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丝瓜读后感

2022-08-03 读后感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怎样写读后感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神奇丝瓜读后感,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神奇丝瓜读后感 篇1

  国学大师季羡林老先生有这么充满智慧的文章《神奇的丝瓜》,全文推荐如下。

  今年春天,孩子们在房前空地上,斩草挖土,开辟出来了一个一丈见方的小花园。周围用竹竿扎了一个篱笆,移来了一棵玉兰花树,栽上了几株月季花,又在竹篱下面随意种上了几棵扁豆和两棵丝瓜。土壤并不肥沃,虽然也铺上了一层河泥,但估计不会起很大的作用,大家不过是玩玩而已。

  过了不久,丝瓜竟然长了出来,而且日益茁壮、长大。这当然增加了我们的兴趣。但是我们也并没有过高的期望。我自己每天早晨工作疲倦了,常到屋旁的小土山上走一走,站一站,看看墙外马路上的车水马龙和亚运会招展的彩旗,顾而乐之,只不过顺便看一看丝瓜罢了。

  丝瓜是普通的植物,我也并没有想到会有什么神奇之处。可是忽然有一天,我发现丝瓜秧爬出了篱笆,爬上了楼墙。以后,每天看丝瓜,总比前一天向楼上爬了一大段;最后竟从一楼爬上了二楼,又从二楼爬上了三楼。说它每天长出半尺,决非夸大之词。丝瓜的秧不过像细绳一般粗,如不注意,连它的根在什么地方,都找不到。这样细的一根秧竟能在一夜之间输送这样多的水分和养料,供应前方,使得上面的叶子长得又肥又绿,爬在灰白色的墙上,一片浓绿,给土墙增添了无量活力与生机。

  当然让我感到很惊奇,我的兴趣随之大大地提高。每天早晨看丝瓜成了我的主要任务,爬小山反而成为次要的了。我往往注视着细细的瓜秧和浓绿的瓜叶,陷入沉思,想得很远,很远……

  又过了几天,丝瓜开出了黄花。再过几天,有的黄花就变成了小小的绿色的瓜。瓜越长越长,越长越长,重量当然也越来越增加,最初长出的那一个小瓜竟把瓜秧坠下来了一点,直挺挺地悬垂在空中,随风摇摆。我真是替它担心,生怕它经不住这一份重量,会整个地从楼上坠了下来落到地上。

  然而不久就证明了,我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最初长出来了的瓜不再长大,仿佛得到命令停止了生长。在上面,在三楼一位一百零二岁的老太太的窗外窗台上,却长出来两个瓜。这两个瓜后来居上,发疯似地猛长,不久就长成了小孩胳膊一般粗了。这两个瓜加起来恐怕有五六斤重,那一根细秧怎么能承担得住呢?我又担心起来。没过几天,事实又证明了我是杞人忧天。两个瓜不知从什么时候忽然弯了起来,把躯体放在老太太的窗台上,从下面看上去,活像两个粗大弯曲的绿色牛角。

  不知道从哪一天起,我忽然又发现,在两个大瓜的下面,在二三楼之间,在一根细秧的顶端,又长出来了一个瓜,垂直地悬在那里。我又犯了担心病:这个瓜上面够不到窗台,下面也是空空的;总有一天,它越长越大,会把上面的两个大瓜也坠了下来,一起坠到地上。

  落叶归根,同它的根部聚合在一起。

  然而今天早晨,我却看到了奇迹。同往日一样,我习惯地抬头看瓜:下面最小的那一个早已停止生长,孤零零地悬在空中,似乎一点分量都没有;上面老太太窗台上那两个大的,似乎长得更大了,威武雄壮地压在窗台上;中间的那一个却不见了。我看看地上,没有看到掉下来的瓜。等我倒退几步抬头再看时,却看到那一个我认为失踪了的瓜,平着身子躺在抗震加固时筑上的紧靠楼墙凸出的一个台子上。这真让我大吃一惊。这样一个原来垂直悬在空中的瓜怎么忽然平身躺在那里了呢?这个凸出的台子无论是从上面还是从下面都是无法上去的,决不会有人把丝瓜摆平的。

