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读后感

时间:2022-09-22 11:05:07 读后感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读后感(通用14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读后感(通用14篇)

  小学数学读后感 篇1

  这几天,我阅读了一本《数学王国历险记》故事书。这是一本数学趣味的书,写了丁当和小贝去弯弯绕国做客,到野生动物园参观;古算馆里学习数学;还去了数学宫探索。书中写了许多精彩的历险故事,在历险的过程中要不断开动脑筋,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难题,看谁解得又多又快,才能闯关成功。从中我了解到了这些问题的意思,增添了许多知识。

  我最喜欢书中的《快乐与烦恼之路》这个故事,里面写了丁当和小贝去见布直首相的坎坷之路。在路上遇见了真假机器人,丁当用自己的认真判断找到了快乐之路;接着看见了食堂,却要先回答问题才能进食堂用餐,他们又运用数学逻辑关系破了谜,才美美地饱餐了一顿;接着又出现了4扇小门,里面会藏着一只吃人的恶狼,他们经过仔细地分析,最终打败了恶狼,遇见了圆圆。

  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多动脑筋;不要还没经过思考就胡乱猜测,这样得到的答案不一定就是对的。如果你懒于动脑,贪图安逸,烦恼就会找到你的头上。考试也一样,我们要冷静思考,认认真真地做题,仔仔细细地检查,我们也会像丁当和小贝一样一步步地迈向成功之路!

  《数学王国历险记》通俗易懂,带给了我很多的数学知识,并懂得了道理,收获了许多!

  小学数学读后感 篇2

  《数学王国历险记》是一本非常有意思的书。我是一本关于数学的书,写了丁当和小贝去弯弯绕国做客,参加了数学擂台比赛,在数学宫里做数学题,到野生动物园参观……

  数学王国历险记里的每一道题其实都非常简单,但有的时候我绞尽脑汁也没有想出答案,直到我看了书中的做法才恍然大悟。

  这本书主要讲了丁当和小贝去“弯弯绕国”做客,他们首先去打了一个漂亮的擂台,然后前往数学宫。在数学宫里,他们了解了黄金数,知道数学宫原来是由生物计算机管理的。然后他们又去了野生动物园,帮助布直首相拿回了激光全息电视的图纸,还去了中国古算馆。最后,大家开了告别联欢会,目送丁当小贝消失在远方。

  我以前觉得数学枯燥无味,但是自从看了《数学王国历险记》,我对数学越来越有兴趣。生活中,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从今往后,我一定要好好学数学、用数学,碰到难题不气馁,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数学王国历险记》不仅好看,而且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收获真大!

  小学数学读后感 篇3

  这几天看了一本《数学王国历险记》的故事书。这是一本数学方面的有趣的书,写的是丁咚和贝克汉姆打算在全国各地弯下腰去参观野生动物园;

  在古老的计算大厅里学习数学;我也去了数学宫探索。书中写了许多精彩的冒险故事。在冒险的过程中,不要绞尽脑汁,用数学知识解决难题,看谁能快速快速的解决。由此,我了解了这些问题的含义,也增加了很多知识。

  我最喜欢的故事是书中的《快乐与烦恼之路》,描述了丁咚和小贝去见步骘总理的坎坷之路。我在路上遇到了真假机器人,丁丁用自己的认真判断找到了幸福之路;然后就看到了食堂,但是要回答问题才能在食堂吃饭。他们用数理逻辑关系解开了谜团,才吃了一顿好饭;然后出现了四个小门,里面藏着一只吃人的狼。经过仔细分析,他们终于打败了狼,遇到了圆圆。

  看了这篇文章,觉得无论做什么都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多动脑筋;不要不假思索地胡乱猜测,这样答案可能不正确。如果你懒于思考,贪图安逸,烦恼就会找上门来。考试也一样。我们应该冷静思考,认真做题,认真审题。我们会像丁咚和贝克汉姆一样。

  小学数学读后感 篇4

  对神秘的数学题很感兴趣,最近迷上了《数学王国历险记》这本书。书中有81道数学题。让我们一起经历一个1998年的数学难题!

  乐乐和霍在数学城解决了很多奥数难题,还帮助妇女和老人…开展了很多有趣的活动,比如:一起参加PK大赛,退土匪,进古墓…让我乐在其中。大部分问题的答案我基本都能算出来。太精彩了!

  我最喜欢的是《离开方程式洞》里的煎饼问题和《发兵擒匪》里的计数问题。煎饼问题的题目是:烤三个饼需要5分钟,一锅两个饼。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烤出三个蛋糕?我首先通过:

  (1)翻转蛋糕A和蛋糕B的正面5分钟,给每个蛋糕A、B和C打电话。

  (2)然后烧蛋糕B的背面和蛋糕C的正面5分钟。

  (3)最后,将蛋糕A和蛋糕C的反面各烧5分钟。最后,烤三个蛋糕至少需要15分钟。看了这本书,感觉奥数真的很神秘。学习奥数,要灵活运用,用简单的方法计算。此外,我不仅学到了一些有趣的算法,还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和幸福。以后一定要多学奥数题,让自己更聪明。

  你认为奥运会也很有趣吗?

  小学数学读后感 篇5

  《小学数学》这本书是由特级教师吴正宪、张丹两位老师主编的。本书从研究小学数学教学的角度,针对小学数学教师的公开研讨、常态教学,按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来编排。

  本书共六章:第一章是新课程理念下“运算教学”的研讨;第二章是新课程理念下空间与图形教学的研讨;第三章是“应用题”教学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第四章是新课程理念下“统计与概率”的教学研讨;第五章是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第六章是课堂观察和如何评价一堂课。

  每章都分为几个步骤:简介让我们知道这一章的主要内容,从问题出发,吸引我们看的兴趣,因为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平时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引言,提出问题,引发我们的头脑风暴,启发我们思考;第一节通过案例研讨,引发深入的思考;第二节观点分享,给出一些专家、优秀一线教师的思考和建议,非常中肯地切中我们的难点,令我感到读一本好书,就是同时与很多个优秀的老师作交流,聆听他们的教诲,真的是对很多问题都恍然大悟;后面还附加了拓展资源,来自于报刊杂志的优秀文章,更加拓宽我们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视野;最后热点聚焦来自于多位一线教师的问题探讨交流,让我感到原来我们都有同样的困惑。教学研讨交流是很幸福的事,因为有那么多人都在做着同一件事,我并不是孤单无助的,我们可以共同讨论、共同进步,网络缩短了我们的距离。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在反思着自己的教学,我是怎么处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处理是否得当。我结合解决问题教学,重点阅读了《“应用题”教学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一章,深受启发。以下记录自己从书中和教学中悟到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一般能力的策略思考:

  1、从问题素材的选择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2、从数量关系的分析中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3、从解题方法的辨析中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4、从问题的创编中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我还要继续读这本书,思考书中的理论,别人的教学实践,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提高自己课堂教学的能力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小学数学读后感 篇6

  做一名好教师首先让学生喜欢“我“;让学生喜欢数学;在这基础上学生才能学会学习;最后千万不可忽视的是一定要让学生从小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把数学从抽象、严谨、枯燥的形式中解放出来,走出王宫,走下金字塔,走向生活,走向大众;彻底摆脱定义、定理、法则、公式及其证明,以及例题、习题的纯形式化的模式,以开放的体系再现数学的基本过程,再现数学与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吴正宪老师第一次教数学,用一个假期就把全套12册教材几乎全部做了一遍,还查阅了大量参考资料。这样大的决心和用功,有多少老师能做到?

