然有很长的路,但似乎也并不遥远,相信,这股改革的浪潮会给教育领域带来很大的冲击。

  三、实际工作经验

  在上面,是我在这所学校感受最深刻,也是认为最有意义的收获。实际工作经验上,由于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也获取了许多。

【有关电台实习报告3篇】相关文章:

1.电台实习报告汇编五篇

2.电台实习报告合集九篇

3.电台实习报告汇编7篇

4.广播电台实习报告7篇

5.电台实习的工作总结

6.广播电台总编辑述职报告

7.电台主持人辞职报告范文

8.广播电台节目副主任述职报告

上一篇:文员类实习报告 下一篇:助理的实习报告
有关电台实习报告3篇

电台实习报告

2021-05-09 报告

  在人们越来越注重自身素养的今天,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内容的完整。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报告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电台实习报告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电台实习报告 篇1

  本来院里今年是分配我去新华社湖北分社实习的,但由于种种原因,我把去新华社的机会让了出来,“自谋生路”去了湖北人民广播电台新闻综合频道《XX时刻》栏目组。

  《XX时刻》是湖北电台的一档老牌节目,年年被评为中宣部、国家广电总局“青年文明号”,经常有记者获得各类奖项,不少新闻作品也获得全国性的大奖,所以,虽然没有去成新华社,但能在XX这样的节目实习,也是相当有幸的。

  早在大三上学期的时候,湖北电台新闻频道编播部副主任、XX的老监制、我校96级的刘征师兄就给我们上过课。上课期间,刘老师就有意识的请电台的一些记者、领导过来讲课,而《XX时刻》栏目的大部分记者,也都和我们见过面,陈建国和沈维维甚至在去年寒假,就在XX这边实习了一段时间,所以,这边的人头相对比较熟。

  因为我们几个都有媒体实习的经历,也都在学校媒体做过,而且又刚学过广播编辑软件,所以,上手还是很快。我们6月2号到台里报道,马上就开始找选题,联系采访。很快,我这个以前都没怎么接触过广播的人,就熟悉了XX的采访、写作、录制、编辑以及节目上线的各项流程。办公室的几位老师看似都还不错,对人也很好。我们几个去的时候问这问那的,黄文老师居然还很认真的问了我们的qq号,答应有采访就带我们去。甚至去电台的第二天,何瑛老师去编稿子的时候,就特意带我们几个去播音间,教我们一些电台编辑软件最基本的常识,虽然以前我们在学校都已熟练掌握了,但还是获益匪浅。

  在XX实习的一个半月时间里,我们几个不依靠老师,自己独立找选题、联系采访、写稿、编辑、上线,基本对电台的节目制作流程有了初步的理解和掌握。一个半月的实习,我做了限塑令(2篇)、电子垃圾(2篇)、选号费、创建文明城市(2篇)、电子处方(2篇)等五个选题,9篇稿子,两万多字。期间,经历了多次暗访,几次被人发现(看来咱采访的水平还是有待提高);采访了叶青、李荣建、向柏松等知名学者;通过操作多篇调查性报道,大大提高自己的新闻业务水平和独立操作深度报道的能力;了解了广播节目的制作流程,学会了使用专业的广播编辑软件编稿子,学会了进行电话连线。不过,最主要的,还是在XX这样优秀的节目实习的经历,有幸和XX的几位老师合作,向她们学习。

  7月中旬,很偶然的情况下,我看到了腾讯*大楚网招聘实习生的新闻。腾讯*大楚网是湖北日报报业集团和腾讯公司联系创办的湖北省综合性门户网站。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投出了我的第一份简历,经过严格的面试,我有幸被招聘到了大楚网。忙完了电台的节目,和电台的老师们和朋友们告别之后,我开始了大楚网的实习,转入网络媒体“作战”。在大楚网的一个半月时间里,大部分时间是伴随着奥运的脚步度过的。非常感谢大楚网能给实习生这么好的一个锻炼机会,放心的把实习生放到奥运报道的第一线,使我们切身体会到了网络媒体的运作、运营、竞争之道,熟练掌握了腾讯新闻发布系统3.0版的各项操作,学会了作为网络编辑最基本的一些技能,这可算是我实习中最出彩的一段经历了,当然,这首先得归功于奥运会。

  随着奥运会的闭幕,我们的奥运频道也正式拉上帷幕,新闻部已有不少实习生离开,办公室里一下子少了好多熟悉的面孔,剩下的为数不多的实习生,就成了大楚网各类新闻更新、专题制作的主力。在大楚网两个月时间,我参与了大楚网新闻频道、奥运频道、娱乐频道各版块的更新工作,甚至是腾讯一些最重要的.位置,例如迷你首页和头条新闻和图片,我们都进行过更新;参与、负责奥运期间大楚号外、扇向的姐的两耳光,扇痛了谁?、尖子生该不该如此“下基层”等专题的策划与制作。通过在大楚网的实习,我对网络媒体的认识、我的新闻业务能力都有了极大的提高,这段实习经历使我受益匪浅。

  今年暑假,从5月28号放假到今天,三个多月的时间,我从湖北电台到大楚网,从传统的广播媒体转到新兴的网络媒体,虽然刚开始有些不适应,但随着实习的深入,我还是学到了不少东西,对各类媒介,有了自己的一些心得。期间,我“奇迹般”的熬过了传说中武汉的酷暑,每天来回奔波于武昌和汉口之间,结识了不少优秀的新闻记者和网络编辑,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可以说,今年暑期的实习,是我大学期间最为出彩的一笔。最后,谢谢各位老师和同学对我的帮助,希望大家今年都能有一个好的前途!

