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到底应如何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越王勾践》读后感(精选10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越王勾践》读后感 篇1
春秋时期是个诸侯争霸,充满火药味的时期。各个国家连年征讨,使其民不聊生。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兴师伐越,越国以军中罪人自刎侥兴获胜。吴王阖闾战死,临终前告戒夫差:“必毋忘越”。
公元前494年,勾践不听范蠡劝阻,兴师伐吴,不幸败于夫椒,只得带领残兵败将五千退守会稽。夫差乘胜追击,包围了会稽山,危急之际,文种带着美女、黄金冒险求和。越王勾践忍辱在吴过当了三年的'奴仆,受尽了折磨与屈辱。回国后,为了报酬雪耻,他发奋图强,不断锻炼自己的意志。
公元前473年,越王大军直达吴都——姑苏。吴王被迫自刎,越王乘胜大会诸侯。经周王验证,成为又一个中原霸主。
贤人和小人,君主的贤明和昏庸,坚定地信念和美人,如果选择前者,你的助手就会越来越多,国家就会兴旺。对于小人、奸臣应该毫不留情。美女、如果是巾国就要好好对待。当然,君王自己的贤庸要靠自己努力的,自己不努力,别人在怎么努力,也没有用的。做人要学会忍辱。比如越王的俘奴,韩信的钻人胯下,但后来都成为了贤王和贤臣。
我觉得大家做什么事情都不要太冲动,要三思而后行,能忍则忍。
《越王勾践》读后感 篇2
现在每天晚上都按照学校要求看《越王勾践》,还要写感想,我先来博客上练练。
嗯,《越王勾践》是一部令人深思的电视剧,主要讲越国的大王勾践复国的传奇故事。这部电视剧把听信谗言的吴王夫差、忠诚聪明的伍子胥、虚伪的伯噽和美丽、为国献身的西施、忍辱负重、坚定意志的越王勾践、精干而有智慧的越王的两位忠臣:范蠡、文种演绎的淋漓尽致。
到现在为止,“伯噽”这个人物是我最搞不懂的。他既然身为一国之太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总要为越国说好话,如果当初吴王把勾践杀了,那伯噽还会这样维护越国吗?史记上是说伯噽是受了越王的贿赂才这样的,但这部电视剧里并没有提到过越王贿赂伯噽,哪怕进贡也是使臣亲自给吴王夫差送去的,那伯噽是为了什么,没有理由的呀!就算越王贿赂伯噽,但是他又不笨,表面上总要当作与伍子胥这个相国一条心,可是他相反,处处反对伍子胥。伍子胥是真的为吴王好,可是有了伯噽这样的“忠臣”才造成吴国最后败给越国的原因。
当伯噽处处帮越王说话时,我抛出两个问题,伯噽是真心帮越国吗?他是好是坏?先解决第一个问题:伯噽是真心帮越国吗?我觉得应该不是,记得有以段是讲越国的使臣在伯噽面前说什么伍子胥要故意跟伯噽作对,添油加醋的,这就引发了伯噽这颗斗志心,也许是他想跟伍子胥作对,就帮助了越国。你是你,我是我,看谁赢。所以应该不是真心的吧!第二个问题:他是好是坏?这个问题很明确,当然坏的,可他这么帮越王,但是在中华上下五千年上道:越王打仗赢后,第一个就杀了伯噽这个不义之臣。因为对于一个国家的太宰来说,胳膊肘往外拽,想方设法帮助敌人是很恶劣的。
现在说说夫差。吴王夫差为什么到最后会败呢?从赢家到败者总要有个过程。很简单,分三个主要部分,一个是西施的美色,一个是越王在夫差表现出来的“忠诚”,还有一个就是刚才说的伯噽。
西施是越国派来的“贡女”,但由于她的`美貌,夫差就被耍了个神魂颠倒,而且在嫁到吴国以前,为有理由,西施拜了勾践夫妻为义父义母,这样爱面子的夫差就有理由了,他说是吴越两国为了结成良好的友谊而嫁女的。事实上,越王是有点不情愿的,因为越国要想早日复国,就要多生儿育女,就得给越国留多一点年轻女子来,可是吴王这样喜欢西施倒也好,至少他很信任西施,西施可以把吴国的情况告诉给越王,中华上下五千年青少版上有一句说西施成了越王在吴国的“监控器”,但是在这部电视剧中到现在西施并没有传达信息,这是一个遗憾。有一段是讲西施为了救勾践夫人,被充满嫉妒心的王后贬到下面洗衣服,这被夫差知道了,打了王后一耳光。以此可见夫差是多喜欢西施。
