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细品味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都增长了不少见闻,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记》读后感650字,欢迎阅读与收藏。
《学记》读后感650字 1
很早就明白“玉不琢,不成器”、“学,然后知不足”等说法,但从未探寻过它们的来源,直到读到了《学记》才恍然大悟,原先这些说法的根源在那里。随着阅读的深入,才发现这些只是《学记》给予人的豹之一斑。
《学记》以微言写大义,千字略略有余的文章论述了教育原理、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教育的大问题,每一点都能够与实际相结合衍生出许多供人思考的资料。目前自己有些资料读得还不够通透,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小学语文课怎样上?此刻有很多争议。我选取与自己的教学关联紧密、感触最深的两点来浅谈我个人的读后感。
《学记》第三则:“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是的,教学相长,是学生在促我们“长”,学生即我们身边最可宝贵的资源。
学生是鲜活的、富有新意、永远不能完全预期、充满张力的资源。从某种好处上讲,他们是我们的老师。
学生的质疑时时冲击着老师已有的知识储备,是促进老师不断学习的外部力量。古人云:“学贵有思,思起于疑。学贵有疑,疑者,觉悟之机也。”学生质疑约有三种状况:一是有疑而问。二是意见分歧。学生中常有不盲从者,这十分可贵。如果对问题的认识从一开始就整齐划一,恐怕是一种悲哀。即便大家最终达成的是共识,那由异到同的争辩之路也是最美的。三是为师纠错。
二、学生的独到理解为教师大脑吹进一吸清风,启发着教师思维。
有时,我们常常以为对某个问题思考得比较全面了,已成定论,无可质疑。但学生以小朋友的敏锐、独具的慧眼还是会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视角。学生们常常打破常规看问题。有时,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答案,虽不必须正确,但因其观点不同,能够启发一些不同的'思考。
三、学生习作为育人工作带给了宝贵的素材,使以课堂为载体的育人活动更为有效。
说教,为学生所不愿理解,但又是教育学生时最常用的方式。说教本身无过,流于刻板则无效。有时,学生习作带给了以学生之言教育学生的契机。
半年的教学实践令我常常深思。教与学双向的付出与收获,使自己受益颇丰。所谓“教学相长教中知困学解困,师生互动师亦获长生补长。”
读《学记》,常读常新,永读永获。《学记》值得所有从事教育的人慢慢研读。有人说,中国教育理论在世界教育理论空间中“群众失语”,只有西方教育理论在“独白”,这今人感慨。以我浅见的视野,不明白《学记》是否已经成为世界教育的通用读本,但我相信,它必须是!
《学记》读后感650字 2
这本书是我除了语文教科书之外批注最多的一本书,我用了两天,只看了前四讲,我不是阅读障碍,而是我真的感受到这里有不可限量的深度和广度等我去探寻。我要一遍遍去体味,去感悟。开篇第一段话,让我牢牢记住的那四个字——化民成俗。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化:教化。程度要深于教育,是要通过教化,实现良好的风气,全社会积极向上,国泰民安。俗:通俗,平俗,也就是到达平常通俗那样的境界。化民成俗,因为教育,让这会可以到达一种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一切优良传统、道德文化平凡得不值得一提,那才称其为俗。
