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现了某些事件和情况后,我们常常要开展全面的分析研究,最终根据调查情况形成调查报告。快来参考调查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音乐教师教育调查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音乐教师教育调查报告 1
为了解中小学音乐、美术学科新课程实验情况、存在问题及困难,我们对区38所初中、小学进行了专题调查,调查情况小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调查的学校对新课程实验给予充分肯定,表现出较高的热情,实验教师和学生对新教材给予高度评价,学生非常喜欢上音乐、美术课,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教材
1、师生普遍认为音乐、美术新教材图文并茂,色彩艳丽,版面设计活泼、美观,贴近学生欣赏心理,给学生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学生喜欢翻看教材,达到乐学的目的。
2、教材内容:
①贴近学生生活,寓人文教育于生动活泼的单元主题内容之中,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生动形象的道德与思想教育以及多元的音、美文化等。
②教材内容将音、美知识、技能融入各项实践活动之中,蕴含着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③富有时代气息的选材和设计,体现了现代科技赋予音乐、美术学科的时代特色,增强了学习成就感。
(二)关于课堂教学
从课堂教学反映出大部分教师教学观念转变较快,新课程教学研讨氛围非常浓厚,能体现新的课程观和新《课标》精神,表现在:
①能树立目标意识:由重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重视情感体验,重视过程与方法;采用多种形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体验。
②体现面向全体学生这一基本理念,改变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体现新的学习方式: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相互交流,并给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机会。
③体现了以兴趣为动力,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多方面多角度培养学生创造能力,体现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观等。
(三)关于课堂教学效果
从课堂效果上,我欣喜地看到以往较少有的课堂中师生真情投入、融为一体、活跃的课堂气氛,特别是初中学生能大胆地表现自我,敢于发表自己独到见解,集体合作和学生创作的感人情景。学生真情投入学习艺术、表现艺术、探索艺术的情绪很高。 (四)关于学校设施
部分学校如国和中学、华山小学等已为音乐、美术教室配备了多媒体教学设施或实物投影仪,部分学校也打算在本学期或本年度为音、美教室购置多媒体教学设施。
二、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学校或教师对音、美课程实验工作存在着思想认识模糊,教育教学观念落后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对音、美学科重视不够。
认为新课程实验无非是用用新教材;对新教材的使用无非是换换教学内容;新课程主要是针对“主课”或考试科目等等。这些模糊的认识导致教育教学目标、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偏离新课程改革的初衷。
(二)部分教师对教材了解不透,对《课标》理解不深,特别是老教师课堂教学设计不够新颖,使用新教材力不从心。也有部分教师在创新面前畏难发怨,不愿吃苦,怕受麻烦,迈不出新路子,新教材老教法。
(三)少数学校硬件设施还达不到一般教学要求,音、美教学参考资料较少或没有,也为新课程实验带来了困难。
(四)部分实验教师工作量较大,有的多达每周20余节,少部分学校还存在小学一年级包班形式上课。实验教师没有更多精力致力于实验研究,给实验工作产生了不良影响。
(五)部分学校对音、美教师教学考核,只停留在学生对双基内容的掌握上,捆住了实验教师创新教学的手脚,与音、美新课程目标产生了偏离,等等。
三、几点建议
(一)要加强实验过程的培训。实验教师要更细化地学习《纲要》和《课标》,切实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到本学科实验工作目标要体现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本,从学生兴趣出发,突出创造性,与相关文化相结合的全新理念。
(二)加强教研力度,合理利用教材,进行课题研究。
1、建立集体备课制度,定期进行交流研讨。要严格按照区音、美学科实验方案组织实验,鼓励教师大胆创新。
2、对实验教师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培训与交流,采用内部交流学习与外出观摩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教学水平。
3、合理利用教材,精心构思设计每节课。
(1)音、美教师必须要钻研教材,领会教材编写意图,挖掘隐含在教材中的知识点:表现手段及相关社会文化等内容。以审美为主线将这些内容贯穿起来,以符合音美《课标》和新教材的要求。
(2)反复感受和体验,将教材内容融入内心体验之中,找到个人情感体验的兴奋点作为教学设计的'切入点。即要求教师对教材要反复琢磨,找到学生感兴趣的地方,或教师认为主要的关键点,发散和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展开思考,并以此为主线筛选和组织教学。
(3)灵活运用、处理教材,适当扩充和删减、调整教学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尝试多种构思。如:可调整教材教学顺序,调整教学内容;又如:可根据本乡镇或地域音乐、美术文化习俗,选取恰当的角度或材料,进行富有特色的教学等。
(4)反思个人教育教学行为,与新《课标》进行对照并进行理论总结,提高思考认识。
(5)音、美教师要开发利用信息技术,构建音、美与相关文化的联系。如:合理、适当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立体教学,增加视听效果,教师要多鼓励学生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开拓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
4、带问题、课题进行实验,各校教师对新教材如何适应大班化教学及学生多元评价模式等作进一步研究和实验。
(三)各校和音、美教师要将思想上对新课程实验紧迫性的认识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在师资配备、教学设施、教师课时量给实验教师以合理安排和规定;在实验经费、教学资源配置、教学资料和外出学习上给实验教师以最大可能的支持和保证;对教师教学年度考核应按照新课程的要求进行;新课程要探索新的教学管理模式,以确保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
如何贯彻和落实音、美课程实验工作,这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在理论思想和实践中长期不懈地探索和研究,在新课程和新教材实验初期,尤其是这一年,面临着诸多困难。因此,我们要深入思考、努力克服,为加快音、美课程改革的进程而共同努力。
音乐教师教育调查报告 2
1、调查目的
音乐教育对于小学生智力的启迪,人格的塑造,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等都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在日益注重素质教育的21世纪,倡导新的教育理念,拓展新的教学领域,关注新的教学方法,构建音乐课程的体例框架等均在实验教材中有着鲜明的体现。通过本次实习,我深有感触。对于基础教育的主题而言,这些改革是否真正适应学校以及师生的需要,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还不得而知。为此,我专门设计了一套问卷,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需求,从而对问题进行分析研究,以便更好的了解当代小学生音乐教育的现状。
2、调查结果分析
在这一年工作中,我担任的是六年级的音乐教师。为了得到准确、客观的答案,我对该校六年级6个班的学生做了一个问卷调查。这四个班音乐基础基本持平。问卷主要围绕态度、情感、内容、能力四个方面,让学生能够自由大胆、积极地说出内心的感受和想法,获得了最真实、可靠的数据。问卷在这6个班中每个班随机抽取了10人,共60份,经过统计,情况如下。
问题一:你对音乐学习持何种态度活情感?
通过对调查结果整理分析,基础音乐教育是具有广泛的学生基础的,学生在音乐教学过程当中感受到了音乐的美妙。当然,在音乐教育课程当中也存在一些必要的问题。60.3%的同学表示非常热爱音乐,33.5%表示一般喜欢,6.2%表示不喜欢。那么,学生眼中的音乐课有何意义?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还是比较注重音乐课的学习的。80.5%的同学认为音乐课可以提高自身素质,陶冶情操,也是缓解学习压力,放松心情的机会。因为音乐课不需要进行考试,也就没有压力,让学生学起来感觉很轻松。这也让我看到了极少数学生不好的一面,学习音乐就是应付式的学习,甚至认为音乐课是一门杂课,可学可不学。但面临巨大大升学压力,音乐作为一门特长,与升学率密切相关。如果仅凭师生的一股热情和一厢情愿,而教育体质不改革的话,素质教育也难以落到实处。
问题二:你对音乐学习中什么样的内容较感兴趣?
调查结果显示34.4%的学生认为他们最感兴趣的是唱歌。他们认为通过唱歌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特别是活泼、欢快的歌曲。还有大多数同学都喜欢流行音乐,随着科技的发展,音乐得到了广泛的传播,随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从唱片、cd、收音机到电视、mp3随身听、dvd、网络等媒体的传播,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学生拥有音乐和熟悉音乐的程度在某种意义上甚至超过教师,教师对教材的占有权被瓦解。学生偏好的音乐,往往不是学校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大部分是与学校音乐教育的宗旨相悖。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会唱的歌曲中63.6%的是课外的通俗歌曲。流行音乐普遍、通俗易懂,成为现代社会的主流,所以深受广泛学生的喜爱。同时,流行音乐也具备了青少年喜爱的特点,内容和形式都符合当代青少年的思想让他们身临其境,因此他们更能理解其中的寓意。当然,我们也不否认有些流行音乐的内容也会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但任何事情都应一分为二的看待。流行音乐中也有许多优秀的作品,音乐教材就可以适当的选材,经过精心的制作让学生演唱和欣赏。教师从正面引导,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形成对艺术音乐和流行音乐的鉴别力。泰戈尔在《我的学校》写到:“教育的目标是心灵的自由,这只能通过自由的途径才能得到—尽管自由就像生活本身一样是有危险和责任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能够真正懂得审美与鉴赏,积极的面对生活,热爱音乐的时候,音乐教育的目的便达到了。
另外,有42.3%的学生选择了“欣赏音乐”从前的音乐过于系统化,专业化,强调的是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对于现在的大部分学生而言,不需要对音乐有太深的领悟,只要能够欣赏音乐的美,把这种美融入生活中就够了。欣赏什么?如何欣赏?这也是新课改在音乐教学内容改革中必须面临的问题。
问题三:你希望通过音乐学习获得何种能力的发展?
表示希望提高“演唱”能力培养“乐感”的占45.5%。希望提高演奏能力的'占28.8%。希望提高鉴赏能力、音乐素养”的能力的占25.7。从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学生真正渴望的是什么能力的提升。这实际上为新的课程结构提供了来自学生的选择。我们的基础教育一直在探讨,音乐课程应该让学生掌握系统完整的知识,发展学生的能力。知识和能力两者之间存在的是因果关系,而不是对立的关系。学生知识技能掌握得越多,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就越高,为学生参与音乐欣赏和表现活动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架起了通向音乐艺术的桥梁。
音乐教育在培养高素质的一代新人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越来越多地被学校、音乐教师和学生所重视。我们不能仅局限于学生只会唱几首歌曲、听几段乐曲,而是在优美的歌声中,悠扬的乐曲声中陶冶情操,历练性格,推动各个方面的综合发展。结合目前教育现状以及我校的实际,学校不仅是要培养具有很强的专业知识能力的人,重要的是培养一批具有综合实力、有素质、有文化、有修养的一代新人。
音乐教师教育调查报告 3
我通过对百色市的相关教育部门进行了走访调查,了解到当地中小学目前音乐教育的一些情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农村音乐师资不足
据了解,城市学校的专职音乐教师配备大大优于乡村学校。城市每所中小学校,大多配备了2—3名以上的专职音乐教师。相比之下,广大农村中小学校的音乐师资状况就令人担忧。一般最多也只有一个专业的音乐教师,其他大多由非音乐专业的教师兼任。而部分乡村学校连能兼音乐课的教师都没有,音乐课只能虚设。一方面受到教育经费的限制,乡村学校配不起、也养不起专职音乐教师,这是普遍存在的。另一方面受乡村经济、生活条件、文化氛围、个人发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以至于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毕业生不太愿意去乡村学校任教,导致音乐师资不足。
二、受重视的程度不够
各级教育部门对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提出的要求和教学目的不够明确,学校对音乐教育的重视不够,片面追求升学率、音乐教师待遇差等阻碍了中小学音乐教育事业的向前发展。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音乐课,但很多时候只是为了应付上级,一个学期下来没有上过几堂音乐课。因此,也没有能够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三、音乐课程安排不合理
通过调查,音乐课程开设状况乡村不如城市,高中好于初中,初中又好于小学。受师资状况的限制,城市学校的音乐课比较规范化, 而不少乡村学校的音乐课形同虚设,应付上级,一个学期下来基本没上过几节音乐课。另外,受应试教育和传统的“大三门”与“小三门”观念的影响,很多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不重视音乐课。导致学生无法了解各民族的音乐史论也无法体会到高雅的艺术赏析,从而也阻碍了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
四、音乐教学中的问题
在一些设有专职音乐教师的学校中,也往往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对教研活动抓得比较紧,新的教学理念、新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能得到较好的体现;但新的教学手段,受到教学设备条件的制约以及教师能力的限制,在相当多的学校的音乐课教学过程中是没有得到应用的。在师资不足与器材缺少的学校里,音乐课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不规范、随意的现象。他们把音乐课变成了简单的娱乐活动课,课堂上只要求学生学会唱一两首歌,而没有教授学生如何识谱和唱谱,也没有教授学生了解民族音乐史。这同样成为当地农村音乐教育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五、学生自身的学习态度
这个问题在调查中反映也比较突出,大部分的学生都很喜欢音乐,但一般只喜欢流行歌曲、选秀歌曲,很少有学生喜欢民族音乐或者古典音乐,有的学生也不喜欢上音乐课。这其中存在着诸多的原因:有来自社会影响的原因;有学生自身学习态度的原因;也有有教材、教法方面的原因;这些也是阻碍音乐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原因之一。
六、家庭经济上的原因
很多农村家庭的学生,经济不是很宽裕。而很多家长觉得艺术之路太难走,担心孩子找不到好工作,就没想让孩子去考艺术。只希望孩子能把主考科目学好,为此很多喜欢音乐的`学生也没有机会继续学习音乐。这样一来,了解和喜爱民族音乐的学生则少之又少,进一步阻碍了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
例如:
1.百色高级中学是市重点中学,其高一、高二每个班级每周有一节音乐欣赏课。而音乐特长生每周除了周末和星期一上午的升旗仪式外,其余每天上午6:20—7:10和下午的5:20—6:10都安排有专业课。主要安排有声乐、视唱练耳和乐理三门课程,专业学习时间很充足。音乐教师上课积极、认真,负责任,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严格,在两位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每一届学生在专业上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并在全区艺术统考中荣获佳绩。
2.田阳县初级中学是田阳县重点初中,拥有声乐、乐器、舞蹈等多名专职音乐教师。音乐器材与设施比较齐全,音乐课安排比较合理,初一初二每个班级每周都安排有音乐课。且学校经常举行歌咏、表演、演讲等各类文艺活动,学生也积极参加,被高中录取的音乐特长生的人数也不断增加。
3.田阳县洞靖初中是农村初级中学,其初一初二每个班大概每周有一节音乐课。但由于没有专职的音乐教师,音乐课上一般只要求学生学唱一到两首歌曲,而并没有乐理知识和音乐欣赏的教学。因此,该校音乐教育课程并没取得很好的效果,靖安中心小学和其他几个村完小点的学校更谈不上了。