勾践,他的雄心很大,中华上下五千年:勾践储蓄军力,想在脱身后很快去攻吴,幸亏被两位忠臣所劝,最后才能破吴。干将说过:王的欲望是无法填满的。他的师兄欧冶子就是为了满足勾践的欲望而死。勾践在夫差面前表现得很忠实,任打任骂,决不还口,这就取得了夫差的信任,这种信任导致了夫差最后一丈的失败。勾践向其他王一样也有虚荣心,而且自尊心很强,正因为这份自尊心让他最后全力以赴去攻打吴国,来报仇雪耻。
提到勾践就不得不提起吴国的将军公孙举。公孙举在这部电视剧中好像很残暴,他其实跟伍子胥一样,很爱国。可是爱的方法不对,伍子胥忠言逆耳,公孙举没有长久之计划,他只会而且只知道杀掉勾践是最好的办法,这是他的问题。
《越王勾践》读后感 篇3
读《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世人都感叹越王卧薪尝胆,苦心励志,我却佩服范蠡的人生境界,看得远、看得透、看得淡。
看远,才能览物于胸。范蠡出身卑寒,年少时便显露才华,无所不精,在当时政治混乱的楚国不为世人赏识。在吴国与越国连年征战之时,范蠡把目光瞄准了越国的勾践。在夫椒之战,勾践战败,率5000残兵败将逃入会稽山。25岁的范蠡说服为宛令的好友文种一起投奔了穷途末路的勾践。可惜在17年之后勾践才识其才,一起重用了范蠡与文种,并听取范蠡的.建议,到吴国为奴,乞吴存越,以图转机。在范蠡的陪伴下,勾践夫妇屈身以事吴王三年,力尽艰辛。归国后,范蠡与文种一起拟定灭吴“九术”,建议“十年生聚”,最后灭掉了吴国。为了表彰范蠡灭吴的功绩,勾践封范蠡为“上将军”。看远即是目标也是过程,更是境界,只有志向高远,人生才会有前进航标,再插上执著的翅膀,便能愈飞愈高。
看透,才能洞若观火。越国战败过了两年,按照吴越双方议和的条件,越王勾践将要带着妻子到吴国当奴仆,他想带文种。范蠡愿随勾践同行,说:“四封之内,百姓之事……蠡不如种也。四封之外,敌国之制,立断之事……种亦不如蠡也。”可以看出,范蠡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范蠡整顿国政,经过十年的忍辱负重和励精图治,使国家转弱为强,终于击败吴国,洗雪国耻。要成为一名成功人士,必须有自己独特的眼光,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对世事的变化能洞若观火。
看淡,才能超然物外。越王勾践灭了吴国,在吴宫欢宴群臣时,发觉范蠡不知去向,第二天在太湖边找到了范蠡的外衣,大家都以为范蠡投湖自杀了。过了不久,有人给文种送来一封信,上面写着:“飞鸟打尽了,弹弓就被收藏起来;野兔捉光了,猎狗就被杀了煮来吃;敌国灭掉了,谋臣就被废弃或遭害。越王为人,只可和他共患难,不宜与他同安乐。大夫至今不离他而去,不久难免有杀身之祸。”文种方知范蠡并未死去,而是隐居了起来。他虽然不尽相信信中所说的话,但从此常告病不去上朝,一天勾践登门探望文种,临别留下佩剑让文仲自刎,文种悔不该不听范蠡的劝告,只得引剑自尽。范蠡淡于名利,功成身退,留下千苦芳名。
老吴感叹:聪明莫过范蠡,少年时执着追求梦想,中年时历经悲欢离合,世事洞若观火,老年时月满则亏,鸟尽弓藏,淡然享受美好的夕阳。
《越王勾践》读后感 篇4
越国的历史上,勾践是一枝独秀。在他之前寂寂,之后寥寥,除了偏僻,落后及与中原地区风俗习惯不同以外,也没什么可说的。
勾践的父亲与吴王阖闾结了仇,两国之间互相攻伐。在勾践刚当上越王的那一年,吴王阖闾大概是想趁他初立,政治地位还不很稳当的时候攻打越国,谁知勾践却出其不意地采用了一种特别的阵势——————派一些死士冲到吴国的阵前,大声喊叫着自刎而死,使得从未见过这种阵势的吴军一下子目瞪口呆,被越军趁势打了个大败,阖闾还被射了一箭,因而一命呜呼。(这一定是历史上最早的自杀式攻击,现在被若干国家稍加变化而广泛使用。)取得了胜利的勾践一定是兴奋而骄傲的。所以当三年后,他得知夫差想要为父亲报一箭之仇时,他没有听从范蠡的规劝,而自以为是地抢先采取了行动。在那场著名的战事之后,越王勾践成为了亡国之奴。