这四个字深深的震撼了我,可以说,在大智慧面前,原来我所认为的教育真的狭隘到了极点,我的眼里的教育往高了说,我想教会我的.孩子做个好人,实际日常教学中,我又总是在纠结孩子的这道题怎么算上,从来没想过原来教育是有如此高度。这种感觉就好比我站在板凳上质问我的孩子你这道题怎么还不会?而我们的老祖宗,我们的教育大家,就像站在泰山上,放眼将来,俯瞰整个社会,为这个社会的开展,为民族的将来,为了改变社会,改变世界而努力培养人才。我惭愧至极。但同时也庆幸我没有一直洋洋得意的夸耀自己“板凳上的成就”,我从今天起认识到了,我要努力带着我的孩子们爬向峰顶。别再此时堂而皇之、言之凿凿的认为:“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不在峰顶,如何指点江山?不在高楼,如何穷极其目?教育者要有更博大的胸怀,要有更顶峰的高度。从今天起,努力做一个向教育峰顶努力攀爬的教师。
《学记》读后感650字 3
《礼记·学记》中的内容是如此宽泛,论述了教与学过程中的诸多内容,读之受益匪浅,古今许多思想原来都源于此。
《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曰敩学半。”人们总是说学无止境,人生有限而知识是无限的,学的越多反而越会感到自己的渺小、宇宙的无穷。大千世界有无穷的奥秘拥有的知识越多好奇心就会越强,可以增强学习的趣味性,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之处,才能自我勉励,发愤图强。老师教与学生学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老师在教导学生时,亦能从中有所收获,得到新的体验和感知,正如孔子曾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故老师教的过程也是自我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古人是如此的高明,在社会发展很落后的古代,已提出了类似于今天我们提倡的素质教育的教育策略,不得不令人叹服。而反观我国现行的教育模式:填鸭式教育仍普遍存在,经过了几千年的发展,我们的教育模式非但没有进步反而一直在走下坡路,原因值得很多人深思。时至今日,人们才领悟到教育的弊端,开始提倡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推动个性的发展。读了《学记》之后,在想现在提倡的教育政策,有种返璞归,向原始回归的感觉。
如果真如《学记》中提出的那样老师严格而不压抑,使学生能够自由发展,只加以启发而不必全部说出,给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将会带来更好的教学效果。
《学记》读后感650字 4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礼记·学记》
学记第一段,开宗明义,给古往今来的人指出一条大道——学。
“君子”之名,在先秦经籍中,有以位言,有以德言。总而言之,有位无德者,终不能保其位,所以君子毕竟以德名。故宋儒释君子曰:成德之名也。
然则德何由而成?其必由学乎!君子以天下为己任,无天下之胸怀者不足以为君子,亦不足以言学,否则只是学成个自私自利的小人而已,与君子何干?
然须知,天下不在外,家国天下只在我心,修身与平天下只是一件事。《论语》中说“古之学者为己”者,正是为天下也,说“今之学者为人”者,正是不知道自己是谁,惶惶外求者也。
“化民成俗”即是“平天下”,学即是修身,“君子欲化民成俗”即是“欲明明德于天下”,“其必由学乎”即是“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大学》与《学记》,异名而同理。君子能修身以成德,则发虑宪、求善良、就贤体远皆为化民成俗之道,否则只是外求,身且不能成,更何论化民。
此章于为人师、为人父母者而言亦大有启发。今之欲施教于孩童者,纷纷向外求各种各样之教育理论,而不知反修其身。如此,则求之愈多,而失之愈偏,或迷茫不知所从者,或固执己见自尊自大而轻薄他人者,总而言之无非两类,或自以为愚,或自以为智,此念一起便离道远矣,伤于自弃自我而不自知,又何足以言教!
欲教人者先修己,欲正人者先正己,己正则人正,己修则人修,此千古不易之道。舍修身而谈教育者,不知要教出个什么人来?