  不只是吴老师的数学课能让人激情澎湃,读她的书同样让我感到她是一个那么富有激情和热爱数学教育的老师,连带地我也更喜欢数学教师这个职业。从书中了解到一位特级教师的成长之路和教育思考,能学到很多教育的理念和具体做法,理论和实践结合同时充满感情的写法更易于为一线教师所喜欢和学习。

  小学数学读后感 篇7

  今年暑假我再一次细读了李烈校长的《我教小学数学》一书,受益匪浅。

  作者的教育、教学思想深刻体现了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其中的一些教育理念和观点对我触动较大,是我在教学中最需要的或者自己做得不够的。从文中的字里行间我感受到了浓浓的师爱,李校长不仅具有爱的情感,更有爱的`行为和爱的能力。在感动之余,更多的是思考……

  以“爱”育“爱”的儿童观。尊重和爱护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在李烈校长看来,以“爱”育“爱”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的真挚、神圣无瑕的爱;而且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尊重、赏识、接纳与宽容上。正是有了这样的儿童观,李校长的教学围绕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差异,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愉悦地学习、生活。

  在“首因效应”中重塑学生的自信。李校长每接一个新班,首先考虑如何使学生喜欢她、爱上她的数学课。因此她着重做好三个“第一”,即上好第一节启导课、上好第一节新课、重视第一次个别谈话。对照自己的教学,这三个“第一”我也重视了,但效果不是很理想,细细琢磨,与李校长的作法相比,我的真情投入不够,我的语言缺乏艺术,效果当然相差甚远。

  “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李校长深信“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充满自信,批评中长大的孩子感到自卑”。她对学生坚持表扬为主,特别是对“学困生”。她深入学生,看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真诚赏识孩子,帮助孩子发扬长处,充满自信,保持积极向上的良好态度。对学生的要求,不做横向比较,只要孩子在原来的基础上有进步就给予表扬,甚至运用“夸张”的手法,及时鼓励孩子的点滴进步,让学生越做越好。想想自己对待学生,我真的太吝啬表扬了,特别是对“学困生”,看到学生的进步,想好的语言,总觉“夸张”,于是只在唇齿之间徘徊,难于出口。

  课下用爱心为孩子补课。教学水平再高,在一个班中也会出现几个不令人满意的“学困生”。辅导这些让老师焦心和烦心的学生,却成了老师每天的苦差,于是怨声载道是司空见惯了。李校长客观地看待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待教学中出现的“学困生”,课下用爱心为他们补课,着实为学生的发展着想,她认为补课是教师的职责,是教师对学生爱心的奉献。她经常利用课余饭后的时间为学生补课,做到既补课又补“心”,把教师的主动性和学生的主动性结合起来,效果显著。这些我感爱最深,四年级下学期,我们班的学生由来自37间不同学校的学生组合而成,学习成绩参差不齐,“双差生”较多,学校领导也倾注了不少热情,我们科任老师更是煞费苦心。我每天都挤时间为学生补课,有针对性的面对面的辅导,学生有了进步,我通过电话或亲自登门家访,给予真诚的鼓励。学生得到老师的肯定,自信心增强了,学习的兴趣也浓了,有几个学生每天都追着我要数学题做,五年级下学期,她们的学习成绩提高了不少。

  李烈校长以“爱”育“爱”的教育理念我铭刻在心,它已指导着我的教学行为,以后的工作中我将进一步践行它,加深爱的情感,让自己更具爱的能力,我有信心做得更好。

  小学数学读后感 篇8

  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之一,它给予我们营养,丰富我们的知识,增加我们的阅历。作为一名教师,“读书,是一种另类的备课”。因为自己教小学数学,所以就迫不及待地读了著名特级教师李烈的《我教小学数学》一书。书中那简洁明快的文字、精炼清晰地教学思路和全新的教育理念深深吸引着我,她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不维权威的教学理念深深的影响着我,使我受益匪浅,心中的茫然也减轻了许多。

  全书共分三篇:“以爱育爱”、“以会教会”和“课堂教学实录及教案”。

  第一篇“以爱育爱”共分十五小节。在导语中,作者以精练概括的语言描述了以爱育爱的内涵、宗旨、核心和具体做法中应该遵循的原则。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是人类最高尚的情感之一。教师要培养学生有爱的情感,就必须自己真正懂得爱,就必须自己具有爱心,就必须自己具备爱人生、爱事业、爱学生的情感。教师只有对人生、对事业、对学生爱得真诚、爱的执著、爱得深刻,才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行为的感染、情感的迁移,唤起学生爱的共鸣。这种教师以自己爱的情感培育学生爱心的途径,称之为“以爱育爱”。以“爱”育“爱”的宗旨是,通过教师的爱,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启迪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潜力,而且要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健全的人格,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受一切美好的事物,从而用自己的爱去创造更加绚丽的世界,真正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以“爱”育“爱”的核心是教师对学生真挚、神圣无瑕的爱。教师要把学生看成是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人,把教育教学活动看成是师生生命的一部分。这种伟大的爱,包容着每一个学生,滋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田。教师传递着爱,撒播着爱,感染引导学生去奋斗、去奉献,去爱我们所处的世界。

  小学数学读后感 篇9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得到了吴正宪老师的《我与小学数学》一书,我欣喜若狂一口气通读了一遍。这本书犹如一盏指路明灯,照亮了我在数学教学中前进的道路,吴老师对教育事业的那份执着以及无私的奉献精神使我深深感动。在30年的风风雨雨中,吴老师真诚的牵着孩子们的手,和他们一道说着、笑着、思考着,她用四句话来概括自己教学经验和教训的最深体会:做一名好老师首先让学生喜欢“我”;让学生喜欢数学;在这基础上学生才能学会学习;最后千万不可忽视的是一定要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想,如果我们每个老师都能这样去做,那么学生一定会喜爱数学,会学数学,课堂教学才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下面结合吴老师的教学经验谈一谈自己感受最深的几点:一、把真诚的爱心献给学生。情和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谁不渴望着在充满温馨的世界里生活,谁不愿意和有人情味的人交朋友,让学生走进爱的世界去感受人间真情,让他们从小就感受到爱他人和被他人爱都是幸福和快乐的。

  学生渴望老师的爱,珍惜老师的爱,他们希望在老师爱的怀抱里成长。所以我们要用心去爱学生。

  小学数学读后感 篇10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切体会到无论是教学哪一门学问都要对这门学问有比较深入的思考,就像站在高处可以看得到更远的地方,或者是俯瞰能够把美景尽收眼底一样。郑毓信先生说从长远的角度看,要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开拓视野,增强思维的深刻性。

