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战而生非正规战大师温盖特传》读后感

2021-09-30 读后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为战而生非正规战大师温盖特传》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这本书的读后感作业,欠了很久,因为读了很久……为什么读了很久,因为……这本书有一个特质,它的写法很特别——虽然紧密地围绕主人公温盖特的成长历程,但它同时会非常严谨的引用书信、历史档案以及其他人的意见,来佐证和推测主人公的想法;展现给读者的,是当时非常混乱而且纷繁复杂的历史背景和决策环境,咀嚼和消化需要反复回味;相较当下的历史读物,本书的主人公光环不直接,不是那种一下子好像就能洞悉一切的英雄……不大符合中国人读传记或小说的习惯——这也导致它的受众面会有一定的限制,只有对当时主人公所处的环境有一定(甚至于说需要足够)的了解,才能够读得懂,读得明白。

  读这本书,是有难度的,尽管译者功力深厚(可以说完全实现了信达雅)。首先一个原因,我更倾向于认为,这是英国作家所特有的英式传记写作方式,老派、严谨、客观、聚焦,没有上帝视角,不对人性进行武断而简陋地评价。

  尤其是近些年,被《万历十五年》《明朝那些事儿》那些个将历史故事化、上帝视角化的写法,极大程度引导(误导)读者们去娱乐化地消化历史,善恶分明、非黑即白不说,而且对于所有的历史事件都“诠释”得逻辑极其地简单和明确,所有稍微有点头脑的读者都能够轻易地给出解决方案。这本书的作者,和传记中的主人公,属于同一时代生人(只不过比主人公多活了几十年),他获取的关于传记所需要的的资料,更详细、具体、全面,他的视角更接近盖棺定论的新鲜程度,而不是在几百年后再回头看(受制于当下环境,我国不大可能有这种新鲜而又客观全面的传记产生)。

  其次一个原因,是当时的环境和背景,当下大多数中国读者是不清楚不了解的。造就了温盖特名垂青史的三个地理地区,分别是中东(主要限于现巴勒斯坦、以色列、约旦、叙利亚一带)、埃塞俄比亚、东亚(印度东部、缅甸、老挝一带),这些地方的历史既往,往往是大多数中国读者所不清楚不甚了解的。因为不了解,所以会觉得很晦涩。

  而造就温盖特的时代背景,正好处于一战、二战时期,老牌殖民帝国在旧有的殖民地组织正规军和殖民地军,在错综复杂的政治和民族环境中,与竞争对手(有不死不休的敌国,也有虎视眈眈的盟友,还有各种乱七八糟的小势力)进行博弈,温盖特的存在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极大程度地改变了当时的局面,较大程度地影响了历史,为形成今天的地缘政治格局做出了较大贡献。比如,以色列能独立并在五次中东战争中凭武力以一敌数,与温盖特据理力争,推动并帮助建立、训练出最早的以色列独立武装和机制,是有非常重要联系的。

  同时,在温盖特所在的时代,不仅正处于一个战争频发的时代,而且也是战争理论需要适应不同场景而更新迭代的时代。历史证明,战争理论必须要基于不同应用场景与时俱进,英国人与布尔人的战争,就让老牌帝国因为战争理论方面的守旧而吃痛匪浅。而在埃塞俄比亚那种情况下,面对数十倍的意方联军,自己人少,队伍杂乱且战斗意志低,战斗素质和后勤保障能力差,上级不怎么支持,指挥混乱。。。。。。。温盖特身体力行培育的'“非正规作战”模式,显然非常有效,并成功地将意大利人和敌对势力驱逐出了北非腹地。

  这里要解释一下“非正规战”,这个名字,应该是译者为了便于读者们理解,专门加上去的,我查遍很多搜索网站都没有明确的定义解释,应溯源回去为irregular warfare,专指非正规战争的战争战法范畴,规模应为战役战术级,某种意义上也可以上升到战略级,涵盖很广,间谍战、破袭战、特种作战、渗透战、超限战,总之,大多是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让对手很头疼肉疼的灵活作战方式,有着非同于常规作战模式和样式、但是又具备战争形式或目的的战争,而不是那种当面锣、对面鼓的传统而正规的具有一定范式的战争表现形态。