从以上调查结果中,我感到自己任重而道远。同时,我认为一方面中小学音乐教育,尤其是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应更加受到教育部门和学校的重视。另一方面广大音乐教育专业的高校毕业生应积极到农村中小学任教,努力建设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事业。
音乐教师教育调查报告 4
近几年来,我国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取得了很大成就。我想是因为这几年来国家教育部特别重视教育吧。我记得我们县就专门请了市里的程老师对我们音乐老师培训了两三次,让我们音乐老师对新课程改革有着更深刻的了解。但是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也还是存在的。要知道在小学教育中音乐、美术教育是整个音乐、美术教育的基础阶段,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小学必修课程之一。然而,在农村小学,音乐、美术教育现状与现代化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美术、音乐教育往往得不到重视。下面就是我对我们县农村音乐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 学校的'音乐教学硬件较差
我县农村小学中,大多数村里的小学没有琴,一般都是音乐老师采用原始的教学方法即教师唱一句学生跟唱一句,还有的学校在上音乐课时录音机和磁带也没有,这样的话,老师在教学生做律动动作就难上加难了,学生了也不能用听觉很好的感受音乐之美导致学生的乐感很难培养出来 。还有就是学校一般都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室,这样上课时会受到一定的约束,限制了音乐的教学活动。因此我觉得学校的教学条件完善是很有必要的。
二、我县音乐教师队伍力量较薄
我县农村小学音乐教师还是缺少较多。具体表现在:好多学校的音乐课让语文,数学老师等其他老师兼去了。他们了教学任务也重,所以在上音乐课时,由于精力有限,故上音乐课时还不能全身心的融入进去。导致音乐新课程改革成了一种口头上的形式,影响了音乐教育的发展速度。因此我觉得对音乐教师素质的培养也是很有必要的。
三、是农村小学教学观念落后
因为好多学校把各种统考分数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标准,因此,忽视音乐教学、占用音乐课的现象就时常可见了。显然这是造成乡村小学音乐教学现状的一个最主要原因。加上有些人认为音乐是人人都可教的课,所以感觉音乐教师只要会唱一两首歌就可以了导致音乐教师缺乏自信心了。因此,我觉得加强和提高乡村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根本性措施就是要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彻底改变学校领导和教师的教学观念,真正使乡村小学重视音乐教学。
四、音乐教师科研意识淡薄
上面我说了我县农村学校的老师好多是兼课老师,爱好音乐的老师,所以很难有较高的专业素质。一部分专业教师,由于受教学环境,所受待遇等问题,根本就无法专心从事一线的教学工作。也只好“过一天算一天”了。得过且过罢了。
等等还有一些问题我就不一一说出来了,我希望我们音乐老师在艰苦的环境中仍保持着一颗上进的心,扎扎实实做好自己的事,我相信我县的音乐教育会上一个新的台阶的。
音乐教师教育调查报告 5
一、调查概况、目的
我与20xx年9月1日至20xx年12月15日,很荣幸可以在xxx小学进行教育实习,度过了为期16周的实习生涯。实习内容主要是音乐课的教育实习,在这期间我积极工作,虚心请教有经验的任课老师,学习了一定的教学经验知识。同时在实习期间也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工作,是针对xxx小学音乐这门课的真实看法,是我和我们指导教师讨论过,对学生进行访问,通过调查研究,对当下音乐教学的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为深化教育改革,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的依据。
音乐教育对于小学生的智力启迪,人格塑造,想象力、创造力等的培养都有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在日益注重素质教育的21世纪,提倡新的教育理念,关注新的教学方法,拓展新的教学领域,构建音乐课程的体例框架等均有着鲜明的体现。
二、调查过程与收获
为了全面、详细地获取材料,我在我实习所带的三年级四个班里进行了班级调查,重要的调查形式的找学生谈话,同老师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情况。通过这次是调查活动是我对学生有了更加的了解,对学生心目中的音乐有了了解,可以帮助我在以后的教学中,合理规划教学方案,尝试多样性的课堂,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压力减少。
三、调查分析
在此,我介绍一下自己的调查情况和结果,谈谈对小学音乐教学如何教的看法,其中的问题有些是学生反映有些是老师们常讨论的,但是我想这对于我们实习生来说,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体验和感受,而不仅仅的以前理论知识上的认识。希望对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可以提供帮助。
问题一:你对音乐这门课持什么态度和情感来学习?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整理归类分析,基础音乐教育是具有广泛的学生基础的,学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当然,在音乐教育课程中也存在一些必要问题。59.7%的同学表示非常热爱音乐,34.1%的同学表示一般喜欢,6.2%的同学表示不喜欢。那么,学生眼中的音乐课有何意义调查结果显示学生还是比较注重音乐的学习。80.5%的同学认为音乐课可以放松大脑,缓解学习压力。因为音乐课不需要考试,也就没有什么压力,让学生学起来感觉很轻松。但是也让我看到极少数学生的应付式学习,甚至认为这门课可学也可不学。但面临巨大的升学压力,音乐作为一门艺术特长,与升学率密切相关。如果仅凭师生一腔热血和一厢情愿,而教育体制不改革的话,素质教育也很难落实到位。
问题二:你对音乐中什么样的内容有兴趣?
调查显示32.5%的学生认为他们最感兴趣的是唱歌。他们认为通过唱歌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特别是欢快的歌曲,大多数学生都喜欢流行歌曲,随着科技的进步发展,音乐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学生基本上都是从抖音、快手、等APP上听音乐,79.8%学生喜欢的音乐都是课外的通俗歌曲。流行乐普遍、通俗易懂,而且成为现代音乐的主流,所以深受广泛学生的喜爱。不可否认的是有些流行乐的内容歌词会对学生产生消极影响,但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我们也不能一棒子打死,流行乐中也有许多优秀的作品,音乐教材就可以是的的选材,经过精心制作,正面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能力。使学生形成对艺术音乐和流行乐的区分鉴别能力。另有61.9%的学生选择了欣赏音乐,欣赏什么如何欣赏是新课改在音乐教学在面临的问题,5.6%选择了音乐活动,有舞蹈基础的学生喜欢上音乐与舞蹈结合的活动课。
问题三:你希望通过音乐学习获得何种能力的发展?
表示希望提高演唱能力培养乐感的学生占45.5%。希望提高演奏能力的学生占28.8%,希望提高鉴赏力的学生占25.7%。从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学生真正渴望什么能力的提升。这实际上为新的课程结构提供了来自学生的选择,我们的'基础教育一直在探讨的,音乐课应该让学生掌握完整的知识,发展学生的能力。知识和能力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而不是对立关系。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越多,音乐表现力就越高,为学生参与音乐欣赏和表现力活动提供了必要的有利条件,架起了通向音乐艺术的桥梁。
我认为音乐教育是在培养高素质的一代新人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越来越多地被学校、音乐教师和学生所重视。我们不能只仅仅局限于学生只会唱几首歌、听几段曲目,而是要在优美动听的歌声里,悠扬的乐曲声中陶冶情操,历练性格,推动各个方面的综合发展。结合目前教育现状及我校的实际情况,学校不仅仅是要培养具有很强的专业知识能力的人,重要的是要培养一批具有综合实力、有素质、有文化、有修养的一代新人。
音乐教学也不要一味地学习课本内容,可以适当的发展音乐剧的方式来学习音乐,使音乐课堂丰富有趣,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舞台能力,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文化课以外的特长能力,有助于学生日后的发展。在教学系统性上更加完善优化,教师在音乐的研究上要不断学习补充新鲜血液,在专业要求上,加强对学生音准和节奏的严格要求,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唱歌呼吸方法,反复练习口腔共鸣从而提高学生唱歌的专业水平。这样我们的音乐课才能发现培养出优秀的音乐学生。为音乐人才补给人才。总的来说这次的调查报告,让我学习到很多知识,让我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提高自己的音乐专业素养、水平。为今后的音乐教育事业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音乐教师教育调查报告 6
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及问题
xx县高中音乐教育,紧跟国家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从无到有,从零开始发展到今天各类高中都在开设,大多数高中生在接受艺术教育的熏陶。经过几年的教学,也培养建立了一支良好的教师队伍,音乐欣赏教学正逐步走向正规。
通过调查和以往掌握的情况,我深感xx县高中音乐学科的教学状况不容乐观,在各学校普遍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1、课程开设没有达到部颁要求,课时得不到保证
按照20xx年教育部调整的高中教学计划,艺术欣赏课时为96学时,音乐、美术各为48课时,如果按每周一节艺术课计算,普通高中应在高一、高二开设音乐课。但是,由于师资、设备、教材及学校领导把主要精力放在应对高考等原因,无心也无力来抓,通山县高中音乐课实际开课率不足50%。学校没有严格按照部颁要求开课或课时未开足,如xx县职业教育中心高中部只是在艺术专业班开了课;xx二中只在文科班开设了课,理科班则没有开课;xx一中只在高一年级开了一学期音乐课,只完成部颁课时要求的一半。绝大部分学校只在高一年级每周安排一节艺术课,音乐课教学任务根本无法完成,很多教学内容都只能是走马观花、一带而过。
2、教学资料少、设备简陋,无法进行正常教学
我所到的学校,用于音乐课的教学资料很少,设备简陋,致使教师无法进行正常教学。音乐教师大都提个录音机到教室里上课,不可能做到视听结合,就是想把音乐放大声一点又怕干扰隔壁班的教学,录音机小声点,学生一吵就几乎听不到声音了。学生不喜欢上课本内容,有些老师就迁就学生放些流行歌曲,学生一窝蜂地跟唱,声音大又影响隔壁班级上课,更没有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
3、教学无检查、无考核,放任自流,检测不统一、不规范
由于艺术科目不纳入考试,有些学校对音乐教学平时无检查、期末也无考核,放任自流。有些学校或教师自己对教学进行检测,也是无从下手,不知道考查什么内容合适,所以检测不规范、不统一。
有的老师认为:我还是觉得进行笔试好,高中学生学习时间紧,笔试比较好!,我平时上课的主要内容有传统歌曲、流行歌曲、名曲欣赏、基本音乐常识等内容,考试的形式主要有:
(1)歌曲考试;
(2)名曲欣赏笔试,让学生听后说出曲子的名、曲作者等;
(3)基本音乐常识笔试。或写一篇关于对自己感兴趣音乐的评论或感想,数要求以上。或我设计一份学生音乐成绩单,采取学生自评、互评,任课教师评定相结合的办法填写。总之,方法五花八门,良莠不齐。
4、教师数量不足,教学水平亟待提高
(1)艺术教师数量严重短缺。
由于xx经济较为落后,艺术教育还未形成良好氛围,从事艺术教育工作的教师也较少;专业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寥寥无几,能分配回来的更少。加之艺术教育在学校的地位较低:一般高中音乐教师10-14节为规定课时量,有的艺术教师反映,上学期一周上16节课,在学校还不算满工作量,课时津贴也只是文化课的0.6或0.7,感到很郁闷。音乐教师在政治荣誉、生活待遇等方面都受冷落,严重挫伤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一些原本在校任教的.艺术老师或调走或转行。有些专业基础好的音乐教师也远走高飞,到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打工去了。由于上述等原因,xx县音乐教师数量严重短缺。如果按部颁要求严格开课,每校需至少应增加高中音乐教师2名。
(2)教师专业素质、教学水平亟待提高
xx县高中音乐教师第一学历为本科的凤毛麟角,绝大多数都是通过在职进修提高学历。加之近年来没有开展高中音乐教师上岗培训,多数教师不知道怎样上好音乐课。有些刚毕业的教师,把大学里的教学方法完全照搬到中学里来,面对学生现在只喜欢老鼠爱大米等流行歌曲的状况,不知道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其实很多学生都喜欢上音乐课的!只是需要各位音乐教师做好充分的准备(包括教研、培训、备课等),充分利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把学生的视与听结合起来,播放歌曲时候不只是有声音,而且还有画面,给学生多欣赏现代风格演绎的作品,象欣赏女子十二乐坊、音乐之声、交响动画、演唱会等。当然教师要讲解一些必要的音乐基础知识,但不能讲得太烦太多,不能完全按照书本内容读,让学生基本了解就行了。有条件要多上视听课,这就要求教师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而音乐教师的'计算机水平的确亟待培训提高。
二、意见和建议
1、切实转变观念,高度重视艺术教育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加强艺术教育、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对于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教育发展观具有重要的意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音乐教育,加强对学校音乐教育的督导和评估,将音乐教育作为考核学校和校长工作的重要内容。教学研究部门要加强对音乐教育的研究,举办各种形式的音乐教育研究活动和艺术教育教学比赛,促进学校音乐教育。各级各类学校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的素质教育观,开齐开足音乐教育课程,改善音乐教育设施,提高音乐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要加强音乐教育宣传,让学生和家长、学校和社会都重视音乐教育,营造音乐教育的良好氛围。
2、切实加强音乐教师队伍建设,提高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
鉴于xx音乐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借鉴外地的一些经验,我认为可以从这几方面加强艺术教师队伍建设:
(1)学校应聘任专职高中音乐教师;
(2)提倡邻近地区校际间的师资交流及跨校兼课;
(3)可聘请校内有艺术专长的其他学科教师兼课,对这些教师进行上岗培训,合格后才允许上岗;
(4)聘请符合教师任职资格的艺术工作者到校兼课;
(5)县教育局不定期地组织高中音乐课教学培训班,帮助教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特别是要提高音乐教师的现代信息技术水平,教会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尤其是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进行教学。
3、加大投入,添置必需的教学设备
(1)学校应配备音乐专用教室和必要的教学设备,如教材配套音像资料及多媒体电脑等,其中应优先配备良好的音响设备,这是上好音乐欣赏课的基本保证;
(2)教科书由文、乐谱、图片和视听材料共同组成,各部分应紧密结合、整合配套,缺一不可。视听材料要尽可能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制作,以获得良好的视听效果。
4、将高中音乐学科建设纳入高中教学管理评估体系
加强对高中音乐教学的行政管理,将高中音乐学科建设纳入高中教学管理评估体系,并形成制度,长期有效地督促学校按部颁标准开齐开足课时、公正平等地对待音乐教师、积极改善音乐教学条件、切实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素质。
音乐教师教育调查报告 7
一、研究背景
随着大众传播媒体以及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使得人们对于音乐的欣赏与消费比以往的任何时代都更加迅速、有效和广泛。在最近的几年里,总是会不经意的发现在电视里、电波中、internet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与音乐有关的节目和
网页,其数量以及被点击数超过其他的节目与网页,而且这些节目的数量、与时间也一直在不断的增加。大大小小的演唱会也越来越多的出现在电视屏幕上。音乐排行榜、演唱会、歌友会等等音乐有关的名词对于大多中学生来说并不陌生,而孙燕姿、周杰伦、blue等歌手以及音乐团体更是耳熟能详。在大街上,在公车里,校园中经常可以见到带着walkman的学生。喜欢追求新鲜事物和幻想未来使得中学生也迅速的成为了追捧流行音乐的一员,他们追求流行音乐的活力让人欣赏,可是也不得不问上一句:“是什么让他们如此钟爱流行音乐(或者叫通俗音乐)?”