  在小学基础教育中,教学新知识是以例题的内容为教学的起点,对创设出问题情境有着比较高的要求,甚至有问题的情境串出现。我以为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方法,但是在看完这本书之后,我觉得我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学会数学思维的首要涵义是学会数学抽象也就是模式化。

  数学是模式的科学。这就是指,数学所反映的不只是某一特定事物或现象的量性特征,而是一类事物或现象在量的方面的共同性质。所以我以前纠结于为什么这道题学生会了,但是相似的类型题学生还不会,这下子答案有了,其实是孩子的数学思维已经被忽视了。想象一下这种结果是相当可怕的。

  也许写到这里不禁会想到了,为什么我们这么强调情境,到头来却被情境所累,反而效果很差呢,郑先生高屋建瓴地指出帮助学生学会数学抽象的关键:应当超越问题的现实情境过渡到抽象的数学模式。数学教学必定包括去情景化、去个人化和去时间化。这种理论我第一次听到,但是又觉得有道理,从郑先生的哲学思维分析,可能对数学最根本的内在的本质有着非常深刻的领悟,所以才能达到自己自成一系的数学教学方式。

  在此我本着学习的态度,在教学数学的课堂实践中只能慢慢摸索。在这里我们用一些数学的符号来代替文字,这样的思维方式比较贴近郑先生所说的去情景化,而且我觉得从直观上来看学生也容易理解一些,今后在对规律的教学中也注重用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当然在数学的教学中不仅仅是一种思维存在,还有类比、分类、多角度观察解决问题等等都是一种方法,但是郑先生又提出一个应当思考的问题:我们是否应当要求每个学生都学会数学地思维?我觉得这是一种十分理想的效果,但是班级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存在的,在不同的程度上可以要求部分同学学会数学思维,如果有一天潜能生也能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了,那将是数学老师的春天。郑先生提出更高的努力方向:由数学地思维到通过数学学会思维。这虽然要求高,但是却让我们很有信心去继续研究探索!

  小学数学读后感 篇11

  最近读《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郑毓信着),感触颇深。书中讲到:小学数学,特别是低年级数学教学的一个特殊之处,我们应以数学为素材,也即通过具体数学知识的教学帮助学生学会抽象、类比等一般的思维方法,同时又应当帮助学生超越一般思维走向数学思维,也即初步的领悟到数学思维的特殊性,从而就能在“学会数学的思维”这一方向上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平日的教学中,面对老师的提问,若是简单的问题,回应的学生比较多,一旦遇上思考性强、有深度的问题就只有个别同学试探性地举起自己的手,多数同学选择沉默,更有甚者,有时教室里鸦雀无声,真的,学生连大气都不敢出,这是我教四年级上课提问时的情景,每到这时,我的心就开始颤动,课间时还满脸兴奋的孩子怎么到课堂提问时就这幅摸样,我开始寻找答案,原因是他们缺乏思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的思考能力几乎丧失了。学生的思考来源于何处?答案是老师的启迪和培养。我们做教师的往往都把主要力量用到让学生掌握现成的东西,死记硬背,久而久之,学生从不用思考,慢慢发展到不会思考,最后遇到问题也就不愿意思考了,这就会发生以上的情景。

  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应做两件事:一,要教给学生一定范围的知识,二要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

  而我们不少教师往往忽视了第二点,认为学生掌握了知识自然就聪明,其实不然,一个好奇的爱专研的和勤奋的学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聪明学生。那么这种聪明在于教师的启迪和培养。现在的课堂重视小组合作学习,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其实这些做法都是在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今年我带四年级数学,除了每周一节的数学思维训练课外,平时的教学中鼓励和适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并为他们的探究活动创设广阔的思维背景,力求做到:“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教师绝不提示;学生能够独立操作的,教师绝不示范;学生能够独立解决的,教师绝不替代。”这样做我觉得对启发他们的思考有一点作用,有时候我也会泄气,因为学生的答案往往和题目一点关系都没有,我在努力的坚持着。在我们忙着应付各种考试的时候,请留一点时间让孩子思考。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参与者,是学生数学智慧的启迪者。智慧的教师眼中,不能只关注学生是否掌握了某个知识,而更应该关注整个教学过程对学生成长的意义以及对学生人生的影响。做一名智慧型教师,着眼于未来,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智慧,让学生学会学习,促进终身发展。

  小学数学读后感 篇12

  老师如何把“好奇心”巧妙地运用于教学过程中,寒假我拜读了李烈的《我教小学数学》这本书,我被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其中的教育、教学思想深刻体现了”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它的小学数学的教学体现以爱育爱的儿童观、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以会教会的教学观、及发展性的评价观。通过"案例呈现”使困惑、迷惘、问题、难点逐一浮出水面,引导读者深入地思考,深入浅出娓娓道来,让读者心中的谜团渐渐释然。读了这本书后,感觉受益匪浅,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学习、实践谈几点体会:

  1、让学生觉得数学真奇妙,热爱数学。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首先要教师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多关心他们,从而激起他们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爱迪生也曾说过:凡是新的不平常的东西都能在想象中引起一种乐趣,因为这种东西使心灵感到一种愉快的惊奇,满足他的好奇心,使之得到他原之自然地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变成孩子们学习和探索的内动力。

  2、让学生学会学习数学,成为课堂的主人。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我从书中找到了答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1)采取活动的形式。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时明显受心理因素支配。只有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学科特点和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如果教师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动手练”进行教学,学生会感到很乏味,越学越不爱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景,抓住知识的生长点,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其主动探究。

  (2)采取把知识趣味化的形式。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如色彩鲜艳的教具;新颖的谜语、故事;有趣的教学游戏;关键处的设疑、恰当的悬念;变静为动的电化教学等等,尽可能使学生感到新颖、新奇,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为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提供物质内容和推动力。

  (3)采取好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持续发展。教师的评价要根据差异原则因人而异,对学生的要求不要一个标准,要根据不同的起点不同的情况分类评价,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通过评价,看到自己的进步。教师的评价用语应该有针对性、导向性,比如,有的孩子的解题方法新颖,我就批上:"你的想法很独特,看来你是个爱动脑子的好孩子”。有的孩子学习进步了,我写道:看到你的进步,我非常高兴,这说明只要你努力去做,就会有所收获。”对个别同学我写上:“最近怎么了,为什么错题比较多?应该找—找原因,也可以找一找老师。”这样,我把作业作为媒介,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教学中通过评价鼓励与众不同的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总之,让学生从老师的评价中得到了一种成功的喜悦体验,以利于增强自信心。

  3、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把数学教育的重心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是《我教小学数学》贯彻的精神,同时也正是我们每–位教师终生追求的教育目标。只有在充满生命活力课堂上,师生才会全身心投入,因为这不只在教和学,而是感受课堂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我教小学数学》是一本好书,它教给了我一种教学理念,教会了我一种教学方法。因为它让我感受到自己的不断转变和进步,这种向上的感觉真好。