  我百思不得其解,徘徊在丝瓜下面,像达摩老祖一样,面壁参禅。我仿佛觉得这棵丝瓜有了思想,它能考虑问题,而且还有行动,它能让无法承担重量的瓜停止生长;它能给处在有利地形的大瓜找到承担重量的地方,给这样的瓜特殊待遇,让它们疯狂地长;它能让悬垂的瓜平身躺下。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无论如何也无法解释我上面谈到的现象。但是,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又实在令人难以置信。丝瓜用什么来思想呢?丝瓜靠什么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呢?上下数千年,纵横几万里,从来也没有人说过,丝瓜会有思想。我左考虑,右考虑;越考虑越糊涂。我无法同丝瓜对话,这是一个沉默的奇迹。瓜秧仿佛成了一根神秘的绳子,绿叶上照旧浓翠扑人眉宇。我站在丝瓜下面,陷入梦幻。而丝瓜则似乎心中有数,无言静观,它怡然泰然悠然坦然,仿佛含笑面对秋阳。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老先生从小小的丝瓜中发现了奇迹,领会了生命的奇妙,参悟出了人生的道理。大师就是大师,智者不愧为智者!

  反思我们的教育,我们充满善意,满怀期待学生能够全面发展,希望学生个个成绩优秀。并为之投入了大量的心血且可不计回报大量付出,但结果如何呢?我们的做法考虑学生的差异了吗?我们的做法考虑我们的服务对象的想法和要求了吗?我们的做法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吗?

  假如我们的服务对象是“最初长出来了的”“ 悬垂在空中”的瓜,我们期待、呵护、培养越多,它长得越大则危险越大,结果不言而喻,这瓜死定了。

  所以,教育必须摒弃一刀切。教育需要考虑学生差异,胡子眉毛一把抓,象没一个学生要成绩必定会让学生受罪,让老师痛苦。

  神奇丝瓜读后感 篇2

  古人曰:“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在阅读季羡林写的《神奇的丝瓜》后,我又得到了新的启示。

  全文主要讲诉了作者在竹篱笆下种了两棵丝瓜,在细心观察中发现丝瓜是有思想的,会考虑问题,还有行动。它能让无法承担重量的瓜停止生长;给处在有利地形的瓜找承担重量的地方,让其猛长;让悬垂的瓜平身躺下。

  作者还在对丝瓜仔细观察中悟出了生活的哲理:要明白适可而止,在无法改变环境的时候要懂得改变自己,适应环境。同时还要学会克服困难。

  作者季羡林是因为留心生活,用心体会、思考,从平常的丝瓜的生长中获得做生活的启示。就如曾经看到的一句话“仔细观察生活中的事物,用自己的慧眼,自己的心智去领悟生活。”就连古代著名的发明家鲁班发明伞也是从荷叶中的得到启示。

  据说很久以前没有伞,遇炎日天气、下雨时人们出行就不方便,鲁班就像发明一个能遮太阳又能挡雨的东西。

  一日天气酷热无比,鲁班路过池塘,见一群孩子盯着荷叶。就急忙抓起一片荷叶,仔细一看,荷叶圆圆的,有些经脉,罩在头上轻巧又凉快。

  鲁班茅塞顿开,经过一番努力,终于造出现在大家用的伞。

  其实生活与自然的万物都蕴含着生活的哲理,为人之道。贾平凹就从幽谷兰花中读出了:我们要为自己活着,不在意他人目光。达尔文观察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敢于探究,成为一代伟人。

  所以只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一颗愿意去聆听,感受生活与自然的心,就能发现生命的'奥秘,成功的秘诀,做生活的智者。