二、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调查,了解流行音乐风潮形成的原因,以及它为中学生带来的利与弊,引导中学生对此现象保持正常的心态。
2、通过进行研究调查,加深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并且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了解有关的知识并搜集相关的资料,进行初步调查,拟订课题。
第二阶段:,制定《中学生“音乐风潮”调查问卷》,对城区几所中学的各年级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写出调查报告。
第三阶段:综合各方面的资料,写出书面报告。
四、调查结果
本研究小组在青浦高级中学,实验中学,尚美中学,东方中学进行问卷调查。在发放后收回有效问卷450份,从中抽取100份,其中初中生高中生各为50人。
五、整理后得以下资料:
1、你听音乐吗?
2、你喜欢流行音乐吗?
3、听流行音乐对学习有影响吗?
4、你喜欢流行音乐的原因?
5、你从什么时候开始了解并喜欢流行音乐的?
六、结论
“流行音乐”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精神食粮?还是洪水猛兽?对我们中学生到底有着怎么样的影响呢?我们是全盘接受,还是去发现、体会、成为音乐的主人?两校学生的课题对此作了理性的思考。
青少年追星四种效应
青少年追星缘于以下几种心理效应:
光环效应当人们被某人突出的外表和气质所吸引时,就会觉得他什么都是美的。
从众心理青少年由于心理尚未完全成熟,更容易出现从众(即跟风)现象。
炫耀心理一些“追星族”为了显示自己的气质、见识高人一等,经常拿偶像作为炫耀的工具,以获取一种莫名的满足或虚荣心。
逆反心理,老师和家长不让我听歌,我偏听;不让我喜欢某明星,我偏喜欢。
“流行音乐”利耶?弊耶?
从调查结果来看90%的学生对流行音乐是喜欢的,甚至有些还是狂热的,对于选择歌曲方面也有一定的见解,而且认为流行音乐对中学生影响是有利而无弊的。可见流行音乐在同学们心目中的地位是多么高!对于大多数“发烧友”而言,追星更是美好情感的宣泄,这些有声有色的东西与普通人产生共鸣,音乐能使人心情舒畅,精神振奋。
但是,如果中学生对偶像只是崇拜,不分好坏的'一股脑儿地全盘照搬,那便会误入歧途,得不偿失。对“流行音乐”过于热迷,荒废学业,那么只有弊,所以喜欢任何事物都要有个限度,过分后果难以预料。
选择什么样的“星”作为追逐对象,往往体现一个人的价值观和人生取向。在振兴祖国的今天,社会不仅需要文艺方面的影视歌星,还需要振兴经济的“经星”,发展文化事业的“文星”,献身科学的“科星”。时代需要的是群星异彩纷呈,而不是一类星的耀眼和无数的追随者。追星热于社会可能造成社会人才结构的失衡,于个人可能造成“独木桥”上的拥挤。青少年选择“星”时,决不能没有理性的思考,而应根据社会需要和自身特长的选择追逐、效仿的对象,切不可只凭一时的兴趣和躁动。音乐的传播深刻的影响着青少年欣赏音乐的内容方式和演唱的需求。欣赏音乐可以消除大脑的高度紧张和疲劳,使大脑各部分的兴奋和抑制有序交替的出现,同时可以宣泄情感,使心理得到平衡。对于长期进行紧张学习的状态的中学生来说,适当的欣赏音乐可以使精神饱满,活力旺盛,而且通过欣赏音乐可以培养人的气质和风度,保持鲜明的个性,形成完美的人格。从这一点上来说,适当的听音乐是有利于中学生的身心健康的。
中学生对待流行音乐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应该过分的追求所谓“流行”,流行音乐和明星热潮一样是一波接着一波,前一阵流行的“八度空间”到“神奇”都是流行音乐的产物。流行始终就是流行,它是会自动变化的。
在cd、磁带上的花费属于享乐性的消费,引进版磁带10元一盒,cd18元,如果购买正版,价钱更贵,累积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中学生只是一个纯粹的消费者,在享乐方面不应花太多的钱。
中学生正处在生理、心理的“转型”期,接受能力强,喜欢快节奏,不甘于平淡,在这一时期接触到的音乐内容必定会深刻的影响中学生的成长。类似于“哈巴帮”的另类音乐,由于其内容不文明、素质的低下,对中学生的身心发展也有着不良的影响。
作为一个中学生完全拒绝流行音乐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可能的,对于流行音乐每一个中学生都应当保持正常的心态,不过分追逐,也不刻意去拒绝,每个人对音乐有着不同理解,必须自己正确的把握。过分的沉迷流行音乐,也是精神生活不丰富的表现,中学生处在学习的大好阶段,如果过分的追逐流行音乐,一定会花很多的时间在听音乐上,必定会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有些学生喜欢一边听音乐一边做作业,这样做分散精力、效率不高,非常的影响学习。
中学生一天到晚沉迷于音乐是不合时宜的,而且对于流行音乐的了解也并不是中学生价值的体现,作为一个中学生,对自己最好的证明是自身的才能和素质,个性独立、有上进心、在学习上有发展潜力才是对个人价值的体现。对这样的中学生来说是否了解流行音乐并不影响他们自身的素质和个人的魅力。如果中学生对流行音乐过分追逐,我们所需要的就不再是音乐,而是对生活的反省。如果学生可以正确对待听音乐与学习的关系,相信流行音乐会成为搞好学习的催化剂。
音乐教师教育调查报告 8
今年3月,为了解我区音乐教师教学现状,我们对来自全区中小学音乐教师作了专题调研,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细致整理和统计分析。
一、调查方法
本调研通过编制“福田区音乐教学现状”教师调查问卷,从各维度的比率进行纵向、横向对比,了解中小学音乐教师音乐教学的现状与存在问题,从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
(一)问卷编制
福田区教研中心杨岳军老师与口风琴特色教师工作室全体成员组成一个调研小组,首先展开广泛的讨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平时的所见所闻,初步提出: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课程与教材实施、教师课前准备情况、课堂教学情况、教学质量评价、科研与校本研修、课外活动情况、教师业务提高、音乐教师职业幸福感等九个维度对我区音乐教学现状进行调研。依据上述九个维度,初步编制出一份包括47个项目的“福田区音乐教学现状”教师调查问卷。请有关专家(1人)、教师(8人)对每个项目的可读性和适宜性做出评议,删除其中语义不清或重复的项目8个,并对一些项目的表达方式进行了修改,20xx年3月,最后整理形成包括九个维度.39个项目的调查问卷。
(二)测量
对来自我区各个不同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发放问卷79份,有效回收75份,有效回收率为95%。其中高中5份,初中15份、小学55份。
二、结果与分析
(一)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
1、男女比例严重失调
在参加调研的75名中小学音乐教师中,只有5名男性,占6、7%,而女性占93.3%,尤其是小学中参加调研的55名教师全是女性。我区音乐教育师资队伍男女结构失衡,中小学音乐师资几乎清一色的"娘子军"。缺少了男性教师的音乐审美教育,终归是少了些与温柔、纤细共同构成的阳刚、粗犷之美。
这种阴阳失调是社会现象。从高校的招生数据说明,家长对人才观的心理因素占主导地位,造成了这种恶性循环的局面。但并不意味着院校、社会可以漠视这个问题,人才性别比例的相对平衡才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状态。
2、职称、学历、年龄结构良好
教师的职称、学历结构基本反映教师队伍总体的学术水平和工作能力,均衡的年龄结构应该呈正态曲线分布,30—50岁被认为是教师的年龄区,应该成为教师的主体。调查结果显示,30—39岁的教师占45.3%,40—49岁的教师占38、7%,从事音乐教学工作10年以上的教师占77.3%,本科学历达到84%,中级职称达到68%,高级以上职称达到24%,也就是说:80%的音乐教师正处于综合区。
这是一支非常优秀的教师队伍,在个人素质、经验、精力上都有很大优势,把这支队伍很好地武装起来,为他们创建个人发展的良好平台,挖掘他们的潜能,使他们的光和热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将是音乐教育领域的福音!