《学记》读后感650字 5
仔细读完《学记》,感触颇深,作为教育专业的我们,就应更早一点读这篇著作,其中包含了许多祖先的智慧,短小精悍,句句都值得我们斟酌,讲述了教育制度,教学资料和方法等等,这些经典,穿越了历史,也将指明将来。
开篇“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教学为先”等就指出了教育的重要性。从古至今,教育都是放在国家的首位,也说明了文化及学习的重要性,不管何时,我们都不可以停顿学习,文化的传承与开展需要一代代人付出努力。“教学相长”“学学半”这些经典的教育观点,至今人们都在学习和运用。教和学是互相促进,不可分割的。
要做一位教师,需要“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要培养学生多考虑的习惯,不要急于告诉他们答案,要让学生学会悟与思。最近,我们也在学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我觉得这考虑的过程,就是隐性知识的学习。教师不能代替他们去考虑,这个过程很重要,他们会从中学习与成长很多。我们也要“士先志”树立学生的志向,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志向努力学习,这样才有学习的动力。而此刻“填鸭式”的教育使学生们厌烦,觉得学习的沉重。我们需留给他们一点空间去考虑,也要在精神上引导他们树立志向,这样学生才会更简单也更主动的去学习。
因材施教是《学记》里提很重要的一个教育规律,“其施之也悖,其求之也佛”。我们的`教育需要遵循这规律,学生的求学才会顺利。孔子总是理解了学生的根底,有针对性地进展教育。有一次,子路问孔子说:“听到一个很好的主张要立即去做吗?”孔子答复说:“家里有兄父,怎样能自作主张呢?”而当冉求问同样的问题时,孔子却答复说:“当然就应去做!”在一旁的公西华听后很不理解,认为教师的讲话前后不一致。孔子解释说:“子路遇事轻率鲁莽,所以要抑制他一下,使他慎重些;而冉求遇事却退宿不前,所以要鼓励他大胆地去做。”
《学记》读后感650字 6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每天都在接受各种各样的知识。我们会读很多书,看电影,听演讲等等,通过这些方式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今天我想分享一本书的读后感,这本书是《学记》。
《学记》这本书是罗素所著,它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我们每个人都要不断地学习才能不断地进步,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如果我们停止了学习,那么我们就停止了前进。
在这本书中,罗素从作为一个学生的角度,描述了自己的学习过程。他强调了坚持不懈的学习对于成功的重要性。罗素对学习的态度是很认真的,他认为我们需要对学习抱有兴趣,才能够真正的享受学习的乐趣。如果你没有兴趣,那么学习只是一种苦役。
读完这本书,我对学习有了不同的感受。过去我一直认为学习只是为了取得高分,但是罗素告诉我们,学习应该是一种生活态度。我们应该抱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我们才能够在学习中获得真正的快乐。
在这本书中,罗素还提到了自己的困惑和不足。他认为他不懂得如何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他通过阅读大量数学书籍,为自己设定数学目标,坚持不懈地进行练习,并不断地尝试各种学习方式。最终他取得了成功。
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一些学习经历。我曾经也对某些科目非常困惑,但是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尝试,我克服了难题,最终也取得了好的成绩。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认为学习不应该是一种强迫的.过程,我们应该完全把自己放在学习中。我们应该学会克服困难,而不是回避它们。我们应该秉持着兴趣和好奇心,不断地前行。因为只要我们不断地学习并取得了成功,就一定会有一天我们能够取得真正的成功。
总之,《学记》是一本很棒的书,我强烈建议每个学生都去阅读一下。这本书提供了有关学习和思考的重要见解,会对每个人都有所启示。我希望我也可以向罗素一样,坚持不懈地学习和思考,并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
《学记》读后感650字 7
《学记》这篇文章,在没读之前并没有感到陌生,因为上学时曾学过、也背过。毕业这几年来,还从没有再读过,慢慢地就不会背了,甚至淡忘到只记住了一些备考时经常用到经常用到的话语,但也总是不求甚解,“教学相长”、“因材施教”、“玉不琢,不成器”、“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等,但也总是不求甚解,只为考试拿分。寒假期间,有幸在校长的带领下又拿起了《学记师说劝学解》这本书,尤其是再读《学记》这一部分。让如今从学生到教师刚刚完成身份转换的我,有了和当初不同的心境和理解。其中论述了大量的教育原理、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教育的大问题,每一点都令我深思。
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发扬学生的优点,克服学生的缺点,纠正他们的过失,这就是教育的目的。教学路上,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给予他们鼓励与关爱,同时,真诚地帮助他们改正缺点。另外,我们自己也需要学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学无止境,当今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远比我们想象中要快,若是我们止步于当下,当我站在三尺讲台上,我又该如何讲授知识呢?在同学们突发奇想提出触及我们盲点的问题,我该怎么办?难道要用诸如:不要说与课堂无关的.话题,之类的话语来打压吗?自然是不能,所以我唯有不停地学习,不断更新我所拥有的知识。书本教会我们的,远远不止课文上的那些文字,我们需要开阔我们的视野,看到更广的知识,和学生一起学习进步。
牢记经典再结合现实社会实践才能更好地找到合适的教学方法。就目前来说,我读的还不够深入,也没有很多的社会实践经验与教学经验,我想将这《学记》中的理论知识珍藏,带着它一起去走我的学习教育之路,时常再看看,我相信我会有更多的收获的!