电台实习报告 篇2

  新闻中心在电台办公大楼二楼右侧,两间相通的房子,约三十平方米,摆着十几张办公桌,只有几个领导和编辑在聊天。我和他们打过招呼后心里还有些怯意,但很快,他们问了我一些情况后就跟我聊起了采访的趣事,使我放松了很多。从他们口中,我才知道那些空桌都是记者的,听说他们都住在外面,一般都在外面跑新闻,领导都是通过电话安排工作,稿件则由单位邮车送来,若有录音资料带记者才来这里和播音员协商处理。

  办公室里的人都是蛮热情的,办公室管财务的林姨很热情地给我向介绍这里的基本情况:电台每天要播出30分钟早间新闻和30分钟午间新闻,均由由新闻中心负责,所以新闻中心每天要制作综合新闻、体育新闻。其中综合新闻包括本市新闻(本台记者稿、通讯员稿、当地日报、晚报新闻剪辑)、国内新闻(主要是新华社电文)、简讯(上网授国际新闻);体育新闻(上网搜索或本市体育活动)。每次新闻的字数控制在30分钟×200内(播音员每分钟可播220个字)。

  每个记者每个月要提供140分的稿件,一篇普通会议稿件是6分,会议有录音的8分,通讯12分,下乡通讯加录音17分,个别重大新闻27分。

  办公室里还有一位实习生,她在北京一所高校新闻系读大三,已经来了一个月,谈起采访条条是道。她说以前在报社里可单独去采访,但不能对采访对象说自己是实习生,否则人家会认为媒体不重视,不配合采访。她每次来到办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记者采访安排表,选择自己喜欢的采访任务就打电话跟记者联系,询问是否可以跟班。我如果想跟记者去采访也是要自己主动联系,虽然有些记者说有重大新闻也带我去,但是等几个月也未必有重大新闻,更何况记者也很忙,不一定总记得我。

  上午给编辑打了几篇短消息发到省台,然后就是翻看以往的稿件资料。这些稿件大部分是手写的,少量才是打印的。这些报道几乎全是正面新闻,且多是会议新闻,篇幅都很短小。新闻五要素(五“w”)作导语,正文就是用简略的句子概括的句子事件的大意,一般来说都是用主要领导的发言来归纳。因为上午的新闻下午要播出,所以记者没多少时间句斟字酌,一般都比较浅显。

电台实习报告 篇3

  在考虑了好几个星期之后,今天终于真的提出结束在中央电视台《体育新闻》节目的实习,说心里话有点不舍。从一个只有满腔热情的热爱体育的学生到一名初步掌握体育新闻制作的实习编辑,这里留下了我成长的足迹,这里有毫无保留的前辈,刚刚熟悉的朋友和那永远弥漫的笑声和欢乐。

  从20xx年9月来到这里不知不觉已经四个月了,时间过得真快,记得刚来的那天,一切都是那么陌生的我坐在大家面前,心中满是忐忑。中央电视台的《体育新闻》一直是我最钟爱的节目,而今天也要加入她了,虽然只是实习,但这其中的喜悦也让我有些不敢相信。于是在心中我默默的想,一定要努力不要让机会白白溜走。于是在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里,我用眼睛用嘴学习,虚心多看多问,渐渐的了解了新闻的制作过程,而且我惊喜的发现我可以帮得上忙了。从写口播到给被人打下手,到自己制作一条新闻,能力和自信在我的体内共同增长。终于在第二个星期里,我的处女作播出了,看着自己已经看了好几遍的新闻终于上了大屏幕,想象着无数观众坐在电视机前看着这条新闻,我突然有了一些复杂的感想。我为自己的进步感到欣慰,对前辈们的信任充满感激,同时也感到了压力,为上亿观众服务我要更加努力。这样的信念一直鼓励我,督促我。四个月来我共制作新闻百余条,虽然有些并没有播出,但我都把他们作为锻炼,可以说这些新闻就是我向更高处攀登的垫脚石,踩在它们上面我发现我可以看得更远。渐渐的我开始融入了这个团结战斗的集体,我常常想象自己就是他的一员而不只是一名过客。今天我还是要离开了,数数自己口袋里的收获,沉甸甸的,让人喜悦。

