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一本书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东西,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那么如何写读后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麦哨读后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麦哨读后感 1
今天上午第三节课是语文课,像往常那样,孩子们是累了,他们多数人已经跃跃欲试着想要趴下去了。
我知道这时候只有老师精神饱满地讲授,加上有吸引力的课文解读,孩子的情绪才会吊上来的。所以,在课前几分钟我总是把音量提得高高地,孩子们也似乎感觉到了老师的特别,也乖乖地听起来了。心中暗自欣喜:目的达到了!
今天学习的课文《麦哨》是贴近孩子们的,讲述的是乡村孩子在五彩缤纷的春天,在生命力极其旺盛的春天,享受着他们的运动场——田野带给他们的无限的欢快与自在。从而展现了乡村孩子天真、淳朴、可爱的形象,全文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情趣。
孩子们在读文时,能感觉到他们并不是很感兴趣,从整体上把握这篇课文的教授方法可以说在这堂课上是失败的。于是,我就在细节、在字词中引入课文内部,多让学生划划,读读,记记,使学生感受到这篇课文的美。而当我从小地方着手时,学生们很乐意接受,喜与接受,并从中联系到课外,一时间,学生们有话想说,有话可说,原本比较沉闷的课堂变得活跃起来了。我也抓住这一时机,马上请学生们朗读,果然效果好了很多,似乎我一直都在寻找的学生的积极性(热情)突然迸了出来一样。
而此时学生的情感完全与上课前几分钟截然不同了,我又一次体会到了教学的乐趣!我想只要你投入足够的`热情,就有可能成功!
但值得反思的是在备课时,预设比较少,所以当学生问我“茅茅针”的情况时,我不能很好地回答。再则,虽然我引导学生从字词中体会,学生也能从这里感受到乡村孩子的那份难得的自在与欢快,但是却没能把课文好好地延伸,由于时间的关系,只不过是匆匆地结束了。下课时小天竟跑来和我说他的读后感言:我还真羡慕乡村的孩子呢,哪像我,五一长假只能待在家里,不是看书,做作业,就是看电视!同时,也要提高调控偶尔插嘴的学生的技能方式。
麦哨读后感 2
《麦哨》是小学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描写田园风光及生活的阅读课文。李老师为我们上了这堂课,听后感触很深。
我要讲的是“如何在欣赏美、感悟美的基础上去积累美”。李老师很成功的为我们上了一堂文字优美的散文课。这篇课文很美,每一段、每一句、每一字都透着美。所以这类课文如果把握不当,会让学生产生审美疲劳。但李老师有层次、有详略,运用图片、音乐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去读,去悟,去感受,从学生朗读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都学的很不错,体会到了这种美。那欣赏了美丽的画面,感悟了优美的语言文字,如何去消化、吸收,让本课所学融入到自己的语文学习中来呢?李老师恰当的运用了写,读写结合,这些都非常好。但,毕竟一片好文章,每个个体的感悟能力有差异,基础有不同,我认为如果在写之前融入积累更会锦上添花。积累是创新的前提,新课程标准重视学生知识的积累:有较丰富的积累;扩大知识面,增加阅读量;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进行字、词等知识的积累就是集“米”的过程,有了这个过程才可能有文章之“炊”。
人们认为:语文能力的`培养要经过一个“死去活来”的过程。其实“死去”的过程就是大量记忆、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可以借词、借句,还能借气、借势,最终翻出新意。日常的积累越丰富,我们就越能汲取知识的养料,在运用中便会“心有灵犀”“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就是“死去活来”之“活来”——创新过程。因此,作为教师,应清楚地认识积累和创新的关系,大胆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积累。当堂课背一背,背诵文字优美的一段或一句;写一写,选择文字优美的词句写在积累本上……这样会为学生从学到用架起一座桥梁,从而达到学习语文的目的。
麦哨读后感 3
《麦哨》这一篇课文讲述了乡村孩子玩的几种游戏。今天我们参加亲子活动,在山脚休息时,发生了一件让人兴奋的事。
阿诺找到了课文中的麦哨!我也好想玩,于是开启了搜索模式,不放过任何一根草,我发现有一种草长得很像小麦,有着翠绿的外套,头戴一顶精致的'草帽,这顶“帽子”只要轻轻一提,就可以连着吸管一起抽出来,之后的样子就和阿诺刚才的麦哨差不多了。我连忙放进嘴里吹,可吹来吹去怎么也吹不响,一问才知道,是我采的“外套”太短了,将哨子的“大肚子”弄破了。
于是我又将一根麦哨连根拔起,抽掉“帽子”,可还是吹不响。我不死心,又轻轻地一吹,“呜卟——”一声明亮而有力的哨响引来了许多同学的注意。我想:哇!我凭着自己的能力找到了麦哨,这真是太让人兴奋了!我告诉大家,挑麦哨时要让“帽子”长一点,拔时,不能拔太短,吹不能吹太重,用嘴唇轻轻地碰,慢慢地均匀地吹气。
虽然最后这些麦哨都不见了,我有些不高兴,但是我深深的记住了这个游戏,期待下次还能再玩!