(二)音乐课程开设与教材实施
1、个别学校仍然存在阴阳课表的现象
国家教育部规定:必须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结果反映,按课程计划开足开齐音乐课的有97.3%,还有2、7%的学校实行阴阳课表,这种情况发生在初中学校。可想而知,有的初中为了升学率,长期占用音乐课作为升中考试科目学习阵地,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剥夺了学生音乐学习的权利,也剥夺了音乐教师教学的权利,因此,教育部门应该加强管理,采取过硬措施,勒令停止这种侵权行为,还教育的公平。
2、小学音乐课程计划不合理,音乐教师被逼换岗
我区小学音乐课程计划执行(3—6年级第一学期每周2节,第二学期每周1节)的安排,美术课程则相反,是不是意味音乐、美术老师可以互换?各个学校在排课中也是焦头烂额,做法不一。有的严格按学期执行,课程每学期一排;有的按学年执行,就是说本学年安排一节音乐课,两节美术课,下一学年安排两节音乐课,一节美术课,课程一学年一排;有的学校实行单双周排课制。不管是哪一种排课都无法减少矛盾,在一所学校中的音乐教师资源时而紧缺,时而有余,单双周排课制更是一周闲死,一周累死,老师们怨声载道。调查结果超过一半的中小学教师反对这个课程计划。许多音乐教师为了生存只能跨学科、跨领域教非本行学科,小学教师最为严重,占42%,主要任形体、书法、科学、美术、综合、体育、品德等学科。
小学教师从“万金油”年代走向专业化道路,再向“一专多能”发展,无疑是适应时代的要求。但现代教育对专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音乐教师对其它学科的教学表现得无所适从,再说,如果兼任课程不是长期的工作,只是临时兼任,教师教学责任心放松,加上学校对这些学科不重视,重安排轻管理,根本无法杜绝教学的随意性。
3、对教材内容实施不一致、教学质量难以比较
课程计划的更改并未使教材改变,现行教材仍然按每周2课时配置,当课时与教材不匹配时,音乐教师必须依照一定的原则进行节选教材。调查结果表明,6、7%的教师凭自己的喜爱节选教材,56%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节选教材,34、7%的教师对照课标要求节选教材。调查结果还表明,65.3%的教师认为教材中的歌曲无时代性,学生不喜欢,25.3%的教师认为教材中的欣赏曲目的分析不详细,22、7%的教师认为教材缺乏参考资料,因此,教师在备课中需要花很多时间找资料。这就说明教学的不一致性,随意性较强,因此导致教学质量检测无可比性。
(三)课堂教学准备工作
1、对课前准备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从调查表中可以看出,有20%左右的老师在备课的问题上是应付检查,32%的教师对教材一般熟悉,有36%的老师对教材中的音乐只是一般熟悉,只有10.6%的老师把时间重点花在研读课程标准和教材上。音乐是人类古老、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备课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是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喜欢上音乐课,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在音乐方面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特点设计教学活动,全部教学活动要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参与活动放在重要的位置。没有认真严谨的备课态度是不可能出一节好课的。
2、关注音乐太少,关注学生不足
近50%的教师在备课时,不关注学生的兴趣,对音乐熟悉不够,而重点关注寻找课外相关知识、选择教学策略、策划学生活动上。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老师在备课中重点把时间花在音乐以外的外在事物上,而忽略了音乐本体和教材以及教学标准。
(四)音乐课堂教学基本情况
1、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有待转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广大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逐步有所提升,教育行为也有所改善,音乐课堂教学出现了新的面貌。但是,我们的音乐课堂也还存在着重视学科综合忽视音乐本体、追求形式花哨忽视教学实效、关注教学任务忽视因材施教等等问题,其主要原因还是我们许多音乐教师教育观念依然比较陈旧,在教学实践中对新课程改革的许多观点,理解不深。数据表明,音乐课堂中经常运用新课改倡导的合作学习方式的教师只有45%,35%的老师只是偶尔运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针对性辅导的老师为40%,一大半的'教师偶尔才会辅导。
2、教材内容比较陈旧
大部分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音乐课,音乐课堂时常会出现学生厌学的现象,这对音乐课堂提出了质疑。学生厌学有多方面的因素,如教师的专业素质、课堂管理水平,但更多的是现行的教材内容不适应当代孩子的需要。新课改以来,音乐教材中的老歌数量有所减少,较为流行的曲目有所增多,但总的来说比例仍不够大,且所选的流行歌曲,相对也是比较老的歌。调查反映有44%的教师认为学生对音乐课厌学是由教材内容引起。
3、器乐教学依然薄弱
我们从调查中看到,学校全面开展口风琴、竖笛、口琴等器乐教学的仅为10%,有59%的学校是没有进行任何器乐教学。地处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深圳中心城区的福田尚且如此,可见现行学校的器乐教学状况是非常薄弱的。
(五)学校各类课外活动开设情况
1、传统常规多,精品特色少
从统计表中可看出,77%的学校组建了合唱队,57%的学校组建了舞蹈队,只有少数的学校组建了管乐队、民乐队等。从近年的各类比赛中了解到,我区的精品节目、特色节目呈萎缩趋势,而宝安、平山、龙岗这样的新区不断出新,照这样的发展趋势,势必落后于人,因此,我们必须找到根源,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重振我们的雄风。
2、教师压力大,学校重视少
课外音乐活动是学校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表现能力,还可以使学生获得更多审美体验,养成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统计结果表明,部分学校对课外活动不够重视,只片面地要求老师出成绩,有56%的教师除完成正常的课时教学任务外,还早晚蹲点在学校的排练厅,工作强度和压力非常大,而学校根本没有任何的补贴。
(六)音乐教学质量评价方式
1、单一的评价方式仍然占主流
有8%的教师只运用闭卷考试、7%的教师只运用开卷考试的方式,有28%的教师只运用唱一首歌的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只有15%的教师采用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办法进行质量评价。由此可见,这种老套的一首歌或一张试卷评定学生一学期成绩的办法,仍然占有很大的位置。
(七)教育科研与校本研修
1、课题立项少,科研意识差
20xx年起,我区轰轰烈烈地进行了一场科研兴校的革命,一时间课题满天飞。做科研型教师又提出了多年,我们回头看看走过的教育科研之路,只有10%左右的教师曾经独立主持区级以上课题,也就是说获得科研立项的课题就是屈指可数的几个。经调查,有61%的教师有机会也能积极参加课题研究,但又认为开展课题研究的有很大的困难:19%的教师认为领导重视不够,48%的教师感到缺乏相应的推动和鼓励政策,40%的老师则认为专业引领力量薄弱。以上数据在一定层度上说明:要调动老师积极参与学校的课题研究,学校必须建立一套有效的,以激励为主的教科研评价机制。只有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教科研才有方向和目标,才有基础和活力。
2、基层管理弱,研修不得力
调查结果表示,作为学校常规的教研活动,也就是校本研修,却有48%的学校是偶然开展且收效小,近10%的学校根本没有举行校本研修活动,形同虚设,究其原因,主要是学校重视不够,对教研组管理不力,调查结果反映出不少学校不能将教科研活动经常化和制度化,各校开展教科研活动的实效性差距很大,校际组际之间也极不平衡。
(八)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1、缺乏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的积极性
调查结果表明,竟然有37%的老师只偶尔或从不阅读各类杂志报刊书籍,高达56%的老师只偶尔写教学后记和反思,甚至还有1.8%的老师从不写、这个比例是惊人的,作为老师,如果自己都是一潭死水,还能给学生清泉吗?是什么导致这样的结果呢?老师生活安逸稳定,无危机意识,严重缺乏学习积极性,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
2、热衷于听课评课、磨课上课
我区音乐教师自身素质良好,基本都能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的探索实践,其中,45.3%的教师认为多上课、磨课是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方式,53.3%的教师认为多听课评课是提高教学的有效方式。从调查结果表明,老师们认识到课堂教学是主阵地,只有守住这块试验田,教学的生命才会有光彩。
(九)音乐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从调查结果来看:90%以上的教师比较喜欢自己的职业,喜欢应该与成果成正比,可近50%的教师只感到偶尔或没有成就感,足以证明教师没有满足于现状。
三、讨论与建议
(一)统一课程与教材,规范教学行为,加强质量监控
1、强烈要求区内统一课程安排
课程计划是课程实施的纲要性文件,现行小学音乐课程计划如果无法改变,则实行区内统一课程安排,避免各校之间音乐课程安排的不一致性,遇课时与教材不相匹配时,组织研究小组根据课程标准要求节选合适的教材统一教学,这样有利于各校之间教学步调的一致性,有利于音乐教学质量的统一监控,否则,各校的课程计划不一,教学进度不同,教材内容各异,教学质量无法进行横向比较。
2、加强教学质量的监控力度
研究表明,音乐教师研读课标的很少,必然对教学要求和目标不明确,对于学生的学业评价仍然采取如一首歌、一张卷的单一的、老套的方式,无法对学生的学业作出正确、全面、综合的评价。建议建立各年级各学期的评价达标样本供各校参考,先做到规范评价行为,保证教学质量。
(二)以教材内容为蓝本,建立大量相关配套音像资料库
调查结果告诉我们,学生和老师不满教材的编写和参考资料不是少数人。现行教材中的部分歌曲和欣赏曲目历史较长,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要求当代的学生去体会、感悟几十年前的事情,与自己的长辈那个年代的音乐产生共鸣,确实不容易。这样的音乐学生很难接受和喜欢,教师更难于有效教学。尤其是相关配套音像资源太缺乏。教师平时教学任务繁重,备课时间有限,虽希望能利用更多的教学资源,给课堂教学提供更多保障,无奈库存太少,无法选择和综合利用。由于参考资料的匮乏,教师难以深入了解音乐的深刻内涵,教学必然出现随意性、不扎实,学生更是一知半解,教师也因此总是怪罪于教材编写不当。
其实,艺术的存在总是有其不可代替的价值。我们的研究既然为教学服务,就应该以教材内容为蓝本,广泛地搜索与之有关的教学资源,建立资源库,供广大音乐教师整合利用。
(三)加强名师工作室建设,铺就教师专业化成长道路
目前,我区成立了“刘宏伟特级教师工作室”、“陈秀清口风琴特色教师工作室”两个名师工作室,成果是显而易见的。“刘宏伟特级教师工作室”已经进入第二轮工作,为我区培养了多名在全省、全国获奖的名师,同时也带动了一批有共同志向的老师,为音乐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很好的渠道。
1、成立多个不同的音乐特色教师工作室
前面提到,我区有80%的音乐教师正处于综合区,是一支非常优秀的教师队伍,在个人素质、经验、精力上都有很大优势,许多老师弹、唱、跳的能力很强,专业水平也很高,也很敬业,可以建立多个如合唱教学、器乐教学、舞蹈教学方面的工作室,各个工作室的5—8名成员就是一个研究小组,再以点带面,教师队伍必然强大起来。
2、借助名师工作室的力量开设专题培训
加强实用性培训。教师是课程改革的生力军、实施者,没有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探索创造,课程改革不可能成功。目前,我区的培训力度不断加强,老师比原来有了很多学习的机会,但是整体感觉实用性的培训不多,尤其是为教师提供学习、借鉴的实践指导少,使新课程所倡导的新理念得不到充分的落实。虽然有报告、讲座、观摩课的形式,但缺乏有效的研讨,培训的内容和方式并没有真正符合教师的实际需要。调查结果说明教师们很热衷于听课评课,而工作室成员每学期都承担研究课公开课的任务,每次的活动都可以扩大化,让更多的老师有听课评课的机会。
建立技能专题培训。教师的素质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是带有决定性的。音乐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弹、唱、跳”技能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调查中有超过一半的教师喜欢专业培训,因此,我们可以借助名师工作室的力量开设专题培训,如“刘宏伟特级教师工作室”的“中华民族调式钢琴即兴伴奏培训、中华民族民间音乐知识讲座、中华民族舞蹈律动培训”,“陈秀青特色教师工作室”的“如何在音乐课中进行口风琴教学、如何开展科研课题研究、音乐课中的口风琴合奏教学”等等。
音乐教师教育调查报告 9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像的空间。没有想像的人生是苍白的人生,没有想像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音乐的声音是富于创造性的,它具有不可指向性的特点,为我们带来心灵的震撼,进而唤起无尽的遐想。但在我们实际的音乐课教学中,音乐则不再发挥着那样神奇的魅力,这是因为:把音乐作为一门课程来进行系统地学习,它本身赋予人的自由想象空间就受到了传统教学模式的一定限制。因此,用音乐打开学生想象的闸门,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以实践性课堂结构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渴望是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
一、音乐教育的现状
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素质教育的不断向前推进,近年来,音乐教育也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各级教育机构制定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开展丰富多彩的音乐活动,有效地推动了整个学校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国基础音乐课程体系所存在的诸多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问题在音乐学科领域中同样存在。其主要的、突出的现象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片面理解音乐课程的价值与目标。
在一次某省的音乐赛课中,有一堂小学六年级的音乐鉴赏课因其教学设计合理、课堂氛围活跃、德育目标明确等获得了较好的评价。的确,从对一堂课的评价标准来讲几乎无可挑剔,而且“育人”思想贯穿始终??,但是有一个细节让我生出无限感慨:在欣赏完家喻户晓的《春节序曲》后,老师让学生发表感想,同学们都以“锣鼓喧天、载歌载舞、嬉戏玩耍”等喜庆的语言博取了老师的点头认可和微笑赞许。然而一个胖胖的小男孩举手说:“老师,我认为他们在打架”,老师的微笑僵住了,“他们就是在打架,上一次我家楼下的棒棒军打闹时就这样,当时我还在家做作业呢!”小男孩的脸已经涨得通红。最后老师仍然没有领情,以这首曲子的真实背景否定了小男孩的创作性体验。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语文、数学等工具学科,在最具创造性特点、最需要想象力的音乐学科领域中也凸现出来了,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我们的音乐教学习惯以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为主要方式,这种你教我学、我讲你练的灌输式教学牢牢地禁锢着学生的思维,学生只能惟师是从、惟书是从,只能被动地接受一个“标准答案”,而不是创造地表达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见解。显然,这种死记硬背、陈旧落后的教学方式不符合现代教育的精神,更是与素质教育背道而驰。
(二)忽视音乐的审美体验。
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各级教育教研机构对音乐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加强学生的综合技能训练。于是老师便“讲理论、训练视谱”,甚至强化训练所谓的“钢琴弹奏方法、歌唱发声技巧”等,在教学内容、要求及教育形式等方面与专业艺术院校几乎相近,使学生接触到的只是一些孤立的知识点而不是真正的、完整的音乐;同时,教学方法上,重教师的讲授、轻学生的主动参与;重知识技能的训练、轻对音乐的表现,重教学的结果、轻教学的愉悦过程等。如:一位老师在讲解3/4拍子的含义时,不停地强调“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三拍,强弱规律是强、弱、弱”,而几乎没有引导学生感受3/4拍子的音响效果,显然,学生懂得了知识的含义,却无法有效地运用于演唱或演奏中,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音乐的实践体验,因此理论显得死板而导致音乐失去感染力。这种理论化倾向的教学模式,对音乐课程自身的价值与教学目标的实现设立了一定的障碍。
二、音乐课程教学本身具有它的特殊性
音乐既不是单纯的歌唱、弹奏等方面的.技能课程,也不是单一的理论学科,而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以美育为基本属性的音乐学科,在其教育、教学形式与过程中,与其他学科有着显著的区别,那就是:淡化传统中那种赤裸裸的知识传递过程,代之以师生双方主动投入,互相吸引的情感交流活动。罗丹说:艺术就是感情,音乐美,即是一种特殊的情感表达方式,情与美的这种不解之缘,决定了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只有优美的曲调,才能产生动人、感人的艺术魅力。因此,音乐教学应在启迪、激励、唤醒、感染的基础上进行知识、技能的传授,因为音乐具有其自身的价值:
(一)审美价值
在生活中,音乐是我们的朋友,我们轻松、愉快地享受着它带给我们的所有感受,而一旦搬上讲台,音乐就成了学生必修的一项工具学科,甚至成了“辅德”的武器,其自身的艺术魅力却被忽略了。应该说,音乐有德育的`功能和作用,但音乐教育的长处在于给学生观念上以情感的支持和美的体验,因此,音乐教学应坚持以审美教育为前提、充分揭示音乐要素(节奏、节拍、旋律、音色、和声、力度、速度等)在音乐中的表现作用,以整体的方式来体验音乐,使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产生情绪的反映和情感的体验。
(二)创造性发展价值
首先,音乐的产生过程就是全部的创作过程,学生的表演或欣赏都必然伴随着创造性的表现和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其次,音乐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任何一首作品,有多少听众就会有多少种不同的感受,有多少表演者就会有多少种不同的艺术风格,这一特征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具有比其他学科较大的优势,使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我们提出音乐不谋求统一答案,音乐课尽量不接触真理;其三,音乐的特殊功能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创造热情,在主动参与中展现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才能,故音乐教育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方面的作用不应该被忽略。