  神奇丝瓜读后感 篇3

  楼前有块空地,孩子们开辟了一块花园,种上了丝瓜。不久,细细的瓜秧慢慢往上爬,爬到了二楼。后来瓜秧上面长出了一个瓜,越长越大。

  老先生很担忧这个瓜会掉下来,因为细细的瓜秧怎么能承受这样的重量呢?可是,过了几天,他发现那瓜越长越大,并没有掉下来,因为他把躯体弯了下来,神奇地躺在了二楼的窗台上,再没有要掉下来的危险了!然后它接着长大。后来瓜秧的下部又长出一个丝瓜来,挂在秧上,悬在空中,让人又开始担心瓜秧会被这个瓜一起扯下来。季老每隔几天就去看看,结果发现从中部又长出来一个瓜,下面的丝瓜竟然会神奇地停止生长,而让中间那个瓜越长越大。又过了几天,季老又惊讶地发现中间那个的瓜变得弯曲起来,又几天,这个越来越大的弯着身子的瓜竟然倚靠在了墙壁的一处凸出的小台子上!

  那个小台子离地面和二楼窗台都很远,绝不会有人能够得着,那么是谁帮这个弯着身子的丝瓜稳稳当当地靠在这个小台子上呢?!中间的和上面的丝瓜都放心地长大,而悬挂在瓜秧上的那个最下面的瓜却仿佛停止了生长,一直就那么大。季老先生围着这神奇的丝瓜转来转去,怎么也想不通。

  上下数千年,纵横几万里,从来没有人说过,丝瓜会有思想。我左考虑,又考虑,越考虑越糊涂。我无法与丝瓜对话,这是一个沉默的奇迹。

  瓜秧仿佛成了一根绳子,绿叶照旧浓绿扑人眉宇。季老站在丝瓜下面,陷入梦幻。而丝瓜则心中有数,无言静观,它怡然泰然欣然坦然,含笑面对秋阳。

  神奇丝瓜读后感 篇4

  今天课堂上,老师给我们听了《神奇的丝瓜》这篇文章,它细致地构画出一个普通丝瓜的生长过程,从种入、到发芽、爬藤、开花、结果,我听了深受感触,心潮澎湃。

  作者和邻居种了一个丝瓜种子,不久丝瓜慢慢长大了,它一天长一尺,吸引了作者的兴趣。没过多久,丝瓜已爬到三层楼上了,从那细细的藤上开始开花、结果。

  丝瓜似乎有了思想,它总是敏捷地调节生长进程和位置。当旁边有落脚的地方时,它便毫不犹豫地爬上去长出丝瓜;当附近没有落脚地时,瓜藤或灵巧地“跑”到台子上去,再“躺”下来,或停止生长,等待时机,它总能找到适宜的生长时机,使作者的几次担心都成为多余。

  丝瓜是多么果断!当四周无台子时,它不会延误时间,也不会拖泥带水,立即停止生长,以免断裂。

  丝瓜是多么智慧!智慧给它一双无形的眼睛,思考结瓜的地点,推敲爬藤的路线,让作者不会失望。

  丝瓜是多么勇敢!它无畏害虫的侵袭,勇敢地面对爬藤时潜在的各种危险,迅捷地“跑”到台子上。

  我们要学习丝瓜这种在果断中停止、在推敲中进步、在困难中面对的顽强精神。

  神奇丝瓜读后感 篇5

  丝瓜是一种人人爱吃的美味,爽口、柔糯,可是从没感觉到有什么神奇之处。寒假中,读了季老《神奇的丝瓜》这篇散文,我如梦初醒,油然对这常见的丝瓜肃然起敬,为它的精神折服、倾倒和讴歌。

