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朽的精神遗产《细说宋朝》读后感

2021-08-23 读后感

  读完一本名著以后,你有什么领悟呢?何不写一篇读后感记录下呢?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不朽的精神遗产《细说宋朝》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细说宋朝》非常立体,非常细节,像是一个活生生有血肉的人,不但他自己写生的栩栩如生,连他的思想,他的伙伴,他的决策心理全都描摹到了。这样的宋朝你很难用一个单纯的词去描述了,他辉煌的存在不亚于汉唐。

  除了宋相关的庆历新政,檀渊之盟,熙宁新政,元佑更化,昭圣昭述,靖康之变,建炎南渡,一直到崖山…辽,金,西夏,作为北中国的更迭政权,作者也是细细写来,从强盛到灭亡,重复着类似的一个王朝的兴衰。起源于草原精于骑射的民族,入主中原后也一个个衰落了,是什么原因呢?从这个角度看,宋也没那么弱吧。

  第一次知道了耶律大石和他开创的西辽,历史上少见的向外生长。

  宋的皇帝似乎不太集权,事务主要是宰相负责,也设置了和宰执相平衡的御史,起监督作用。抑制权力和大权独揽的欲望,抑制豪强兼并和建立在豪强阶层上的政权,变法图强和执行层面的贪腐,皇帝宽容而政敌并不宽容……许许多多细节,必须承认,今天也并没有好的办法。

  看到宋朝的理学家,突然理解了所谓“存天理,灭人欲”并非以前想的那样,对人的本性无视。而是作为修行者的个人,对自己所要求的精神净化。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做一个纯粹的人。至少在咱们现阶段还难出现理学家,因为大家的目标都还是自己。

  四川对于南宋的存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四川守不住了,南朝也就灭了。不知道如果宋学着蒋迁都重庆,是否能多撑些日子。

  北宋前面的皇帝基本上是在变法?不变,变法?不变中巡回,徽宗最怕死,早早当了太上皇避难也没躲过靖康之变,高宗比他爹更怕,可能是因为做过人质的缘故,南宋皇帝很有点掩耳盗铃的天赋,可能是自知蹦哒不了太久也就拼命的享乐吧。太祖曾对群臣说:“(南汉)倘把这些心思(用珍珠做鞍)用于治国,岂至亡国呢!”其实他的子孙不也是走上了老路?

  除了政治军事,作者还特地写了宋的文化,散文诗歌词赋以及民间的剧目,书法和绘画,雕塑,等等。全才说的就是东坡这样的人,书画,散文,诗词,无一不精,而且是非常创新的那种。

  “苏轼在文学艺术上是宋代仅见的天才,几乎在主要门类里都确立了自己不可摇撼的地位。在他的思想里,既有儒家辅君治国经世济民的成分,又有佛道超然物外散淡旷达的一面。这种双重的特点,在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上对他的散文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苏轼的议论文主要体现的是前者,指陈利害,评骘古今,往往笔力雄健,气势纵横,腾挪变化,不可羁勒,有《孟子》与《国策》的遗风,《刑赏忠厚之至论》等政论,《留侯论》等历史人物论,都是这类佳作。

  苏轼那些私人化的叙事记游散文和题跋书札小品主要体现的是后者,这类文章显然更得庄子与陶渊明的'神韵。从思想内容看,胸次高旷,寄托幽远;从艺术风格看,不拘一格,意境出新,笔墨灵动,情文并茂,前后《赤壁赋》与《记承天寺夜游》都令人一读以后终身难忘。这类名篇,不暇列举,也最为后人钟爱,因为这些文章背后站着的那个苏东坡,其冲淡开朗、真率风趣、潇洒通达,热爱自然而略有点忧郁,感悟人生而略有点迷茫,真是没有人能够取代的。”

  整本书的最后自然是宋的覆灭,然而民族精神的升华使他不朽。

  “古人有三不朽之说,其上立德,其次立功,再次立言”。回顾中华民族的伟人行列,宋代以功业而彪炳史册的相当罕见(岳飞战功赫赫,但后人缅怀他,主要还因为他是矢志抗金的民族英雄);而以人格的力量、道德的光彩令后人高山仰止的却远较其他朝代为多,范仲淹、包拯、司马光、李纲、宗泽、陆秀夫、文天祥……乃至许多以立言而名传后世的理学家、文学家,例如张载、朱熹、陆游、辛弃疾等等,也都以他们所立之言体现的理想人格与爱国情操为后世所称道。宋代是士大夫最受重视的朝代,他们的自觉意识空前崛起,理想人格基本铸成。文天祥是宋代这种人格典范的最后代表,这正是他留给后世不朽的精神遗产。

【不朽的精神遗产《细说宋朝》读后感】相关文章:

1.永垂不朽的精神1500字

2.永垂不朽的精神高中作文

3.不朽的精神500字作文

4.杜甫的精神永垂不朽作文

5.永垂不朽的爱国精神作文

6.唯精神修养永垂不朽的作文

7.不朽的雷锋精神优秀作文

8.雷锋的人格不朽的精神作文

上一篇:改变自我开始《好学生、好学法》读后感 下一篇:思想的本源《被讨厌的勇气》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