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培根随笔的读后感(精选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培根随笔的读后感1
《培根随笔》为英国十七世纪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和经验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所著。本书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在《论求知》中,培根说道:”人的天性犹如野生的花草,求知学习好比修剪移栽。”可见求知可以改变人的命运,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相当重要的。在《论友谊》中,培根说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这说明了朋友是我们身边必不可少的一个角色,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在这数十篇随笔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论美》。这是一篇关于“美”的经典之作,语言简洁,内涵深刻,充满哲理。”美”本身是个很广泛的问题,着重论述人应该怎样对待外在美和内在美的问题。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所以,不要抱怨自己外在的缺陷,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美德重于美貌,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能真正发出光辉。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形体是一个人的整体形象,体形。颜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脸部,是局部的。而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在三者中最高。如今,有些人只注重外表的美丽,而忽略了内在,他们虽然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所以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因此,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每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刚开始接触《培根随笔》,是语文书上的一篇节选《谈读书》。说实话,我对他的印象并不怎么好。总是站在贵族和男人的立场上,以宗教信仰、创世之神、以及什么所谓的真理来提笔,说话云里雾里,总是让人费解。我带着些许烦躁的心情读完了整本书。但结果却令我惊讶。从《培根随笔》的诸多篇章中,我看到了一个热爱哲学的培根;一个热衷于政治的培根;一个富有生活情趣的培根;一个自强不息的培根……
这本书共收录培根随笔59篇,篇篇标题意指鲜明,使人一目了然。每篇随笔结构自由,读者既可以通读,也可以跳读。在这本宝典优美的的文字及无比深刻的哲理下,我好好的领悟了一番,结果受益匪浅。
在众多的随笔中,我最欣赏的一篇是《论逆境》。“顺境带来的幸运固然可贵,逆境造就的品质更令人折服。顺境的德行是节制自律,逆境的`德行是不屈不挠。”这两句话是全篇的主旨,亦是全片的精华。遭遇逆境是人生的不幸,它会让人不思进取,消极怠工,一蹶不振,给我们带来挫折和痛苦;同时,它也是人生的万幸,它考验人的意志,磨练人的心智,从而让一个人从默默无闻直至飞黄腾达。可以说,正是逆境的磨练,造就了历史上一批又一批的伟人。
例如屈原经历放逐的逆境,才有《离骚》传世;司马迁遭遇宫刑,乃有史家之绝唱;勾践卧薪尝胆,创造“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奇迹;苏轼历经贬谪的郁闷,从此留下千古辞话……他们无不是遭受逆境并且战胜了逆境,最终名垂青史,为后人所景仰。逆境虽然会使人痛苦,使人绝望。但不遇到逆境,何来奇迹?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难,才能感受到天堂般的幸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是蝴蝶,就不怕翅膀上的雨水,不遇到逆境怎能成功?
一本好书犹如是一扇窗,窗户打开,光亮就会照进来,照亮美的心灵。正如同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之学使人能言善辩。”不得不说,这确实是一本使人上进的好书!
培根随笔的读后感2
《培根随笔》是英国随笔文学的开山之作,以其简洁的语言、优美的文笔、透彻的说理、迭出的警句,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读之犹如聆听高人赐教,受益匪浅。"
我是在老师的推荐下认识这本书的,那时语文老师让班上的同学每个周末回去摘抄《培根随笔》上的好词好句来进行赏析,我也因此认识了这本书。在书中,作者通过一篇篇的随笔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对世事的看法以及自己的理解与态度。其中语言简洁,文笔优美,警句迭出。在《论学业》中写到:“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灵秀,数学使人慎密,自然哲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和修辞之学使人善辩。”说理透彻,具体的把自己对于学习的事物的不同而导致不同的变化的想法直接的表达了出来,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我也不由自主的被吸引,不禁佩服作者的思想。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学习,更应该是通过学习来提升自我,要从学习中感到快乐,也要理解学习的作用,才能从学习的“苦海”中脱离出来,正如培根在书中所言“学问并不教人使用学问,对学问的使用,乃是一种在学问之外又高于学问的智慧,是一种通过观察而获得的智慧。”有些人全盘否定学问,有些人尽信学问,而有些人则在心中斟酌对比,这就出现了书中的“机灵的人蔑视学问,朴实的人羡慕学问,而聪明的人则使用学问。”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也应不断推敲,来实现对知识的使用。
除了学问,友谊也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在《论友谊》培根提到了友谊的三个果实,它们各自有着不同的作用,为自己分担烦恼,向自己提出忠告以及做自己的镜子,书中写道:“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而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朋友倾吐,你将被分掉一半忧愁。”从这里可以看出,朋友在生活中的地位是无可替代的,担任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当双方都是朋友时,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不受其他的因素限制,因此人们才能向朋友吐露心声,并从朋友那里得到继续前进的力量。因此人们才能从朋友那里听到他们的忠告,才能改正自己。因此人们才能把朋友看做另一个自己,甚至还要超过自己。而一个人若是没有真正的朋友,就会同书中所说一样,会体验到一种纯粹而又可悲的孤独,“喜欢孤独的人不是野兽就是神。”要珍惜身边的朋友,因为他们除了朋友以外,还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在读《培根随笔》的过程中,有些随笔并不能一次就读懂,读通,往往要经过多次的翻阅,而我也常常绞尽脑汁去跟随着作者的思想去思考,正如培根所认为的一样,有一些书是需要读者去不断咀嚼和消化的。在书的前言有提到关于培根的生平,他也不是一个是十全十美的人,而是一系列的沉浮中慢慢积累,凝聚他的心血,才有了《随笔集》这本世界性的书,这也是为什么培根在《论伪装与掩饰》中为这两者做了客观的批判:“最完美的人品素质需要谦虚坦荡诚实的名声,守口如瓶的习惯,适当的掩饰技巧,以及在迫不得已时才使用的伪装能力。”
读完了《培根随笔>,正如文章开头所说的那样,我受益匪浅,脑袋里的精神世界再一次得到了充实,相信蕴藏在书中文字的积极向上的能量会帮助我们继续完善自己。
培根随笔的读后感3
一口气读完《培根随笔》,不禁为培根那充满哲理的语言所震撼。尤其是那一篇关于美的经典之作,语言简洁,内涵深刻,充满哲理。撇开这文章中写的都是美、德兼备的男性帝王不说,那字里行间的细微之美也足够感人了“善犹如宝石,以镶嵌自然为美;而善附于美者无疑最美,不过这美者倒不必相貌俊秀,只须气度端庄,仪态宜人。”不错,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因此我想,人的外表固然重要,但如果没有内涵,没有一颗善良的心,光有外表,只是一个躯壳,行尸走肉,又怎么能算得上是美丽呢?