(三)社会交往价值
音乐的表现方式多种多样,引起人们关注的音乐要素也很多,比如学生在学习电子琴的过程中,首先关注的并不是电子琴的演奏技巧,而是这种高科技的乐器的演奏效果带给他们的震撼,从而引起了对电子琴的学习兴趣,也为学生提供了创造性表达个人情感的可能性,同时在这种表演过程中,也激发了学生当众、自信的表现欲望,因此,在教学形式上常常以集体的方式进行,需要学生牢固树立群体意识,大量个人、小组音乐活动的产生,成就都靠集体力量获得。这种相互配合的群体活动,也是一种以音乐为纽带进行的人际交流,它有助于学生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有助于人的社会交往能力的展现。
三、感受与鉴赏是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的基础
音乐是听觉艺术,音乐艺术的一切实践都须依赖于听觉,听,是音乐艺术最基本的特征。既然听是一切音乐实践活动赖以进行的基础,那么听觉感知便成了学习音乐的先决条件。唱歌、演奏乐器、识谱等均离不开听觉的主导作用,音准、节奏感、声音表现等诸因素也都需要由听觉来鉴定和调整。在音乐教学中,以欣赏作为前提,目的是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感受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进而对音乐作品作出自己的理解与评价。可能有人会说:不讲解又怎样使学生理解音乐呢?“请相信学生的能力。”有一位心理学家说:“在沉默中听伟大的音乐作品而不加以评论也有巨大的教育价值??因为伟大的音乐作品总会给人以深刻印象的。”当然,这样说并不等于就可以忽视讲解和技能训练的作用,因为在教学中,讨论和讲解终归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它们与对音乐的整体鉴赏有了相辅相承的作用,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摆正聆听与讨论讲解的关系。比如学生通过欣赏唢呐独奏曲《百鸟朝凤》,产生对唢呐这种乐器的兴趣,并对与之相关的如唢呐的特征、音色、乐曲的创作背景等方面的知识都有了想了解的渴望,把这些作为讨论的问题,然后把答案与音乐的音响效果结合起来,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而且对他们以后深入接触理论知识、或者在弹奏作品时的处理都会有很大的启迪作用,所以,只有紧密地围绕着感受与鉴赏来进行和展开音乐教学活动,才能跟上音乐艺术的规律,使音乐教学收到良好的成效。
总之,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合理的课堂结构,充分利用音乐自身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对音乐的情感体验亲身参与音乐活动开发学生的音乐潜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进而对知识的渴望,来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也就有可能学得积极主动,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音乐教师教育调查报告 10
为了了解课程试验前学生音乐学习的情况,为《音乐课程标准》的实施提供一些背景材料,我于20xx年6月在我校抽样调查了八年级学生的音乐学习状况。了解了我校学生的现在音乐学习兴趣和学习状况,以及影响他们学习兴趣的成因。为进一步探讨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准备,以利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更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教育技术和手段,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能力。
要解决困扰教学成效的难题,必须通过对中学生学习兴趣的现状作必要的调查和研究,在掌握具体情况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措施,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发展,让学生掌握更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是我们此次调查的目的。
一、调查方法
(一)抽样
本次调查对象主要是八年级学生,抽取了八年级的4个班,其中重点班一个,共计回收有效调查答卷135份。
(二)调查方法
对所抽取的班级与班主任一起商定,直接到教室,班主任、任课教师都回避,采取问卷方式直接调查。每个班调查时间为10—15分钟。说明调查意图,让学生打消顾虑,然后发给问卷。在学生答问卷时,鼓励学生把自己音乐学习中的苦恼、音乐老师对他(她)的不恰当要求,以及自己对音乐教材的希望写出来,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所调查的4个班,学生配合都比较好,气氛普遍很活跃。
二、调查结果
(一)学生音乐学习态度与情感方面
1.学生学习音乐的自我感觉
项目
自我感觉有
兴趣
自我感觉很
爱学
学习音乐困难
但愿意学
不愿意学听到音乐就厌烦
百分比
66.9%
21.6%
8.7%
2.8%
2.在所有学校课程中,最喜欢的科目为音乐的.学生占26.5%。
3.课后喜欢问音乐问题的学生占29.2%。
4.遇到音乐问题总是努力思考的学生占66.0%。
从上述数字不难看出,真正对音乐学习感兴趣、有信心、且自己感觉音乐学习良好的学生在20%—30%之间,60%多的学生能按老师的要求努力学习。
有学生写道:“有时一首好听的歌,自己会唱了,就会高兴几天。”
遗憾的是,有11.5%的学生处于无可奈何的学习状态,他们对自己的音乐学习缺乏信心,缺少兴趣。这些学生在问卷中写道:
“我觉得音乐是一门令人愉快的学科,但每次音乐课上老师的音乐知识讲座让我烦。”
“我尽管很喜欢音乐,但乐理学习最讨厌,我觉得只有想成为音乐家的人才能学好音乐。”
“音乐我喜欢,为什么不喜欢音乐课呢?这就是我的苦恼。”
还有一位淘气的男学生请他将其苦恼写下时,他思考了几分钟,最后只写下了“唉!一言难尽。”
值得注意的是,有部分本来对音乐有好感的同学由于各种原因,正在退出音乐爱好者的行列。
(二)对音乐学科和教学内容的看法
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程度,与其对该学科特点、作用的认识,对教材喜好密切相关。
1、学生对音乐作用的认识
认为音乐能培养高尚情操的学生占84.4%;
认为音乐对人的性格有影响的学生占71.3%;
认为音乐对生活有广泛作用的学生占77.9%。
这就表明约80%的学生对音乐学科有好感,这些学生从主观愿望来说是觉得应该学好音乐的,这就为音乐课程的开设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2、对现行教学内容的爱好
实际上,学生大都喜欢音乐。而同时,学生大多不喜欢音乐课的教学内容。学生们写道:
“乐理题太难,书也看了,还是不懂”;
“我对音乐感兴趣,对乐理一窍不通,碰到视谱就头痛,上音乐课的感觉差透了,简直难以用言语表达。希望对音乐课进行改善,或者不学乐理”;
“我从小学到初一都对音乐感兴趣,可看到音乐知识就头痛了”;
“乐理总是不懂,希望不要这些让人不懂的东西”;
“对于我们这些初中的学生来说,乐理没有用,多听多唱好听的音乐、歌曲,多好”;
“我觉得音乐教材的内容太土,离我们太远,学起来没有一点味道。总而言之,我对音乐没兴趣”。
对于课外音乐学习,从答卷中看,学生对通俗音乐十分感兴趣,但十分不了解。
3、对音乐教科书,53.3%的学生感觉是枯燥无味,有97.5%的学生喜欢课外的一些音乐。不少学生写道:“音乐教材,离实际生活太远,不想去看”。
(三)对音乐课堂与音乐教师的看法
好的音乐教师常能培养出大批的音乐爱好者,而爱好音乐的学生也大都喜欢上音乐课。调查对象中,有67%的学生盼望上音乐课,而有19.7%的学生觉得音乐课枯燥无味,课堂气氛沉闷,“老打不起精神”。教师满堂讲的做法还十分严重,课内可以随时提问的比例为39.5%,而课后有机会与教师谈些有趣音乐话题的学生只有30.3%,部分学生对音乐课不甚满意,与音乐教师较为疏远。
三、几点感想
本次学生音乐学习状况调查及结论,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迪。
(一)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的调整必须跟上时代发展
1.音乐教育应全面考虑学生的情感培养、能力发展和知识掌握,能力培养的目标应加以调整,创新能力、情感体验应加以重视。
2.教学内容不应精而深,而应面广一点,并能体现音乐对人身心陶冶的作用和价值。
(二)教材与课外音乐知识的融合
1.在教科书的基础上进行填充实现多样化,并不断有所发展更新,而不是同一模式的多本化,进行试验。
2.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要生动活泼,让学生喜欢音乐教材。让学生体会音乐的文化价值、实用价值,领略音乐的趣味。
(三)大力增强教师的民主意识,适应学生心理发展
学生情感培养与课堂上师生的民主平等很有关系,应随时在实验中对学生进行音乐学习状况的调查,改善师生关系,真正把学生的发言权、思考权、聆听权、选择权等权力科学地、艺术地交给学生。
四、结论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音乐教育已广泛进入社会各家庭中,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尽人意的情况,一些有条件学习音乐的同学家长为了等级证书而让他们枯燥的学习音乐,从而损害了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有些同学则因家庭环境不具备而缺乏学习音乐的条件。更有许多同学由于紧张的学习而无暇顾及,使得不少同学对音乐缺乏兴趣。
在中学音乐课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作为教师应注意下列问题。
1.充分调动和利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尊重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加以积极正确的引导,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同时又要严格要求,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发挥音乐课代表和音乐积极分子的模范带头作用,起到以点带面的功效。
2.从学生的选择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希望学校开展校园音乐节活动,从听觉上来感受音乐的魅力,而不是像听讲座一样只从平常的音乐知识的阅读来了解音乐,应该从这下手,让学生产生更大的兴趣。
音乐教师教育调查报告 11
高职音乐教育应适应时展的需要,在新的发展时期,树立新的发展理念,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途径,积极探索出新时期的发展方面和策略,使高职音乐教育在新的时期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一、高职音乐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发展难度大
对音乐教育专业定位不准确,对学生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使得当前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导致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发展的难度增大。第一,对音乐教育专业定位不准确。高职音乐教育有别于普通的高等教育。但是,目前我国的高职音乐教育绝大部分都是在模仿普通高等教育院校的音乐教育模式,没有突显高职院校的教育特征。第二,对学生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当前,高职院校对于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职业化不突出,常常混淆于普通高等院校的培养目标,导致培养方向上出现偏差,影响职业教育的发展。高职院校培养的目标是具有一定专业技术能力的基层专业技术人才。由于高职院校没有正确认识自身的职业教育特质,才导致当前高职教育发展困难重重,也使音乐教育发展难度增大。
2、重理论轻实践,理论与实践相脱离
高职音乐教育最为明显的问题就是重视理论教学,轻视实践环节,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当前,高职音乐教育现状是,教师制定教学计划,并在音乐教学中按照计划将教材中的内容和理论知识教授给学生。教师为了按时完成教学计划,几乎每堂课都在讲授音乐理论知识,却很少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这样的课堂乏味、缺少实践活动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调动。时间长了,学生容易产生厌烦的心理,导致学习兴趣不浓,积极性降低,有的学生会出现上课睡觉、玩手机或作其他与学习无关的事情。这样的后果就是学生既没有学好理论知识又缺乏实践能力,影响了教育效果。
3、音乐教育师资不足,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教师是教育的执行者和实施者,缺少了师资就谈不上教育和教育的发展。当前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师资缺乏,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使得高职音乐教育常常是空有其名。高职院校音乐师资力量不足的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高素质的音乐教师更倾向于普通的高等教育学校,而不愿意留在高职院校。很多人都认为高等院校工作氛围和个人发展方面都远远高于高职院校,因此更愿意融入到专业性强的本科院校。这样导致高职院校难以留住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造成师资匮乏。另一方面,由于最近一些年来,高职院校不断扩招,使学生大量增加。而原有的师资力量已经难以满足现在的教学需要,短时间内又无法调入专业教师。这样就使得现有教师教学任务重,而缺少时间和精力去钻研教学,造成课堂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影响教学质量。
二、新时期高职音乐教育发展新思路
1、加大专业调研力度,明确培养目标和方向
新的发展时期,高职院校应紧跟时展的.步伐,加大市场调研力度,从而进一步明确音乐教育发展方向和培训目标。高职院校进行市场专业调研可采取两种方式进行:一是选用专业的咨询公司进行市场调研并形成建设性意见。通过专业咨询公司的调研,使高职院校更加清晰准确了解学校的专业发展状态及发展优势,并积极与咨询公司沟通,形成有利于学校发展的设计方案,使学校专业发展和培养目标上更准确更清晰。二是组织学校师生进行大范围的调研活动。在活动开展中,学校要先对师生进行宣传,明确调研的目的、方法和策略。同时,要采用多种方式进行调研,比如发放调查问卷、实地访谈、现场调查等。调研结束后,要做好调研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通过调研活动,明确学校和专业发展方向,拓宽专业发展途径,优化教育资源,形成高职音乐教育发展优势。
2、调整教学结构,彰显时代特色
高职院校应适应新时期的发展需要,不断调整教学结构,突显时代教育特色。一方面,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和差异化的教学。例如,有些学生毕业后想从事教育工作,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就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教育学、心理学以及课堂教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而对于有些想从事音乐创作的学生,则应注重专业知识的培养。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理论知识与能力培养的结合,培养学生多方面素质。
3、改革教育模式,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职音乐教育要积极创新教育模式,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一是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应加强实践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讲授音乐技巧时,可以引用一些典型的案例让学生进行体会,并积极鼓励学生进行尝试表现。二是要走出课堂带领学生深入生活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可以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场地,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如让音乐专业的学生为企业进行声音设计,通过合作使学生了解了企业文化,丰富社会知识,并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水平
良好的师资队伍是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保证。高职院校音乐教育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要加大专业人才引进力度。高职院校要提高教师待遇,吸引并能留住高素质的专业教师。同时,学校还要为教师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空间,有助于教师实现职业抱负。其次,高职院校要加强对在职教师的提高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学校可以邀请专家到校内对教师进行提高培训,可以派出骨干教师外出培训学习,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回校后用到教学实际之中,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5、建设完善的教材体系,制订合理的培养计划
新时期高职院校音乐教育应加强教材体系的制定和完善。学校可以先让每位教师提出学科建议,整理后形成报告和设计方案。然后经专家改进后再结合学校具体情况进行修正,最终形成教材体系,以此制定教学计划,在教学中严格执行并认真落实。只有这样才能使教材体系真正发挥效用,使高职音乐教育更好的发展。
音乐教师教育调查报告 12
1、调查目的
在日益注重素质教育的21世纪,倡导新的教育观念,拓展新的教学领域,关注新的教学方法,构建音乐课程的体例框架等均在实验教材中有着鲜明的体现。在这次实习中,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教改的鲜活生命力。对于基础教育的主体而言,这些改革是否真正适应师生的需要呢?为此,我设计了一套问卷,试图通过调查问卷,在一定范围内了解学生的需求,从而对问题进行归因分析研究,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以更好的了解当代小学生音乐教育的现状。
2、调查结果分析
为了得到准确、客观的答案,我在实习学校的四年级做了一个问卷调查。问卷从态度、情感、内容、能力和期望四个方面入手,让学生们充分、大胆、自由地表达自已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获得到了一些有益的数据。问卷选择了6个平行班,无重点班与普通班之分,每班学生随机抽了8人,共计有效问卷48份,经过统计情况如下,并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2.1 问题一:你对音乐学习持何种态度或情感?