  小学数学读后感 篇13

  近来研读了《聚焦小学数学》这本书,感受颇多。首先我想谈的是:

  一、关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时间是十分宝贵的,一节课只有40分钟,如何提高这40分钟的有效性,这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书中斯苗儿老师做了具体的阐述。她要求我们:“强化目标意识”,“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恰当讲解示范”。施银燕老师告诉我们:“有效是教学的价值追求”,彭传新老师阐述的:“让开放与有效相伴相生”等等,看完之后颇受启示。

  不由想起上次听了一节5年级的“百分数的应用(三)”这节课,老师进行了一番课前复习后,出示了笑笑家的月支出统计表,让孩子们说出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孩子们的问题意识很好,提了好多个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老师都一一板书出来,感觉自然顺畅,节奏快。当要解决第一个问题时,就被卡住了,原来是学生一直说不出列方程解题的数量关系,(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问了好几个学生,就是说不出,这时老师生气了,口气也变得批评起来,学生更加害怕了,尽管最后终于解决了,但在此浪费了好多时间,导致后面练习没完成。我觉得当学生真的说不出时,不要兜圈子,马上讲解示范,让解决问题的隐性策略显性化,给学生一根拐杖,让他们跨越思维的横沟,这才是“有效”地真正内涵。

  我想数学是比较抽象的学科,小学生是6岁-12岁的儿童群体,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们生性好动,喜欢多色彩,有趣味的素材。这就向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寓教于乐,减少机械化的程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如色彩鲜艳的教具。比如教学认识钟表时,我就用不同颜色的卡纸制作了几个钟面再配上不同颜色的分针和时针,来吸引孩子的眼球,使课堂教学更加直观、有效;又如变静为动的电化教学。我在教学“找规律”时,制作了形象生动的课件,那不断重复出现的图形、事物、生活现象再配上音乐,深深吸引了孩子,整堂课他们情绪高涨,思维得到很好的发挥,效果好。

  二、关于学习起点与教材预设。

  书中谈到“当学生起点与教材预设不一致时,我们应该怎么办?”郭立军老师告诉我们:从孩子的发展出发,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研究学生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预设。

  比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时,因为有了加法的基础,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计算方法,所以我调整了这节课教学重心,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看情境图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及讲解学生容易出错的、有关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应用题上。这样,不仅练习了减法计算,应用题的解题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还记得上次去杭州听了特级教师黄爱华在对《比较数的大蟹处理中,就充分感受到,特级教师处理细节的能力。在比较数大小环节中,教师通过适时走进来,巧妙地退出去,与学生交流互动,引导课堂动态升成。“你真了不起,一下子就抽出了数字9”“人家好不容易抽出了9,你们怎么说不好?”“黄河队这位同学真了不起,袋子里只有两个1,你都抽到了?”等等语言的组织,使得这堂课细节上做得非常完善。正是名师从孩子的发展出发,从教育的有效性入手,巧妙地引导孩子更好地学习,让课堂更加精彩、更加有效。

  三、关于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书中孔企平老师认为“自主、合作、探求”与“模仿、训练”的方法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前者属于间接教学后者属于直接教学,要求我们一线教师要推崇“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因为这种间接的学习方式给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带来巨大变化。然而,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除了公开课外,平常我们采用较多的还是“模仿+训练”的教学方式,因为时间有限,这样好像更快捷地达到知识的彼岸,这也是我感到矛盾和困惑的地方。

  数学的课堂是师生智慧和人格生成最为活跃的场所,教师需要聚焦课堂,反思自身的教学,真正使我们的课堂开放、有效。

  小学数学读后感 篇14

  35年前的盛夏,我满怀着做一名优秀教师的愿望开始了教育工作的生涯。那年我16岁。

  记得初为人师的日子里,心头涌动的是不尽的新鲜感和兴奋感。我曾天真地认为,只要全身心地投入,勤勤恳恳地工作,就能胜任“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天职。我使出了全身的解数,点燃了自己生命中所有的热情,早出晚归,加班加点,兢兢业业地耕耘着。课堂上我不遗余力地向学生传授书本上的所有知识,每一篇文章,每一个例题进行深入浅出地讲解。学生似乎是个容纳知识的容器,好像教师讲得愈多,学生的获得就愈多。我不知疲倦地讲解,学生机械重复地记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我照本宣科,在满堂灌的课堂教学中乐此不疲时,终于有一天,我却募然发现课堂上学生变得越来越麻木,目光有些呆滞,语言有些贫乏,思维有些滞后,感情有些苍白。稚气的脸上刻上了忧虑与沉重,天真的少年竟变得暮气沉沉、没有朝气。我开始抱怨学生脑子太笨,学习不用功。课堂上除了滔滔不绝地演讲之外又多了几分埋怨与责备,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让人感受不到生命的存在。我痛苦而不安,我彷徨而茫然,原有的冲动与热情几乎降到了冰点。我不止一次地自问:难道要在这条没有阳光,没有笑容的路上走下去吗?当时紧张、疲劳、竞争、无情的气氛笼罩着校园,那些脸上写满稚气的孩子们,背负着成年人沉重的期望,本该快乐的童年生活却充满了无奈和困惑。满堂灌的课堂教学已使孩子疲惫不堪,兴趣索然。回到家中还要长时间伏案对付那似乎永远也做不完的练习题。孩子们的负担太重了,生活太乏味了,于是有些孩子不堪忍受而逃学拒学,也有一些禀性顺从的孩子为了不负父母的期望,成为教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只好以自己软弱的身躯和无助的灵魂勉强支撑着,昔日的好学生行为变得怪异,情绪变得焦躁冷漠,失去了童年生活的乐趣。

  当时有些孩子终于忍耐不住向大人发出了“救救我们”的心声。一幕幕触目惊心的事实再次引起了我的震动,使我陷入沉思:教师教的很辛苦,学生却不爱学;教师教学很投入,学习效果却不佳。只图分数的提高,不顾学生身心健康和道德修养,这样的教学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吗?一股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在我心头凝聚起来,冲击开去,“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这是教育工作者的良知与责任。我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出一条减轻过重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全面发展的教学新路。这就是我当今教育思想形成的基础。我的教育教学改革正是从这里起步的。

《小学数学读后感(通用14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小学数学读后感】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读后感03-04

《我与小学数学》读后感04-15

《小学数学研究》读后感06-22

《小学数学与数学思想方法》的读后感04-15

《小学数学与数学思想方法》读后感12-26

《小学数学与数学思想方法》读后感范文05-11

《小学数学与数学思想方法》优秀读后感05-11

《小学数学这样教》读后感01-01

怎样教小学数学读后感01-23

小学数学读后感(通用14篇)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你有什么总结呢?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现在你是否对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数学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读后感(通用14篇)