麦哨读后感 4
呜卟,呜卟,呜……”
田野里,什么声响和着孩子的鼻音,在浓绿的麦叶上掠过?一声呼,一声应,忽高忽低,那么欢快,那么柔美。
湖畔,到处是割草的孩子。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芽苞初放。转眼间,到处都是浓阴。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麦田换上了耀眼的浅黄色新装。每根麦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那齐刷刷的麦,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湖边的草又肥又嫩,只消用手拉拉,竹篮很快就装满了。男孩子跑到铺满青草的土坡上面,翻跟头,竖蜻蜒,还有摔跤比赛。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玩累了,喊渴了,不知是谁一声招呼,大家采集起“茅茅针”来。那是一种和茅草差不多的野草,顶部的茅穗儿还裹在绿色的叶片里,显得鼓鼓的。剥开叶片,将茅穗儿连同茎轻轻抽出,把茎放进嘴里嚼嚼,吮吮,一股甘甜清凉的滋味很快从舌尖直沁肺腑!
“呜卟,呜卟,呜……”
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一忽儿,四处都响了起来,你呼我应,此起彼落。那欢快的哨声在撩起麦浪的东南风里,传得很远、很远……
麦哨读后感 5
周日,牺牲了休息的时间,来到了陡峭路的汇聚酒店听了几位名师的课。听完之后,唯一感受:名师的课果然不同凡响,是一种享受,不虚此行!而印象最为深刻的便是虞大明老师上的一篇略读课文《麦哨》。虞老师的`课安排在周日下午,一点半开始,这也是学生和听课老师昏昏欲睡,精神疲惫的时候,可是虞老师却轻轻松松地让整堂课充满笑声。在这节洋溢着欢声笑语的课堂上,孩子们又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地收获着。
课堂上最突出的,就是预习方法的指导。或者再说得细点,就是略读课文预习方法的指导。虞老师在后来的讲座中提到,对略读课文的研究已长达六年,对略读课文的教与学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始终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印象最深刻的是虞老师坚定地要求孩子们在学习略读课文之前,应极其认真地学习课文前面的“导读提示”,往往在导读提示中,会有一些需要孩子们边读边思考的问题。而我自己觉得在这边方面做得不够,往往只是自己在备课时阅读“导读提示”,在学生这一块却忽略了。除了预习方法,虞老师还着重强调了“批注”法的训练,凭借快速浏览课文,用“圈关键字”的方法梳理课文内容。另一方面凸显了“写法”的感悟:把独特的事物写具体。这样,教师的引导就起到有的放矢,抛砖引玉的作用,从而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调动学生的方法储存,引领学生走向文本深处。
麦哨读后感 6
上课伊始,虞老师就直接揭示课题,然后让学生通过预习弄明白麦哨是怎样的,用什么做的的同学举手回答,当学生兴致勃勃地回答之后,他又问:“想不想看看麦哨是什么样的?”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看看真正的麦哨了,这时虞老师才点击课件,出示麦哨的样子。由于刚接触小学教育,对课文不熟悉,其实连我自己也不清楚什么是麦哨,用来干什么的,什么样子,我对此也感到很好奇,我也十分迫切地想知道到底什么是麦哨,干什么用的.,更何况孩子?这时每一位孩子的注意力都高度集中,每一双眼睛里都充满了学习的欲望。