调查结果显示孩子们对音乐学习所持的强烈情感倾向。58.4%的同学不约而同地表示非常喜欢音乐, 35.4%表示一般喜欢。6.2%同学表示不喜欢或者讨厌。这充分说明了基础音乐教育是具有广泛的学生基础的,孩子们也从中感受到美的享受与愉悦。在音乐教育课程存在的必要性的问题上,有66.7%的同学认为有比较好,31.3%的同学认为音乐课是必修课,2%的同学认为可有可无。那么,孩子们眼中的音乐课应该有什么作用呢?调查结果显示孩子们还是很注重音乐课的学习。81.3%的同学认为音乐课可以提高自身素质,开发智力,陶冶情操。另外还有18.7%的同学认为音乐课是放松、快乐的好机会,
因为相对其它课目而言,音乐课既没有巨大的考试压力,课堂气氛也相对活泼,让他们感到轻松。学不学都“无所谓”或“应付”,让我们看到了极少数学生功利心的一面。而这个比例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升学压力的增强而上升,这也是基础音乐教育为什么到初二、初三会考在夹缝中生存的根本原因。我想这与当前的教育体制有很大关系,如果教育体制不改革的话,师生仅凭一腔热情和一厢情愿,素质教育也难以落到实处。
2.2 问题二:你对音乐学习领域中什么样的内容感兴趣?
调查结果显示35.4%的学生认为唱歌是他们最感兴趣的内容。孩子们普遍认为唱歌是表达自已情感的最好途径,但对教材上的歌曲不感兴趣,他们特别喜欢唱活泼、欢快的歌曲。他们也特别希望自己拥有美妙的歌喉。另一个热门选项是流行音乐,大多数同学喜欢流行歌曲。科技的发展使得音乐的传播发生了天翻地覆的革命,音乐,从唱片和无线广播时代的有限传播,被电视、随身听、CD-Rom、MD、DVD、互联网等媒体推到传播的无限。在e时代里,音乐教师对音乐教材的占有权,被彻底瓦解,孩子们拥有和熟悉的音乐在某种意义上甚至超过教师。而他们拥有和偏好的音乐,往往不是学校音乐教育的.主流内容,其中相当大的分量与学校音乐教育的宗旨是相悖的。 以往流行音乐不能进课堂,但事实上它对学生的影响却很大。有一项问题是学生平时喜爱歌曲的类型,结果显示:小学生会唱的歌曲中有近65.7%的是音乐课本外的通俗歌曲。调查结果还显示:超过25%的学生把不喜欢上音乐课的原因归结为音乐教材编得不好,其中又有近12.5%学生认为音乐教材不好主要表现在所选歌曲不适合小学生演唱。流行音乐之所以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是因为社会音乐生活以流行音乐为主,学生身处现代社会,流行音乐和他们的心几乎是“零距离”,更主要的原因是,流行音乐具备了青少年喜爱的特点,音乐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当代青少年所思所想,用他们喜爱的方式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因此他们对流行音乐的理解没有困难。
流行音乐能否进课堂的问题已讨论了若干年,事实表明围堵不如疏导。学校音乐教育不能生活在真空地带,现实不容回避,音乐教育把流行音乐拒之门外,有如掩耳盗铃。我们不否认有些流行音乐的内容不适合青少年,会对他们产生消极的影响,但看待问题应该是辩证的,全面肯定或全面否定都是唯心的、不客观的。流行音乐中不乏一些优秀作品,教材中完全可以选择那些歌词内容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经过精心制作的流行音乐让学生演唱和欣赏。针对学生滥听流行音乐的行为,由教师正面引导,使学生形成对艺术音乐和流行音乐的鉴别力,对学生审美判断的学习和发展方向起主导作用,这也是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泰戈尔在《我的学校》中写到:“教育的目标是心灵的自由,这只能通过自由的途径才能达到——尽管自由就像生活本身一样是有危险和责任的。”当孩子们长大成人,能够真正懂得鉴赏与审美,能够积极地面对生活、热爱音乐的时候,普及音乐教育的目的便已达到了。
关于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有43.8%的学生选择了“欣赏音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因为欣赏音乐不需要技能技巧,这一点也正是从前的基础教育和教材欠缺或者说是忽略了的。从前的音乐教材过于专业化、系统化,强调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对于我们的大多数学生而言,是不必要成为贝多芬的,而只要能够欣赏音乐的美,将音乐的美融入生活中就够了。欣赏什么?如何欣赏?这也是新课改在音乐教学内容改革中必须面临的问题之一。另外有41.7%的学生希望器乐内容增加,器乐是小学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要想真正使器乐教学不流于形式,更好地发挥器乐教学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就需要不断充实器乐教学内容,尽量满足学生在器乐教学方面新的需要。
2.3 问题三:你希望通过音乐学习获得何种能力的发展?
表示希望“演唱”能力提高的占37.5%。希望提高“演奏”能力的占25%,希望提高“鉴赏能力、音乐素养”的能力的占6.3%,希望培养“乐感”和“音乐知识”能力的有31.3%,这些选择与音乐有关的相关能力发展的比例竟高达98%,从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孩子们真正渴望得到的是什么样的能力。这实际上为新的课程结构提供了来自学生的选择。在此之前我们的基础教育不断地在探讨:我们的音乐课程是应该让学生掌握系统完整的知识,还是发展学生的能力。知识和能力二者难道是对立的吗?事实上两者之间存在着互为因果的联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取决于知识技能掌握的多少,它为学生参与音乐欣赏和表现活动提供了必需的条件,从某种意义上说,掌握知识技能是为了掌握一种学习音乐艺术的工具,架起一座通向音乐艺术的桥梁。
2.4 问题四:你对常规音乐课有其它怎样的要求?
当被问及你对现在使用的音乐教材有何看法时?调查结果显示,55.3%的同学对教材总的评价“好、可以、认同”,说明我们的新教材得到了广泛的认可,新教材的使用,使学生们对音乐的灵性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和展现,为小学音乐教育带来了勃勃生机,我们感到由衷的欣慰,但是,其中存在的问题也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并认真反思。
23.2%的同学觉得教材有待改进,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所选歌曲不太适合学生演唱或好听的歌不多、老歌太多,跟不上时代等,他们希望多一些喜欢的歌以及流行歌曲。我们应该组织一流的作曲家,词作家为我们的学生写好歌,谱好曲。根据时代发展和艺术教育的需要,调整扩大教材编选的思路,精选更新现有教材内容,便之不断优化。我们要让孩子们有歌唱,让孩子们唱属于自己的歌!
(2)配套声像资料缺乏:多媒体课件融电、光、声、图像为一体,其绚丽多彩的画面、生动形象的演示及化小为大、化静为动的特效,为学生创设了一种完美的声音、文字、图像互相结合又富于变化的学习情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之中。同时,它还突破了传统音乐教学在时间、空间、地域上的限制,古今中外、风土人情、世间万象都可以身临其境,大大丰富、开阔了学生的音乐生活的范围和音乐视野,大大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极大地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但目前我们的教学配套光盘仅仅是简单的谱例加声音,比从前的磁带仅仅多了一个画面而已,没有发挥出多媒体的优势。现在回过头来看看从前的基础教育,我们的教材建设,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的确有它重要的作用,但问题也存在:“教育有两个弱点――第一个弱点是忽视了(不是单纯的否认了)个人所具有的微妙复杂的作用,忽视了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各样的表达形式和手段,第二个弱点是它不考虑各种不同的个性,气质,期望和才能。我们是否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想想他们需要什么?今后的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这些都是音乐课程中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也是音乐课程改革以及音乐教材建设必须思考的问题。
2.5 问题五:家人是否经常与你一起参加音乐活动?