  真正的战争,对于不论是级别并不是很高的温盖特,还是级别很高的英军陆军部等司令部门和指挥官来说,其实是非常混乱的——信息混乱、通联混乱、指挥混乱、行军混乱、战斗混乱,而这本书的文字,能让读者清晰地感觉到混乱,并且也感同身受地一筹莫展。说起来,在更加佩服林彪,能够在那种信息通讯困难的时代,关在作战室、在地图上把小部队、大兵团的想定、作战和指挥搞得清清楚楚,很显然,在强调林彪能力的同时,也不得不佩(zhi)服(yi)我们从当下宣传口径得出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那种战场态势清楚明了、指挥清晰准确正确的当时的历史。我更倾向于,林彪他们的能力在于,做出了各种各样(极大量)详细而具体的推演想定选择路径,可以根据最新的信息更新并做出时新的判断,更况且,我军一线的指挥员,个个都像李云龙一样,在战斗意志坚决的同时,还颇有灵气和临机决断力。

  在读这本书的同时,我依然深深地回忆起另外一本书《阿拉伯的劳伦斯》。这两本书,或者说,劳伦斯和温盖特两位战争专家,应该一起看和了解,如果一定要建议的话,那就先看劳伦斯——劳伦斯生于1888,卒于1935,因为一起交通事故而去世,享年47岁。而温盖特生于1903,卒于1944,享年41岁,因为战争中飞机失事而去世。

  两人其实很像,对于所处建功立业地方的地理、人文包括气候,都有着非常深入的了解,坚持亲力亲为、始终在一线,对自己如同苦行僧一般、能够忍耐和适应恶劣的环境,对生活没有任何品质要求、不修边幅,行为怪异且不大合群,具备非常宽广的知识储备和认知能力,口才极佳,逻辑极好,文字表述能力非常强;对待尸位素餐的上级和同事,不屑一顾,藐视一切权威和专家,为人和语言刻薄,却不乏丰富的情感和敏感性;有着丰富的精神世界和坚强的信仰,极强的想象力,倔强且非常坚持己见,难以被说服。不过,劳伦斯的场景更为简单,更像是一名政治家,一直死磕近东地区,名气也更大(现在中东之所以有沙特阿拉伯和叙利亚、伊拉克等等,就是劳伦斯干的),而温盖特则更像是一名军人和战役战术专家,围绕聚焦如何创建、实践非正规作战这个理论并发扬光大,做出了极其卓著的贡献。之后的《空权论》《特种作战》《超限战》等战争理论,无不有借鉴和站在温盖特肩膀的意思。

  总之,通过这本书,我了解了温盖特,也对他愈发敬佩,相信在心静事寂的时候,我会再细细深品这本好书。

  读本书,并非读的英文原著,而是通过尊敬的领导和老大哥——译者杨虎,对原著《The Biography of Orde Wingate(奥德·温盖特传)》,用了近十年的研读、思考、检索并予以原貌还原,文字上的自不用说,读他的文字(中文),无论是语境、语气、语态都表达得惟妙惟肖,便于读者较好地把握各类人物的疑虑、困惑、沮丧,非常流畅;而在军事方面的行动、专业术语也能够让一般读者容易接受和理解,毫无晦涩感;如此一个大部头著作的翻译,洋洋50余万字,前后用语风格、标准完全一致,堪称“信达雅”的典范翻译之作。我敬佩科林鲍威尔(我非常非常敬佩的一位先生)久矣,读过他的自传《My American Journey》的中文翻译版,20xx年解放军出版社出版,颇感不得劲,后托人买回原版自传,一度想自己翻译出一版来,开了个头,却始终没有进行完成,从翻译的过程中,却是能够深深地理解个中艰难之处。再次向译者致敬。

【《为战而生非正规战大师温盖特传》读后感】相关文章:

1.《大师与玛格丽特》读后感

2.安娜温图尔传读后感

3.珍妮特·温特森爱情语录集锦

4.《任正非传》读后感

5.特温特大学申请条件

6.《我为爱而生》读后感

7.安娜温图尔传读后感范文

8.《大师和玛格丽特》读后感800字

上一篇:六年级安徒生童话读后感800字 下一篇:读梦想的力量有感6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