麦哨读后感 7
其实麦哨不要说是城里的孩子没见过没吹过,连我们农村的孩子也没见过,没吹过。可是虞老师却让孩子们实实在在地吹了一回,并且吹出了语文知识,吹出了习作方法。虞老师先出示课文中的象声词“呜卟,呜卟,呜……”让学生试吹,等学生在几次试吹之后,他又出示了这样一组句子:1、呜卟——,呜卟——,……2、呜——卟,呜——卟,……3、呜卟——,呜卟——,……在这里,多次、大量地出现了“破折号”,在理解“破折号”的使用方法时,他巧妙地运用了“吹奏麦哨”这一活动来帮助理解。先是老师吹,学生猜是哪一句,然后再让学生来试吹,学生在趣味盎然的吹麦哨中。自然而然地理解了破折号在文中的作用,并且知道以后在自己的.文中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使自己的象声词变得更有意思。
麦哨读后感 8
虞老师的课堂魅力在于他不需要许多的语言,学生情不自禁地就进入感受体会文本之中。在学习吹麦哨那一段,在学习吃茅茅草一段时,学生仿佛已经忘记了这是在课堂。他利用让学生表演的方法,让学生不仅记住了吃茅茅草的动作,更体会到了吃茅茅草的乐趣。一句谁表演得好就奖励他吃真正的茅茅草糖,让学生丢掉了课堂的束缚,夸张地表演起来,课堂也赢得了阵阵掌声与笑声。更有趣的是,表演得最出色的同学,虞老师竟给了他在课堂吮吸茅茅针糖的权力。这仿佛不是在上课,而是一位老师带着一群孩子在玩游戏,可是,孩子们又学到了知识。这样的课堂,这样的老师,怎能不让学生喜欢?怎能不激起学生的欲望?
在这节洋溢着欢声笑语的课堂上,孩子们收获着语文学习与表达的方法,学生学会了标划、批注,学会了抓重点段品味,感受选材的独特。学生还能循法而学,在链接阅读《可爱的草塘》时,学生运用“圈画关键字”概括了事件,并再次感受着选材的.独特。这样的教学,也体现了使略读课文的教学成为联系课内外阅读桥梁的作用。虞老师这样轻松、有趣却学得踏实的课堂让我直到现在还在细细咀嚼、品味。
麦哨读后感 9
《麦哨》,开始一听到这个题目时,我以为是一个人在卖哨子呢。可是当我看到课题时,才发现原来是麦子的麦啊!我最喜欢课文的5、6自然段,真想去那柔软而有弹性的草地上躺一躺,一定比我们睡觉的`床要舒服得多;更想到那尝一下“茅茅针”。课文还说那“茅茅针”放到嘴里嚼一嚼,吮一吮,就有一股甘甜清凉的味道直沁肺腑,那味道一定比我们这里的饮料好喝。
麦哨读后感 10
今天,我读了《麦哨》这篇关于乡村里的孩子做游戏的文章,文中小孩子玩的游戏不仅多,还非常有趣。他们和我们城里的孩子不同,吃得没我们好,衣服比我们少,很简朴。但他们却过得比我们快乐。乡下有树有野果,真特别。
他们干活也有很多的乐趣,一边干活一边玩,什么摔跤啊,翻跟斗啊,玩竖蜻蜓啦,太有趣了。玩累了还有很多野果可以吃,真特别!我从来没吃过野果,好像也尝一尝啊。
文中还写了很多美丽的田园风景,如田野里长了许多花儿,各种各样的,有金色的油菜花,有雪白的萝卜花,黑白相间的`蚕豆花,好多花,我见都没见过。湖边的草又肥又嫩,男孩子都去那里玩,翻跟头,竖蜻蜓,还玩蟋蟀。真是太幸福了,因为那里的草地柔软又有弹性,比城里我们这里的垫子还要强,而且不用买,纯天然。
乡下多好啊,空气多么新鲜,风景又好,真是个好地方啊!
- 相关推荐
【麦哨读后感】相关文章:
《麦哨》教学设计麦哨教学教案01-02
《麦哨》教案03-08
麦哨的教案06-01
《麦哨》教案03-08
语文《麦哨》说课稿08-26
麦哨教学反思03-07
《麦哨》教学反思04-07
《麦哨》教学反思06-15
《麦哨》教学教案09-17
麦哨教学设计06-01