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借箭》读后感

2020-12-17 读后感

  当仔细品读一部作品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此时需要认真地做好记录,写写读后感了。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读后感头疼,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孔明借箭》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孔明借箭》读后感1

  在我国的文学天空上,有四颗耀眼的星星,那就是四大名著。这个周末我就把其中的一颗星星——《三国演义》给重新温习了一遍。其中有不少精彩的片段,比如《关羽温酒斩华雄》《孔明借箭》《火烧赤壁》等。而我最喜欢的片段还是《孔明借箭》。

  这篇文章主要说了:诸葛亮借箭的起因、经过、结果,突出了诸葛亮才智过人、智慧出众、顾全大局的特点,也写出了周瑜的妒贤嫉能、心胸狭窄、鲁肃的忠厚老实、曹操的谨慎多疑的特点。诸葛亮成功的原因有四点:一是有鲁肃的大力配合;二是因为利用了曹操谨慎多疑的特点;三是他精通天文,利用有雾的特点,借箭的妙计才得以实施;四是他考虑周全,安排巧妙。

  诸葛亮是才智过人的,而我们应该多学习,争取做一个像诸葛亮一样的人,而不是应该像周瑜一样,做一个心胸狭窄、妒贤嫉能的人。

  说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我不得不佩服他草船借箭的事。由于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所以要诸葛亮在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以此陷害诸葛亮,但是诸葛亮凭借自己丰富的天文气象知识,准确推算出在第三天夜里,江面上必然有大雾。于是向鲁肃借来二十支小船与稻草人,并凭借对曹操谨慎多疑的了解判断他不敢轻易出兵,只好用无数的的箭来试探情况,用这一计向曹操“借箭”。最后箭如期交付,周瑜长叹不如。

  在最后,周瑜感慨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他!”周瑜的话既是他自叹不如的表白,又是全文赞颂诸葛亮足智多谋、才能惊人的又一个突出表现。诸葛亮通过自己的智慧而完成了任务,让周瑜的阴谋诡计没有得逞,这是周瑜万万没有想到的,所以周瑜由衷地感叹。

  在鲁肃与孔明聊天时,几次提到鲁肃的“惊”和孔明的“笑”。从中我体会到了诸葛亮大智大勇、决胜千里的风范以及对整件事情的发展与结果早已了然于胸。

  这篇文章告诉了我们:做人不要妒贤嫉能,妒贤嫉能的人最后是没有好结果的。

  《孔明借箭》读后感2

  书是一种宝贵的财富,读书让人愉悦。在书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作者的深情;在书中我们可以找到自己的缩影;在书中我们可以如同身临其境体会书中人的情感;在书中……

  在四大名著中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便是《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了,它们一样都有一种深沉的悲剧因素蕴含其中。《三国演义》给人的感觉更多的是气势磅礴,人物众多而个性鲜明,而读《水浒传》给人的感觉则是回肠荡气,他们杀贪官,惩恶吏,使人拍手称快,但由于接受招,英雄们走上末路,令人扼腕叹息。

  在《水浒传》中,我们会看到形形色色的英雄人物,有及时雨宋江,豹子头林冲,黑旋风李逵,每一个角色都有自己不同的性格、个性,他们不仅英勇机智,而且在一次又一次的济贫扶危的义举中,他们如同一面靓丽的镜子照出了高尚的品格和纯朴的个性。

  林冲,一个有着浓厚悲剧色彩的人物,自己身为八十万禁军教头,有着富裕的生活,崇高的地位,还有一位美貌才气的妻子,这本是个让人羡慕的古代生活,却因为高俅陷害刺配沧州,谁知高俅一伙人仍不放过他,继续派陆虞候陷害谋杀林冲,林冲得知后只好杀死陆虞候三人,尽管林冲的手段残忍,但是却是因为官的逼迫,让一个原本生活富裕,不该到梁山的人出现在梁山。

  在施耐庵的笔下,我看到的林冲是位为人解忧排难,在被高俅害的家破人亡的时候忍辱求安,不思反抗,在自己亲耳听到陆虞候三人的对话后才英勇果敢,愤而抗争。这些性格在书中的一些细节中便可看到体会。