接下来的卧薪尝胆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勾践从一个骄横、任性的君主一下子转变成了委屈求全、礼贤下士,与百姓同甘共苦的贤明君主,在范蠡、文种的扶持下,辛苦惨淡、勤奋不懈地努力了二十二年,终于打败了不听忠心耿耿的伍子胥苦心劝谏的夫差,一雪了会稽之耻,还一跃而成了强国。我想,司马迁也是觉得在那个君权至上,君主没有任何约束的时代里,勾践能够做到这样,已经相当不错了,所以在本篇记载里,并没有过多的宣扬勾践的那些阴暗心肠,只是略略地点出了他赐文种自杀的猜忌。
还是范蠡认清了勾践的`真面目,他知道勾践是只能共患难,不能共富贵的人。于是他果断地弃官而逃,先是跑到了齐国,在海边努力耕作,没多久就成了大富翁。这下子又冒了尖,齐国请他去做了国相。可他散尽家财,再次落跑了!跑到了陶地,没过多久,又成了后人皆知的大富翁陶朱公。哎,做官时位及人臣,经商时富甲天下,又能善谋划,知人心,懂进退,范蠡真个人中龙凤,世所稀有!只是有一件事情不是很明白,就是范蠡与西施的故事。有许多传说,说是西施本就是范蠡寻来的,当时两人就有了情愫,可是为了国家复兴大事,只得忍痛割爱,将西施送到了夫差那里。等到吴国大败,夫差身死,范蠡抢在了同样垂涎于西施美貌的勾践的前头,携了西施,泛舟湖上,过着神仙眷侣的逍遥日子。
这个故事美则美矣,可是其真实性却很值得怀疑。范蠡辅助勾践复国,历时二十二年,其间殚精竭虑,劳心劳力,未必有闲情逸致来谈情说爱,此其一。再者,书里明明记载,他逃离了越国之后,和儿子们合力治理产业,说明他在西施迷惑吴王的时间里,早已成家生子,有着美满的家庭了,此其二。传说终归只是传说。也许是后人敬重西施与范蠡都是忠心为国之人,希望他们有一个美好而圆满的结局,而附会出了这么一个故事。
《越王勾践》读后感 篇5
现在浙江卫视热播的《越王勾践》成了我们小学生的热门,我也在看,里面的清节十分好看,这部历史大作讲述了,越王为了打败吴国,卧薪尝胆。
在吴国的三年,越王没有忘。受尽了折磨与屈辱的他,回国后,他立誓,一定要把国家治理好,打败吴国,报仇血耻。
越国的国都原来在会嵇山一带的平阳。勾践回国后托范大夫筑城,把国都迁到了卧龙山一带,建设了一个兴国伐吴的坚固中心。
为了雪耻,勾践不断锤炼自己的意志。他不敢过安逸的生活,怕生活太舒服了,会丧失意志力和毅力。他在今市区西郭门外的迎恩门,面向吴国,建了一个简陋的“箭楼”自己就居住在那里。每天吃粗粮,穿布衣,睡在柴薪上。
平日,勾践与夫人和老百姓一起劳动。最可怜的就是,勾践困倦时就辣椒水刺激眼睛。冬天,脚麻了,他索性把脚放进冷水里,“以冷克冷”。夏天,烈日炎炎,他去做高温工作。吃的是亲人自己种出来的粮食。穿的是夫人自己亲手织的单一色粗布啊!这么朴素的生活很值得我们小学生学习。不光朴素,勾践还亲自去葛山采葛,织成葛布献给吴王。亲自种麻,制成弓箭犒劳士兵。缺粮食时,他也与臣民一起上山采野菜吃。一个君王能吃这样的苦。
为了不忘记仇恨,勾践在“箭楼”的`小屋里挂了一个苦胆,每次进出都要尝一下。晚上睡在柴薪上,每天睡觉之前,还要进行一次自问自答的程式:
“勾践,你会忘记灭国之耻辱吗?”“没有忘!勾践没有忘记!”他回答的声音特别大,不过也是,灭国之仇,再加上三年之耻辱,做为一个君王,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能承受这样的打击,在君王中他是第一个。
为了增加人口,与吴国在实力上能与之对衡,勾践制定了一系列鼓励生育计划的政策,生儿子的,奖两壶酒,一条狗;生女儿的,奖两壶酒,一头猪;生两个子女的,公家还补助粮食。为了积聚财富,越国大力发展生产,“民惧有三年之食”,从物质上做好了伐吴的准备。
军事上,勾践训练部队,培养了士兵勇往直前的精神。有一次,勾践乘车经过一条乡间小路,路中间出现了一只青蛙,鼓着水泡眼,怒目而视。勾践见小小青蛙能如此不畏艰巨,以弱抵抗,实为可嘉。他立即在车的横木上,向这只“怒蛙”致敬。
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越国终于兵精粮足,国富民强。公元前473年,越国军队攻破吴国都城古苏,夫差自杀,吴国灭亡。
勾践卧薪尝胆,愤发图强的精神,成为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象征
勾践这种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用在学习上,你一定会更上一层楼的,难道不是吗?