《学记》读后感650字 8
课堂练习,试卷中“名篇名句”题涉及到《礼记·学记》的一个句子:“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许多同学没有写上。再联系以前试卷中出现过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等句子,我感到是时候集中学习《学记》了,于是我整理有关资料,为同学们印发了《学记》全篇,并把它作为课文来研读。
《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文章,是我国古代比较早和比较系统的教育专论。它以精炼的语言、生动的比喻,系统而全面地阐述了我国古代教育的作用、教育制度、教学原则和方法等问题,对于今天的教育教学有很深刻的启发意义。
在课堂学习中,我们除了完成词句理解外,有意展开思考有关教育的问题,产生了不少感想,我们分几个部分来谈。
今天我们先看开篇两段: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文,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这两段谈教育的目的和作用,其中“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和“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是关键句,它站在治理国家、管理和教化百姓的高度来谈论教育的重要意义,实在是了不起的思想。
于是我们不禁需要反思我们现在教育的问题。
第一,我们对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我们仅仅把教育当成培养人才的途径,当作为经济服务的.手段,而忽视了教育和受教育过程本身就是目的。
第二,我们现在许多地方的中学教育已经彻底沦为“应试教育”,教育的目的就是升学和就业,教育的过程就只剩下了做题和考试。
我们过于强调教育的功利性,重视教育的短线作用,而对于教育“培养健全的人”“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等则大大淡化甚至排斥掉了。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现在的教育不是进步了,而是退步了,这实在是教育悲哀。
《学记》读后感650字 9
《学记》的精华是对教育原理、原那么、方法的阐述。“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那么和,强而弗抑那么易,开而弗达那么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只有既明白了教育成功的方法与失败的原因的人才能做教师。善教的教师引导学生而不是牵着学生走;对学生要求严格但不施加压力;为学生带给解决问题的空间但不代其做出结论。引导而不逼迫、多鼓励不挖苦打击,师生间的关系融洽了,学生学起来就感到容易了;启发而不祥解,学生就会用心去考虑。这不就是循循善诱吗?这些不就是新课改的理念吗?我们的祖先多么有远见、多么伟大呀!“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那么多,或失那么寡,或失那么易,或失那么止。
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是呀,作为教师,务必理解学生的心理,理解学生学习的.困难所在:是贪多嚼不烂还是不肯多读?是见异思迁还是浅尝辄止?教师只有究其原因,对症下药,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优势,纠正其学习中的过失,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主动参与的潜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的进步;同时更好的发挥教育的作用。
《学记》读后感650字 10
《学记》的开篇“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教学为先”,这让我明白了教育自古以来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真可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同时也让我们明确了文化和学习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所以,不管何时,我们都不可以停顿学习,毕竟文化的传承与开展需要一代代人付出努力。
“教学相长”、“学学半”这些经典的教育观点,至今人们都在学习和运用。是呀,教与学要互相促进,只有互相促进,才能真进步,也才符合“学无止境”的道理。
就这样,我边读边感悟。“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这要求我们教师要培养学生多考虑的习惯,不要急于告诉他们答案,要让学生学会悟与思。读到这里,我想这应该和我们所提倡的`个性阅读,以学生为主体所契合吧!
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的我,对待国学,对待古文化还需要恶补,可是我也相信大道至简,所以在恶补之时,首要的是深化《学记》之中的精华,学会与学生同成长。“学然后知缺乏,教然后知困。知缺乏,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把这作为前进的动力,我想还有什么不能实现的呢?