  在林冲从李小二中得知陆虞候要谋害自己时,便要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这个细节表现出他是个到不离手、细心谨慎、刚强正直的人。但是过了三五天,寻不到陆虞候,林冲他也自心慢下,这里表现出他也有随遇而安、委屈求安的软弱思想。在去买酒出门的一系列动作中,看出他是个谨小慎微、唯恐出事的人。

  林冲亲耳听到陆虞候一伙人实是谋害自己时,“泼贼哪里去!”“泼贼!我自和你无什么怨仇,你如何这等害我!”这些语言表明林冲终于愤起反抗,杀害陆虞候三人,最终走向梁山。

  还有林冲在朱贵小店中写的诗,显示了他丢掉随遇而安的幻想,奋起反抗的精神,有一种悲壮的气氛。林冲是一个当之无愧的英勇无畏的造反英雄!

  在风雪山神庙这篇文章中有不少的环境描写,如“正是寒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却早纷纷扬扬卷下一天大雪来。”正面描写了天气的寒冷,让人觉得苍茫,雄厚。不仅推动了请节发展,也烘托了人物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变化。

  林冲从软弱到反抗的一系列性格转变,无不体现了当时社会气氛黑暗和腐败,表现了在官的压迫下,人民群众反抗统治者是必然性的。

  在现代社会中也有不少的官员,因为自己的私欲和贪婪,走上了贪污的犯罪道路,这些人最终会被人民告发,被法律所惩罚。现在我们的生活是和平的美好的我们要珍惜现在,懂得恩情,做一个对社会贡献的人。

  《孔明借箭》读后感3

  读文《孔明借箭》,我禁不住为文章才细节的精彩描写拍手叫好,又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赞叹不已。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周瑜十分嫉妒诸葛亮的聪明才智,要以“造箭”的名义陷害他。诸葛亮想出了对策,又算定三日之内必有大雾便答应周瑜要在十天之内造得十万支箭。诸葛亮向老实的鲁肃借了二十只船,每船军士三十个,并要千余个稻草人。在第三日四更时分来到曹操水寨前,擂鼓呐喊,曹军忙在江边放箭,箭正好扎在稻草人上,当船的一面扎满箭后,又掉头将另一面转过来,再次擂鼓呐喊,当两面都扎满箭后,正要雾散,诸葛亮忙令船回到江边。就这样诸葛亮不费半分之力,已得到十万支箭。在我为诸葛亮重视细节而拍手叫好之余,我想到了自己——

  我是一个十足的绘画迷,尤其喜欢国画,国画中我最擅长“葫芦”、“葡萄”等写意画。可我有个粗心大意的坏毛病,画葫芦忘了勾葫芦叶的筋,画葡萄忘了画脐,画牡丹忘了画蕊......总之,一幅画总要少些什么东西。在生活中我也是这样,比如老师让签午休条,我明明午休了却忘了签;美术老师让拿国画材料,我都准备好了却忘了拿......啊,粗心大意,这个坏毛病总是伴随着我。

  我的粗心大意和诸葛亮的重视细节比起来,真有着天壤之别呀!我从中悟出:凡是重视细节的人,做事更容易成功。诸葛亮如果不了解鲁肃,就借不到船,怎能成功?如果不了解曹操,怎敢只带六百军士来曹操水寨,何谈借箭?在借箭的船上,他如果不和鲁肃饮酒,怎能看出船的倾斜程度,假如船一面的箭太多,船就会沉下去,和谈成功借到箭。这个道理和我的绘画是一样的,在画葡萄时,看得就是葡萄的脐,如果脐就没有点,和谈是一幅好画。在画葫芦时,看得就是叶子上的筋,如果筋就没有勾,何谈事一幅成功的'作品。因此,我以后也要做个重视细节的人。