  首先是业务上的收获。在这里,成熟的新闻制作体制让我真正体会新闻制作的流程;每天的写稿修改让我在课堂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得到了充分的利用和验证。特别是紧张刺激的直播方式,更让我受益匪浅。有速度还要抓质量,记得开始时还会手忙脚乱,冷汗连连。但经过这样的实战的锻炼,现在我一上午做两条新闻已经可以脸不变色心不跳。记得沃尔沃帆船挑战赛结束那天,下午五点钟才传来英文稿,我漂亮的完成了任务,保证了6点的播出.来到《体育新闻》工作以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兴趣和职业相差十万八千里。平时我也可谓一个体育迷,各种比赛都感兴趣,都懂一些。但真正做起新闻,我才发现自己的知识实在是太皮毛了,太多的细节我不明白。于是我勤问勤查, 4个月来在体育知识方面已经有了飞跃。我弄懂了高尔夫球,冰球、滑雪、冰球等人们大多不大熟悉的运动项目。特别是在对XX赛季世界摩托车锦标赛连续报道中,我边学边干,由一无所知变成了摩托车专业户。还有《体育新闻》的制作流程让我有机会锻炼使用各种机器,现在我已经熟练使用对编机,字幕机等制作播出设备。

  业务上的提高是实实在在的,有目共睹的,同时心理的收获却是潜移默化但又受益终生的。首先这里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同事们团结合作的气氛。在这里大家都是朋友,互相帮助,互相爱护,谁有了困难都会得到最真诚的帮助。特别是前辈们对我的指导,总是无私的毫不保留的,亲切的耐心的,让我心里热乎乎的。几天熟悉下来我发现这也是一个认真钻研的集体。大家并不是将工作看成完成任务,从制片人到每一个编辑,都时时思考怎样将新闻办得更好,更能满足观众的要求。主编们组织进行业务学习,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大家,分析兄弟频道节目,得出我们的不足与成功。编辑们也努力钻研,广泛阅读体育和电视方面的书籍,让我感到他们是永不满足的,永远进步的。每天例行的看节目对他们来说也是学习的过程。哪怕是一点小小的错误,他们也不放过。正是这种钻研的精神,才使《体育新闻》成为一张王牌,屹立不倒,不断提高。渐渐的我也开始受到了影响,我开始阅读《体坛周报》,上网时不只是看热闹更增多了思考,看其他人或是其他频道的节目是也暗暗在心中比较,取长补短。这样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使我觉得生活和工作总有新的目标,每天都充满了干劲。还想说的是,在短短的4个月中我还收获了一群好朋友。他们既是我的老师,又是我的朋友,我们在一起的每一天都是快乐的。

  得知自己已经被保送免试攻读硕士学位,我想学习的路还长应该多多见识,多多实践。所以虽然不舍还是决定离开这里,到报纸或电台去充实自己。真的感谢这里的四个月,让我结识了这许多朋友,真的感谢这四个月,让我有了如此喜人的收获 。

  我的实习总结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北京实习一个月,来到全国课程改革的示范性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实验中学,让我见识了许多,也收获了许多。在这里,我的工作分成了三个部分:班主任,电教组,教学工作.而我想:我获得的不仅是经验上的收获,更多是教学管理,课堂教学等的理念,以及他们带给我的种种思考.

  一、教学管理理念

  在实验中学,从领导阶层到一位普通的科任老师,都秉承以学生为主体的宗旨进行学校的管理,进行教学工作的开展。作为一个课程改革的示范学校,一个教育实验基地。这所学校鼓励着老师做各种研究,各种改革。每个班主任都有着自己的管理经验与管理宗旨。有了这种思想的自由,自然这里也就充满着探索与尝试,从而有所创造与进步。在我实习的班集体中,班主任对他的学生说:“我要让你们成为学习型的管理者,也是管理型的学习者。”这样一句简单的话,让我感到这里老师进行班级管理的良苦用心。他们关心的不只是学生的学习,更多的是从一个完整的人的概念出发,去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

  二、教学理念

  在实习期间,借着录课的机会,我听了很多的市级,校级的公开棵,还有理科实验班的课。在这些课堂上,让我看到教学改革正在悄然进行,有意识的老师正在努力体会“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模式。学生的创造也逐步成为教师追求的教学效果。其次,这里的老师也都在适应着多媒体教学,信息化教学,使得课堂更加生动,资源更加丰富,学生获取学习资源的渠道也就更多。尽管,这种教学理念、教学模式的推广仍然有很长的路,但似乎也并不遥远,相信,这股改革的浪潮会给教育领域带来很大的冲击。

  三、实际工作经验

  在上面,是我在这所学校感受最深刻,也是认为最有意义的收获。实际工作经验上,由于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也获取了许多。

【有关电台实习报告3篇】相关文章:

1.电台实习报告汇编五篇

2.电台实习报告合集九篇

3.电台实习报告汇编7篇

4.广播电台实习报告7篇

5.电台实习的工作总结

6.广播电台总编辑述职报告

7.电台主持人辞职报告范文

8.广播电台节目副主任述职报告

上一篇:文员类实习报告 下一篇:助理的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