29.2%同学表示常常,43.8%表示偶尔,27%表示表示很少甚至是几乎不。这也反映出我国小学家庭音乐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内容改革也提出:“只有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将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结合起来,学生主体性人格的生成和确定才有了根基和现实基础,学生的学习才有真正的意义。舍此,任何教育都只是外在于学生生活世界的装饰。我想,以往那种长期忽视学生兴趣爱好的情况将不复存在,从这一点来说,孩子们是幸福的。
音乐教师教育调查报告 13
音乐作为一种情感艺术,可以通过其艺术感染力来渗透人们的心灵,在精神层次进行思想的交流,从而产生情感的共鸣,使心灵得到感化,思想受到教育。音乐能提高大学生审美情趣、构建和谐大学校园,提高大学生智力、培养大学生创造力,更能帮助大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价值取向。
1、调查目的
为了能够清晰的了解大学生音乐素养现状,剖析当前高校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提高大学生音乐素养的建议与意见,我们课题小组深入我校大学生当中,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当代大学生音乐素养状况进行了广泛的调查。
2、调查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选取我校(湘南学院)的全日制在校20xx-20xx级大学生,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50份,问卷有效率为%。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国内外研究动向与当前大学生音乐素养研究现状,根据我校学生具体情况设计《大学生音乐素养现状问卷调查》。
3、调查结果
基本情况
大学生的性别抽样分布为:男性占%,女性占%;年级的抽样分布为:大一占%,大二占%,大三占%,大四占%;专业抽样分布:医药占%,理科占%,工科占%,人文占%,社科占%,其他%。
大学生音乐素养现状
五线谱或简谱:222人(%)的学生不会看五线谱或简谱,60人(%)只能看懂简谱,68人(%)都只懂一点点;
擅长乐器:267人(%)的学生不擅长任何乐器,83人(%)有擅长的乐器,其中擅长吉他的占67人(%),其他如钢琴、小提琴、大提琴占16人(%);
歌剧:310人(%)的学生不能说出歌剧作品,36人(%)能说出1-2部歌剧作品,4人(%)能说出5部以上,其中,以《白毛女》、《图兰多》见多;
戏曲剧种:67人(%)的学生不能说出一个戏曲剧种,281人(%)能说出1-3个,2人(%)能说出4个以上,其中大多数人熟知的为京剧、昆曲、黄梅戏;
音乐艺术形式:275人(%)的学生对此一无所知,73人(%)能说出1-3种, 2人(%)能说出4种以上,其中声乐、歌剧、戏曲出现度最高。
4、调查分析
音乐基础知识匮乏
当代大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的学习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大部分学生最基本的乐理知识都不具备;对音乐的鉴赏水平普遍比较低,很多学生对著名歌剧、戏曲作品知之甚少;音乐技能掌握情况不容乐观,只有少数学生可以简单掌握一些相对容易的乐器,而对一些演奏技法难度较高的乐器基本不会。
在我国,由于长时间应试教育,很多高校将办校的重点放在如何扩大建校规模和提高毕业生就业率上,而不是看重培养具有全面综合素质的创造性人才,对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不够重视;高校音乐教育课程设置存在偏差,很多高校的上课内容主要以是乐理与音乐欣赏结合的'欣赏课,课程设置较为零散无规则,彼此间缺乏内在的逻辑联系,没有从学生的需求和音乐素质的提升考虑问题。这些问题不仅没有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反而弱化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大部分学生喜欢流行音乐,古典、民族音乐无人问津
调查显示,仅仅有%的学生喜欢古典音乐,%喜欢民族音乐,而流行和摇滚分别占有6%、%的大比例。由于流行音乐具有很强娱乐性和大众性,歌词也多以爱情为主,比较贴近大学生,其朗朗上口的旋律与通俗易懂的歌词更是受到了大学生的追捧。它虽然没有培养审美情趣和深层思想教育的作用,但是却可以激起大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古典音乐具有深刻内涵,经历了时间的长久洗礼,是人类智慧结晶,更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气质、思想深度、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同时有利于提高对音乐的鉴赏水平;民族音乐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象征、历史的写照、风采特色的展现、文化的传承,所以当代大学生应该增强对民族音乐的了解,担当起弘扬民族文化,传承经典的重任。
大部分大学生了解音乐方式单一
调查显示,5%的大学生几乎不购买音乐CD、DVD等音像制品,不到半数的大学生通过观看演唱会接受音乐的熏陶。由此看出,当代大学生了解音乐的方式单一,组乐队、自学乐器、参加音乐社团、观看音乐会的氛围很是淡薄,这种现象在非音乐专业大学生中尤为突出,这对于提高音乐素养机会本来就很少的大学生来说又失去了自主学习音乐的氛围,在这样淡薄的氛围下,也不利于高校开展音乐教学,无法激起学生学习音乐的热情。
大部分大学生尊重音乐多样化,追求健康音乐
超过半数的学生能支持“超级女声”等音乐性选秀节目、“网络歌手”等新派歌手;同时,%的学生认为音乐内容应该健康向上。由此看出当代大部分大学生接受能力强,能适应新时代产物,与时俱进,同时能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一点是当前现状的好消息,大学生尊重音乐的多样化,更有利于开展多元化的音乐教育课程,能更好地汲取不同音乐的特色,发展创造出新时代新音乐、新潮流。
音乐教师教育调查报告 14
一、调查对象及方式
本调查对优秀音乐教师的界定是:音乐教育教学能力突出,在中小学音乐学科竞赛中取得了省、市级以上的成绩,并获得市级以上个人荣誉,在市级或以上音乐学科领域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中小学音乐教师。
调查随机抽取了来自广东省10个地区符合上述条件的优秀音乐教师共48人,含中学教师20人,小学教师20人,教研员8人;其中包括国家教材编写者、特级音乐教师等音乐教育专家(A类)6人;省名教师、南粤优秀教师、南粤新秀等优秀音乐教师(B类)10人;市名教师、教坛新秀、市骨干教师等优秀音乐教师(C类)32人(见表一)。从成长的梯度而言,调查对象属于专家型教师和上升期的熟手型教师。
调查主要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和资料查阅的方式,访谈对象主要是音乐教育专家和省市名教师。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通过对数据与案例的整理与分析发现,优秀音乐教师主要的共同特征是:工作目标积极而清晰,工作态度热情而执着,能开展持之以恒的学习与反思,有成为习惯的创新意识,有良好融洽的人际交流。
1、工作目标积极清晰
在目标定位方面,有近六成教师选择了“成为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或教育专家”,超过三成五教师选择“其他”——包括追求职业成就感、挑战自我、给予学生快乐与美等等,选择“无具体目标”的仅2人,选择“生活保障”的为零。上述结果表明,绝大部分优秀音乐教师都有积极而清晰的工作目标。
深圳市荔园外国语东校区特级音乐教师张娟在谈到成长目标时,她说:“21岁初上讲台的我对自己说,做一个认真负责的老师吧;27岁来到珠海特区的我又对自己说,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吧;36岁通过绿色通道调进深圳的我更强烈地对自己说,做一个学生喜欢的优秀教师吧。”张娟每一个阶段的目标都很朴实,也很踏实,更带着一份浓浓的责任感。
正是因为对清晰目标的不倦追求,成就了张娟“特级音乐教师”的理想
2、职业态度热情执着
在对待职业的态度方面,接近四成的优秀音乐教师表示“很喜欢,很有激情”,超过六成的教师表示“喜欢,有热情”,而“不喜欢,感觉平淡”的教师为零。在获得教学成果方面,100%的优秀音乐教师都曾获得过市级或以上的成绩,有超过七成五教师获得过省级或以上音乐教学成果,辅导学生参加音乐竞赛获得省级或以上奖项的超过六成五,也有超过六成教师的论文曾发表在部级刊物上(图三)。
上述数据表明,优秀音乐教师们热情的职业态度是突出工作业绩的支撑。广东省基础教育系统“百千万人才工程”省级培养对象、省南粤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广州开发区一小樊彩英老师是个喜欢“自讨苦吃”的人。近两年多来她致力于探索不熟悉也不擅长的课堂竖笛教学,并组织了竖笛乐队和民乐队。受过委屈,牺牲了节假日,现在已经可以娴熟地演奏竖笛,对乐队的编配与排练也颇有心得了。在广州市艺术团展演中,她的乐队夺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
对工作执着而充满热情,不推脱、不退缩、不计较、不马虎,使优秀音乐教师不断地迈向新的高度。
3、学习反思持之以恒
在学习与反思方面,老师们学习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主要有阅读报刊书籍、上网查阅、参加学科教研与培训、参加各种比赛、参与音乐团队活动及演出、聆听音乐会等,其中“参加学科教研与培训”是教师们最重视的学习方式,超过了七成(图四)。在信息关注方面,教育类信息尤其是音乐教育信息是教师们最为关心的,超过了九成,《中国音乐教育》和《中小学音乐教育》是最受欢迎的刊物。调查还发现,除了音乐教育信息,教师们对文化、社会、娱乐体育、政治以及科技信息也是怀着浓厚的兴趣(图五)。在教学反思方面,所有优秀音乐教师都习惯于进行教学反思并在教学中调整,有超过五成的教师还会及时把问题、困惑、思考记录下来(图六)。
这些数据表明了优秀音乐教师都非常重视学习和反思。学习方式多途径多渠道,学习内容重点突出而兼收并蓄,教学中能坚持反思与调整。
4、教学创新成为常态
访谈中,在被问到“创新意识是优秀音乐教师必备的素质吗?”时,花城版义务教育教科书《音乐》副主编、广州市天河区音乐教研员胡健给予了十分肯定的回答。他说,“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是音乐课程基本理念之一。如果一个音乐教师没有创新意识,不具备一定的创造能力,怎么能上好音乐课?又怎么可能成为优秀音乐教师呢?”
调查数据显示,接近九成六的教师经常在音乐课堂上进行创造活动(图七)。其中最常进行的教学创编活动是演唱(奏)创编,其余依次是伴奏创编、舞蹈律动创编以及其他——即兴哼唱、歌词创编、旋律创作等等(图八);在教材编创方面,歌曲改编是最常用的,然后是伴奏谱编写、乐曲改编以及其他——教材编写、集体舞编创等等(图九)。显示了优秀音乐教师都非常重视音乐创造活动,有较强烈的创新意识和较好的创造能力。
相对一般教师而言,专家型教师具有更敏锐的.洞察力和更强的创造性。“创新”是专家型教师生活中的常态。
5、人际交往融洽和谐
在人际交往方面,老师们都比较重视建立良好融洽的人际关系。调查显示,在比较要好且亲近的关系中,从密到疏的依次排列是亲人、同事、朋友、同行、同学等;而工作中遇到障碍寻求帮助时,从帮助的大小依次排列是同行、专家、同事、领导、朋友等(图十)。从两条线交集的情况分析,同行、同事、朋友等是教师们关系最稳定、最密切的人群,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而地位比较高,学识比较强,能起到专业提升的专家、领导等“师长”却未能成为大部分教师平时亲密的关系,说明了相当部分教师对“师长”人脉存有一定的敬畏心理。
笔者曾切身感受了广东广雅中学特级音乐教师宋曼蕾的良好人脉。2010年暑假北京举行的第29届世界音乐教育大会上,宋曼蕾在执教音乐鉴赏课《中国琴乐》的前一晚,邀请了特级教师刘宏伟、吴少华,以及笔者和几位年轻音乐教师一起去听她试讲。试讲过程中,任何人提出的意见她都认真听取、反复斟酌。执教时,她巧妙地令拘谨的学生放松了下来,很快沉浸于丰厚的琴乐文化里……课后,她又专程去拜访著名音乐教育专家曹理教授,共同讨论评课。
这件事给笔者的感悟是:踏实和谦逊能带来和谐融洽的同伴关系、师生关系,获得专家引领;而良好的人际交流又能形成良性循环,从而促进个人发展。
三、对青年音乐教师专业成长的启示
优秀音乐教师的成长经历对青年音乐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笔者认为,这种启示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提升自主发展内驱力是促进青年音乐教师专业成长的根本。
深圳市北环中学特级音乐教师刘宏伟从专业演奏员到一名普通音乐教师,经历了迷茫、困惑和挫折后选择了“从零开始”——向有经验的音乐教师、专家请教,大量听课,读音乐教育专著,苦练声乐和钢琴……正是来自内心的强烈发展意识和动力促使刘老师不倦而热情地学习和工作,最终造就了这位谦和、朴实的全国音乐名师。
有调查显示,青年教师一般存在三种发展可能。第一种是度过适应期,踏上不断自我创新的专业成长与发展道路;第二种是获得了基本技能,进入了稳定和停滞发展状态;第三种是产生职业倦怠,不能胜任工作。为什么接受了同样教育的教师会有不同的发展轨迹呢?美国作家弗格森(Marilyn Ferguson)曾说:“谁也无法说服他人改变,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守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无论动之于情或说之以理,我们都不能代替别人开门。”
优秀音乐教师的成长规律表明,自主发展内驱力对成长意义重大,“因为,它意味着人不仅能把握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而且具有把自身的发展当做自己认识的对象和自觉实践的对象,人能构建自己的内部世界。只有达到这一水平,人才能在完全意义上成为自己发展的主体。”从我做起,提升专业自主发展内驱力,一步步向目标挺进,是青年音乐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
2、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是促进青年音乐教师专业成长的条件。
有人曾这样概括特级音乐教师宋曼蕾老师的教学:“强——艰深的专业知识,熟——丰富的音乐史知识,活——活跃的教学思维,精——品质极佳的音响资料,鲜——准确抓住音乐作品的特点,神——在音乐情感的表现中忘情。”宋老师以扎实的专业技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教学深受学生、同行和专家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评价。
刚踏上工作岗位的青年音乐教师,也许歌唱得好,曲奏得佳,舞跳得美,但并不能代表已经具备了良好的专业技能。《音乐教育展望》一书中提到:“新世纪理想的音乐教师,应该是音乐艺术和教学艺术的专家。他们既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教育知识的教育家,又是具有突出音乐能力的音乐家,有丰富音乐知识的音乐理论家和音乐教育家。”在新课改要求下,教师的“专业化”日益凸显,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是促进青年音乐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条件。
3、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是促进青年音乐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
曾有人请教一位刚上完精彩公开课的特级教师:“请问您这节课准备了多久呢?”这位特级教师的回答意味深长:“准备这节课,我可以说准备了一个小时,也可以说准备了一辈子。”是多年的积淀、从不间断的学习成就了特级教师瞬间的精彩。
现在,终身教育、终身学习已成为国际性的理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6年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指出:“今天,世界整体上的演变如此迅速,以致教师和大部分职业的人员从此不得不接受这一事实,即他们的入门培训对他们的余生来说是不够用的;他们必须在整个生存期间更新和改进自己的知识和技术。”
除了“世界变化快”,我们朝夕相处的学生也同样“变化快”。他们思维活跃,新生事物接受快,技术新,信息量大。最流行的歌手、最炫的唱法、最酷的音乐软件、最便捷的音乐下载……他们通常知道的比我们更多;而关于某个音乐话题的讨论,他们也颇有见地。如果不学习,我们将被学生远远抛在后面。
优秀音乐教师之所以观念新、点子多,在于他们勤于学习、善于反思。因此,终身学习是音乐教师职业生涯中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促进青年音乐教师专业成长的关键所在。
4、拓展良好的人脉资源是促进青年音乐教师专业成长的保障。
重视良好融洽的人际关系是优秀音乐教师突出的特点之一。在以群居为特点的人类社会,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否是直接影响我们工作生活质量高低的重要因素。台湾著名培训专家郭腾尹在《人脉是画出来的》一书中,以曼陀罗图式(九宫图)来阐释、解读和运作人脉,把人脉系统化、图式化和条理化,给了笔者很多启发。借用曼陀罗图式,笔者绘出了音乐教师的人脉九宫图。