  小学数学读后感 篇1

  这几天,我阅读了一本《数学王国历险记》故事书。这是一本数学趣味的书,写了丁当和小贝去弯弯绕国做客,到野生动物园参观;古算馆里学习数学;还去了数学宫探索。书中写了许多精彩的历险故事,在历险的过程中要不断开动脑筋,运用数学知识解答难题,看谁解得又多又快,才能闯关成功。从中我了解到了这些问题的意思,增添了许多知识。

  我最喜欢书中的《快乐与烦恼之路》这个故事,里面写了丁当和小贝去见布直首相的坎坷之路。在路上遇见了真假机器人,丁当用自己的认真判断找到了快乐之路;接着看见了食堂,却要先回答问题才能进食堂用餐,他们又运用数学逻辑关系破了谜,才美美地饱餐了一顿;接着又出现了4扇小门,里面会藏着一只吃人的恶狼,他们经过仔细地分析,最终打败了恶狼,遇见了圆圆。

  读了这篇文章,我觉得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多动脑筋;不要还没经过思考就胡乱猜测,这样得到的答案不一定就是对的。如果你懒于动脑,贪图安逸,烦恼就会找到你的头上。考试也一样,我们要冷静思考,认认真真地做题,仔仔细细地检查,我们也会像丁当和小贝一样一步步地迈向成功之路!

  《数学王国历险记》通俗易懂,带给了我很多的数学知识,并懂得了道理,收获了许多!

  小学数学读后感 篇2

  《数学王国历险记》是一本非常有意思的书。我是一本关于数学的书,写了丁当和小贝去弯弯绕国做客,参加了数学擂台比赛,在数学宫里做数学题,到野生动物园参观……

  数学王国历险记里的每一道题其实都非常简单,但有的时候我绞尽脑汁也没有想出答案,直到我看了书中的做法才恍然大悟。

  这本书主要讲了丁当和小贝去“弯弯绕国”做客,他们首先去打了一个漂亮的擂台,然后前往数学宫。在数学宫里,他们了解了黄金数,知道数学宫原来是由生物计算机管理的。然后他们又去了野生动物园,帮助布直首相拿回了激光全息电视的图纸,还去了中国古算馆。最后,大家开了告别联欢会,目送丁当小贝消失在远方。

  我以前觉得数学枯燥无味,但是自从看了《数学王国历险记》,我对数学越来越有兴趣。生活中,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从今往后,我一定要好好学数学、用数学,碰到难题不气馁,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

  《数学王国历险记》不仅好看,而且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收获真大!

  小学数学读后感 篇3

  这几天看了一本《数学王国历险记》的故事书。这是一本数学方面的有趣的书,写的是丁咚和贝克汉姆打算在全国各地弯下腰去参观野生动物园;

  在古老的计算大厅里学习数学;我也去了数学宫探索。书中写了许多精彩的冒险故事。在冒险的过程中,不要绞尽脑汁,用数学知识解决难题,看谁能快速快速的解决。由此,我了解了这些问题的含义,也增加了很多知识。

  我最喜欢的故事是书中的《快乐与烦恼之路》,描述了丁咚和小贝去见步骘总理的坎坷之路。我在路上遇到了真假机器人,丁丁用自己的认真判断找到了幸福之路;然后就看到了食堂,但是要回答问题才能在食堂吃饭。他们用数理逻辑关系解开了谜团,才吃了一顿好饭;然后出现了四个小门,里面藏着一只吃人的狼。经过仔细分析,他们终于打败了狼,遇到了圆圆。

  看了这篇文章,觉得无论做什么都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多动脑筋;不要不假思索地胡乱猜测,这样答案可能不正确。如果你懒于思考,贪图安逸,烦恼就会找上门来。考试也一样。我们应该冷静思考,认真做题,认真审题。我们会像丁咚和贝克汉姆一样。

  小学数学读后感 篇4

  对神秘的数学题很感兴趣,最近迷上了《数学王国历险记》这本书。书中有81道数学题。让我们一起经历一个1998年的数学难题!

  乐乐和霍在数学城解决了很多奥数难题,还帮助妇女和老人…开展了很多有趣的活动,比如:一起参加PK大赛,退土匪,进古墓…让我乐在其中。大部分问题的答案我基本都能算出来。太精彩了!

  我最喜欢的是《离开方程式洞》里的煎饼问题和《发兵擒匪》里的计数问题。煎饼问题的题目是:烤三个饼需要5分钟,一锅两个饼。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烤出三个蛋糕?我首先通过:

  (1)翻转蛋糕A和蛋糕B的正面5分钟,给每个蛋糕A、B和C打电话。

  (2)然后烧蛋糕B的背面和蛋糕C的正面5分钟。

  (3)最后,将蛋糕A和蛋糕C的反面各烧5分钟。最后,烤三个蛋糕至少需要15分钟。看了这本书,感觉奥数真的很神秘。学习奥数,要灵活运用,用简单的方法计算。此外,我不仅学到了一些有趣的算法,还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和幸福。以后一定要多学奥数题,让自己更聪明。

  你认为奥运会也很有趣吗?

  小学数学读后感 篇5

  《小学数学》这本书是由特级教师吴正宪、张丹两位老师主编的。本书从研究小学数学教学的角度,针对小学数学教师的公开研讨、常态教学,按不同教学内容的教学来编排。

  本书共六章:第一章是新课程理念下“运算教学”的研讨;第二章是新课程理念下空间与图形教学的研讨;第三章是“应用题”教学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第四章是新课程理念下“统计与概率”的教学研讨;第五章是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第六章是课堂观察和如何评价一堂课。

  每章都分为几个步骤:简介让我们知道这一章的主要内容,从问题出发,吸引我们看的兴趣,因为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平时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引言,提出问题,引发我们的头脑风暴,启发我们思考;第一节通过案例研讨,引发深入的思考;第二节观点分享,给出一些专家、优秀一线教师的思考和建议,非常中肯地切中我们的难点,令我感到读一本好书,就是同时与很多个优秀的老师作交流,聆听他们的教诲,真的是对很多问题都恍然大悟;后面还附加了拓展资源,来自于报刊杂志的优秀文章,更加拓宽我们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视野;最后热点聚焦来自于多位一线教师的问题探讨交流,让我感到原来我们都有同样的困惑。教学研讨交流是很幸福的事,因为有那么多人都在做着同一件事,我并不是孤单无助的,我们可以共同讨论、共同进步,网络缩短了我们的距离。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在反思着自己的教学,我是怎么处理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处理是否得当。我结合解决问题教学,重点阅读了《“应用题”教学与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这一章,深受启发。以下记录自己从书中和教学中悟到的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一般能力的策略思考:

  1、从问题素材的选择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2、从数量关系的分析中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3、从解题方法的辨析中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4、从问题的创编中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我还要继续读这本书,思考书中的理论,别人的教学实践,运用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提高自己课堂教学的能力和自我反思的能力。

  小学数学读后感 篇6

  做一名好教师首先让学生喜欢“我“;让学生喜欢数学;在这基础上学生才能学会学习;最后千万不可忽视的是一定要让学生从小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把数学从抽象、严谨、枯燥的形式中解放出来,走出王宫,走下金字塔,走向生活,走向大众;彻底摆脱定义、定理、法则、公式及其证明,以及例题、习题的纯形式化的模式,以开放的体系再现数学的基本过程,再现数学与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吴正宪老师第一次教数学,用一个假期就把全套12册教材几乎全部做了一遍,还查阅了大量参考资料。这样大的决心和用功,有多少老师能做到?