“不待扬鞭自奋蹄”,读完《学记》更是让我有了一种紧迫感、责任感,不想无病呻吟,更不想再责怪自己曾蹉跎了岁月,辜负了青春,只想每天都踏踏实实地让自己有所收获。让那恐慌、恐惧少一点,再少一点。
对于《学记》,我还将继续学习……
《学记》读后感650字 11
《学记》这篇文章涉及到教育、教学的很多方面,它提出了教学相长、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启发诱导,还总结了教学成功的经历、教学失败的原因、学生在学习上的四种过失等等。我感受最深的是教学相长和启发诱导两个方面。
一.“教学相长”使教师走上专业化成长开展之路。《学记》里提到:“是故学然后知缺乏,教然后知困。知缺乏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段话说明了教与学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要想教好就必须不断地学习,而不断地学习反过来又提升了教的程度。这就好比一个教师要给予学生一杯水,他就必须有一桶水。教学相长的道理让我认识到一位优秀的教师要擅长反省、热衷学习和钻研,这样他才可以不断地成长、开展。《论语》中孔子有这样一句话:“吾日三省吾身”,只有擅长反省的人才会发现自己的缺乏,才会不断地学习,才能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二.“启发、诱导”让教师“解放”,让学生“乐学”。“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讲的是怎样启发诱导;“道而弗牵那么和,强而弗抑那么易,开而弗达那么思”,那么说明了启发诱导的作用。我认为教师要做好启发诱导,关键是要明确教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定位: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主体地位。这就像导演和演员的关系,一个导演只有充分调动演员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让演员被动的承受说教,才能算是好导演。作为教师也一样,课堂这个舞台的主角应该是学生,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启发诱导,让学生充分发挥他的积极性、创造性。孔子也曾有过“启发诱导”的言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那么不复也。”这是《述而》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不到他努力想懂而懂不了不去开导,不到他努力想说而说不出来不去引发,告诉他一个角落是如此,他不能随之联想到另外三个角落也是如此,就不再多说了。孔子在教育他的弟子时就做到了这一点,这从《论语》中的很多内容可以看出来。
我认为一个教师假设真正做到了启发诱导,首先他就解放了自己,因为他不必在课堂上大量灌输了。其次,受益匪浅的还是学生。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考虑才能和表达才能,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还能进步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假设启发诱导运用得当,学生会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受,他自然会乐学,师生关系也会越来越融洽。假设教师课堂上大量灌输,而不顾学生的承受才能,不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那么学生就会缺少反思,他的领悟就会有限,所学的东西也必然忘得快,更谈不上学以致用了。由此可见启发诱导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对待《学记》,我们要取其精华,由表及里,才能真正落实到教学中去。
《学记》读后感650字 12
作为一名大学生,在校期间我们学习了很多知识,读过不少经典佳作。每本书都会在我们的心灵深处留下一些印记,而读后感就是我们对这些印记的总结和反思。在读完一本书后,我们需要通过写读后感的方式,将自己的感悟分享给他人,也为自己留下一份珍贵的回忆。
最近我读了一本自助励志类的书籍《学记》,作者杨绛老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传授了很多珍贵的生活智慧和人生哲理。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感受颇深,深受启发。
首先,我从这本书中学到了正确的学习态度。作者在书中提到:“读书一定要以内心的声音在默默地思考,用心感受,全身读书,耳朵、眼睛、嗅觉、味觉、触觉全都用上,用以理性的头脑掌握感性的事物。”这一句话告诉我们在读书时,不仅要注重理解文本表面的信息,还要深入思考其中的内涵和深层次的意义。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掌握知识,做出深刻的总结和归纳。此外,作者还提到一个重要的观点,那就是人的底线要高,头脑要越来越清晰,而不是愚昧无知。这让我感到,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时刻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以期能够不断地提升自己。