《越王勾践》读后感 篇6
我读了《史记故事》这本书后收获很大,让我记得最清楚的是其中《越王勾践》这个故事。
吴国和越国边境相连,有一天吴国发兵攻打越国,越国打败了吴国,吴王就让自己的'儿子为他报仇,吴王的儿子日夜练兵,后来越国出兵攻打吴国,吴军大获全胜。越王到吴国称臣,后来被放回越国。回国后越王不断反省自己,鼓励百姓耕田织布,自己和百姓一起耕田,让妻子和人们一起织布,吃饭不吃两样肉食,穿衣服不穿两件华丽的衣服,而且睡在柴草上,吃饭和睡觉前都要尝尝苦胆,并且尊重贤士,对待宾客优厚礼遇,救济穷人,悼念死者,与百姓同甘共苦。越王的实力一天天扩大,最后越国彻底消灭了吴国。
从这个故事我懂得了失败并不可怕,只要失败的人总结自己是怎么错了,从哪里摔倒就从哪里爬起来。所以第一次失败并不表明下一次你还会再失败。胜利不是永远的胜利,失败不是永远的失败,遇到挫折总结经验教训,不怕吃苦,不灰心,不气馁,努力奋发最终一定会走向成功。
《越王勾践》读后感 篇7
读了《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之后我知道了它的内容说的是:春秋时期,吴国和越国发生了战争。越国被吴国打败,越国勾践被夫差俘虏。后来,吴王夫差释放了勾践,让他回到了越国国都会稽。勾践在坐卧的地方吊了个苦胆,夜里躺在柴草上,面对苦胆。每天吃饭时都尝尝苦胆。总扪心自责:"你忘了会稽大败之辱吗?"就这样勾践跟同甘共苦共同命运,经过十年发展生产,积聚力量,又经过十年练兵,终于在公元前473年打败夫差,灭掉了吴国。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越王给吴王当了三年奴仆,受尽了屈辱,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他始终没有放弃心中的信念——重振越国,找回失去的尊严。他在麻痹了吴王被放回越国后,安抚百姓,操练军队,吃饭前品尝苦胆,晚上就睡在柴草上,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忘记曾经的屈辱和复兴
越国的雄心。他身为一个高高在上的君王,能够这样做,真是难能可贵。经过自己的顽强毅力,勾践终于打败吴国。勾践这种坚强的意志和坚持不懈、奋发图强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这也同时告诉我们失败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敢于面对,敢于重头再来。
无论何时失败对于我们都是悲伤的、沉痛的。在沉痛之中,勾践没有沉沦,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心怀大志,暗自充实自己锻炼自己,不断让自己更强大,然后等待机会,等待重新破土的日子。
与其说成功是不容易的,不如说筹备成功更不容易。正如黎明的'前夕是黑暗,迎来成功不可能没有付出。我们总是看到表面的辉煌,却很少留意背后的坚信。我们总是羡慕别人的成就,却都不愿付出人家背后的痛苦。
世界上有很多伟大的人,他们之所以能万世扬名,是因为承受了“非人哉”的磨练。屈原被流放却写成了《离骚》,左丘明虽失明却著《国语》,司马迁忍受宫刑之辱终于完成了千古名作《史记》。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也知道了越王勾践因为有一种坚忍不拔的决心,他才支持着他这么多年在吴国忍辱负重的生活,在之后的10年的时间里,他让自己的国家强壮起来,强盛起来,报了当年被俘之仇,这种坚强的毅力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忍别人之不能忍,成别人之不能成。要比别人成功,就要比别人付出更多。在挫败中反省自己,在黑暗中认清前路。跌倒不可怕,重新振作,卧薪尝胆,给自己从头再来的机会。所以我坚信,笑到最后的才是真正的胜者。
《越王勾践》读后感 篇8
“心在越,身在吴。一卷书,半点残烛映茅庐。不远处,一边莺歌燕舞;不远处,一边遍地哀哭。……”每当这首荡气回肠的歌曲在我的耳畔响起,《越王勾践》这部电视剧中一个个人物就跃入脑海:范蠡的远见卓识、有勇有谋;西施的聪慧善良、以身许国;伍子胥的忠言逆耳、忠诚耿直;伯嚭的曲意迎逢、中饱私囊……但我最欣赏的,还是越王勾践忍辱负重,发愤图强的精神。
《越王勾践》为我们讲述了一段真实的故事:春秋战国时代,吴国打败了越国。吴王夫差命令被打败了的越王勾践身着罪衣,为其死去的父母守墓和养马。每当夫差乘车出游,令勾践手执鞭仗徒步跟随车子的左右,任凭吴人恶语讥讽,这时的勾践只得把羞恨埋藏在心中。为了实现自己复国霸业,勾践放弃尊严,抓住一切机会讨好夫差。他竟亲尝大便以取悦吴王为自己赢得机会,看着越王趴在吴王夫差的`粪便旁,伸手蘸了一滴并放在嘴里咂了咂帮大王判断病因时,我惊呆了,这是怎样的一位英雄呀!
