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槐香满沂蒙》有感

2021-10-18 读后感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写一份读后感,记录收获与付出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槐香满沂蒙》有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好长时间不看报了,今早一上班,偶翻案头昨天5月10日“沂蒙晚报”,拜读了临沂市作协主席、著名作家张岚新作《槐香满沂蒙》,如沐一股久违的清风,沁人心脾,感慨良多。

  十年前,我虽在临沂日报、沂蒙晚报、鲁南商报等纸媒发表了大量专题,可穷尽我发表的文章,大多都是报告文学、通讯,少有散文题材,只有临沂日报的一篇《巨石韵》,对比作家张岚的诸多散文名篇,十分汗颜。虽然这部分题材涉猎少,但读过张岚这一佳作后,还是忍不住表达自己的一些想法。

  站位高远。笔者开篇无一句空泛之语,首先站在统揽文章全局的角度,以自己母亲的善良、勤劳、朴实、忠厚、节俭等大爱形象起笔,像广角镜一样展开全文,继而由内向外,由己及彼,徐徐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伟大母亲群像:长眠在孟良崮烈士陵园里的,中共山东分局书记朱瑞的妻子、烈士陈若克——这是一位来自于繁华城市、年轻的知识母亲,为了革命的理想,甘于把自己年轻的生命和爱女的热血洒在沂蒙的土地上;撩起衣襟用乳汁救八路军伤员的沂蒙红嫂明德英——这是一位沂蒙普通的农家母亲,还是位无法开口说话的哑巴母亲,但却用行动诉说着沂蒙人民对子弟兵的无限热爱;为抚养50多名将帅子女和烈士后代办起战时托儿所的沂蒙母亲王换于——这位用米换来的沂蒙山的媳妇,却带领全家、全村,为抚养革命者的`后代奉献出了自己四位孙子;熬鸡汤救活负伤战士郭伍士的祖秀莲——这位《沂蒙颂》的原型母亲,用大爱让军民鱼水情唱响大江南北、感动了几代人;还有新时代沂蒙红嫂朱呈镕——这个在和平年代走遍哨所的新时代红嫂,把拥军当成了毕生的事业,感动了岁月,更感动了我们。一个个鲜活的沂蒙红嫂形象跃然纸上。用拟人写作手法,把众多沂蒙红嫂和所有沂蒙红嫂喻作清香怡人的“槐花”,文章紧扣“槐花满沂蒙”这一主题,丰满贴切、极具张力。全文用“清晨”过渡相串,构思巧妙自然。

  刻画细腻。这是一个信息时代,写作也便成为了大众传播文化最便捷的方式。但许多文章不注重细节刻画,通篇或堆砌卖弄,或大而空,让人读后回味的东西少。而本文作者在细节刻画上做到了三精:即精到的观察、精到的刻画、精到的语言。做到“三精”决非一日之功,是作者满满正能量的思想素养的沉淀和扎实的文学功底的呈现。从某种意义上说,“三精”水平有多高,文章水平就有多高。文中“每次忙完了所有的一切,母亲再在昏暗的灯下用缝衣针一个个把扎在肉里的槐刺‘挑’出来;实在取不出的,母亲就任由槐刺在手里肿胀、化脓,等包成熟了,母亲再把脓包挤破,此时,那深扎在手里的刺才肯从母亲的手上胳膊上脱离”;“刚分娩不久的明德英,毅然放下怀中嗷嗷待哺的婴儿,撩起衣襟,把自己的乳汁喂给小八路”;“她让自己的儿子驾车,连夜驱赶14小时,把20吨水饺送达武汉火神山医院建设现场”……作者依靠深厚的“三精”基础,把一个个典型人物刻画得入木三分、让读者读来都有一种因“在场”而生发出的淋漓尽致之感。

  极具张力。读《槐香满沂蒙》,基于对文章主题的把握和深厚的文学功力,作者以宽广的视野,任由一张大网撒开。通常写母爱的作品,多局限于自己的母亲,而作家张岚由母亲给予自己“阳光向上”的高贵品质写起,紧扣主题,发散性思维,展开了天下母亲代表,大爱献沂蒙的陈若克、明德英、祖秀莲、王换于和新时代红嫂朱呈镕光辉形象。文中这些伟大母亲的形象,既有传统母亲的平凡朴素之爱,还有革命战争年代沂蒙女性勇敢、紧张、睿智、奉献、伟大的品质,更有新时代沂蒙新红嫂传承、接力的感人事迹,折射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深刻内涵和沂蒙红色文化的实质和内涵。

  文风朴实。鲁迅说过:散文描写“要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作者笔触紧紧植根于沂蒙大地,语言朴实无华,真实自然,通篇无任何夸张、故弄玄虚和华丽辞藻。文中的“我的母亲,如同沂蒙万千个平凡母亲一样,那种坚韧、奉献、吃苦耐劳的品质深深扎根在每个子女的心中,并影响着我们的一生”这段话,朴朴实实、亲切感人、震撼人心。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与成功。沂蒙山走出来的作家张岚自己就是沂蒙优秀母亲和沂蒙新红嫂的缩影。爱人因公殉职后,她独自带着年幼的女儿,上敬公婆父母,下培养孩子阳光向上,把温暖送给每一位需要的人,用行动感动着、温暖着岁月;工作中,坚持在岗一分钟、奉献60秒。坚持22年没休过公休假,每年的中秋、春节坚持与一线职工在一起,调整到市120指挥中心四年来,每年的年夜饭是自己从家中带来与指挥大厅一起度过。工作之余坚持文学创作,几十年笔耕不辍,小有所成。她正直向上、执着坚韧、饱览群书、阅尽世故,以丰富的文学素养、雄厚的文学写作实力,使得她的大量的散发着沂蒙芳香的抗鼎作品不断问世,影响着无数文学追梦人。而这篇《槐香满沂蒙》,每一次展读,让那些过往的红色故事连同沂蒙精神,如同一缕缕清丽的槐香,在读者的心中,馨香久远。

【读《槐香满沂蒙》有感】相关文章:

1.槐香诗歌

2.槐香散文

3.观《沂蒙》有感

4.槐香优美散文

5.槐香人生作文

6.槐满枝杂文随笔

7.槐香依依美文欣赏

8.飘去的槐香诗歌

上一篇:读《胡雪岩》有感 下一篇:读《最美的教育最简单》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