  不只是吴老师的数学课能让人激情澎湃,读她的书同样让我感到她是一个那么富有激情和热爱数学教育的老师,连带地我也更喜欢数学教师这个职业。从书中了解到一位特级教师的成长之路和教育思考,能学到很多教育的理念和具体做法,理论和实践结合同时充满感情的写法更易于为一线教师所喜欢和学习。

  小学数学读后感 篇7

  今年暑假我再一次细读了李烈校长的《我教小学数学》一书,受益匪浅。

  作者的教育、教学思想深刻体现了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其中的一些教育理念和观点对我触动较大,是我在教学中最需要的或者自己做得不够的。从文中的字里行间我感受到了浓浓的师爱,李校长不仅具有爱的情感,更有爱的`行为和爱的能力。在感动之余,更多的是思考……

  以“爱”育“爱”的儿童观。尊重和爱护学生是教师的天职。在李烈校长看来,以“爱”育“爱”不仅是教师对学生的真挚、神圣无瑕的爱;而且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尊重、赏识、接纳与宽容上。正是有了这样的儿童观,李校长的教学围绕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差异,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愉悦地学习、生活。

  在“首因效应”中重塑学生的自信。李校长每接一个新班,首先考虑如何使学生喜欢她、爱上她的数学课。因此她着重做好三个“第一”,即上好第一节启导课、上好第一节新课、重视第一次个别谈话。对照自己的教学,这三个“第一”我也重视了,但效果不是很理想,细细琢磨,与李校长的作法相比,我的真情投入不够,我的语言缺乏艺术,效果当然相差甚远。

  “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李校长深信“鼓励中长大的孩子充满自信,批评中长大的孩子感到自卑”。她对学生坚持表扬为主,特别是对“学困生”。她深入学生,看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真诚赏识孩子,帮助孩子发扬长处,充满自信,保持积极向上的良好态度。对学生的要求,不做横向比较,只要孩子在原来的基础上有进步就给予表扬,甚至运用“夸张”的手法,及时鼓励孩子的点滴进步,让学生越做越好。想想自己对待学生,我真的太吝啬表扬了,特别是对“学困生”,看到学生的进步,想好的语言,总觉“夸张”,于是只在唇齿之间徘徊,难于出口。

  课下用爱心为孩子补课。教学水平再高,在一个班中也会出现几个不令人满意的“学困生”。辅导这些让老师焦心和烦心的学生,却成了老师每天的苦差,于是怨声载道是司空见惯了。李校长客观地看待学生的个体差异,对待教学中出现的“学困生”,课下用爱心为他们补课,着实为学生的发展着想,她认为补课是教师的职责,是教师对学生爱心的奉献。她经常利用课余饭后的时间为学生补课,做到既补课又补“心”,把教师的主动性和学生的主动性结合起来,效果显著。这些我感爱最深,四年级下学期,我们班的学生由来自37间不同学校的学生组合而成,学习成绩参差不齐,“双差生”较多,学校领导也倾注了不少热情,我们科任老师更是煞费苦心。我每天都挤时间为学生补课,有针对性的面对面的辅导,学生有了进步,我通过电话或亲自登门家访,给予真诚的鼓励。学生得到老师的肯定,自信心增强了,学习的兴趣也浓了,有几个学生每天都追着我要数学题做,五年级下学期,她们的学习成绩提高了不少。

  李烈校长以“爱”育“爱”的教育理念我铭刻在心,它已指导着我的教学行为,以后的工作中我将进一步践行它,加深爱的情感,让自己更具爱的能力,我有信心做得更好。

  小学数学读后感 篇8

  书,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之一,它给予我们营养,丰富我们的知识,增加我们的阅历。作为一名教师,“读书,是一种另类的备课”。因为自己教小学数学,所以就迫不及待地读了著名特级教师李烈的《我教小学数学》一书。书中那简洁明快的文字、精炼清晰地教学思路和全新的教育理念深深吸引着我,她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不维权威的教学理念深深的影响着我,使我受益匪浅,心中的茫然也减轻了许多。

  全书共分三篇:“以爱育爱”、“以会教会”和“课堂教学实录及教案”。

  第一篇“以爱育爱”共分十五小节。在导语中,作者以精练概括的语言描述了以爱育爱的内涵、宗旨、核心和具体做法中应该遵循的原则。爱是人类最美的语言,是人类最高尚的情感之一。教师要培养学生有爱的情感,就必须自己真正懂得爱,就必须自己具有爱心,就必须自己具备爱人生、爱事业、爱学生的情感。教师只有对人生、对事业、对学生爱得真诚、爱的执著、爱得深刻,才能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行为的感染、情感的迁移,唤起学生爱的共鸣。这种教师以自己爱的情感培育学生爱心的途径,称之为“以爱育爱”。以“爱”育“爱”的宗旨是,通过教师的爱,不但激发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启迪学生的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潜力,而且要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健全的人格,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受一切美好的事物,从而用自己的爱去创造更加绚丽的世界,真正体现自己的生命价值。以“爱”育“爱”的核心是教师对学生真挚、神圣无瑕的爱。教师要把学生看成是活生生的、丰富多彩的人,把教育教学活动看成是师生生命的一部分。这种伟大的爱,包容着每一个学生,滋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田。教师传递着爱,撒播着爱,感染引导学生去奋斗、去奉献,去爱我们所处的世界。

  小学数学读后感 篇9

  在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得到了吴正宪老师的《我与小学数学》一书,我欣喜若狂一口气通读了一遍。这本书犹如一盏指路明灯,照亮了我在数学教学中前进的道路,吴老师对教育事业的那份执着以及无私的奉献精神使我深深感动。在30年的风风雨雨中,吴老师真诚的牵着孩子们的手,和他们一道说着、笑着、思考着,她用四句话来概括自己教学经验和教训的最深体会:做一名好老师首先让学生喜欢“我”;让学生喜欢数学;在这基础上学生才能学会学习;最后千万不可忽视的是一定要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想,如果我们每个老师都能这样去做,那么学生一定会喜爱数学,会学数学,课堂教学才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下面结合吴老师的教学经验谈一谈自己感受最深的几点:一、把真诚的爱心献给学生。情和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谁不渴望着在充满温馨的世界里生活,谁不愿意和有人情味的人交朋友,让学生走进爱的世界去感受人间真情,让他们从小就感受到爱他人和被他人爱都是幸福和快乐的。