其次,我从这本书中还学到了对生活的坚定态度。作者在书中谈到:“人生的艰难险阻,并不会因为你忙碌于工作或创业,而短暂或永久地消失。我们不能逃避苦难,却能从容面对。”这告诉我们,无论在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逃避生活的挑战,而是要坚定自己的内心,正视困难,以乐观的心态,积极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我们要相信自己的力量,相信自己可以战胜每一个困难。
此外,这本书中还有很多优秀的言论和感悟,例如“生命的质量和生命的价值应当放在一起看,更确切地说,放在一起看了才是真正懂得生命”、“理想是一日生活,事业是一日付出,努力是每日进行。根据着这两者,日复一日的拼搏着,今天便能创造美好的明天”等等。这些思想深刻,让我明白了在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奥妙,更帮助我发现自己身上不足的地方,以及我需要加强的方向。
总的来说,《学记》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学习和生活是不可分割的,需要我们积极融合,不断自我提高,以获得更多的收获和成长。所以,在这里,我想对所有的学生和朋友们说:“学习,不只是为了方便生活或者找工作,更是让我们拥有睿智的头脑和进步的价值观,从而能在人生中实现更为有意义的事情。”
最后,我想说的是,在日常的学习中,我们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态度,注重思考总结并精心记录下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让我们把学习看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坚定向上,迈向更加充实和完美的未来。
《学记》读后感650字 13
大学生是社会中最为充满朝气和希望的群体,而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勇气。读书是大学生最为重要的一项任务,也是大学里必修的一门课程。每一本书都是一扇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我们应该好好珍惜每一门课程,不断探索,不断进步。
最近我读完了一本名为《学记》的书。这本书真正的感受到了那种血脉贲张的“学习”感受,让我想到了我们作为大学生应该有的态度。这本书中,作者给我们展示了自身所获得的各种学习经验和方法,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怎么样才能成为一个精通学习、独挡一面的高手。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无疑是重中之重。学习方法的不同会直接决定你所接收知识的质量和效率。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地学习各种学习方法。而这个学习方法并不一定指那些似乎很高大上的方法,比如说“抠脑洞”,或是“有魄力的换位思考”等等。 这些方法是有用的,但有些时候,我们需要的仅仅是一份用心的笔记。学习笔记是我们每个学习习惯者的必需品。而且,要做一个合格的学习笔记,需要具备一定的技巧,让笔记可以真正帮助到我们的学习。学习笔记这一小小的东西,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记录所学,更可以帮助我们更深的理解所学内容。更甚者,让我们认识到无意义的记忆和有意义的理解之间的微妙差别,这也是学习的.第一步和第二步。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的学习态度也有了很大的转变。过去我读书时总会觉得这很枯燥、那很无聊。但在学习笔记和学习心得不断的积累过程中,我开始慢慢领悟到这并不是没有可学之处,而是我在将心浮气躁,缺少耐心。我经常会抛弃那些重要的知识点,而右顾风云。然而书中的作者则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学习的真正目的并不是去追求出色,而是去追求尝试更多,去探寻你从来没有注意过的东西,更好地解决自己的问题。现在,我可以更加深刻地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收获。 当我们真正理解了学习的`意义,我们会发现,学习的路程不是一顿顿猛如虎的攫取知识,而是通过对知识的细挖精想,让这些独具匠心的点点滴滴中逐渐地成长。
学记,这本书就像是一个良师益友一般,帮助我更好地去理解学习,学习的乐趣。在我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认识自我,寻找对象、审视自我这些方面,这本书都为我开启了新的思维、新的图景。由此展开的华美正是摆脱了管窥小学的视角,站上了另一座山坳。阅读《学记》这本书,让我感到启发和振奋,让我更加深刻地受到学习的鼓舞。我深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会在这个学习的道路上得到更多的进步和提升。
《学记》读后感650字 14