良好的人际氛围和外界环境,将有利于青年音乐教师的成长;而青年音乐教师良好的个性又可以为自己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争取到更多的外部支持。因此,拓展良好的人脉资源是青年音乐教师专业成长的保障和提升力。
音乐教师教育调查报告 15
当今社会,音乐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们有的反应社会现状,有的抒发内心的向往与希冀,音乐就像一面镜子,真实的映照出不同人群的不同心理状况。
不同的听众群体或聆听个体,由于受其社会地位、文化修养、生活工作环境、个性以及年龄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会形成不同的音乐欣赏习惯、接受模式、审美取向以及审美视界。那么不同的年龄段对收听音乐的取向有怎样的影响呢?为此我做了一项调查:
一、调查目的。
本次市场调查本着科学严谨、真实可靠、调查与论证相结合的原则,对此项调查进行深入的研究。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不同年龄阶段对收听音乐取向的影响。了解大学生的音乐审美观。
二、调查对象。
不同年龄段的喜爱音乐的人。
三、调查内容。
1、年龄。
2、性别。
3、听的音乐的类型及其原因。
4、喜欢的音乐的语种及其了解其的途径。
5、听音乐的习惯。
四、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通过问卷调查及邮件调查和网上搜集数据等方法。
五、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般人都会认为,不同年龄的人有着不同的音乐口味。那么让我们用数据说话吧。我从一个知名网站看到了一项有趣的调查——比较64岁听众与13岁听众的普遍听音习惯。这个实验从其两者中各抽出了5000人,并统计整合了他们最普遍播放的曲目,以便得出最被频繁播放的艺术家。而跟我们预想的一样,他们的口味确实不尽相同。最受64岁听众喜爱的歌手既包括了现下的流行歌手,亦有多年前的歌手。而13岁听众最喜爱的歌手则仅限于现下的流行巨星。且这两个年龄段的人所喜爱的音乐类型也不尽相同,年轻的人大多喜欢流行音乐,而年长的喜欢古典的,当然喜欢流行的也占了很大一部分。
为了更贴近我们的生活,在这里我选择了大学生为例,对其音乐取向进行了重点统计分析。 音乐作为一种介入音乐传播的个性化行为,它具有积极的“能动性”,渗透其中的实际上是一种强烈的主体意识,大学生正步人人生最宝贵的青年时期,他们在生理和心理各方面都趋于成熟,参与音乐活动的指向性,目的性和自我意识更为独立和明确,基本具备了音乐审美认知能力以及音乐审美经验。对普通高校大学生而言,聆听音乐是他们感知音乐,接受音乐,参与音乐活动的最重要形式。
(1)在对大学生的调查中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88份,其中5份丢失,7份废卷,回收有效率为88%,其中男生42人,女生46人,调查男女比例接近1:1。
(2)音乐聆听时间。
所谓日常音乐聆听是指大学生每天在学习之外的日常生活中所进行的音乐聆听。这种聆听必须完全由他(她)本人自主支配,具有独立的“选择权”。因此,音乐课堂上所播放的音乐或公共场合播放的音乐等并不构成大学生日常聆听的音乐的构成要素。
在调查的大学生中日常聆听音乐时间平均一小时以下的占11%,一小时左右的占31%,两小时左右的占37.5%,三小时左右的占15.5%,三小时以上的占5%.每天平均聆听时间为一小时以上的比例高达89%。
很多人在没事做的时候都喜欢听听音乐,但学习的时候也不例外,有些人在学习的时候喜欢听着音乐,这样可以使得学习变得轻松而不枯燥。在学习中听音乐的情况如下:
日常音乐聆听的确已成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丰富当代青年休闲生活提供了可能性,其背后也蕴含着丰富的审美现象——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审美体验乃至审美文化。
(3)喜爱音乐的类型。
本次问卷中有关大学生日常喜欢聆听的音乐类型的调查结果显示:
喜爱轻音乐爵士、摇滚音乐的大学生的人数比喜欢西方古典音乐、外国民族音乐、中国民族音乐的人数要多得多。而轻音乐爵士跟摇滚音乐在流行音乐中占的比重是最大的,可以看出多数大学生的追求都市流行音乐文化的时尚。
这些数据说明,形成大学生日常音乐生活基本内容主要是以娱乐、放松为目的的“消遣、消闲、消费”性质的音乐文化,而所谓的“经典”观念或者“高雅”趣味已日趋淡薄。我们清楚地看到经典音乐文化在当下审美文化情境中所面临的巨大挑战——随着解神圣化和祛魅化的大众音乐文化的迅猛兴起,“严肃音乐”、“艺术音乐”和”古典音乐”文化已被大面积地遮蔽,不仅其传统的影响力受到挑战,而且它的生存空间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挤压。
(4)大学生音乐取向的成因。
①从众心理。
流行音乐进入校园后,其通俗易懂、时尚鲜明、动感活泼的`曲风被越来越多的学生喜爱,其中有不少人最初的动机就是”大家都听,一定很好听”的从众心理。
②理解能力所限。
古典音乐太深奥、听不懂;民族音乐太土,不好听;而流行音乐新颖活泼通俗易懂、好听,也就深受大学生的喜欢。
③符合学生生理和心理特征。
流行音乐大多以爱情为题材,而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已开始对异性产生好感,在接触流行音乐时,认为很多流行音乐的歌词刚好说出了自己的心里感受,也就置身其中,以此来释放自己的情感。
(5)音乐取向对大学生的影响。
1)正面影响。
① 丰富了中学生的音乐感知体验。听音乐就是感知音乐的过程。
音乐感知分为音乐感觉和音乐知觉。人们总是以音乐知觉的形式直接感知音乐,音乐感觉只是作为音乐知觉的组成部分存在于音乐知觉中。音乐实践是形成音乐知觉先决条件,也就是说音乐知觉能力的形成有赖于多听、多体验音乐作品。大学生所喜爱的音乐还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激发了学生们学习音乐的热情,让他们认识到了音乐的重要性,使音乐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为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热衷音乐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
② 有助于情绪情感的调节。
收听所喜爱的音乐是能够产生心灵共振的根本原因,也是音乐有助于调节大学生情绪情感的前提条件。古典音乐和轻音乐能够让焦虑的身心得到放松。一些流行音乐通俗易懂,相对于高雅音乐,欣赏流行音乐无需付出太大的精力,所以在繁重的学习之余,它也成了中学生们的消除紧张疲劳的“轻松剂”。当心情不好的时候,音乐也可以成为一种治愈心灵的良药。一项研究表明:以传统音乐的韵律和谐优美、五音平衡协调为特色、电子音乐技术所表现创作的音乐疗法(BMT),具有神奇的波动能量医学上的治疗功效。
2、负面影响。
流行音乐也分三六九等,有些过于低俗的流行音乐,如果人听多了,不但会变得很肤浅,而且喜新厌旧的速度也是很快的;而且在一些低俗音乐中充斥着各种不文明用语,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人的行为习惯,降低人的素质。
好的音乐不但悦耳而且还养心,不好的音乐不但不悦耳,而且听了之后还会给人的情绪带来负面影响,如被号称为死亡音乐的《黑色星期天》就是这样的例子。
(6)总结。
该项调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到了年龄对音乐取向的影响及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音乐取向,以及音乐取向对人的影响。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应该更好地理解音乐给我们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在愉悦身心的同时,也要避开低俗音乐的不良影响。如何使当代大学生群体在音乐聆听的审美活动中既获得当下快乐的身心愉悦,又能在潜移默化中塑造自我,提升人格,这也是音乐工作者和教育家必须面对和不断思考的重要问题。
音乐教师教育调查报告 16
大学生的音乐素质直接反映着中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状况,从多数大学生的音乐素质来看,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尤其是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情况不容乐观。
前不久,观看了一场系级的合唱比赛,看完之后有诸多的感触。同学们在演唱中,饱满的热情、积极参与的意识是值得赞扬的,但演唱好一首歌曲,光有热情是不够的,从合唱的角度来看,特别是从声音的质量来看就不敢恭维了。因为他们在排练过程中,全部都是跟着录音模仿,而且没有意识到请专业人员辅导的必要性,所以出现了很多本不应该出现的问题。例如整场比赛下来几乎没有听到女声清脆嘹亮的歌声,大部分女声都低一个八度演唱,声音混同于男声,加之跑调、节奏、节拍等问题。连最起码的音准、节奏都不敢保证,合唱的其他要求就更无从谈起了。从中感受到大学生音乐知识的贫乏与音乐素质的低下。
为了探究其原因,进一步了解大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情况,我对院理科一年级的100名学生进行了抽查。经过分析归纳,从中发现了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现摘要汇集起来,希望能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一、调查情况
1、学生来源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因此大部分的大学生来自农村。在调查的100名大学生中有72%来农村。
2、音乐教师配备及授课情况
3、识谱能力
在调查的100名学生中,识简谱的占18%,识线谱的占10%,不识谱的人占大多数。而在识谱的人中,大部分是受过专业训练的。100人中有4个会弹钢琴、1个会拉手风琴、7个会弹电子琴、还有一些会吹笛子、葫芦丝、口琴、竖笛等乐器。
从以上调查来看,大部分学生的识谱来自从小的特长学习,来自学校教育的较少。而且有一些不正常的现象也应值得注意,有些学生会弹电子琴,可是不识谱,这可能与某些特长班教师的素质与教学方法有关系,不教识谱,只让学生背谱,导致老师教一首,学生会一首,几年学下来还是不识谱,学生没有自学能力。
二、存在的问题
1、师资配备与师资水平问题
从前面的问卷调查中可看出,中小学的音乐教师的配备差很多,虽然如今的大学生是十年前的小学生,在十年中应该有很大的改善,但也要看具体的地方。针对这一问题,为了了解更准确的'情况,我对一个县现在的音乐教师配备情况做了调查,结果确不容乐观。在全县180所小学中,专职的音乐教师只有25人,合村并镇后,全县初中合并为规模较大的24所,专职音乐教师只有27人。而且专职的音乐教师大部分都集中在县级中小学及附近的乡村中小学,离县城远一些的地方无人愿意去,因为能接受音乐教育的学生大部分出生在县城附近,学校毕业后都不愿意下农村。还有相当数量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学历不高、专业水平较低,大多为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师范学院毕业的大学生不愿意回到县里,更不愿意下到乡村,而已经安排在县城及附近中小学学历不高的教师,因为怕没岗位都不愿意出来进修。在评职称时,为了解决学历不够的问题,大多数教师只能参加非音乐专业的自考、函授以取得相应的学历,并不能真正解决能力问题。因此,音乐教师的配备及提高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2、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视不够
自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把美育正式列入教育方针,明确了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这十年中,教育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进行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足以说明国家对素质教育的重视。但从调查的问题中,仍然反映出普通的审美教育尚未引起下面各级领导的足够重视,尤其是各县级主管领导及中小学的校长。究其原因是没有认识到音乐艺术教育对审美教育的重要意义及作用,有的领导一味地追求升学率,轻视美育,认为音乐课可有可无,觉得音乐课没用。因此,把少数音乐专业的教师安排带别的课程,造成人才的浪费。殊不知音乐课不仅不会影响其升学率,而且会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增加学生的审美情趣。许多科学家的成功都可证明,如爱因斯坦、祖冲之、华罗庚、李四光等,他们的科学成就大多都从音乐中得到启发。因此音乐教育反过来会作用于文化课的学习。
3、对音乐课教学研究及新课标的认识出现了偏差
前面的问卷调查中,有专职音乐教师的学校,学生从小学到高中音乐课上的一直很正常,可是学生为什么会不识谱呢?经过调查得出,大部分是教学方法不恰当,对音乐课程标准的理解出现了偏差。比如回避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滥用多媒体、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盲目追求教学形式、对兴趣的理解不够准确等。
三、几点建议
1、加强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视
各级领导部门应加强对音乐教育的重视,提高对美育作用的认识,充分认识音乐教育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的地位及音乐教育对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性。组织专人深入学校调查研究,总结《新课标》落实的效果及问题,以便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
2、加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配备、培训
鉴于当前中小学音乐教师队伍,无论在质量上还是数量上都不能满足教学的要求,除了加速培养音乐专业人才,还应做好在职教师的培训工作,应鼓励音乐教师出来进修,给予相应的优惠条件。合理利用人才,对以往学习音乐的教师应鼓励其带音乐课,让他们回到自己真正的岗位。其实这么多年国家培养出的音乐人才并不少,只是没有合理的利用,如果利用好,音乐教师的配备应该得到改善。鉴于此种情况,各级领导应有相应的措施,出台留住人才的具体方案,对刚毕业的大学生鼓励其到乡村去锻炼。
3、音乐教师要正确领会新课标的精神,把音乐教育落在实处。
音乐教师要认真研究新课标、领会其精神实质,勇于探索与研究新的教学方法,改正认识上的错误,以保证音乐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特别是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师,要创造条件,改变旧的模式,坚持不懈地进行业务学习,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水平。
4、采用有力措施,逐步改善音乐教学条件,特别是乡村的教学条件
在音乐教学中,需要一些必要的教学条件来进行教学,比如音乐教室,和一些必备的乐器,钢琴、风琴、电子琴、打击乐、录音机等,条件好的还可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没有条件的农村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首先应有教师,其次根据条件准备一些简单的乐器。只要各级领导重视,就能创造出较好的音乐教学条件。
5、各教学段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逐级补课的形式,加强学生的音乐素质及审美情趣
以往耽误的已无可挽回,各个教学阶段从现在起应把音乐课重视起来,在教师配备的情况下,采用逐级补课的形式,进行及时补救。对于现在已经上了大学的学生,各普通高校应将艺术教育列入教育教学计划,开设艺术类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并加强校园文化活动。比如合唱比赛、卡拉OK比赛,有条件的学校还可组建乐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总之,为了培养合格的新一代人才,推进素质教育,我们应当加强中小学音乐教育,尤其是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把新课标的实施落在实处,从而提高大学生的音乐素质,造就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
- 相关推荐
【音乐教师教育调查报告】相关文章:
音乐教师教育调查报告3000字05-31
音乐教育调查报告03-28
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报告03-26
教师教育调查报告05-05
音乐教育调查报告(通用8篇)07-02
教师教育情况调查报告01-08
音乐教育调查报告范文(通用7篇)03-23
中小学音乐教育调查报告(精选5篇)03-22
音乐教育实习调查报告范文(通用6篇)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