所以,人是因为可爱而美丽,而不是因为美丽而可爱。外在的缺陷是暂时的,只有内在的美才是永恒的美。就像《巴黎圣母院》中的那位敲钟人,虽然外貌丑陋,令人“望而生畏”,但他的内心却是无比的善良,赢得了很多人的认可。如今,有些人就像那位大主教一样只注重外表的美丽,而忽略了内在,他们虽然具有美貌,却由于缺乏优美的修养而不配得到赞美。所以一个打扮并不华贵却端庄严肃而有美德的人是令人肃然起敬的。所以,我们不难发现美德重于美貌,只有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美才能真正发出光辉。
培根随笔的读后感4
对于这一本书,我还很陌生,在这之前,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一本书,所以这一本书,我是怀着一种好奇的心理去阅读的,而再读过这一本书之后,我从这一本书中获得了很多,其中许多语句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是一本好书,这是我读完之后的感觉。
这一本书所涉及的范围非常的广,语言简洁,而常常有名言警句是我猛然惊醒,在惊醒过后,往往能够引发我深深的思考,这一本书有这非常多的分类,《论美》,《论善与性善》,《论真理》,《论家庭》,《论友谊》,单看名字就可以看出这一本书所说的内容范围之广,而且这些只是这本书的一部分,还有许多的书目分布在生活的各个角落,在不同的角度给我们不同的警示。
所以这本书着实适合我这样的人去阅读,相信不光是我,任何中学生在阅读完这一本书之后,都会受益匪浅,从中能斩获非常多的道理,同时能够下意识地与我们的生活作比较,这是一种非常好的查漏补缺的方法,从而让我们干煸一些生活习惯的可能性提到最大,所以,这是一本好书,所以,这一本书可以在几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直散发着那特殊的,不可改变的光辉,一直在影响着后人,不曾改变。
总的来说,这一本书读完之后给了我非常多的警示,相信这一本书也会影响的我的生活,让我更加注意生活中的细节,这一本书,也给了我的生活一些指引,虽然在我的一生中,这些道理如九牛一毛,但这一些道理在这个事件所给我的,是我一生都不能忘得,这是一本非常好的哲理书籍,也是一份我值得回忆的回忆录,这是一本好书,无可争议。
培根随笔的读后感5
当我看到《培根随笔》的时候我一开始以为《培根随笔》这本书会是一本十分无聊的书,但我在不经意之间带着无聊的心情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我却因这本书中真实存在的美而认真的将这本书读完了。
《培根随笔》为英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和哲学家的弗兰西斯·培根所着。《培根随笔》分为《论求知》、《论美》、《论善思想家》、《论真理》、《论健康》、《论家庭》、《论友谊》等多篇随笔。
在这数十篇随笔中,《论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论美》中培根说:“在美方面,相貌的美高于色泽的美,而秀雅合式的动作的美又高于相貌的美。”让我又一次深刻的知道了相貌的美不是真正的美,心灵上的美才是最真实的,最高尚的,最高雅的。
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优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形体是一个人的整体形象,可是,体形。颜色指五官相貌,主要是脸部,是局部的。而行为之美,指举手投足的动作神态,是后天的,是内在美的折射表现,在三者中最高。
心灵上的美像是埋在土里的未发芽的种子,不管埋得多深,有多少的土都不可能不发芽,不成长,不开花,不结果的。而那种相貌上美而心灵不美的人就像是在土里埋了一个定时炸弹,不管在上面加多少的掩盖,在不定的时间一定会突破图层,将满地炸得开花,令每个人的厌恶。
如今,真正理解这句话的人并不多,一本好书可以使人明白一个道理,一本好书可以为人建造一条捷径,一本好书甚至可以改变人一生的命运!希望大家可以一起阅读这本书,可能会影响到自己的人生。
【培根随笔的读后感(精选5篇)】相关文章:
5.培根随笔读后感悟
6.培根随笔读后感
7.培根随笔的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