  学生渴望老师的爱,珍惜老师的爱,他们希望在老师爱的怀抱里成长。所以我们要用心去爱学生。

  小学数学读后感 篇10

  作为一名教师,我深切体会到无论是教学哪一门学问都要对这门学问有比较深入的思考,就像站在高处可以看得到更远的地方,或者是俯瞰能够把美景尽收眼底一样。郑毓信先生说从长远的角度看,要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开拓视野,增强思维的深刻性。

  在小学基础教育中,教学新知识是以例题的内容为教学的起点,对创设出问题情境有着比较高的要求,甚至有问题的情境串出现。我以为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方式方法,但是在看完这本书之后,我觉得我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学会数学思维的首要涵义是学会数学抽象也就是模式化。

  数学是模式的科学。这就是指,数学所反映的不只是某一特定事物或现象的量性特征,而是一类事物或现象在量的方面的共同性质。所以我以前纠结于为什么这道题学生会了,但是相似的类型题学生还不会,这下子答案有了,其实是孩子的数学思维已经被忽视了。想象一下这种结果是相当可怕的。

  也许写到这里不禁会想到了,为什么我们这么强调情境,到头来却被情境所累,反而效果很差呢,郑先生高屋建瓴地指出帮助学生学会数学抽象的关键:应当超越问题的现实情境过渡到抽象的数学模式。数学教学必定包括去情景化、去个人化和去时间化。这种理论我第一次听到,但是又觉得有道理,从郑先生的哲学思维分析,可能对数学最根本的内在的本质有着非常深刻的领悟,所以才能达到自己自成一系的数学教学方式。

  在此我本着学习的态度,在教学数学的课堂实践中只能慢慢摸索。在这里我们用一些数学的符号来代替文字,这样的思维方式比较贴近郑先生所说的去情景化,而且我觉得从直观上来看学生也容易理解一些,今后在对规律的教学中也注重用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当然在数学的教学中不仅仅是一种思维存在,还有类比、分类、多角度观察解决问题等等都是一种方法,但是郑先生又提出一个应当思考的问题:我们是否应当要求每个学生都学会数学地思维?我觉得这是一种十分理想的效果,但是班级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存在的,在不同的程度上可以要求部分同学学会数学思维,如果有一天潜能生也能用数学思维解决问题了,那将是数学老师的春天。郑先生提出更高的努力方向:由数学地思维到通过数学学会思维。这虽然要求高,但是却让我们很有信心去继续研究探索!

  小学数学读后感 篇11

  最近读《数学思维与小学数学》(郑毓信着),感触颇深。书中讲到:小学数学,特别是低年级数学教学的一个特殊之处,我们应以数学为素材,也即通过具体数学知识的教学帮助学生学会抽象、类比等一般的思维方法,同时又应当帮助学生超越一般思维走向数学思维,也即初步的领悟到数学思维的特殊性,从而就能在“学会数学的思维”这一方向上迈出坚实的第一步。

  平日的教学中,面对老师的提问,若是简单的问题,回应的学生比较多,一旦遇上思考性强、有深度的问题就只有个别同学试探性地举起自己的手,多数同学选择沉默,更有甚者,有时教室里鸦雀无声,真的,学生连大气都不敢出,这是我教四年级上课提问时的情景,每到这时,我的心就开始颤动,课间时还满脸兴奋的孩子怎么到课堂提问时就这幅摸样,我开始寻找答案,原因是他们缺乏思考,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的思考能力几乎丧失了。学生的思考来源于何处?答案是老师的启迪和培养。我们做教师的往往都把主要力量用到让学生掌握现成的东西,死记硬背,久而久之,学生从不用思考,慢慢发展到不会思考,最后遇到问题也就不愿意思考了,这就会发生以上的情景。

  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应做两件事:一,要教给学生一定范围的知识,二要使学生变得越来越聪明。

  而我们不少教师往往忽视了第二点,认为学生掌握了知识自然就聪明,其实不然,一个好奇的爱专研的和勤奋的学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聪明学生。那么这种聪明在于教师的启迪和培养。现在的课堂重视小组合作学习,重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其实这些做法都是在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今年我带四年级数学,除了每周一节的数学思维训练课外,平时的教学中鼓励和适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并为他们的探究活动创设广阔的思维背景,力求做到:“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教师绝不提示;学生能够独立操作的,教师绝不示范;学生能够独立解决的,教师绝不替代。”这样做我觉得对启发他们的思考有一点作用,有时候我也会泄气,因为学生的答案往往和题目一点关系都没有,我在努力的坚持着。在我们忙着应付各种考试的时候,请留一点时间让孩子思考。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参与者,是学生数学智慧的启迪者。智慧的教师眼中,不能只关注学生是否掌握了某个知识,而更应该关注整个教学过程对学生成长的意义以及对学生人生的影响。做一名智慧型教师,着眼于未来,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智慧,让学生学会学习,促进终身发展。

  小学数学读后感 篇12

  老师如何把“好奇心”巧妙地运用于教学过程中,寒假我拜读了李烈的《我教小学数学》这本书,我被书中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其中的教育、教学思想深刻体现了”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它的小学数学的教学体现以爱育爱的儿童观、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以会教会的教学观、及发展性的评价观。通过"案例呈现”使困惑、迷惘、问题、难点逐一浮出水面,引导读者深入地思考,深入浅出娓娓道来,让读者心中的谜团渐渐释然。读了这本书后,感觉受益匪浅,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学习、实践谈几点体会:

  1、让学生觉得数学真奇妙,热爱数学。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首先要教师放下架子,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多关心他们,从而激起他们对老师的爱,对数学的爱。爱迪生也曾说过:凡是新的不平常的东西都能在想象中引起一种乐趣,因为这种东西使心灵感到一种愉快的惊奇,满足他的好奇心,使之得到他原之自然地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变成孩子们学习和探索的内动力。

  2、让学生学会学习数学,成为课堂的主人。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我从书中找到了答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1)采取活动的形式。小学生年龄小,自制力差,学习时明显受心理因素支配。只有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规律,把学科特点和年龄、心理特征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愿意学、主动学。如果教师用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动手练”进行教学,学生会感到很乏味,越学越不爱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景,抓住知识的生长点,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促使其主动探究。

  (2)采取把知识趣味化的形式。教师要善于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如色彩鲜艳的教具;新颖的谜语、故事;有趣的教学游戏;关键处的设疑、恰当的悬念;变静为动的电化教学等等,尽可能使学生感到新颖、新奇,具有新鲜感和吸引力,为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提供物质内容和推动力。

  (3)采取好的评价方式,让学生持续发展。教师的评价要根据差异原则因人而异,对学生的要求不要一个标准,要根据不同的起点不同的情况分类评价,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通过评价,看到自己的进步。教师的评价用语应该有针对性、导向性,比如,有的孩子的解题方法新颖,我就批上:"你的想法很独特,看来你是个爱动脑子的好孩子”。有的孩子学习进步了,我写道:看到你的进步,我非常高兴,这说明只要你努力去做,就会有所收获。”对个别同学我写上:“最近怎么了,为什么错题比较多?应该找—找原因,也可以找一找老师。”这样,我把作业作为媒介,加强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在教学中通过评价鼓励与众不同的思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总之,让学生从老师的评价中得到了一种成功的喜悦体验,以利于增强自信心。