  是呀,这不显眼的丝瓜凭着细弱的藤蔓,爬出篱笆,爬上楼墙,向着一楼、二楼、三楼攀登,给灰白的墙上带来一片浓绿的生机,展示了发人深思的神奇。

  丝瓜的神奇,在于它对生长的执着追求,达到永无止境的境界。它不为茎蔓的细弱自卑,而是凭着根系的强大,以每天都长出半尺的惊人速度,向上,向上,再向上。让又肥又绿的瓜叶、黄花和绿色瓜攀上高楼,与东升的旭日同辉。因为它渴望更灿烂的阳光,不断地为生长拓展空间。它让我读懂了“学海无涯”,读懂了成长道路上永往直前的真谛。

  丝瓜的神奇,在于它对生长娴熟的自控能力。当最初的那个小瓜刚把瓜秧压坠的时候,它就不再长大,仿佛得到命令停止生长。而在它的上面,三楼的窗台上,却猛长出两个瓜,加起来足有五六斤重。它让我明白了生长过程中,得与失之间蕴藏着那博大精深的道理,明白了在成长的道路上,永远要做一个头脑清醒的理智人。

  丝瓜的神奇,在于它的应变能力和高超的生长智慧。你看,那三楼的两个大瓜不知什么时候忽然弯了起来,把躯体威武雄壮地压在老太太的窗台上。而中间那个瓜则平着身子躺在抗震加固时筑的一个凸出的台子上。让无法承担重担的瓜停止生长,给处在有利地形的大瓜找到承担自身重量的地方,丝瓜高超的应变能力和化险为夷,转危为安的生长智慧,令我折服。生物尚且如此,我们为什么还常常为不屑的一点小事互不相让?为什么会为面临的困难和险阻而止步不前?比比这神奇的丝瓜难道自己不觉得汗颜?

  《神奇的丝瓜》是教科书,给我们成长的教诲;《神奇的丝瓜》是明灯,给我们大步前进照耀了方向。愿丝瓜精神永远伴随我们成长!

  神奇丝瓜读后感 篇6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人生充满劳绩,但要诗意地栖居在这片大地上。”其实生活与自然的万物都蕴含着生活的哲理,为人之道。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一颗愿意去聆听、感受生活与自然的心,就能发现生命的奥秘,成功的秘诀,做生活的智者。

  《神奇的丝瓜》是季羡林季老记录的自家院子里两株丝瓜成长历程,再普通不过的植物,在季老笔下让人们看到了丝瓜的聪慧睿智,读过这篇文章之后,心中感慨颇多,遂推荐给各位。

  生活的真谛从来都不在别处,就在日常一点一滴的奋斗里,放下手机,睁眼看看真实的生活,不难发现生活里的诗与远方。

  如果你热爱散文一定要去读季羡林;如果你热爱生活更要去读季羡林。

  神奇丝瓜读后感 篇7

  暑假期间,我看了许多令人赏心悦目的文章,其中有一篇叫《翻墙而过的丝瓜藤》,十分好看。

  里面讲的是一条丝瓜藤翻墙而过,这条丝瓜藤又细又嫩,很脆弱。这几天都是狂风暴雨,甚至还有台风,但这条丝瓜藤竟然没有枯萎掉,坚强地生长着,她现在已经长了两个大丝瓜,这丝瓜看起来又甜又可口!

  这就是丝瓜藤的故事。我觉得丝瓜藤,她特别的坚强,而且又努力。它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去学习与敬佩。丝瓜藤面对风吹雨打不放弃,坚持下来,他还是一条刚长出来的细丝呢!就像刚生出来的小宝宝,正在学习走路一样,他们摔倒了,再爬起来继续走着。有些孩子他们从来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享受幸福的生活。我想对他们说:“你们应该学习丝瓜藤,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要努力,不要老是让父母去干你的事情,我们长大了,自己也要干一些事情。”

  记得一次,我去爬山,爬到了一半,就气喘吁吁的休息了一会儿,身上都是汗。心里想要不就下去吧,准备走时看到了几颗正在成长的小树苗,就想起来《翻墙而过的丝瓜藤》这篇文章。心里就告诉自己要努力,要坚持下去,不要放弃,加油,你行的!我在心里默默的喊,不知不觉就爬到了山顶。

  我一定要切记这个道理,学习丝瓜藤不气馁、不放弃的精神!