《学记》作为战国时代的教育论著,总结了夏、商、周官学和春秋战国时代私学的教育经验,从儒家的立场出发,提出了一系列教育观点。汉武帝奉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儒家学说在中国历史上的统治地位,《学记》作为儒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品,也深深影响了2000多年来的中国教育。特别是《学记》中关于教育目的的阐述,直到现在还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教育政策.比如这些句子吧,想必我们大家都是很熟知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教学相长也。
《学记》作为儒家教育思想的代表作品,只有千余字,却能以微言写大义,言简意赅,让人有高山仰止之感。字里行间,如行云流水,简约精炼,字字珠玑,深深影响了2000多年来的中国教育。特别是《学记》中关于教育目的的阐述,包括教育原理、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教育的大问题,每一点都令人深思,直到现在还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教育政策。《学记》主张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本学习和实际训练相结合,既要扩大知识领域,又要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书中用较多的篇幅,阐述“教”与“学”的辩证关系。认为只有通过“学”的实践,才会看到自己学业方面的差距,只有通过“教”的实践,才会看到自己知识和经验方面的贫乏。看到差距,才能力求上进,看到贫乏,才能鞭策自己,从而得出“教学相长”的正确结论。《学记》重视启发式教学,重视教学的循序渐进,强调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重视因材施教。主张从了解学生学习的难易,才质的'美恶,作为启发诱导的依据。主张由浅入深,从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的教学顺序,并且提出一条积极性的教育原则,即要在学生不良的行为没有发生前,引导他们向善的方面发展。并指出在学习过程中同学之间要取长补短。《学记》赋予教师以崇高的地位。提出严师和尊师的思想。
一名未来的教师,我们应学习《学记》中的思想,为自己加油打气,争取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学记》读后感650字 15
在还没有学过《学记》之前,就曾听闻“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教学相长”,而在仔细学完《学记》后才真正领略到祖先的智慧以及这篇文章的伟大。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这么一段话: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发然后禁,那么扞格而不胜;时过然后学,那么勤苦而难成;杂施而不孙,那么坏乱而不修;独学而无友,那么孤陋而寡闻;燕朋逆其师;燕辟废其学。此六者,教之所由废也。教育教学的第一原那么就是禁于未发,意思是在事情还没有发生之前就加以防止,和我们如今所说的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意思相近,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具有敏锐的洞察力以及积极的心态,将学生萌芽欲望在还没有发出来的时候就铲除掉,并把好的一面引导给他们。结合我们自身而言,作为将来的小学教师,就一定要具有这样的才能,孩子在小学的时候是学习才能最强最需要教师引导的时候,在这个阶段,他们的人格就将定型,我们小学教师就应该教会他们摆脱可能会形成的`恶习,学会真善美。假设发然后禁那么为时已晚矣,因为习惯一旦根深蒂固就很难再被改变了。
第二原那么当其可,意思是在适当的时机给学生进展教育,掌握教育时机,不仅能让学生学的有兴趣,给他的教育印象也会比平时更加深化。假设错过了学习的最正确时机,那么再学习的话就很容易力不从心了,之前吴院长也和我们说过,很多小学女教师在工作两三年后才来考研,一边带孩子,一边工作,即使学的再苦再累又怎么可能学的进去呢?
第三原那么是不陵节而施,意思是在教学生的时候不超越学生的承受才能,要循序渐进,每个班上学生的承受才能是不同的,作为一个教师不能只看到那些学习才能强的小孩,也要顾及到一些学习知识比拟慢的学生,当然最好的就是知识难度可以适应所有的学生,假设教学太过急功近利,比方有的教师为了赶进度,自顾自的讲,毫不顾及学生,那么这样子的教学,实际上是毫无成效的。第四原那么相观而善,指的是学生之间应该互相帮助,共同学习,在学校里假设只知道一味的学习,而不会与人交往,没有一个朋友,只会让自己孤陋寡闻,但是择友的时候也不能选择品行朋友,当然朋友也不是用来闲聊的,不过在当今社会互相商讨学术的朋友实在是不多了。
虽然《学记》是三千多年前祖先的智慧,但在今日也值得我们学习效仿,作为将来的小学教师,《学记》是值得我们一生都学习的楷模。
- 相关推荐
【《学记》读后感650字】相关文章:
学记原文及译文02-04
学花落地记06-10
学记原文及译文10-22
学记原文带译文09-24
学记原文及翻译及解读02-26
学记原文和翻译01-12
学懒记_小学作文08-21
《黄山记》导学教案09-10
王安石的《虔州学记》09-22
《学记》读后感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