  3、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把数学教育的重心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是《我教小学数学》贯彻的精神,同时也正是我们每–位教师终生追求的教育目标。只有在充满生命活力课堂上,师生才会全身心投入,因为这不只在教和学,而是感受课堂生命的涌动和成长。只有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的劳动才会闪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

  《我教小学数学》是一本好书,它教给了我一种教学理念,教会了我一种教学方法。因为它让我感受到自己的不断转变和进步,这种向上的感觉真好。

  小学数学读后感 篇13

  近来研读了《聚焦小学数学》这本书,感受颇多。首先我想谈的是:

  一、关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学时间是十分宝贵的,一节课只有40分钟,如何提高这40分钟的有效性,这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书中斯苗儿老师做了具体的阐述。她要求我们:“强化目标意识”,“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恰当讲解示范”。施银燕老师告诉我们:“有效是教学的价值追求”,彭传新老师阐述的:“让开放与有效相伴相生”等等,看完之后颇受启示。

  不由想起上次听了一节5年级的“百分数的应用(三)”这节课,老师进行了一番课前复习后,出示了笑笑家的月支出统计表,让孩子们说出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孩子们的问题意识很好,提了好多个有价值的数学问题,老师都一一板书出来,感觉自然顺畅,节奏快。当要解决第一个问题时,就被卡住了,原来是学生一直说不出列方程解题的数量关系,(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问了好几个学生,就是说不出,这时老师生气了,口气也变得批评起来,学生更加害怕了,尽管最后终于解决了,但在此浪费了好多时间,导致后面练习没完成。我觉得当学生真的说不出时,不要兜圈子,马上讲解示范,让解决问题的隐性策略显性化,给学生一根拐杖,让他们跨越思维的横沟,这才是“有效”地真正内涵。

  我想数学是比较抽象的学科,小学生是6岁-12岁的儿童群体,特别是低年级的孩子们生性好动,喜欢多色彩,有趣味的素材。这就向我们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应力求寓教于乐,减少机械化的程序,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如色彩鲜艳的教具。比如教学认识钟表时,我就用不同颜色的卡纸制作了几个钟面再配上不同颜色的分针和时针,来吸引孩子的眼球,使课堂教学更加直观、有效;又如变静为动的电化教学。我在教学“找规律”时,制作了形象生动的课件,那不断重复出现的图形、事物、生活现象再配上音乐,深深吸引了孩子,整堂课他们情绪高涨,思维得到很好的发挥,效果好。

  二、关于学习起点与教材预设。

  书中谈到“当学生起点与教材预设不一致时,我们应该怎么办?”郭立军老师告诉我们:从孩子的发展出发,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研究学生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预设。

  比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时,因为有了加法的基础,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计算方法,所以我调整了这节课教学重心,把大部分的时间花在看情境图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及讲解学生容易出错的、有关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应用题上。这样,不仅练习了减法计算,应用题的解题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还记得上次去杭州听了特级教师黄爱华在对《比较数的大蟹处理中,就充分感受到,特级教师处理细节的能力。在比较数大小环节中,教师通过适时走进来,巧妙地退出去,与学生交流互动,引导课堂动态升成。“你真了不起,一下子就抽出了数字9”“人家好不容易抽出了9,你们怎么说不好?”“黄河队这位同学真了不起,袋子里只有两个1,你都抽到了?”等等语言的组织,使得这堂课细节上做得非常完善。正是名师从孩子的发展出发,从教育的有效性入手,巧妙地引导孩子更好地学习,让课堂更加精彩、更加有效。

  三、关于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书中孔企平老师认为“自主、合作、探求”与“模仿、训练”的方法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前者属于间接教学后者属于直接教学,要求我们一线教师要推崇“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因为这种间接的学习方式给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带来巨大变化。然而,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现实,除了公开课外,平常我们采用较多的还是“模仿+训练”的教学方式,因为时间有限,这样好像更快捷地达到知识的彼岸,这也是我感到矛盾和困惑的地方。

  数学的课堂是师生智慧和人格生成最为活跃的场所,教师需要聚焦课堂,反思自身的教学,真正使我们的课堂开放、有效。

  小学数学读后感 篇14

  35年前的盛夏,我满怀着做一名优秀教师的愿望开始了教育工作的生涯。那年我16岁。

  记得初为人师的日子里,心头涌动的是不尽的新鲜感和兴奋感。我曾天真地认为,只要全身心地投入,勤勤恳恳地工作,就能胜任“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天职。我使出了全身的解数,点燃了自己生命中所有的热情,早出晚归,加班加点,兢兢业业地耕耘着。课堂上我不遗余力地向学生传授书本上的所有知识,每一篇文章,每一个例题进行深入浅出地讲解。学生似乎是个容纳知识的容器,好像教师讲得愈多,学生的获得就愈多。我不知疲倦地讲解,学生机械重复地记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当我照本宣科,在满堂灌的课堂教学中乐此不疲时,终于有一天,我却募然发现课堂上学生变得越来越麻木,目光有些呆滞,语言有些贫乏,思维有些滞后,感情有些苍白。稚气的脸上刻上了忧虑与沉重,天真的少年竟变得暮气沉沉、没有朝气。我开始抱怨学生脑子太笨,学习不用功。课堂上除了滔滔不绝地演讲之外又多了几分埋怨与责备,课堂气氛死气沉沉,让人感受不到生命的存在。我痛苦而不安,我彷徨而茫然,原有的冲动与热情几乎降到了冰点。我不止一次地自问:难道要在这条没有阳光,没有笑容的路上走下去吗?当时紧张、疲劳、竞争、无情的气氛笼罩着校园,那些脸上写满稚气的孩子们,背负着成年人沉重的期望,本该快乐的童年生活却充满了无奈和困惑。满堂灌的课堂教学已使孩子疲惫不堪,兴趣索然。回到家中还要长时间伏案对付那似乎永远也做不完的练习题。孩子们的负担太重了,生活太乏味了,于是有些孩子不堪忍受而逃学拒学,也有一些禀性顺从的孩子为了不负父母的期望,成为教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只好以自己软弱的身躯和无助的灵魂勉强支撑着,昔日的好学生行为变得怪异,情绪变得焦躁冷漠,失去了童年生活的乐趣。

  当时有些孩子终于忍耐不住向大人发出了“救救我们”的心声。一幕幕触目惊心的事实再次引起了我的震动,使我陷入沉思:教师教的很辛苦,学生却不爱学;教师教学很投入,学习效果却不佳。只图分数的提高,不顾学生身心健康和道德修养,这样的教学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吗?一股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在我心头凝聚起来,冲击开去,“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这是教育工作者的良知与责任。我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出一条减轻过重负担,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全面发展的教学新路。这就是我当今教育思想形成的基础。我的教育教学改革正是从这里起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