  神奇丝瓜读后感 篇8

  思想,人有思想理所当然,动物可能有思想,那丝瓜呢?答案是有的。或许有人会问:丝瓜有思想干什么,它又不需要思考问题!可丝瓜有思想,并不是用来想东想西的,而是要努力向上生长,结出最好的果实。这就是它思想的用途。

  这篇短文的作者从一开始担心丝瓜生长的可能性,到后来却惊奇的发现丝瓜的叶子每天长半尺都不为过。可令人诧异的是,它连根都找不到在哪,却能够长的如此之强壮,真的是不可思议哈!杞人忧天,庸人自扰的事就不必再去多余的思考了,丝瓜把最大的一个瓜放在了最恰当的地方,使减轻自生的负重,所以,作者才会以为丝瓜有了思想,“瓜秧仿佛成了一根神秘的绳子,绿叶上照旧浓翠扑人眉宇,我站在丝瓜下面,陷入梦幻。而丝瓜则似乎心中有数,无言静观。它怡然泰然悠然坦然,仿佛含笑面对秋阳。”的确,丝瓜的种种生命迹象就好似自己安排的一样,令人以为它是一个有思想的,认为它是一个沉默的奇迹。

  丝瓜是个奇迹,它有自己的思想,那我们为何不能像丝瓜一样处之坦然呢?“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那么,我们不必思考的太多,但也不能不思考,所以我们应当学着丝瓜那样,把无形变成有形,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我们呢,所能做到的就只是一个有主见,有思想,有头脑的人!

  神奇丝瓜读后感 篇9

  “藕断丝连,其实是不舍的羁绊。”今年暑假,我读了《过墙丝瓜连着藤》这篇文章,对这句话有了更深的感悟。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江婶是德云的邻居,她老夸德云能考上大学,并以彩票中奖为幌子,暗中送给德云5千元作为学费。后来,德云才知道江婶就是自己的亲生母亲。当年江叔不同意收养德云,也不喜欢江婶专门去看德云。于是,江婶总是利用丝瓜藤蔓爬到德云家结瓜的机会去看孩子……读完这个故事,我的心沉甸甸的:江婶是无奈的,儿子就在眼前,她却不敢承认;江婶是聪明的,用自己的智慧创造种种机会看孩子。不管德云走到哪里,总如风筝一样,线的一头被江婶紧紧地攥着……这就是母爱!

  在每一位母亲眼里,最贵重的珍宝莫过于自己的孩子。母亲愿意掏心掏肺般地将自己的爱全部浇灌给孩子。在汶川大地震中,一位母亲双膝跪地,整个上身匍匐,双手支撑着身体,使身下的孩子毫发未伤;儒家学派的代表人——孟子的母亲三次搬家,就是为了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母爱的故事太多太多,连说上三天三夜也讲不完,它是世界上至真至善的,最无私的。

  我也有一位非常非常爱我的妈妈。记得那一次,我开始学习摇指。没练多久,我的手就酸得抬不起。妈妈看到后,轻轻地把我的手放在她的大腿上,轻握拳头,缓缓敲打我的手臂,直到我舒服为止。

  游子孟郊说过:“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的,母爱高于天,让我们心怀感恩,体验母爱!

【神奇丝瓜读后感】相关文章:

神奇的丝瓜优秀读后感01-24

季羡林:神奇的丝瓜10-14

神奇丝瓜散文11-19

神奇的丝瓜读后感(精选4篇)04-06

《神奇的丝瓜》读后感800字11-26

神奇的丝瓜教学课件03-31

神奇的丝瓜阅读答案04-05

《神奇的丝瓜》教学设计01-17

《神奇的丝瓜》阅读答案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