我被勾践这种忍辱负重的精神给深深地感动了。他从一个强势的国王变成一个奴隶,着粗衣,食粗粮,住陋室,还得忍受马夫们的嘲讽与谩骂,这种生活与原先的锦衣玉食一言九鼎有着天壤之别。但他并没有因环境发生变化而消极、悲观,他忍受着常人都无法忍受的耻辱,苟且偷生,默默等待着最后一搏。他并不因身处逆境而消沉,而自暴自弃,变成真正“奴颜卑膝”的人,从勾践身上,我看到了忍者的精神。他是一个真正的强者。
《越王勾践》读后感 篇9
在漫长的春秋时代,在一个并不起眼的国家,一位君主为我们展示了信念与坚持的力量。这个国家叫越国,这个故事叫“卧薪尝胆”,这位君主,叫勾践。正是他,为报被吴国侮辱之仇,努力地准备了二十二年,终于一举成功,吞并了吴。
勾践元年,勾践听说吴王要发兵讨伐他,便聚集军队,不顾大夫范蠡的劝告,发兵攻打吴国,打败,被困于会稽山上,大夫文种下山游说吴王,吴王免了勾践的死,让他做自己的仆人。勾践多年隐忍,麻痹了吴王,把他放回了越国。勾践一心要雪耻,便每晚睡在木柴上,吃饭前要先尝一尝苦胆汁,和老百姓一起下地耕作,衣着朴素,食物普通,因此深得民心。贤能的伍子胥发现了勾践的计策,好心向吴王进谏却被赐死。他死前大笑道:“不久之后,这里(吴)将是一片废墟了!”果然,几年之后,勾践挥师直达吴国,攻下吴,围困了吴王夫差。吴王用布遮面自杀,高呼:“我对不起伍员(伍子胥)啊!”大夫范蠡在帮助勾践吞吴之后,便弃官经商,成了有名的“商圣”。
这里之所以要讲这么一个故事,不只是因为书上写了,而是因为我想通过这个有名的故事让大家明白信念的`力量。勾践回国之后,时刻不忘会稽之辱,发誓消灭吴国,这才有了后来的成功。不过各位读者,一个人的信念,是不足以让他成功的。勾践的成功不仅有他自己的努力,还有文种、范蠡这些贤士的大力辅佐。
《越王勾践》读后感 篇10
今天,我看了《越王勾践》。公元496年,吴国攻打越国,由于吴国强大战败了越国,吴王将越王勾践捉回国,伺候自己三年。越王回国后,害怕眼前安逸的生活消磨了自己的志气,就在吃饭的`地方挂一个苦胆,以警惕自己不要忘了以前的耻辱。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转弱为强,终于打败了吴国。
这个故事让我明白,国家弱小就会被欺负。但弱小也不要放弃,只要努力弱小也会变得强大。就像中国,以前非常落后,所以遭到日本的侵略,发生南京大屠杀的悲剧。但经过八年的努力抗战,人民英雄的不怕牺牲,终于换来国家的独立、自强。现在我国有飞机、大炮、导弹变得越来越强大。我为我是中国人而自豪!
【《越王勾践》读后感】相关文章:
越王勾践历史典故08-21
越王勾践的历史故事05-08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04-20
越王勾践反国的原文及翻译12-07
有关越王勾践剑的历史典故05-22
范蠡事越王勾践文言文阅读04-08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汇总7篇04-20
越王勾践世家优秀读后感范文06-19
越王勾践世家优秀读后感阅读心得08-17
昔者越王勾践困于会稽之上原文及译文0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