  读完《孔明借箭》,不仅让我为诸葛亮的神机妙算敬佩不已,更让我明白了凡事都要注重细节,不能粗心大意,只有这样才能成功。这就是——注重细节才能成功。

  《孔明借箭》读后感4

  《用奇兵孔明借箭》是《三国演义》里很著名的故事。

  这篇文章讲得是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能,就像故意刁难他。周瑜要诸葛亮在十天之内准备十万支箭,诸葛亮说十天太长了,只需要三天。诸葛亮向鲁肃要了二十艘船、六百士兵,还有一些青布和稻草。前两天,诸葛亮做了一些稻草人放在船上,然后第二天一早他带着士兵和船驶向曹营。快到曹营时,他命令这些士兵打起战鼓,曹操吓傻了,马上命令弓箭手射箭,箭全部射到稻草人身上去了。诸葛亮等稻草人身上的箭差不多十万支了后就掉头回家了。这时周瑜已经在岸边等候取箭了,他看到有那么多的箭,只好叹气承认自己不如诸葛亮。

  诸葛亮真是神机妙算,我要学习他的这种机智,面对困难寻找解决的办法,并且用知识合理应战对手的能力。我也佩服周瑜敢于承认自己的弱点,愿赌服输的精神。

  《孔明借箭》读后感5

  很小很小的时候,我常常牵着爸爸的手去赏花儿。记得有一次,我问爸爸:“爸爸,您最喜欢什么花儿?”爸爸说:“我?我喜欢落花儿,也就是落红。”我笑着说:“爸爸真傻!爸爸真傻!枝头颜色鲜艳,芳香扑鼻的花儿您不喜欢。您喜欢皱巴巴的落花儿。”爸爸摸摸我的头说:“你还小,不懂。社会需要许许多多像爸爸这么傻的人。”我对爸爸的话没有理解,却只顾赏花追蝴蝶去了。

  直到去年我九岁生日,才对爸爸的话有了理解。我生日这一天,爸爸因为工作忙不回家。我委屈的泪水吧嗒吧嗒的落下来。爸爸在一所边远的国门学校工作,学校里有很多留守儿童,为了这些留守儿童,爸爸常常晚上不回家。可我万万没想到,连我的生日他也不回来。我越想越委屈,便“呜呜呜”的哭出声来。

  这一幕被妈妈看见了。妈妈把我久久拥入怀中,帮我擦干眼泪,递给我一本书郑重的说:“孩子你看看这本书吧!你会理解爸爸的。”这本书名为《奋发向上,崇德向善》。里面的一则则故事感动着我。特别是: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让我渐渐明白:各行各业的人们在默默地奉献才有我们的幸福生活。“有爱心,讲奉献。”不是嘴上说说,纸上写写。想到这我不禁脸红了。

  当妈妈为我点燃九根生日蜡烛,红红的火焰燃烧掉我的任性、自私。这时爸爸发来微信图片:一幅满园的花,满地的落红。下面写着:不为浮华遮望眼,愿做春泥化落红。孩子,有无数老师的奉献,才有你们的幸福生活。不要怪爸爸。

  这时,妈妈让我打开《小学生必读诗词》。我找到了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慢慢品读: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靠着注释我理解了落花精神——默默奉献。

  我深深的感动了。老师们默默的坚守,可以让一个个孩子在阳光中成长,亦可以将一位位老师的青丝变成白花,能让一颗颗小树的嫩芽蓬勃成傲人的青葱,亦可以将凋零的落红柔化成一年一年滋养生命的春泥。

  后来,我再看《奋发向上,崇德向善》感觉每一字里行间,都在播撒着爱的种子,奉献的力量。让我想起了冰心老人的经典妙语:“爱在左,情在右,在生命的道路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我深深理解了爸爸与落花的不解之缘。我似乎也爱上了落花。

【《孔明借箭》读后感范文(通用5篇)】相关文章:

1.《孔明借箭》读后感

2.孔明借箭读后感

3.《孔明借箭》读后感(通用6篇)

4.《孔明借箭》教学反思

5.《孔明借箭》教学设计

6.课文《孔明借箭》教学设计范文

7.《奇谋孔明借箭》教学反思

8.《用奇谋孔明借箭》教案

上一篇:妹妹不识字读后感 下一篇: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读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